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独自上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3-28 14:1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李娜,武汉人,亚洲首位大满贯冠军、第一个走出体制并取得成功、备受关注的网球运动员,中国CCTV2011年度最佳女运动员。从武汉到北京、从北京到悉尼、巴黎、伦敦、纽约……
      大满贯冠军一路走来不易。荣耀的背后是超乎常人的努力和付出。
      本书讲述李娜30年的人生故事。与众不同的成才之路、跌宕起伏的赛场传奇、不离不弃的爱情誓言、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当然,还有李娜站在巅峰之上的人生感悟。
      你看到过赛场上奋力争抢的李娜
      你看到过采访时谈笑自如的李娜
      你看到过广告里笑颜如花的李娜
      ……
      但是,你还是觉得没有真正的了解她。
      本书,将为你还原一个最真实最血肉鲜活的李娜。
      李娜的经纪公司国际管理集团(IMG)负责李娜的经纪人麦克斯埃森巴德(Max Eisenbud),说:“李娜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网球运动员,激励着数百万中国人。她的书将会告诉大家她是如何做到的。”
      而姜山则说:“希望广大读者通过这本书可以更加接近李娜,读懂一个真实的李娜,穿过赛场和媒体去了解李娜的世界各地巡回赛生活,以及她更为朴实和勤奋的那一面。”

    作者简介
      李娜,网球队运动员。出生于武汉。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中国女子网坛乃至中国体坛众多第一的创造者,首位走出举国体制而成为世界级运动员的网球选手,首位获得四大满贯赛事冠军的亚洲选手(中国选手)。

    最新书评    共 12 条

    我不是       1.關於家庭:李娜的童年是幸福的,至少在13歲以前是的。她有一個很愛很愛自己的爸爸,將有關自己的事都看做最大的事,熱愛羽毛球的父親是第一個將他帶上體育之路的人,与千萬體育生一樣,李娜也曾麵臨著繼續念書還是進入體校接受繫統訓練的抉擇,如果不是她爸爸的堅持,也就沒有今天的李娜,事實上李娜在某種程度上是或者別人的期待之中的,首先是家人,後來是觀眾,直至今天她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卻還是一個極易受他人評價影響的人,這是她的性格,如此真實就像我們每一個人。後來父親英年早逝,奶奶和親戚的無情,讓她看清人情冷暖。家境一落千丈,生活的重擔壓在她身上。母親改嫁,她成了沒有家的人。我不知道這些不幸經歷在李娜日後的成功當中發揮了多大作用,可能這便是“天降大任与斯人”的用意吧,在苦難中李娜收穫了一份成熟,相比之下幸福的我是不是也因此失去了什麽?   2.關於愛情。   李娜与姜山的愛情沒有轟轟烈烈海誓山盟,作為网壇的模範情侶,他們衹是在最需要對方的時候走到了一起,相互鼓勵,相互支持。他們兩個的感情平淡而又刻骨銘心,細水長流。平時大大咧咧的李娜私底下如此小鳥依人,姜山給了她童年最珍視的父親般的安全感。何必刻意追求激情和新鮮感、埋怨另一半沒情調不懂自己心思。兩個人信任,默契,這樣的愛情其實最美好,很多人卻看不到。   3.關於事業。其實在單飛之前,李娜都並不真正熱愛網球,儘管它能帶來名与利。真正讓她愛上這項運動,恰恰是因為現實中的種種不如意。因為媒體的攻擊,她學會了收斂刺眼的鋒芒;因為身體的傷病,她求學兩年給自己一個華麗的轉身;因為舉國製度的不完善,她有了自己的團隊然後越飛越高。是的,每一次挑戰都是一次成長,每一個決定都是一個冒險。而李娜從不退縮,她唯一要做的,便是做自己。      縱觀李娜的體育生涯,並非水到渠成機遇滿滿,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她不懈的努力。當中貫穿的是一個又一個未知与挑戰,正如我們每個人正在經歷的。未來太多可能,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不要荒廢一寸光陰,這是李娜教會我的。我會記得,那個16歲的小女孩在鏡頭前怯生生地說出“最大的夢想?我希望打到職業前十,我知道這特別難,但我自己會努力。”  详情 发表于 2013-7-27 09:19
