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我用无线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花的智慧 - 莫里斯·梅特林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8-9 09:17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1#
     楼主| 发表于 2013-8-9 10:07:1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我是否已阐述了全部的奇迹呢?没有。我还得提醒大家注 意许多忽略掉的细节,其中小酒杯的活动就是一例当它的薄膜 破裂,露出黏性小球时,它便立即提起下边的边缘部分,好让昆 虫没运走的花粉包在黏液中维持良好状态。此外,我们还应注 意到昆虫脑袋上面连着花粉的短茎,有一种非常奇妙地化合而 成的辐散,这和所有植物共有的某些化学措施是一样的;加斯 顿•博尼埃先生最近做的实验,似乎证实了每_种花卉都能分 泌毒素,破坏或抵消任何外来花药,以保持自身种属的完整性。 上述情况大致就是我们看到的一切;不过正如在任何其他情形 中一样,在这里,我们的目力所到达的极限,也就是真正的伟大 奇迹开始的地方。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8-9 09:17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8-9 10:07:3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刚才,我在橄榄园尚未翻种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支绚烂 的羊臭兰,我不知道达尔文为什么疏忽了对这个品种的研究,也 许是它在英国极为少见的缘故。这个品种确实是我们当地所有 兰科植物中最值得注意、最奇特也最令人惊奇的。假如它能长 成美国兰那样高,你也许就会断言再也没有比这更奇异的植物 存在了。你不妨想像一下它的聚伞圆锥花序,就像风信子①的 那种,不过比它要稍高一点。花序上对称地装饰着其貌不扬、长 有三只角的花朵,花色浅绿,点缀着几许淡紫。下花瓣生出的地 方,饰有古铜色的种阜®、大把的胡须和模样不祥的淋巴结这 花瓣,肆意乃至夸张地伸得非常冗长,形如一条螺旋形的带子, 其颜色令人想起河中浸泡了一个月之久的溺尸。这种花卉不禁 令人想起最可怖的疾病,似乎绽开在某个充满讪笑的梦魇和魔 法的不明地带它浑身就像令人厌恶的山羊,散发出强烈而糟糕 至极的恶臭,臭味熏得老远,以证明自己古怪的存在。这里我指 出并描绘这种令人恶心的兰花,是因为它在法国相当常见,根据 它的高度和器官清晰度容易将它识别出来,很适于作为实验之 用。事实上,我们只要将火柴尖探入花朵,小心探到底部的蜜 腺,就可用肉眼看到授粉的连续变化过程。蕊喙因火柴棒经过 时的碰擦而垂落下来,露出支撑两根花粉茎的一个黏性小圆盘 (羊臭兰只有一个这样的小圆盘)。火柴头一被小圆盘紧紧抓 住,两只含有花粉球的花粉囊就会纵向打开;火柴棒一旦抽回, 火柴头上就会牢牢戴上两只分叉的硬角,每只角的末梢都长有 一只金色小球。可惜的是,就像阔叶兰的实验一样,这里我们也 不能欣赏到这两只角精确而逐渐倾斜的迷人景象。为什么它们 并不下垂昵?现在我们只要把戴着花粉角的火柴探到附近一个 蜜腺中去,就会证实这样的举动无济于事——这花比阔叶兰的 花要大一些,当背着花粉块的昆虫进入巧妙布置的花蜜角时,这 些花粉块却能刚好够着柱头的水平高度,使之受孕。
    附带说一下,为使实验成功,选择一朵比较成熟的花是很重
    ①被誉为"西洋水仙",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株高约半尺。花能散发出阵 阵香味。
    @外种皮延伸形成的突起
    要的。我们不懂得花朵什么时候成熟,但昆虫和花卉却能领会 得到,因为花卉只有当自己所有的装置准备投入运行的时候,才 摆出花蜜,邀请它需要的客人。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8-9 09:17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3#
