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11|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呼啸山庄》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9-8 19:16
  • 签到天数: 2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0 20:5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简介:《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598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10-25 13:46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沙发
    发表于 2013-10-25 13:45:54 | 只看该作者
    写爱情故事的高手啊,纠结的爱情,从古至今,能将爱上升为大爱的人何其少也,又何其伟大也

    继续阅读 《呼啸山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10-26 11:48:31 | 只看该作者
       那是英格兰北部的乡间,英格兰惯常有的草场在这里退成了坦诚的泥土,连城一片荒原。哀号的风从西边无情地刮来,毫无阻拦地亲近这篇土地上的一切,写成一片严峻的哀凄。你想不到那肃穆的城堡里会游荡着几个世纪前绝望的魂灵,你也想不到那狂傲的寒风下会生长出怎样的爱情。
      
       但是,爱情就这样发生了。毫无防备,如这里坦荡的泥土一样赤诚。
       故事展开在两座山庄、两个世家、两代人之间。当这个黑孩,希刺克厉夫,闯入了之后,打破了一切风平浪静。悉刺克厉夫与凯瑟琳,在他们碰上时即成了命定的两束烈火,如非化作灰烬,就要用毕生的热量撕裂美好。凯瑟琳固执而骄傲,在见识了林惇家的谦和有礼之后,她发现了与希刺克厉夫在一起的自己是多么地野蛮,而希刺克厉夫与林惇相比更是粗暴不堪,她突然有了一种“荣耀”的意识,与她认为她爱的“年轻、聪明、漂亮、有钱的”林惇结合。希刺克厉夫是疯狂的,他从一个惯于忍受的怪癖孩子逐步成为了一个恶魔,对他挚爱的凯瑟琳的背叛有切肤之痛,他开始不由自主地折磨凯瑟琳,更不必说对林惇、林惇的妹妹伊莎贝拉、辛德雷、甚至下一代人的有计划的复仇,一步一步折磨他们的精神,侵蚀他们的财产,在每个人的肉体与精神上都留下了挥之不去的伤痕。
      
       这样的两个人的爱情,过于狂烈。狂烈的爱,是他们幼时逃离的计划,是希刺克厉夫的梦魇,是凯瑟琳的病魔,是原上呼啸的山风,是她病逝的三月窗外的夜雨绵绵,是他在她的坟前狂乱的吻,甚至是哈里顿与凯瑟琳·林惇血脉的纠缠与面容的相似。凯瑟琳说,“他永远也不会知道我多么爱他,那不是因为他漂亮,耐莉,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论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成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模一样的。”火与电、雨与风把他们的灵魂刻在了同一个模子里,他们注定血肉交缠。这样的爱情,比肋骨之爱来得更坦诚。
      
       然而,又不仅仅是爱情,是他们灵魂的交映。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他们活在一对如此坚固的矛盾里——呼啸山庄,就是山风一般的透彻,拥有野性与力量;画眉山庄,就是细腻婉转,在文明的教养里成长。而希刺克厉夫,不知从何而来,这就已经暗示了造物的作用;凯瑟琳,一天能够让人头痛五十次,她身上充满了躁动的力量。这样相同的两个人,在一只脚跨过了两座山庄的门槛时,风暴就注定开始酝酿。在凯瑟琳心中那一种朦胧的身份意识产生而禁锢她,而她又无法停止对希刺克厉夫的爱情时,这两种力量就在较量:“野性”与“文明”。希刺克厉夫一生都活在这一种野性中,他的狂怒、暴力在不断佐证这一点。
      
       正是由于这一对无法化解的矛盾,与这对灵魂中偏执的相似,还有那永远也无法刮尽的山风,造就了这一场旷世狂烈的爱情。“我一生最爱是天然”,也有人发过这样的慨叹,然而那还是免不了小姐俊卿的缱绻情丝。这样如火如风狂烈,我只在马尔克斯笔下曾见过几分,那些来自内心深处欲念的焚烧。相似的,都是灵魂根部的纠缠不休。
       这样一场爱情的狂烈,会在阴云笼罩的雨天,在雷电轰鸣声下,一颗被狂风刮倒的树的叶脉中清晰。
      
       爱情,怎么能没有这一场暴风雨?
      