    刘小萌    2013年1月26日,澳网决赛,李娜VS阿扎伦卡。最后李娜不敌阿扎伦卡,1:2落败。第二局一次意外的轻微崴脚,随后又因为崴脚造成一次跌到,撞击到头部,李娜在第二局及第三局的遭遇,有点“惨”。当天天气明显比较冷,阿扎伦卡穿了九分长的运动裤,李娜穿的还是半决赛时赢莎娃时的很短的紫色运动裤。从这点看出阿扎伦卡准备的也很是充分,细节很到位。高手过招,细节制胜,和伤病做长期的和解与斗争也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不论结局如何,李娜的表现,都堪称完美。      比赛中间有一个细节,当李娜受伤时,她的丈夫姜山在咬手指。在《独自上场》中,李娜谈到夫妻两个人的举止会相互影响。比如她现在就比以前更能控制好情绪,请让我姑且理解为李娜因为老公姜山的影响情商更高,更成熟了。而李娜以前有紧张时候不自觉咬手指的习惯,她伤病手术后,突然发现丈夫姜山的手指都被姜山自己咬秃了。多么可爱的丈夫姜山啊。      李娜的小档案,1983年2月26日出生。80后,双鱼座,AB血型。父亲在她14岁的时候因为罕见疾病的困扰突然去世,母亲一年后改嫁(李娜虽然在理性上接受并认可这件事情,可是在幼小的心灵里不自觉的感到被抛弃。因此李娜多次谈到她少女时期情感上感到昏暗和孤独)。在这一年,她去美国集训半年多时间,也长大了许多。李娜生命中最重要人的是丈夫姜山,在丈夫姜山身上她找到了父亲般的包容和安全感。在2010年获得大满贯法网冠军后,李娜发言的时候都不忘打趣自己的丈夫,并向世界宣布:姜山,是她这辈子要追随和爱的人。      李娜少女时期成长中的困难,使她人格非常独立,我想这也是2008年网球改制李娜单飞后,仍然能够很快自我突破的重要原因吧。      通过这本书中的李娜看到的:   1、 没有姜山,就没有李娜。   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不太了解姜山,大概只知道李娜很牛逼。当这种牛人的丈夫,该是个怎样的男人呢?读书后,知道姜山也是全运会的网球冠军,性格也很直率,并且大男子主义。看到书中,李娜对于姜山及姜山父母的描写,我真想大声夸赞,做男人,当如姜山是。做女人,当如李娜是。       通过李娜的故事,我似乎渐渐明白,什么叫做合伙企业。1+1的模式绝对可以战胜许多个单一的1。李娜能够如此的辉煌,创造一个个奇迹,从一个普通人活到如此的精彩,作为一个运动员可以如此的成功,真的是不能缺少老公姜山这一关键因素。套用句老话,因为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武林绝学,也经常有双剑合璧,阴阳交融的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       婚姻真是一种合伙经营模式。李娜和姜山,就如同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如同乔布斯和沃兹一样。李娜的成功,一个真诚的合伙人,正好就是她的丈夫。所以任何人的幸福,任何事业的起点,真的都源于合作。婚姻也是一种合作关系,必须认真地去经营,才能得到幸福,或者是事业上更大的成功。    2、认识自己,保护自己,谨言慎行   李娜也曾经是个非常敏感的人,在乎别人的评价。她说,这其实是不自信的表现,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对不对,好不好,总希望在别人那里找到个参照。但现在的李娜,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怎么做。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自己,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      李娜还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人的不自信产生于家庭和教育。一是,在中国做个孩子太难了,竞争者数量众多,资源有限,孩子们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强,容易产生攀比心,价值观容易扭曲。二是,父母告诉孩子做这个做那个,一切行为在父母的约束下形成,孩子自己都不知道做这件事情是否正确。所以中国孩子遇事先问:这样可以吗?行吗?      