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浮生六记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没怎么读古文,除了中学时的古文课文。
  
  《项脊轩志》是印象较深的一篇。喜欢“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的悠然自得。也在老师的谆谆善诱下,终于明白“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此中的深意。
  
  看到有人说,《项脊轩志》算不得第一,应该去看看《浮生六记》。于是去找来读。以前应试时做的枯燥的古文知识归纳,也总算留下些印象,能够看懂《浮生六记》。
  
  一本写一生的书,以《闺房记乐》为首,记述沈复和芸娘的生活点滴。听别人说过不幸的家庭,也看到平淡的婚姻。这么情投意合的,是第一次知道,世间也有。
  沈复评价芸娘,“癖好与余同,且能察眼意,懂眉语,一举一动,示之以色,无不头头是道。” 他们一起“课书论古,品月评花”,于沧浪亭烹茶而乐,居萧爽楼备酒迎客。
  曾有人这样去描述孤独,面对不同的人,拿出自己不同的子集。但没有遇到这样的人,能用上自己的全集。理想主义的人生,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更为理想主义的,是知己亦为伴侣,相携一生。若能碰上,如沈复和芸娘,书中所言,“可叹恩爱夫妻不到头”。
  
  芸娘实是中国传统女子的典范。“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生活贫寒时尚能自给自足。才思隽永,通文墨。“满望努力做好媳妇”,事上以敬,处下以和。多虑之人自有其烦心事,终致病入膏肓,中道而去。
  沈复心无大志,不过亦是很多女子希冀的知情识趣的丈夫。忠厚重情,却无力撑起一个家,也就沦落到妻死儿女散的田地。布衣饭菜,亦不可得。
  
  这世上有千种人千样生活。你想怎样,性情早已帮你做了选择。
  
  再感叹下,文言文真是精炼的一种语言,《浮生六记》仅仅五十多页的篇幅,现在动辄几百页的书不可同日而语。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朋友问,你要找个什么样的女孩?我差点想说,就像芸一样。《浮生六记》中的芸,大抵是我所见过最美好的形象了。可叹红颜多薄命,写到第三记“坎坷记愁”时,大有不忍猝读之感。可以说芸是死于贫病,可恨沈复七尺男儿竟然让妻死于贫病,儿死于离散,幼女早嫁。说白了就是文艺青年的杯具,自幼读书却未能科举及第,下笔颇有才情,但卖字为生不能供家用,入幕僚显然不是强干型,持笔应付公文而已。于是就这么杯具了。前两记所有的一切美得无以复加,让你觉得生活就该如此才是生活,生活的美,真不在富足,而在创意,贫中作乐而意趣盎然。可惜到第三记就这么杯具了,沈复啊沈复,你真的不需要赚大钱,只要稍稍那么宽裕一点点,何至如此,哎。芸死之后,此书也就没啥可读性了,人生幻灭后的寄情山水之乐,我也觉得没啥可看性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王小波曾经说过~死亡是作者的福音,特别是至亲的死亡,因为这是自己的专属题材,作家们终于可以抓住这个题材大书特书一番了~每逢周年祭10周年祭50周年祭反正何时何地都可以拿出来炒上遍冷饭,简直就是用之不竭【非原话,大意如是】,浮生六记就给了我此种感慨,纵观
  全书,除了沈复颇为自得的“清雅”生活就是夫妇恩爱和谐,自己漂泊流离的自伤自怜,更何况我还真没看出夫妇有何恩爱,生活有何清雅。
    “螳螂蝉蝶之属用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吊于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如此伤害生灵的行径是清雅?如此残忍的女子
  何谈依人?
     沈父想要纳妾,芸娘便瞒着婆婆替公公娶了来,惹婆婆生气了,却又致公公一份书信:“令堂以老人之病皆由姚姬而起,翁病稍痊,宜密瞩姚托言思家,妾当令其家父母到扬接取。实彼此卸责之计也 。”把小妾赶回娘家以充“彼此卸责之计”,果然是个为公婆着想的“好媳妇”,却可曾想过同为女人却无权无势只能有人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小妾?此种女子至少不能谈善良和不世俗吧
     说起夫妇恩爱就更奇怪了。芸娘热衷于给丈夫纳妾,还参与沈三白和妓女调笑。这就是古代所谓的妇德,可真是芸娘心中所愿吗?一个深
  爱丈夫的女子真的能做到不妒不伤吗?依我看芸娘若不是强颜欢笑就是对沈复并没有什么深情
     沈复就更不是一个好货色,挑妓女的时候挑了个长得像芸的,名叫喜儿,明摆着是拿了便宜还卖乖。真是嫖了妓还要立贞洁牌坊啊!后来他又对喜儿做了什么?嫖了几次玩腻了就丢了,表妹夫再去混花船,回来说喜儿不见沈复,几欲寻死。他志得意满地改了杜牧的那句诗,“半年一觉扬帮梦,赢得花船薄幸名。”他又成了和妻子琴瑟相合的好男人了。如此一个冷酷的薄情郎怎能相信他对妻子会有什么深情?果然,妻子死前信誓旦旦的“除却巫山不是云”言犹在耳,就和新娶的小妾做春梦去了
     不理解林语堂为什么如此推荐这本书,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评判的权利。作为一介女子,实在不推荐这本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男的叫沈复,女的叫陈芸。那年沈复十三岁,那年陈芸也是十三岁。沈复想吃粥,陈芸便给了他一碗粥。沈复想,这个女人是好的,他便要娶她。陈芸想,这个男人是好的,她便嫁给了他。从此两人夫唱妇随,诗歌于天地之间,悠游于山海之内。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好的故事总是要配上一个坏的结局,否则便不能称之为好。茫茫二十三载夫妻唱随,沈陈二人亦免不了一朝人鬼殊途。他们因一碗粥而结缘,亦因一碗粥而缘灭,佛说,一切皆因缘起,缘起则聚,缘灭则散,不过如此。
  