       作于2013年2月10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10-26 16:22:58 | 只看该作者
        《蓝这个颜色》是亦舒的短篇小说集,包括《蓝这个颜色》、《黑色笑话》和《旧事》三个故事。三个故事的基调都很轻快,即使其中讨论的话题很沉重,可是主人公的态度使之体现出一种简单轻松。
        《蓝这个颜色》读完之后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戛然而止!在现实生活中,我是会喜欢兰志娟这样的人的,无论是她父母离婚前的那个传统淑女的她,还是离婚后发生转变的那个简单随性的她,前者是我以前喜欢的类型,后者是我现在喜欢的类型,明显她还是个融合体,后者由前者变化而来,现在的我也是以前的我变化而来的啊。我也希望能够成为徐培南那样洒脱的人,可惜我一直都不是。
        《黑色笑话》是我最喜欢的故事,陈君和现在的我很像,我是指小说创作上(我也写小说,瞎写),不过我没有绝症,也没有陈君的才气吧!陈君生病期间的待遇是令我羡慕嫉妒恨的,但是我更佩服他的思想和态度,更更佩服的是,他的绝症居然治愈了之后他对命运和生活的态度。我没经历过,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在遭遇时也表现得像他一样,我希望能。
        《旧事》是传达大胆追求真爱,不在意世俗眼光的观点的,不是处女怎么啦,结果婚怎么啦,有孩子怎么啦,年级太大怎么啦?不过,从周鹤龄,我在想,如果爸妈现在(或者10年后)说要离婚,我会如何自处,我会怎么处理?小舅和舅母现在就在闹离婚,他们的孩子,我的表妹才14岁,小表弟才9岁,他们姐弟是怎么熬的?我想,我会支持的吧,找到自己的幸福,哪怕是其中一方的幸福,另一方也会少些痛苦,好似《蓝这个颜色》中蓝志娟的父母一样。我希望我到时会这么做。
        祝爸爸妈妈恩恩爱爱一辈子!
        所以,三个故事完了后,我只是想成为一些自己不可能成为或者自己想成为的人吗?我是不是太没有自信,还是我最近的思想状态实在不如意,太消极?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10-26 17:07:11 | 只看该作者
      以前也看过《呼啸山庄》,但印象不是很深,今年四月又重新拾起,别有另一番感受。
      从整体的基调来说,它是疯狂热烈的。这部小说描写的背景是英格兰北部与世隔绝、封闭的荒野,这里的风是冷冽的,这里的人是粗野的,说着粗粝的语言。书中是这样描写这个地方的“‘呼啸’”是当地一个意味深长的形容词,描述这地方在狂风暴雨的日子里,空气的骚动不安之声。瞧瞧房舍尽头那几颗朝一边倒过去的矮矮的枞树,以及一排排憔悴的荆棘朝着同一个方向伸手伸脚,仿佛在向太阳乞讨恩赐似的,北风吹过树篱的威势,便也可想而知了。”这样的一个地方孕育出了偏执、孤单的希斯克厉夫。
      希斯克厉夫是老厄恩肖捡回来的一个吉普赛小孩,“看到一个脏兮兮破破烂烂的黑头发的孩子,已经挺大了,能说会走了。”我们可以想象他之前过的是怎么样艰难的生活,估计是吃不饱穿不暖……他到了呼啸山庄之后来到呼啸山庄后在辛德雷的欺负和虐待中度过,应该说这一前一后的处境同样艰难,可是,有了凯瑟琳,一切全都不同了。凯瑟琳是一个疯狂的小丫头,她的血液中就有着不安定的因子,“她在一天内能让我们所有的人失去耐心不止五十次,从她一下楼起直到上床睡觉为止,她总是在淘气,搅得我们没有一分钟的安宁。她总是兴高采烈,舌头动个不停——唱呀,笑呀,谁不附和着她,就纠缠不休,真是个又野又坏的小姑娘。”然而这个又野又坏的小姑娘确是善良又漂亮的,纯真的她不像她那已经长大的哥哥那样懂得嫉妒希刺克利夫受到的宠爱,她只是一个爱玩的小姑娘,她和童年的希斯克厉夫脾气很是接近。可以说,凯瑟琳是希斯克厉夫生命中的阳光,是他的一切。
      希斯克厉夫是一个缺少爱的人,很大程度上这里也有作者的影子,作者一家人也是离群索居,出门便是一望无际的沼泽和荒野,三十多少就去世了,她这一生都没有结过婚。希斯克厉夫也说有凯瑟琳的地方就是天堂,没有她的地方就是地狱。可见希斯克厉夫对这份爱的看重,也就有后面的为了这份爱不顾一切、不择手段。
      当凯瑟琳嫁给艾德加时,他愤然出走,三年后,他归来后进行一系列的报复行为都是源于对这份爱的执着。凯瑟琳死后,他的爱没有了寄托,也就选择了报复下一辈的人。可是终究他的爱人死去了,他忍受不了内心的孤寂,最后随风而去了。
      我感到遗憾的是无论是凯瑟琳还是希斯克厉夫都让她们的爱情变质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彼此相爱, 凯瑟琳:“在这个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厉夫的悲痛,而且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并且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思想的中心。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给毁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像是他的一部分。我对林敦的爱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我完全晓得,在冬天改变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改变叶子。我对希刺克厉夫的爱恰似下面的亘古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他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须的。”但是凯瑟琳还是选择嫁给艾德加。希斯克厉夫让小凯西和他的儿子结婚一方面是报复凯瑟琳,另一方面是要弥补遗憾。但是,终究两个人都是在互相伤害。我想这和他们的后天教育有很大关系,没有人教他们如何去爱一个人,而周围封闭的环境也让他们无从与外界交流。
      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忘记怎么样去爱一个人,不要让爱变成恨。还有你除了爱别人还要爱自己!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10-26 17:32:38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童年最喜欢的欧美小说,我看的是管佳琪改译的版本,这本书丰盈的爱情主线对于即使当时只是小学生的我也有十足的吸引力,记得那本绿色封皮还带插图的书让我盯着那个Catherine 从画眉农场回来后与heathcliff 拥抱的插画心神荡漾不已。卷发的少女,身着白色骑马服,紧紧搂住那个侧脸英俊的少年(小时候从未留意过heathcliff 是吉普塞……),然后,就是一些复仇之快了。这个爱与恨融合得没有一丝间隙的故事里,我对Heath没有感情倾向,不算赞同他的偏执专一也没有怎么受不了他的变态扭曲,现在看这个故事生出许多世故的惆怅,Catherine 的抉择没有错,料是我也断不会嫁给爱得两人简直合体的Heath,Edgar虽然有mama boy 之嫌,还是能成一个好丈夫的。何况,太壮烈纯粹的无论人还是东西也总是像烟花一样短暂,而平凡、乏味、浪费时间的那些东西却好像要这么一直下去永远。小时候看的版本让我怒惊原来我最喜欢的书根本不是这样的!Catherine 根本不止是有点頑劣,是十分狂躁无理……而她这样一个坟头都左右各躺一个爱她的男人的女人,到底借什么让这两个男人都为她穷尽一生?Heath 是真爱她,却偏执到爱她还要虐待她的女儿,他是太明显的心理障碍扭曲啊。对于这部书的书评,反正我是看透了,鼓吹的书评往往都是吹的,我爱这本书,同时却也不理解那些太热烈的感情因为我没有,这种类型的感情也非我的菜所以,评价太高啦,没有实际婚姻经验能写出这样的书很惊人吗?我现在是写不出东西,或许有一天我会想村上那样茅塞顿开成为全职做家呢,总之这样的书我不觉得我就写不出来啊。还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书。却不能看懂英文原著,太难,只能看牛津幼稚版的,读到每一个开头1XXX 年,或是a misty afternoon of February 这样简单陈述时间的句子就很动容,十八世纪的英格兰荒原,引我无尽的遐想……人活几十年似乎一眨眼我就死了我们这一代的族人就死完了,不知可有什么留下给后世记忆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10-26 18:25:24 | 只看该作者
      还是06年圣诞节的长假第二次读完了《呼啸山庄》,之前一次还是在十年前读高中的时候。后来屡次拿起来又怕沦陷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始终没有一份心情好好的把它读完。读这书是要有点勇气的,既然结局都是已知,那阅读的过程就是彻底的把心思交给作者,任着她蹂躏挤压。
      