李娜对于孩子教育的观点:自己带,最好在国外,放养,让孩子有自己的选择才会自信,养儿不防老。      3、 对德国、对慕尼黑的好感。对母亲、祖国、对国家体制的复杂感情。   4、 婚礼真有那么重要吗?   “现在好多人的婚礼都异化了,不再是感情的见证,只是浪费时间、浪费人力物力的一个无趣的仪式。我和姜山都认为这个仪式没那么重要,生活美满不美满和这场仪式是否隆重并没有直接关系”      “归根到底,婚姻只是我和姜山之间的事。别人怎么看,怎么想,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书中其他我感兴趣的细节及描述:   1、1月澳网,4月转战红土场地包括法网,两个月后迎来草场比赛包括温网,而后是美网和随后的WTA年终总决赛。   2、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还是会说你自私和不良的动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虚假的朋友和真实的敌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成功。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说到底,这是你和神之间的事,而绝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特雷莎修女   3、学英语就是要厚脸皮,敢于尝试,敢于说。   4、李娜的新发现:与生活握手言和。   “而今我已经30岁了,我不再需要借助伪装来让自己强大,我渐渐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达成了某种协议。我能够换一个角度看待那些以前不太喜欢的人和事,并不是因为我开始变得虚伪,而是因为我的内心已经成熟到可以容纳那些不喜欢”      这篇书评的后半部分,今天总算完成,少了当时看的时候的心潮澎湃,有点遗憾:)      今年的一条阅读主线就是多读些女性的自传。        详情 发表于 2013-8-3 01:20
    qqq鸡    《独自上场》,这是我第三次看完一本人物传记,前两次分别是小学和中学时为了完成语文课的读后感而强迫自己看了周恩来和蔡元培,或许是因为他们距离我年代久远,或许是因为自己经历不够,对于他们我只觉得很厉害,此外再无印象。而这一次,或许是因为第一人称的叙述,或许是因为自己情绪的波动,读完后冥冥中预感这会是一本陪伴我一生的书。      在我心中,一个可以成为我偶像的人,必须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真实到你可以忽略一切光环,在一颦一笑一字一句间觉得她是一个距离自己很近的『人』,你可以感受到她的频率,接受到她的磁场,在共鸣中惊讶又庆幸,原来我们有如此多的感受和烦恼是相通的,所有痛苦与欢乐,挣扎与坚定,她和你一样经历着。纵然有千百种人生,而我与她是那样悬殊万里,但每一个个体,在面对整个世界时,都一样孤独和烦躁。      你说自己是一只羊群中的骆驼,我想每一个娜离子都曾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做过一只羊群中的骆驼,或多或少。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自上场的』。     详情 发表于 2013-8-3 14:56
    Sonic    中国的运动员,其实我喜欢的没几个,或者我会主动关注的没几个。姚明和李娜是例外,因为他们走向了世界,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取得成功,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堵住了质疑的嘴巴。或许还有刘翔,但田径毕竟没篮球和网球好看。      李娜创造历史了,但读完她的自传你会觉得,她是配得上这种成功的。正如NBA的巴克利妒忌乔丹取得的成就,但当他看到乔丹背后所付出的的努力以后就无话可说了。      年幼失去父亲,和妈妈相依为命,靠打比赛拿奖金帮补家计,凭借出色表现获得去美国网球学校集训,但却因为监护人没给签证文件而被关在海关小黑屋,妈妈再婚,与自己的圈子渐行渐远,拿了全国冠军,被领导折腾,身体出现异常,选择退役,两年后复出,“炮轰国家队机制”阴霾,“一碰到前十就输”魔咒,打败前十,养伤做手术,单飞,经济和外语的双重压力,第二次,第三次手术,请教练,打入大满贯决赛,换教练,法网夺冠,陷入低潮,回复心态,继续前进      就像玩蹦极一样,去到最低谷才能反弹上来。