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灯下看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苦旅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1#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从小就听说过余秋雨,也知道,他有一本很出名的书叫文化苦旅,但是很是纳闷,为什么叫这旅行是苦的呢?最近有机会读了这本书,看作者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娓娓道来,旁征博引,也看不出苦在哪里。搁到现在,余也算是一个文艺青年,却学着装苦装深沉,是在让人喷饭。
     我是多么羡慕作者啊,能有机会游览这么多的地方,还有人陪同,还能写个文章,还去追寻古人自己再来发一发感慨,最后声明这是远离喧嚣,探讨人生真谛,呵呵,本人才疏学浅,不懂什么人生真谛,只知道只有像您这样的腕才有这个能力去苦苦旅行一下,我们普通老百姓既没有人主动邀请,也没这实力,呵呵,这本书很适合那些闲来无事衣食无忧者来作为旅游指导,我等看了就是浪费青春。
    鉴定完毕。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2#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我以前對他的感覺就是: 裝孫子!
  雖然現在依舊沒有什麽大改變
  看完 文化苦旅之後
  覺得
  走訪很多地方
  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
  畢竟也不容易
  而且
  有些篇幅 也確確實實 不錯
  
  所以現在覺得
  他依舊裝孫子,
  只是少了感嘆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3#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对这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褒贬不一,但那个年代的书店确实很少会有这样一本书,在游山玩水中沉思着一些深层次的东西,无论正确与否,至少在我看来这个思考的过程更为重要,这是我认为文化苦旅展现给我的。
  余秋雨的书影响了我,无论是用来应付考试的堆砌着华丽的辞藻的排比句,还是对事物本质、因果的思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4#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也喜欢他,那时候了解这些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的渠道不多,人们也不甚关注,因此才成就了余秋雨。
  渐渐长大,有一天翻开他的书,读了两句才发现很不喜欢。太矫揉造作了。也不深刻。总是浮在表面之上,只是看到现象,然后就痛心、就疾首。深层的问题到底是甚么,也没提出个明确的疑问,至于深刻的剖析更难觅寻。感情的抒发多于理性的思考,或者是作者的理性思考水平有限?真是很文人气质的思维方式啊。习惯于逻辑思考的人不喜欢也是正常。
  不过,之于儿时的我们,接触了他的书,由此注意到了一些我们不曾注意到的现象,心中产生了自己的疑问,这才是余秋雨的书在那个时期真正的意义吧。
  也因为这样,我给了个还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5#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记得读这本书时,是我在高中的时候不想听课,在课堂上读这本书。。这样老师发现你就不会说你什么了。。
   当时读这本书的时候,真叫才疏学浅。。什么都不知道。。不过看完这本书后,感觉学到很多。。。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6#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看这本书会觉得自己就像个文盲!
  什么知道的太少!!!!!
  看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是苦旅。
  同时也会有心痛的感觉,
  努力加油的把这本书看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7#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本书 很感慨 发现自己的人声阅历、文化底蕴太少太薄了 里面很多东西是不能看懂的 也好 若干年以后再拿出来翻翻 不知道到时有什么新的启发没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8#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喜欢那个时候的余秋雨,他是一个行者,走到哪里,写到哪里。
  真正践行了写万卷书,行万里路。十四年前,当我在大学的自习室里,
  花一个下午把余秋雨的这本书读完后,有种想出去走走的冲动,十四年
  后走的地方已经不少了,阅读及留下的文字却是不多。于是很佩服
  余秋雨走一路写一路的精神。
  
  现在余秋雨文字渐少(有质量的文字),口才倒是增长了许多(电视
  节目)。毕竟是人过中年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9#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余先生的书,其实我读的是不多的。我读他的书一开始还是因为他的名头响。
  
  我读书(指兴趣爱好,不是学习工作需要读的)一般只读两种,一种跟国学关系密切的古代经典,比如《论语》、《大学》、《道德经》和《金刚经》一类的,另外一种就是励志类、散文类的。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算是后者。不过,余先生毕竟年纪长、阅历丰,写东西还是充满了些历史的厚重与久长,我还是很喜欢读的。
  
  余的《苦旅》,通过他遍及祖国的大好河山,随到一处,便凭故思古,引出一长串的“历史”,让人了解这前后姻缘与各种滋味。远比,某些导游的胡编还得有依有据。读后,还是很丰富你的历史与阅历的。
  
  有时间,喜欢旅游,喜欢历史,包括喜欢文学的朋友不妨一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0#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我是被余秋雨带到历史世界里的
  从前眼中的历史是反复背诵的所谓的时代意义
  此书中我发现了文化的真正价值
  历史书中枯燥的内容也能如此生动如此动人心魄
  我从中享受着阅读的无限乐趣
  从此我爱上了看历史书看历史剧
  本着发现美的初衷
  却不是去感慨历史的厚重
  ——这并不需要我去求证。
  记得朋友的话
  淡泊,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没有追求,而是以一颗纯美的灵魂对待生活与人生
  我或许做不到。但可能这是一种寻觅的过程
  在秋雨先生的文章中,看着他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放弃一文不值的仕途,开始了一段寻访文明的艰辛旅程
  临睡前的两页书,他只是在细细的叙说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行动
  却使我看到真实的自己便禁不住的泪流满面
  一种快慰的辛酸
  我的散文老师是余先生的忠实粉丝,每课每课都不忘夸奖两句
  我不全苟同他的看法,但我赞同他对其地评价:
  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文学大师
  这句话应该不存在牵强的成分,大师
  一位带领着中国大众从文明的茫然走向清醒地对待文明的境地的文人
  至少,他将我带入这片文明的沼泽地
  不仅带入,也没有遗弃
  远远的看着他的步伐迈入埃及,迈入喀布尔,迈入冰岛,
  迈到每一个有历史痕迹的角落
  我相信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可以有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想法可以不为外界环境的阻隔而改变自己的意志
  可是却终没有一种改变现实的决心
  源于一种恐惧的退却心理
  也许他做到了淡泊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03:52 , Processed in 0.0600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