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连接你我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想当年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93#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01:57:3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十一的时候天安门广场永远游人如织,走路都变成了很费劲的一件事,再加上兜售纪念品的,卖饮料食品的,做游人拍照生意的小贩,好一片乱七八糟又欣欣向荣的景象。天安门城楼可以登,依稀记得是五十块钱一个人。


      升旗仪式也是天安门的招牌之一了。国庆前后来观看升旗的人可能是每年的最高峰。


      国庆晚会很无聊,没有相声小品杂技等曲艺节目,只有唱歌跳舞诗歌朗诵,我们看着看着就要睡觉。对童年时十一晚会记忆最深刻的两个人是蔡国庆和董文华,一个每一年都要唱“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另外一个每次都要唱“长城长”。


      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曾经觉得董文华是美女。


      那些童星


      金铭


      1990年,琼瑶大戏婉君拍摄完成,并引进内地播放。扮演小婉君的金铭小朋友横空出世,以其玉雪可爱的形象横扫了整个中国。


      她是我童年时期记住的第一个童星。


      戏里的小婉君梳着两条羊角小辫,穿着小花布衣裳,头一低一抬地踢毽子,美得好似画中人。于是一时间全国的小姑娘都风靡起两条小辫子的发型,踢毽子这个游戏的受欢迎度也直线上升。随后金铭又拍摄了多部琼瑶电视剧,她是雪珂里可怜可爱逆来顺受的小雨点,是望夫崖里一身华服走起路来叮叮当当一路清脆铃声的小梦凡,是青青河边草里活泼可爱的小草,是梅花烙里跟着义父走江湖卖艺的小吟霜……


      金铭的形象、报道、访谈、生活琐事片场趣闻光辉事迹,等等,快速出现在不计其数的报纸杂志上,全国的小朋友都恨不得自己是金铭,全国的爸爸妈妈都恨不得自己的闺女是金铭,全国的爷爷奶奶都恨不得自己的孙女是金铭……我还记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这群小女孩能受到的最至高无上的夸奖就是——“××长得可好看了,就跟金铭似的”。


      蒋小涵


      比起金铭,蒋晓涵红得并不那么热烈,也不那么艳光四射,不过却似乎更加细水长流一点。


      童年的蒋小涵似乎不是很漂亮,她也是圆圆脸,不过不像金铭那么眉目如画,而是一副很淳朴很讨喜的可爱样子。她似乎从小就是个多栖明星,唱歌,演戏,主持,手手都抓。第一次对她留下印象是电视剧“只要你过得比我好”里的玻璃美人,后来就是她拍摄的“大山里的小姑娘”的MTV,再后来是各种大型晚会上她作为主持人出现。等长大一些以后,她出现得似乎越来越少,偶尔上春晚演一个小品,听说她去了国外留学。


      前些日子终于又看到她,已经是个子高挑、穿着入时的电影频道节目主持人了。容貌爽朗大气,倒很有几分令人惊艳的感觉。


      关凌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92#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01:57:38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流行歌曲自然是少不了的,通常有孩子学着歌星的样子载歌载舞,有些甚至模仿得很是相似。难得一年的狂欢,百无禁忌,当众唱情歌老师也不会阻止。


      老师当然也会被我们哄着演节目,荒腔走板地唱首歌,然后我们半是起哄半是真心地鼓掌大笑。


      有时科任课的老师各班串门子,我们就忙着拉老师坐,拿糖给老师吃。


      比起这些,更多的时间其实被我们用来吃零食喝饮料互相调侃打闹和好朋友交流谈心。


      通常还要做一些游戏,优胜者可以得到用班费买回的奖品。保留游戏不过是猜成语啊,猜灯谜啊之类。有时候玩贴鼻子这样的游戏,被蒙住眼睛的同学摸不清方向,会直勾勾地冲着举黑板的人走过去。有时候被蒙眼的是男生,举黑板的是女生,弄得女生又是躲又是不好意思。


      后来有一年,我们班的男生恶作剧地想出一个游戏,让一排女生站在前面,由男生蒙上眼睛摸她们的脸,分辨出谁是谁。当然,这个主意在上报到老师那里的时候宣告破灭,他们几个也被老师狠狠教育了一顿。


