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4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角落里的老人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10:3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故事的背景是二十世纪初的英国,与福尔摩斯所处的时代大体重合。全书有12个短篇故事,每个故事的模式是基本相同的。有一家咖啡馆,名叫“ABC咖啡馆”。咖啡馆的角落里坐着一位老人,每天在那里吃蛋糕、喝咖啡。一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878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11 22:04:52 | 只看该作者
  考虑到成书时间,只能说是历史意义大于文学意义,历史意义在于将安乐椅侦探发扬光大的作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喂)
  从文学意义上来说,所有的故事都是化装易容,没有新意。读一篇就够了。让人稍微惊喜的是最后一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4 12:06:22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安乐椅侦探小说的发扬光大之作。如果没记错的话,里面应该有好几个故事曾经被缩编之后登载在故事会上。所以我觉得与其说是推理小说,不如说是故事。
  几个短篇故事都挺好看的,如果单独看其中一篇会觉得有意思,但是所有的诡计都是通过易容乔装来实现的,一方面太偷懒,另一方面让人觉得无趣。不过最后一个故事真的蛮不错的,串起了之前的线索,有点小震撼。但是,剧情上还是站不住脚。或者说通篇都是这样,自圆其说,但是无法得到证实。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5 07:02:12 | 只看该作者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一 芬丘奇街谜案
  杀死百万富翁,但将尸体伪装成凶手的尸体,凶手冒名顶替百万富翁,凶手再出现在众人,面前制造自己为被杀的假象
  
  二 地铁里的神秘命案
  凶手假扮成嫌疑人,栽赃嫌疑人
  
  三 达布林谜案
  将真遗嘱取走,制造一个容易看出来是假的遗嘱但假遗嘱的内容是真实的,从而让人们怀疑遗嘱的内容,将遗嘱作废,达到让以前对自己有利的遗嘱生效的目的
  
  四 格拉斯哥谜案
  凶手假扮成其他人,杀人后凶手顺利消失 PS:和《马普尔小姐探案》里有一个故事类似
  
  五 利物浦谜案
  合伙人提前知道付款的事,假扮警察骗取钱财
  
  六 埃利奥特小姐事件
  两个人合伙,嫌疑人离开有了不在场证明,另一人假扮嫌疑人趁机杀人
  
  七 利森树丛谜案
  11.18日杀人 分尸
  11.19日 假扮老人 制造老人未死的假象 从而有了不在场证明
  
  八 达特摩尔小巷惨案
  养子的妻子来到家,因为养子已经改名和老人亲生子一样,所以大家都以为是亲生子的妻子,养子杀死养母,把遗嘱偷走,造成来的人确实是亲生子妻子的假象
  
