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发表于 2012-8-29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看的书大部分是在高中时代,现在大学都毕业几年了...
        我自己本身是80后的,而平凡的世界讲的,我估计应该是60后或者是70后。所以说可能在故事情节上我是没有同感的,但是里面的情感很朴实。
      也许作者是想把积极向上,不屈不饶的精神带给我们的读者,这也是那个时代所提倡的。但是我认为现代人仍然会与读者产生共鸣。里面所体现出的无奈,是我们现代人深有感触的,平凡的世界总的来说是一个人生的波折起伏,很有看点,可以给奋斗者启迪。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发表于 2012-8-29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每当想起这本书的时候,就想起大学时候,一个人半夜挑灯夜读。也不知道为什么,看平凡的世界,老是要哭。明明就不是煽情的手法,不是做作的故事。就是要哭,绝不是为里面的情节而打动。恰恰是这本书的魅力锁在,它的史诗般的确又平易般的打动你。为这个时代,为这个时代的人,为自己而哭泣。常常在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写出这本书来,最近在读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想在他写这本书最后几年是何等辛苦,我倒是愿意作为小粉丝去端茶递水。抱着万分崇拜之情。喜欢的作者太多,这倒是第一次我关心的作者如此之切。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发表于 2012-8-29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大约很久前,一个读书很有深度的同学,就推荐过,他的断语是“我青春萌动的时候热泪满面地从中获得无穷大的正能量”。当初被他这句话所累,我就真心没有去看,因为,过度自以为是早熟的我,最害怕看到的就是励志成功之类的书籍。
    暑假在家,down了几本还算比较剧情的书在手机里,打算读一读调养下身心。正好iask这个盗版集散地里有个打包的rar里,居然就含了这本书,所谓天作之合,缘分不散,那就索性看吧。约莫花了三天,非常激动的看完了。回味下来,第一个反应,是很能体会那个同学当年的话,这应当是一本很适合18,9岁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候读的书,穷苦,困境,奋斗,爱情,国家。。。众多煽动的因素。很可惜我已经过了那个年纪,但是这本书的情节与人物对我来说,依然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可见年少时候,该要泪流满面到什么地步。
    然而,这本书,真的有点太不“平凡”了。小说试图涵盖的东西,很大。一个惊天动地大变革的时代,不同各类阶层的人物,简直就是一个时代风云会。我不得不承认,路遥在构建故事和人物上,做的还是非常出色,这点应该归功于他勤奋细致的准备工作(从他的后记可受很大的感动与启发)。然而,也许是那个时代的文艺作品脱不了要歌颂要向上的基调?我总觉得,小说中的世界,太不平凡了。
    整本小说中,我找不到一个有恶心的人。也许每个人在不同的时候,做过不同的或自私或罪恶的事,但是恶的源头,都是苦难与不堪,没有一个人物的恶,是让人恨得起来的。没有一个事件的恶,是有预谋有组织有历史罪恶烙印的。我想,这只能是有两个原因,然而无论哪一个都让我高兴不起来。
    一个原因无非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已经烂透了,直至我都不敢相信曾经有那么美好的时代,那么多美好的人。一个原因无非是那个年代的小说,都要表现积极的情绪,否则无法刊发或者受追捧。
    如果是前者,那我只能说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变平凡了,还是变不平凡了,总归都是个悲剧的前行。小说中透露出的一点点的分配不均犯罪增多的隐忧,到今天,已经变得稀松平常,人能不主动危害他人,就已然是个不坏的人,倘若做了些许无关痛痒的好事,就是先进典型,倘若大公无私去帮助别人,反而引起的第一个,是他人的怀疑:这后面必有目的有阴谋,如果实在没有阴谋,那就得到很多的耻笑,这人就是脑子犯2。诸君你看,到底哪个是平凡的世界?
    如果是后者,那只能说,某些所谓的制度,自有由来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他首先也许只是限制了我的写作,后来开始限制我们的阅读与观看,再到后来限制我们的嘴,直到,限制我们的生命。这又怎是个平凡的世界。
    回到书中的内容,写一点我自己的好恶,我最欣赏路遥的一点点,乃至于我觉得这本书本来值当至少4颗星的原因,就是这本书的人物虽然都很善良,但至少不脸谱化,在那个年代,还是蛮难得。这本书的剧情虽然也有点过于故事化,但是结局却是很好的,不是苦尽甘来飞黄腾达,如果是那样,反而是最恶最臭的价值观:一个人无论怎么奋斗,都脱不了这个时代用权利和金钱去衡量成功和个人价值的阴霾。孙少平们坚韧的成长,已经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就让他,在我们心里,继续成长下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发表于 2012-8-29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记得初读本书的时,有喜有悲。而且是从始至终一直融入于主人公,那个大时代中间。这种感觉,既是一种意外中的幸福,又是有一种亲临者的悲痛
    对于这本小说,即使评论家毁誉参半,但是对于大众读者却有一种无法逃避的力量。特别是穿过那个时代印记的人,有多少人能少的了感动。
    感动即出自那个不堪回首的物质时代,又少不了与书中人物产生过类似交集的命运。最可怕的是你在书中某个角落看到了你自己。
    虽然远离那个时代的我,却也从父辈那里对那个时代的一行一宿有了许多了解,又加上这本书描写的更是最直接的三十年前的家乡,又怎能不让你摆脱不了这情境,落入其中。
    对于主线爱情,其实我没有更多的评论,虽是小说,他们感情的纯美也让我不忍心妄自揣测,但是每次想起又不得不在脑中回想起那个凝结他们爱情的故事~  
  “我们中学时代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堂课结束了。虽然前面仍有漫长而艰难的考试,但是中学的课程再也没有了,往后将是讲座、讨论会、或参加就某一问题的学术研究,——全是成年人的字眼!——在高等院校的阶梯教室和实验室进进出出。但中学的小课堂和矮桌椅不会再有了,我们中学时代的这十个春秋就在那熟悉的、有点儿沙哑的铃声中悄然逝去了。还记得那铃声从楼下的教师办公室里慢慢悠悠地传上来,传到我们十年级所在的六层楼时,总要迟一小会儿。
  
