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0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7:11: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连接你我他 于 2012-3-26 17:14 编辑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芝川镇)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著有《史记》,《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司马迁赋》八篇;《隋书·经籍志》有《司马迁集》一卷。
      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司马迁生于龙门。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6岁,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说,司马谈一直想效法孔子写作《春秋》的精神,写一部体系完整的史书,可惜他只作了一些准备的工作,便病逝于洛阳,临死之前,把他的理想事业,交给了儿子。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期担任太史公,负责史官,同时为完成父亲愿望,创作了《史记》,司马氏是世官担任太史,司马迁的历史创作一直到太初末,共有130篇,到他去世后终止。史学界认同司马谈参与了创作少数篇幅,但是从内容和笔法、体例的贡献看,该书基本都是司马迁创作,虽然缺失了万字,但大体保留了原貌。

    内容简介
             《史记》一共130篇,52万余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为通史,它不同于以前史书如《春秋》、《战国策》等只记载某一时期,而是上记轩辕,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纵贯三千年,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 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 (《太史公·自序》),所谓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我国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称为“二十四史”之首。作为纪传体,它又不同于以前史书所采用过的以年代先后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编限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这在史学体例上是影响极为深远的创举。从此以后,从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最重要的 纪 、 传 ,都绝无例外地沿袭《史记》体例,而成为传统。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但必须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司马迁受时代的限制,《史记》也存在某些缺点与不足之处。例如,存在“天命”、灾异和历史循环论的神秘思想的影响。在《六国年表序》论述秦并天下的原因时,指出这是“天所助”的结果。在《天官书》中,记述各种特殊的自然天象时,常常与人事联系在一起,更多地表现了灾异的神秘思想。这些说明《史记》在“究天人之际”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天人感应”神学思想的影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3 19:45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沙发
    发表于 2012-3-26 17:18:31 | 只看该作者

               司马迁对吕雉还是很推崇的,“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老吕对戚姬下狠手也是可以理解的,戚氏也算咎由自取,只不过惠帝没有后代,位子给了文帝一脉,所以没有子孙为其遮掩而已。后来的武则天,李唐王朝都是武皇子孙,所以阿武迫害王氏和萧氏的事情也较少被提起,而且那时候除了淑妃和皇后,地位较高的德妃和贵妃也没有受到迫害啊,以致在史书中没有记载下来,毕竟当初阿武的宸妃还是后来添出来的名号,可见当时的高级妃位已经满员。只能哀叹男权社会,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女人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追求啊,娜拉100多年前就出走了,现在的中国女性却还是几千年前的思维,毕竟不是自己争取过来的,只是靠领袖的“妇女能顶半边天”才享受到如今的待遇,不知道珍惜。

              从吕后对待薄姬母子的态度来看,她也不是是非不分的。当然,后来她违反了“异姓不得封王”的规定,害了不少刘氏子孙。

              这两位女性倒也颇有相似之处,统治上上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政治斗争基本没有影响到国家的发展,他们的儿子都是谦谦君子。可惜都死得太早,武则天幸运的是儿子比较多,本钱厚,吕雉就惨了点,幸亏是和老刘同甘共苦过的,才享受了后世的冷猪肉。

               还要再叹一声,薄姬不愧为命中注定的帝王之母。这个下山摘桃子的好事想来吕后也会愤愤不平吧,好在历史终归给了她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7 15:12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3-26 17:21:04 | 只看该作者
    历史是一种印象,真实早已掩埋于尘土之下,流传下来的未必是历史的真相。

    然而,流传下来的历史印象对后世造成的影响,可能比实实在在的历史真相来得更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3-29 10:35:09 | 只看该作者
    大道说书 发表于 2012-3-26 17:21
    历史是一种印象,真实早已掩埋于尘土之下,流传下来的未必是历史的真相。

    然而,流传下来的历史印象对后 ...

    同意

    是真实历史造就了人

    但人造就了似真非真的历史

    最后似真非真的历史造就了人

    。。。。。。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4-8 22:40:11 | 只看该作者
    “史家之绝唱”

    能读进此书,方可说对历史“略懂略懂”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10 00:41
  • 签到天数: 1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6#
    发表于 2013-3-22 15:08:35 | 只看该作者
    司马迁的《史记》并非一直都受到人们的颂扬,问世以来,指摘者参差不齐。班固就曾评价说:“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而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夫唯《大雅》‘既明且哲,能保其身’,难矣哉!”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10 00:41
  • 签到天数: 1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7#
    发表于 2013-3-22 15:19:04 | 只看该作者
    班固以司马迁为“《小雅》巷伯之伦”,不懂大雅明哲保身之道,明显含有不满之意。《巷伯》是《诗经》中《小雅》的一篇诗歌: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慎尔言也,谓尔不信。
    捷捷幡幡,谋欲谮言。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作者孟子,很可能是一位因遭受谗言获罪,受了宫刑,作了宦官,与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异代同悲的正直人士。所以班固称惨遭宫刑的司马迁是“《小雅·巷伯》之伦”。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5 15:14 , Processed in 0.06217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