李娜的路绝不平坦,走得绝不顺畅,但所有困难都一一被李娜克服了。因为她一直在坚持一直在奋斗。16岁的时候,她就对着镜头说:“最大的梦想?我希望能达到职业的前十,我知道这个目标特别难,但我自己会努力。”结果,她的确做到了。         最后是摘取书里面印象较深的几段:      我是一名职业网球运动员。当然是从2008年底那次著名的“网球体制改革”之后才开始真正进入职业生涯,之前应该是专业运动员。职业运动员和专业运动员,大家肯定会觉得这两个名称没有什么差别,但对我来说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和体会。      网球是一项孤独的运动。当你独自上场,你就开始了一个人的战斗,你需要独自面对所有的问题,独自化解所有的困难,你的团队只能坐在运动员包厢为你鼓掌加油。同时,网球又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运动,每天都是充满刺激的全新挑战。一名球员在一场网球比赛中要做几百次的决策,在场上你不仅仅要扮演球员,还要扮演裁判,教练;不仅仅要面对对手,观众,外界影响,更主要的是你要随时挑战你自己;不管输球赢球都找不到任何可以埋怨的理由,不管结局好坏都要你自己一个人去承担,因为都是你自己在场上独立完成的;每天都要经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可能今天输完了三天后又会和同样的对手对决。      法国大满贯之后,有媒体形容这是“中国的胜利”。我觉得这顶帽子太大了,我只是一个运动员,承担不了一个国家,更代表不了一个国家。我只能代表我自己,去做好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别人给我带的那些大帽子,只是那些人想表达他们的想法,这其实跟我没有任何关系。      我无愧于自己,我现在做任何事情的信条都是:第一,不伤害自己,第二,不违背自己的良心。我觉得这就可以了,我不是完人,但我是个善良的人,我是个勇敢的人,我不需要每个人都认可这一点,我只需要面对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良知。      我谁也代表不了,我也不想代表谁,我知代表我自己。      伦敦之后,我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不知道我要走到哪里,也不知道能走多远,但是我想,心有多远,脚下的路就有多远。或许巴黎,或许墨尔本,或许马德里,下一站不管在哪里,我知道,它有一个不变的名字,叫“人生”。     详情 发表于 2013-8-7 14:47
    墨墨    最近喜欢看自传,就像书中引用乔布斯的那段话(你不可能从现在这个点上看到将来;只有回头看时,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你必须相信,那些点点滴滴,会在你未来的生命里,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也可能是我极力想克服半途而废,专注力不够的弱点,所以去图书馆的时候被这本自传吸引。      买回来后放了足足两周的时间才去触碰。李娜,真的是很普通的名字,我高中同桌也叫李娜。李娜说自己一度觉得,如果网球没有介入她的生活,她不知道自己这辈子会普通到什么程度。因为她不知道自己除了用力打好网球,还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更出色。网球生涯并不是李娜自己选择的,这是她爸爸的愿望。在很多次迷茫,无助,想要放弃的时候,她哭着问内心另外一个李娜:我真的很喜欢网球吗?不打网球我是不是可以活得更开心?做为传统式中国教育下长大的孩子,李娜的挣扎是大多数人的心声。我们小的时候就开始听从父母的安排: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考上大学就可以有辉煌的人生等等。当然,幼年时期再也回不去了,对于无法改变的现实,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坦然面对。就像李娜,她内心多少有些埋怨过父亲做主让她接触网球并寄予她很大的期望,如果她小时候像大多数孩子一样有个快乐的童年,说不定她会发掘更为喜爱的兴趣爱好。