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灯下看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苦旅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1#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好书的标准就是在你读过之后无法平静,在你读过之后的几天只能心里一直有种“堵得慌”的感觉。《文化苦旅》做到了。他祭奠的是文化,是悲哀的文化,是被凌辱却无力反击的文化。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2#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的语言修辞以及细节描写几乎到了完美。余秋雨利用了一个很吸引人的文体——记叙文来写这篇作品,这一点可呢个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但并不是记叙文都很棒,在我的印象中就有一篇很乱的记叙文,让我都看不下去。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他的语言优美对细节描写发挥到了极致,我已经看了3遍了,但是还是忍不住要想再看一遍,像这些书我感觉最适合那些刚上初中的同学,希望你们看一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3#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在真正看余秋雨的书之前,听到的更多的是网上关于他的各种各样的消息,看到一些大红的作者批评余秋雨做作啊什么的.虽然几次欲看但终于没有看成.
  直到在高2课本上看到他的那篇<道士塔>,别无选择的也是最认真的看了,
  说实话我看的很是感动,然后就期待老师的讲课了.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他的书我还是有少有的想拿起来读的冲动的.
  但我真的没有发现他的什么很坏的东西,真的.
  也需整个时代是浮躁的吧.
  
  同时想到范冰冰.
  我感觉她沒做什么的,忽然各地各方都传来的批判与绯闻.
  我有时候看他的时候我感到她的表情会有很多的无奈.
  于是我想可能是太红了吧.
  就像当时的赵薇.
  
  也许需要时间吧,真的,
  时间会检验一切,
  一切在时间中也会还原真实.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4#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本书,为秋雨先生敏锐的洞察力、犀利的文字以及其事物的穿透力所折服,对于我们来讲看似寻常不过的事物在他的笔下却呈现出另一个世界。 他对社会、人生、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等都有其独到的见解,让我们了解到一些寻常事物所蕴藏着的深刻的命题!!!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5#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这时我买的第一本文化散文,也是最后一本。散文的优点是短小精悍,一气呵成,颇有几分二锅头的劲儿,不足也在于此,三言两语,总有些后劲不足,就像是鸭脖子,再香也就那么一阵儿。
  关于老余这个人,大家都说得够多了,知识渊博也罢,学者娱乐化也罢,长袖善舞也罢,不甘寂寞也罢,反正效应是出来了,好歹我也记住了敦煌,好歹记住了都江堰。
  当时还在初中读书,脑子里还是那套八股文章的路子,所以对那些气势恢宏,文字流畅,词藻华丽的路子颇有好感,现在重读,仍然觉得舒服,不过对于种种洋溢的激情却大大怀疑了。阅读关于历史的文字越多,越发觉得充满了无力感,少年时的教育大多脸谱化了历史,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曹操王莽都是窃国大盗,关公李逵忠义两全。历史,其实都是后人的演绎,为了当代人的意志各取其言,甚至美化或是诋毁,往事只是今人的傀儡。
  一切都被原谅了,无论是杀戮还是冤屈,美好还是丑恶,我们无能为力,因为一切都输给了时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6#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教授的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全书是借物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本人最喜欢其中的一篇《废墟》,喜欢旅游观光的人观光即便是观光而已,而对废墟有深邃见解并上升到文化哲学层面上,却只有余秋雨一人。人生不能没有废墟;文化不能没有废墟;历史更不能没有废墟;没有废墟的人生是苍白的;没有废墟的文化是肤浅的;没有废墟的历史民族是幼稚的。这篇文章在不长的篇幅中包孕了作者对历史、对文化的深沉思。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7#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起码从现在看来,余秋雨已经写不出来这么有气势、有深度的作品了,就同张爱玲的《金锁记》,一出手就是经典,以后……却是在改编自己以前写的。再如红楼梦林黛玉的演员陈晓旭……
  他们留下的经典是值得我们怀念和崇敬的,不该不过责备,或许爱之越深、责之愈切!所以,很期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8#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文化苦旅,是作者在写作顶峰时期的好作品,值得一看;随后的作品建议大家就不要浪费时间了。他在自我克隆,江郎才尽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9#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文化苦旅"是几年前买的.那是正上初2,自己根本无法体会其中的意境.现在的自己再次翻看这本书时,觉得会懂了许多.能体会那些风景带给人的震撼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0#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对于余秋雨的批评早就不绝于耳,就像娱乐圈一样,文化圈照样轰轰烈烈。有嫉妒、有不屑、有鄙视,各处雷同。
  
  我高中时代02、03年好象是余老师最红火的时候,许多同学人手一本。而我是不屑一顾的,因为不管他写得怎么样,我是从来不读国内作家的书。从来都是百年前的文豪的作品。提起这个余秋雨也满目鄙夷。
  
  倒是现在大学都毕业了,回头来读他的书,居然觉得是个不错的作家。批判余的人,都仿佛自己站在文化至高点,一副沙场点兵的做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用极度苛刻的态度对待他人,用自我满足近乎自我手淫的态度对待自己。
  
  一直认为真正有学识的人,一向有容乃大。余的作用根本不是出了本书,拿来做高考的考纲,也不是研究生入学必读书目,何必群起攻之,怕是背后的动机根本就是前面我说的有嫉妒、有不屑、有鄙视。如果根本不在乎这个人,就会像我以前一样连看都不去看,更何况从中找出谬误?
  
  余的作用,如同现在的易中天、于丹,抛砖引玉而已。大家关心了这个话题就一起坐下来讨论,不对的地方一起探讨。即便争个面红耳赤也是对事不对人,这样才是读书人!
  
  有些人随手一翻,看不懂;看了个报纸杂志一角,某个跳梁小丑抓住的粗辫子细辫子,觉得很对味,也起哄来声讨余秋雨。逼得他声明再不写书,又有什么意思?开心了?满足了?我想不是中国的文化圈娱乐圈如此,或许是民族心态上有了扭曲,只要是冒出水面的鱼个个被打嘴:“你凭什么?!”没说出口的潜台词不过是:“我还没呢!”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7 05:55 , Processed in 0.0460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