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风筝的人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1#
发表于 2012-8-28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先看完灿烂千阳再看追风筝的人,你会觉得像我们这样在和平的国度里安然成长的一代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体验到哪种在冲突与深沉灾难里偶然幸存的阿富汗人。精神,是一种在为活而努力着才能感触到的生命状态
  是的,在我愁恨贫富时
  是的,在我自盼自怜时
  这些都多微不足道
  或许活着我们有更充足的理由
  上帝不会垂怜生命,阳光会的 ,它会公平的对每一个世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2#
发表于 2012-8-28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3#
发表于 2012-8-28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从前对于阿富汗这些中东国家的国情了解只限于新闻联播里几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景象,以及塔利班恐怖分子。然后从这本书里,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阅读阿富汗的历史,如此真实的感受这世事的复杂和残忍。当阿米尔看着哈桑受到凌辱选择退缩时,当他为了让自己心安冤枉哈桑,赶走他时,我看到了一个来自于人性的懦弱和残忍,人是懦弱的,当面临强者时。而人也是残忍的,当危及到自身利益时,一切都可抛弃。以前不能理解,为什么塔利班这样的恐怖组织,在阿富汗也会得到拥戴呢,难道民众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吗?后来通过书籍,才知道,因为贫穷。当民众吃不饱,穿不暖时,谁会有心思去管所谓的民主呢。就如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只要给口饭吃,给亩田耕,中国人不也是拥戴着那些所谓的贤帝吗?
  没有亲身经历过,谁也没有资格去评判。对于我们来说的恶魔,可能对于另外一群人来说却是救赎。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4#
发表于 2012-8-28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对阿富汗,塔利班都不了解,对普什图(Pashtuns)和哈扎拉(Hazara)民族之争不清楚,对穆斯林的逊尼(Sunni)和什叶(Shi‘a)的派系之别没概念,但却因此而置普通百姓于水生火热之中,笼罩于无穷无尽的恐怖中。“只有看到别人的不幸时才能知道什么是幸福。”
  
  “为你,千遍万遍”,纯朴干净的忠心。
  “为你,千遍万遍”,踏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厌倦了。”“厌倦了一切事情”从一个小男孩嘴里出来,心酸、难过、怜悯。。。找不到恰当的词来形容。
  
  “罪行只有一种,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其他罪行都是盗窃的变种。…… 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越想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
  
  “被注目而不是被看见,被聆听而不是被听见 ”
  
  “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5#
发表于 2012-8-28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很久以前就看了追風箏的人,只是一直沒有看完。今天一口氣全部看完之後。我覺得它就像是一本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書。整篇看下來最可憐的最可悲的是哈桑。不為什麽就為那個埋藏了一生的秘密。記得最深的就是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6#
发表于 2012-8-28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追风筝的人》是一个罪和救赎的故事,是一个有关人性与发现的故事,而不是一个励志和成长的故事。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描写,出现在最后阿米尔和阿塞夫事隔25年的那场较量时:“自1975年冬天以来,我第一次感到心安理得。我大笑,因为我知道,在我大脑深处某个隐蔽的角落,我甚至一直在期待这样的事情。我记得那天,在山上,我用石榴扔哈桑,试图激怒他。他只是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红色的果汁然在他衬衣上,跟鲜血一样。然后他从我手里拿过一个石榴,在自己额头上磨碎。现在你满意了吗?他凄然说,你觉得好受一些了吗?我从不曾觉得高兴,从不曾觉得好受一些,根本没有过。但我现在感觉到了。我体无完肤——我当时并不清楚有多糟糕,后来才知道——但心病已痊愈。终于痊愈了,我大笑。”
  
  阿米尔对哈桑犯了罪,最终从救赎里找到了欣慰和平静。
  阿米尔的父亲对哈桑和阿里甚至对阿米尔都犯下了罪,但一辈子都没法弥补也无法真正得到灵魂的安宁。他只有布施来换取短暂的平静。
  我们心中某些悔恨也跟着阿米尔的被救赎一起得到了某些类似希望的抚慰。
  
