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粉晶乖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太阳东升西落着,而星星却是永远停驻在空中,在每个夜晚,发亮。
  法齐娅库菲就是一颗发亮着的星星,用自己的能量使其发出耀眼的光芒。
  读毕《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我震惊于当时阿富汗国家政局的战乱,也惊诧于阿富汗民族对待女性的不公,更惊叹于法齐娅库菲的执政理念和勇敢的心。
  我如世界上大多数普通的女子一般,只想安安稳稳过完整个人生,从不想去挑战命运的不公,同样也不想面对生命突如其来的变数。过着自己安排着或是被安排的生活,满足于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便是一生的幸福。如今,我却为我曾经这样的想法感到羞愧,一个没有信仰,没有追求的生命,岂不如行尸走肉般生活着,这样的生活又有何意义?
  作为一名阿富汗的女子,在那个时代,是很不幸的,从瓜熟蒂落之始便被贴上了无用的标志,更不用说能有机会去接受教育了。她们中很多女子的一生都是被早早地嫁到自己从没见过面的丈夫家去,然后终其一生地为这个家庭劳碌,还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常常会受到丈夫无理的打骂。
  而法齐娅库菲又是很幸运的一位女性,尽管她也出生在那个年代,也经历了几轮战乱,也受到了生活上无理的对待,但她却有一个开明且有魄力的母亲,让她有机会突破牢笼接受教育,有机会思考自己的人生,有机会选择自己的生命之途。
  生命无休止地繁衍延长,个人的一生又是这样的短暂,尽管短暂,总能有机会在有生之年把生活的路途给充实给填满。愿意或是不愿意,一切在于个人的取舍。
  法齐娅库菲,这位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议长,用自己的性命为赌注,以换取整个民族的美好未来。在塔利班恐怖组织的威胁恐吓之下,她仍能用高昂的头颅向这些曲解和利用伊斯兰教教义横行霸道的塔利班主义者证明:她尽管是随时随刻面对死亡的埋伏,她仍能用一腔热血向整个阿富汗国民交代——她爱这个国家,至死不渝。
  对于十几岁的孩子而言,母亲在身边时刻关怀着是一种幸福。而她们——法齐娅库菲的女儿,却收到了母亲的告别信,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这个政治家族,在了解祖父曾经为了政治为了人民的幸福而献身,她们是否也都做好了母亲随时可能离她们而去的准备?
  我是如此不忍看到生死离别的悲惨情景,但偏偏在阿富汗战乱频发的年代,在塔利班险恶的统治之下,多少家庭流离失所,多少孩子成为了孤儿,多少正义被糟蹋着。
  最最不忍的是,看到文明被毁灭。一间学校,一栋图书馆承载了多少文献知识,这些可都是祖先的心血,都是民族的结晶,不仅仅属于整个民族,更属于整个世界。如果一个统治集团可以把历史传统的文化都毫不珍惜地给予毁灭,这样的统治集团只不过是想确立自己专制的统治地位,是不会也不可能把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民放在心上。妄想以暴力取得的胜利,最后必定不得民心,这样的统治便不可能会长久。塔利班这样的组织,不仅仅让其国民感到了愤怒,也让其他其他国家的民族感到了愤怒。最后,战乱的阿富汗在国际组织的帮组下,终于让塔利班倒台,但阿富汗人民到现在还是会受到塔利班的危害。
  但愿,未来的阿富汗在这样民主政治领导者的带领下,走出贫困,走向幸福,不再有妻子的一条命还抵不上一头供吃的山羊或绵羊的命,不再有用热粪进行保暖的无知行为,不再有埋伏恐吓的塔利班组织。
  以其生命作为铺垫,用17封信,把信念传给下一代。不要女儿死于一事无成,何事才是有成?想必在法齐娅库菲的信念里,以自己无私忘我的姿态为阿富汗人民谋得幸福光明的前途才是有所成。
  无畏地创造并追求民主的政坛,法齐娅库菲如开篇语所言:“信仰超越了死亡,岁月沉淀了从容,人生绽放出最夺目的光彩。”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本关于一个永恒话题的书,母爱是从有了动物便开始的自发行为。不过,与以往的书籍不同,这本书是书信体,更具私人化,没修饰的东西会多些。
         生活就是这样,我们慢慢讨厌形容词、成语以及那些绕老绕去的客套,而简单直白的对话,或者书信让我们没了距离。
        不过,我担心的是,这本书与王朔的《致女儿书》是否有同出一撤的指向?很难想象,口无遮拦的王朔,在女儿面前有如此柔情的一面。而作为国会议员的法齐娅库菲,在危险的政治环境中,又会是怎样的一个母亲呢?
