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飞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寂寞的撒旦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3-8-15 20:51:26 | 只看该作者
  《寂寞的撒旦》看完了,算不得喜欢。我的兴趣仅止步于它是国内公开出版的书籍中,少有的涉及了同性情感。
  
  故事的两条主线直白到接近幼稚,有意思的是,作者巧妙的把简单的情节肢解剪裁,再拼凑成文。四个主角统统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各自喃喃自语般的念叨着,着实有点寂寞的感觉。
  
  但是,表现形式的高超技巧,到底掩盖不了文章本身的空洞苍白。整个故事对同性间的感情未做深入挖掘,另一段师生间的婚外恋也流于表面。这样的感情稀松平常,更适合作为直人们了解同志的初级读物。如果小说还有什么能够引起读者的感动或者共鸣的话,应该便是——寂寞了吧。
  
  寂寞,是一个很好的标签,也许这是本书得以出版的重要理由。后工业文明时代的现代人,朝着向往的生活狂奔,却在狂奔中迷失自我。追求真爱而受缚于情感,追求自由而受缚于环境,追求物质而受缚于财富,追求享乐而受缚于身体,追求青春而受缚于时间,什么都不追求,也受缚于观念。
  
  每个人都碍于层层限制,难以摆脱;也由于层层的障碍,更难与他人沟通。交流变得困难重重,每个人都孤立无援。习惯并且享受孤独,倒是成为聊以自慰的生活方式。只是,我们终究还是害怕寂寞。于是便继续找寻,并继续在找寻中迷失。80后的人似乎生来孤独,听听他们靡靡之音,看看我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什么不同。
  
  天使和撒旦,这是另一对标签,它们体现出主流与非主流两种状态的争执与共生。每个人似乎都喜欢以自己的标准来评价他人,当一种观念逐渐形成主流,便会对其他的观念造成排挤。所谓道德或者文化,不过就是这么世俗的事情。
  
  这是如此平凡的一个世界,我着实不喜欢分辨所谓天使与撒旦的差异。人和人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如此黑白分明的对立词汇,不适于现实生活。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3-8-17 18:18:06 | 只看该作者
   记得在前几个月,沐童曾携他的这本《寂寞的撒旦》做客搜狐,当时,我就以跃然的心情怀着偷窥欲,想彻彻底底地了解一下这位被认为是80后作家中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新锐。所以前期,我读过一些关于他的作品,但始终没有时间好好的静下心来思考,关于沐童这个人和他的作品。
  
      《寂寞的撒旦》一书是我第二次拜读,比起上一次让我感动了一个夏天的白老师与女孩的边缘情爱来说,彬彬和表哥的同性爱情更让我在心中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男性何尔蒙发应。因为,沐童以其精神上的寂寞,把身体与现实中孤独的存在方式,用鲜亮文辞且灰暗的内心读白放大了两个男生的爱情。在其中,也让我们读出了男人与男人做爱时的种种诱惑,把青春时代的叛逆转化为一种思维与心灵上寻找像自慰般正常的做爱方式。在满足与宣泄后,把对做爱的同性变成可以寄托一切幸福与美好的砝码,最终成为所谓的“爱人”。
  
      其实,不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都成为彼此相互依赖相互生存的基本条件。把本来就给予青春一代那些放肆、激情、狂妄的符号,剥离出所有人心中对同性爱的潜在意识。在找到属于幻想的另一个世界的自己的同时,把对那些自认为不正常且带些畸形似变态的想法和一直以来封闭自我的压抑态度用生理上的性反应出来,以其做爱的方式来解脱和麻醉现实存在的一切无知与庸俗。
  
      当我们读出自慰只代表一个人的独立精神空间,再也没有办法让自己一个人承受着压力跨过那道门时,身体上的成熟和时间上的拉长,使得两个人的做爱成为必然。因为这样,才能让两个人在流言蜚语和憎恨凛然中找到征服世人的欲望,不屑那些在他们眼中看来全是虚挂着天使般的恶魔。他们有权力作呕,因为两个男人的爱情已经升化到了能够超越性爱,但无法脱离肉体的诡异之爱。《寂寞的撒旦》是人性的,而沐童恰恰把这种人性更加具体化,赋予了同性恋其他作品没有的情感元素,让它们能够在世俗的异样的眼光中曲折而温馨地成长。他们的恋情包括白老师与女孩的师生恋,同世间一切所谓“正常”的恋情一样纯净高尚,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这种纯粹的人性之善,已经达到了灵魂与肉体之外的真正能够把做爱当作一种撒旦的寂寞。
  