  九 特里玛恩贵族案
  老伯爵在巴黎杀死亲侄子,被和亲侄子住一起的骗子发觉,骗子以此威胁老伯爵,变成老伯爵的侄子,老伯爵借机杀死骗子
  
  十 佩玛诗小姐谋杀案
  男爵替夫人杀死了有男爵夫人信件的老人,并写信嫁祸老人的侄女
  
  十一 新新剧院事件
  珠宝工匠制作一条假项链带在身上,来到剧院掉包真项链,趁机将假项链抛出,从而完成掉包
  
  十二 珀西街的神秘死亡案
  杀人后,假扮受害者,制作受害者还活着的假象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5 10:05:59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看的短篇侦探小说集,每一个故事短而精湛。作者说故事的能力一流,由于是短篇,比较有趣味性,也不会让人觉得累。适合午后无聊时翻个几篇。不管是打发时间,还是放松心情,都可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17 22:55:18 | 只看该作者
  昨晚看完了这本被很多人推荐的《角落里的老人》,很爽啊!找回了看福尔摩斯短篇合集的那种惊艳的感觉,熟悉的老英伦风格、明快的叙事节奏(阿婆我没说你慢啊,别瞪我啊)以及幽默的叙述语言,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我喜欢短篇的故事,因为通常来说短篇的故事会少一点骗稿费的废话和不必要的拖沓情节。但在短篇故事里面能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结局的,却不是很多(以前看过一下一本叫《卖毒的女人》的……简直就是……),不知道大家的评价如何,我只能说故事以及故事的结尾挺合我胃口的。
  每一个小故事的结局几乎都让我出乎意料(可能只是一些经常可以见到的手段,但我的确想不到)。而让我最SHOCK的是最后一下子。
  角落里的老人,他是谁?或者该说,你觉得他是谁?
  我们通常看见的侦探是什么身份的人?
  神经兮兮的特种职业者(旧书商、占星术士、私人侦探、退休法官、贵族、乡村医生、退休警察或者警察的亲戚……),警察(通常打酱油),天才学生……
  而这些侦探,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大部分来说,本质上是好人,或者持有一定正义感的人。
  那么我们这位角落里的老人,这位每天到ABC小店“津津有味地嚼着芝士蛋糕”、“面前总是摆着一杯牛奶”的“那样苍白、消瘦,还顶着一头很滑稽的浅色头发,整整齐齐地从一边梳到另外一边,盖着他很明显的秃顶”的老头,又是一个什么人?
  我当时觉得他是个什么人?
  好人,或者是持有一定正义感的人。
  印象和形象使然。一个本身看上去人畜无害的秃顶老头,他爱吃芝士蛋糕,他爱玩弄绳结,他喜欢解谜,还有一种自夸的天赋。我看着看着,甚至觉得该老头理应亲切如我祖父,只是带有侦探通常具备的神经质特质而已。再加上往旧对侦探的基本印象,我基本地卸下了对这老头的疑惑和戒心。
  “只是一个聪明一点的老头而已。只是一个作为作者写作角色需要的老头而已。”
  一桩一桩简洁的案件下来,老头没有告诉警察谜案们的真相,一次也没有,他只愿意在ABC小店对这个看似作为陌生人出现的女记者叙述激动不已的思考过程和查探经过以及最后的谜底。而随着案件一件一件地过去,我也习惯了这一叙述模式。
  直至最后一案。
  正本书,前面98%都是一种明朗的气氛。谜底揭盅,女记者和我都听到了老头极有意思的叙述。我仿佛可以想象,在这样一家小小的ABC小店里,早晨的阳光洒落在店内的地板上,老头带着骄傲的笑容不时奚落女记者思路不清猜错答案的模样。直到最后的谜底猝不及防地被揭开。
  就在女记者想起来了最后一案现场的某个特征之前(甚至是提到那个每一章都出现的关键字之前),我都没有联想到某些事情,当然,最后一案中整个案件也压根没有提到过这个特征,可以想象成是因为作者不想再继续故事而临时给出的想法吗?也不对,临时给出的想法,不会这么SHOCK。几乎完全颠覆了我对“侦探”的理解。
  更何况这是一位安乐椅侦探?(我通常觉得这类侦探是侦探里面最为无公害的)
  可能只是衔接的问题罢了。
  不管如何,我的心情跟女记者是一样的……“我没有胆量望向老人坐的那个角落”。
  就像你一直以为躺在旁边的是尸体,最后却爬起来告诉你说他到底是谁一样。
  可能这样的思维模式是需要改变的,你以为它是,它就一定是?不对。经常会被这样的晕轮效应所影响,这一类人是这一个人本身吗?当然,我的意思并非是必须要怀疑每一个去扔垃圾的老太太老头子袋子里是否装有让人毛骨悚然的东西,只是也不应该不怀疑每一个上门抄煤气表的叔叔都是好叔叔。还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女孩子所居住的那幢楼白天出了人命,该女孩看到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在这幢楼周边走过,但没有声张。晚上有一警察叔叔按她的门铃,问其是否看见过可疑人物,女孩怀着“可能不是吧”的心理告诉他说没有,该警察就走人了。结果一关上门,女孩就看见电视里播出今天杀人案通缉犯的模样,正是刚才的警察叔叔。
  
