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785|回复: 4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国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1 15:18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三国志》的版本很多,常见的有百衲本、清武英殿刻本、金陵活字本、江南书局刻本,其中百衲本是影印的,其余三种是刻本。当今最为通行的是中华书局新式校点本,它是对以上四种版本作了校勘而成的,还容纳了自清代以来所有专家考证修订的各方面的成果,可以说是当今最完善的版本。


    最新书评    共 43 条

    nicole$    孙坚字文台。155-191    孙吴开创者。吴郡富春人,是不是孙武之后有待参考,但至少史书是把他家往名门上扯的。但说实话孙坚一开始什么都不是,只是勇武过人,正直聪敏。在长江下游的口碑不错,有个小官做。直到黄巾作乱后,孙坚在南方屡战屡胜,才逐渐被朝廷重用,做了大官。       跟董卓看不对眼。先后为朝廷平过许昌(会稽小型起义),黄巾贼,边章韩遂凉州乱,区星长沙作乱。汉朝最终封给他乌程侯。此时孙坚在南方的人望达到最高点。       他救过庐江太守陆康的从子,两方关系不可能不好。只不过,当他死后,他的儿子孙策为骗取袁术信任,砍了陆康的人头。这位陆康不是别人,正是几十年后孙吴大都督陆逊的祖父。孙陆两族几十年的恩恩怨怨,一言难尽那。       灵帝死后,董卓入洛阳,关东联军兴起,孙坚亦举兵反董。诸侯大乱,各怀异心,孙坚的忠诚,变得不合时宜,他也与不少人交恶。比如他敢杀了荆州刺史(王睿),也敢吓唬南阳太守(张咨)。       后来与袁术结盟,成为“破虏将军”,做豫州刺史,专心与董卓和各地农民军对抗。董卓在他身上讨不到便宜,还损了大将华雄。阳人之战,吕布也参加了,但打不赢孙坚不知是编制问题,还是当时奉先已有异心。       孙坚的强大引起了袁术的猜忌,袁术不再给他兵粮。激动的孙坚连夜从阳人赶到鲁阳与袁术辩论,袁术放不下脸,答应了他。       董卓很看得起孙坚,说杀了二袁、刘表、孙坚,天下就是他的了。       董卓火烧洛阳,孙坚部队进入了数百里无烟火的废城,痛哭流涕。他清扫了汉室宗庙,以极为神秘的方式拿到了传国玉玺。       这下诸侯间闹开了,袁术很快按捺不住,把孙坚妻子拘禁了起来。       至今,孙坚至死未交出传国玺的做法仍是个谜。他究竟是感于诸侯的不忠不义而宁愿自己为汉室保有薪火,还是胸怀平定天下之志最后取而代之?       无人可知。       他留给后世两种猜测,也留给儿子两条路选。显然,孙策选择了后一条。他的选择,或多或少影响了三国局面的形成。孙策以传国玺换来的资本加上他自身的实力,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几乎统一的扬子江中下游地区。孙策死的那年,孙吴策略有二:孙策领兵从徐州北上搅乱官渡之战;周瑜镇守荆州边境,伺机向西吞并刘表。如果孙周二人谋划成功,孙吴的版图,越过长江直达曹操老巢,翻过巫山,进入汉中。       当然,这仅仅是如果。这个策略还没正式开始,就被扼杀了。孙策被暗杀,孙吴在未来几十年中,再未前进一步。       191年(初平三年),孙坚与荆州黄祖交战,被黄祖军士射杀(据传为甘宁?)。孙坚死时只有三十七岁。       孙坚有四子,孙策(伯符),孙权(仲谋),孙翊(叔弼),孙匡(季佐)。或许从四子的名字上,我们可以看到孙坚的野心。策从符,意味着大儿子是统治者。权从谋,二子则是谋划者。三子四子皆为匡扶,辅佐之意,是不是用意已经很明显了呢?   *******************************************************************************   孙策字伯符。175-200    孙坚为仕途奋斗的时候,他的儿子们自然也不闲着。175年,20岁的孙坚初为人父,他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孙策。孙坚是大将军,四处征战,他的家一直在寿春,后来袁术的都城。孙策在这里长大。       孙策从小便不是一般的孩子,十几岁就开始结交名士,这之中就包括周瑜。周瑜不是名士,只是出身名士之家,有那么点人望实力。孙策与他如胶似漆的主要原因,还是周瑜本人的魅力。       周瑜与孙策同龄,也是个有大志的人。孙策名气大,周瑜便主动上门拜访。这下俩人便“推结分好,义同断金”。孙策甚至听从了周瑜的劝告,搬迁到了周瑜老家舒城。       只是好景不长,孙策和周瑜十七岁那年,孙坚意外死亡。孙策离开了周瑜家,一个人住到了江都。       这时候,他的三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或许他以前还渴望着成为父亲那样为汉尽忠的大将军,而现在,他开始重新思考这一切的意义。当他把从父亲处袭来的乌程侯随随便便让给了还不懂事的小弟弟孙匡时,我们知道,孙策已经思考出了答案。他做出了选择。       在江都,他认识了名士张紘。当时张紘也有四十了,两人却成了忘年交。《吴历》中记载了两人这样一番对话:       孙策用极为正统的口气说,汉国祚衰微,诸侯各拥众营私,我想继承父亲的衣钵,为汉朝扶危济乱。我父亲曾经和袁术结盟,所以,你觉得我现在也和袁术结盟如何?我先求袁术把父亲的余兵给我,再合吴景之力,做朝廷的外藩。怎么样?       张紘先是傲娇了一阵,在孙策痛哭苦求之下,才说:如今的大汉,就像曾经走向衰微的周朝,齐桓晋文之兴已是无可避免。你现在有才能,若是领了兵,占据长江合并荆扬,岂是区区一个外藩?       孙策这下放心了:与君同符合契,再无后顾之忧。       孙策有多放心?他把母亲和幼弟都托付给张紘了。可以说,张紘是最早清楚,并支持孙策吞并天下的野心的人(如果大都督没有和阿策心有灵犀的话)。       孙策几乎一刻未停,安顿了家人后就着手募兵。不过就他这么个小娃娃,谈何容易。最初,在孙策什么都不是的时候,他身边有这些人:吴景,孙策母舅,丹杨太守。吕范,孙河,亲戚。这些人手下一共也只有几百人。不够,远远不够。       194年,孙策回到了他熟悉的寿春。投靠了亡父的盟友,袁术。他投靠的条件是,把孙坚的老部队还给他。袁术不是傻子,他喜欢孙策,但又怕他。他喜欢孙策的才能,但更喜欢孙家的玉玺。       袁术先把孙策打发去了丹杨——吴景的辖地,同时也是产精兵之地,叫他尽管去募兵。孙策要是能在丹杨找到兵,那他第一次去找舅舅的时候也不至于只募得“几百人”。所以这次再去丹杨,还是只招了几百人,而且经过泾县的时候还被当地豪强祖郎给打了,几乎全军覆没。       孙策灰头土脸地回到寿春,只得说袁叔叔我愿意帮您打仗,把我爹的部队给我用就行了。袁术答应了,因为总共也就千余人,孙策闹不出大乱子。       袁术防着孙策,但孙策只会更防袁术。《三国志》记载了这样一件小事。孙策军中有个骑士犯了罪,逃到了袁术大营的内厩中,孙策找了出来直接砍死。袁术知道后也只讪讪的说,士兵就是爱叛变,我们都很痛恨,你何必来跟我谢罪?       这事儿有些意思。为什么孙策的兵犯了事要躲到袁术那里?他能犯什么事?孙策毫不避讳在袁术大营杀人,这是怎样的景象?最后,袁术是不是直接点出了兵士犯的罪,“叛”?       袁术当时的主要敌人是曹操、刘备、袁绍,吕布也是个不省心的,所以他没空也没力气与孙策翻脸。既然孙策主动来投(骗),他打算暂时先物尽其用,让孙策帮他打打天下。何况按普通逻辑掂量,几个够格的敌人(庐江太守)大概就能把孙策手上这点兵给耗光了。       可惜孙策不是你用正常逻辑来掂量的。袁术跟吕布翻脸,要打仗,想从陆康那借粮。陆康不借。话说那时候袁术拿了孙家的玉玺要称帝,冒天下之大不韪,敢借粮,等着成马蜂窝吧。所以陆康的做法根本无可指摘。他不幸就在于,袁术派了孙策来报仇。       他跟孙策的梁子——史书虽然没有细说,但应该是在孙坚死以后结下的。孙家顶梁柱倒了以后,孙策那段时间到处造访名士,换句话说是拉赞助,为了以后东山再起。有谁能看到这样一个20不到的毛头小子?陆康没有选择把赌注压在他身上,孙策求见的时候,他只叫主簿接待了他。于是孙策便把这笔账记下来了。       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你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顺水推舟,他便领了袁术的命,去庐江砍了陆康的人头。       袁术每每令孙策出征,都拿各种官职做诱饵,但每次在孙策得胜而归后都不兑现。       袁术在被曹操打跑之后,逃到了九江郡。当时扬州刺史是刘繇,他把人家轰走自己占据了寿春。刘繇只得渡江住在去曲阿,而原来丹杨的太守吴景、孙贲又被他赶到了历阳。两股势力就隔江对峙。而吴景、孙贲则奉袁术之命在前线与刘繇军对抗,连年不克,逐渐成为袁术后方的大患。       孙策逮住了这个好时机,请求袁术让他离开寿春,前往横江、当利帮助吴景军。       吴景是孙策的舅舅,孙贲是孙策的从兄,这个脱身的机会,简直太妙了。       离开寿春的时候,孙策的官职是折冲校尉,殄寇将军。带了千余兵,数百个愿意跟随他的宾客和几十匹马,一直走到历阳。到历阳后,孙策的实力一下壮大到五六千人了。原因,自然是周瑜带着兵与他相会啦。       那么,时间已经来到了兴平二年(194),收复江东之战正式开始啦!       牛渚:刘繇粮草大营,顺利拿下,尽得粮草战具。    县南:守将筰融。筰融发现孙策很强大之后(首战被斩首五百),便说死闭门不出了。    秣陵:守将薛礼。薛礼被打跑了,但还没等孙策拿下秣陵,后方着火了。    牛渚:在横江当利战败的樊能、于糜夺下了牛渚,孙策只得回头与他们交战。大胜。    秣陵:再过来打筰融,孙策中了流矢,伤了大腿,估计挺严重。严重到手下放风声说孙策伤重而亡,筰融都信了。筰融速速出兵,而孙策也不应战,遣出几百士兵诈降,结果将敌兵引入包围圈中才一举歼灭。得胜后的孙策,一路跑到筰融大营前,令左右高呼:“孙郎如何!”,吓破了筰融军的胆。但筰融仗着地势险固,继续死守不出。孙策也不强攻,很快就去打别的地方了。       在筰融死守的时间里,孙策攻下了海陵、湖孰、江乘等地,几乎没遇到任何抵抗。那时候,没见过孙郎的人,都很怕他。他每到一城,守城的长吏都吓得躲起来。但孙策的脾气却很好,军队也有纪律。