  因为我们都心存善念。并对善念有相同的价值观。
  
  什么是真正的勇敢。什么是真正的懦弱。阿米尔父亲在阿米尔少年时一个简单的评语,如同一个咒语一般深锁阿米尔几十年。那么我们能评价小时候阿米尔懦弱而长大的阿米尔就是勇敢的吗,或者说只有“有作为”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勇敢吗。如果如此简单,我们又怎么评价阿米尔的父亲。他有直面死亡的勇气,却没有勇气听哈桑喊一声爸爸。
  
  勇敢,不是面对死亡和伤害的奋不顾身,也不是置身陌生之境敢做敢为,而是对自己灵魂的正视和对欲望的权衡。这就如同对“慷慨”一词的定义,一个人是否慷慨不在于他付出了多少,而在于他付出的和他拥有的差值。一个人是否勇敢不在于他做了什么大事,而在于他的代价以及收获对本人的意义。
  阿米尔的爸爸有勇气把自己的生命做代价,却没勇气把自己家族的声誉和阿米尔的声誉作为代价。那么我们是不是能评价阿米尔的爸爸是个懦弱的胆小鬼?
  
  其实一个人是否有“勇气”任何人都不能评价,人们不知道他真正希望的是什么,也不是真的知道他失去了什么。如同如果你不知道一个人家里有多少钱,就无法评价捐出的那个数字是不是“慷慨”。
  于是我们谁也不能评价让子弹飞里面老六是不是真的勇敢。如果清白对他是最重要的东西,他不惜生命去换,那是勇敢。如果对他有比清白更为重要的东西,他一时被愤怒蒙蔽双眼,那死的就是愚蠢。于是谁说过,愤怒让人变得愚蠢。
  
  阿米尔说,他希望尽快离开白沙瓦去喀布尔,是怕自己改变主意没有勇气去。但是我想,就算他停留几天最终也会回到喀布尔,因为他已经洗净了自己的双眼,正视了自己的灵魂,只要他正视自己那颗想要被救赎的心,只要他正视哈桑在他心中的地位,真正的勇气就在他身边。
  
  如果你想做个别人认为勇敢的人,就先勇敢的面对自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7#
发表于 2012-8-28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我完全被故事情节吸引住了,那高大睿智而又如此倔强坚强的父亲,我敬佩这样一个钢铁般性格的父亲,从阿富汗流亡到美国,从富人又重回底层人物的生活,尽管生活从来不肯给这个倔强的男人一点甜头,但是他也从来没低过头,在与那只熊的搏斗中,在与俄国人的对抗中,甚至在和病魔的对抗中,他都高高昂着头。
  
  哈桑。我一见名字都喜欢的人物,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感动了我。原以为这是一个忠实的仆人,一个为了主人能够依然忍辱负重的好仆人。我依然记得哈桑对阿米尔第一次写作的肯定,你会成为最出名的作家的。依然记得追风筝的时候,哈桑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帮阿米尔追回了那只代表荣耀的蓝风筝。依然记得在阿米尔妒忌下用残忍的手段陷害哈桑的时候,哈桑没有怨言的承认了。但是事实证明,所谓的“真主”是残忍的。命运是残忍的,有些人一出生就生而不平等,这个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因为社会舆论,就只能和阿米尔有如此不同的待遇,就只能走着那条狭窄的独木桥,最后,悲惨的在那个混乱的国家毙命了。
  
