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00|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笑谈大先生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09:59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4 21:1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关于鲁迅的七次演讲文稿。虽不过数万言,却在浩瀚的鲁迅研究的边上,辟出新的境界。论者或称它“还原”了鲁迅,或称它“唤回”了鲁迅;而对于作者,这样的公开谈论大先生,或许更类似于一种还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693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4 02:49:57 | 只看该作者
      上学时就没少接触鲁迅先生的作品,却都不太喜欢,即使是《阿Q正传》、《孔乙己》,也没有过高的兴致去阅读。想来无非是因为应试需要,鲁迅先生的作品在很多考卷上是必有的。你得使出浑身解数地为这些作品作出标准的分析,例如他多用了一个“活该”是为了说明什么?这样的表达体现作者怎样的情感……每次看到这些问题,就会焦头烂额,只能努力去猜测那些匪夷所思的答案。
      我想,如果真要回答鲁迅先生为什么在作品中喜欢用一些生僻的字眼或重复地写一个词儿等,陈丹青先生的解释也许是最合理的,就是鲁迅先生的“好玩”,无论在性格上还是文字里,都透着一股好玩的味儿。陈丹青先生解释好玩时说:“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进退,他总是放松的,游戏的,豁达的;‘好玩’,是人格乃是命运的庞大的余地、丰富的侧面、宽厚的背景。”
      可惜,在试题上,如果你回答好玩,并附加自己感想,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在《笑谈大先生》中,陈丹青先生就直接指出:“语文教科书长期强迫学生阅读鲁迅,成功地使一代代年轻人厌烦他,疏远他,今日的文艺中青年多半不愿了解他,因为怎样看待鲁迅早已被强行规定,以致几代人对权威的厌烦、冷漠和敷衍。”我相信,这番话说出了一些现时文学爱好者的心声。我也一直在回避鲁迅先生的作品,在图书馆看到他的铜像甚至感到反感,这些都是因为他“始终抵押在政权手里”,是因为很多人都在教你,鲁迅先生的作品应该怎样去阅读,他笔下死去的人物都被谁迫害的……一个学生,一早就要被教育谁算是敌人,谁是朋友,哪样才算是好人,哪样就是明显的坏人,要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即使不是出于敷衍,也觉得累。
      书中引用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你要灭一个人,一是骂杀,一是捧杀。”从这来看,鲁迅先生所处的状态其实是十分尴尬的。陈丹青先生用西方历代文人、思想家与鲁迅先生的处境作对比:“但丁、蒙田、莎士比亚、歌德、黑格尔、托尔斯泰、尼采、马克思……在身后被不断解读、塑造、发掘、延伸。他们属于不同的国族和时代,但不属于政权;他们对文化和争执发生深远影响,但从未被现实政治吞没;他们的主张阶段性过时了,因为后人接续了他们的文脉;他们历久常新,因为他们早已熔铸为文化之链与历史坐标。”鲁迅先生却与他们相反,他只处在孤立的状态,没有人推翻他,建立新的论调,更没有人继承他,他只是一个符号式的存在,而且总被误读。
      实际上,鲁迅先生,正如作者说的“对现实政治毫无影响”,他不过“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文字真情流露,写得雅致,并能把内心复杂细微的内心感情说得明白清楚。我重读《孔乙己》时,早已忘记学堂上老师对鲁迅作品作出的喋喋不休的解释及层层剖析的字眼,但孔乙己这位落魄旧书生的形象却带给我很深的印象,甚至能从鲁迅提供的文字中画出他的凄惨状。当能用自己的真心去阅读时,竟可轻易地知道鲁迅先生其实在说什么,怎么说,并且会思考他为什么能把文字把玩得如此恰到好处?而且,这才知道他并不如老师所说的那么深奥、难以理解。
      因为从少年时开始抗拒,到今天,对鲁迅先生的作品,仅仅是接触了被逼去读的那些部分,而且只是无心地读,根本没有想去了解真正的鲁迅,了解他们的那个时代。如果不是陈丹青先生的描述,还不知道鲁迅不过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文人,而不是神!他不只是会写,还会欣赏,他欣赏绘画,为喜欢的画写过不少文章;他欣赏有志气、有才华的年轻人,对他们极尽提拔、资助;他喜欢调侃,爱好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他弃医从文并不是教科书中所宣扬的那么悲壮:用笔救国,他说得最多的也不过是“救救孩子”。
      《笑谈大先生》的确让我放下了对鲁迅先生的作品的成见,尽管读得不算多,并且也不是真心自愿地阅读,但从今以后,我不会刻意地抗拒接触他的作品,而是会任着自己对文字的喜好,有选择地阅读,从文字去了解鲁迅先生,去体会鲁迅先生的“好玩”。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5 11:03:20 | 只看该作者
      我和幾位好友都很喜歡陳丹青不是嗎?
      然而讀了此書我才知道陳丹青最喜歡的人是魯迅!
      你看著書名取的多詼諧自然,果然此書打破常規,打破魯迅被人們常常定義的苦相凶相,還原了一個風趣幽默,愛好美術的大先生。
      讀陳丹青的文字總會覺得自己是從泥漿里出來的,帶了太多曲解觀念,可是我們這一代就是這樣長大的,被灌輸的東西是拿鋼筋混凝土築的,要一點點的撬開才行。優秀的歷史文化不是我們不想去瞭解,是已經不知道怎麼去瞭解了,舊有的模子太深,已經找不到趣味了,沒趣誰還去專,這很容易理解,所以我們就斷層了唄,而且斷的很徹底一點挽回的心都沒有。
      當突然讀到陳丹青這樣的解讀時,自己才是被一潑冷水澆了一澆。其實被曲解的哪裡又只是魯迅這一人吶,這學期我基本上是從樂觀主義者轉變為悲觀主義者了,但我覺得也沒什麼不好,等我再回歸樂觀的時候就法力翻番了不是。
      總之,魯迅不一定就是魯迅,A也不一定就是A,我也不一定就是我,這就是我讀完此書最大的收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7-31 17:14:22 | 只看该作者
      如陈丹青所说,现在人反鲁迅,反的是他的牌坊。大多数认知里的鲁迅,多是教科书上的鲁迅,那个喜欢开玩笑,喜欢收集裸女刻画的鲁迅,却从未出现在教科书上。他们说,鲁迅的笔是一把刀,却有意地忽略了当时的其他人。仿佛鲁迅的时代,就是他孤身与黑暗抗战的时代。
      
