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模仿犯-全3册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23:5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模仿犯》足足写了5年,涉及43个人物,洋洋洒洒100万字,被公认为宫部美雪巅峰代表作,创纪录地荣获6项大奖,也是年度日本最畅销小说。
  东京,大川公园,一只齐肘而断的女性之手赫然遭人遗弃,引起轩然大波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206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26 18:06:5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强大的一套书。第一本的时候还以为真的结束了,另外两本是其他的故事,没想到是以这种方式展开的三本书。如果说被害者是无辜的话,被剥夺人生的和平和浩美又算什么,没有这种方式被大众所知的话也像那些没办法回家的尸体一样被人遗忘吧。又有多少个和平和浩美的人生就这样的毁掉了呢?如果一个人坚定去表达一个东西,那他肯定没接受过与之相反的东西,善是什么,也许他根本都没见过更加无法想像,如果你无法为之找理由的时候,你就会越加坚定那个恶的必然。其实,好好看看真实中的杀人者,甚至恐怖的连环凶手,有多少是人生中的普通人,都是满身心伤痕的人。特别,人的幼年产生的影响真的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如果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那么可恨之人是否也必然有可怜的地方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9-2 16:06:13 | 只看该作者
  这书看了一周才看完,完全超过我的预想,本想三天之内搞定的。以前看推理小说完全没有那种希望罪犯赶紧伏法的感觉,只有这个,让我完全厌恶这个外号叫豌豆的人,他不像浩美,至少浩美杀人是有理由的,这个就是书中所说的罪吧,而豌豆呢,就像他说的他正在编剧本,一个浩大的舞台就是整个社会,他就是导演,就连浩美也是他的演员,完全利用了浩美内心的恐惧和脆弱,从而怂恿他继续犯罪,这完全就是恶嘛,后来还利用高井的妹妹,那么的道貌岸然,那么的理所当然,完全没有反省,完全沉醉在自己所营造的舞台剧里面,实在是让我恶心,看的时候我多么希望有谁能发现他这一点,从而还高井一个清白啊,可惜好多人都被蒙骗了,虽然也有人是处于本能而对他有所防范,但终究是本能,而且最后还是给伤害到了,实在是悲哀啊。书里面没有我喜欢的角色,要说喜欢的话就是鞠子的爷爷,有马义男吧,至始至终老爷爷都很能保持冷静,也许是现实所迫,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感受,而不是片面的通过媒体警察所告知的内容去判断对与错,所以结尾时老爷爷喝醉了,说结束了,但就算这个她孙女也回不来,但确实是结束了,看到这里时,真的是替他高兴,他终于可以解脱了,可以往前看了,他的生活还要继续。书里关于加害者家属与受害者家属相互的关系与心理活动描写我很喜欢,高井妹妹那段看的真是难过,让我联想到了虚线的恶意,看的那么凄凉,但是有时候只要自己坚持是怎么样也无法继续下去的,那需要太过强大的心理力量,可是普通人真的很难做到不被他人说的影响,坚定自己的想法,所以她的结局真的很让人遗憾,是一场恶的表演的牺牲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9-15 07:47:34 | 只看该作者
    说起和这本书的缘,其实还蛮有趣的。一位好友给我丢了一堆电子书,我一本一本的读下来,后来终于轮到这本,到了半途发现这文这味似曾相识,于是便百度了一下,果然是宫部的作品。