他凭着个人魅力,收买了很多人心。       他发布军令,凡是刘繇、筰融的部曲来投降,绝不过问以往恩怨。愿意加入孙家的,自然欢迎;不愿意从军的,也不勉强。       就这样,他很快就招募到了两万士兵。江东人都明白,差不多要换主子了。       而那些做惯主子的,自然反感孙策,而且数量相当多。严白虎、钱铜、王晟、邹他等等,各个拥兵成千上万,全都是做过太守的人。“好脾气”的孙策,对他们毫不手软,遇降便杀,屠城(东冶)的事也是干过的。杀到什么程度呢?孙策母亲吴夫人,拉住她这个儿子,说:“王晟过去跟你爹有升堂见妻的情分,你现在已经把他们家诸子兄弟全杀了,留他这一条老命,又怎样呢?”孙策这才没有杀掉王晟。       但在这些年间,他结下了多少新梁子,恐怕是数都数不清了。       严白虎很快就扛不住孙策了,便派弟弟严舆请和。孙策说,要来就来吧。严舆请求和孙策单独会面,孙策也答应了。会面酒席上,孙策抽出刀就砍了桌子(这一点在后来被他弟弟孙权山寨了),严舆吓得抖了一抖。孙策笑着说:“早听闻,你坐着也会跳,伸手敏捷,我只是想试验试验!”严舆咽了咽口水:“我是见了刀,才抖的。”孙策没多说话,抄起手戟就杀了他。       严白虎大败,逃到了余杭许昭处。       程普请求领兵讨伐许昭,孙策说:“许昭对故君有义,对故友有诚,就别去了。”       他钦佩有种的汉子。故君,指的是曾经的吴郡太守盛宪。盛宪,是声名较好的士大夫,和孔融、陶谦交好。许贡是袁术的手下,和孙策一起攻打吴郡后来领太守,顺便杀人,盛宪被许昭收留。而“故友”,指则是严白虎。他钦佩许昭有胆子收留他们,竟然留了他们的命。       可他不知道,许昭收留的,不仅是严白虎,还有曾被他击败的吴郡太守,许贡。这个人,被孙策饶过一命,却在后来与曹操暗通。孙策发现后,即刻将他绞杀。但在200年,许贡的门客刺杀孙策,复仇成功。       至少表面上,孙策与曹操是和谐的。拿下江东后,他遣使奉章诣许,拜献方物。建安二年夏,曹操也表他为骑都尉,领会稽太守。       袁术称帝,曹操命孙策与吕布、陈瑀一起讨伐。孙策便去海西找陈瑀,结果到钱塘的时候,陈瑀欲加害孙策,让那一度被孙策打败但却蠢蠢不安的力量(祖郎、焦已,严白虎等)在孙策离开后反攻倒算。孙策发觉了,遂发兵攻陈瑀,俘获四千余人。       陈瑀一个人逃走了,逃到了袁绍处。    值得一提的是,陈瑀哥哥的儿子,叫陈登。       这样的变故出现后,孙策上表表忠。并加倍进贡。建安三年,曹操才表他为讨逆将军,拜吴侯。       没过多久,袁术就死了。树倒猢狲散,他的部下亲属不敢投靠曹操,便转投皖城太守刘勋。       处理这群人,又成了复杂的政治问题。刘勋粮草养不活这么多人,但却还算有义气,派弟弟刘偕到豫章郡太守华歆处求救。豫章本就不是粮草大郡,华歆半真心半敷衍地把刘偕又打发去了海昏的上缭。上缭有粮三万余斛,拿出了数千救济刘偕,可刘偕偏偏起了歹心,回头告诉刘勋不如偷袭了上缭,占了他们的粮草。       刘勋偷偷进军到海昏,结果泄露了情报,当地宗帅逃跑,什么都没留下。       刘勋离开了皖城,反到中了孙策的计。当时孙策正向西进军讨伐黄祖,听说刘勋这边的事,立刻遣心腹孙贲,孙辅率八千人埋伏在彭泽等待刘勋归来,又命周瑜率两万人取得皖城。轻轻松松拿下了袁术所有残余力量——百工、鼓吹部曲、士兵、袁术刘勋的家属等等,一共三万余人。而刘勋在彭泽遇伏大败。       这根本是孙策与华歆合伙算计刘勋。       刘勋最后逃到了刘表处,得到了黄祖部下的支援。仍然被孙策打败。刘勋是荆州的人啊。最后走投无路的他只得投奔曹操。       【百度所得:刘勋当时在江淮之间有很强的兵力,受到孙策的忌惮,于是孙策派使节特以卑下的言辞和财宝要求刘勋代为攻打上缭城。刘勋相信孙策,更因收得财宝而十分高兴,各人都祝贺,但刘晔则不感喜悦。刘勋询问,刘晔认为上缭城不易攻下,若出兵,孙策必会乘虚袭其后,到时候”是将进屈于敌,退无所归“,反对出兵。但刘勋不听,坚持出兵。】【刘晔传】(刘晔不是刘勋的人,但他是扬州人,想必怨恨孙策。在刘勋兵败归曹后,他成为曹操的军师。)       打完这一仗,清理了又一个祸患后,孙策正式对荆州开战。第一站,夏口,vs黄祖。第一战对刘虎,韩晞,大胜。       看看孙策写的表:    我在十二月八日进军屯于沙羡县,十一日率周瑜(江夏太守,建威中郎将)、吕范(桂阳太守,征虏中郎将)、程普(零陵太守,荡寇中郎将)、孙权(奉业校尉)、韩当(先登校尉)、黄盖(武锋校尉)同时进军。当天便打烂了黄祖,虽然他逃跑了,但他的家人被俘,刘表的从子刘虎,韩晞的两万部队全部被斩首,溺水死亡者达一万余人。       这一战后,曹操拿着孙策的上书,说:“狮儿难与争锋也。”       建安五年,亦即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开始。       高岱事件:孙策因为和高岱辩论《左传》受人挑拨认为高岱看不起自己就把高岱关了起来?然后看到黑压压为他求情的人更是怒火中烧杀了他?       孙策的阔达听受都哪去了?       高岱,吴郡人。是当时江淮地区名士。与许贡交恶。       高岱与许贡的故事:孙策攻下吴郡后派许贡领太守,盛宪和高岱一起在许昭家避难,并求救于陶谦。陶谦(一向厌恶孙策)答应出军,并给许贡写了封信,叫高岱带回去。史书对陶谦的“出军”书信毫无解释,但从上下文看来,许贡当时就有心反孙策了。只是孙策还蒙在鼓里。       别人都很担心已经囚禁了高母的许贡会杀了高岱,但高岱还是献上了陶谦的书信,并成功说服许贡释放他的母亲。       高岱当然还留了一手,在见许贡之间就准备好了逃生小船。母亲一被释放就连夜而逃。许贡后来遣人来追(怕什么?怕他泄密?),但没追到。       实际上,孙策在得知许贡暗通曹操立刻杀掉许贡,高岱很可能就是那个通风报信的人。但最后,高岱还是死在了孙策手上。表面上因为阅读《左传》,实则是永久堵住他的嘴巴。       至于于吉事件……或许于吉只是如黄巾一样的叛民首领(“太平青领道”有木有!),或许当时民间宗教信仰的力量真的是被大大小觑了。如果是这样,孙策之死,就是高岱事件和于吉事件的合力了。虽然,跟他们本人没有半毛关系。       陈寿写这两件事用了同一个套路笔法:孙策嫉妒文化人高岱(实际上暗地里与陶谦联系调兵帮助吴郡许贡造反的家伙)的人望,也嫉妒于吉的祝祷能力拉拢人心,才杀了他们二人。可是哥哥,之前的“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也是您亲自写的啊~       算上许贡,孙策杀掉了三个人,却还是杀不净他们背后的武装力量。他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       在他一面清理江东,一面密谋攻许的时候,他被许贡手下的人暗杀了。       事情是这样的:陈登因为陈瑀被孙策迫害,在孙策西征时就联合严白虎余党弄孙策,等孙策大胜黄祖,出征归来,就立刻平叛,找陈登算账。行军到丹徒,等待军粮后至。就在这休养期间,孙策被暗杀。史书上说,他爱打猎,爱独行,因此给了人暗杀的机会。       世人皆以孙策轻狡。孙盛后来点评说,孙策当时声势虽浩大,但处境却一直艰险。荆州黄祖未灭,下游陈登又“间其心腹”。孙策不可能有闲心贪图许都。他要搞死陈登是真的,孙策的首要目标,依然是荆州和刘表。曹操确实倾巢而出,但当时袁绍已衰,孙策如何敢去撞?何况他在名义上,仍是大汉(曹操)的臣。       “庸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何况是达于事势的孙策?”孙盛写。       孙策被杀当日,他与随从同行,只不过他一人单骑当先,等后人追赶上他的时候,他已经重伤了。会不会有人故意延阻?谁也不知道。       裴松之则有了另外的分析。江东六郡确实有很多不安因素,但荆州绝对不是压力最大的一头。黄祖元气大伤,刘表无暇东顾,两方根本是相持状态。孙策就是要打陈登(上面已经论述),但最终目标绝不止陈登。图曹操,不是不可能。       那么真实的孙策,究竟有没有图许之意呢?    孙策死前,交代的第一件事:先观其成败,善待我的弟弟!    这里的“其”,显然是代词,代指的,只能是正在官渡激战的袁绍和曹操。这样一来,事情就清楚了,他把袁曹二人放在心上很久了,连死之前都念念不忘。    孙策死前的脑子是很清楚的。重伤的这段日子,他想了很多。全是关于江东未来之事。他可能也知道,他不在以后,他的规划他的野心可能再也不能实现了。他所求的,只是家人安康而已。       孙策交代的第二件事。这件事是对孙权一人说的。他把印绶亲自交给孙权,告诉他: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卿不如我,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江东在孙策活着的时候,是欣欣向荣,团结一心的。但在他死了之后,君与臣的隔阂,再也没有消失过。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7 12:13