      沐童以其细腻的手法和裸露的方式,把撒旦之一和撒旦之三的恋情使内心世界的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独到的视角和自述的语言描写出一场如昙花般寂寞绽放的同性之恋。把那种来自家庭的奢侈的享受变成心灵当中最为朴素真实的感情,并用他们特立独行的寂寞与孤独完成对一切事物的释然,附上性爱解脱、物质淡然、精神自由的青春个性的“标签”。
  
      《寂寞的撒旦》一书,正是像那些人所说的如同一面镜子,能看到别人也能照见自己,能够从中读到自己的影子。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去想象自己对于同性之间的爱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但谁也不能否认存在于我们精神和生理上的那种浅化了的“同志”情结。因为,我也有过叛逆,有过抑郁。此刻,我也孤独着、寂寞着……
  
      可能,今天晚上我更是意淫着、幻想着、恐惶着……
  
      因为读它就跟自慰一样,充满快感。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3-8-18 07:29:32 | 只看该作者
  去查了撒旦的含义
  原来
  撒旦是坠落的天使
  我相信
  人之初,性本善
  事情的发生
  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发展
  似乎人类没资格去指责谁
  我们唯一应该做的是要去拯救他们
  哈哈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3-8-21 06:44:0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们都是在寂寞中长大的孩子。
  我曾遇到过一个孩子。他成长的时候父母为了忙事业常常把他一个人锁在家中,很多很多年以后我听他跟我描述那些他成长的历程,我都仿佛能看到年幼的他是怎样用尽心思想把反锁的大门打开,看到他是怎样透过小小的窗户看外面自由的飞鸟,看到他是怎样一个人无助的哭……看到他是怎样寂寞而孤单的成长。后来他的父母也算颇有成就,已是当地颇有名望的高官,也算显赫的身世,衣食无忧的生活,还有父母给安排好的锦绣前程——在外人的眼中是那样的美满。然而他的感情生活注定要比我们艰辛太多:他的几次感情经历都是我看着走来的,他的坚持,他的执著,他每一段感情的全身心投入,他的无奈,他的艰辛,他的痛苦,他的深陷其中,他的不能自拔,他的奋不顾身,他的飞蛾扑火,甚至他的眼泪,他发狠时说过的话,他在自己身上用烟头烫过的伤疤,他用刀在自己手腕留下的划痕……每一步我都曾看着走过。
  从他做出选择的那一刻,或许应该从他父母一次次把他锁在家中的时候起,也或许是该从他出生的那一刻算起,就注定了他的感情之路比一般人要艰难困苦得多。——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没办法选择的。我们只能这样寂寞的成长,长大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与这个世界是那样的格格不入。世界接受不了我们,我们也进入不了世界。这个世界鄙视我们,我们也瞧不起那芸芸众生。
  寂寞的80后,寂寞的成长。
  那四面墙,围成一个屋子,便是整个成长的世界。一开始,想逃,想尽办法出去;后来,适应了;再后来,就发现再也无法走出这个世界,融入外面的世界。就像文中的Alone,甚至表妹和彬彬也是如此,只不过那四面墙是自己给围起来的。
  这个时代很混乱,信仰缺失,各种价值观冲撞,传统的精华丢了,而外来的思想又被改得面目全非,让人无所适从。无论是Alone和彬彬的同性恋情,还是表妹和Mr白的忘年之恋其实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活生生发生着的。彬彬曾说,在一起只要快乐就好。可是,真的是只要快乐就好吗?或者是只要觉得快乐就可以在一起吗?世界上的事情真的那样简单吗?当面临着外界的非议,巨大的压力时,当初的快乐还能继续下去吗,还能再两厢信赖、亲密无间、互相挟持着走下去吗?一开始总会说,我们两个人一齐努力,只要两个人在一起怎样都好。可是后来呢,在外界的压力下,两个人无休止的争吵,和好,再争吵,再和好,直到累了,倦了,坚持不下去了,还是要分开。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会那样无奈地生活,寂寞的成长,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倾心相爱的人,还是要分开,还是会寂寞。
  这一生,许是注定了寂寞。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13-8-21 09:11:15 | 只看该作者
  工业文明的发达造就了“规则式”的人类生活,然而“规则式”的生活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生活的物质条件,可是也让粗野的人性束缚在了钢筋水泥的灰色结构之中。寂寞成为每个人心中缠绵不解的情结,所以若干年前就有人曾唱道:今夜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没有人能打扰我的悲喜。
  