      新年晚会的重头戏是交换礼物。我们并不知道会拿到谁的。


      老师会让我们每人从家里拿来一个礼物,然后给每个礼物编号。最后大家抽号,抽到哪一号,就去拿哪一号的礼物。于是有的小情侣想要互换礼物,就悄悄央求负责抽号的同学放放水。更多的人,又是担心又是憧憬地等待着自己的惊喜。


      又唱又跳的折腾到八九点,联欢会结束。教室里已经满地都是瓜子皮糖纸或者饮料杯,还有被我们扯下来的拉花、花篮,拿来做气氛的摔炮,等等……无酒人欲醉,我们和老师朋友再次互道新年好,穿好羽绒服,背好书包,抱起自己收到的礼物和贺年卡,大肆笑语着走出校门,作鸟兽散。


      节日


      小时候我们做过一番有趣的统计。节日,似乎大多都集中在每个月的第一天。


      1月1日元旦。4月1日愚人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党的生日。8月1日建军节。9月1日开学。10月1日国庆节。


      每到月初,似乎谁都闲不下来。


      7月1日党的生日,学校里总是要召开主题班会或者校会,赶上逢五逢十的整年,还要举行讲演比赛或者作文比赛一类的活动。


      8月1日建军节是一贯被我们忽视以及漠视的节日,反正和我们没有半点相干。


      小时候,每当快要到十一了,大街小巷就开始摆满了花坛。机关单位学校门口尤为突出,不是用花拼成“国庆”,就是拼成“十一”或者“祖国”的字样。花多用串红啊,月季啊,菊花啊,等等,又好养活又鲜艳,配上彩旗国旗招展,很是漂亮。


    斗转星移(8)


    北京天安门每年十一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大型花坛展,数以千计万计的花被从全国各地运来,摆成各种大型甚至巨型花坛,几乎每年都会出现的主题是长城和故宫,青藏高原和布达拉宫也很常见。花坛往往配合上喷泉,晚上有激光,每次去看都很惊叹。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91#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01:57:3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就这样,我们一边忙着送贺卡,一边忙着收贺卡,一边忙着期待,一边忙着炫耀,窗外的天气越来越冷,路灯亮起得越来越早,雪后的空气越来越清新。


      新年,也越来越近。


      新年联欢会


      新年联欢会,从来都是在每一年的12月31日举行。


      新年联欢会,从来都是我们衷心喜爱和期盼的。


      距离我最后一次参加那样简陋而简单的联欢会,其实已经过去了好多年,可直到如今回想起来,心里的某个地方还是会觉得暖暖的,装满了将要溢出的温暖和喜悦。


      那天下午只有两节课,最后一节课我们要拿来布置教室。一般是老师坐镇,班长和劳动委员指挥,全班同学撸胳膊挽袖子干得不亦乐乎。如果说还有集体劳动是让我们心甘情愿的,也就是每年的这一天。


      首先我们要把所有的桌椅都搬到教室四周,围成一个圈,把教室中间的位置空出来,然后我们要在天花板上挂满各种装饰。小时候最常见的是用彩色的玻璃纸做成拉花,两端系在吊灯上,教室里横七竖八地系上好多条,最后在正中央的地方挂盏灯笼,或者一个巨大的同样是玻璃纸做成的花篮。


      教室的前后两块黑板上,都写上了“新年快乐”之类的字,玻璃窗上也被我们贴上窗花或者装饰品。黑板上挂着小小的成串的彩色小灯,一亮一灭,学了物理之后我们还专门讨论过那种彩灯是“串联还是并联”。


      布置教室的工夫,大家其实就开始撒欢,抽空就跑到其他班去溜达一圈。爱美的女生甚至跑去换套衣服。要表演节目的小演员们当然不参加劳动,而在做最后的排练。


      教室布置好,天也黑了下来。冬天时天黑得格外早,学校里灯火闪亮,从窗口望去,几栋教学楼,每个窗口都透着灯光,能从灯光里看到那些教室里张灯结彩。


      学校的广播先响,校长和教导主任致辞,难得地不繁文缛节,不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空气里都透着轻松。


    斗转星移(7)