    篱落$     郭奉孝,(170-207)颍川阳翟人,26岁出仕曹操,那么老谋深算的一位政治家,对于这么个算刚刚步入中年的谋士,言听计从。假如嘉未早逝,托孤大臣必然有他,憾憾憾。    早年,奉孝在北方四世三公的袁绍处谋职,一眼看穿,袁绍做事没有要领,喜欢谋划却不能决断,难成霸业。颍川戏志才死后,由于荀彧的推荐,虽没有曹操的三顾颍川,却得到了曹操从心底的信任和佩服,表彰他为军师祭酒,虽然这是一个低微的官职,细想想,那些重要人才,开始都是这么低微的职位,但是跟领导最近距离的谋划,最后一举成名,甚而权倾天下的主大有人在。这是曹操对他的考验,也是对他的仕途规划,能相信,奉孝得到曹操召见,座论天下事,不正是魏版隆中对?刘备有孔明,曹操有郭嘉,孙权有周瑜。曹操慧眼识珠,立马就知道这个人将是自己霸业最有力的助手,得一奉孝,胜得一子,此时的郭嘉也正是步入他功名之路的大道上,有才不能算了不起,得一识货的主才是人生幸事。    曹操袁绍官渡大战,看来胜在许攸的临时倒戈,抛开这些看来偶然的事件,郭嘉战前就分析了官渡之战的胜利的因素,这就是有名的十胜十败说,虽有点马后放炮之嫌,因为战争瞬息万变,光靠这点所谓的理由还不足以绝对战争的胜利,但十胜十败说无疑给曹军一个出师之名,出师得胜之因,相当于喊口号,“我们兵强马壮,我们上下齐心,袁绍怎么怎么......我们不胜都不行”,但是这口号得喊得自然,喊得让人信服才行。不知道,私底下,郭嘉有没有跟曹操真正的商讨调兵遣将,行军布阵,粮草接济什么的。这才是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打仗打的就是敌我双方的因素。    刘备来归,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个善人,要早早处理为妙。但是杀,可能堵人才之道,不杀,难免放虎归山。郭嘉献计,既不杀也不放,软禁刘备。没想到,刘备什么人,他不拼了命也要想法跑,一时疏忽还不就中了他计?这事,没有处理好,后患无穷啊,要是假他人之手,杀刘备于无义,何来三国鼎立。历史总是说袁绍优柔寡断,其实曹操有几次不也妇人之仁吗?而且都是关键的那么一着。    官渡之后,郭嘉献计退兵,这才是谋士政治家最漂亮的一招,杀人于无形,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敏锐的看到袁氏后裔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只需退兵就可让这矛盾瞬间激发。这不能不说是郭嘉的眼力和判断力。    其后征吕布,退孙策,出奇兵破乌桓,千里袭人,平定北方后背,可惜时不我待,回来的途中重病而亡,传言,曹操每天派去打听郭嘉身体的哨探,络绎不绝,读到此处,心不觉为阿瞒心痛,郭嘉既是谋士,是下属,也是朋友,是知己。孔明尚能哭公瑾,阿瞒心为奉孝死啊。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若,奉孝在,赤壁之战岂会如此狼狈,岂能让诸葛小儿,年年侵犯,天下大业何等身后。    封洧阳亭侯,谥曰贞侯。    青青子衿悠悠心,为郭奉孝时沉吟。天赐奇才冠群英,英才早殒痛君心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7 12:13
    轩辕逸$     疾向东南。独立舟头。江流如湍。白帆张驰翠岸。水天一线苍鸥远。时在少年。廓清天下。鲲鹏之愿。战事繁、横行于荆楚。运筹谈笑间。纶巾羽扇。倥偬书生。风流千古。知音顾盼。   初见。卿卿国色。流离宛转。茜裙裾。青丝绾。对姊兀坐语文言。芙蓉花开独艳。刹那间。千万结。惟有此念。夫小乔初嫁了。辗转相随。犹自知节。诗书怡悦。虽天不假予年。公瑾无怨。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7 12:13
    传奇$    章太炎说:读《三国》要读裴松之注,英雄巨眼,不其然乎?      这篇书评讲一些题外话,关于裴松之。      裴松之修改《三国志》,征引书目达210种,在广征博采的基础上考订史实,补充史料,以将近两倍于原著的篇幅所作的注,弥补了陈寿原著简略的不足。      裴松之自己的描述他所做的工作是:   “绘事以众色成文,蜜蜂以兼采为味。”      作注原则:   “寿其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离,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皆并抄纳,以备异闻;   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纠正,以矫其妄;   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三国志》注的内容由补阙、备异、矫妄、论辩扩展为六类,即:   “一曰引诸家之论以辨是非;   一曰参诸书之说以核讹异;   一曰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   一曰传所无之事被其阙佚;   一曰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   一曰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      《南史`裴松之列传》称“松之鸠集传记,广增异闻。既成奏闻,上览之曰:‘裴世期为不朽矣!’”。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7 12:13
    Kovu$    繁体竖排线装八本,摸起来够有感觉,就是书皮太脆弱,经不起揉卷。   看了三国部分章节(完全不认识的人和少帝们没看),虽然对赤壁和夷陵之战陈述简略,战略思想还是交待的很多,尤其是曹操,吕蒙等。读了感觉对孙子兵法的了解也更立体了一些。      人物上也澄清了原来一些想法。      1. 对曹魏三帝及其谋士团体更加了解,脑残粉了荀彧. 可惜三国志没有司马懿的直接记载。      2. 曹操与陈宫,张邈的青葱往事。及颜良,文丑之死。      3. 苦逼的谋士陈宫(为布画策,布每不从其计),与沮授(绍不听,绍不听)。      4. 管宁与 华歆,三国志里华 歆官至尚书令,”清纯德素”,精通法理,促进教育和人才举荐制度。数次举荐管宁甚至不惜让位与他,管宁做了一辈子隐士,为了避乱还迁到了辽东。 就算管宁割席的故事是真的,何妨不解释为管宁心胸狭窄,且不怀天下万民。      5. 东吴的局限,孙权的野心。撇开孙权本身和孙策的强弱点不说,孙权的野心或许从来没有很大,至少三国志中他常年称臣(无论是对曹操还是曹丕),常年打蜀不打魏,个人觉得他内心比谁都纠结。时人多把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和孙权后期的“昏庸”联系起来感叹没了周瑜的东吴,岂不知东吴本身不上不下的尴尬处境,根本没可能攻入中原,和蜀开战又必被人所趁,不安于江东能怎么办。小打小闹的战斗和挑动魏蜀互斗,成功了也不干东吴太多事吴蜀的基础都太弱了。      6. 孙权与张昭周瑜的关系,虽然陈,裴都没有取信[江表传]的周瑜遗言中“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根据本人不算成熟的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大臣跟皇上交待后事,竟然要在推荐自己的接班人之后加这么一句“乖异”的话,两人关系总不会太好。      7. 孙策哥哥真的好萌。” 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撇开瑜策不说,其实兄弟也很好啊T.T      8. 兵法就那么几条,reasoned determination很重要。以曹操攻打于毒和官渡之战为例。      9. 不容易的诸葛亮,”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其实这话也不算太错,虽然未必是孙权的问题。姜维也是个不容易的娃。三国后期善终的将领太少了。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7 12:13
    晴空万$    《三国志》是晋朝陈寿所著,《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出了三国人物的本色,陈寿以求真的精神去考证所获得的材料,不妄加评述与编写,与之后的《三国演义》完全不同,具有较强的真实性。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7 12:13
    悠悠岁$     《三国志》在历史上有很高的评价,后人更是推崇,相对当时同时期的其他类似书籍而言,也只有其达到了文字和内容的统一。       在读三国志以前,对诸葛亮的了解仅限于《三国演义》,那简直是个神似的人物。能掐会算,一场空城计吓退敌兵,草船借箭更是妙不可言。但是通过《三国志》我了解,诸葛亮只是个凡人,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但却并不是一个号的军事家,草船借箭是假的,火烧新野纯属虚构,六出祁山都战败而返,让他在我心中的形象顿时下降不少。       但毕竟小说和历史有很大不不同吧,小说注重故事性,史书注重客观性,看三国志有助于我在小说之外更号的了解历史,也是一件乐事……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7 12:13
    zhouwe$    《三国志》行文简明、干净。它常用简洁的笔墨,写出传神的人物。作者陈寿为晋臣,比较客观地将三国历史完整地表现出来。《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可读性极高。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7 12:13
    coandc$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羽扇纶巾”“从容不迫”的翩翩君子的形象,他被描述成足智多谋的军师,领兵打战是“战无不胜”。但在《三国志》中的诸葛亮,会带兵出战却众不敌寡,有残酷刑法压迫百姓,他并没有料事如神。《三国志》为我们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7 12:13
    admin  乌巢烧粮  详情 发表于 2012-8-20 16:25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1 15:18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466#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20:41:4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皓以核年老,敕令草表,核不敢。又敕作草文,停立待之。核为文曰:"咨核小臣,草芥凡庸。遭眷值圣,受恩特隆。越从朽壤,蝉蜕朝中。熙光紫闼;青璅是凭。毖挹清露,沐浴凯风。效无丝氂,负阙山祟。滋润含垢,恩贷累重。秽质被荣,局命得融。欲报罔极,委之皇穹。圣恩雨注,哀弃其尤。猥命草对,润被下愚。不敢达敕,惧速罪诛。冒承诏命,魂逝形留。"核前后陈便宜,及贡荐良能,解释罪过,书百余上,皆有补益,文多不悉载。天册元年以微谴免,数岁卒。曜、核所论事章疏,咸传于世也。