      记得苏四说过,同是姐妹的两个人,姐姐竟能写的是《简爱》。这一部也是在高中的时候看过很多遍。人性中善的力量以及对生的平等,少年读来,激励人心。
      
      而是《呼啸山庄》,一个可怕的,令人痛苦,强有力而又充满激情的世界,则站在对立面,描述的是对恶的困惑和解脱。成年再读恐怕才能入木三分。
      
      上网查了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生平,曾是内敛而坚强的孩子,三十岁便死去的孤独女人。留予后世唯一的小说,写下自己所有乖张的热情与愤怒,并且始终徘徊着死亡的阴影。有种急不可耐的困惑与不安,迫切的使她演示着自己心底几近撕裂的痛苦。
      
      所以在书中让嫉妒与仇恨各自走向极端,然后便是纠缠不清的彼此毁灭,不顾一切。爱与恨竟是同样长久的执念,如救命稻草般被紧紧抓在手中至死不放。那个哀求被宽恕的声音,敲着窗子,似走转回头迷路的爱情,至真至情至诚,脆弱却极其执着。没有是非对错,谁又能是谁的因果。
      
      读的时候始终放着的是Kate Bush的同名音乐。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可能很难从这音乐中得到共鸣。是那样寂寞高亢的声音,却哀而不伤。那歌声的力度像针尖,轻轻一下就能扎出血来。
      
      Wuthering heights  
      Kate Bush
      
      Out on the wiley, windy moors
      We'd roll and fall in green.
      You had a temper like my jealousy:
      Too hot, too greedy.
      How could you leave me,
      When I needed to possess you?
      I hated you. I loved you, too.
      
