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彀外谭屑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这本文集是作者在《老饕漫笔》之后又一部社会生活的随笔杂记。 作者捡拾人生经历中的片断印象和见闻感受,以亲历者的视角,将那些飘逝的礼俗风物、旧时人物、琴棋书画、饮食游乐,娓娓道来。 虽说是个人杂忆,却触及诸多社会文化现象,再现了五十年间急遽消逝的生活场景。 从挥之不去的怀旧遣兴中,感受到脚步匆匆的现代人依然挚爱与眷恋的文化传统情怀。
      【目录】
      自序
      闲话老唱片
      雪泥鸿爪忆首图
      走马灯
      耍傀儡子
      八音盒
      从瑞蚨祥门面广告说起
      三百年来淡巴菰
      字纸篓儿
      我的锡兵
      欧美同学会与文化餐厅
      也说左图右史
      匹克尼克来江边
      戏外说戏
      记忆中的收藏
      牙医张辅臣
      春节礼俗移易
      文人画琐谈
      碑帖杂记
      巴黎邮事
      吃小馆儿的学问
      大城小调
      莫道禅林霜月冷
      草色入帘青
      旧夜
      读《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
      留作他年记事珠
      且去填词的书生
      永远的长者
      我所了解的季黄先生
      怀念绍良先生
      怀念父亲
      幻园补记
      附:幻园琐忆(赵守俨)
      后记

    作者简介
      【自序】
      《彀外谭屑》是我在《老饕漫笔》出版之后完成的又一本随笔杂记。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往往对旧时琐事的记忆愈加清晰,也就总想记下一鳞半爪的印象。五十年闻见不算少,其中许多东西别人已经写过,甚至非常详尽周备,使我获益良多。于是从记忆中尽量搜索些他人未曾述及的生活琐事,并融人我的人生经历与感受,敷衍成若干小文。说是关于社会生活的随笔,口气未免太大,其实不过是一点点个人的闻见杂记。或记事,或记人,或记物,或是读书偶感,拉杂写来,大概就是《彀外谭屑》的全部内容。
      五十年时光对一个人来说已是大半生,但对于历史来说却不过是匆匆一瞬。然而近半个世纪却是中国社会经历巨变,文化发生颠覆的时段,社会生活的方式和节奏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这“一瞬”就不能与前几个世纪中的某个五十年作等同观。这段时间给人们留下深深印迹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于是一些生活的细微末节也就往往被忽略和淡忘了,这大抵就是我写《彀外谭屑》一书的初衷。
      这本小册子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也许不会引起感同身受的共鸣,这是非常自然和情理之中的事。如能偶尔引起读者一点兴趣,或对所述内容拾遗补阙,我也就感到十分满足了。
      有人曾经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让我谈谈如何以古典情怀面对现代社会。我想这个题目是太大了,很难说得清楚。情怀是个人的,而社会却永远会向前发展。什么是“古典情怀”?我想不过是一种文化认同罢了。
      谢谢此书的所有读者。