      评曰:薛莹称王蕃器量绰异,弘博多通。楼玄清白节操,才理条畅;贺邵厉志高洁,机理清要。韦曜笃学好古,博见群籍,有记述之才。胡冲以为玄、邵、蕃一时清妙,略无优劣,必不得已,玄宜在先,邵当次之。华核文赋之才,有过于曜,而典诰不及也。矛观核数献良规,期于自尽,庶几忠臣矣。然此数子,处无妄之世而有名位,强死其理,得免为幸耳。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1 15:18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465#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20:41:4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昔太戊之时,桑谷生庭,惧而修德,怪消殷兴。荧惑守心,宋以为灾,景公下从瞽史之言,而荧惑退舍,景公延年。夫修德于身而感异类,言发于口通神明。臣以愚蔽,误忝近署,不能冀宣仁泽以感灵祗,仰惭俯愧,无所投处。退伏思惟,荣惑桑谷之异,天示二主,至如他余锱介之妖;近是门庭小神所为,验之天地,无有他变,而征样符瑞前后屡臻,明珠既觌,白雀继见,万亿之祚,实灵所挺。以九域为宅,天下为家,不与编户之民转徙同也。又今之宫室,先帝所营。卜土立基,非为不祥。又杨市土地与宫连接,若大功毕竟,舆驾迁住,门行之神,皆当转移,犹恐长,久未必胜旧。屡迁不少,留则有嫌,此乃愚臣所以夙夜为忧灼也。臣省《月令》,季夏之月,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会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举大事必有大殃。今虽诸侯不会,诸侯之军与会无异。六月戊己,土行正王,既不可犯,加又农月,时不可失。昔鲁隐公夏城中丘,《春秋》书之,垂为后戒。今筑宫为长世之洪基,而犯天地之大禁,袭《春秋》之所书,废敬授之上务,臣以愚管,窃所未安。