      Bad dreams in the night.
      They told me I was going to lose the fight,
      Leave behind my wuthering, wuthering
      Wuthering Heights.
      
      Heathcliff, it's me--Cathy.
      Come home. I'm so cold!
      Let me in-a-your window.
      
      Heathcliff, it's me--Cathy.
      Come home. I'm so cold!
      Let me in-a-your window.
      
      Ooh, it gets dark! It gets lonely,
      On the other side from you.
      I pine a lot. I find the lot
      Falls through without you.
      I'm coming back, love.
      Cruel Heathcliff, my one dream,
      My only master.
      
      Too long I roam in the night.
      I'm coming back to his side, to put it right.
      I'm coming home to wuthering, wuthering,
      Wuthering Heights,
      
      Heathcliff, it's me--Cathy.
      Come home. I'm so cold!
      Let me in-a-your window.
      
      Heathcliff, it's me--Cathy.
      Come home. I'm so cold!
      Let me in-a-your window.
      
      Ooh! Let me have it.
      Let me grab your soul away.
      Ooh! Let me have it.
      Let me grab your soul away.
      You know it's me--Cathy!
      
      Heathcliff, it's me--Cathy.
      Come home. I'm so cold!
      Let me in-a-your window.
      
      Heathcliff, it's me--Cathy.
      Come home. I'm so cold!
      Let me in-a-your window.
      
      Heathcliff, it's me--Cathy.
      Come home. I'm so cold!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10-26 19:00:34 | 只看该作者
      假期就把这本书带回家了,可是没看几页就觉得这故事有点阴暗,可能看的断断续续,不能很投入理解希刺克利夫那种疯狂,不顾一切,爱到扭曲的情感。只是今天刚看完结局,真的很出乎意料,在一直在阴暗的氛围下的故事,在结尾却有这样阳光温馨的场面,洛克伍德眼中的一切,使我不敢相信,虽然我也曾期盼凯瑟琳和哈里顿在一起,但没想到真的实现了,两个年轻人终于能摆脱忧郁悲苦,幸福的沐浴在阳光中,就好像一直在压抑阴暗的氛围中突然看到光明一样,那么甜蜜温馨,就像如今言情小说中那样的甜蜜幸福。还有耐莉,作为整个故事的叙述者,参与者,我反而觉得她很幸福,虽然她只是一个管家,但相比希刺克利夫终日生活在痛苦与回忆幻想中不能自拔,她照顾了凯瑟琳,小凯蒂,哈里顿,对所有人都心怀善意,大家对她也相对友善,或许她才是最幸福的。
      只简单地看了一遍,理解不是很深,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10-26 19:26:36 | 只看该作者
                             倾斜与平衡
                                 ——《呼啸山庄》里的世界
      一
          寒假整理房间,发现一本封面和纸张已经发黄的《呼啸山庄》,由湖南文艺出版社于90年代初出版。小时候读过这本书,当时没看明白,只记得希斯克利夫咄咄逼人的复仇计划搅得自己心神不宁,有种不愿往下继续之感,看完合上书本唏嘘庆幸作者终于交出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这次放假无事,便打开重读。一页页翻过去,越往后,越沉迷其中,有种刹不住的感觉,真是久违。但是让我入迷的并不是情节,而是另外的一些东西,它们是伴随年岁增长和文学专业的学习才重新发现的。这次读罢,我才慢慢觉察到这本书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长期被认作“世界名著”的 《呼啸山庄》其实并不适于年纪太小的读者。它不像巴尔扎克的作品与社会息息相关,与历史有着宏观的一致性,也不是福楼拜那样着笔于日常生活,衍生出碎片式的现代小说形式。这本书在介绍社会历史、写作形式、情感塑造上都不太符合那个时期的典型特质,在作者艾米丽的年代里,它是一个另类,是一种超前。
      
          《呼啸山庄》的结构相当古典,内容接近原型,但它的内部世界却无比丰富而具体,这让我惊异。
      
      
      二
          《呼》叙述的方式非常传统,故事以嵌套的方式展开——书中的“我”是一个房客,我的房主是一个叫做希斯克利夫的人,“我”租的庄园叫做画眉山庄,简单交代时间地点后,长达两代人的故事便以女仆丁太太的回忆和讲述展开。
      