    我是秉着一个作家一般只读一本的原则在读书的,人生太短,好作家又太多,假若在一个作家上流连太久,或许会错过更多好东西——不能为了一棵树而放弃一片森林嘛。当然你可以说成是男人的贪婪。
    所以宫部的小说我只读过她的成名作《火车》,但是的确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宫部的小说非常的“白”,这里的白并非指直白,更不会是苍白,而是一种很写实很准确的“白”。首先你很少会看到一些主观的,带有太强烈的情绪化感情化色彩的词汇和表达,即使是在描写人与人之间在语言上肢体上有矛盾甚至已经打成一团,宫部还写的不紧不慢。另一方面她的剧情也比较“平”,由于社会派推理本身就本格派缺少一些激烈感官性强烈的东西。但是你不要以为她的书读来寡淡无味,正好相反,宫部的文字中有一种淡淡的温情,这微微的暖意很让人回味。
    宫部对人物的刻画也值得一表,人物是否鲜活是区分小说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有些作家笔下的人物肖像自始而终都是模糊的,平板化模版化,甚至里面的A和B说话的口气你会觉得他们是双胞胎兄弟。但《模仿犯》不同,人物出场数量之多令人眼花缭缭,但我从来没有在某人第二次出现的时候要回忆一下,这人是干嘛的。几乎在寥寥数笔之后,书中的人物在我的脑中都会自动成型,我可以看清楚他的脸庞,他说话的神态,他走路的姿态,这是极了不起的一点。
    《模仿犯》分上下两部,第一部上半部延续了宫部一贯的风格,不紧不慢,不慌不忙。而在下半部则笔锋一转,以罪犯的视角来对案件进行再讲述。感觉这部分是非常了不起的一次尝试。宫部试图在挖掘一种很深的东西,比如罪犯的心理,他杀人的动机,甚至想从根源上来探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人和事。当你随着宫部沉入罪犯内心世界的时候,你会体会到的那种战悚扭曲和黑暗,这对读者也是一种考验,而对于写出这种文字的作者本人,恐怕是一种拷问。有趣的一点是,书中的作家滋子写报告文学不正和宫部写的犯罪小说一样么?基于现实而又超出现实,将自己至于犯罪者的立场上思考,加入作者自己的主观想象,或许这个角色的原型就是宫部本人吧?
    假如第一部是“放”,那么第二部应该就是“收”了。感觉在第二部质量有所下降,假如第一部我给80分,那么第二部堪堪只能60了。实在是拖得的太长,文字似乎也开始渐渐的失去张力和感染力,让作者觉得有长跑似的痛苦。同样的感受也在读村上的《1Q84》时出现过,不过前者转瞬即逝,而在《模仿犯》里则表现严重的多。结尾也是很失败的一笔,漫长的调查和推理,最终让犯人露出马脚的居然是他个人的性格弱点,以一种巧合的方式让故事落下帷幕。当然你可以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但是我相信忍耐这么久等着看精彩缉凶大戏的读者一定心怀不满。总而言之第二部给人留下的感觉是宫部是不是在不知道如何去收尾,又或者是书写的太快太急,没有用更多的时间去架构好整个故事。
    但是总体而言,《模仿犯》和过去的《火车》比是一次了不起的尝试,虽然不尽完美,但是只有不断的敢于进取和挑战自我而不是复制自己成功的作家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所以力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9-18 01:51:09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不会说《模仿犯》这样好看的小说是在厕所里看完的。这样至高的荣幸——在厕所里宠幸一本小说并看完,在我的阅读史里获得这样殊荣的书自高中以后就基本没有了。而且第一条长微博也一并献给了宫部阿姨的《模仿犯》。这样说只是单纯的想表达:真的很好看,如果社会派也是你的菜的话。包装上的《白夜行》+《犯罪嫌疑人X的献身》=《模仿犯》这样博取眼球的噱头确实让人不爽,这是不同的类型的小说好伐。而且这不仅误导了本格派的拥趸还同时得罪了社会派的读者,这年头出版商都跟标题党学坏了,吹牛逼都吹的这么粗制滥造。
  