    然后晚会就正式开始了。座位随便坐,谁和谁好,就和谁坐在一起。常常有男生女生要好却不好意思坐在一起,那么就坐在对面的位置,彼此能看见。


      主持人一般不是班长就是文艺委员,换了漂亮的衣服,梳好辫子,拿着话筒,煞有介事地站在班里临时空出的简陋舞台上。


      节目是早早就排练好的,一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都要至少出一个节目。唱歌跳舞演小品或者演奏乐器都可以。曾经看过班花妹妹跳过一曲印度舞,穿着全套的印度舞娘衣裙,头发绑成粗粗的大辫子,脚腕上金铃叮当,让全班男生看直了眼。


      学小提琴的孩子每年都要拉梁祝,我们好像完全没考虑过这故事是不是太悲剧了其实并不适合节日。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90#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01:57:3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当然也有男生比较直截了当,在贺卡上直接表白,班里的漂亮姑娘们能收到的这种贺卡格外多,追求者甚至还有外班的男生。


      每一年里,贺年卡的流行样式也是不同的,如果不舍得花钱要用上一年剩下的贺卡充数,肯定行不通。所以不得不说,每年购买贺卡,也实在不是一笔小的花费。


      可我们仍然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因为这么干,还是会让我们高兴的吧。每年新年前的那段时间,每天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课桌里有没有别人送来的贺卡,有几张,有没有特殊含义的,或者有没有特别精致的。如果能收到很多张昂贵的贺卡,就会格外得意。虽然不乏虚荣,可这仍旧是友情的见证。


      记得有一度流行过音乐贺年卡,贺卡一打开,就有音乐声响起,贺卡上还带着小小的灯,红色或者绿色。音乐响起就亮,不响就灭。据说那种贺卡是装电池的,但电池不能换,所以收到那种贺卡,我都不敢听太久,生怕耗尽了电池里的电。


      还有一度流行过立体贺卡,把贺卡打开,里面就有立体的图案跳出来。煞是可爱。


      还流行过漆了金银粉的卡,夜光的闪卡,以及大卡带小卡的套装,多种多样,一言难尽。


    斗转星移(6)


    写贺卡


      贺卡这个东西,并不是买回来,送出去,就万事大吉的。


      总有那么几个好朋友,或者“特殊的朋友”,需要我们非常认真非常慎重地写些东西给他们。于是,写贺卡的笔,又突然变得重要起来。


      最开始,我们都是老老实实用钢笔来写,后来,就出了彩色的圆珠笔。可圆珠笔的字太没有质感,于是,又出了各种水彩笔。


      有金粉笔,银粉笔,粗的,细的,写在纸上就像是镀了一层金或者银,灯光下尤其好看。


      后来又很奢侈地出了一种把各种颜色混在同一支笔里的笔,写着写着自然就转换了颜色,又漂亮又自然。


      还有那种写出来效果像油漆喷彩一样的笔,往往一支笔就要十几块钱。


      有时候,对待很重要的朋友,写一张贺年卡,我们就要换好多种笔。


      写好贺词以后,还有信封。最开始的贺年卡,都是用普通的白色信封装着,到后来,做贺卡的厂家也越发聪明,连信封都设计得别具一格。以至于信封好看与否已经变成了我们选购贺卡的重要衡量标准。


      信封上通常我们都用英文写着TO:×××,后面再写上FROM:×××。有时候,落款还要署上:YOURS ×××。都是英语课落下的毛病。


      信封上我们也会贴上好看的贴纸,做装饰用。总之,我们越来越不厌其烦花工夫花时间把要送出手的贺年卡打扮得花团锦簇。


      谁如果收到了这样惊心打造的贺卡,喜悦将溢于言表,甚至会拿出来和同学们一同欣赏。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89#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01:57:3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我们呼啦拥上拿过红包压到枕头下面,一夜里要检查好多次,看到了才能安心——红彤彤的,还在。


      三十儿晚上讲究守岁,家里不灭灯,不睡觉。长辈们自然是熬不住的,看过春晚也就去睡了,我们才不要睡,一年一度能明目张胆熬夜看电视的机会,谁会笨到放过呢。春节晚会结束以后,电视里总是会有好节目,中央台通常是要重播前几年的春晚的精彩节目集锦,电影频道开始马不停蹄地播放各种经典电影,黄飞鸿方世玉满汉全席金玉满堂……


    斗转星移(5)