    我们激动,我们欣喜,同时又不知为什么怀有一种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想到自己在转瞬间由中学生变成了一个有资格结婚成家的大人而感到腼腆,茫然不知所措。大家在楼道和教室里徘徊,仿佛害怕走出校园,落入一个茫茫无边的陌生世界里去。我们的心头萦绕着一缕不可言状的情感,犹如在逝去的十年当中,彼此还有什么话儿未全说完,中学时代的生活尚未过够,身上依然保持着少年的天真稚气,似乎这一天忽然使得我们茫然无措。
  
    敞开的窗口映出湛蓝的天空,窗口上的几只鸽子从粗嗓眼里发出咕噜咕噜的热烈的叫唤,苍翠的树木散发的清香和洒过水的柏油路所蒸发出来的气味混杂再一起,充满了整个空间。
  
    热尼娅?鲁米扬采娃朝教室里探了探头:
  
    “谢廖扎,打扰你一会儿行吗?”
  
    我走到走廊里。在这不寻常的日子里,热尼娅也显得与往常不太一样了。她的衣着象往常一样有些古怪:那条去年就显小了的连衣裙,短得遮不住膝盖,外面套着一件瘦小得连胸前都扣不拢的毛衣,里面衬着洗旧了的白绸衫,脚穿一双圆头平底童皮鞋——这身打扮象是从她妹妹那儿拿来的。她那头浓密的淡灰色的柔发虽用许多发卡和小梳子勉强别住,但还是散落了下来,遮住了她的前额和面颊,而且有一缕额发时常垂落到她那短小的鼻子上,总惹得她气恼地把它撩开。与往常不同的是,她面颊上泛出一层淡淡的红晕,那双忽而严肃正经、忽而漫不经心的灰色大眼睛里,闪耀着生气勃勃、亲切动人的光芒。
  
    “谢廖扎,我有句话想跟你说:咱们俩十年以后再见面吧?”
  
    热尼娅从来不开玩笑,所以我也一本正经地问:“为什么?”
  