       《模仿犯》是我看的第一本社会派推理小说,在这之前一直大爱本格派。之所以买了《模仿犯》也是被包装上的吹牛逼等式误导了,但读着读着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我不得不承认一个悲伤的事实:我不再是一个忠实的本格派拥趸了。在《模仿犯》里,案件本身毫无复杂性可言,推理和悬疑的细节还有解谜都不是重点,没有诡异的剧情,更没有我喜欢神经质的侦探。它更注重的是案件所引发的种种冲突,诸如造成的社会影响、案件成因、社会大众和媒体对案件的反应,更多的是社会批判和思考。
  
        《模仿犯》篇幅比较长,据说书中涉及了43个人物,读的时候没怎么仔细注意过,不过大部分人物都足够生动,看到后面也不会忘记人物的经历和性格。宫部阿姨花费了足够的笔墨描绘了几十个人的人生故事,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些人有罪犯、受害者、罪犯家属、受害者家属、警察、媒体人,这些人的故事和他们持有的信念以种种形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附着这各种各样联系和矛盾冲突的大网。而这正是《模仿犯》让人着迷的地方,对人物详实而全面的深入,它不仅在讲一个故事,更是几十个人的悲喜人生。百万字的小说中包含着众多错综复杂的关系,细致琐碎的细节,这些细腻的描写并没有使故事变得拖沓,反而使重要人物的种种心理历程就那么鲜明生动的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最热衷的还是是对于罪犯心理的描写,通常罪犯杀人的理由相当有局限性,不外乎金钱、权力、社会关注等等诸如此类,但令人有兴致的地方在于还原了使罪犯产生这种动机的成长和心理历程。其实简单总结起来也不过是一句话:小时缺爱,长大变态。小说中两个罪犯栗桥浩美和网川浩一都有着不幸的童年,前者小时候母亲生姐姐弘美的时候犯了产后忧郁症,杀掉了了亲生女儿,后来生下儿子后取名为和弘美同音的浩美,杀死女儿的恐惧、愧疚、罪恶感通通转嫁到了浩美的身上,从小被母亲和不在人世的姐姐比较,被不停数落,在母亲眼里他的存在成了一种罪恶,从小活在死亡的姐姐的阴影下,产生了精神分裂,不稳定的精神状态导致他失手杀死女友,开始了罪恶之旅。网川浩一的童年毫无疑问也是阴暗的色调,像是附属物品一样跟母亲一起在母亲复杂的婚姻关系中辗转,复杂的家庭环境让浩一在亲情匮乏的环境中成长,最后自以为是得像是舞台剧导演一样将连环杀人案呈现在公众眼前,享受着万众瞩目的感觉,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亲情饥渴的表现,就像是《告白》里极度渴望母爱而病态的修哉。貌似童年的经历会对人格形成影响颇大,看来有个美好的童年是多么重要。
  
        《模仿犯》的故事架构绝对可以称得上宏大,但其中个体身上闪耀着的光辉才是最吸引人的。宫部阿姨对主要人物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很难用某种绝对的价值去衡量人物的所作所为,没有哪个人物人是绝对正面的或者是绝对反面的,在事件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自己的理由。尤其是作者一点一点为读者勾勒出他们所经历的种种,你开始对这个角色有足够深入的理解,之后便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责备与宽容都显得如此不合时宜,你的态度变得暧昧不明。我们没办法时刻保持绝对的理性、客观,也很难去勇敢正视事实,更多时候我们乐于一厢情愿,正如书中武上的那段话:“人要面对事实,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事。没有人能面对事实。事实只有一个,也的确存在;但对于事实的解释因人而异,相关人士的说法都不同。大家都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正面。毕竟人们只看想看的那一面,只相信愿意相信的部分。”看到同样的东西却有着不同的解释,人与人的分歧就这样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所有产生的信念都有其自洽的内在逻辑,任何试图去改变它的努力都显得苍白,最后我们只能将纷争继续下去。所有人物在自己的世界中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然后在其他人的世界中碰壁,他们争执、冲突、挣扎、不愿妥协,最终为读者呈现出一个个悲喜交加的故事,宫部美雪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细致刻画让整部小说充满张力,不禁觉得如果真有这样的故事在现实发生,那些人物那些想法必然会存在。
  
