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浮生六记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1#
发表于 2012-9-25 09:27:25 | 只看该作者
      当初在图书馆里看到这本书,拿起来,站在书架间,等放回去时已读完了。这是一口气的事,根本没用把书借出去。
     说来也有两年了,最感人(我是说最感动我)的细节忘得差不多了,沈复语言干净利索,俏皮的地方也能感染读者。决不会像现在的传记作家,要么做起了上帝,摆出领导讲话的气势;要么向委屈的孩子,一味地诉苦。
      这确实感人(我是说感动所有的人)的故事,沈复得了这么个知己,也不枉那一生。我们体会两人的快乐,也感受生活的艰辛,这是生活。
      后来才知道林语堂与俞平伯极力推崇这本书。有机会可以看看林语堂的英译版,他称芸娘是中文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子。
      看看其影响:现在市面上《浮生三记》《浮生十记》另加上《XX六记》《浮生XX》比牛身上的毛还多。
      刘肇霖据此著《芸娘外传》,也可一观。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2#
发表于 2012-9-25 09:27:2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上大学时,西方美术史老师推荐了这本书。看完之后,只有一个感叹:做古人真幸福!
  那时候的爱情真的是又纯又美,不像现在这么实际。而我们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实际、物质、艰难,难以找到真正的爱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3#
发表于 2012-9-25 09:27:25 | 只看该作者
  举案齐眉也不过如此吧。
  芸娘这般的女子,恐怕没有人会不爱。
  总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也许是没有遇见对的人。感谢他们的无心之作让我们在今天仍然深深感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4#
发表于 2012-9-25 09:27:25 | 只看该作者
  文言基础差,林语堂翻译的中英文对照本就很好,看不懂就参考英文看看
  
  建议没有文言基础的一定要买此版本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5#
发表于 2012-9-25 09:27:25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在读 《浮生六记》 巴掌大的小书
  每晚窝在被窝里 艰涩的阅读 文言的字句
  床头没有小灯  吊灯 光线投下来 总是暗色的阴影
  很多时候 就这样 枕着浮生六记睡着了
  梦里依稀是他们的生活 沈三白 芸娘 闲情逸致
  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沈复 字三白 浮生六记 写的是他的日子 他悼念他的亡妻之作
  他是苏州人 我也是  那是乾隆年间的事 离我有些遥远
  但感情其实都一样 生活如此
  
  沈复 芸娘 生活在沧浪亭畔
  沧浪亭 是儿时玩耍去的最多的地方
  和哥哥湖畔捉鱼摸螺丝 熟知印心石屋的传说
  却是直至今日 才知晓这对夫妇生活的真实 真情
  
  他们的夫妇之情 不免为我所动
  神仙眷侣 相携一生 赏风吟月 游山玩水 岂不快哉
  他们洒脱自然的秉性 纯净浓郁的温情 使二人水乳交融 亲同形影
  
  有一段写得极美而纯情 嘻戏中两人真情尽现
  
  “芸卸装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因抚其肩曰:姊连日辛苦,何犹孜孜不倦耶?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春乃尔耶?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既白。”
  
  是的 他们的夫妇之情 是最动我心的部分
  还记得那么一个情节 他们已是多年的老夫老妻的时候
  他们在自家走廊里相遇 却也忍不住要悄悄执手一握 低语相问
  平凡相守的日子 缠绵不断 相看不厌的情深意浓
  实则 也是另人荡气回肠的
  
  若有此情 布衣饭菜 尽可终生
  
  然终究世态炎凉 风霜刀剑 夫妇二人颠沛流离 此为后话
  我也一直耿耿于怀三白在粤经商时包妓
  还写了“有些象我妻芸娘”的句子
  
  但还是感动着的 为这份感情
  不管是他们的那个时代 还是现在的这个时代
  那都是不多见的 那样的喜欢 也许只是和我有类似的情结有关
  
  卑微的生命 平淡的生活 过着平实清澈的诗意人生的两个人
  也许能这样 一生才了无遗憾
  
  喜宝说 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爱 我就要很多很多的钱
  我为她想 如果有足够足够多的爱呢
  若有此情 布衣饭菜 尽可终生
  