  阿米尔。故事的主人公。一个从小养尊处优的少爷,一个因得不到父爱而心生妒忌的少年,一个懦弱安静的男孩。年少的往事让他承载着太多的内疚和不安。从小嘲笑哈桑,看见哈桑为他受侮辱却懦弱的跑开,设计陷害哈桑让他离家。这些秘密,他无处可说。最后当二十年后病重的拉辛汗打电话告诉他,有个机会让他重新做回好人的时候,他动摇了。他终于做了回儿时的男孩该做的事情。重返战乱的阿富汗,经过重重劫难救回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文章最后,沉默寡言的索拉博终于第一次微笑,和阿米尔一起放起了风筝,又追起了风筝,像他父亲一样,在奔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8#
发表于 2012-8-28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敏感的孩子为了得到父亲的爱所付出的代价有点惨烈,背上背叛者之名,忍受着心里的折磨。
  在父亲哭着祈求阿里不要离开时,我分明感受到那有着等级界限却任旧真挚的友谊,或者是父亲要阿里在身边去照顾他们父子来赎罪。
  父亲应该是知道的,知道自己的儿子背叛了哈桑,知道回去是对儿子的煎熬,所以直到死去任然呆在美国这个格格不入的国度,但是父亲应该也是幸福的,他的儿子在自己即将离去去知道自己想要的,并且去争取了,不畏惧世俗的眼光,
  在教侄子放风筝的过程中,作者再次回顾了自己的童年,在追风筝的过程中那句'为你千万次"实现了对自我的救赎,放下过去的执念获得了新的人生。
  我什么时候也能放下执念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9#
发表于 2012-8-28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是在旅途中看的,而且当时看的还是电影,有一些地方看不懂,但当时看完后···整个人的感觉···无可名状的悲凉啊···
  后来看了原著,前面的时候很愤怒,可看到阿尔米踏上赎罪的道路时,心里变得好柔软。不管怎么说,终究是一个善良的好孩子啊···
  “你很懦弱,这是你的天性,没什么好自卑的。但如果一个懦弱的人忘记了自己是什么人···愿真主保佑他。”
  
  幸好是一个还算完美的结尾。悲剧什么的,实在是太令人伤心欲绝了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0#
发表于 2012-8-28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想着《追风筝的人》还差一百多页.于是就决定刨埋本书.
  亮上床头灯.冲一杯温水.打开随身听.甚至连羽绒都未脱.就开始看书了。
  我是听着A Fine Frenzy的《One Cell In the Sea》看完这本书。
  
  故事说的是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在父亲死后.阿米尔收到了来至拉辛汗的来信.踏上了寻找阿桑儿子的路。将孩子带回家后.阿米尔开始了赎罪的过程。
  
  .《可兰经》安拉保佑.真主等充斥着整本书,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
  
  追风筝的人.哈桑深爱着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尽管他不知道.他只知道阿米尔是主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道出了那亘古不变的爱.
  尽管哈桑知道阿米尔诬陷他.尽管哈桑知道阿米尔懦弱.
  但是.哈桑还是那么深爱着自己的朋友.就像他结婚后爱他的妻儿一样.无时无刻想念着阿米尔,那个失之交臂的爱人。
  
  得知哈桑和他的妻子最终还是为了朋友的房子而被塔利班枪杀时,得知哈桑的儿子被儿时侮辱他的阿塞夫再次侮辱时.
  我想得出阿米尔此的悲痛与愧疚。就如一把刀,插在脚板下.每走一步,都伴随着钻心的痛,一步一个血印。
  
  
  我想起了儿时凭借城里人的身份指着那班儿时的玩伴做事.
  想起了犯错后总是推脱,好友挺身而出的事.
  
  尽管没故事中那么严重.但还是像一个心结。
  如今.许多朋友都失去了联系.我却很想和他们说起我那些推卸责任.撒谎的事。
  好不容易说给一个被我打过小报告的朋友听,却是一脸的迷茫,连连摇头,然后哈哈大笑,一搭肩膀:“走.打球去。”
  
  
  结尾处,阿米尔看着索拉博(哈桑的儿子),想起哈桑时,那飞翔的风筝.那石榴.那沾有血的雪地.那手表.《沙纳玛》...
  
  一股脑出来了。我想象着两个小孩在草地上欢快地放风筝,说故事.畅谈未来。
  
  
  此时.随身听上放着<almost lover>
  <almost lover>
  正如虾米网上网友的乐评:
  (一贯忧伤着的旋律,这次却是A FINE FRENZY的ALMOST LOVER。
  两年前初次邂逅,就仿佛孔子闻韶乐般怔住。
   两年来,MP3换了四个,里面的调调更是喜怒无常,从不曾清除的,却是这首旋律简单到摒弃高潮的吟唱。
  一直在想,用怎样的方式翻译这样一种缠绵犹豫终于无奈的思念。
  一字落成万骨摧般论文堆砌的间隙,我竟福至心灵地有了答案:“ALMOST LOVER”,“失之交臂的爱人”。)
  
  
  哈桑.阿米尔.almost lovers
  
  安拉保佑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9 10:17 , Processed in 0.0798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