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连接你我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鹿鼎记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
发表于 2012-8-17 14:07:15 | 只看该作者
  
    金庸把韦小宝写得极够朋友,他认为这是韦小宝最大的优点。我觉得“小宝义气”渲染得太厉害了,反而更注意他另一个好处,那就是,这人绝不自卑,因此也没有极度自卑感带来的诸多毛病,比如自大、狂妄、猜忌、多疑、心胸狭窄、孤癖、偏激等等。
    韦小宝对自己的出身的态度,真是健康之极。他不觉得身为妓女的儿子,在妓院中胡混长大,有什么值得羞惭的地方。他当然明白阶级身份高低之别,他想也没想过什么“平等”、“人权”,只是他不把阶级分别当作一回事,表面上对身份高贵的大人物如皇帝、太后奉承十足,心底里他只当他们是跟他一样的凡人,阶级高贵,不过是威风一些罢了,但他韦小宝一样可以威风、有钱,甚至比他们更威风、更有钱,阶级根本阻挡不了他发财和夺得美人归,其他的,他毫不在乎。他一直没有接韦春芳出来,一直让她留在丽春院当妓女,并不是因为他自私、不孝,而是他不觉得丽春院是个“火坑”、做妓女是耻辱。做妓女,不过是为生活辛苦一点。
    不过,韦小宝也不是笨人,世俗之见他既晓得又接受是现实,他不会到处说自己的母亲是妓女,然后迫人家鄙视他或接纳他的随便态度。
    有一次,他一时诚恳起来,要对方怡剖白,但刚说到母亲在妓院生活,看到方怡面色大变,他就知道她爱不了,于是改口编了个大谎话。他当然恨方怡看不起妓女,但这种恨绝无深度,一下子就忘了。比起又要反叛世俗、又要世俗接受他的观点的杨过,韦小宝爽朗和心胸广阔得多了。
    不为出身羞愧,更加不用隐瞒自己没有学问、不识字。韦小宝随时表白自己的粗陋无文,事实上,正是因为他成功、自信,懂得利用自己的短处,令对方产生优越感,因而不会对他敌视。越是成功的人(或觉得自己成功的人),就越不避提自己卑微出身,他不靠出身、阶级、资格去争取别人尊重,他有足够自信。就功德无量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
发表于 2012-8-17 14:07:15 | 只看该作者
  纵观金庸的武侠小说,男主角中韦小宝是一个绝对的例外,这小子武功在众多男主角中可能是最差的一个了,但是这又无损他一路上爬官运亨通,从一个市井无赖,到假太监,到首领太监到尚膳司副总管太监到御前侍卫副总管、骁骑营正黄旗副都统、骁骑正黄旗都统、到最后的抚远大将军、一等鹿鼎公。相对于其他主角,韦小宝并没有成长为一代大侠,却当了一阵子大官,除了官场,韦小宝在天地会,神龙教都担任过重要职务,还是俄罗斯的伯爵,不过韦小宝这些职位和他在朝廷的职位有密切关系,基本算他官场成就的副产品。
  当然韦小宝和大侠们的差别不在武功上,但也在武功上,因为韦小宝要做的事对武功要求不高。但是也因为武功不及其他男主角,韦小宝走出一条相对独特的路,成为众多主角中的唯一。其他的男主角都是大英雄、是领导者,而韦小宝可能也是英雄,但他只是个参与者。这个参与者所需要的东西和其他主角不同,那些人基本都是有领导力(leadership)的,小宝也有,但表现机会不多,同时他还有另一样截然不同的特质--这就是当一个好员工的能力--职员力。
  现在的公司请人都注重所谓的团队精神,其实这也是误区,毕竟请了人未必就要他一开始就和其他人成团结队,总得试用下,发现此人可以重用,才让他加入某个项目,成为团队中的一员,然后再谈提拔什么的。我们的韦小宝一开始就是在海大富的手下独力负担偷书的任务的,然后去刺杀鳌拜也是一个人的工作,在去少林,去五台山等等,康熙可也没给他配备几个搭档,一无人手二缺资金,韦小宝还是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但是即使是独立工作,康熙还是在重用他,为什么?因为康熙看的不是什么团队精神,而是我说的职员力,作为公司的一分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康熙的密旨说:“你功劳很大,对我又忠心,有什么罪,我都饶了你。”可见所谓的职员力就是是忠心的为公司谋福利,忠于自己的公司是第一重点,倘若我们的韦小宝发挥下团队精神,自己在朝廷搞个贪污小团队做起领导,那么韦小宝有多少个脑袋都是不够砍的。而这密旨同时也告诉我们另一个老板看重的东西--办事能力,假如韦小宝办不来事,不是独力完成几个大项目,就算再忠心,还是不会被康熙重用的,也没有了犯罪的机会。
  说到贪污,那大概是韦小宝最为人诟病的一件,不过这也是所谓职员力的表现。想当时,贪污乃官场文化,康熙派韦小宝和索额图去抄鳌拜的家,索额图就能理解到这是康熙要给韦小宝好处,而后来的第四十二回 九重城阙微茫外 一气风云吐纳间,康熙就表明他一早知道鳌拜的金丝背心给韦小宝中饱私囊了,但也并未追究,更有甚者还主动命令韦小宝去敲吴应熊的竹杠,可见贪污这一行动在康熙是默许的官场文化。韦小宝也顺应这一官场文化的贪起污来,这时的韦小宝如果不贪污,那么以后他办事就困难了。所以在一家公司首先要配合适应公司文化,职员力的第二点是顺应公司文化,搞到格格不入还团什么队啊!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个还要求你有足够的适应力,能适应可能和你性格不合的文化,韦小宝最后就是适应不了大清有限公司的文化自动辞职的。