      又恐所召离民,或有不至,讨之则废役兴事,不讨则日月滋慢。若悉并到,大众聚会,希无疾病。且人心安则念善,苦则怨叛。江南精兵,北土所难,欲以十卒当东一人。天下未定,深可忧惜之。如此宫成,死叛五千,则北军之众更增五万,著到万人,则倍益十万,病者有死亡之损,叛者传不善之语,此乃大敌所以欢喜也。今当角力中原,以定强弱,正于际会。彼益我损,加以劳困,此乃雄夫智士所以深忧。

      臣闻先王治国无三年之储,曰国非其国,安宁之世戒备如此。况敌强大而忽农忘畜。今虽颇种殖,间者大水沉没,其余存者当须耘获。而长吏怖期,上方诸郡,身涉山林,尽力伐材,废农弃务;士民妻孥羸小,垦殖又薄;若有水旱则永无所获。州郡见米,当待有事,冗食之众,仰官供济。若上下空乏,运漕不供,而北敌犯疆,使周、召更生,良、平复出,不能为陛下计明矣。臣闻君明者臣忠,主圣者臣直,是以(忄娄)(忄娄),昧犯天威,乞垂哀省。

      书奏,皓不纳。后迁东观令,领右国吏,核上疏辞让。皓答曰:"得表,以东观儒林之府,当讲校文艺,处定疑难,汉时皆名学硕儒乃任其职,乞更选英贤。闻之,以卿研精坟典,博览多闻,可谓悦礼乐敦诗书者也。当飞翰骋藻,光赞时事,以越扬、班、张、蔡之畴,怪乃谦光,厚自菲薄,宜勉备所职,以迈先贤,勿复纷纷。"

      时仓廪无储,世俗滋侈,核上疏曰:"今冠虏充斥,征伐未已,居无积年之储,出无敌之畜,此乃有国者所宣深忧也。夫财谷所生,皆出于民,趋时务农,国之上急。而都下诸官,所掌别异,各自下调,不计民力,辄与近期。长吏畏罪,昼夜催民,委舍佃事,遑赴会日,定送到都,或蕴积不用,而徒使百姓消力失时。到秋收月,督其限入,夺其播殖之时,而责定送其今年之税,如有逋悬,则籍没财物,故家户贫困,衣食不足。宜暂息众役,专心农桑。古人称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女不织,或受其寒。是以先王治国,惟农是务。军兴以来,已向百栽,农人废南亩之务,女工停机杼之业。推此揆之,则蔬食而长饥,薄衣而履冰者,固不少矣。臣闻主之所求于民者二,民之所望于主者三。二谓求其为己劳也,求其为己死也。三谓讥者能食之,劳者能息之,有功者能赏之。民以致其二事而主失其三望者,则怨心生而功不建,今帑藏不实,民劳役猥,主之二求已备,民之三望未报。且饥者不待美馔而后饱,寒者不俟狐貉而后温,为味者口之奇,文绣者身之饰也。今事多而役繁,民贫而俗奢,百工作无用之器,妇人为绮靡之饰,不勤麻枲,并乡黼黻,转相仿效,耻独无有。兵民之家,犹复遂俗,内无儋石之储,而出有绫绮之服,至于富贾商贩之家,重以金银,奢恣尤甚。天下未平,百姓不赡,宜一生民之原,丰谷帛之业。而弃功于浮华之巧,妨日于侈靡之事,上无尊卑等级之差,下有耗财物力之损。今吏士之家,少无子女,多者三四,少者一二,通令户有一女,十万家则十万人,人织绩一岁一束,则十万束矣。使四疆之内同心戮力,数年之间,布帛必积。恣民五色,惟所服用,但禁绮绣无益之饰。且美貌者不待华采以祟好,艳姿者不待文绮以致爱,五采之饰,足以丽矣。若极粉黛,穷盛服,未必无丑妇。废华采,去文绣,未必无美人也。若实如论,有之无益废之无损者,何爱而不斩禁以充府藏之急乎?此救乏之上务,富国之本业也,使管、晏复生,无以易此。汉之文、景,承平继统,天下已定,四方无虞,犹以雕文之妨农事,锦绣之害女红,开富国之利,杜饥寒之本。况今六台分乖;豺狼充路;兵不离疆;甲不解带。而可以不广生财之原,充府藏之积哉?"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1 15:18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464#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20:41:4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曜冀以此求免,而皓更怪其书之垢故,又以诘曜。曜对曰:"囚撰此书,实欲表上,惧有误谬,数数省读,不觉点污。被问寒战,形气呐吃,谨追辞叩头五百下,两手自搏。"而华核连上疏救曜曰:"曜运值千载,特蒙哀识,以其儒学,得与史官,貂蝉内侍,承答天问,圣朝仁笃,慎终追远,迎神之际,垂涕敕曜。曜愚惑不达。不能敷宣陛下大舜之美,而拘击史官,使圣趣不叙,至行不彰,实曜愚蔽当死之罪,然臣(忄娄)(忄娄),见曜自少勤学,虽老不倦,探综坟典,温故知新,及意所经识古今行事,外吏之中少过曜者。昔李陵为汉将,军败不还而降匈奴,司马迁不加疾恶,为陵游说,汉武帝以迁有良史之才,欲使毕成所撰,忍不加诛,书卒成立,垂之无穷。今曜在吴,亦汉之史迁也。伏见前后符瑞彰著。神指天应,继出累见,一统之期,庶不复久。

      事乎之后,当观时设制,三王不相因礼,五帝不相沿乐,质文殊涂,损益异体,宜得辈依准古义,有所改立。汉氏承秦,则有叔孙通定一代之仪,曜之才学亦汉通之次也。又《吴书》虽已有头角,叙赞未述。昔班固作《汉书》,文辞典雅,后刘珍,刘毅等作《汉记》,远不及固,叙传尤劣。今年《吴书》当垂千载,编次诸吏,后之才士论次善恶,非得良才如曜者,实不可使阙不朽之书。如臣顽蔽,诚非其人。

      曜年已七十,余数无几,乞赦其一等之罪,为终身徒,使成书业,水足传未,垂之百世。谨通进表,叩头百下。"皓不许,遂诛曜,徙百家零陵。子隆,亦有文学也。

      华核字永先,吴郡武进人也。始为上虞尉、曲农都尉,以文学入为秘府郎,迁中书丞。蜀为魏所并,核诣宫门发表曰:"间闻贼众蚁聚向西境,西境艰险,谓当无虞。定闻陆抗表至,成都不守,臣主播越,社稷倾覆。昔卫为翟所灭而桓公存之,今道里长远,不可救振,失委附之土,弃贡献之国,臣以草芥,窃怀不宁。陛下圣仁,恩泽远抚,卒闻如此,必垂哀悼。臣不胜忡怅之情,谨拜表以闻。"