可是,童年她无法回去了,她不可能放弃网球这个可能让她成为大满贯冠军的机会去寻找未知的爱好。于是,带着父母的期许以及内心的好胜,她上路了,从未停留。我觉得李娜的这本自传很符合大众口味,因为只有极少数的人有比尔盖茨那样自小就能发现自己的天赋并坚持一生。随着网球打得越来越好,李娜认知自己更多,现在的她不再如初出茅庐那样浑身是刺,她学会了跟内心狂躁不安的猛兽斗争,学会了跟世界握手言和,学会了做更好的自己。我不知道李娜是否会有一天退隐网届,做跟网球完全不搭嘎的事情,但我知道,不管她如何选择,她现在正朝着做更好自己的道路上前进。      通过读独自上场,另一个更深的感触就是人要创造机会,不断学习。李娜说自己读书不多,于是她争取了机会重返校园。虽然她的那段校园时光对于她的网球事业没有直接的指引价值,但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她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她开始发现,知识是很重要的东西,人一定要学习。在她那么多年世界各地辗转途中,她学习到了国外更人性化的教育体制,她说以后她的孩子,她会放养。      最近两天,我有个体会是:MANAGE YOURSELF AS A BRAND .做更好的自己,这会是让人一辈子乐此不疲的爱好。  详情 发表于 2013-9-25 23:17
    拉稀摆     你不可能从现在这个点上看到将来;只有回头看时,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你必须相信,那些点点滴滴,会在你未来的生命里,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史蒂夫乔布斯传》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虚假的朋友和真实的敌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成功。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说到底,这是你和神之间的事,而绝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特蕾莎修女       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自己,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我不应该受苦的。“这个思想会让你更加的受苦。它是对事实的扭曲,始终是自我矛盾的。真相是,你必须对苦难说:”是的!“然后才能去超越它。    --《,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  详情 发表于 2013-9-30 14:38
    微笑的    先让我客套几句吧:客观,真实展现了,李娜个人的私生活,我们球迷所不知道的种种内幕,包括姜山的突然失踪,孙女士的邀请复出,娜姐在奥运会时的经典shut up......,很多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品味,娜姐的百态人生,背后的故事。    默默支持很多年,了解了很多年,但是通过这本书,我才发现,娜姐不一样的人生,台前幕后,展现的虽然风采个不相同,但是戏如人生,你就是表演了你自己。   母亲说过,娜姐就是下苦命(从面相生看)虽然毫无根据,但是通过这本书,才发现,真的是这样的,父亲很早就去世,跟网协的较劲......苦女人也有春天,相遇丈夫姜山,法网夺冠,一切都是美妙的、、、、、、  详情 发表于 2013-10-10 02:13