     楼主| 发表于 2013-8-9 10:07:5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上述授粉方式是我们这些地区的兰科植物所采用的基本方 式。不过这种植物的每一个种、每一个科,都会根据自己特殊的 经验、心理和利益,来改变、完善授粉方式的细节。比如兰科植 物中最聪明的一种——红门兰,它的下唇瓣上额外长有两个小 小的隆脊,可以引领昆虫的喙嘴伸向蜜腺,诱使它准确完成自己 期待的一切。达尔文非常怡当地把这个巧妙的附件,比作引线 穿过小小针眼的小巧工具。这里还有一项很有趣的改进:两只 携带花粉茎、浸泡在酒杯里的小球,却被一只独特的马鞍状黏性 圆盘所取代。如果我们把一根针尖或刷子毛,顺着昆虫喙嘴推 进的线路探入花朵,就会观察到这种比较简单但更为实用的设 置的优越之处。刷子毛刚碰到酒杯,酒杯就会沿一条对称线裂 开,露出马鞍形圆盘,而圆盘则粘住了刷子毛。如果你迅速抽走 刷子毛,你就会有机会看到这个马鞍子美妙的动作它坐在刷子 毛或针头上,往里收起两个侧翼,以便抱紧托住它的物体。这个 动作的目的是加强鞍子的粘力,尤其是确保花粉茎必不可少的 分叉——这个分叉要比阔叶兰精确得多。一旦马鞍子抱住了刷 子毛,长在上面的花粉茎则因马鞍子的收缩而分离开来,于是花 粉茎就开始了第二个动作,俯身冲向刷子毛的一端,这种方式和 我们已经研究过的兰科植物的情形是一样的。上述两个组合动 作,一般在三十至三十四秒钟内完成。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8-9 09:17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4#
     楼主| 发表于 2013-8-9 10:08:1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人类的发明创造,不正是通过不断革新和修正的方式,点点 滴滴取得进步的吗在新近的机械工业方面,如点火装置①、燃 料汽化、离合器、变速器,我们就完全取得了许多细小但却持续 不断的改进。看来花卉的思维和我们确乎是一样的。它们在同 样的黑暗中摸索,遇到同样的障碍、同样的敌意和同样的未知。 它们拥有同样的规律、同样的失望以及同样艰难而缓慢来临的 胜利。它们仿佛具有和我们同样的耐心、毅力和自爱,具有同样 多彩多样的智慧,怀有几乎同样的希望和理想。和我们一样,它 们也同巨大的惰性力量作斗争,而结果,这种惰性力量反而成全 了它们。它们富于创造性的想像力,不仅追求同样细致入微而 深谋远虑的方法,摸索同样令人疲倦、狭窄而蜿蜒的道路,而且 同样有着不可预期的跨越和跃进——在突然之间,把某种不确 定的发现确定下来。比如兰科植物中一个由大发明家组成的家 族就是这样的:卡塔塞蒂兰,一个奇特而丰富多彩的美洲种族, 出于某种强烈的灵感,就在一夜之间,改变了对它来说无疑显得 过于原始的一系列习惯。首先,性的区别毫不含糊:每一种性 别,都有其特定的花卉。其次,花粉块或花粉包不再把茎浸泡在 盛满胶汁的小酒杯里,不再有点呆板地或者被动地坐等良机,好 让它固定到昆虫头上,而是在所谓的子房小室里往后弯曲,坐在 一根有力的弹簧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吸引昆虫特地前来这个小 室。令人骄傲的卡塔塞蒂兰和普通兰科植物一样,也不依赖于 来访者这样或那样的动作:你尽可以认为这样的动作是精确制
    ①指内燃机的发电火系统。 导的,但毕竟是不可预测的。不,昆虫闯入的不再只是一种具有 令人赞赏的装置的花儿,而是一种富有活力、简直可以说具有灵 敏感觉的花儿。一旦昆虫降落到华丽的、紫铜色丝绸的外庭,它 无法避开的、敏感的细长触须,就会对整个宫廷发出警报。子房 小室立即裂成数块,里面的花粉块则分为两个花粉包——花粉 块被囚禁在向后弯曲的花粉茎„上,而花粉茎则被一个黏性大圆 盘支撑着。这时,由于突然被解放,花粉茎就像弹簧一样挺起, 两个花粉包和一个黏性圆盘随之拖走,被猛烈地弹射到外面。 由于经过了弹道学方面严谨的计算,圆盘始终飞在前面,去拍击 并最终粘住昆虫。昆虫被打得晕头转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全 速逃离这个攻击性的花冠,到附近的花朵里去避难。而这,正好 中了这种美洲兰花的下怀。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8-9 09:17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5#
     楼主| 发表于 2013-8-9 10:09:0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此外,我是否可以描述一下另一种引进的兰科植物——杓 兰①,它对整体机制所做的有趣而实用的简化工作?这里举个 有趣的反证,让我们继续铭记人类发明创造的迂回曲折性吧。 想像有一天,一名装配工在发动机房里,或者,一名配药师或学 生在实验室里,对他的头头或指导老师说:
    "如果我们试着倒过来做怎么样?如果我们反过来操作怎 么样?如果我们颠倒顺序混合液体怎么样? ”
    就这样,试着再做了 一次,结果出人意料的事情却突然从未 知中产生了。
    也许你会轻易相信所有杓兰之间都会有同样的交流。我们都了解杓兰(俗称贵妇人的便鞋):长着鞋状的大下巴,一副刻 薄、恶毒的模样,它是我们温室里最有特点的花卉,看上去是最 典型的兰花。杓兰大胆地废除了所有复杂而敏感的装置:富有 弹性的花粉块、分叉的花粉茎、黏性的圆盘和灵巧的胶汁等等。 木屐状的下巴和光秃秃、盾牌状的花粉挡住了入口,迫使昆虫的 喙嘴经过两小堆花粉。这还不是重要的地方,事情完全出人意 料而且异乎寻常的则是:不再是柱头这种雌性器官,而是花粉本 身才是黏性的,这和我们观察到的其他所有兰科植物品种的情 况刚好相反;花粉的颗粒也不是粉状的,而是穿上了一件可以拉 长成细线的胶质外套。这种新颖的构造究竟有何利弊呢? 一方 面,令人担心的是,被昆虫运走的花粉将会粘住任何物体,而不 只是柱头;另一方面,好处在于柱头再也用不着分泌旨在使任何 外来花粉失去作用的液体了。但不管怎样,这个问题需要专门 的研究。同样,杓兰还有一些创造发明,其功用我们一时也无法 领会。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8-9 09:17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6#
     楼主| 发表于 2013-8-9 10:09:2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在结束兰科植物这个奇特族类之前,我们还得就一种附属 器官说几句。我指的是蜜腺,是它启动了整个装置的运行。正 由于此,它成了物种体现自身才能,开展探索、尝试和实验的对 象。这样的探索行为,和不断改变基本器官组织的行为一样,都 是充满才智而丰富多彩的。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蜜腺基本上是一种类似于花距的 修长器官,一种修长、带尖的角刚好敞开在花的底部、花梗旁 边,多少对花冠起着平衡作用。它含有的甜汁——花蜜,是蝴 蝶、甲虫或其他昆虫的食物,蜜蜂享用后就变成蜂蜜。因此,它 的任务就是吸引那些必不可少的客人。它必得迎合昆虫的身 材、习惯和口味,总是按一定方式行事,使昆虫只有细致、成功地 执行了花卉有机规律所规定的所有正当要求后,才能插入或抽
    回喙嘴。
    我们已对兰科植物的神奇特性和想像力作了充分了解,可 以预见它们富于创造、注重实用、善于观察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本身就给这种精神带来了自由拓展的空间——这不是_时一地 的,适应性更强的器官往往能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灵活性。比如 其中一种叫万带兰①的,可能因为努力失败,无法合成能较快硬 化以使花粉块粘到昆虫头上的黏液,便只好尽可能延缓来访昆 虫的喙嘴在通往花蜜狭窄通道上耽搁的时间,以克服这种困难。 花卉设计的迷宫如此复杂,以至达尔文那位技巧娴熟的插图画 家——鲍尔,也不得不认输,放弃绘图的打算。
    有些花卉从简化即是改善这一绝妙原则出发,勇敢地取消 了花蜜的角状物,代之以一些奇形怪状、明显多汁的肉质赘生 物,让昆虫来啃咬。这些赘生物随时待命,等待客人前来大饱口 福,从而不可避免地启动花粉的全部装置,这一点,是否有必要 再作补充说明呢?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8-9 09:17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7#
     楼主| 发表于 2013-8-9 10:09:4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还是让我们研究一下拉美大花兰的"诱饵"来结束这些神 话般的故事吧,而不再继续在兰花数目繁多、形形色色的小小机 谋上绕来绕去。实际上,我们已难以笃定,自己到底在跟什么样 的生命打交道了。这种令人吃惊的兰花做了这样的设计:下唇
    ①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是世界上栽培较多和最受欢迎的热带兰花之_。  