      孙皓即位,封除陵亭候。实鼎二年,皓更营新宫,制度弘广,饰以珠玉,所费甚多。是时盛夏兴工,农守并废,核上疏谏曰:"臣闻汉文之世,九州晏然,秦民喜去惨毒之苛政,归刘氏之宽仁,省役约法,与之更始,分王子弟以藩汉室,当此之时,皆以为泰山之安,无穷之基之也。至于贾谊,独以为可痛哭及流涕者三,可为长叹息者六,乃曰当今之势何异抱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末及然而谓之安。其后变乱,皆如其言。臣虽下愚,不识大伦,窃以囊时之事,揆今之势。

      谊曰复数年间,诸王方刚,汉之傅相称疾罢归,欲以此为治,虽尧、舜不能安。今大敌据九州之地,有大半之众,习攻战之余术,乘戎刀之旧势,欲与中国争相吞之计,其犹楚汉势不两立,非徒汉之诸王淮南,济北而已。谊之所欲痛哭,比今为缓,抱火卧薪之喻,于今而急。大皇帝览前代之如彼,察今势之如此,故广开农桑之业,积不訾之储,恤民重役,务养战士,是以大小感恩,各思竭命。斯运未至,早弃万国,自是之后,强臣专政,上诡天时,下违从议,忘安存之本,邀一时之利,数兴军旅,倾竭府藏,兵劳民困,无时获安。今之存者乃创夷之遗众,哀苦之余及耳。遂使军盗空匮,仓廪不实,布帛之赐,寒暑不周,重以失业,家户不赡。而北积谷养民,专心向东,无复他警。蜀为西藩,土地险固,加承先主统御之术,谓其守御足以长久,不图一朝奄至倾覆!唇亡齿寒,古人所惧。交州诸郡,国之南土,交阯、九真二郡已没,日南孤危,存亡难保,合浦以北,民皆摇动。因连避役,多有离叛,而备戍减少,威镇转轻,常恐呼吸复有变故。昔海虏窥窬东县,多得离民,地习海行,狃于往年,钞盗无日,今胸背有嫌,首尾多难,乃国朝之厄会也。诚宜住建立之役,先备豫之计,勉垦殖之业,为饥乏之救。惟恐农时将过,东作向晚,有事之日,整严未办。若舍此急,尽力功作,卒有风尘不虞之变。当委版筑之役,应烽燧之急,驱怨苦之众,赴自刃之难,此乃大敌所因为资也。如但固守,旷日持久,则军粮必乏,不待接刃,而战士已困矣。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1 15:18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463#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20:41:4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方今大吴受命,海内未平,圣朝乾乾,务在得人,勇略之士则受熊虎之任,儒雅之徒则处龙凤之署,百行兼苞,文武并骛,博选良才,旌简髦俊。设程式之科,垂金爵之赏,诚千载之嘉会,百世之良遇也,当世之士,宜勉思至道,爱功惜力,以佐明时,使名书史籍,勋在盟府,乃君子之上务,当今之先急也。

      "夫一木之枰孰与方国之封?枯棋三百孰与万人之将?兖龙之服,金石之乐,足以兼棋局而贸博弈矣。假令世士移博奕之力而用之于诗书,是有颜、闵之志也。用之于智计,是有良、平之思也。用之于资货,是有猗顿之富也;用之于射御,是有将帅之备也。如此则功名立而鄙贱远矣。

      和废后,为黄门侍郎。孙亮即位,诸葛恪辅政,表曜为太史令,撰《吴书》,华核、薛莹等皆与参同,孙休践阼,为中书郎、博士祭酒。命曜依刘向故事,校定众书。又欲延曜侍讲,而左将军张布近习宠幸,事行多玷,惮曜侍讲儒士,又性精确,惧以古今警戒休意,固争不可。休深恨布,语在《休传》。然曜竟止不入。孙皓即位,封高陵亭候,迁中书仆射,职省,为侍中,常领左国史。时所在承指数言瑞应。皓以问曜,曜答曰:"此人家筐箧中物耳。"又皓欲为父和作纪,曜执以和不登帝位,宜名为传。如是者非一,渐见责怒。曜益忧惧,自陈衰老,求去侍、史二官,乞欲成所造书,以从业别有所付,皓终不听。时有疾病,医药监护,持之愈急。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至于宠衰,更见逼强,辄以为罪。又于酒后使侍臣难折公卿,以嘲弄侵克发摘私短以为欢。时有衍过,或误犯皓讳,辄见收缚,至于诛戮。曜以为外相毁伤,内长尤恨,使不济济,非佳事也,故但示难问经义言论而已。皓以为不承用诏命,意不忠尽,遂积前后嫌忿,收曜付狱,是岁凤皇二年也。

      曜因狱吏上辞曰:"囚荷恩见哀,无与为比,曾无芒氂有以上报,孤辱恩宠,自陷极罪。念当灰灭。长弃黄泉,愚情(忄娄)(忄娄),窃有所怀,贪令上闻。囚昔见世间有古历注,其所记载既多虚无,在书籍者亦复错谬。囚寻按传记,考合异同,采摭耳目所及。以作《洞纪》,纪自庖牺,至于秦、汉,凡为三卷,当起黄武以来,别作一卷,事尚未成。又见刘熙所作《释名》,信多佳者,然物类众多,难得详究。故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愚以官爵,今之所急,不宜乘误。囚自忘至微,又作《官职训》及《辩释名》各一卷,欲表上之。新写始毕,会以无状,幽囚特命,泯没之日,恨不上闻。谨以先死列状,乞上言秘府,于外料取,呈内以闻。迫惧浅蔽,不合天听,抱怖雀息,乞垂哀省。"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1 15:18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462#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20:41:4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又北敌注目,伺国盛衰,陛下不恃己之威德;而怙敌之不来,忽四海之困穷,而轻虏之不为难,诚非长策庙胜之要也。昔大皇帝勤身苦体,创基南夏,割据江山,拓士万里,虽承天赞,实由人力也。余庆遗祚,至于陛下,陛下宜勉崇德器,以光前烈。爱民养士,保全先轨,何可忽显祖之功勤,轻难得之大业。忘天下之不振,替兴衰之巨变哉?臣闻否泰无常,吉凶由人,长江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昔秦建皇帝之号,据殽函之阻,德化不修,法政苛酷,毒流生民,忠臣杜口,是以一夫大呼,社稷倾覆。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任授失贤,一朝丧没,君臣系颈,共为羁仆。此当世之明鉴,目前之炯戒也。愿陛下远考前事,近览世变,丰基强本,割情从道,则成康之治兴,而圣祖之祚隆矣。书奏,皓深恨之。邵奉公贞正,亲近所惮。乃共谮邵与楼玄谤毁国事,俱被诘责。玄见送南州,邵原复职。后邵中恶风,口不能言,去职数月,皓疑其托疾,收付酒藏,掠考千所,邵卒无一语,竟见杀害,家属徙临海。并下诏诛玄子孙,是岁天册元年也,邵年四十九。

      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也。少好学,能属文,从丞相掾除西安令,还为尚书郎,迁太子中庶子。时蔡颖亦在东宫,性好博奕。太子和以为无益,命曜论之。其辞曰:"盖闻君子耻当年而功不立,疾设世而名不称,故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是以古之志士,悼年齿之流迈而惧名称之不立也,故逸精厉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若宁越之勤,董生之笃,渐渍德义之渊,栖迟道艺之域。且以西伯之圣,姬公之才,犹有日昃待旦之劳,故能隆兴周道,垂名亿载,况在臣庶,而可以已乎?历观古今功名之士,皆有累积殊异之迹,劳身苦体,契阔勤思,平居不堕其业,穷困不易其素,是以卜式立志于耕牧,而黄霸受道于囹圄,终有荣显之福,以成不朽之名。故山甫勤于夙夜,而吴汉不离公门,岂有游惰哉?