      陈丹青说:“可恨读书太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5 05:43:27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是在上学时语文课本里,当时的鲁迅先生对于我因为某些原因被某些人困在狭小的范围内,我则被困在先生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意义中,根本体会不到先生文章的好,体会不到读先生文章是一种享受,反而讨厌这小老头写这么多文章来折磨我。毕业后,看到一些社会现象,倒是时常想起先生的话,体会到“我们现在骂的,鲁迅先生早就骂过了”的准确。
      读书时读鲁迅先生的文章,觉着先生是斗士,是一笔战天下的勇士。无论是都是还是勇士都是不苟言笑的,横眉冷对的,而这也正是当时先生留给我的印象。读了《笑谈大先生》才知道大先生其实是个热爱生活,很可爱的人。他不仅是斗士,勇士,其实更是人子,人夫,人父,人兄,人师,是愿意结交年轻作家、画家的小老头。他爱开玩笑,平易近人,热爱写作和绘画。这样的先生是不是更立体,更受人喜爱?我们不神化先生,不孤立强调先生的某一面是不是对先生最大的尊重?对于其他作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这样?
      前一阵子讨论将鲁迅先生的文章从中小学语文课本中释放,是我们的政治宣传不再需要先生这样以及先生宣传的“逆民”了吧。另一方面或许是件好事,我们不再孤立过分强调的先生的某一面了,我们可以自由的去了解更全面的大先生。但真的释放后还会有人读先生的作品吗?或许很少。所以出问题的并不是先生的文章被选进课本,而是我们学习先生文章的方法,或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方法,或是我们的大环境。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8 00:58:01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个曾为新时代初高中语文历史书侵蚀的,如今在大二彷徨着的人而言,此书是一本不得不看的书。
      
