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湖三女侠(上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江湖三女侠》是梁氏早期精心之作,首部以女性为主角的梁派小说,熔正史野史奇想于一炉!
      ×      ×      ×      ×      ×      ×
      谈武侠小说,不能不谈梁羽生,不能忽略他在平淡中飘溢出来的独特韵味。就新派武侠小说而言,古龙是小字辈,金庸是后行一步的人,梁羽生则是时间上的“大哥大”。正是由于他无意闯入武林,才造成了本世纪最壮观的文化景致——武侠热。 梁羽生文学功底很深,言辞优美,描写生动,文中大量运用诗词,独树一帜。只是在情节上的描写稍逊与金庸与古龙,但其作品仍很值得一读,不愧为三大宗师之一。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上接《儿女英雄传》以来的侠义小说和民国旧武侠小说,开创新派武侠文学;下启金庸、古龙的一片天地。他这样评价自己在武侠小说界的地位:开风气者,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金梁并称,一时瑜亮”。梁金并世之时,曾主张“侠是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品德的化身”,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金庸更将之提升为“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梁羽生小说以实在的文史知识和古代诗词见称。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常常将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小说回目意境深远,对仗精巧,情节推展明显具有怡荡有致的韵律感,叙事中也带有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其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他的武侠作品,每一部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小说情节构置巧妙、稳厚绵密。有人认为梁羽生小说的缺憾在于“乏味”二字,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因为梁先生始终保有一种“正统”文人的姿态。梁先生自己也说:“可能我也犯过“离奇 ”的毛病。但我的作品中“离奇”不是主流,不是我的风格”。

    作者简介
      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一九二四年三月廿二日出生(证件标明日期为一九二六年四月五日,误)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5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毕业后,由于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报》作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后定居香港,现侨居澳大利亚悉尼(一名雪梨)。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梁羽生从小爱读武侠小说,其入迷程度往往废寝忘食。走入社会后,他仍然爱读武侠小说,与人评说武侠小说的优劣,更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文史知识,加上对武侠小说的喜爱和大量阅读,为他以后创作新派武侠小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赏白羽(宫竹心)的文字功力,据说“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变化而来的。
      ×      ×      ×      ×      ×      ×
      初入江湖:
      一九五四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先是在报纸上互相攻击,后来相约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以决雌雄。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为了门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脚相争。这场比武经港澳报刊的大肆渲染而轰动香港。陈文统的朋友《新晚报》总编辑罗孚触动灵机,为了满足读者兴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将刊登精彩的武侠小说以飨读者。第三天,《新晚报》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龙虎斗京华》是新武侠小说之始。随着《龙虎斗京华》的问世,梁羽生──梁大侠初露头角,轰动文坛的“新派武侠小说”已有雏型。因为他写随笔的名字是梁慧如,平时又心慕白羽,故名梁羽生。
      ×      ×      ×      ×      ×      ×
      退隐江湖:
      从1954年开始,到1984年“封刀”,30年间,梁羽生共创作武侠小说35部,160册, 1000万字。除武侠外,梁羽生还写散文、评论、随笔、棋话,笔名有陈鲁、冯瑜宁、李夫人等,著有《中国历史新活》、《文艺新谈》、《古今漫话》等。