  着实惊讶于《寂寞的撒旦》干净而纯粹的文字,它没有小说情节的夸张,但写实的描写在刹那间竟然有直击人心灵的力量。越轨的爱情超越了年龄、阅历、性别的限制,本应另类、偏激的思想,看来让人有黯然神伤的沉郁。
  
  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的人,也许都曾在徘徊中选择了妥协,都曾为了成为一个在外界看来“正常”的人而掩饰心理上已经无法修补的缺陷。然而同样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拒绝了妥协,并且努力的抗争,那种近乎于病态的执固、叛逆令人震撼和动容,可是依旧不为社会所见容。
  
  在更深层次的冲突背景下,在现实看来畸形的恋情构架下,笔者所描述的同性之恋、越轨之恋似乎就有了超脱故事表象的更深层构架,撒旦的行为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传统的人生观、社会观是否就是真理?而非传统的是否就是病态与邪恶?
  
  撒旦们的生活中最典型的代表是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他们做为传统思想的捍卫者,被笔者放在了撒旦的对立面,虽然他们与撒旦有血源、有亲情,甚至有教养之恩,但是却深切的被他们批判和厌恶。
  
  他们两方就犹如两条永远不能交集在一起的平形线,被笔者冷酷的安排在了地球的南北两极,而正是这样近似于残忍的安排,所撞击出来的火花,有着毁天灭地的可怕效果,这种效果来自于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也来自于人性中普遍意义上的良知与对错之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3-8-22 02:28:3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拥抱,无关爱情,只为相互取暖
  
  我觉得四个撒旦各自在一起与爱情无关。他们,渴望被爱、渴望与人沟通,然而,却只能在一次次的努力和尝试之后,回到更加孤寂的自我内心世界当中。他们,只是寂寞。终于找到了同类,相互拥抱着,感到了温暖,于是,无法割舍。
  
  而这过程,他们以为是爱情。
  
  他们是地狱的精灵,家庭的带来的性格上的缺陷让他们与周围格格不入,当他们遇到有着相同特质的对方之后就眷恋不已。所以,他们拥抱,他们做爱,他们不管不顾,他们相爱。他们只爱自己,在爱自己的过程中伤害了多少人他们不在乎。他们用一顶“寂寞”的帽子来我行我素,不顾周围的人所谓的伤痕累累。少年时代的伤痕可能真的就是种下了一辈子的因。就象大多没有父亲的女人往往选择比自己大好多的男人结婚一样,这个叫做“情结”。他们只是最爱的是自己,不想那么大的劲取悦周围的形形色色。这,又有什么错?
  
  每个人都是寂寞的撒旦。所以,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爱死了这句话...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3-8-22 08:20:17 | 只看该作者
  洁净的刀放在我的手腕上,如此享受她轻轻的划下去。那么的清凉,那么的透彻,那么的放松。。。作者看似平淡简单的几个故事,却衬出了对某种灵魂人性的把握。
  
  平静的文字中掺杂着灵异,怪诞的味道,让我暂时忘却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可读性,却痴迷于对文字那种不着边际的驾驱。听似撒旦,必会思索是魔鬼的象征,与正义的对立。而书中的诠释却让我领略飘一样的文字,各种滋味感觉缠绕其中,迷雾般的人性,同性恋、师生恋,这些非主流人群成为作者笔下一个个现实的写照,把这些貌似城市边缘话的人物盖上写实的印章。水一般清澈的文字让世间最原始、最终极的人性得到完全的裸露。
  