         在《模仿犯》众多人物中,最欣赏的是受害者鞠子的爷爷有马义男,他努力而认真地生活的态度让人敬佩,纵然岁月让他衰老,却依旧坚毅和睿智,灾难没让他倒下,明知挣扎改变不了什么却还是要不断挣扎。让我感动的是他说:“杀人残酷的地方,不只是杀了受害者,活着的人也一点一点被杀害。而最令人生气的,杀害我们的不是凶手,而是活着的我们自己。我不能接受。我没那么坚强可以拼命自责,忍受着一点一点自戕。我是胆小鬼,无法忍受这种残酷的待遇。”他能够正视自己内心的软弱,不过分苛责自己却也不妥协,只是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这种强大的内心境界也是我一直心向往之的。
  
        最后强烈推荐下《模仿犯》~~~blablablabla~~~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18 12:44:47 | 只看该作者
  从白天到黑夜,我如被攫住般焦躁地读完了宫部美幸的《模仿犯》。看到结尾回归开头的有马豆腐坊,长吁一口气,但心中的情感仍然翻涌而拒绝平静--小说结束了,然而这个故事,这个故事里的人,这个故事对人的影响,可不可能就这么结束?
  
  
  作为京极夏彦的书迷,我热爱有学术理论支撑,融合文化背景、具有复杂精妙结构的异世界的故事。但是,即使通读了京极夏彦所有作品,概览本格派作家、读的推理小说绝不算少,而且口味非常挑剔的我,看完这本书以后也不得不承认,即使这不是我偏爱的风格,不是我喜欢的故事,这本小说仍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推理小说。没有之一。
  
  
  会给出这么高的评价,不是因为宫部美幸的技巧,而是因为她的内心。我没有看过对她本人的访谈,单只就我所读到的内容发表感想。
  
  
  在推理小说中,杀人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阅读的恐怖有时来源于意想不到的杀人手段,有时来源于杀人的目的,有时来源于对现场气氛的渲染,有时来源于所有活着的人类对死和对尸体的恐惧心理--但是,阅读的恐怖与真实的恐怖比起来,总是带有扮演的成分。这是因为小说所描绘的场景与读者的真实生活实际是无关的;正是为了克服这种无关,作者才煞费心思地描绘主角的性格和故事的环境,为的就是让读者产生代入感。可是再怎么产生代入感,故事中一死七八个的阴森现实也还是离读者的日常太远了,反过来说,也有可能是因为离得太远了所以才可以放下人性去肆意描述;但总之一句话概括,就是推理小说中的人,无论是主角配角还是受害者,都缺乏对生命和人性的尊重。
  
  
  然而宫部美幸不同,然而《模仿犯》不同。在她的小说中,一个人死了不是死了就算了;杀人犯的残酷不仅在于他/她抹消了一个人存在的权利,更在于他/她毁了和受害者相连的一切社会联系。受害者并不是孤立的一个人,她是生活在家庭、社会的联系中的;一个人被杀后引起的社会反响,就像投入石子到水中后引起水波荡漾一样,会波及到想像不到的地方去。鞠子的消失毁了有马一家,她父母的分崩离析,母亲的痛不欲生,老爷爷的彻骨之痛且不说,在事件解决中得到救赎的真一,完成了心愿并将人生拉回正规的女作家,结尾处关闭的有马豆腐坊唤起的路人母女的交流也能看出这个事件对书中世界的影响。宫部美幸笔下的世界是万物彼此相连的有人情味的世界,这点人情味儿让读者在残酷的剧情和黑暗的人性中得到救赎,但也正是这点人情味儿造就了死之恐怖,使习惯了看待扭曲人性、杀人流血的推理读者认真去反省何为生命,何为活着。
  