    一直熬到第二天天蒙蒙亮了,我们才会恋恋不舍地去睡觉。睡觉前看着玻璃窗外渐渐开始灰白的天色,看着房间里茶几上的瓜子壳、果皮、饮料杯,闻着空气里残余的鞭炮烟火味,我总是不由自主也莫名其妙地,就有点伤感起来,甚至还有一些委屈——那么盼望那么盼望的春节,竟然一下子,就过完了。


      圣诞新年


      圣诞节和新年,一直都是被算在一起的。毕竟距离得太近了。


      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突然间圣诞节开始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仿佛是突然间,又仿佛是顺理成章的,反正就是从某一年开始,我们开始习惯了一到12月,就在街上看到铺天盖地的雪花装饰,看到穿着红衣服留着白胡子的圣诞老人,听到那首朗朗上口的——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


      贺年卡


      如果说春节,是举国欢庆的最隆重的节日。那么我们也必须要承认,在我们的校园生活里,占有最重要地位,闹出最大动静的节日,却是圣诞节和新年。


      圣诞节和新年对于我们来说,有两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是贺年卡,另外一个,是联欢会。


      每年一进入12月,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忙碌了起来。贺年卡这个东西,是重中之重,万万马虎不得。


      大概每个城市都有针对小孩子们开放的贺年卡批发市场吧。在新年临近的日子里,我们都要三五结伴到那市场去,一买就买回几十张。


      一般来说潜规则是这样的:班里的每个同学都至少要送一张。关系普通的同学,就送普通的贺卡,价格五毛钱左右。关系要好的同学,就送格外好或者格外贵的,价格从一两块到三五块甚至到九十块钱不等。给普通同学的贺词,不过是:圣诞快乐,新年快乐八个字。而给好朋友的贺词,就要长篇大论。


      外班的同学如果有关系好的也要送。当然,已经早恋的小恋人们互赠的贺卡,其精致美丽,就更不可和普通的同日而语。


      也有些男生靠贺卡来对自己喜欢的女孩子表达心意,通常那样的贺卡都会有比较委婉或者隐晦的暗示,例如贺卡上有桃心图案,或者贺词里写着:希望我们的友情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等语。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88#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01:57:3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回家帮妈妈做年夜饭,陪爸爸看电视,年夜饭大鱼大肉,桌上有六盘菜,六六大顺,寓意来年顺顺利利,鱼不能吃完一定要剩下,表示年年有余。


      那时候CCTV还在全国电视观众的心目中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位置,吃过晚饭全家人一起守住电视等春节晚会开场。


      那时候晚会的主持人还是倪萍和赵忠祥的铁搭档,偶尔杨澜和程前来凑凑热闹。


      那时候我们对春节晚会也没有那么多抱怨,看得前仰后合,大概是因为那时候的晚会也确实精彩吧。


      过了晚上十点就要开始包饺子了,快到零点的时候下锅煮。一大锅开水在火上烧得滚热,咕嘟嘟地冒着泡。白胖胖的饺子一个一个放下去,水开起来就点些冷水,敞开盖煮皮儿,盖上盖煮馅。连续开三个滚儿,饺子就浮起来了,北方多吃猪肉白菜或者鸡蛋韭菜,也有三鲜馅虾仁馅的,甚至扁豆西红柿馅的——北京最有名的是猪肉茴香馅,离家以后,再也吃不到那种味道。


      我家总是要赶着零点敲钟的那一刻吃饺子,妈妈说:饺子,就是交子,新年旧年交在子时。其实我很怀疑这套话是和赵丽蓉奶奶学来的,我们全家都喜欢她。


      吃不完的饺子就晾凉了收起来,第二天早晨做成煎饺。包饺子的时候其实也有很多讲究,比如有的人会包小动物小老鼠,有的人会包桃子寿包。包到最后总会有皮或者馅剩下来用不完,于是妈妈说,剩下馅来年就有钱花,剩下皮来年就有新衣服穿。


      一度流行在饺子里包硬币,谁吃到了谁就来年交好运,妈妈嫌不卫生,就换成糖了。


      烟花爆竹


      小时候春节不禁放烟花爆竹,于是从小年开始大街小巷鞭炮声不绝于耳,年三十儿夜里更是大高潮。过了晚上十一点,我们几乎就听不清电视里的声音了,索性也不看了,大家一起到楼下放鞭炮。小时候最有名的鞭炮自然是二踢脚,小女孩不敢放,远远捂着耳朵看着,男孩子胆子大又爱逞强,手里拿着烟或者蜡烛,一手捂着耳朵一手凑近了炮仗。有特别胆子大的,居然把炮拿在手里放,其实很危险。