    阳宝    ——文/阳宝      李娜,这个在2011年法网夺冠的武汉女孩,瞬间成为全世界令人瞩目的女子网球明星,没错,她就是我的老乡,也是值得我们武汉人民骄傲的。在我没读这本自传时,我个人也同很多人一样,对发生在李娜身上很多的矛盾和冲突一直表示不理解,或许我们站的角度不同,又或许我们被媒体观点左右,总之,我之前并没看清真相,所以也认为李娜夺冠了,但她火爆、高傲和不近人情的一面也同样让人无法亲近,唯一羡慕的是她嫁了个很理解她,并支持她的老公姜山。      但当我认真的看了这本书,原来李娜也很普通,她今天的成绩真的是用血和汗筑成的,而其中的辛酸又能为谁言道?李娜小时候就被送到体育队,原先是为了圆爸爸曾经的梦想,所以进了羽毛球队,而后鬼使神差又被相中进了网球队。李娜与我同年,我80年代末还真是没听说过什么网球,唯一有印象的就是曾经有一个印象深刻的飘柔广告,里面有段“张德培信赖飘柔!”就这个广告,才让我知道原来还有网球运动,但这似乎已经到90年代初期了。所以,李娜也是幸运的,正因为有老师发掘了她的天分,才让她走上了今天的荣耀之路。但是她写道她父亲的那段内容时,我真的哭了,我觉得天下再没有比这个更令人难过的事情了,当时父母在小李娜的生命中该是有多么重要和崇高的地位啊?可是,李娜的母亲却在父母走后一年,便匆匆改嫁他人,这又让小李娜在成长的情感上又添了一层冰霜。当然,她又十分幸运地遇到了姜山,让她前面所遭受的一切苦难都烟消云散。      老天其实还是眷顾李娜的,虽然她和我一样大,但她比我吃的苦,受到的挫败多太多了,所以她才有这样精彩的人生。我们武汉女人特有的直爽、急躁和火爆脾气,李娜一样都没有少,哈,我也一样,但这也正是我们武汉女人的个性,确实是藏不住事的人。所以李娜敢叫板国家队,我觉得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现在国家也越来越开放,体制改革,尊重人权,都是很好的发展,未必非要藏污纳垢,隐埋真相地活着,而李娜也正是因为受到许多不公待遇,才有了单飞后的霸气。当然,随着人的成长,锐气会慢慢磨平,展示出来更多的是和气,中国人喜欢“家和万事兴”,太过个性和尖锐总是不受人待见的。      正因为我看了这本自传,觉得李娜一路走来特别不容易,哪怕是她拿到法网冠军,其中的心理起伏都不是我们可以理解的,却能在这本书中体味到,并不像外界所言状态不堪、情绪不佳,消极比赛等七七八八的猜测和臆断。李娜是希望打好每一场球,做到自己的最好,但有时候伤痛、疾病会像炸弹一般,随时引爆,连她都来不及闪躲。网球确实是个考验心智的比赛,比赛期间是没有教练在一旁喊暂定,进行技术指导的,一切都得靠自己,如若自己内心不够强大,再好的技术也是徒劳。      这本书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李娜,也了解了她的前半生以及她和老公姜山相濡以沫的岁月,让我十分感动。虽然朋友不多,但都是靠谱的,李娜不求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她,但求无愧于心,这点我很赞同,我们做不到所有人都满意,但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网球并不是解说和评论那样亲而易举说两句就结束了,真正站到那个赛场上,使出混身解数去拼技术、拼智慧、拼战略和拼体能的综合项目。      娜,你是我们武汉姑娘的骄傲!  详情 发表于 2013-10-14 10:12
    犬儒女    人生中买的第一本明星自传,用来感谢她贡献了中国女网那么多个第一次,以及过去八年中的种种惊喜。这类书当然不难读,今天奔波在途中的时间就随手翻完了,还把最喜欢的章节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结构挺有意思,法网夺冠的三个章节(最有卖点与话题性)放在最前,然后由法网冠军联想到父亲,自此从童年按时间顺序写起,最后三章是夺冠后的心路历程。语言轻松幽默,神来之笔不少。语言有点点英语写作的感觉,不知道有没有同步出英文版。      本书赚到的不仅仅是稿费,更是对李娜形象的一次出色公关。比较好奇的是IMG在此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写父亲、母亲,同母亲的距离感以及母亲对舅舅们的态度这样的家事与李娜有啥说啥的个性相符,淡处理“一姐之争”等话题则显示了很强的分寸感,不知是不是IMG的杰作——作为业内资深经纪公司他们显然很知道该突出什么该回避什么。国际网坛大腕们出书的也不少,有机会一定要找几本来对比一下。  详情 发表于 2013-11-14 11:56