      我是看了这本书后再重新看鲁迅先生的作品的。
      
      我本无忧无虑地享受着我快乐的大学生活,无需思考,只要按照大学机器(十分便利直接地向社会输送出塑造成一个模子的商品的人才制造器)的塑形程序,以后毫无疑问,或许会成为一个小文员,一个小学老师,或者经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体制内最底层的小科员,再过不了两三年,抵抗不过家里人的压力,相亲(幸运一点的,或许可以在这之前找到一个)结婚生子,将自己懵懵懂懂的希望寄予自己的下一代,忙碌地,不用思索什么地,享受着幸福。我对这条道路没有任何贬低意,不过是不想就这样而已。
      
      先生曾呼吁的“救救孩子”,其实我是打心底不相信有谁可以拯救,因为在这种环境下,在你还没有自己的意识前,父母已经灌输了沉积在他们身上的观念。这种恶性循环在人的童年已经完成了。然后,再大一点,多少有些认识了,想着“我的脑袋不肯屈服,可是我的膝盖不听话”,之后逐渐地脑袋也低垂在灰暗色的土地上,屈服了。这种驯服,就好像你不屑于那些每天在电视上频繁打广告的品牌,认为谁会那么傻只你说我就信了,后来却一旦需要买这种产品就会想到这个品牌,这种包围效应应用到精神上,你不相信不相信,后来就变成了相信。恐怖的是你完全没有发现自己的转变——我写这一段话只是想说明强加在我身上的束缚和这本书给我的挣扎力量。
      
      这本书是我一个现代文学老师在课堂上提到的。那位老师也是一位奇人,四十多,未婚女性,如今有一位男朋友,俩人都是丁克族。细想一下,我喜欢的老师,以今朝有酒今朝醉为处世哲学的文献学老师,在省政协兼职顾问学者却一直向学生传输官场黑暗观念的专业老师,致力于对比中国与西方文化政治从而希望学生能看清如今现状的英美文学老师,再加上如今这位愤世嫉俗的现代文学老师,他们都是失败主义的抵抗者,怀着九十九分绝望一分希望撩拨学生去认清去抗争(而当中有一位是认清从而躲避,两位适应了,还有一位是内心抗争)这个社会。或许真的说对了,新中国成立后,革命青年革来革去最终把自己给革命了,所以我的老师们只有转过头向自己革命,或者说是无声的抗争。我的大学在省内是出了名的乖孩子学校,胡适说不相信自己不自由的人便是自由的人,那么我们这些自由人幸而有那么几位不乖的老师不时说出我们的不自由,警醒着这种沉默的不问世事的躲在自己世界与自己玩耍的懵懂学生。
      
      在我们学校,或者是更多学校,中文系学生是最被看不起的一个专业,假借热爱文学而沉湎于言情文世界的女生,虚弱的小白脸,万金油,往后找工作往哪都能够涂抹,然而学到的东西往往是用不到的,你看那古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还不如直接考一个什么证更来得有用,文学可以成为兴趣爱好,但大部分人是不能以其为职业。或许文学可以内化成人的一种精神内在在此之前,但是向外、面向这个社会时,这种精神是不能填饱肚子的。这种文学无用论,不知道有多少人心中是或多或少存在着的。
      
      然而我看了这本书,想着那个年代,包含先生的许多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充当绝望着的希望者;是怎样的一种勇气让人置生死于度外,虽然先生很反感无谓的牺牲,然而他有那么一回是不带钥匙去参加杨铨的葬仪的葬礼,打算死了算了;是什么样的一种气概,即便文人相轻却不烦扰到彼此的交情,今天打了一架明天还是哥俩好。我看了这本书,在此之前的一种游戏心态学习论有所转变了,受其启发,再加上现代文学老师的阐释,一种企盼忽生,我想看到还原的历史和不加掩饰的现实,我希望自己能求得自我意识与独立人格,盼望能够拥有足够的批判精神,我确信文学可以拯救社会,我想继续我的大学老师一直延续的精神,唤醒懵懂的青春象牙塔中人,每一代人前进一小步,缓缓地向更加美好的社会前进。
      