      烟花是我们女孩子喜欢的,小时候有一种小烟火,小小的圆桶,可以拿在手里。眼看着一朵一朵的烟花从自己手里飞出去,我们觉得好浪漫。


      接近午夜零时的时候,是鞭炮烟火最最高的高潮,天都要被染成彩色的,大的小的烟花漫天绽开,鞭炮声震耳欲聋,大人小孩都又跳又叫。我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戴着手套和围巾,一说话一呼气,就有白气从嘴里冒出来,有时候春节时在下雪,我们又可以放鞭炮又可以玩雪,快活得好像神仙。


      午夜以前小朋友们要给长辈拜年,鞠躬作揖,说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就把早早准备好的压岁钱拿出来,祝我们学习进步。还总是对我们说:又长一岁了,要懂事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87#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01:57:3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后来,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铺天盖地的婚纱摄影行当兴起,艺术照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简单来讲,婚纱照不过是艺术照的其中一种,而一时之间,最流行的事情莫过于到影楼去照一套艺术照。


      我读中学的那时候,女孩子们几乎个个都照过艺术照,照出来拿给我们看,形态各异,服装古怪。单我见过的,就有古装的,唐宋明清;民国的,裙短旗袍;现代的,休闲服体育衫;西洋的,晚礼服宫廷装……倒是有一条无论哪套都一样,就是没一个,我能认出她们本来长什么模样。


      大头贴这个玩意儿,出现得确实比较晚一点了,在97香港回归之后。


      大头贴刚刚流行起来的时候,同学们表现相当疯狂。常常成群结队地去照。好朋友会勾肩搭背甚至摆出各种怪异造型合照,然后约好了一起贴在钱包里、铅笔盒里,或者书包上。小恋人们也会偷偷交换大头贴,当然不敢明目张胆贴,拿回家仔细收好。


      那时候朋友之间的亲昵举动之一就是交换大头贴,同一时期流行一种类似日记本或者记事簿的东西,卡通塑料封面,里面有很多页,每一页上分别有日期、天气、计划、心情之类的栏目。几乎女孩子们人手一本,往里记录各种事情,我的那本里,夹了起码十几张大头照。


      大头照很有生命力,至今依旧很有市场。有时候去小商品市场逛街,还是能看到小小的大头照机器,机器的幕布下露出两双腿来,听见里面的小孩子们在大说大笑,推推搡搡,留着他们的友谊和青春印象。


      节日


      春节


      小时候,很盼着节日。大节日也好,小节日也好,总之有节日就有机会放假出去玩不用做功课,当然如果能不用写作文我们会觉得更美好。


      最被我们热爱的自然是春节。放鞭炮,买新衣,年夜饭,压岁钱……不用上学不用做功课不用写作文不用做家务不受任何限制和束缚,平时再怎么严厉的爸爸妈妈在春节前后都变得无比和蔼可亲慈祥好说话。唯一让我们稍微有点遗憾的就是,春节被包含在寒假里,没有额外的假期。


      每年的春节其实是从小年开始,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开始扫房送灶王,还要在灶王的嘴上抹糖,妈妈说是为了让灶王上天后多说人间的好话。


      北方有过年的童谣,大概是:二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扫房日之类,每个小孩都会几句,又每个小孩都背不全。


    斗转星移(4)


    大年三十是春节的重头戏,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户户喜气迎门。全家人一起贴窗花贴对联贴门神,把家里布置得漂漂亮亮。早早陪爸爸妈妈去采购年货,趁机买下自己喜欢的零食饮料。至少对我来说,一年一度可以开怀痛吃开心果、腰果,还有大杏仁这三种价格高昂的零食的机会就是这时候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86#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01:57:3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古装照


      景点照起源早得很,早到照相机还没有全民普及的时候,就有专业照相者举着黑白相机在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不眠不休地溜达,孜孜不倦地对游人喊叫:照相了哎照相了哎,一块钱一张,立等可取……因为年纪的关系,这轰轰烈烈的一幕我并没有亲身赶上。