  传道者又说,人生百年,终归一死,一切皆是虚无,一切皆是扑风。但我却总是不服。想来陈芸有何过错,要担此悲伤的结局。她不过是想做一个好媳妇,好妻子,好女人,然却终不可得。她替人受过,反遭公婆疏离,为夫纳妾,不幸为妾所背,诚意待人,朋友相欺,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魂落他乡的下场。
  
  但也许,陈芸又是幸运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说,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女人一辈子都没有关心过任何人,也没有被任何人真正关心过。陈芸与沈复相守半生,虽然不免一场悲欢一场离合,但到底是爱过的吧。沈复说,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想从。陈芸便回答,必得不昧今世,方觉有情趣。
  
  陈芸爱吃臭豆腐,沈复极为恶之,谓其不吃人食但吃狗食。陈芸窘而强辩,夫粪,人家皆有之,要在食与不食之别耳。沈复笑着说,夫人是要让我做狗吗?陈芸便回答,妾作狗久矣,屈君试尝之。沈复勉强尝了一下,方觉臭豆腐唯美无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沈复感叹,始恶而终好之,理之不可解也。陈芸回答,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林语堂称陈芸为中国古代最可爱之女人,想来,语堂所喜爱的,可能便是这八个字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这 两天重读这本书。过年前终于在我们家门口的书店无意间发现了林语堂的英文译本,而且好便宜。每晚都看到眼皮打架。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波澜不惊的爱情。多少因 为他们两个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太平盛世。然而能把一对小平凡小夫妻的生活琐事写的如此引人入胜,只能是彼此渗到骨髓里的爱吧?在衣香鬓影的脂粉堆里,在烟锁 重楼的大宅门里,这一对心意相连,目光相随。竟然终生不倦。大概中国这几千年也就这么一对儿吧?
  