    “我想知道,你将来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热尼娅撩开那缕讨厌的额发,说道。“知道吗,这几年来,我一直很喜欢你。”
  
    我一直认为热尼娅是不会说出这种话来的,而且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感情。她的全部身心都扑在共青团紧张的工作上(她是我们的团小组长),沉浸在对星球世界的幻想之中。即使在百忙之暇,她嘴里所谈的也都是恒星、行星、日珥、运行轨道及宇宙航行之类的东西,除此之外,我从来没有听她说过别的。我们当中只有一小部分同学对自己未来的前途有所考虑,而热尼娅从六年级就立志要当个天文学家。
  
    我和她从未有过亲密的交往。我们俩同级不同班,平时也只是因团的工作才有接触。几年前,我因犯了一个错误,险些被开除出少先队,由于伙伴们的全力保护,我才保住了红领巾。但是,只有刚到我校的热尼娅一直坚持要把我开除。这件事在我对她的看法上投下了一道阴影。后来我才明白,热尼娅当时那么“冷酷无情”,完全是出于她对自己、对别人的要求十分严格的原因,而绝非出于恶意。她的心如同水晶一样纯洁,她是一个对信念忠贞不渝的坚强姑娘,总希望周围的人都象她自己一样。相比之下,我远不是一个“正直勇敢的骑士”。此刻她那突如其来的青睐使我不禁又惊诧又尴尬。我回到往事的记忆中,寻找解开这个谜的钥匙。然而除了我们在清水塘的一次见面之外,别的一无所获……
  
    假日的一天,我们相约到希姆基水库划船,**地点定在清水塘公园的一座高大的凉亭旁边。但是天公不作美,一清早就下起了蒙蒙细雨,应约来到**地点的只有我、帕夫利克、尼娜和热尼娅。尼娜是因为她一到假日就在家呆不住才来的,我为尼娜而来,帕夫利克为我而来,可热尼娅为何而来,我们就不清楚了。”
     这么长的人生,这么短的小说。不要怪我将其载入。
     而路遥耐着性子在书中将各种阶层人生层次展现,又非现今浮躁的文字作家可比。
     而对于这本书的褒奖似乎户需要我再多加评论了。
     又可能是价值观的断层,我带着现今的眼光却对本书看出一丝淡淡的奴性和更深的俗套,这也是我最想说的,虽然比起上文话语精简至极,要做的只是想稍微提起让大家自己判断而已。
    奴性从何而起呢。首先,对于书中各种婚姻,作者至始至终摆脱不尽尊卑有别,门当户对的观念。对于人与人的阶层观念也有些看重。我只是提一我的观点,大家也可以自己品味,甚至完全否定我。
    其二,书中最后少平受伤后的两句话让我大吃一惊,“我难道要成为独眼龙,弱智,要是这样,不如死了算了。”这种歧视语句我很难接受出现在我如此喜欢的书中,也不允许出现在我的价值观中,更不希望出现少平或者路遥的思想中。有没有自己判断。也可能是我过于敏感,过于完美主义。
    其三,少平在毁容后甚至不愿出现在街头,而且拒绝了小姑娘的爱慕,而回到了煤矿甚至也暗示着什么。他本是农村出生靠的就是一种不服输的尽头,但是他现在向伤痛妥协了?向命运低头了?
    我知道反对者会有无数理由且严密的证据来证明我是在胡言乱语,我也无心情去剖析文章段落来与之争辩,只希望大家理解我这个对于喜欢东西过于追求完美的凡人心态罢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12-8-29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想不通少安为什么娶了秀莲,也因此对少安的评价远远不如少平那么高。后曾设想,少安家当初的那份光景,若是娶了润叶,怕是不敢让润叶吃太多的苦头做太多的活计,得像星星月亮一样捧着她来过日子的。那样的话,也许少安这一辈子过的都不会像在秀莲怀中那么坦然和踏实。至于秀莲,她在开始的时候也许就是个替代物,好在少安的家庭责任感和秀莲自己和少安的切合度,决定了这对夫妻也算是走到了最后。不知道最后让劳苦了一辈子的秀莲最后死于肺癌,让少安一个人的生活算不算是路遥先森对于一开始少安情感懦弱的选择的一种报复。
  
        
  
      至于郝红梅,她的故事在书中不会是用来搞笑的吧。读来让人有点幸灾乐祸的快意。在书中换了那么几个对象,也都印证着一个最古老的观点,就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心存私念而不能化解的时候,频频遭遇各种不幸的事情,好在少平对她算是仁至义尽,后来心念变的踏实,也就寻了份还说的过去的姻缘。就是可惜了润生,不过人家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话说。
  