    一湖海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头锁在笼子里的野兽,它好斗、易怒、偏激、伤痕累累、残暴无比。我习惯在比赛时打开笼门,让它出现助我一臂之力,当我精神力量变得脆弱时,就会招致那只野兽的反噬。它不停地讥笑我、羞辱我,让我不断地为自己的失误痛苦流涕或是怨天尤人。”这是卷末李娜对夺得法网冠军后状态低迷的一段心理描述,如果没有安静深刻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没有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自己逼到极限,想必没办法发现内心这头野兽的两面性吧。    感谢Grace排队两小时拿到了李娜的签名版新书,自从读过倪萍的自传后,对名人自传从来不再抱有期待了,更何况,是一位这样年轻而勇猛的运动员,可李娜,真是令人刮目相看,李娜之所以成为李娜,书中自有原因。    “胜利带给我最好的礼物是内心的平静-我不必在比赛后用毛巾蒙住脸,躲在更衣室或是浴室里失声痛哭,不必再为失误痛恨自己,不必反复折磨自己,我知道我的表现及格了,我内心的“裁判”这次会放过我”。地铁上读到这段,好久未造访的眼泪忍不住地流出来,哪怕是此刻敲下这一段文字,仍然是热泪盈眶,我们活着,最终要战胜的人,是自己。不管外界多少掌声,你最想听到内心那个自己,给一个优秀分数,你憋着力气努力奔跑,最后只想证明,我做得到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而这种不肯放过自己,无法获得自我的称赞的失落感,曾击倒多少内心含着梦想的人呢。    “我就像久旱的土地渴望从天而降的甘霖一样,前所未有地渴望一场胜利”。“网球是一项孤独的运动,你不能体会那种和队友并肩作战的归属感。你知道所有人都在看着你,所以当你陷入泥沼后,只能在众目睽睽下独自爬行;你努力为自己的疑问找到答案,不断地在心中咒骂自己,与内心深处的自我辩论,试图寻找能破解对手发球的办法。当然,这都是你一个人完成的。那种挥之不去、无所不在的孤独和排山倒海而来的压力让人欲疯欲狂。” 所有一切曾正视过自己,曾寻找过自我的人,应该都可以体会到这样一种孤独存在的无奈感吧。尽管有父母殿后,有朋友陪伴左右,爱人无所不在,人生,却是你自己的舞台,无论学习,还是工作,还是远行。那些重要的事情,你都只有独自承担和面对,甚至,喜悦的分享,也仿佛隔着一层雾。    “有时候我真想穿越回去,告诉那个在陌生人群中茫然无助的中国女孩儿“振作点,一切都会好的。但有时又觉得不必,那些小磨难和小障碍,最后都被证明是命运指派给我的催熟剂,它们让我学会勇敢和承担”。这是她14岁时第一次独自去美国网球学校培训时,在机场改签时,独自等待了14个小时才成行后的一段描述。在成长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吧,这就像走路磨出的茧,它一点都不难看,那是岁月的痕迹,它还可以让你继续往前走时,不再那么容易觉得痛。    ”我站在场地上,忽然觉得这个场地很像古罗马的斗兽场,观众的喊叫声如同龙卷风一般从我头顶呼啸而过。他们在呼唤他们战无不胜的女王,而我就是那个倒霉的角斗士,手里的球拍像是一块吸引公牛的红布,但我却忘了带上长矛“。这段文字写得真贴切,又很美。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频率,当你觉得一个人非常适合自己的时候,其实是因为你发现了你们有同样的频率,拥有相同频率的人才会互相吸引。“    ”当我的小团队在场边观看我比赛的时候,我们有一套固定的赛前打气仪式。我的治疗师会先帮我做一些牵引之类的准备动作,做完后,他会和我握握手,告诉我:”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到!而姜山,会和我碰碰拳,说一声“放开打”“没关系”!之类的话。这使我信心百倍地进入赛场,我知道在自己身后,有充满了爱和期待的眼神在等待我,无论我胜利还是失败,他们的忠诚和友谊都不会动摇一丝一毫。“用这一段作为这篇书评的结尾,就像人生的一个句号。我们要的是爱,是拥抱,是一种幸福的感觉。钱财会散尽,荣誉如潮水,起起落落,当我们穷尽一生,浮现心里的,是爱人的笑脸,是受宠的满足,是曾遇见打动你内心那个人的宿命感。    谢谢momo姐姐带我开始打网球,谢谢那位不能署名的珍贵的人,你就像一座灯塔,储存着永不熄灭的光,闪耀了自己,也为我照亮了前路。    向这位输了球就痛哭的双鱼座姑娘致敬,因为就算输了球,你也从来不曾放弃和认输。嗯,也向这位已经坚持很多年,却从不曾享受过一场胜利的小青姑娘致敬,因为,迄今为止,你还没有放弃。  详情 发表于 2013-11-14 16:22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5 20:45 , Processed in 0.235106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