  撒旦这个象征着罪恶的代名词,在文中却担当不同的角色。他代表的不是魔鬼,邪恶的象征,而是每个人心中那份自己的痛苦,默然,感伤,而又也不同程度的享受着不被常人理解的那份享受,释然与美好,他们是飘逸的灵魂而非真正的实物。用“孤魂野鬼”来相容些许有些不太恰当,但却符合他的实质,魂与鬼这些灵异的东西让常人自然有些抵触,但其并非代表着不好的东西,他也追求他自己想要的东西,并非电影或书中描述的那种以他人作替身而自己得到释放,孤单的灵魂飘逸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却奋不顾身的追求自己心中的那份幸福,我们没有理由歧视这类人群,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不符合我们的并非就是错误的。固然每个人心中的撒旦都不同,扮演的性格和品味也不同。
  
  我经常这样的思索,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取悦周遭的环境得到心理上的平衡与满足?为了追求自己的自由与快乐?抑或为了某种心灵的支撑点?我不明白。但文中作者笔下那些寂寞的撒旦给我了一个启示,社会永远不会是尽如人意的,也许它永远不会朝着你所向往的那个方向发展,但我们不要放弃,不要满足于现状,追求自己的人性,淡看别人的非议。也许这样,我们会成为那些游离的寂寞灵魂,但那份执着追求的寂寞并非是让我们自卑的。而这个灯红酒绿浮华都市的背后,也许藏匿着那些真正寂寞的“撒旦”,他们才是邪恶的,以为自己取得的成就可以掩盖背后的隐匿。他们以为自己是照耀那片天地的天使,错了,他们才是那些游走在自己虚假灵魂下的魔鬼的代言人。
  
  笔者用短小平实的故事炫出了寂寞的撒旦背后的撒旦!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做个自己选择灵魂的撒旦。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3-8-22 17:07:00 | 只看该作者
  初识沐童,从《寂寞的撒旦》开始。
  
  沐童,“沐浴在金秋的童话”,这是名字给我的第一感觉。不知真义,仅凭直觉,我断定这是一个内心无比纯净的人才有的名字。于是,我带着最初的认知,步入了《寂寞的撒旦》。
  
  坦白说,在我第一眼看到书名的时候,感到了不小的震撼。因为它的含义,在我看来,至少包含两点:一、作者真正领会到了撒旦的寂寞;二、他为寂寞的撒旦感到心疼。在我的印象里:做到其中之一尚且不易,况乎全部?!为此,我对作者的敬意又增几分。
  
  走进《寂寞的撒旦》,没有见到我所想象中那么多的至理名言,也没有感觉出丝毫的虚妄或不自在。相反的,我真切感受到了,沐童平和的语言所带来的真实、自然。
  
  撒旦一的偏执,撒旦二对父爱的眷恋,撒旦三的抑郁,撒旦四的无奈,一切的一切,仿似都在眼前。沉浸在沐童潇洒的笔间,我仿佛已化身为他们中的每个人,经历着他们的经历,感受着他们的心情。有时候,我竟也分不清,究竟他们是我,还是我本就是他们。他们的痛苦、无奈、挣扎与彷徨,我都能体会,他们的冷漠、叛逆、孤独与渴望,我也都了解。我不禁默然:或许这些,本就属于真实的我;而理解撒旦的心,远没有想象中那样困难……
  
  不可否认,作为以关怀人心为主题的作品,《寂寞的撒旦》很好地完成了对四个身处不同背景下寂寞灵魂的解读;而更具意义的是,借由这种解读,作品成功地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心灵关怀的深刻思考。看得出来,本书的作者,真的是怀着一颗天使之心,在拯救灵魂。通过他的仁爱之笔,我能感受他的内心对人类精神的关爱、对另类情感的体恤以及对人性的无私宽容。
  