  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里多少都以那么一点儿“罗密欧朱丽叶”效应。你们偏不让我们在一起,我们偏就要在一起。拼死拼活,历经99=81难后,大致 有三种结果:1)两个都死了, 比如梁祝,小猪和小罗;2)死了一个,另一个终生怀念,比如泰坦尼克, 比如长生殿; 3)两个人都生还,比如格林童话,比如大部分好莱坞电影和中国传统戏剧。然后统统没有下文。
  
  大概偶尔发个 37度2的低烧并不难,实际上是太容易了。不信想想看,我们自己,我们周围的人,哪一个没有过烧得五迷三道的时候。之后的故事往往无精打采。
  
  我读书不多,大概只记得李清照有过一段琴瑟相和的幸福时光。其余要么就各怀鬼胎地举案齐眉,要么就以白眼狼和怨妇告终。就连文君和相如这样的香 艳刚烈的 couple, 最后也要女方殚精竭虑,小心翼翼地经营这份感情。有勇气私奔的女人,到底有两把刷子!几千年前就懂得巧妙利用舆论压力来维持自己的家庭。
  
  佩服沈复的文笔和心思,也佩服林语堂的翻译。实际上,看英文的时候才明白了很多之前看中文的时候没有读懂的东西。到底是中式文人,草蛇灰线,字 里行间藏头露尾好多层的意思,常常让我这样的粗人费解。感谢林先生,果然读明白了300年前的一段深情。而且英文到底一目了然,明白浅显。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6#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世界上痴情的人很多,得偿所愿的人很少,所以我们才会羡慕那些两情相悦的幸福人们。《浮生六记》这部书并不出名,它的作者沈复更是一个屡试不第的落魄文人,不论按照哪个时代的衡量标准来看,他都应该和芸芸众生一样,静静的被时光的灰尘埋没。
  
      可是这部书却让一个女人不朽,她的名字叫陈芸。林语堂称赞她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任何一个读过《浮生六记》的人恐怕都不会否认这一点,尤其是男士们。多少人梦想有这样一个温润的女子,陪伴自己走过漫长曲折的人生路,在每个寒冷的夜晚,用自己的胸怀,来温暖一个疲惫的心。不管女权运动发展到什么样的地步,或是春哥这样的女人怎样大行其道,我相信还是陈芸这样的女人最受人欢迎。
  
      还记得否,沧浪亭中消夏,宾香阁内避暑,太湖泛舟,如今只作梦里相随。有一首词写得好:“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语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慨难禁。惆怅旧人如梦,觉来无处追寻。”正将这种如梦似幻的感受写得恰如其分。
  
      沈复饱读诗书,笔下也全是文人优雅的小情调,今天的那些所谓小资和他比起来实在是差得太远了。在《闲情记趣》篇中,芸娘专门制作了梅花盒,“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底盖均起凹楞,盖之上有柄如花蒂。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盏视之,如菜装于瓣中,一盒六色,二三知己可以随意取食,食完再添。”又以花香沏茶,“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如果沈复只写下这些闺房之乐该多好,可他无法忘怀那些和陈芸一同度过的艰难岁月。身为一个未第文人,他只能靠教馆为生,收入微薄,不得不四处借贷。芸娘当年为他物色了一个小妾名为憨园,无奈被他人抢去,芸娘因此生病并最终离去。此时沈复又写下一个小故事:传说回煞之期,俗传是日魂必随煞而归,沈复痴心不改,留在房里等待古人魂兮归来。“开目四现,见席上双烛青焰荧荧,缩光如豆,毛骨悚然,通体寒栗。因摩两手擦额,细瞩之,双焰渐起,高至尺许,纸裱顶格几被所焚。余正得借光四顾间,光忽又缩如前。此时心舂股栗,欲呼守者进观,而转念柔魂弱魄,恐为盛阳所逼,悄呼芸名而祝之,满室寂然,一无所见,既而烛焰复明,不复腾起矣。”这故事多么让人伤心。
  
      此书是沈复在芸娘去世之后的追忆之作,悲戚之情跃然纸上,标题引用李白的词:“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正表达一种旧梦难再的遗憾之情。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归有光《项脊轩志》里说:“今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岁月变迁,人事消磨,只有旧时树木留作纪念。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7#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沈三百的《浮生六记》记记精彩,我为首记“闺房记乐”最为精彩,其中讲述了沈复与陈芸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与冥冥中不能白头到老的种种征兆,沈复与陈芸的爱情是我们所追求的真爱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8#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在家,把已经落上一层灰尘的浮生六记翻了出来。
  
