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连接你我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遥远的救世主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26 19:15:52 | 只看该作者
         22年来,没有一部电视剧可以让我忘我的看上上百遍,以至于慕名去读了原著,纵然发现二者之间极强的吻合度,想必是尊重原著,也不由得心泛涟漪,思绪万千,在初次接触它的六年之后写下这篇书评。
         刚开始看它,作为女性,我自然是深深的被丁元英吸引着,甚至自以为爱着他这样人格和修养,境界的人。再看,便不由得退避三舍,因为此时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够不着这样的人,不只是现实世界里的机会阶层问题,更多的是我自己的水平达不到。有时候甚至会觉得丁元英活的太累,不是世间所有的东西都必定是有因果的,解读一切就会让存在变得乏味和机器化。后来,在上百遍之后,再次的发觉还是喜欢他,爱他,为他着迷。有人说,我是入戏太深。或许,是这样。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存在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一部电视剧,可能从高二开始形塑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了自己的追求取向。爱上一种东西,你便会想着去一趟古城,去一次云台山。再加上我本身就是河南人的缘故,这种感情更加强烈。
          或许,在别人看来,这部书乃至拍成的电视剧,商界的东西是它的精髓。或许因为我涉世未深,我更在乎的却是它所传递出来的价值理念。不光是,人,原来可以这样活着。更多的是,透过它,让我知道在绝大多数人都在追名逐利,社会风气日益败坏,人们累的烦的压抑的气喘吁吁的时候,有人可以这样的存在着,有这样的思想存在。如同在阴霾的天气中,无意间呼吸到一口清新至极的空气。回味无穷,刻骨铭心。
          精神的东西是至高无上的,它可以让人不在乎物质和生命,却由觉活的舒坦,内心平静。
         我想,我需要用一辈子来读懂它,其实也是在无形中勾画着自己的人生足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22 15:36:07 | 只看该作者
         两年前初读《救世主》,之后一直对这本书念念不忘,时不时上豆瓣翻翻书评,某天忽然看到有人说书里主人公是有原型的,知名博主缠中说禅,遂打开他的博客:天文地理时政经济股票诗词歌赋谈佛论道中医国学包罗万象,谈吐汪洋恣肆。通读了《教你打坐》系列文章,如当头棒喝。最近重读了这本书和缠的博文,发现相似点很多,网上有人说这本书是缠让人代笔,感觉确实如此。
  
         首先是操盘手的身份和对古典乐的热爱,这两点很明显无需多言了。以及缠的诗词,书中丁元英作诗,芮小丹那段评述,从平仄押韵到内容,跟缠评论诗的文风很像。
  
         当然这些表面上的东西都可能是巧合,但两人主要思想高度重合就不是巧合了。况且这些思想都非常独特,巧合的可能性太小(连缠自己都说和他思想一样不太可能)。其中包括两点,一是丁元英反复论述的救世主心态,二是两人对文化、宗教等意识形态的批判态度完全一致。
  
         第一点详见博文《鼓吹救世主、大救星的是真正的精神鸦片》,改得文绉绉一点可以直接放书里当丁元英的话了。当然这篇博文写得很随意,但缠是非常重视这个思想的,他对禅宗、马克思、孔子的推崇都没有离开这一点,《教你打坐》系列里借禅宗说了这个,《<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里,通过对《论语》的解读,也很明确地批判了救世主心态:
  
        “而西人的生存和思维方式又是什么呢?柏拉图有著名的洞喻,说人如在洞中,须走到洞外,靠理智的光辉才能看清楚世界。这个比喻完全概括了柏拉图后整个西学以及西人的状态,这里没有了承担,人需要靠理智的光辉,这理智的光辉,在耶教里变成了上帝,耶教从本质上说就是柏拉图思想的神秘化。后来,科学代替了上帝的位置,但无论是理智、上帝还是科学,人都是奴隶,人不能独自去承担,独自去面对,而是要靠某样东西,即使那样东西被称为理智的光辉,也是典型的懦夫思维。
  
         于西人来说,他们可以如古希腊一样悲剧,一样面对命运去抗争,但人的尊严只是一个推论或假设的前提。但是,只有奴隶才需要解放,只有奴隶才需要自由,只有奴隶才需要尊严,而你本解放,你本自由,你本尊严,又何须劳什子的解放来解放你、自由来自由你、尊严来尊严你?你只要承担,人一样去承担。承担什么?承担这个天地,人,天地之心;天地,人之躯壳,你连自己的躯壳都不能承担,你还能算是人吗?
  