  抛开上面这一点来说,《角落里的老人》也确实值得一看。但其解密性却不是很强,并不能算是什么本格推理。因为很多关键的条件只有在老人的解密叙述的后半部分中(也就是揭盅部分)中得知,比如说某某人实际上是继承人,某某人实际上在死之前立过遗嘱,某某人实际上是穷光蛋,为了妻子的钱才和她结婚之类的,要经过老头的调查(读者看不到的一部分)才可以得知。但并非所有案子都是这样。
  另外,老头解的每一桩案子里面,实际上可行性也并非十分高。比如说乔装的效果,或是迷晕某人的几率……不可能做到100%成功,总有巧合的因素。
  也就是说,很多件CASE其实可以有别的可能性,因为一环扣不上的话,可能就会演变成另外一种结局。当然,老头也没有将自己的结论告诉警察,警察无法验证书中案件是否正如老头所说的一样,读者也就没有办法得知这是不是“实际的真相”了。所以,其实每一件CASE结局也都是老头的推理而已,你可以不相信他,也可以相信他,他讲的固然有理,推理过程也十分有趣,但很可能并非如此,作者有作者所想,你有你自己所想,就是这样而已。
  说起老头的推理过程,我想起了我高中做选择题时经常用的一种方法——排除法。
  每一件案子里面的角色总是很少,也不可能是没登场的角色作案(如果真有这种情况出现,恐怕就会大大减低阅读的趣味性了)。把实行可能性抛开不说,自己做推理的话,可以考虑这个方法。实际上老人也是这么干的吧?谁谁谁最有可能做这一件事,只有谁谁谁能做这一件事,因为其他人都没有实施犯罪的完整条件之类的……
  
  虽然这些作为推理小说里头的BUG会减低它的评分,但有空就看看吧……读着挺欢乐的,很适合作为悠闲时的阅读材料。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17 23:06:37 | 只看该作者
  相当于自言自语的叙说
  解开了一个又一个迷案
  老人从来不会去指导警方
  他只会暗地里嘲笑他们的无能
  
  老头子啊您是如何连门都不出就猜出真相的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10-4 01:25:10 | 只看该作者
         对于短篇侦探小说来说这一部作品已经是很不错了。其实本人一直对短篇侦探小说不太感冒的,因为很容易能看出凶手和手法,而且一般不会细到会有推理的证据,其实这部作品也是这样的。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奎因或者是阿婆的作品。其实这部作品真正让我有感触的是——人性。各种各样聪明的花招和阴谋,透露的不是凶手的狡猾、警察的愚蠢或是老人的聪明。老人之所以可以看破一个又一个诡计不仅仅是他的智慧,更多的是对人性的了解。自私、贪婪、自负。这让我想到了马普尔小姐。
      人性,永远是侦探小说的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10-5 16:20:14 | 只看该作者
  睡前读一个小短篇
  故事很平凡,读完以后想给别人复述的时候,突然发现其实我用三句话就可以平淡无奇的说完。偏偏作者写出来的勾引我看了很久……
  写作手法实在让人回味无穷。
  这才是侦探小说的精华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10-9 18:21:04 | 只看该作者
     《角落里的老人》的最大特色也就是“安乐椅神探”的模式。个人对封面十分喜爱,很朴素,主题也比较突出。文中12个短篇在我看来,没有什么特色可言,诡计更是一般。这不禁让我在阅读中感到无聊。同一个模式出现几次那还行,但出现12次,那对读者的阅读恐怕会造成很大影响。我知道我是不该拿现在的眼光去评说《角落里的老人》这部黄金时代的作品,应该用当时的眼光看它。当时它作为推理的范本,推理的教科书是风光一时,它那12个短篇不知为后世的推理作了多少次范例。一想到这些,我对这本书肃然起敬,但也只能说是它的历史价值比较高。唯一一点让我感到不错的就是那个角落里的老人少了大侦探们身上的那极强的正义感,最后那个案子中老人所扮演的角色更是让我出乎意料,这也算是这本书的一个出彩的地方吧。相比之下,对文前的导读感觉比文中短篇好,很不错的导读,条理分明,言简意赅,可以说是这本书点睛之处。读完这本书的感受总结就是如下:我向往角落里的老人牛奶,糕点还有报纸的这种恬静的生活,不时还能思考思考,推理推理,很是惬意的生活。但我不向往之后看的推理作品的诡计,解答的水平和角落里的老人一样。俗语云: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信《角落里的老人》是一个很好的范本,而它的最大价值也就是对后世的推理作家的启迪。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9 15:38 , Processed in 0.05245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