  当然光这几点还不够,有一件同样重要的事是必须牢记的,那就是重视公司的利益,并且帮助其他员工完成工作。韦小宝在第十回就很好的表现了这点,康亲王手下,打落了吴应熊十六名随从的帽子,并且取笑羞辱他们。韦小宝一面美言称赞,一面亲自将帽子一顶顶拾起,让他们重新戴上,又叫人马上出去买十六顶新帽相赠,使他们挣回面子。这事上他是帮康亲王出面消除了和吴应熊可能的仇恨,同时也保全了中央的名声,不至于传出去说中央的方面大员欺负地方官。他和康亲王可不是什么团队的啊!那是帮助公司的其他员工而已,至于公司利益韦小宝也保全了,使朝廷对三番动物的意图很好的掩盖了下来。这一招是三面讨好,但是假如没有重视公司利益的心态在,韦小宝不出手搞吴应熊已经是很给面子的了。
  说到重视公司的利益,上面提到的并不是孤证。韦小宝的重视公司的利益其实表现在很多方面,向康熙推荐赵良栋便是一例,为私固然是交差,在公可也是物色对付吴三桂的人才,还有张勇、王进宝、孙思克这些也是韦小宝推荐提拔的,不过提拔归提拔,他可没有和这些人组什么团队搞什么小圈子。更可贵的是他还有自知之明,在赵良栋面前坦诚承认自己连大字都不识一个,如此自我揭短,将赵良栋感动得要死。知道自己的缺点找有能力的人合作,韦小宝最后不就靠赵良栋的计谋平定王屋派的吗?公司里做事也是这样,合作才有可能取得成绩,尤其是和不属于自己团队中的人合作。
  不过如果只是这样,韦小宝在康熙心目中还不是无可取代的,毕竟公司员工,嗯,朝廷内外可用的人甚多。康熙给韦小宝官职和给他的任务是一样的,那是越来越大,越来越重。究其原因,韦小宝并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yes man,韦小宝也有自己的思考,并可以向康熙提供有用的意见。吴应熊送了四万两银子给侍卫,康熙本想照发的,亏得韦小宝提醒他这是在收买人心,康熙才用自己的名义发下去。同时韦小宝也肯坦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说真话,例如说他给康熙磕头有时是真心诚意,有时不过敷衍了事。这样的开诚布公在整个朝廷里就韦小宝一人了。
  上面这些事例算是职员力的表现了,小宝是个好职员,康熙最后才会把他安排到项目团队中去,派他率领谈判代表团去和俄国人打仗,去谈判,而他的表现同样令人满意,这里算是韦小宝团队精神的重要表现了。这时康熙才真正开始倚重他,想把他拉到自己的治国团队中去,要他和天地会划清界线,消灭天地会,并在圣旨中造韦小宝的谣。不过韦小宝作为一个好的职员,同时拥有另一好职员的特质--专业操守,这个消灭天地会会的任务和他有利益冲突,大清当局有清晰的指引,规定大清公务员必须时刻保持警觉,避免任何实际上或表面上有利益冲突的情况。面对这一有违专业操守的利益冲突韦小宝果断的告老还乡了。
  这个当好员工的能力和韦小宝的工作性质是分不开的,韦小宝从事过什么工作呢?第一件康熙让他独力完成的事是刺杀鳌拜,第二件是侦查鳌拜的奸党,第三件是查沐王府的幕后黑手,第四件是查访顺治……。这些工作是暗杀,调查,和所谓的特工没什么分别,所以韦小宝往好里说是大清朝的高级调查员(Senior Researcher),往坏里说是大清朝克格勃的贝利亚,康熙怎么说:“小桂子,你这趟功劳很大,探明了吴三桂跟西藏、蒙古、罗刹国勾结。这桩大秘密,我那些探子就查不到。他们只能查小事,查不到大事。”。所以做为大清机构的一员,工作上并不要求韦小宝有什么团队精神,反而要求他有组织精神--对大清政府这个组织忠诚的精神。所以如果有人用有团队精神的成员(team player)来形容韦小宝,我会觉得以偏概全,因为韦小宝的特质包括了比这还多的东西,那是当一个出色的公司职员的条件,这东西无以明我们状姑且称之为职员力(staffship)吧。通过韦小宝的例子,我们知道职员力这东西说白了就是老板希望见到的职员,能为公司做贡献就是好职员,而职员的好坏其实和他们有无团队精神是无关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3#
发表于 2012-8-17 14:07:15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不学无术、生于妓院的小混混,机缘巧合之下被人带进皇宫,成为假太监,巧遇化名小玄子的少年康熙,与之成为玩伴、好友、兄弟、师徒;并与其设计擒拿鳌拜,威服群臣,凭借与皇帝的情义和溜须拍马的极高本事混迹官场,周旋于朝廷、天地会、神龙教之间而不被发现,并节节升官,成为一等伯爵,真乃高人啊;同时也让苏荃、方怡、阿珂、建宁公主、双儿、曾柔、沐剑屏这七个大美女心甘情愿的成为他的老婆,为他生儿育女;后为避让皇帝和天地会的双重威逼,携七美飘然而去,不见踪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
发表于 2012-8-17 14:07:15 | 只看该作者
  金庸很早就享得大名,作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他的才华在其作品中显露无疑,令人自愧不如,我是直到大一才认真读他作品。以前给别人借书时自己偶尔翻过(在我们县有一个文化馆),总觉得太俗,中间太过蹊跷,因此不是很喜欢,但半年前在图书馆重读他的作品,不仅骇然。对他知识的渊博,描写之生动、形象。惊奇不已,特别是他对中国古典文化那种大气的吸收,到现在又有几人能与之比肩,金老其他作品我已一大部看完,独《鹿鼎记》未看,以后再看看,我想对我又会是一次震撼,把它推荐给大家,金老实在是中国文化之幸!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
发表于 2012-8-17 14:07:15 | 只看该作者
    “我猜中了这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局。”大话西游中,紫霞仙子如是说。然而,我早在看《鹿鼎记》时就知道了结局,我知道这个叫做“小玄子”的少年,将成为史书上所记载的康熙。他将平三藩,定台湾,征服葛尔丹,更有许许多多历史记住或者不曾记住的赫赫功勋。
  