      后来相机慢慢普及,但这个行业却保留了下来,甚至直到如今,还可以看到当年革命先辈的徒子徒孙们,继续成群结队,不屈不挠奋战在各条全国旅游战线上。


      我上小学之后,旅游景点的照相生意,因为家用相机的出现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于是他们及时翻新自己的服务内容和创意,一时妖蛾子备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古装纪念照。但凡是稍微和古代沾上一点点边的景点,什么故宫啊天坛啊大观园啊,哪怕孟姜女庙呢,都一定会有这项服务。


      具体实施办法就是买卖人不知道打哪儿鼓捣来一大批各种古装,鲜亮亮明晃晃,大红大黄大蓝大绿,有男装女装清装汉装旗袍马甲花盆底儿,还有戏台上的龙袍凤披新娘冠……一眼看过去让人脑仁儿疼。


      不过呢,那时候的我们不像现在,早就已经淹死在了滚滚的古装烂片洪流里。那时候的我们,还都停留在自己在家穿着妈妈的连衣裙COS仙女的阶段,一看见古装就走不动路。于是,我很可耻地,很丢人地,很没有审美情绪也很没有尊严地,在去避暑山庄旅行时哭着喊着求妈妈给我拍古装照。当时穿的是清朝的旗袍,粉底白花,头上戴了一个旗头,旗头下面清晰可见两条金铭式的羊角辫儿,因为一踩花盆底就摔,脚底下穿的还是一双凉鞋。


    斗转星移(3)


    就这么着,我生平第一次穿上了古装,美得不行不行的。在照相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拿着块粉色的小手绢摆了好几个POSE,犹记得其中还有一张是请安的姿势。


      照片捧回家之后我有好一阵子拿它们当宝,也曾经兴冲冲地拿去向小伙伴们献宝,结果是另外几个小姑娘回家跟他们的父母软磨硬泡。对于这个结果我是很满意很骄傲的,觉得自己走在了时尚的尖端,觉得自己也终于过了一回古装美人的瘾,就是时间太短了。


      艺术照、大头贴


      艺术照这个东西,其实起源很早。应该是90年代前后的产物。很小的时候,就有身边的小伙伴被爸爸妈妈带去拍艺术照,回来对着我们秀照片——小女孩梳着辫子,带着硕大无比的仿佛是用纱巾做成的头花,露着标准的八颗牙笑容。脸上抹着两团堪称惊悚的红脸蛋。灯光朦胧而猛烈,从背后射出,射得小姑娘碎碎的头发毛楂都清晰可见。


      现在回头看,那照片无一处不透露着一股浓厚的淳朴的乡土气息,然而在那个时候,我们却觉得相当的洋气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85#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01:57:3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生日饭的照片肯定正在点蜡烛、正在吹蜡烛、正在切蛋糕、正在吃蛋糕。


      雪天的照片肯定是手里捧着雪球或者身边戳着雪人。


      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最好在有纪念意义或者有标志性的橱窗前淡定微笑。


      行游旅游景点,一定要在有景点名称的石碑或牌匾下合影留念。


      后来翻老照片,我看见了避暑山庄、天下第一关、北戴河、蓬莱仙境、姜女庙等一系列经典景观。我在那些大字前面或坐或站,露着千篇一律的笑容。


      妈妈们还喜欢“抓拍”。当然,绝对不是真的抓拍。而是让孩子先摆好某个造型,假装专心致志不看镜头,然后拍摄,以体现其自然的意境。


      比如我妈,就给我拍过洗碗,炒菜,看书,写字,弹琴,画画,等一系列看上去高精尖的照片。现在每次回头看,都囧得我恨不得去跳楼。


    斗转星移(2)


    集体照


      上学以后,我们开始接触各种各样,各个名目的集体照。入学,入队,军训,毕业……还有平时大大小小活动的照片,例如歌咏比赛,作文比赛,讲演比赛,校运动会,校庆,五一六一十一元旦等各种联欢会……


      军训的时候,从军营离开的前一天,所有受训学生和我们的教官一起在操场上合影,一群小孩穿着又肥又大的迷彩服,晒得黑猴儿似的,对着镜头咧嘴傻笑。


      歌咏比赛的时候,全班无论男女都被抹上俩特傻乎乎特缺心眼儿的红脸蛋,指挥和领唱的同学手捧鲜花看镜头。


      联欢会的时候主要是给小演员们照相,各种比赛便是给参赛选手照。


      小学毕业中学毕业的时候,先是全年级合影再是全班合影。


      年级合影时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各科老师站第一排,全年级同学以班为单位在后面层层列队。照片洗出来足有半米那么长,每个人还没有小指甲盖那么高,脸上写的全是少年轻狂。