      在其他人的文学无用论包围下,我只能安慰自己以无用之为大用的道理。
      
      If you have a dream, you must protect it.我有这个梦想,可是还不确定,还不确定,我还有些迷惑,或许什么时候把自己逼到毫无退路的时候才会真正的……时间不多了,我在想办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9 11:20:11 | 只看该作者
      本书观点有几个深思:
      1、被政治所塑造的鲁迅,已非真实之鲁迅。即可推,为政治所塑造的民国之人物,也已非当时的人物了。这是哀叹时代。
      2、当时鲁迅之文,虽是禁忌,但仍可发表。换之今日,怕早已不可能。这么多年,鲁迅担忧的国民之愚昧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3、当时国家危难,人才辈出。如今国家太平,大学毕业生却想着走入体制内。
      
      
      值得思考。
      国人缺点什么~
      如独立之人格、思辨之能力、志向之高远等~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8-11 01:38:15 | 只看该作者
      很早看过的书,对此书的唯一记忆便是:邋遢的鲁迅,手指泛黄,抽烟凶猛,牙齿发黑……或许是因为作者原本就是一个画家,对人物的刻画很有画面感。小气愤怒不拘小节的文人形象跃然于纸,自此鲁迅的形象因为这本书在我脑海里定型。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8-21 11:41:39 | 只看该作者
      一尊塑像,真的就是一个人了吗?
      还是雕塑者取下的一个印象。
      
      一尊塑像,是诉说塑像自己的故事吗?
      还是表达了雕塑者的意图。
      
      我看到塑像在哭,被塑的形象真的竭力嘶喉?
      我看到塑像静默愤懑,他也的确没有过惬意嬉笑吗?
      
      
      笑谈大先生,像是一个反面的塑像,对比起以前先生的革命战士碑、愤世嫉俗碑、斥古讽今碑,陈先生有建立了随性风雅碑、幽默惬意碑、包容深思碑、严谨慈爱碑。
      
      无论什么碑,同样的文字事迹记录中,不同的人截取不同的需求,有全面,有歧义,有深刻,有表象。
      
      先生无论姓周还是陈,都是好先生,大先生。
      
      先生不在出名,在乎你的言行是否获得尊重。
      
      尊重总是有道理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8-26 05:53:30 | 只看该作者
      不怎么了解陈丹青,也不怎么了解鲁迅。
      以前读过鲁迅的文章但是已经都忘了。我记得鲁迅是一个好人。除了破坏课桌。
      对陈丹青的了解记得是从一只小鸟开始的,一只天价的小鸟。是个了不起的艺术家。
      两位大家都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良知的敢说真话的大家。
      以前我记得谁写的一篇怀念鲁迅的文章大概写道 鲁迅的发型很牛逼竖着。后来课后习题有个问题问为什么鲁迅的头发竖着?正确答案说那是对很多东西的不满,这深深影响了我,之后的我也在很长时间里 留着那种怒发冲冠的发型。
      笑谈大先生 让我更深刻全面的了解了大先生,文中写到三点
      1。鲁迅好看
      2。鲁迅好玩
      3。鲁迅与艺术
      
      单从说鲁迅好看就可以知道陈先生也是一个好玩的人。
      你如果直接说鲁迅文章好看,那绝对没意思。你要说鲁迅长得好看,以前没人说过,大家听起来绝对新奇 有兴趣听下去。你说一个文人说他长得好看似乎不是重点,老古话说得好,像由心生,陈先生看透了大先生,好看!看像这也符合一个艺术家的眼光。这旁敲侧击的确有意思。好玩!
      接着说好玩
      一个思想丰富的人很难不是一个好玩的人。
      大脑里一堆东西放着,没事随便挑几样往外亮亮,会不好玩吗?
      再说说艺术
      我觉得艺术是共通的,大家都在追求美。
      大先生在这方面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
      
      文中还写了很多比如对晚辈的爱护等等。
      画家的确了不起,这说的像一幅画一样,大先生就那样活了站在我面前。
      推荐阅读!谢。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3 21:48 , Processed in 0.05748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