      润叶的婚姻也很奇怪,我到现在都觉得她后半部分的婚姻生活完全是一种报恩或者施舍,并不像是书中描述她自己的思维转圜。一开始的时候非常喜欢润叶,但是在她做了结婚的决定而又视向前的努力和容忍而不见的时候,觉得这个女子怕是注定的悲剧命运。猜想,路遥先森对于向前的过于怜悯和对润叶一定程度的不满,才会写出向前残废,润叶回归家庭,甚至于连夫妻两的性生活都得靠女方来完成这种情节。我感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变相的对润叶的惩罚。
  
  
      尽管路遥先森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孙少平童鞋的思维变化发展过程,这一部分也被各大学校老师们引为值得学习的对象,但由于我个人对于事件结果的偏好大于过程,对这一部分虽然是略有感慨,更多的还是注重这个故事到底属于悲剧抑或喜剧。
  
      不过既然说到这一部分了,还是说说少平的思想有点像我的思想,从一度极度的自卑到慢慢的心智正常,不同的是我这个思维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出现自己的那个田晓霞同志。不过目前也算是一个三观正常的大好青年一枚。
  
      再说,田晓霞就那么莫名其妙的死了,少平也莫名其妙的毁容了,更是顾养民怎么就辗转爱上了金秀,金秀却又迷恋着少平。
  
  故事如此纠结,路先森却如此淡定,晚生佩服。
  
      少平在田晓霞之后没有选择金秀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我邪恶的猜想,怕是最后和王世才的媳妇儿终成正果了。不要笑,我是严肃的。
  
      书中命最好的,应该属于少平的妹妹兰香了。这也印证了一个说法:知识,改变命运。
  
      一句话总结,最爱的男人是金波。最崇拜的女人是兰花。兰花印证了一句话:”有一种女人,无论她嫁给建筑工人还是国会议员,她都有能力让自己幸福。“也许有人觉得兰花因为王满银的缘故,一辈子没有尝过好日子的滋味,但是她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幸福是什么。此致,敬礼。俺葱白你。
  
      “尽管要嫁给谁的决定最终是由个人做出的,但在他做出这种决定之前,社会早已将他的视野限定在十分狭窄的范围内了。”
                                         
                                                                                                ——《社会学》约翰·麦秀尼斯
  
  
  
      这句话也许可以用来解释一下书中各个主角的婚姻选择。从婚姻开始说,是因为这些人的婚姻受制约因素都是大的社会背景和自身的社会阶层,婚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造成他们个人不同命运的开始。也可以这么说,我纯粹是来看言情小说的,只想看看主角们都寻了个什么样的好人家。
  
      不管书中的人们最后都去向了何方,他们的命运实际上在双水村的时候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决定了,走的再远,都带着双水村的印记,那是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
  