         读多了现代小说之后,再读起这种经由他人之嘴展开的故事,确实有种涩涩的味道,尤其经常在故事讲到一半时,“我”和丁太太忽然跳出来,交代几句“现实”世界里的东西,然后再进入回忆,多少给人生硬和断裂之感。另一方面,丁太太的回忆和讲述如此细致,乃至每一个风景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更让我不太习惯,似乎不太真实。
      阅读开始,有一点让我很奇怪:作者在写这样一个疯狂的爱和复仇的故事时,为何没有让它直接在读者面前上演?而是让读者和故事之间隔着数十年的时光和一双旁观者(丁太太)的眼睛——丁太太到位地执行了说故事的职能,时不时插入自己的议论,加强故事的主观颜色。这样岂不是削弱了故事的冲击力?如果“我”就是凯瑟琳或是希斯克利夫,故事难道不会更加动人吗?
      
          随着阅读推进,我渐渐觉察,这种方式不仅是写作的年代所致,而且也最符合《呼啸山庄》的整体特质,拯救了整个故事,让书中的世界维持住了稳定和平衡。
      艾米丽的明智,让我深深着迷。
      
      
      三
      
      3.1时间
      
          如果将情节抽离出来,整本书的骨架单薄得可怜,基本上是一个养子复仇的原型:养子爱上了养父母家女儿,因为误会而离家出走,回归,复仇,死亡。
      
         类似这样原型的故事有很多,但《呼啸山庄》的独特在于,艾米丽在这样单薄的原型上,几乎排除了外在元素,却创造出一个丰富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只有时间,没有历史。
      
         小说里一般都有时间,在大部分小说里,时间总是被外在因素介入并标记。当然也有时间不那么明显的小说,许多现代小说即如此,这些作品要么只是截取一个横截面,比如对话,某个下午,要么就是专门的意识流小说,如普鲁斯特,在这里,时间几乎完全是心理或内在层面的东西
      
         在长篇小说中,尤其涉及几十年的历史,要表达一个完整情节故事的作品,如果没有明显的时间标记,情节基本难以推进,人物也难以丰满。像《呼啸山庄》这样的作品,绝对不像《佩德罗.巴拉莫》的作者那样超前,几乎抽离掉时间这个方面。艾米丽相当依赖时间的框架,非常注意故事的完整性,为了完整,不惜加上一个在艺术上不那么完美的结局。
         
          诡异的是,在这样古典的形式里,《呼》中的时间并没有历史的标刻,时间既不是纯粹的心理主观意义上的,也没有社会历史的维度。
      
      3.2人物、情感与动力
        
          这个世界中的人物也相当“异常”,一方面是,关于人物的背景和身份没有太多描写,对主角希斯克利夫,作者几乎没有交代:他只是一个捡来的孩子。他身上没有血统的规制,没有历史的记录,没有世家的传统,没有诅咒也没有希冀。正因如此他也是全书最自由的因素,也是整本书的心脏,他的感情负荷着书中整个世界运转的动力。
        
          另一方面,是人物极端的典型和纯粹,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鲜明到了极点,希斯克利夫的阴郁深情,凯瑟琳的骄纵纯真,林顿的温和懦弱,以及小一辈的小凯瑟琳的聪明善良、希斯克利夫儿子的怯弱自私,哈里顿的耿直忠诚等等。
        
          小说创作,不能让一切听凭理性和常理,非理性或偶然是必须的否则小说就失去的发展的动力。小说里的人物更是有限的,他们不能超出自身世界,去操控小说中那个更大的世界,他们的边界是被设定好了的。很多小说里,人物往往受到处境和局势的牵制,“内在”与“外在”互相作用,性格和命运总被外在于自身的历史所操控。
      
          但对《呼》来说,作者剥掉了社会背景和其他身份因素,非常理想化地“还原”出一个极其纯粹的世界,可以说“外在”这个非理性的因素已经被剔除得一干二净了。
      
          艾米丽的写作去掉了一般小说需要的动力:时代局势、社会地位、经济关系等等。但这一来,动力从何而来呢?
      动力其实非常单薄:情。作者从未离开情去外部寻找情感需要的推动力。
      
          这个世界里的人物性格是既定的,个性就是命运的全部,它的形成,它的发展都不受外在历史的操控,它本身生产出非理性的力量,它不是历史,也不是上帝,它来源于主体,又外在于主体。至始至终,情感来源于极端的性情,又一次次自毁着性情,将人物的性格削砍至更为极端的地步。这样一来,《呼》的世界几乎全是内在的,空间非常致密、高压,情感在其间奔腾,时不时撞到世界的边沿,随时就能将其粉碎。
      