    瓣长成大吊桶状,接受来自上方两只角分泌的、几乎是纯净的、 不断滴落的水滴;一旦吊桶快盛满水时,水便通过旁边的一条边 沟或滑槽流走。整个水利设备本身非常引人注目,但这个组合 装置却产生了可怕的,我甚至认为是残忍的一面。角分泌出来 的液体聚集在缎子般的水盆里,但这种液体不是花蜜,也根本不 是用来吸引昆虫的,而是有着更为微妙的作用——奇特的兰花 确实诡计多端。我上面提到的肉质赘生物散发出一种甜蜜的芬 芳,诱使天真的昆虫落到陷阱之中。这些赘生物长在吊桶上方, 犹如房间,两侧有洞门作为入口。来访的大蜜蜂开始啃嚼美味 的种阜一这种大个子花卉几乎只引诱最笨重的膜翅目昆虫, 仿佛其他昆虫都有点羞于进入如此高大、华丽的厅堂。如果蜜 蜂单独前来,用餐完毕,它就会静悄悄地飞走,连碰也不碰一下 盛水的吊桶、柱头和花粉;这样,兰花指望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然而聪明的兰花却注意到了周遭骚动的活力。它知道蜜蜂是个 数目庞大、贪婪而忙碌的群体,经常在阳光明媚时成千上万地飞 出,只要芳香犹如轻吻一般颤悠在敞开的花朵的门口,就会诱使 它们成群结队地赶赴新婚帐篷里准备的宴席。于是甜蜜的花室 里就会有三两只争着采蜜的蜜蜂:空间是狭窄的,墙壁是打滑 的,而客人们却是粗鲁的。它们相互挤作一团,争抢美味,结果 总有_只蜜蜂跌进等在危险餐宴下面的吊桶。跌进吊桶的蜜蜂 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沐浴,不小心弄湿晶亮、轻盈的翅膀,但无论 多么努力,也无法振翅重飞。这就是这种诡异的兰花埋伏以待 的地方。要想离开神奇的吊桶,只有一个出口,那就是相当于废 水管、用于排水的边沟。边沟宽度正好适宜昆虫通过,昆虫背部 首先接触到柱头的黏性表面,然后碰到花粉块——这些黏性腺 体正沿着拱顶在等待它呢。这样,它就带着黏着的花粉逃脱了 飞到附近另一朵花中,重又上演宴会、推挤、跌落、沐浴、逃跑的
    悲剧,从而必定使携带进来的花粉与贪婪的柱头发生接触。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8-9 09:17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8#
     楼主| 发表于 2013-8-9 10:10:0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熟悉并善于利用昆虫激情的一种花 卉。兴许有人认为,所有这些都不过是多少有点罗曼蒂克的解 释。不,这些事实都是作了精确而科学的观察的,以另一种方式 解释这种花卉不同器官的用途和设置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当接 受这明摆着的事儿。这种难以置信而又灵验的机谋,并不试图 满足直接而急迫的饮食需求(最迟钝的智力也会因这种需要而 变得敏锐),因而更为令人惊奇;它只有一个遥远而可见的理 想种属的传播。
    不过,我们也许会遭到质疑:为什么这些奇异的复杂装置结 果只会带来风险机会的增加呢?对此我们不必急于作出判断和 回答。我们对这种植物的种种理性行为一无所知。我们理解这 种花卉在逻辑和简化方面遇到的障碍吗?我们完全理解它的生 存和生长——哪怕只是一种有机规律了吗?当我们竭力要征服 空间,假使有人正从火星或金星的高度观察我们,或许他会发 问:
    "模仿飞鸟,装上两只够用的翅膀就可以了,事情就这么简 单,可为什么还要那些奇形怪状、丑陋不堪的装置气球、飞 机、降落伞呢?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8-9 09:17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9#
     楼主| 发表于 2013-8-9 10:10:3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出于有点幼稚的自负,人类常常会用传统的见解反驳这些 智慧的明证是的,它们创造了奇迹,可这些奇迹,永远是守旧不 变的。花卉的每个种与变种,都有自己的体系,一代又一代,没 有明显的改进。自我们观察花卉以来,也就是说在过去五十年 里,我们并没有看到拉美大花兰或卡塔塞蒂兰对"陷阱"装置的 改进,这确是事实——这就是我们所能说的一切,但这实在是不 够的。我们是否差不多把最基础的实验都做完了?还有,如果 我们把那些令人惊奇、诱使蜜蜂洗澡的兰花放到截然不同的环 境里,放到并不适应的昆虫当中,一个世纪之后,它们的后代又 会做些什么呢?此外,我们给予目种、变种的命名,也会最终骗 了我们自己。我们就这样"创造"我们自以为固定不变的、想像 的种类,然而它们很可能只是随缓慢变化的环境持续缓慢改变 自身器官的、同一种花卉的代表而已。
    花卉先于昆虫降生在大地上,因此当昆虫出现,花卉不得不 以全新的构造系统,适应这些意外造访的合作者的习性。在我 们一无所知的一切事物当中,就这么一个地质学上无可辩驳的 事实,也足以证实了什么是"进化"——这个含义有点模糊的词 语,在根本上,难道不正意味着适应、变化和智力的发展吗?