  豆瓣电台拿李宗盛的歌对付我,里面有一首歌的念白居然是“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李宗盛”,五雷轰顶,赶紧next。我不烦他,但怎么看本人也不到心里揣着一个李宗盛的年纪,音乐推荐的太不专业。
  
  CCAV5在回放荷兰VS巴拉圭,一片蓝,一片红,从绿色的操场的这头跑到那头。
  
  浮生六记的作者及男主角沈复喜好喝酒赏花游历天下,娶了一老婆芸娘,秀外慧中。沈复的前半生可谓羡煞旁人,娇妻识字晓礼,两人相敬如宾,还有共同话题,比如诗词歌赋,侍弄花草什么的,绝对是一双绝佳伴侣。可是所谓“恩爱夫妻不到头”,芸娘自小伶俐,明辨是非,但还是败给了婆媳关系,日子也渐渐窘迫,就这样芸娘还张罗着要给沈复讨一小妾,但形势所迫,芸娘好生挑选才诞生的最佳候选人还是选择了“嫌贫爱富”,之后夫妻俩又被莫名追债,不得已打发掉一双儿女后,结伴出逃。
  
  没两年,芸娘客死他乡,沈复纳一妾,儿子早夭。
  
  沈复和芸娘说,下辈子他要她做夫,自己作妇,两个人再续前缘。
  
  沈复和芸娘在一起,芸娘心思聪颖,知道沈复喝酒后就无法再多吃食物,就自制梅花食盒,把每样小菜都往里放一点,体贴入微。沈复用作幕僚和替人写字的法子赚取家用,生活顺遂时,两人一起赏月郊游,评古论今,神仙眷侣也不过如此。
  
  只有一点,当沈复和友人一同入川,结识了一个雏妓“喜儿”,虽然她的相貌与芸娘相似,但毕竟不是芸娘,就算是逢场作戏,那份对“喜儿”的情深意切也好像在他和芸娘之间的爱情中盘旋不走的苍蝇,难听,难看。
  
  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也许男主角根本不在意。或许对他来说,天下再没有一个女子能赢得他的钟爱。也可能,沈复抱得美人入怀时脑海里想的也是芸娘,但是良宵苦短,也就不计较那么多。
  
  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也许芸娘给沈复讨妾,也只是想让他快活而已。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9#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看到第三小段,我真的落泪了……长叹一声。
  
  芸娘的一切值得我景仰和学习。我其实早就越来越倾向于认可古代女子的种种美好品质,并一心效颦之。虽说坡脚了点,精神还是可嘉哈。
  
  什么也不愿多说,只愿当我垂暮之年,有此心境追忆来路,且有勇气不矫饰。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0#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或谓于一生中寻觅斯人。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三白何幸?得妻如此。三白何罪?早夭其妻。
  
     芸本文思隽秀,动静相宜,动则男扮女装,出游尽兴。静则学诗论文,针织女红。三白忆初即尽显夭寿之机,亦不过事后求因。芸嗜书忘倦,正添一分雅致,虽不若明诚易安之夫妻唱和,亦生趣盎然。
  
      读至芸“白字连篇”语,谑处喷饭,不胜莞尔,亦令人神往。三白以为芸若腐儒,迂拘多礼,实局外人轻薄言也。徒令芸更不敢稍加松懈,可见女子禁锢至深,又一叹息!至于食乳腐,携出游,则又见其冰雪聪明,秀外慧中,读而想见其人,甘学阮籍醉死于裙下,亦无憾矣!
  
     然惜其缚于礼教之深,所行所想徒增夫妻隔膜,一洒清泪,二目不忍睹,扼腕叹息者三。悲古之所谓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者,多为妇为夫纲之演绎。
  
  惜其冥顽,为夫纳妾不成,反致病重不起,不值也。后与公公猜忌不和,遭斥出走,倍增坎坷。夫妻本聚少离多,三白又为穷困潦倒之徒,更多颠沛流离之苦,然夫妻情深,至死不渝,又引人惆怅低徊,欣羡遥想。
  
     古今结为夫妻者多矣,至此境界者不多;即便多矣,记之又少。即便记之,又有几人观之。读三白之《浮生六记》,羡之悲之,肠回百转。涕泪满衣,掩卷叹息。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8 21:32 , Processed in 0.0620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