          由于上文所说的,整本书中的时间是很特殊的,像一个真空的空间,如果将每一个人物抽离出来,按照时间顺序来分析他们的性格走向的话,可以发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的发展其实非常不合常理,几乎没有客观的逻辑可循,没有循序的顺序,它们经常爆破、突进或者退到崩溃的边缘。
      
          加上书中人物的情质相当的重,时时充满着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诗歌一般歇斯底里的自白。正因为这个世界高度的内在性,人物情感的线索和逻辑发展就难以交代清楚,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情感的开始,铺垫,成长都没有发育得足够,其他人的情感也一样。也就是说,艾米丽对人物情感的表现描画得很重,通过人物心理和语言一次次的自白来爆炸,情感成为一个个浓重的点,但情感之线却不够清晰,这是这本书的迷人之处也是一个无法解决的悖论。
      
      3.3危机
      
          关于小说本体问题,历来有各种各样的讨论。在现实世界中,人和人个性虽殊,但情感微妙复杂,处境有同有异,每人眼中的世界不一样,但也有重合,世界就这样被组织在一个重重叠叠的意识之网里。很多现代小说家认为这才是“真”,如米兰昆德拉所说的“寻回失去的现在”。每一个“真”的“现在”不像古典的小说一样是有头有尾的情境,有原型式的情节,典型独立的性格,在戏剧性中进行表达,而就应当是碎片的、多意的、复调重叠的,哪怕只是一个镜头,一段对话。这也是很多现代小说和电影采用的形式。
      
          但在《呼》的世界里,一切依旧是古典的,鲜明的人物被极端的情感所驱使,安置在极端的处境中,处处都是典型的,世界简化抽象到了极点。人物就像一个个互相独立的星丛,星丛内部充满对立,每个个体内部充满性格的对立,命运轨迹最高和最低的起落;星丛和星丛之间保持着张力和距离,个体之间充满着对立,每个人物的意识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世界,从每个角色眼中看到的都是截然不同的世界,彼此几乎没有太多的交集。同时,在人物关系的组合排列上,最纯和最邪恶的命运被放置在一起,性格中不同的面相交替出现,互相碰撞。
      
          整本书构造出了许多对小小的对立,希斯克利夫、凯瑟琳、恩肖、林顿、伊丽莎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物之间衍生出一对对新的对立,小希斯克利夫、小凯瑟琳、哈里顿。
      
          对立,是这本书动力的核心,对立的组合设置让情感之线能不断往下描画,有对立,就会有恨和爱,就会有下一步的行动。但裂痕巨大的对立也让情感的激流变得更加汹涌,大大增强了情节的戏剧性,人物的典型和纯粹又让整本书形成一个个截然不同的切面,整本书没有一个中立的、可以站立、俯瞰全书的视角,一切都是从某个视角出发的,绝对纯粹而对立的,情感在一个个疯狂和极端的世界穿梭。
      
          这个世界如此内在,它自我生产,自我威胁,逻辑不够清晰,时刻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中,布满临界点。这样一来,作品就出现了危机。
      
      
      四
          原型的单薄、情感的纯粹、人物的典型、过度激烈的对立都让《呼》的情绪和倾向过度明显。一本书成为经典,一定有超越性的因素,它不会陷入书中任何一个人的世界,不会被任何一种情绪淹没,如果它灭了,那也是为了显示它的存在。在我的感觉中,一部经典小说,无论它的内容是正向或反动的(如略萨的索多玛),其内部总有一只不闭的眼睛,在和内容所指向和倾向的东西较劲,指向另一个方向。就像整个宇宙,它总有一股力量维持着星丛和星系的张力,却不会堕入任何一个星丛的内部。
      
         《呼》也不例外,整本书有一个因素,支起了整个世界的平衡——丁太太。我并不是说丁太太这个人,而是说她这个因素的设置。
      
          回到文章最开始的问题:作者为何让这样疯狂的故事和读者之间隔着数十年的时光和一双旁观者的眼睛?如果“我”就是凯瑟琳或是希斯克利夫,故事会变成什么样?
      