  
  当然,宫部美幸如果只是停留在说教的层次,也不足以使这本小说成为经典。这本小说本身的架构、设计、剧情、人物都臻于完美,笔触老练圆熟,并没有出现京极夏彦小说中为勾勒主旨常出现的大段说教,也没有将千头万绪出现的证据和推理过程通过名侦探之口一一收尾。宫部美幸的道理是通过剧情说出来的,是读者切身体会书中角色的心情时悟出来的;她只是讲故事,她不评论,她相信读者看得出真相,读得懂剧中的伏笔--比如小朋友拣到了手机发烧时吐露真相,妈妈报警这条线索,我相信就是使警方产生怀疑并在x身边布控的证据之一--如果是寻常推理小说,一定会在结尾时至少提一下这条线索,但宫部美幸没有。她作品中的线索不像一般推理小说一样,全都展示在光明的舞台上,而是有明有暗地纠缠在一起,大江汇流般导向最后的结局。因为尊重了读者的主动性,所以读者的感受也就分外深刻而具备感染力。这种激发读者思考的能力使本作远远超越了作为消遣读物的推理小说本质,而进入了文学创作的不朽殿堂。
  
  
  这部小说特别打动我的另一点,在于它展示了真正的恶。推理小说本质上写的都是失去人性的人,所以作家对恶的把握也就直观地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我曾读过一位名字扑扑扑的国内作者所写的七宗罪,在深刻的母题下,所能揭露的黑暗只不过是性欲造成的冲动型犯罪,非常名不副实,非常令人失望。京极夏彦远胜一般推理作家的,也在于他在作品中对人性之扭曲黑暗与数个不同的人由自己的个性自行其事造成的命运之无常有非常精彩的认识。京极夏彦的所有作品在读后都令人感到发自心底的恐怖与冰冷,而这种感情绝不是因为读者胆子小或者害怕尸体。只有认识到人性之恶的作家才能描摹出这种恶;令读者觳觫的也正是这种恶。宫部美幸在书中所描绘的恶是无端降临到无辜者身上并将之摧毁的失去人性的力量,她的杀人犯是欢乐、无犯罪感却又蓄意做恶的人,这一切比科幻小说中因沉迷于从混沌中创造生命的科学怪人创造者,或是将兽性与人性混杂的莫罗博士都更令人脊柱发凉。也可以说,推理小说这种形式比其他小说类型个能体现人性之恶,而宫部美幸展示给我们的,是不受父母及社会约束的孩童之恶会恐怖到何种程度,这一点对于当今这个重智力不重心灵更不尊重人格的社会,这个培育出马加爵、李天一、铊公主的社会来说,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但是,这恐怕还不是最令人恐怖的恶:以前我曾看过一部30分钟侦探的剧的结尾篇,里面所展示的最令人恐怖的其实不是罪犯杀人,而是罪犯杀了人却连理由都懒得给,是杀人犯摧毁了一个人、一个家庭、一群人,唯一的理由就是“我不高兴,我看她不顺眼”。这种无限自私无限无知的恶只好称作婴儿之恶了。从相反的意义上说,所有的推理小说家其实都在对抗这种婴儿之恶,都具有对人的关怀:他们至少认同杀人这件事,是应该好好给一个解释的。而只要这些作家还在写作,还在为读者提供惨剧发生的各种动机,哪怕结局再惨也好,我们都仍能看到那一线虽微薄却从未断绝的,人性的光辉。
  
  原文地址:http://www.futopia.diandian.com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11-4 05:04:29 | 只看该作者
  初读宫步美雪是数年前的《勇者物语》,买回来的理由也只是知道这么个名字,还有网商的折扣价很诱人。但那套上下册的书始终都没能完成一半,而下册甚至还没有拆掉塑封,就那样安安静静地立在书架上。总感觉一旦写起灵异事件,这个推理作家的书便显得不那么严肃了。直到日剧《火车》和《宫步美雪四部》出现,才知道宫步美雪其实的确是个严肃的推理作家。
  