    最新书评    共 4 条

    打盹的    《彀外谭屑》,书的封面非常古朴典雅,一卷在手,墨香扑鼻,我很喜欢。简介说赵珩先生用随笔杂记再现了五十年间急遽消逝的生活场景。那些礼俗风物、旧事趣谈,读起来非常动人,给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如今,在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高度聚合的时代,图文影音都能轻易搜索得来,只有那些逝去的韵味、传统的人文,无法检索,仅仅飘香于残存的手记印本之中。手捧这样的书独自品读,有怡然自得的读书心态,有陶醉历史的生活共鸣,而在这背后,则是对被丢失的生活,感到无尽的失落。      读完此书,我饶有兴趣的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和上学经历,再对比先生笔下的生活,只能感慨社会的变更,舆论的苍白,加上好为人师者的无知市侩,共同埋汰了许许多多的精粹传统。      先生玩锡兵的时候,我玩的是变形金刚、四驱车、公仔、积木;先生看传统名著、小人书的时候,我看日本卡通动漫,八十后的我,感官上对于国粹的经典记忆仅限于绝版的神笔马良、大闹天宫这些工笔写意的动画;先生见识过许多承载着精湛工艺的民间玩物,从走马灯到傀儡戏到八音盒,我小时候已经见不到这方面物事的生活了,只记得自己更多是流连于百货前的玩具柜台,以及每次母亲和我路过派出所总要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把我拉走——因为我总是好奇于所里面密密麻麻的两排摩托车;先生集邮听曲,读百家经典,彼时的我在家对着父亲的背影龇牙咧嘴练书法,在县立幼儿园中眼巴巴于幼师们手上的糖果,最终一事无成。      不要小看这些琐屑玩物的历史分量,旧时的玩物,很多都蕴含着传统典故知识,而不仅仅是玩具。先生可以从锡兵谈到欧洲战事、军器历史,可以从泥人兵将演绎出三国演义的故事片段,可以在烟草吃喝等生活小品中谈出一番风土人情。而如今,玩具为的是消磨玩乐,上学只图日后文凭,商品走向绝对的利益化,餐台繁华于暴饮暴食,社会中许多层面似乎井井有条,空前华丽,只是彼此不再与历史相交。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我生活的童年,不会对于书中传统的任何物事感到兴趣。我集过邮,揣摩不出小小票纸背后的故事,加之工序麻烦,很快就把邮册扔了。我学过围棋,也曾深迷于此道,但无敌于父亲之后,身边苦于没有棋手,不到高中就把棋艺荒芜了。同时我还常常纳闷于为什么老一辈人如此热衷于节庆中的搭台唱戏。至于邻里亲朋,唠叨叙事中无非人情事故,初闻尚有新鲜感,久而久之,了无生趣。上学,数理化之外,也就是读思想品德,学社会主义理论,烦躁至极,幸好自小就懂得,书香自在课堂外。      八十后的我们,实在无法意识到十年沧桑,割裂撕毁了多少珍贵文明。我们的时代贫乏而且苍白,基本不要指望常规教育能带你领略传统生活的精华荟萃。      身边环境的人文就是这样,从小身边的人事对我而言就是现实、市侩,毫无美感。所以,当我读赵珩先生的《彀外谭屑》,我是满怀尊敬之心,仔细品味那些逝去的人事,感觉是那么地似曾相识,只是不知从何忆起。      书中谈图说史,写礼俗,写故人,从地方景致到杂物杂谈,皆有所涉,谈吃谈画谈戏曲,饱含许多风情趣事,韵味十足。读这本书,让我觉得赵珩先生生活趣味十足,不像我辈,天天喊着无聊,无聊到以刷网页、上开心网、玩QQ游戏为娱乐寄托,无聊到渴望扎堆,希望有人相伴扯淡闲谈,无聊到下班不知归去何方。在先生的笔下,悠然的意境长存于生活之中,在聆听、把玩、见识、谈吐、为学之间,品味出的是生活的有聊,而非无聊,这也是传统与当代的区别吧。      脚步匆匆的人放眼社会都是,能怀旧遣兴者寥寥若干,在无形的压迫中常人如温水青蛙,漠然处之。这个缤纷多彩的新时代,人们讲究个性,希望标新立异,却遗忘了从容气度和睿智修养这类内形的修身,还好,我还有机会读读彀外谭屑这样的书,我从文字中看到了一个名家的风采,遗憾的是,先生这类的名士,离我们很远。      http://yun0621.blogspot.com/2008/10/blog-post_08.html  详情 发表于 2013-7-26 10:58
    Ree    彀:gou,使劲张弓,古通假‘够’。   彀中,弩射程所及的范围。      谭,通‘谈’。      屑,碎末也。      这大概是赵珩先生的谦词,说这些啊不过是我在自己知晓范围以外的些许谈资而已。              详情 发表于 2013-7-27 15:11
    散淡的    先买了他的《老饕漫笔》读。习惯是同时看几本书,当时在读的还有王敦煌的《吃主儿》。      这个习惯很不好,后果就是如果书的内容类似会看糊涂。忘了是赵珩书里的还是王敦煌书里的。      不过无所谓,并不是为了为作者写书评,只为心里喜欢。更多时候是为了看写的什么而不是谁写的。      因为《老饕漫笔》,所以又去找来了《彀外谭屑》。      很多文章从食物入手但为的是写人和事写人生写态度。我看它也不是为了读菜谱或“老北京饮食文化”。      赵珩的文笔算平实的,他确实提到了家世,提到了“过去的好时光”,但是我没看出有夸耀的意思。而且王敦煌书中也提到了玉爷和张奶奶的身世尤其是张奶奶的出身但也并未着力渲染。      我喜欢这二人不抱怨的态度。对历史对人物对社会,以前怎样,现在怎样,也有遗憾,叹息一声,只此而已。何况这几本书本意也不是谈论经史的。      可是仍能从赵珩和王敦煌笔下看出他对他们的亲友、他的旧时伙伴、曾经的美好时光的深情。点点滴滴渗透在字里行间。         有欣喜有遗憾,有感动有叹息,但没有煽情没有抱怨,这是我想得到的。  详情 发表于 2013-8-26 18:55
    豆苗    一直没有搞懂书名四个字联起来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这并不能影响这本书的所叙所思。      整本书作者基本都是在怀念小时候或者是以前的生活和物件。对于生于现代的我们来说,旧社会遗留的风物是很遥远很模糊的东西,而对于作者却不同。他津津有味的回忆他家的留声机和唱片,回忆八旗遗老做的走马灯,回忆胡同口的广告招牌……      这些回忆对于他来说是古典情怀,对于我来讲就只能是杂学泛文的谈资      值得看,不值得买  详情 发表于 2013-9-15 07:51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03:44 , Processed in 0.403839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