     你看,那些人,脚上还沾着咱双水村的泥巴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发表于 2012-8-29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把这本书放到kindle之后,就一直捧着看,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越看越想看。虽然写的是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初期这段时间的事情,但是于我却也有一些感触。农村里出来像我这样年岁的人,小时候多多少少也都听祖辈父辈们说过那时候的日子。这部纪实的小说就描述了这一段日子里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变化,在成长的二十多年来,这样的变化也悄无声息地在我的生活中蔓延,看着这样的文字,就像看着我们自己的过往一样,感受特别深刻,一些心酸,一些希望都 一并涌上心头。老实的农民孙玉厚,逆来顺受,一生的希望就是全家吃饱穿暖,而他的大儿子孙少安则更比他老爹更进一步,懂得争取更好的生活,然而在精神上,他仍然是跟他父亲一样具有局限性,不敢追求田润叶,而选择了门当户对、勤劳吃苦的秀莲。孙少平则在精神上走的更远,突破种种限制,自由的与田晓霞恋爱,,能够认真的对待自己的精神世界。孙家和田家两个家庭以及双水村甚至黄原市,都只是中国这段时间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这个缩影我们看到了物质上的进步,也看到了精神上的不断解放的过程。而一些传统的东西也让人感动,父母兄弟间的相互扶持,朋友之间的相互理解。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也是一个不平凡的世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发表于 2012-8-29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久闻文学大师路遥之作,经过了20年后,我才开始拜读这部巨作。这部描写了七几年到八几年公社集体制到改革开放十年之间,陕西一个小小的黄原县几家人的故事。从不同的社会阶层出发向我们重现了当时的时代变化。既然这部小说是从人物出发,对他的思考与分析自然也就从这些人物出发。而这些人物的社会地位,梦想追求,爱情瓜葛,最终归属又从某个方面定义了他们的位置。黄原似乎是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而每一个可爱的人儿我们都可以在身边找到映射。很快地我把父亲和我诉说的他儿时事情与我所了解的近代史联系在一起,加上几次去了陕西地区,让我第一感受是这本小说很亲切,离我很近。在某种程度上,它更弥补了我对这段历史的一些盲点。
  文章从高中生孙少平开始,也从他结束。这个人在故事中又起着串联其他角色和引导的作用。他代表的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儿子,受过中等教育,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幻想,浑身的浪漫主义使其独特的人格更为突出,可是现实的生活把他拉回到了那片荒芜的土地上。他没有妥协,试图通过开拓眼界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现实一次次把他按住在地上。最终他没有再次尝试与金秀在一起,而是以自己了解的实用主义踏实地站在了那片土地上,安稳地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看似是对命运的妥协,却并不完全如此,他恍如一个知天命的少年,不懈地在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使命。对他的描写十分到位,因为对于路遥来说,孙少平几乎就等于自己,在儿时卑微的地位,终日无法填报肚子的生活,儿时对生活的幻想,这些都是儿时的写照。但这又只是路遥心目中理想的自己。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关心国事,在路遥的其他作品中都对这些有着强烈的认可。可是路遥却给了这个他心目中理想的男儿一个不完美的结局。无论是开学时黑膜的自卑,还是出门时试图改变命运,更是最后对命运的认同。都放映着当代这类农民儿子的悲剧,最后他还是没有逃脱出自己的命运,离开那片土地之上,从事着自己满足的文化事业。但很明显他已经心满意足了。最终他那段“生活的姿态有千百万种,人们往往只是追求自己内心的满足”。正正是他发现世界荒诞之后的安稳,不求吾生之永恒,但求不懈于世兮。也正正是这样的一位青年,告诉着我们人生的那么多的不完美都是可以通过精神上去填补的。
  如果换算到现在,他已经是56岁,在年龄上与我的父亲相仿,但是我的父亲却更为贴近他的大哥。因此在阅读到关于他大哥孙少安的篇章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与我的父亲画上等号。从而使我更能体谅到父亲的不容易与艰辛。农村出身的少安,为了满足弟妹们的发展和家里的生活,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学业,在土地上帮补家里的生活,承担起家里的责任。战战磕磕地在土地上辛苦十几年的少安,抓住的改革开放的机会,从苦工到办工厂发家致富,都体现了一个农民在集体制下的痛苦生活和对脱离这片土地自由的向往,他成功的转型成为农民企业家。一切都是在向喜剧发展时,作者又让他的妻子得到肺癌而以悲剧收尾。同样是农村出身的父亲,也是由于家里贫困而无法上学,虽然家里在村里占着一席官位,但完全无法支持四个孩子长大的费用。因此我的父亲和少安一样,放弃了大学,以支持弟妹们的成就。后来的转型让他踏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但从骨子里还是一个农民,人们的智慧和见识跟不上时代进步的脚步,慢慢的也在十几年间被淘汰,相信假若故事继续发展,少安也将面临这样的问题。可悲又可爱的农民们,他们向我们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对美好追求的力量,可是又不断向我们提醒着他们的劣根性。在知识层面的不足,导致了他们对时代快速发展的不适应,他们的淘汰,只是早晚的问题。而如少安和我父亲这样的企业家,在中国更有千千万万。