          答案很明显,如果抽离掉丁太太,把故事的视角直接变成某主人公,整本书的世界将会彻底倾斜、坍塌,格局将大大窄化,沦为一本俗气的言情之类。
      
          首先,丁太太时不时插入自己的议论,好像是加强故事的主观颜色,其实是大大增加了故事的客观性,扩大了《呼》中世界的空间,尤其体现在人物塑造上。
      
         前文已经说得非常详细,整本书的人物太过对立,典型性太强,情绪太过极端,一人一世界,这样一来,读者其实是无法看清楚任何一个人的(言情书中尤其如此,一般人物性格都很扁平极端,世界完全从一个角度出发)。从丁太太口里,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物不一样的一面(例如凯瑟琳任性、傲慢、自私)。每人物某个方面的个性快到达临界时,丁太太的议论或是丁太太在回忆里的情节总是会让人物的极端的另一面展露出来。
      
         丁太太作为匠手贯穿在整个故事的几十年里,一直在情爱的背面进行她自己的工作,让故事里的人物不至于堕为爱情或仇恨的奴隶和白痴。
      
          另一方面,艾米丽并没有把丁太太作为神话,变成全知全能的完全中立者,她每一句话都最大程度保留了其出身所具有的主观性,丁太太站立在书中主要人物的情爱世界之外,但是依旧是一个不完整的视角,整本书没有一个绝对超然的站立点,以绝对的第三人称进入这个故事。
      
          这样也最大程度的保留住了这个故事气质上的独特——野性的,倾斜的,但它依旧是平衡的。《呼啸山庄》仅仅是一个故事,一个从他人口中说出的故事,带着各种各样人的道德评价,原本的故事和原本的情爱被包在一层一层的纱布里,故事里的人,故事外的人。没有所谓的真理,感情本来就是如此。
      
      
      
      五
          像《呼啸山庄》这样的小说,无论故事情节,还是人物性格,或是背景设置都是远离“多样”或者“丰富”的,它们太过典型,对立,分离,整本书稍不留意便会沦为俗气和浅薄。但它却从这种劣势中突围出来,生长出更为内在,并且可以超越时代的丰富,一直流传至今。
      
          这种转换,艾米丽是如何做到的,是因为在内容或思想上它传达了什么吗?我的知识还不够描述书中的任何一种情感,我只能试图从文本形式上发现点什么蛛丝马迹,但问题并不是如此简单,它看起来根植于作品,和文学的理论有关,但当我想分析这种形式时,立刻发现它和哲学的本体的东西又有了关系,与书中表达的情感内容也如同骨肉,到最后,还是一团模糊的感受,自己只能做一些最劣质的传达。
      
         丁太太只是维持整个世界平衡的元素之一,如果要系统地找寻,估计要钻入此书好多年吧,把《呼啸山庄》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躯体一般来进行考察了。
      
          但重读这本书,我确实对小说有了一点点新的感受:在小说世界里,平衡是多么重要。恶俗的小说,里面的世界大多确实是坍塌了的,这个世界里的一切事物都被抹上了单一的色彩。
      
          这里所说的平衡也可以说是制衡,不同的因素,不同的声音,相反的力量进行抗衡,但平衡绝对不是中立,不是客观,不是所谓的真相。
      
          对于这些对立和制衡的力量,我们在故事里也许不会找到明显的痕迹,但是它们支撑起了小说里的世界,也撑起了整本书的艺术品位和格局,成就了一本小说最终的意义。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10-26 20:04:41 | 只看该作者
         呼啸(wuthering)——吉默顿当地一个意味深长的形容词,描述这地方在狂风暴雨的日子里,空气的骚动不安之声。
         阴郁和激情的碰撞,冷酷与狂热的冲击。枷锁下的人性注定在磕绊中涅槃,熠熠生辉。
         
         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无疑是整本书的主角他们的悲欢离合影响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几代人的命运。而我今天要说的却是那几位在阴郁笼罩的故事里依然个性分明的配角。
         伊莎贝拉.林顿,画眉田庄的富家小姐,这个可怜的女人除了生个儿子给希刺克厉夫用来取得林顿家族的财产继承权外似乎一无是处。实际上作为书中唯一的标准上流社会淑女,她血液里的反叛因子一点也不逊色于狂野的凯瑟琳。养尊处优的伊莎贝拉被多年后有成归来的希刺克厉夫绅士气度中所蕴含的野性深深的吸引。飞蛾扑火般沉醉在危险气息的诱惑里,无法自拔。其实林顿兄妹在心底都是渴望放纵自己的欲望但是在道德教养下约束了本我(埃德加和伊莎贝拉在争抢一条小狗之后又都不要小狗了,反而一同哭了起来)区别不过是埃德加妥协现世,而伊莎贝拉还带着少女的痴迷去接近。
         鲜艳的玫瑰总是让人鬼迷心窍,忽略了隐藏的危险。她刚带着甜蜜私奔到了呼啸山庄,现实就戳破了梦幻的泡沫:自私又小气的女仆,骂骂咧咧的哈里顿,古怪刻薄的约瑟,连那让她少女时看得目瞪口呆的焊锡盘跌也烟熏灰蒙,晦暗不明……就更别提希刺克厉夫使她饱受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以及颠沛流离之苦。一只脚已经踏入地狱的伊莎贝拉在信中对奈莉诉苦道:“四英里外就是我那可爱的家,住的都是我在这世上所爱的人。可是仿佛又大西洋远隔在我们中间……顶叫我悲哀的是找不到人来同我结盟,一道反抗希刺克厉夫的绝望哪!”就像先前所说的伊莎贝拉不是花瓶,她的叛逆她的智慧在那绝境中生生逼了出来:她开始联合亨德雷去对付希刺克厉夫;她留心一切可以逃跑的机会……在亨德雷又一次醉酒缠住希刺克厉夫时她果敢的翻了窗,一路飞奔回娘家,即使她累得快要脱虚,神智依然清明,条理清晰的吩咐奈莉准备事物。好一个智勇双全的奇女子,她身上爆发出的惊人力量,比那精神分裂患者凯瑟琳的疯狂劲更令人着迷!作为第一个逃离压迫反抗成功的伊莎贝拉怎不让人心悦诚服。
      