  据说历时5年创作的百万字的小说《模仿犯》,确实是犯罪小说中的佳作。这是一部属于开篇好一阵子了还令读者云山雾罩的超长作品,几乎就在你嫌作者东拉西扯铺陈过多时,真正的巨大疑团才开始显露,又立刻让人欲罢不能。等到各路线索慢慢现出端倪,才发现原来作者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之前的草灰蛇线绵延逶迤,其实都朝着它们原本应该的走向,顺利而清晰地行进着。每一个看起来不知所谓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作用,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也都是在为最后故事的全面揭开而做的必要坚实的铺垫。
  
  同样是女性推理作家,宫步美雪不像夏树静子和山村美沙,在推理过程中倾注大量笔墨和感情,将犯罪本身表述得细致入微;也不像近年来在影剧界收获颇丰并爆红的凑佳苗,用冷冽精准的剖析笔法,把犯罪根源挖掘得深刻而残酷。宫步美雪擅于用笔下人物的感情表露,投射出自己的感情和感受,让读者一点点浸入其中,感同身受。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同理心吧?在日本推理小说里,大量经典也不例外地将犯罪归于复仇及自我救赎,经常出现的是——绵延多年的恨意痛苦在某一时刻幻化成邪念,如恶灵般附体在原本善良懦弱的人身上,爆发然后长舒一口气。即便再精妙奇巧的诡计设置,也不免令人产生厌倦之感。宫步美雪跳出了陈腐窠臼,将发源西方的犯罪心理学应用在作品中,仍沿袭了松本清张式的社会派反思,用日本传统风格的语言、细腻敏感的笔触描写罪犯和受害人的不同心态。
  
  书中的人物个个有皮相、有心灵、有感情,无论是有马义男、塚田真一、前烟滋子,或者通口惠、高井由美子、栗桥寿美子,还是高井和明、栗桥浩美、“豌豆”,再加武上、条崎、足立好子等等等等… …这些人以不同的处境和立场,完整地组成一副图景——在不容易的时代,迷茫的人群中,大家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背负着过去,背负着自己和其他人的过去。有的人被压得透不过气剧烈地爆裂开来,有的人愈加深刻地忍耐着痛苦,有的人在自责与自私的边缘犹疑,有的人放弃了希望。直到案件真正结束,他们其中的多数才懂得,需要与过去告别,与逝去的亲人和过去的痛苦煎熬告别。而这个懂得来得太过艰辛,这个告别又太过漫长了。
  
  无论从结构、文笔还是深度,《模仿犯》都堪称极优秀的作品,唯一可惜的是篇幅实在太长了。作为松本清张的门徒,宫步美雪既保有社会派的思考,又不失女性作者的细腻。她没有直接谈及宏大的背景,却一边借罪犯之口缪论民众如何如何,一边通过受害者亲属的表现反驳着大而化之的腔调,由此,人群组成了一个清晰参差的体系,善恶高低都在其中。果然奏效,这种润物无声的渗透更增加了代入感,每个读者都成了事件的亲历者,每个书中人物都成了我们的亲人朋友同学,连单纯作恶的罪犯也成了受害者。没有人全然抽离,没有人洁白无瑕,也没有人万劫不复。书到最后,没有恨,没有怨,也没有宽恕,而是彻彻底底地放下,不带杂念地与自己和解。
  
  这本书几乎算得上我看过的最好的日系社会派了,甚至超越了松本清张和森村诚一。(但松本清张确实部部经典近乎无可挑剔,这一点想来是宫步美雪始终比不上的。)当然,除了它实在太长,以至于我花费了不止一倍的时间和精力来读,也都没余下什么精神做笔记,而那悬念又那么吸引人,以至于中间几乎舍不得放下,读完还要写这么多字来赞它。算了,就这样吧。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3 15:32 , Processed in 0.0469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