  虽然人说 贫贱夫妻百事哀
  但是 可能 他们只是没有足以支撑起贫贱的感情
  
  若有此情 布衣饭菜 尽可终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6#
发表于 2012-9-25 09:27:25 | 只看该作者
      有人认为芸娘不真实.因为浮生六记中芸娘一段,芸娘劝夫纳妾.
      我不觉得这有什么不真实的。
      对于三白,芸娘“爱着你的爱”,也就“爱着你的妾”,所以成了姐妹。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所谓吃醋,在古代又没啥“女性意识的觉醒”理论的支撑,哪有现在这样理直气壮?
      说啥子男女二人容不下第三者?比如夫妻一方在弥留之际,总劝另一方“为孩子作想”,另寻一个人,好好过日子。(记得看一个轶事,姐妹二人,共事一夫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因为大夫人得了重病,生怕自己不好了,又担心丈夫无人照顾,要他娶自己的妹妹。又怕丈夫不从,自己以死相胁。威逼丈夫在自己有生之际娶了妹妹,却未料大夫人病又好了,于是姐妹共事一夫。)
      吃醋是爱情,压抑自己的吃醋只顺着丈夫的心意,也是爱情。如果芸娘因为自己的苦闹,要丈夫生生断掉对那个念兹在心的小妾的念想,简直像硬不给那个想吃糖的孩子糖吃,也是于心不忍的。爱情真不是占有。甚至与封建意识顺从丈夫之类的都没有关系。只是想让他高兴,忘了自己。
      在古代,从来是克已复礼,这也算得上克已了吧。
      当然,于现代人来说,要有问题,应该是沈三白有问题。芸娘心痛他,他却只以为封建社会男人三妻四妾天经地义,并没想过芸娘感受。
      当然,这也是夫妻二人,心心相映,女色不过是如风过耳,不触及二人灵魂的相知相依。
      这事,我看来,芸娘更见可爱。因为她不是迂腐的人,她那个时代就有个性;她清醒,但是她仍然将就宠爱这个男人。http://spaces.msn.com/members/fromlondon/Blog/cns!1puHPVGI8ZLRD5oTrRth4vSA!592.entry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7#
发表于 2012-9-25 09:27:25 | 只看该作者
  男主人公:沈复
  这是一个并不太成功的文人,做的事情不过是教书、师爷之类,经济上时常窘迫,也好风月。可他有一位非常贤良淑德的夫人,就是
  女主人公:芸娘
  这是一个温婉聪颖的女子,料理家事仅仅有条,再是恬淡的生活,都可以过的有滋有味。印象最深的是,为自己丈夫的游园会弄出颇有情趣的馄饨担砂锅宴,甚至为他去买他所心仪的小妾,更为了那风尘女子最终背弃了约定而郁郁不乐,最终早早离开了自己深爱的丈夫。
  
  看完以后,那种怅然的心境,不知道是在恨男人的多情,还是在怪女人的薄命?男人是深爱女人的,所有恩爱的细节,娓娓道来,一点一滴,都记在心里。有这样的男人,在身后依然思念着,似乎也足够了,于是便更恨这老天的捉弄,为何竟然就让这恩爱的夫妻不能白头偕老?
  
  四记中,另有游记等,沈公的文字韵味十足,就象水墨画,让人过目难忘。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8#
发表于 2012-9-25 09:27:25 | 只看该作者
  因为林语堂先生和叶沙女士的缘故,
  
  读这本书,
  
  然后,喜欢这本书。
  
  生活在沈复与芸娘生活过的城市。
  
  走过沈复与芸娘生活过的地方。
  
  然后觉得自己像个文化人了。
  
  做作。
  
  写这些话的时候我在喝水,却以为在喝酒了。
  
  沈复也会醉,
  
  而芸娘让他醉得清醒。
  
  我也带着醉意说,芸娘是近乎完美的了。
  
  难得沈复有心,让后人可以遥想他们的快乐。
  
  千年前在这座城市上演的真实爱情,
  
  我却忘了拿她来做注脚。
  
  但生活是现实的,快乐也要散场,安宁方为恒。
  
  浮生若梦,我还没有参透。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3 23:14 , Processed in 0.0701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