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粉晶乖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这里介绍一本书《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 阿富汗  法齐娅 库菲
  一本自传,同时也是写给法齐娅女儿们的17封家书,借由自己的故事她以平行的角度还原被时代裹挟着的、逐渐觉醒的、逐渐掌控自己命运的阿富汗人,尤其是伟大而坚忍的阿富汗女性的真实历程,她控诉塔利班的暴行,并向世人澄清,塔利班是打着伊斯兰文化旗帜的暴徒。在他们亵渎伊斯兰教义,甚至凌驾于真主安拉之上的暴虐统治下淳朴、善良的阿富汗平民展现着教义的光辉。
  会比较少地阅读女性作品,下意识地觉得女人的感性甚至会葬送好题材。否则就如李清照文风转变得犀利。感性充斥于理性显得太不纯粹。但这次不一样。
  法齐娅说过:“如今,人们认为我首先是个政治家,其次才是个女人,我为此感到非常骄傲。”——《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看到这样的自述,首先,正襟危坐,大概这不是一本陈村先生说的“躺着读的书”。
  蒋方舟:“作为一本描写阿富汗的书,它远远超过了《灿烂千阳》,让我从头哭到了尾。”未拜读过《灿烂千阳》,却也不曾“从头哭到尾”。不过确实真实得打动人心,屡次被发生在法齐娅身上的幸运和不幸震撼、打动,眼眶湿润、心惊胆寒然后敬佩、感恩。
  战争摧毁美好的自然环境,战争使得平民饱受欺凌,战争使得犯罪得不到法律的约束,战争使得人们不得不直面死亡,战争夺去一个一个的家人,同时战争让无忧无虑的孩子成长,让他们变得坚忍,战争让伟大坚强的阿富汗妇女们肩负起了保护家人的责任,战争考验着阿富汗男子坚守教义保护家人的信念,战争的压力下信仰依然保护着阿富汗人民淳朴善良的本质……
  真挚的语言,不像是一位政客。
  法齐娅是2014年阿富汗总统选举的有力人选之一,这本书在我看来可能一定程度上是有在争取“政治资本”目的的(这世间基本没有这么纯粹的事情,比如封1封2上对依服阿琳珂椅(待通过版本)的介绍)。
  确实法齐娅在为阿富汗女性争取权益,提高女性地位上的努力有目共睹。
  梁文道先生不提倡看人物传记,因为往往这样的书会让人变得偏颇,忽略了人性的残酷和邪恶而盲目乐观。这样的一本随笔,几封家书(甚至说是诀别信)很残酷的现实,泯灭人性的暴行,却充满着人性的光辉。
  却是留下了感动,一遍下来留在脑海的是法齐娅对妈妈、爸爸、丈夫、以及所有人的感激,对事业的热爱,对战争的厌恶。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2#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周末的时间,我和女儿将这本书全部阅读完成。确切地说是我一口气读完,然后又强烈地推荐给我的女儿的。我是主动阅读,而女儿则是被动阅读。这是阿富汗女国会议员库菲写给她女儿的十七封信,穿插在一封与另一封之间的是她的成长故事,那里有她可敬可憎可怜可悲的父亲母亲,也有她的苦难深重变革重重的国家民族,那里有一个风雨飘摇的国度中,孩子成长中的所有喜怒哀乐艰难险阻,更有一个国会女议员的所有酸甜苦辣枪林弹雨,尽管她出生在一个有着严重宗教信仰和男尊女卑观念的大家庭中,但是,她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当然这种努力不仅成就了自己,还成就了她未来的事业,也就是为阿富汗女性和儿童谋求更大的政治权利。
  
  在我看来她是一位甘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阿富汗和平”和为“这个国家的孩子们换取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的伟大女性,因而她的作品也必定能够带给人类灵魂深维度震撼的读本,它可以使每一个阅读者都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萌生一种根本超乎寻常的社会责任与历史责任比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根本丢弃自我情怀……不过我对这个书名《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写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有点不认同,如果真如书名所写的那样,它是写给女儿的告别信的合集,受教育的主题应该是本书的作者库菲的女儿和普天之下的孩子们,但是很显然库菲是在借助于教授女儿的机会书写了自己的自传,那两个女孩儿在本书中只是一个符号。
  
