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42|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上闲思录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11:3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上闲思录》为作者1948年徜佯于湖光胜景中闲思遐想的结晶,分别就人类精神和文化领域诸多或具体或抽象的相对命题。如情与欲、理与气、善与恶等作了灵动,细腻而深刻的分析与阐发,从二元对立的视角思索了人类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46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10-24 14:04:18 | 只看该作者
      人生不是无限的,人类开化以来,认识了死亡以来,就能这么认识了。生死或许可以轮回,但是作为自己,一生就是有限的。  儒家讲究现世,把人生的终究目标定在现世;道家追求成仙,将有限的人生无限化,但是终极目标还是现世。用现世成就人生。  佛家和基督教则是劝人放弃现世而寄托于死后。死后就不是现世了。他们看中未来,因为他们认为现世无论如何毕竟都是惨淡无光的。  儒家和道家看中现世,因为他们认为现世中人可以救赎自己,能够实现大我,被人膜拜。西方佛家基督教则也认为人能救赎自己,但是得到救赎的自我不是高人一头的大我,不是可以膜拜的偶像,而仅仅是真我。东方人信仰的是理论,这套理论不是基于任何个体的;而佛教和基督教则是把理论维系为一个偶像身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10-24 14:04:18 | 只看该作者
      价值观说到底是群体的心力感受和诉求。共同的生活经历、背景、形态、环境造就了共同的心里感受,造就了人们的价值观。  人文科学讲价值观,因为人文就是研究这个人群的问题。自然科学要定量定性,人文科学要不要讲定量和定性?应该也是要讲的,可是可以讲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10-24 14:04:18 | 只看该作者
      直觉可见就是如同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千万年的进化中所得出的。也即是从开始有生物的时候始作俑的。因为有了条件反射,才有生物的发生。生物相对于非生物乃因为有了主动的对策和反应,而非皆是逆来顺受,被动响应外界的刺激。先天的直觉就是DNA编码锁自动运行的程序,自动应激而发生。而后天的理智则是因人而异,是思维的电信后结果。动物也是有思维的,思维是观察学习模仿的结果。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10-24 14:04:18 | 只看该作者
      人的知识,不管是人文的,还是自然的,皆来自于人的感知。所谓的客观依旧不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提炼和综合。只是这样的“主观”能去归纳、预测,并不仅仅是无根由的臆想。但是我们所感知的就一定是真实的客观和真理吗?说到底,我们还不能跳出我们的视角,还不能跳出我们目下所在的时空宇宙。我们的真实只是我们经验中的真实,只是我们目下的真实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10-24 14:04:18 | 只看该作者
      东方人(中国人),农耕细作的,全要仰仗老天爷。你可以斗山斗水,但是一阵风,一阵雨的就能让你的作物全部化为灰烬。所以,老天爷是斗不了的。故而,要讲天人合一,大家和和气气的,一切都好说。  西方人,虽然目前多是日耳曼蛮族的后裔,与古希腊人还真不是一回事。但是做买卖,在地中海里风雨来驾船行进的血统还是遗传了的。就驾船来说,虽然要靠风。但是并不是一味地任由风来摆布,而是要控制风,想法让风为自己服务,这就是与天斗。  另外,对东方人来说,老天爷就是个最高的神祗,就是不可动摇的权威。和天怎么斗?天不能说话,不过可以天人感应。但是西方呢?希腊神话中,宙斯是天神,但是宙斯的权威却时常受到威胁和质疑。而有了一神论后,上帝则并非就是老天爷。唯一的权威是上帝,天不过成为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天和人是平等的,所以人可以研究天,而且应该研究天,利用天。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10-24 14:04:18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写书时,由胃病新愈,体况不佳时,倘佯湖山胜处,有所感悟而作,本人近日患头疾,唯睡起未久可读书一二时,其余时刻头疼欲裂,坐卧不宁,虽不能写,但总算是有空,把这本湖上闲思录看完了。
      
      钱穆此书,六十多年前,成于其代表作之一国史大纲完以后几年间,在抗日国难期间,从历史问题开始向文化问题思考转变的时刻。这本书从目录上看来,就充满了二分对立的味道,细细读之,其核心的主题主要是:东方vs西方,精神vs物质,人文vs自然,道德vs科学,其它的都是这些核心理念的对比与思考。
      在经历了八年抗战以后,对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种反思,虽然总体来看,还是主要说东方好,儒家思想好,但还未如其后期书中所说的为故国招魂那种完全的一面倒的观点,如在人生与知觉,象外与环中,推概与综括中对于东西方的观点,尚有不少的感叹与疑问。
      
      宾四先生此书,于云光山水之间,体悟天地情怀。其在再跋中提到“回忆当年太湖边一段心境,亦已有黄鹤一去不复返之状。抚今追昔,感慨何似”。读此书之时,得见英九之民国百年宣言,再观近世之无论是人文道德之精神,抑或自然科学之探索,不禁黯然,掩卷叹息。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10-24 14:04:18 | 只看该作者
      人都有天性,人也都有天命。天性是人之内在,天命则是天命在外在世界下的反映。  天命因天性而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固然如此,但是性格是否对命运有作用,还是要看社会的大环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2-10-24 14:04:18 | 只看该作者
      人生的真义我认为在于求自我的认同。所谓最求财富也罢、精神也罢、道德也罢,归根到底,都是自我满足的时限的快感。也就是对自我目标实现的认同。人只要能认同到自己的追求的以及达到这种目标的努力,则此生无憾。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10-24 14:04:18 | 只看该作者
      昨天的我还是不是今天的我?已经过去的,但不为人所知的我,或者不为别人所记的我是否存在过呢?我的存在是因为我自己而存在,还是因为特他人的存在而存在呢?物质意义上存在还是精神上的存在,哪一个方面才是所谓的真实?  所谓的历史是因人而存在的,因记录而存在的。如果没有了记录,历史何来?  今天的我,明天还是不是存在呢?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7 00:09 , Processed in 0.0496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