      班级合影时班主任老师端坐最前排正中央,各科老师坐在班主任老师旁边,身后的同学们,女生站前排,男生站后排,后排的孩子踩在台阶上。最后一排的男生手里举着写着班级名称的大红旗,另外一个同学捏住旗角。摄影师站在照相机前,大喊:茄子!我们跟着大喊:茄子!


      有调皮的后排同学,趁前排同学不知道,在最后关头抓紧时间伸手在人家脑后摆出个兔耳朵。


      ——“咔嚓”一声,定格下来的就是青春。


      那时候照相,尤其是照集体照,老师或者摄影师总是让我们喊“茄子”,说是这样露出的笑容最自然。我们就跟着傻乎乎地喊,在还不是毕业班的时候,每年暑假前那几天,我们都能听见楼下隔一会儿就传来的一声齐刷刷的“茄子”。


      等我们到了毕业班的时候,我们喊完“茄子”,照完相,彼此搂着,抱头痛哭。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84#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01:57:3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斗转星移(1)


    ——从80年代到90年代,从上个世纪到这个世纪。我们长大了,世界改变了。


      照相


      黑白照


      我人生的第一张照片,是我的周岁照。照片小小的,相纸已经脆了,还有点发黄,周围切着一圈很整齐也很土的专属那个年代的花边。相片里我圆头圆脑像个肉球,坐在一张小床上,两手跟怕被谁抢了一样紧紧攥着一只大苹果,咧着嘴大笑,笑得不见牙也不见眼。后来有一次收拾旧物的时候无意间翻到了妈妈的周岁照,对着照片上那个和我周岁几乎完全是同一个人的小家伙,我由衷感叹了人类这强大的遗传基因。


      周岁照之后还可以找到的比较古老的照片是在天安门,妈妈推着我,我坐在十分简陋原始的小童车里。妈妈梳着那个年代的特有的流行的大波浪卷发,很是年轻。据说在照片里消失的爸爸正在给我们照相。


      再然后的照片就是1990年亚运会。爸爸妈妈带我去亚运村照相,这个记忆就十分深刻了。为了照全背后的体育场馆,妈妈让我站在一块石头上,然后妈妈冲爸爸喊:把石头让出去,把场馆照上。我爸喊回来:知道啦,放心。结果照片洗出来一看,石头照得完完整整纤毫毕现,场馆一点没照上,我的脑袋被削掉半截。照片里的我穿着黄色的胸口印着一只熊袖子上还打着两块补丁的毛衣,仅有的从眉毛往下的半张脸上,扬满天真的笑。


      摆POSE


      90年代初期,傻瓜相机杀入市场,大受欢迎。终于照相不用去照相馆了,终于无论大人小孩都能照相了,终于只要不是白痴都能照出人模人样的照片了。


      那个年代的父母,好像特别有喜欢给自己孩子照相的爱好。出去吃饭啊,旅游啊,去公园啊,参观博物馆啊,外出野餐啊,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没完没了地照相。


      那时候照相的POSE也比较典型。


      有得靠一定要靠。比如门框,比如石头,比如城墙,比如纪念碑。


      有得扶一定要扶。比如门框,比如石头,比如城墙,比如纪念碑。


      小孩子最好歪个头,这样显得笑容比较无邪。


      有花和树的时候一定要扯住一枝花梗或者一根树枝。


      在水边,一定要双手捧水略微弯腰稍微抬头看镜头,水花纷飞,笑脸飞扬,表现出无尽的欢乐。


      在山上,一定要背包远眺大踏步前进,表现出勇于攀登的精神。


      吃饭的时候,最好用筷子或者叉子夹起一块很大块的食物送到嘴边,双眼看镜头。


      野餐的时候,最好坐在餐布旁边手捧食物,双眼看镜头。


      在家拍照,一定是要趴在床上,双手托腮,双脚从膝关节处抬起,以表达自己的天真烂漫,此造型同样适用于草地。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9 04:26 , Processed in 0.06126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