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后的狂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2012年6月,全球经济学家排名前100名中仅邹恒甫一名华人,“中国经济学第一人”的名号再次坐实。然而,让邹恒甫名满天下的,不是他在经济学领域的成就,而是他以一己之力挑战北大,挑战学术界,挑战一切社会丑恶现象的“壮举”。
      这,是邹恒甫的悲哀,但却是这个时代大行其道的悖论。本书想回答的是:
      谁是邹恒甫?
      邹恒甫是北大,是学术界,是整个社会的敌人吗?
      我们应该支持他,学习他,还是批评他?
      读完这本最另类的自白和最尖锐的批判书,您是否应思考:
      邹恒甫会不会成为中国最后的狂人?
      邹恒甫的今天会不会成为我们的明天?
      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应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理想?

    作者简介
      邹恒甫
      1962生于湖南,新中国第一位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2012年6月,全球经济学家排名前100名中唯一的华人经济学家,现为世界银行研究部终身高级经济学家。
      从1994年创办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开始,相继在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十余所中国高校推行当代经济学教育,被公认为中国当代经济学教育的拓荒者。
      2007年,因被时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张维迎以一封电子邮件解除教授公职,而致信国家教育部部长,矛头直指中国教育管理体制;2012年,因在微博上揭露北大个别人员的“桃色事件”而被起诉。

    最新书评    共 2 条

    轩子    狂有何惧,可贵的是真诚。现如今愿意说话又愿意说真话的有几人,满世界钱权色,偏执不乏赤诚的知识分子又有几人。学而优则仕,士而优则商,商而优则学。这样的轨迹想来挺可笑。   邹公可敬,敬他的狂,敬他的真诚!  详情 发表于 2013-7-23 16:04
    小荷尖     借着两天里的空闲时间,好不容易终于看完了这本书。总体印象是:嬉笑怒骂皆文章。可能很多人看完这本书,都会觉得邹实在是称得上狂人一个,关注日久的人可能更是这么觉得。我并没有关注其太长时间,2007年事件发生时还在高中,所以只能就该书的一点体会说说想法。    整本书的主线便是介绍邹在中国推广当代经济学教育历程中的风风雨雨。关于邹的学术思想倒是谈及不多,文中大量的流派划分倒是吸引了不少讨论。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和医疗两个领域备受争议。由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消费功能严重萎缩,生产功能大大增强。然而其生产功能的绩效如何,似乎也不是很好。因此,人们谈论教育时,往往对民国时期的教育情景充满青睐,而人往往在现实得不到满足时才会产生这类臆想。也因此,出现了许多致力于教育改革的励精图治的旗手,邹便是这其中的一位。    实际上,争论是否是狂人并没有很精确的标准,大多只是人的一种比较一致性的感觉而已。而这种感觉不是别的,来源于这种人的行为不合常规并且刺激了其他人的自卑心理。D.Hook在《历史上的狂人》(Madmen of History)中列举了三类狂人:暴君、刺客与刽子手、走狗和神秘主义者。但从字面上看,“走狗”似乎是唯一的合理性标准,但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认为其行为不合常理就认定为狂,那也这是狭隘。如果就语义和分类标准来看,邹不是狂人。    但是有人会讲:“不对啊,他这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不是狂人是什么。”真是可笑,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得看这人的实力和真实用意。暴君从不拿任何人当回事,依靠的是暴政;刺客冷血,面对的只是自己刺杀的对象。尼采喊出“上帝已死”,这才是真正的狂,至狂,但有多少的人朝圣在他开辟的道路上。邹不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而是不拿那些穿着皇帝新衣的人当回事,对那些他尊敬的人、比他强的人丝毫没有张狂。人总要有些敬畏,如果连这点都没了,那就只剩下无知的狂妄和自我毁灭。因此,仅从文中给出的单方面证据来看,邹的行动也称不上是狂人。    当然,或许邹老师本人愿意自称狂人也未为可知,但这不是重点。仅从书中来看,莫须有的张狂并不影响书的本意。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本书是为了邹这次的诉讼,是为了做前期铺垫。这真是误解。我倒是更愿意以教育改革家的身份来看邹,那么本书的用意自然也就更为明确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教育给个背景,进而产生唐吉诃德似的召唤。呼吁教育改革的呼声从未断绝,从深圳大学到南方科大,实践也仍在继续。我们并不能总是以改革需要慢慢来的借口来搪塞明眼大众:一方面表面上支持改革,一方面却在实践上向着反方向“前进”。从更大范围来看,教育只是更多需要变革的领域之一,邹是教育中的堂吉诃德,那么其它领域中应该也会有类似的旗手,如果我们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看,我们仍然会发现社会还有诸多“义士”。而且,从整个历程来看,其说真话和挑战传统的做法并不是颠狂,即便可能是“矫枉必须过正”,但我仍然认为这并不是狂傲,而更是勇士的行为,令人尊敬的勇士行动。当大多数人仍在面目可憎的旧规则里匍匐向前时,终于能够有人站出来指出这可憎的现实。因此,我更愿意以勇士来看待邹,而不是狂士。    阿甘在《魔侠传之唐吉可德》塑造的形象,尽管并不十分准确,但是多少表达了一种社会人文关怀,勇士们的行动也是如此。何清涟曾呼吁社会改革需要的是社会性反思,但这种反思不太可能从主流中产生,而必须是跳出来的思考。因此,这本书更大的意义在于倡导的社会性反思,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勇士。阿甘在唐吉可德最后的营救行动中的结果是理想化的,其呼吁达成了社会性的一致,并且有了共同的行动。但在现实中,这种社会性反思的展开还需要更高层次的统一和更为一致的行动。  详情 发表于 2013-7-23 22:28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 21:25 , Processed in 0.228150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