    再说,就是不借助这一史前发生的事情,搜集大量能证实适 应环境、智力改善之能力并非人类独有这样的事实,也并非难 事。这里无须重读我曾经就这个主题在《蜜蜂的生活》中写作 的详细章节,我只想简单回忆一下三两个其中提到的、跟这一主 题有关的细节比如蜜蜂创造蜂箱这件事。蜜蜂在处于野生原 始状态,还在它们诞生的故土上生活时,它们都是露天工作的。 由于我们北方季候既不稳定又寒冷,蜜蜂只好在岩洞或树洞中 寻找庇护,但这个聪明的想法,却使原先围着蜂巢不动以保持必 要热量的蜜蜂,恢复了争先恐后采蜜的工作,并有时间照看蜂 卵。在异常温暖的夏天,蜜蜂重又回复它们祖先的热带生活方式,这样的事并非是不常见的,特别是在南方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8-9 09:17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0#
     楼主| 发表于 2013-8-9 10:10:5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另一个事实黑蜜蜂被转移到澳大利亚或加利福尼亚后,就 完全改变了习性。过了 一年或两年后,它发现常年都是夏天,花 儿常开不败,于是天天只是采集日常所需的花蜜与花粉对这些 新特点的认真观察,使它抛开了代代相传的经验,因而它不再事 先储备过冬的粮食。布科纳提出了一个类似的事实,同样证明 蜜蜂对环境的适应不是缓慢、长期、无意识而且消极待命的,而 是迅即的、有意识的在巴巴多斯® ,群居在提炼厂厂区中心的 蜜蜂由于在这里常年能找到大量食糖,因而完全用不着去拜访 花卉了。
    最后让我们回忆一下蜜蜂向两位博学的英国昆虫学家科尔 比和斯潘思先生提出的有趣反驳。这两位学者这样说道:
    "请向我们出示哪怕一个这样的证据,即蜜蜂受情势所迫, 产生了用黏土或灰浆代替蜂蜡或蜂胶的念头;只要向我们出示 这个证据,我们就会承认蜜蜂具有思考的能力。"
    他们刚刚表达了这个有点骄横的意愿,另一位名叫安德 烈•科奈特的博物学家,就把_种蜡和松脂调成的混合物涂到
    ①我刚写完这些字句时,也正是布维耶先生在科学院宣读一篇论文的时候。 论文主题是有关在巴黎观察到的两只露天营巢:一只巢筑在日本槐树上,另一只巢 则筑在七叶树上。后一只巢挂在一根小树枝上,小树枝的两个枝杈靠得很近。后者 对特别艰难的环境表现出了明显而灵活的适应性,因而在这两个例子当中比较突 出。
    "这些蜜蜂,〃德.帕维尔在1906年5月31日《争鸣日报》科学专栏的一个提要 中写道,"立起结实的柱子,采取确实非常巧妙的保护措施,最后把七叶树的两个枝 杈变成坚实的顶盖。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也未必能做得这么好
    "为躲避雨水,它们安装了篱笆,还搭建加厚的顶棚或遮蔽物,用于遮阳。现在 这两只营巢都在博物馆里,你也许并不了解蜜蜂完美的劳作,除非你亲眼仔细看了 这些巢是如何搭建的。〃——以上原注。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4-27 02:29 , Processed in 0.07782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