         亨德雷一生的不幸似乎都源于希刺克厉夫:这个又脏又野的小黑鬼从父亲那夺走本属于他的父爱,这让他疯狂的嫉妒并且鄙夷希刺克厉夫的同时形成了暴烈偏激的性格。这身上最致命的弱点让他酒后发狂带上无限的恐怖:扯着嗓子发出叫人心惊肉跳的恶毒诅咒,动不动就拿盘子砸人,家中的家具一半要被踢飞,时不时把希刺克厉夫往死里揍……可怜的小哈里顿总是被父亲吓得魂飞魄散。
         再罪大恶极的人总有过一段幸福的时光,总会有一些怜爱的人。亨德雷最正常充满人性的时候大概是妻子还在人世陪伴着他:那时的他青春年少、意气风发,财产土地都管理的井井有条,是当地最气派的乡绅。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的,酗酒抽烟赌博的恶习纷至沓来“他总往死里作践自己,可惜抵挡不住他的好身板”。亨德雷拼命的同希刺克厉夫赌博,才导致万贯家财尽入他人囊中,才让希刺克厉夫报复恩肖家族的计划顺利进行。
         “我就该输个精光,全无扳回的机会吗?哈里顿就该讨饭吗?我一定会把他赢回来,我会把他的金子也拿过来,然后还有他的血,让地狱来收容他的灵魂!”因为恨所以不停息的赌博,因为爱所以不停息的赌博。亨德雷你可知道这种扭曲的心里,盲目的爱对你对哈里顿造成多大的创伤?!哈里顿的确没有讨饭,他从堂堂少爷变成佣人,希刺克厉夫把自己从前所受过的各种侮辱和嘲弄都加注在哈里顿身上,任其堕落!昔日光鲜亮丽的呼啸山庄,破败颓废在荒泽之上。
      
         哈里顿和小凯茜之间的爱情单纯的叫人艳羡。一个是一见钟情,另一个是在朝夕相处中被吸引。就像奈莉所描述的“亲密关系一旦开了头,便迅速发展起来,虽然也偶有中断。恩肖不是光靠愿望就能教养有素的。我家小姐不是哲学家,也不是耐心好得堪称模范。可是两个人的心里都向着一个目标——一个爱着并且想着去尊重,另一个爱着并且想着去被尊重。两个人齐心协力,终要功德圆满。”没有利益的纷争,没有门户之见,只是纯粹的爱恋,就像是每一对花季的少男少女一样,平淡却不乏味,真挚而又烂漫。青春的朝气,对于这从头到尾都带着压抑沉郁的英国北部风声犀利的荒原沼泽无异于在精神的废墟上聚拢起零星的希望之光。这天作之合间的缠绵情谊叫希刺克厉夫那等狂徒都找到了迷失已久的人性:复仇计划即将达到高潮,他却突然发现自己没了意愿,拥有的一切都叫他乏味。于是他开始回归,日夜在那旷野上游荡,企图寻找到凯瑟琳的灵魂,履行那最初的承诺。
      
         彩色的过去在世间的海水里漂白,最初心底的那一丝悸动依然保留。纵然这本书写的再黑暗,它的中心思想依旧是爱。不同种人性下所呈现的:复杂的、单纯的、盲目的、扭曲的……本质都是炽烈的决然的,在最后都随着“我在那温和的天空下面,在这三块墓碑前留连,望着飞蛾在石南丛和兰铃花中扑飞,听着柔风在草间飘动,我纳闷有谁能想象得出在那平静的土地下面的长眠者竟会有并不平静的睡眠。”归于平静。而我心中不断翻滚的思绪有何时能安宁?
         ——荡气回肠是为了最美的平凡。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4-25 12:55 , Processed in 0.04698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