  让爱在包容与理解中继续,让爱心在平静与和谐中传承。——爱上《寂寞的撒旦》,爱上天使沐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3-8-23 16:56:23 | 只看该作者
  甲男,从小对家庭对女人抱有盲目的仇恨,憎恶只知道用金钱表现爱的父亲,憎恶弃家出走的母亲,憎恶貌似善良的继母。为了逃避这一切,他考上了北京的大学,离家远去。
    乙女,热爱一年难得见到几次面的父亲,讨厌无微不至管理严密的母亲。同样是渴望逃离,选择了北京一所语言学校。
    丙男,军人家庭长大,在父权的压抑下变得抑郁和自闭。电影和网络是他唯一的灵魂出口。
    丁男,教授,男人四十,事业小成,唯一的苦闷来自于性冷淡的妻子。
    以上,本来截然不相干的四个人,各自带着各自的伤口,寂寞地在城市里游荡的灵魂,忽然有一天,有了交集。
    甲男通过网络认识了丙男,灵魂里相似的寂寞,使他们互相吸引,成了情人。也许甲男是一个因为憎恶女人而自然形成的际遇型同性恋,但丙男本来并非同志,只是一个寂寞的男子,恰好他爱上的甲跟他是同性。
    乙女离家到北京读书,住进舅舅家里,发现唯一能跟她接近的是表兄丙,顺带发现了丙的秘密恋情。她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认识了丁,富有魅力的教授,酷似她所热爱与崇拜的父亲。小小的暗示,寂寞的诱引,恰好他正因妻子的性冷淡处于中年性苦闷时期,因此她和年长20岁的他走到了一起。
    ——两段并不主流的恋情,冲突和结局大体可以预见。可以看出作者沐童对心理学颇有涉猎,童年的阴影对于性格与性取向的影响,恋父的情结对于爱情对象的选择,性爱与家庭责任的取舍,一切都有迹可循,脉络清晰,故事虽有“另类”之名,但细细想来都合情合理,虽然并不主流,但是也并没有让人反感的出格,至少他的文字一如既往的干净,即使是性爱露骨场面的描写,也是那么的温情细致,淡淡的青春感伤弥漫其间,有一种村上式的纯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很有王家卫电影的影子。从小说里屡屡提到的电影来看,沐童非常醉心于王家卫的电影,尤其是《堕落天使》,笔下的人物也很有王家卫电影里人物的感觉,没有名字,大量独白,漂浮于其上的寂寞与伤痛是如此的刻骨,却又不动声色。
    也许,寂寞是一种隐蔽的病,存在于你我心底的某一个角落,所以,当我们翻开一本以寂寞为名的书时,读的虽是他人的故事,不期而遇的却是自己的脆弱。打动我们的不是作者沐童,不是他笔下无名的甲乙丙丁“撒旦”们,而是我们自己内心最隐蔽的伤。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发表于 2013-8-24 11:47:18 | 只看该作者
  孤独是不等于寂寞的,孤独是肉体上的,而寂寞是精神上的。这个世界寂寞的人那么多,或许他们本质上都是不寂寞的,只是遇见的、生活着的没有自己喜欢的罢了。
      《寂寞的撒旦》就是描绘了四个看似寂寞的“撒旦”,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对妻子、对父母、对社会的愤怒,正是拥有着许许多多的相同点,让素不相识的他们最终走向了一起。两段不能被世俗接受的爱情如干柴烈火般轰然燃烧了起来,并且久久都未停息。
      “真实”是书籍给我的最大感觉,没有浮华与不实,作者用浅显的文字静静地讲述着他心中的寂寞之城。或许书中四个“撒旦”的想法都有些夸张与极端,但他们身上的一点两点又何尝不在现实的社会中出现呢?当然,点滴的不理解汇聚成的就是大众的歧视,在歧视下生存,又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呢?或许只有主人公才能体会吧!
      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在外面,如此光鲜,在内心,又如此邪恶。我们是永远看不到一个人最真实的面目,因为伪装的出现可以使得我们变幻莫测,分不清真实与虚假。书中第四个撒旦也许就是一个善于伪装的人,他在不同的人面前就展示出了他不同的样子。难道伪装真的是人们真正需要的技能吗?或许真的是吧!
      一群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他们都在努力找寻着光明的出口,也许真的异常艰难,但至少他们在一直努力着,光明其实离他们并不遥远。
      对于小说的结尾我还是比较喜欢的,四个人最终寻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该离开的终究不会在一起,该拥抱的也终究不会放开彼此的手。我们总是期待着一个个完美的出现,可是永远会出现那么多的缺口,想填满,才发现那么艰难。
      纵览全书,沐童个人的魅力在书中纵览无遗,他用新潮前卫的思潮带领着读者进入了我们不常关注的一群人的生活,也许只是浅浅一笔,也能激起不小的波澜。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部小说,只是是否找寻到了一个真正的叙述者,拥有了一个好的叙述者,就是真正地拥有了一个人最真实的人生。
      一群哀怨的人,一段黑暗但又暗含光明的故事,四个行走着的撒旦,构成了这本小说的全部。人性,原来可以如此邪恶,又如此美丽!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4-24 08:49 , Processed in 0.0450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