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风筝的人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1#
发表于 2012-8-28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大家看这本书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我看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凄凉。我感到难受,为阿米尔,也为我自己。在我看阿米尔童年那一段时,我真的觉得太难受了,我感到一种无力,一种懦弱。最为可悲的是,我意识到自己也不能比他做得更好,真是无力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2#
发表于 2012-8-28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不是因为911,可能很多人都对阿富汗这个位于亚洲中南部、人口只有2900  万、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一的内陆国家知之甚少。阿富汗是一个伊斯兰家国家,其中逊尼派穆斯林占80%,什叶派穆斯林占19%,其他占1%。逊尼派自称“正统派”,人数约占全世界穆斯林的85%以上。与什叶派并称为不同的两大政治、宗教派别。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就分属于这两个教派背景。这两个教派之间常有冲突。
  
  阿米尔(小说中的“我”)和哈桑出生于60年代的阿富汗,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以下这些事件。
  
  1973年,达乌德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查希尔王朝,国王流亡国外,阿富汗共和国宣告成立。
  1978年4月,阿富汗人民民族党再次发动军事政变,改国名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直到1989年才全部撤离。苏联撤离阿富汗之后,阿富汗境内各派爆发内战。
  1992年4月,纳吉布拉政权垮台后,阿富汗游击队接管政权,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国,拉巴尼任总统。
  1996年9月,阿富汗伊斯兰武装“塔利班”攻占首都喀布尔,控制了阿富汗90℅以上的领土总统拉巴尼流亡国外,其他各派游击队在马扎里沙里夫建立其政治中心,建立反塔利班联盟。
  1997年10月27日,塔利班政权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
  2001年,美国以“反恐”为名联合反塔利班联盟对塔利班进行军事打击,推翻了塔利班政权。阿富汗建立了以卡尔扎伊为首的政府,进行艰难的战后重建工作。
  
  小说的文字细致缓慢,大量细节的描写很容易让人掉进异地时空里。作者最开始并没有打算写成一部公开出版的小说,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小说才写的那么的真诚。
  
  阿米尔是上流社会人家的公子,哈桑是他家仆人的儿子,两人一起长大。对于阿米尔来说,讨父亲的欢喜是最重要的事;对于哈桑来说,他可以说出“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是哈桑的朋友,哈桑未必是阿米尔的朋友。他们生活在一起,一起玩,哈桑对他死心塌地,崇拜他,维护他,为他追风筝,为他忍辱负重。而阿米尔自然的接受这一切,也偶尔为这个卑微的小伙伴被父亲喜爱而嫉妒。这样的日子倒也太平,直到有一天一个悲剧的发生。
  
  阿米尔的一生总体来说是一个悲剧。而这个悲剧是有一点一滴的选择所积累起来的。人的一生有很多的关键点,在关键点作出的选择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这句话在小说是指着良心说的。
  
  性格懦弱的阿米尔在亲眼目睹一场发生在哈桑身上的悲剧发生时,他痛苦万分,却没有勇气去阻止。在他选择转开身去的时候,他背叛了哈桑对他的友谊,也背叛了良心。从那以后,他患上了失眠。他想法设法的逃避他所亏欠的哈桑。罪,成为他不能承受的重担。这是关键点一,没有责任。
  
  于此同时,哈桑却在努力的修补他们的关系,虽然关系的破裂并非他的责任。这个没有文化、没有地位的小仆人他所行的多么的善良、多么的有爱!这却成了阿米尔所不能忍受的。这本来是一个多好的机会,接受他的好意,在他的面前忏悔,请求宽恕!但是小孩子的阿米尔还不懂这样做。反而,哈桑的存在对于他是一个噩梦,让他的良心时刻煎熬。最终他错上加错,赶走了哈桑。这是关键点二,没有宽恕。
  
  往后在动乱中,阿米尔和他父亲移民到美国。他和哈桑似乎成为了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然而,被遗忘的罪还是罪,没有被宽恕的心还是得不到平安。他在美国和他的父亲重新建立关系、他送走了父亲、他恋爱、娶妻…只是在他的心里,哈桑从来没有离开过。如果故事这样结束,他就只能怀着悔恨进入坟墓。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了父亲不为人知的一面,也知道他和哈桑之间原来还有更深的关系。他也知道在塔利班的通知下,有一个小孩需要他的帮助。当他决定踏上阿富汗的土地,他也许没有意识到,但他踏上了一条“重新成为好人的路”,一条自我救赎的路。这是关键点三,决定面对。
  
  喀布尔的一切已经物是人非,塔利班奉“安拉”的名胡作非为,大肆屠杀少数民族。他有机会找到哈桑吗?他有力量面对这些狂热的歹徒吗?小说中,他并没有突然间变成一个高大全的英雄。在面对曾经让他恐怖的钢手套面前,他知道这一次他不能再逃避,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神迹,他软弱却没有退缩。赎罪的道路并非不需要代价。这是关键点四,绝不退缩。
  