         承担,就是《论语》、也是儒学的真精神,什么是承担?就如本ID所写《六州歌头》里的“入红尘戏。惊天地,鹏展翅。挟风雷,存永罪,终不悔。振罗衣,立云霓,抖擞凌霄志。银河坠,缺星堤,弯日轨,旋经纬,乾坤回。混浊同污,纳纳穹苍气,激荡崔嵬,送鲸涛翻海。掷酒一高歌,万古同杯。”这,就是承担。这里不需要假设什么理智的光辉,也不需要假设什么上帝,如果真有什么理智、上帝,都只能是人的理智、人的上帝,最终都需要人来承担。人,浩然之气充盈天地,天地都为之小,一人成大,一人就成其天地之大,没有这种胸襟,没有这种浩然,没资格谈论儒家,没资格谈论《论语》。”
  
         救世主心态,西方哲学里与之对应的就是柏拉图笔下的“洞穴人”概念,认为人必须通过某种外物(如理智,上帝等)实现自身,缠推崇儒家“自立于天地间”的独立精神,推崇释家破一切执“见佛杀佛”的态度,放在小说里就是丁元英的反救世主观。
  
          第二点是两人对意识形态的态度,这点绝对是缠思想中的精华,从博文《说点想说的话:给现在、未来的人类》摘录这么几句:
  
          “实证,一切必须如此。人,生而受骗中,你的文化、生存前提都构成你生命系统的所谓公理。而公理,往往就是骗局。人生,真要活明白,前面30、40年,都要破这骗局,当然,有历史以来,真能办到这事的人,估计也没几个。绝大多数的人,不过在受骗中终其一生。现代人,更是如此。我们不过首先都是耳食之辈,最终选择了一种信的东西,然后如抽鸦片一样一生了。历史的绝大部分,由各种级别的忽悠构成。忽悠包括口号、宗教、理论等等等。”
  
          一篇博客,寥寥数语道尽人类文化本质,文化、伦理、宗教无自性、无分别,生命应该是一场实证。再看书中,那时缠应该刚有这个思想的雏形:
  
         “由于酒精的作用,丁元英浑身燥热,说话的兴致更浓了,几分醉态地说:“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生存艺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你的前途在哪儿?就在无明众生,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所以你才有价值。觉悟天道,是名开天眼。你需要的就是一双天眼,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颠倒过来,随便你怎么写怎么拍都是新意和深度,这就是钱,就是名利、成就、价值,随便你能说的什么。”
  
        还有丁提到文化传播问题:中国应该多一个由你注册的强势文化传播公司,你应该整合你的社会关系资源,埋头学几年、干几年,吸纳、整合零散能量,从你的第一本书、第一个剧本、第一部电视剧做起,用小说的形象思维和影视艺术的语言去揭示文化属性与命运的因果关系,去传播强势文化的逻辑、道德、价值观。缠在博客里也说过:本ID有一个心愿,40以后完全转向文化的建构。
  
         再细考证的话还会有收获,但这两点独特的思想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这本书和这部电视剧,大概都是缠“文化构建”的一部分吧,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令人扼腕。推荐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去看看缠中说禅的博客,不论是论禅宗的,儒家思想的部分,还是论马克思和经济的部分,以及教人炒股挣钱的方法,都是难得的高见。虽然言语不羁,对丑恶如金刚怒目,对朋友却永远是低眉菩萨,绝对是眼冷心热之人。
  
         最近把缠的文章存在手机里,没事就拿出来看看。智者之言如清泉滋润,读后法喜无限。漫长的夜车上用手机最后一格电记下了感悟:
  
         缠,是谁,是男是女,是李彪么,扑朔迷离,难以验证。斯人已逝,唯有思想着实不虚。千篇博文,有真情流露,有真知灼见醍醐灌顶,有癌魔可怖,有好诗难忘,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种种故事、无数个谜,有天道,有难以磨灭的影响和印迹,但一切又终归虚化,来无踪去无影。大慈大悲源于觉悟,疯言疯语亦是有情。如今,连个背影都无可觅了,回眸一望,只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死生事大,终难释怀,看到这句“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仿佛缠师亲语,宽慰不少。今生有此缘已感念不尽,他日若能见真身,必当叩首拜谢,不忘缠师教诲。
  
                                         
  
  
                                      2013年6月2日旁晚            
                                      于雾霾中的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7 19:31:21 | 只看该作者
  好看好看还是好看
  改变的电视剧是《天道》
  枉我刷过不少国产电视剧,这个居然不知道,惭愧
  
  
  开始就被丁元英的话镇住了
  基金 音乐 扶贫
  替天行道 杀富济贫 论道灭神
  感叹境界之高
  
  让我想不到的是小丹也是
  但也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门当户对”吧
  
  并且让我吃惊的是
  如果说丁元英的境界如释迦摩尼思考后的禅悟
  那么小丹就是浑然天成无为而为
  
  她是天国的女儿
  终归不属于人间
  
  最后的那个电话,他们太了解对方
  挽留便显得多此一举,尊重是最好的选择
  即使世俗的不理解,即使活下来的一方要默默的承受
  
  
  场地画面感不是很强,但牛在对话上,处处流露出“禅”
  而且人物塑造比较丰满,几个小人物也是活灵活现有血有肉
  作者可能没达到这个境界,但是至少看到了这个境界
  
  有没有救世主?有,也没有
  没有——别人帮不了你
  有——你自己
  不要太把自己当人,也不要太把别人不当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6 13:22:46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很多遍,包括影视与小说,脑袋里最大的问好莫过于 芮小丹为什么自杀?
      如果说,小丹的自杀是因为她认为自己没用了,我宁愿相信,她是认为自己作为一个警察没有用了。她不愿意拖累别人。
      芮小丹就是作者塑造的 天国的女儿,完美、无可挑剔。这样完美的女人,不贪生,不畏死的女人,是不存在于世间的,她属于天国。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21 21:45 , Processed in 0.0463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