      "今世之人多不务经术,好玩博奕,废事弃业,忘寝与食,穷日尽明,继以脂烛。当其临局交争,雌雄未决,专精锐意,心劳体倦,人事旷而不修,宾旅阙而不接,虽有太牢之馔,《韶》、《夏》之乐,不暇存也。至或赌及衣物,徙棋易行,廉耻之意弛,而忿戾之色发,然其所志不出一枰之上,所务不过方罫之间,胜敌无封爵之赏,获地无兼土之实,技非六艺,用非经国。立身者不阶其术,征选者不由其道。求之于战陈,则非孙、吴之伦也。考之于道艺,则非孔氏之门也;以变诈为务,则非忠信之士也;以劫杀为名,则非仁者之意也;而空妨日废业,终无补益。是何异设木而击之,置石而投之哉!且君子之居室也勤身以致养,其在朝也竭命以纳忠,临事且犹旰食,而何博奕之足耽?夫然,故孝友之行立,贞纯之名彰也。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1 15:18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461#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20:41:4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贺邵字兴伯,会稽山阴人也,孙休即位,从中郎为期骑中常侍,出为吴郡太守。孙皓时,入为左典军,迁中书令,领太子太傅。皓凶暴骄矜,政事日弊。邵上疏谏曰:"古之圣王,所以潜处重闱之内而知万里之情,垂拱衽席之上,明照八极之际者,任贤之功也。陛下以至德淑姿,统承皇业,宜率身履道,恭奉神器,旌贤表善,以康庶政。自顷年以来,朝列纷错,真伪相贸,上下空任,文武旷位,外无山岳之镇,内无拾遗之臣。佞谀之徒拊冀天飞,干弄朝威,盗窃荣利,而忠良排坠,信臣被害。是以正士摧方,而庸臣苟媚,先意承旨,各希时趣。人执反理之评,士吐诡道之论,遂使清流变浊,忠臣结舌。陛下处九天之上,隐百重之室,言出风靡,令行景从,亲洽宠媚之臣,日闻顺意之辞,将谓此辈实贤,而天下已平也。臣心所不安,敢不以闻。

      臣闻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是以古之人君,捐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犇,以虎尾为警戒。至于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臣,眩耀毁誉之实,沉沦近习之言。昔高宗思佐,梦寐得贤,而陛下求之如忘,忽之如遗。故常侍王蕃忠恪在公,才任辅弼,以醉酒之间加之大戮。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自是之后,海内悼心,朝臣失图,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诚非所以保光洪绪,臣隆道化也。

      "又何定本趋走小人,仆隶之下,身无锱铢之行,能无鹰犬之用,而陛下爱其佞媚,假其威柄,使定恃宠放恣,自擅威福,口正国议,手弄天机,上亏日月之明,下塞君子之路。夫小人求人,必进奸利,定间妄兴事役,发江边戍兵以驱麋鹿,结置山陵,芟夷林莽,殚其九野之兽,聚于重围之内,上无益时之分,下有损耗之费。而兵士疲于运送,人力竭于驱逐,老弱饥冻,大小怨叹。臣窃观天变,自比年以来阴阳错谬,四时逆节,日食地震;中夏陨霜,参之典籍,皆阴气陵阳,小人弄势之所致也。臣尝览书传,验诸行事,灾祥之应,所为寒栗。昔高宗修己以消鼎雉之异,宋景崇德以退荧惑之变。愿陛下上惧皇天谴告之诮,下追二君攘灾之道,远览前代任贤之功,近寤今日谬授之失,清澄朝位,旌叙俊乂,放退佞邪,抑夺奸势。如是之辈,一匆复用,广延淹滞,容受直辞,祗承乾指,敬奉先业,则大化光敷,天人望塞也。

      《传》曰:"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陛下昔韬神光,潜德东夏,以圣哲茂姿,龙飞应天,四海延颈,八方拭目,以成康之化必隆于旦夕也。自登位以来,法禁转苛,赋调益繁。中宫内竖,分布州郡,横兴事役,竞造奸利。百姓罹杼轴之困,黎民罢无已之求,老幼饥寒,家户莱色,而所在长吏,迫畏罪负,严法峻刑,苦民求办。是以人力不堪,家户离散,呼嗟之声,感伤和气。又江边戍兵,远当以拓土广境,近当以守界备难,宜特优育,以待有事,而征发赋调,烟至云集,衣不全裋褐,食不瞻朝夕,出当锋镝之难,入抱无聊之戚。是以父子相弃,叛者成行。愿陛下宽赋除烦,振恤穷乏,省诸不急,荡禁约法,则海内乐业,大化普洽。夫民者国之本,食者民之命也,今国无一年之储。家无经月之畜,而后宫之中坐食者万有余人。内有离旷之怨,外有损耗之费。使库廪空于无用,士民饥于糟糠。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1 15:18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46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20:41:4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永安三年,都尉严密建丹杨湖田,作浦里塘。诏百官会议,咸以为用功多而田不保成,唯兴以为可成。遂会诸兵民就作,功佣之费不可胜数,士卒死亡,或自贼杀,百姓大怨之。兴迁为丞相,与休宠臣左将军张共布相表里,邦内失望。七年七月,休薨。左典军万彧素与乌程侯孙皓善,乃劝兴、布,于是兴、布废休适子而迎立皓。皓既践阼,加兴侍中,领青州牧。俄彧谮兴、布追悔前事。十一年朔入朝,皓因收兴、布,徙广州,道追杀之,夷三族。

      评曰:"诸葛恪才气干略,邦人所称,然骄且吝,周公无观,况在于恪?矜己陵人,能无败乎!若躬行所与陆逊及弟融之书,则悔吝不至,何尤祸之有哉?滕胤厉修士操,遵蹈规矩,而孙峻之时犹保其贵,必危之理也。峻、綝凶竖盈溢,固无足论者。濮阳兴身居宰辅,虑不经国,协张布之邪,纳万彧之说,诛夷其宣矣。




    王楼贺韦华传


      王蕃字永元,庐江人也。博览多闻,兼通术艺。始为尚书郎,去官。孙休即位,与贺邵、薛莹、虞汜俱为散骑中常侍,皆加驸马都尉。时论清之。遣使至蜀,蜀人称焉,还为夏口监军。

      孙皓初。复入为常侍,与万彧同官。彧与皓有旧,俗士挟侵,谓蕃自轻。又中书丞陈声,皓之嬖臣,数谮毁蕃。蕃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指;时或迕意,积以见责。

      甘露二年,丁忠使晋还,皓大会群臣,蕃沉醉顿伏。皓疑而不悦,举蕃出外。顷之请还,酒亦不解。蕃性有威严,行止自若,皓大怒,呵左右于殿下斩之。卫将军滕牧、征西将军留平请,不能得。

      丞相陆凯上疏曰:"常侍王蕃黄中通理,知天知物,处朝忠蹇,斯社稷之重镇,大吴之龙逢也。昔事景皇,纳言左右,景皇钦嘉,叹为异伦。而陛下忿其苦辞,恶其直对,枭之殿堂,尸骸暴弃,邦内伤心,有识悲悼。"其痛蕃如此。蕃死时年三十九,皓徙蕃家属广州。二弟著、延皆作佳器,郭马起事,不为马用,见害。

      楼玄字承先,沛郡蕲人也。孙休时为监农御史。孙皓即位,与王蕃、郭逴、万彧俱为散骑中常侍,出为会稽太守,入为大司农。旧禁中主者自用亲近人作之,彧陈亲密近职宜用好人,皓因敕有司,求忠清之士,以应其选,遂用玄为宫下镇禁中候,主殿中事,玄从九卿持刀侍卫,正身率众,奉法而行,应对切直,数迕皓意,渐见责怒。后人诬白玄与贺邵相逢,驻共耳语大笑,谤讪政事,遂被诏诘责,送付广州。东观令华核上疏曰:"臣窃以治国之体,其犹治家。主田野者,皆宜良信。又宜得一人总其条目,为作维纲,众事乃理。