    最新书评    共 2 条

    钟隐    梁老的书我读的还不算多,第一本云海玉弓缘是我毕业前闲的无聊在手机里一堆电子书中看到自己很久以前就下载了,却一直没有读的一本书。      我本来以为我会毫无兴趣,可是我却读完了,读完以后还在被子里为厉胜男哭,想要把梁先生的所有书都找到读了,于是我从塞外奇侠传开始了大清系列的征程...      江湖三女侠是非常喜欢的一本,能够让这对姐妹花在江湖中闹出许多令人哭笑不得的误会和悲欢离合的故事,这样的构思甚是精妙和可爱,虽然梁老先生的风格偏向于旧式武侠,但他的文其实有很多萌点T^T(可能我萌点太低了...)比如董巨川被柳先开用钢指环在头上狠狠砸了一下顿时满头星星,还有年羹尧为了让儿子长寿所以起名为年寿= =|||...不晓得怎么就戳我萌点了orz      不过呢,在喜欢这本书,并且这本书虐的不太惨(卓一航和白发魔女、杨云骢和纳兰明慧以及飞红巾、凌未风和刘郁芳、金世遗和厉胜男这种太虐了虽然我被虐的很嗨...)的情况之余...我发现了梁老先生的几处逻辑问题吧,看到网上好像也有人问的说,或许能够拉开十几部的篇幅来写一个完整而连贯的系列是一件过于耗费心力的事情,所以难免有些纰漏。      第一处是三女侠后半部分,曾静在年羹尧两个心腹护卫的押解下带着龙灵矫(年寿)住到沈在宽为他们预定的店里,吕四娘出手杀了这两个护卫。后来在清兵抓捕八阿哥那里这俩货居然又出现了!!   第二处是三女侠的结尾,杨柳青让邹锡九抱着他们的孩子霞儿(那必然是邹绛霞了)出来迎接大家,这时候冯琳和唐晓澜还未成婚= =|||可是在冰川天女传里,唐经天居然比邹绛霞大....邹绛霞你这几年是没吃到母乳么T^T   第三处是双魔兄弟,大力神魔和八臂神魔,这俩货不是死在岛上了么,他们的猫鹰抓也只有冯琳才会才是,但是在冰川天女传后半部分三是机会的时候两个阿拉伯武士也会这是神马情况而且还是被唐晓澜打断的腿?而且这俩货也是十指甲长长= =|||      然后就是有些历史性问题了,比如年羹尧比雍正只小了一岁但是在小说里小了十几岁不止吧看样子= =|||而且年羹尧有好几个儿子...   好吧不要在意细节,毕竟白泰官和甘凤池其实名声都不怎么好的,因为嫉妒宰了自己亲儿子的就是白泰官嘛。      不过除了以上这些问题外,这部小说还是相当相当有爱的,嘛,happy ending  详情 发表于 2013-8-10 13:58
    achen    在公车上坐着,在地铁上靠着,等红灯的颜色暗下去,等登机的广播响起来,一来二去地,在手机上读完了梁羽生的《江湖三女侠》。这是自己读的第一个武侠故事,只是当时的媒介是五本一套的改编连环画,名曰《三女复仇记》。这个故事对人的灌输作用很强,在看到基于二月河原著创作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以前,对雍正的负面印象基本已经定型,几乎都要把他归到夏桀商纣隋炀帝一拨里面去;当然,要是脱离开课本类读物,多看看时下的闲书,好像纣王和杨广,在皇帝这个职位上,也并不见得就如何的不称职。      梁羽生的书大多成系列,《江湖三女侠》是“天山系列”中的一辑。对老读者来说,里面便总有些熟人:扮作乞婆的易兰珠在书中偶露峥嵘便无人可挡,只闻其名的武琼瑶派个徒儿下山即是一流高手。当吕四娘等人对两位前辈无限神思向往的时候,老读者就巴不得跳入书中装作若无其事般地倚老卖老:哦,天山七剑如今就只剩下她们两个啦,想她俩儿还明眸皓齿容光焕发的当年,老夫便早见识过她们飒爽的英姿。      《江湖三女侠》里面的人物,后来也依例变成《冰川天女传》中别人的传奇,按下不表;这部小说的时代背景在雍正年间,稗官野史最是欢喜,相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故事中频繁地出镜,串演着正反两派。中学的时候听广播里单田芳的《童林传》,日日盼望听到甘凤池、路民瞻、白泰官他们几个师兄弟的名字,好教人一拍大腿,快意赞叹:照啊,这几位英雄,端的个个都是好汉。      最近经CY的朋友介绍,与CY大玩特玩“Plants Vs Zombies” 的游戏,里面每种植物各司其职各安其位,与同伴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地同心抗敌。冬瓜刚直不阿,土豆隐忍不发,辣椒威武不屈,板栗坚韧不拔。梁先生为书中人物设计的本领和功用,恰如这一批瓜菜:柳三侠轻功好飘来飘去扰敌心神,陈四侠硬功强皮糙肉厚抗敌猛袭,白泰官暗器佳天女散花攻敌不备,最可怜的是朗月禅师,一开打就含一口酒,喷出去射敌双目。这招式第一次使出来教人眼前一亮,每次都这么来教人莞尔一笑。一样都是当武器使,干嘛枉费心机地非要用酒不用水;要是万一敌方人多势众,朗月禅师就得背一个18加仑的大桶与敌人周旋厮杀,一仗打完,保管他腮帮子酸疼得晚上都不想刷牙。      武侠小说里,刀剑内功飞檐走壁阴谋秘笈以外,总少不了主角配角情感纠结的作料。在改编连环画中,唐晓澜对吕四娘的情愫暗生以及冯琳对年羹尧的少女情怀基本都遭到了删节。如果一部小说,剥去一部分枝蔓后,情节主干依然完整,人物形象依然丰满,主题思想依然突出,那大约那些枝蔓实在也是可以除去不要的。对照原著和改编连环画,倒是正好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端详作者构思的部分情节内容。      读完小说打分,在三分还是四分上犹疑不定。思前想后,这小说便像现在还能买到的一小桶一小桶的山楂饼,今天看上去不再诱人,可当时确实靠它给自己解了馋。  详情 发表于 2013-8-20 21:21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22:40 , Processed in 0.435802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