    可是,第一次见面时,他不过是个小小少年,尚且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虽有雄心壮志,却为将来烦恼。他二人一起摔跤,分吃糕点,还约定下次比武时间。彼时他受制于鳌拜,他从屏风后冲出,斥退鳌拜,虽是无意之举,却深得君心。后来虽然知道了他是皇帝,行为举止或有恭维退让,却仍是不失坦荡,彼此心中风光月霁。这二人,一个是少年心性,生来顽皮,一个虽少年老成,仍不失人之天性。与韦小宝在一起的时候,是他少有的可以纵情欢笑,不必摆出皇帝架子的少年时光。
  
    我和他一起看着他慢慢成长,在尚未亲政之时,定下计谋,绞杀鳌拜;在群臣反对之际,下定决心,撤除三藩;重用施琅,平定台湾。看他一步步将权力握紧,看他渐渐渐渐喜怒不形于色。其实我明明知道,这是成为一个合格帝皇的必经之路罢了,而他们二人,一个不过是以谄媚之意度君上之心,一个不过是以权谋之术驭下之为。以他二人之性格,若不是机缘巧合,断不会成为朋友,即使成为朋友,就算没有地位的悬殊,亦是不会长久。虽然如此,我还是怀念那个少年,初见时的欣喜玩闹,后来相处时的爽朗大笑,知道自己父亲尚存人世的喜极而泣,得知父亲不愿相见的放声大哭,恼怒之下的向小宝学来的市井之骂。彼时虽无帝王积威,却颇有少年人的可爱。
  
    韦小宝虽然是个惫懒人物,可是小玄子也是少有的他以真心相待的人。于是在他森然亮出那张底牌,缓缓道出天地会各人的姓名,职位,恩威并施之时,我心中一片冰凉。心情简直和韦小宝一样的惶恐,我明白,那个少年,终于消失在岁月中,留下的,是杀伐决断,高高在上的康熙大帝。
  