      《论语》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恭己正南面而己。'言所任得其人,放优游而自逸也。今海内未定,天下多事,事无大小,皆当关闻,动经御坐,劳损圣虑。陛下既垂意博古,综极艺文,加勤心好道,随节致气,宜得闲静以展神思,呼翕清淳,与天同极。臣夙夜思惟,诸吏之中,任干之事,足委丈者,无胜于楼玄。玄清忠奉公,冠冕当世,众服其操,无与争先。失清者则心平而意直,忠者惟正道而履之,如玄之性,终始可保,乞陛下赦玄前愆,使得自新,擢之宰司,责其后效。使为官择人,随才授任,则舜之恭己,近亦可得。"皓话玄名声,复徙玄及子据,付交阯将张奕,使以战自效,阴别敕奕令杀之。据到交阯,病死。玄一身随亦讨贼,持刀步涉,见亦辄拜,亦未忍杀。会亦暴卒,玄殡敛亦,于器中见敕书,还便自杀。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1 15:18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459#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20:41:3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綝遣将军孙耽送亮之国,徙尚于零陵,迁公主于豫章。綝意弥溢,侮慢民神,遂烧大桥头伍子胥庙,又坏浮屠祠,斩道人。休既即位,称草莽臣。诣阙上书曰:"臣伏自省,才非干国,因缘肺腑,位极人臣,伤锦败驾,罪负彰露,寻愆惟阙,夙夜忧惧。臣闻天命棐谌,必就有德,是以幽、厉失度,阂宣中兴,陛下圣德,纂承大统,宜得良辅;以协雍熙,虽尧之盛,犹求稷契之佐;以协明圣之德。古人有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臣虽自展竭,无益庶政,谨上印绶节钺,退还田里,以避贤路。"休引见慰喻。又下诏曰:"朕以不德,守藩于外,值兹际会,群公卿士,暨于朕躬,以奉宗庙。朕用抚然,若涉渊冰。大将军忠计内发,扶危定倾,安康社稷,功勋赫然。昔汉孝宣践阼,霍光尊显,褒德赏功,古今之通义也。其以大将军为丞相、荆州牧,食五县。"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据右将军。皆县侯。干杂号将军、亭侯。闿亦封亭侯。綝一门五侯,皆典禁兵,权倾人主,自吴国朝臣未尝有也。

      綝奉牛酒诣休,休不受,赍诣左将军张布。酒酣,出怨言曰:"彻废少主时,多劝吾自为之者。吾以陛下贤明,故迎之。帝非我不立,今上礼见拒,是与凡臣无异,当复改图耳。"布以言闻休,休衔之。巩其有变,数加赏赐,又复加恩侍中,与綝分省文书。或有告綝怀怨侮上欲图反者,休执以付綝,綝杀之。由是愈惧,因孟宗求出屯武昌,休许焉,尽敕所督中营精兵万余人,皆令装载,所取武库兵器,咸令给与。将军魏邈说休曰"綝居外必有变",武卫士施朔又告"綝欲反有征"休密问张布,布与丁奉谋于会杀綝。

      永安元年十二月丁卯,建业中谣言明会有变。綝闻之,不悦。夜大风发木扬沙,綝益恐。戊辰腊会,綝称疾。休强起之,使者十余辈。綝不得已,将人,众止焉。綝曰:"国家屡有命,不可辞。可豫整兵,令府内起火,因是可得速还。"遂入,寻而火起,綝求出,休曰:"外兵自多,不足烦丞相也。"綝起离席,奉、布目左右缚之。綝叩首曰:"愿徙交州。"休曰:"卿何以不徙滕胤、吕据?"綝复曰:"愿没为官奴。"休曰:"何不以胤、据为奴乎!"遂斩之。以綝首令其众曰:"诸与綝同谋皆赦。"放仗者五千人。闿乘船欲北降,追杀之。夷三族。发孙峻棺,取其印绶,綝其木而埋之,以杀鲁育等故也。

      綝死时年二十八。休耽与峻、綝同族,特除其属籍,称之曰故峻、故綝云。休又下诏曰:"诸葛恪、滕胤、吕据盖以无罪为峻、綝兄弟所见残害,可为痛心,促皆改葬,各为祭奠。其罹恪等事见远徙者,一切召还。

      濮阳兴字子元,陈留人也。父逸,汉末避乱江东,官至长沙太守。兴少有士名,孙权时除上虞令,稍迁至尚书左曹,以五官中郎将使蜀,还为会稽太守。时琅邪王休居会稽,兴深与相结。及休即位,征兴为太常卫将军、平军国事,封外黄侯。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1 15:18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458#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20:41:38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綝迁大将军,假节,封永宁侯,负贵倨傲,多行无礼。初,峻从弟虑与诸葛恪之谋,峻厚之,至右将军、无难督,授节盖,平九官事。綝遇虑薄于峻时,虑怒,与将军王惇谋杀綝。綝杀惇。虑服药死。

      魏大将军诸葛诞举寿春叛,保城请降。吴遣文钦、唐咨、全端、全怿等三万人救之。魏镇南将军王基围入诞。钦等突围城。魏悉中外军二十余万增诞之围。朱异帅三万人屯安丰城,为文钦势。魏兖州刺史州泰据异于阳渊,异败退,为泰所追,死伤二干人。林于是大发率出屯镬里,复遣异率将军丁奉、黎斐等五万人攻魏,留辎重于都陆。异屯黎浆,遣将军任度、张震等慕勇敢六千人,于屯西六里为浮桥夜渡,筑偃月垒。为魏监军石苞及州泰所破,军却退就高。异复作车箱围趣五木城。苞、泰攻异,异败归,而魏太山太守胡烈以奇兵五千诡道袭都陆,尽焚异资粮。綝授兵三万人使异死战,异不从,綝斩之于镬里,而遣弟恩救。会诞败引还。綝既不能拔出诞,而丧败士众,自戮名将,莫不怨之。

      綝以孙亮始亲政事,多所难问,甚惧。还建业,称疾不朝。筑室干朱雀桥南,使弟威远将军据入苍龙宿卫,弟武卫将军恩、偏将军干、长水校尉闿分屯诸营,欲以专朝自固。亮内嫌綝,乃推鲁育见杀本末,责怒虎林督朱熊、熊弟外部督朱损不匡正孙峻,乃令丁奉杀熊于虎林,杀损于建业。綝入谏不从,亮遂与公主鲁班、太常全尚、将军刘承议诛綝。亮妃,綝从姊女也,以其谋告綝。綝率众夜袭全尚,遣弟恩杀刘承于苍龙门外,遂围宫。使光禄勋盂宗告庙废亮,召群司仪曰:"少帝荒病昏乱,不可以处大位,承宗庙,以告先帝废之。诸君若有不同者,下异议。"皆震怖。曰:"唯将军令。"綝遣中书郎李祟夺亮玺绶,以亮罪状班告远近。尚书桓彝不肯署名,綝怒杀之。

      典军施正劝綝征立琅邪王休,綝从之。遣宗正楷奉书于休曰:"綝以酶才,见授大任,不能辅导陛下。顷月以来,多所造立。亲近刘承,悦于美色;发吏民妇女,料其好者,留于宫内,取兵弟十八已下三千余人,习之苑中,连日续夜,大小呼嗟,败坏藏中矛戈五千余枚,以作戏具。朱据先帝旧臣,子男熊、损皆承父之基,以忠议自立,昔杀小主。自是大主所创,帝不复精其本未,便杀熊、损,谏不见用。诸下莫不侧息。帝于宫中作小船三百余艘,成以金银,师工昼夜不息。太常全尚,累世受恩,不能督诸宗亲,而全端等委城就魏。尚位过重,曾无一言以谏陛下,而与敌往来,使传国消息,惧必倾危社稷。推案旧典,运集大王,辄以今月二十七日擒尚斩承。以帝为会稽王,遣楷牵迎。百寮喁喁。立任道侧。"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3 05:46 , Processed in 0.227502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