  以后的日子,他要面对更大的挑战:重燃索拉博对生活的热情。这需要的是恒久忍耐的爱心,就如同当初哈桑对他的一样。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3#
发表于 2012-8-28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到目前为止看过的最深刻最能打动我的小说。我总想一些言语去表述我的感情,可是觉得苍白无力。
  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关于人性救赎的书。哈森一直忠心于阿米尔,“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不仅响在我的身边,也让离开哈森的阿米尔不断地想起。对于哈森,这位童年的伙伴、朋友、兄弟,阿米尔是抬不起头来的,因为他背叛了他对他的忠诚善良,为了得到父亲的爱与关注,他放任哈森被别人强奸,没有尽到一个朋友的义务:站出去,为他说话。因为在那时的他看来,想得到父亲的爱,是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而哈森,只是一名低下的哈扎拉人而已,这值得付出——殊不知,就是这个想法,让他后悔一生,遗憾一生,他想尽办法赶走他,不想他提醒自己的罪恶,再见时,他只是宝丽来照片上的一影,彼此生死相隔。
  此时他才知道,原来那个从小陪伴自己、在自己身边侍候的男孩,那个总会为他挺身而出,为他忍辱负重的男孩,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
  也正因此,才有后来关于救赎的艰难旅程。在离开咯布尔的日子里,阿米尔一直受到良心的谴责;而在他再一次踏上那块承载了他所有童年的土地时,他才有机会放下内心那一直纠缠不散的罪责。阿米尔他奔波劳累,他突破心理重回那记录他童年所有的地方,一向胆小懦弱的他竟然不畏恶势力,更勇敢接受挑战,最后受了重伤,只为带来哈森唯一的孤儿索拉博。
  庆幸的是,他终于完成了这一场旅程,终于可以所有去面对身边的人,无需伪装,无需逃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4#
发表于 2012-8-28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我也需要救赎,来洗涤自己身上的污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5#
发表于 2012-8-28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哈桑,一个单纯的人,我相信他对于他“我”做的一切不只是因为主仆关系,更因为朋友,或者说是骨子里相似的血。
  我一直不太相信朋友,除了唯一的那个我愿意把心事透露的人。我觉得你不做心理医生太浪费,不管你能不能看透自己,你总是能看透我。我一直很喜欢这种感觉,和你一个学期没有联系,寒暑假见面竟然还可以毫无陌生感,就好像我们中途见过无数次那样。即便是曾经最珍惜的那个人,保持着每天的通讯,却在见面时仍有隔阂。所以冲着这,我们也要做一辈子的朋友。
  就算我们从不联络,但在我一条无助的短信之后,你那么久的安慰,在你那么忙的时间,我很感动,只是我从来没有表示过。你告诉我,朋友之间不用谢谢这两个字,是我对你好,你才会对我好的。我一直不知道我对你好么,或许是因为对你的喜欢吧。
  就在写这些时,听着室友说着日本地震,怎么又是地震。这个地球不安全。趁着还没有什么灾难发生,我一定好好爱你们。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6#
发表于 2012-8-28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带着儿时的负罪感,阿米尔有上了救赎的道路。懦弱并不可耻,然而它却辜负了忠诚。诚实憨厚的哈桑致死都没忘却对阿米尔少爷的情谊,而突如其来的兄弟血缘更是让这个往昔的懦弱者走上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我向来对这种忠诚没有免疫力,每次看到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就会感同身受般痛苦内疚,回忆就像洪水,总能冲破那看似牢固的防线。一只只承载了羞耻、负疚、友谊、救赎的风筝,高高飘起,一群快乐纯真的孩子在后面兴奋得追逐着,我希望画面能永远定格,每个人都能活得问心无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7#
发表于 2012-8-28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我用了两天的时间就看完了,第一次那么迅速地看完一本书,但看得非常地粗略,因为我实在是太想之后后来发生的事情了,过去以及真相,
  
  昨天晚上我有点小睡不着,想的是书里面的情节,
  
  阿米尔实在太丑陋了,我觉得大多数人,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有这么的一面的,只是作者以第一人称描写出来,暴露无疑,我有点小难以接受,
  而哈桑的真诚、忠心耿耿更将阿米尔的丑陋放大了好多好多倍,
  
  阿米尔的父亲,我觉得那样的男人是真正的男人,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喜欢他的不拘小节,他的豪爽,他的热情,他的信念,当然,他也有丑陋的一面,小说里的情节嘛,
  
  然后然后,我觉得阿米尔一直以来,那么多年以来,一直背负着的罪恶感,很神奇,
  是怎样的感情,才能让自己无论过多久、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了些什么都无法释怀呢?
  
  从来都没有过这样的情感,
  
  找个时间,会将这本书再看一遍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8#
发表于 2012-8-28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之前对阿富汗完全不熟悉~看了这本书又觉得世界之大...
  
  阿米尔很真实..就想我们会做的那样..
  
  并不是每一个小人物都会是英雄..
  
  嫉妒,胆小,懦弱...
  
  这一些就像我们也有的那样,不是大罪就像是一些可大可小却成大局的劣根性...
  
  所以真实中又让人纠结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9#
发表于 2012-8-28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是否还有像哈桑这样的人,也许人一生有时会因为某件事而耿耿于怀一辈子,但熟人无悔呢?如果去原谅自己就得时光倒 流,再次深刻体会自己,所以往后,坦然去做每一件事。
     哈桑对小主人的忠诚和爱无人能及,可小主人不也一辈子惦记着哈桑,可哈桑后来可知有回报一事,这样一个单纯的人,单纯的活了一辈子,而现实又是如此冷漠,对比起来,哪个人不自惭形秽,事实是每个人做每一件都祈求着汇报,不一定是物质,也许精神甚佳,又或者本身是傻子,让自己心里踏实。人自然会慢慢累积债,却永远也还不清,多做善事,才会幸福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50#
发表于 2012-8-28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阿富汗的印象还停留在塔利班、贫穷、战乱、宗教冲突这些抽象的名词上,但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这些抽象概念完全的具象化了,阿富汗这个民族的苦难与坚毅都浮现在了字里行间。都说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但在这部书里我知道了还有更多令人珍惜的情,更多我们因为懦弱而放弃的勇气。哈桑对阿米尔矢志不渝   的忠诚,哈桑说:“为你,千千万万遍”,让我哭得稀里哗啦!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13:24 , Processed in 0.0532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