    我只是一个看戏之人,可还是不小心入了戏,看到此地,终是止不住心中哀戚,握卷嚎啕大哭。
  
  碎碎念:
  内心怨念产生的评哈哈……囧然,我看鹿鼎记的最后,咳,哭的厉害,那时候是上军事理论课,老师在上面大讲AK47ing,同学过来瞟了一眼,曰:看鹿鼎记你也哭,是个人才。大概是很容易就带入情绪的人吧。所以不自觉的就很难过了,奇怪的喷泪点啊。呃,爬走。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请不要大意的上吧,板砖的,不要~~
  
  亦是曾经的书评,咳,对过往的纪念吧。总之那时真的是很投入啊望天。
  
  jannis亲的回复:
  《鹿鼎记》咳。。。实话实说只看过张大胡子被批得很惨的那一版电视剧。
  看的原因么,也无非想HC一下钟版康熙~XD
  
  其实看得时候,尤其是越到后期,心情越发沉重。
  那个少年心性,有点小调皮,会对着教书师傅做鬼脸、和小宝一起爬上城墙、俯瞰紫禁城、有着少年般意气风发的小玄子,终究还是被时间、被人与人的争斗和勾心斗角、被那份与生俱来的身为帝王的职责,和那个吃人的紫禁城杀死了。
  就连小宝从通吃岛回来后,康熙笑着对他说的那番:“朕比你厉害,都有四个女儿三个儿子了。”之类的话,也看不到少年时候的那份争强好胜的心理了。
  有的,想必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君王偶尔感性地对于过去美好韶华的怀恋罢了。
  
  直至最后韦小宝义无反顾地离开,一切的一切,终于——曲终,人散。
  康熙一人慢慢步入金銮殿,拾阶而上。
  此时此刻,面对着帝王宝座,才真正是“满座衣冠尤胜雪,更无一人是知音。”
  
  “其实,人还是孤单一点儿的好。诚心和人交朋友,早晚要上当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
发表于 2012-8-17 14:07:15 | 只看该作者
  近日重读《鹿鼎记》,觉得写的实在是好。从个人与政治的角度来审视这本著作,我又有了新的感悟。    人生于世,当有独立之思想。处在这个荒唐浊世,人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的影响,但真正的人格是要努力去避免自身束缚于政治的藩篱之内。  但回顾历史,许多人都有过远离庙堂的自我清洁向往,却大多对个中之事知之甚少。大多人呢,所批判的独断、黑暗、阴谋等等,全是一己之见,人云亦云而已,古人有句话“庙堂之事,终是难知”,就是对于这种无奈的浩叹。   所以,《鹿鼎记》中出了韦小宝其人,伸触到了政治的核心部位,即上层人物喜欢对百姓说的那些“你们知道么?不知道就别瞎扯!这里面的事你根本就不知道。”的那些事情,韦爵爷都了如指掌。而这样的一个人,又有着浓厚的离世观念,最大的人生目标就是在扬州开三家青楼。后来他最终去国归隐,拒绝了黄宗羲等人劝他称帝,远离了康熙帝的恩威并施。。。。。        最终 金庸创作的是一个洞穿了中国官本位黑匣子的世外臣民。可以说他的历史观是在王安石、张居正之上的,也超越了陶渊明、严子陵、陈寅恪。他有着朴素的后者之行为,但同时也有前者之体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
发表于 2012-8-17 14:07:15 | 只看该作者
  韦大无赖!!!无赖的可爱。也许每个人的潜意识之中都有那么一点无赖情节,只是因为世俗的眼光,我们保持正常。金庸对人性了解的透彻,在一个无法发泄不满的社会,耍无赖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发表于 2012-8-17 14:07:15 | 只看该作者
  金庸的小说中,我最爱的是《鹿鼎记》,最爱的男人是韦小宝。
  
  从初中开始看金庸的武侠,他对我影响至深,甚至影响到我做人、待人的态度。记得最深的一个场景,我看《天龙八部》,乔峰在聚贤庄被群殴。他被群殴的原因是要救阿朱,当时的我哭得稀里哗啦:一个人对一个陌生的人居然这么好;一个好人为什么要被一群好人(当时觉得是好人)打。
  
  上大学之后,搜齐了金庸的所有小说,是在学校南门外的一家专门卖盗版书的店子。老板对我很好,有了新书就会通知我。而我苦于口袋里的粮食不多,也只能委屈下金老及各路英雄豪杰,美女佳人了。
  