  他们的父亲,则完完全全是一个十足的憨厚农民,他一辈子思考的事情只是想让家里人不饿肚子,就心满意足了。中国成立的四十年间,他们经历了太多,从被欺压到解放,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再到归为集体所有,从推崇思想解放再到大唱红歌。政党内部的变化太快,以至于他们无从适应,他们安分守己的过着日子,只是希望灾难不要降临于自己头上,至于他们对自由的向往与美好生活的期盼,早在打斗地主之前被消磨殆尽了。
  当时的农村人口占到中国人口总数的80%,也就是说在中国,有80%人儿和他们的家庭情况是相似的。他们父子三人的努力,终于在小女儿的身上看到了曙光。有多少人花了几代时间改变了本有的命运,我们假设没有改革开放,也许就不会有这一家人用一代人的时间改变命运的奇迹。而兰香这个女子,终究在父亲和哥哥们的帮助下,获得了解放,离开了这一片黄土地,读上了重点大学,与吴恋爱结婚了。无论是生活还是爱情,她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对于少安和少平来说,他们的妹妹,就是他们对希望的延续。这也是当时大多数农民的写照。
  在文章当中还有一些十分鲜明的人儿,如田福堂和田福军两兄弟,两人都是旧时代的领导人,但在改革开放的面前,却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田福堂无法放下自己手中的权力,不愿放手让自己那高贵的村委书记的职位更换,而这也是源于他无法用开放的思维看待时代,把集体劳动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标志,直到村里人们都发家不挨饿了,他才知道,他的时代已经越行越远。而田福军则是开放性的看世界,在改革开放期间大刀阔斧地发展经济,从而得到提拔与赏识。在这里路遥把大哥书写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劳动革命者,而弟弟则是一个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从而赞许对读书对命运的挑战,他既赞颂农民的不屈精神,又鄙视农民的保守思维。
  相对于田福军和他的哥哥,他们的女儿又在思想上超越了他们,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同时又是教育的先进之处。改变了大多数农村人们的思想,开始注视到精神层面的重要之处。对于叶润而言,她的爱情不再是物质与官场的买卖,而是心灵的相融。所以她在因二爸而下嫁给李向前时,她痛不欲生,抛弃一切离开了黄原。田晓霞相比她的姐姐就更为进步,她清楚物质的世界满足不了她的欲望,而在精神世界可获得永恒,大量的阅读书籍使她的视野比大多数当代人来的开阔,同时在追求上也更加淳朴。
  《平凡的世界》与路遥的其他书籍一样,都是用大量的文段来书写人物的感情经历。书中的主角孙少平,他先是爱上赫红梅,可这个女孩又因为他的贫穷而抛弃了他。每个时代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儿,我们不能去唾骂或鄙视她,她只是对美好生活渴望的可怜人儿中的一个,而后来田晓霞的出现,让少平爱情又燃起了火光,却以悲剧收尾。我们不该去赞颂晓霞的伟大与对爱情的纯真,因为我们无法想象假如他们真正在一起之后又会以什么样的形式结尾,会和他二爸一样每天因生活艰苦而斗嘴,还是和她姐姐田叶润一样平凡而甜美的过日子?可能这一切只是为了展现少平的悲壮生活而设置。最终少平没有答应调回市内,决绝了金秀的爱,是因为他明白,他的生活不在这里,他是踏踏实实站在土地上的人,这样让他活的自在。当然还有关于他大哥与大嫂的平凡农村爱情,叶润最终在向前身上找到了落点等等。
  书中除了对真挚爱情的各种“阐释”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农民生活中家庭的共度患难的亲情,同时还有邻居之间的相互扶持。在社会的发展中,少安和少平都没有完成自己对知识追求的梦想,但在自己妹妹身上找到了希望的寄托,父亲战战兢兢的养活了他们,大哥兢兢业业地改变了命运,少平在外的发愤图强,这些都离不开家庭的相爱,都离不开亲情的加油。然而也正是这样的家庭,才使他们能在困难的生活中找到改变命运的道路,让改变自己社会地位成为了可能。
  社会的地位,在路遥的书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影响着人们的内心世界,关系到人们的自尊。在书中不同的人对社会地位有着不同的看法,同时又是这些看法改变着他们的行为。而有意无意之间这些改变他们社会地位的事情,又往往决定着他们的命运。改变人的命运,又成为了贯穿整部小说的主线,同时也是路遥所有小说里面的重点。
  《平凡的世界》中唯一不变的是平凡生活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的人为了吃上一顿饱饭一年四季在田地上劳务,有的人为了光宗耀祖而发愤图强,有的人为了自己梦想而远走他方,也有的人为了保住地位不择手段。在这片最荒凉的土地上,人们生活虽然艰苦,可从不消逝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平凡而奇迹地开创自己的田地。
  路遥几乎经历了中国文化历史上最艰难的所有时代,他在文革时期初出茅庐,锋芒毕露,自然免不了在犯下错误,但是这个并不影响他的发展,反而使他在这场革命中吃上了饭。因此路遥对文革等并没有太多自己的负面情绪,后来对农村人民的交往中,反而才慢慢对这些事情有了深刻的看法。因此用路遥自己的话说:“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极其客观的看待。可是路遥并无法跳出自己时代的局限性,在书中多次赞许和强调一个好官员的重要性,路遥似乎清楚,又非清楚的知道,没有一个人一辈子不犯错误,而书中暗示提倡的作法是战战磕磕地坚持自己的岗位,尽量少犯错误,一切仍要听从领导安排。而他并不清楚,正是这样的听领导话的行为为中国造成了无数的混乱,这样的一本中小学必读书籍,是否会为孩子留下扭曲的权力观,我们不得而知,只是我们不能要求这位伟大的死去的作家,从他们的时代来考虑我们先进的问题,只是希望现今的读者能从中挖掘出好的东西,而筛选出不值得借鉴的地方。如同我们对待孔孟文化一般。
  《平凡的世界》围绕着这一村子的人,同时又以这一家子的人为主线进行阐述,对时代的变化有着深刻描写。这一代人的命运几乎与出身密不可分,而爱情,也建立于这个深刻的阶级关系当中。路遥先生一辈子在陕北这片荒瘠的土地生活,对这片土地有太多的爱与恨,所有的感情交集在一起,换化成为这部世世代代激励着我们的小说。单单从这几千字中无法去表达我对这部小说的热爱,也无法表达路遥先生所有的情感,更无法去阐述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发表于 2012-8-29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文字给人力量
  平实的文字
  字字穿心
  作为九零后,很多书中描述的场景都不能理解
  