       在信中,库菲告诉女儿自己是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注定是个“该死的人”,而在随后的生活中,她多次面临死亡,这些遭遇或心境,在一般的女性身上是很难经历的。
        17封信,一一读来,感受到库菲在政治生涯的不易,以及一位女性所要面临的各种困难。但作为政治核心的家族,一切都以政治为前提,政治能左右几代人的生活,也能左右他们的爱情。库菲都一一向女儿倾诉。但同时,她告诉女儿,她真正喜欢的职业不是“政治”,而是救死扶伤的医生。
        17封信一并读下来,感慨万千,库菲可能写于不同时期,但其都想无时无刻与女儿倾诉,把自己的一些内心的东西告诉女儿。
        在这本书里,突然觉得原来这世界上的母爱,也可以不要那么刻意地去深刻,有时候,需要的是:娓娓道来!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3#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她是一名好女儿,继承了父母亲的优秀品质;她是一个好妻子,舍身救夫,一生厮守;她是一个好母亲,严于律己,做好女儿们的好榜样。她的伟大,不在于政治身份有多高,而在于怀着怎样的胸怀去关怀世界,关心阿富汗千千万万的人们。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4#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读法齐娅库菲的自传《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时,一直萦绕于我脑海里的一句话就是:死亡是生命最亲近的伙伴。我更愿意把齐娅库菲的这本书看作是生命的常态,而不是一部离我们遥远的传奇。事实上如果仔细想一想,每个人的生命也都是这样,死亡同样在明天等待着我们。只不过,这个明天也许很长,以至于让我们产生了错觉,以为死神的到来遥遥无期。于是,我们耽于安乐的生活,任凭时间轻易流逝,还总以为未来给我们布设下了所谓良辰美景。但实际上,我们就在对今天的忽视中,早已经错失了可能的明天。有一句话说“如果一个人从八十岁活起,则许多人可能成为伟人。”齐娅库菲通过自身的经历,彻悟了生命的意义,穿越重重的苦难,完成了对生命向死而生的思考。她告诉我们,衡量生命的砝码从来都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对信仰的坚守,对他人的关注,对暴行的控诉和斗争,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爱的眷恋和传递。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是一位母亲对她女儿的期待和要求,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或许这本书,将会改变我们的人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5#
发表于 2013-7-23 09:32:28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赞叹一句:“法齐娅·库菲真的是个伟大的女人”。男人与女人在天性上就是有差别的,通常我们传统的习惯是“男主外、女主内”,女人往往偏爱于家庭,男人在乎得更多的是事业。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极好的证明自己的存在感,通过在自己的领域努力的奋斗。
  我看到的法齐娅·库菲,其实也是个普通的女人,她也热爱时尚的衣服,热闹的聚会,也有自己的梦想,自己所爱的家人,会很依赖母亲等等。政治本身不是她的天命,局势所迫,生活所迫,她只能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家,自己的国家。当一个国家沦落到需要一个女人来拯救的时候,也不得不说是悲哀至极。
  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与其说是她对女儿的叮嘱,实际上是她的自传,也是阿富汗历史的写照。之前对阿富汗的印象,仅仅停留在穿着长袍的男女们身上。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也看到了一个憧憬满满的国家。真希望法齐娅能当选2014年的阿富汗总统,还给阿富汗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吧。
  女人总归是细腻的,书中对国家,对同胞,对家人的爱充溢在字里行间,让人为之感动的同时,也越发觉醒要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感谢曾经那些为了国家的自由与繁荣流过血的先烈们。
  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的我们,用不着你去牺牲生命,但无论什么时代,需要我们捍卫的东西一直存在,可能是尊严,可能是自由,可能是亲情,可能是梦想......
  相信每个人都有在乎的事物,请珍惜,珍藏。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2 18:20 , Processed in 0.0479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