  《鹿鼎记》从逐鹿到问鼎,妓院没人光顾的老妓女的儿子,跟有着优良血统,上天选定的龙子,两个男孩之间的情谊,两个男人之间的情义,很难处理的一对关系。
  
  一个男人,在几大水火不容的群体之间游刃有余,堪比苏秦、张仪;面生八相,似乎天底下没有他搞不定的社会关系,天生的外交家;有七个老婆,居然互相之间没有任何嫌隙,真是深谙夫妻相处之道。这样的一个男人,友情爱情兼顾到天衣无缝,怎么能不招人喜欢呢?我看他真应该是诺贝尔和平奖的不二人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
发表于 2012-8-17 14:07:15 | 只看该作者
  好吧,也说两句。
  身在国外,再看一次还是觉得那么经典。
  张纪中新拍的简直是亵渎圣典,看了一两个镜头就不想看了。陈小春拍的是千古无敌。
  
  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觉得除了搞笑之外确实也可以学到历史知识,可以体会那个时代很多细微的沧桑。
  小玄子等角色都很出彩。
  
  只是对结局,我也是颇多思量。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也许,他和小玄子最好结果,是想见不如怀念。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
发表于 2012-8-17 14:07:15 | 只看该作者
      金庸先生曾在他的小说《笑傲江湖》中反复重申这样一个观点:只要有剑,就一定有招,就一定有破绽。这一点说的虽然是武学上的道理,但也是任何艺术创作上的道理。然而《鹿鼎记》甚至不是武侠小说,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才是武侠小说的最高境界。
      然而与其说他是一部武侠小说,不如说他是一部世风小说,将古今结合一体,对各个阶层的中国人民来了一次集体的痛批。
      康熙虽贵为帝胄,但却身边无一亲信之人,朝堂之上庙堂之中竟无忠义之士,其母太后也竟然是一个赝品,于是只好将韦小宝这一混入宫廷的小流氓视为臂膀。此无论于古于今皆为讽刺中国官场政治的一笔。所有人心怀鬼胎,趋炎附势而又明哲保身,其为官之道不在为民为国,而在为私。以至于本为小流氓小太监的韦小宝一朝得势,连王爷中堂都竞相谄媚甚至称兄道弟。然而韦小宝对他们的所谓“恩义”也是不断的用钱贿赂孝敬,以致于身边总有那么几个大内侍卫为其效命,皇帝的贴身侍卫尚且如此,可见韦小宝的金钱人情做的是如何之好。在最后韦小宝落难之时,有的人当即翻脸不认,而有的人念及他平时的“恩义”而伸出援手。然而通篇作品似乎没有发现韦小宝用除了金钱之外对这些官场人物的“恩义”了。
      作者对小说中的天地会一干人等总是用重情重义的笔锋进行描写的。然而他们的所谓“返清复明”又是盲目的,跟随一个只知内斗的郑王爷而心中唯有自己盲目的爱国忠义认识,难免会导致失败。小说中不止一次描写到天地会众人在未搞清事情原委前即莽撞行动,又不止一次写了他们与江湖众人的斗气争强。在我看来这是对中国的“豪侠”阶层的一个讽刺,即粗鲁莽夫的尚武好事。
      韦小宝此人乍一看,没有丝毫本领。但仔细看,其全身皆是本领。他的本领所有中国人都有,只不过有的人不能做、不敢做、不想做,韦小宝通通都做了,并且不以为不光明磊落,所以一路扶摇直上。即使是在小说中奸诈凶恶的吴三桂和洪教主,难免有其不便做而又要顾及脸面的事情。然而韦小宝全然不顾脸面,心中又无丝毫道德拘束,敢于乾坤一掷、敢于冒天下之大不违从而总得逢凶化吉。这莫不是千年来中国人的一个反面缩影?中国人总喜欢将仁义道德挂在嘴上,然而真正像韦小宝这样本色出演、一身轻松的又有几人?中国人总有这样那样的顾忌、总是瞻前顾后迟迟不敢有所动作,哪及的上韦小宝敢爱敢恨,敢想敢做。中国人爱财,但却美名曰“取之有道”,然而真正把不劳而获做的如此明目张胆而又不说“君子爱财”的又有几人?许多人看到韦小宝难免会嘲笑其卑劣行径,然而千百年来在贞节牌坊下当了婊子的中国人又何其之多。
      与其说《鹿鼎记》是小流氓的奇遇,不如说是中国社会的奇景。《鹿鼎记》中的种种角色形象生动活现,仿佛就近在身边。百多年前的世风也就像今天中国人正在做的那样。所以我认为《鹿鼎记》不失为古今中外的一部奇书。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4-25 04:07 , Processed in 0.0463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