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蒙古帝国史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09:59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本书的目的,有如著者自己在“引言”里面所说的,旨在将主要的几种蒙古史源(中国的、波斯的和蒙古的)互相比较和对证。看了这本书,觉得著者在这一方面所做的寻究工作贡献较大,很有参考的价值。在叙事方面,蒙古史素称难读,他也费了一番斟酌,使阅读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日期和地点也做了查考。至于本书文笔的简洁,叙事的生动,有如苏联学者雅库博夫斯基评此书所说:“有它在文学上的成就。”
      格鲁塞此书,上溯蒙古民族的起源,说明蒙古国家的形成和蒙古帝国的成立,至忽必烈征服中国,拔都和旭烈兀等征服罗斯和波斯之后,他认为这时候的蒙古帝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改变了原来的面貌,他的叙事也就到此为止。在最后一章(第五章),著者讨论蒙古人征服的结果,著者就事论事,未作进一步的分析。纵使有如著者所说,元代的事应归中国史家,波斯的事应归波斯史家来探讨(见第四章第八节末),但就蒙古本身历史而言,向外征略的结果,本来可能因统一而达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反而停滞不前,著者竟未加究问。
      格鲁塞此书,取材于《元朝秘史》的最多。《秘史》记事比较翔实,描写各主要人物的性格,如札木合的狡狯,塔阳的柔弱,成吉思汗的善于投机等等,栩栩如生,足使读者增加兴趣。然而《秘史》究竟系史诗的体裁,史诗所歌颂的是个人英雄主义。格鲁塞此书的叙事也深染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对当时蒙古社会的阶级矛盾,他没有分析。他所分析的不过是蒙古当时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和种族矛盾。他虽然看到蒙古当时有成立一个统一国家的要求,甚至象阿勒坛、撒察别乞、答里台之流,比成吉思汗更有资格继承汗位的,都愿意终止氏族间的分裂而推选成吉思汗为蒙古人之长。但他看不到这个时代的蒙古贵族,“为巩固他们在游牧社会中统治地位,不能满足于旧的氏族部落组织的形式,而要求有国家形式的强大的暴力机关”,是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总之,著者是资产阶级学者,对他书中的观点,我们应采取批判的态度。
      《世界史》主编卡韦涅在书后所作的补充,即附篇《成吉思汗系诸汗国》,将成吉思汗在波斯、在罗斯、在突厥斯坦、在阿富汗和在中国的后裔,从世界史的角度提纲挈领地叙述其大概,对读者检阅极为方便,故将它译出。书末,格鲁塞有篇幅很长的“注释和参考”,对此译者初感觉它是寻章摘句,无关宏旨,曾考虑应否全译,后来尊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同志们的意见,也将它全部译出。因为这里面固然很多是对音问题、字义问题,但可供参考之处不少。而且格鲁塞此书引用的史料很多,所引史料多在书后“注释和参考”里面提到,所以它可供读者作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最新书评    共 2 条

    飘荡的    蒙古史的难点在于人名地名的不同翻译:汉语一种,蒙语一种,还要对应英文,也许还有波斯文?这与蒙古史本身承前启后、贯穿东西的特征相映成趣。不过,后者引致激越的想象,前者却为非专业读者带来无穷的烦恼——即使统一为中文,还是诘屈聱牙,就像读俄国小说,你不知道那两个长串名字说的是不是一个人。好在我读论文也读得习惯了,遇上生疏的名词跳过去就是,不要太在意挫败感;重要的名词多跳几遍,自然留下印象,慢慢也就熟习了。这时候可以回头翻看前面的章节,故事会变得更清晰。       解决了名词问题,剩下的就是享受小说般的历史情节了。我以前没读过蒙古史,唯一的参照物是《射雕英雄传》。一边读一边比较,倒也兴致盎然。译者前言说,这本《蒙古帝国史》的优点之一是故事性强。但显然,跟武侠小说一比,书中平淡而缺乏细节的描述,让人觉得很不过瘾。于是,领悟到生活和小说的差别:史书淡淡而过,读者也认为是正常人的言行;小说却要故作惊语、险语,看起来就仿佛传奇了。究其本质,却竟然写的是同一桩事情。大概,日常生活里所谓的“口德”也由此而来,怪不得《老残游记》对不讲口德的人恨不得挫骨扬灰。       我最感兴趣的问题是蒙古帝国的疆域。小时候,老爹坐在沙发上跟我讲故事,说蒙古人打完亚洲打欧洲,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人称“黄祸”。一直打到大海边上,以为到了世界尽头,才没有再打下去。不然,他们会打到全世界。直听得我神往不已。这次看书,我格外留心了一下,记下了南北西东的极致;不过事隔两个月,现在懒得再找,反正不是全欧全亚。而且蒙古人也不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埃及和印度都没攻破,欧洲有一块也打得很惨烈。原来我的老爹又在发挥他的文学天赋忽悠我。    还有许多想写的细节也忘记了。比如蒙古军队最强的一支是忽必烈攻宋的,怪不得钱钟书说宋朝比唐朝强盛,证据之一就是南宋抵御了强悍的蒙古军队如此之久。再比如蒙古人是完全原生态的生存方式,绝对的嗜血、暴力,也绝对的忠肝义胆,视死亡为常事——可见他们言行统一,对人对己不搞双重标准。       这本书比较好看,阅读不算费力。刚看完的晚上,浮想联翩,几乎失眠。好不容易睡着,梦见自己坐在中军帐上发号施令,要去对抗术赤和察合台——看来我是偏好窝阔台和拖雷一系的。  详情 发表于 2013-7-29 01:32
    老R     《蒙古帝国史》和《草原帝国》这两本书我是慕名买的,读了几页后发现她们简直是天然的枕边读物。那拗口难记的蒙古人名,引经据典的学术风格,长篇大论的注释,都极具催眠效果。然而,就是这样一本“乏味”的书,让我欲罢不能,催然读得很慢,但是读的很入迷。每每在合上书,即将进入梦乡的时候,我感觉仿佛身处那个800多年前那腥风血雨的蒙古大草原,耳边回响着马蹄声。这是怎样的一种读书感觉啊!  详情 发表于 2013-8-26 18:03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 11:27 , Processed in 0.259380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