  那是在北方,黄陂上的事情
  
  生长在南国,天府之国
  自然有太多貌似的“隔阂”
  
  但人的情感是相通的
  
  没有阅历没有真正生活过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
  
  平凡的
  真实的
  不咸不淡
  走着看着想着
  
  活下去,坚持住,总会有希望的
  静静地读着
  恢宏之气孕育在白描中
  
  生活就是充满着真实,不能骗人
  没有华而不实没有永远的苦楚
  就是这么真切真么给你切肤之痛又同时赐予希望和荣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发表于 2012-8-29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作者似乎是为了有意突出“平凡”这两个字,才给了故事一个这样的结局。感觉这本书应该是写社会变革给了年轻人更多追求梦想的机会,比如少安,田晓霞,他们。但是少平明明满腹才学,和他谈论过的所有人都发现了这一点,他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超越常人,就算没有个伯乐相中了他,他也完全可以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能量,比如给报纸杂志投稿,一个如此有才华的人,怎么可能得不到编辑的赞赏,况且少平也不是那种不喜欢把个人观点和他人分享的人。
  但是整本书都在写少平身体上的磨练,并且,也许是作为一个精神境界不够高的人,我真的很不喜欢故事的结局,导致我后面没办法继续往后看,少平的故事很感人,但总让我觉得刻意,他又要保持劳动人民艰难困苦的形象,又要显露出自己高深的知识和智慧,不能理解
  比如少安希望他回家开砖场,他宁愿在外面体验所谓的“花花世界”,也不愿承担哥哥的事业,况且还能给家里和妹妹一个更好的生活,人不能总为了自己活着,我觉得少平就永远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反而少安这个人物,给人的感觉更为真实,淳朴,鲜活,让人明白生活是什么样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的。
  
  还有,文章里讴歌新社会的态度也太明显了。。。或许我不该用一个80后的眼光对待那个年代的文学作品,但我真心受不了对改革开放“衷诚”的赞美,尤其是那种歌功颂德却缺乏事实依据的句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发表于 2012-8-29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平凡的世界里,一群平凡的人,过着平凡的日子,可是在我眼里他们不平凡。这里的每个人经历着自己坎坷的命运,没有人向命运低头,有人顺应了生活,有人跳脱了生活,个个生命都如此鲜活。那个年代离我有些远了,也许我没有非常深刻的感触,但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悲伤、无奈、希望,一路跟随孙少平、孙少安的情绪起起伏伏。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27 21:37 , Processed in 0.0455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