  另外那17封写给女儿的信外加两封写给自己的父亲母亲的信中,惟一能够真正地打动人的好像只有第一封,这封信是本书的灵魂。一方面它让我们轻易看到了一位政客在面对无时无刻都可能降临在自己和挚爱的女儿身上的灾难的时候的淡定和视死如归,另一方面从信中“你们有权利支配我在银行里的所有存款,但一定要省着点儿用,要用在学习上,务必以学业为中,想要在这个男人主宰的国家出人头地,女孩子非得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可……希望你们去国外留学,通晓全球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一定要勇敢,不要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心存惧怕……不要死于一事无成,要以帮助他人,治理于改善国家和整个世界为荣。”那无处不在不流露着的母性情怀还是让我们轻易看到了她真实性情中最为柔软的一面,也就是说无论她是怎样的一位政客,但首先她是一位母亲。可是除此之外,其他的信则多是在讲述自己的爱情、婚姻和成长经历,而对于她的女儿和绝大多数阅读本书的孩子们可能并没有实质上教义。
  
  她是那种为责任而生,为担当而死的人,虽然我对本书的写作要义有些质疑,但是她的经历她的世界观确实给我很多醍醐灌顶般的启发,这本书包含了一个普通阿富汗女孩儿整个成长经历的文本也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真实的过去的和现在的阿富汗,从这个角度看本书的社会价值是不容质疑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3#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恭喜你赢得了人生的第一场比赛,在几亿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就证明,你是最棒的,你一定有过人之处,所以在将来,你也一定是十分特别的。
  
  
  
  现在,我还生活在2012年,这一年,也不知道哪个几千年前的混球预言世界将要面临末日,让多少人有了期待感。有生之年能够经历一场世界的浩劫,宇宙的颠覆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当然人类对于地球来算不上什么,地球相对于宇宙来也算不上什么,我也是茫茫人群中不起眼的那么一个,但是,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相信,我已经做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当然,是和你妈妈一起完成的伟大的事情。
  
  
  
  我现在还是一个二十刚出头的大孩子,正慢慢地失去青春,正悄悄地经历长胡须、发福、掉头发,我的脾气谈不上好,也不能说坏,我的长相当然算不上帅,但是也不是很丑。曾经想孩子以后不要长得像我,但是转念一想,自己的孩子不像自己岂不是很可怕?我正谈着一场维持了四年的爱情,虽然不知道她会不会成为你的妈妈,但是我知道,这辈子,我们一定互相毕生难忘。不瞒你说,在没遇到她之前那些年心里堆满了花花肠子,谁没对另外的世界充满那么点向往?当然你可能此时会扳着指头算,我什么时候就开始花花肠子,对,是初高中时代。所以我在想,这么多年的习惯会不会有基因啊?这基因会不会遗传啊?
  
  
  
  说到基因,我想懒惰是会传染的。你爷爷是个懒鬼。当然,他也是一个伟大的父亲。虽然没有家财万贯,也没有渊博知识,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我们这个民族几千来都有的一个职业,我爸爸也延续了祖上几代的一贯作风:穷。但是他用双手供我上学,用男子的气魄养活家庭。我现在所处的年代,是拼爹的时代。当然我没有一个牛逼的爸爸,没有背景只有背影,我只能拼音、拼图、拼命,所以我致力于成为一个牛逼的爸爸。当然不是拿来给你拼爹的,你要是哪天拿我出去拼,我岂不是要气死?
  
  
  
  如何成为一个牛逼的爸爸?这个是我目前正在思考也正在实践的一个具有长远目标的责任的东西,现在要完成的,当然是如何牛逼,你来的那天,才是爸爸。
  
  
  
  我扳着指头算了算,我没有经历过足以让世界铭记的大事,没有给你吹牛逼的谈资,至今为止我经历过的人生大事只有:高考。911那会儿,我还在上小学,对国际大事完全不知,伊拉克战争那会儿,我上初中,学校没电视也没网络,只是凑在一个精瘦的语文老师的铁条窗外看了CCTV的新闻报道,看得一知半解像看没有做后期的战争大片似的,那时地理考试都还作弊呢,你问伊拉克在哪儿我说不定会指着南美洲,看,伊拉克在这儿,专门产菜籽油。高考,那时万人空巷人头攒动,有人失意有人得意,虽然我算是得意的那一部分,我料想只能考420结果考了526,当那个长期对我表示孺子不可教的数学老师对我称赞说考得不错时,确实高兴了一把。久违的开心,虽然我现在已经忘了那时的开心是什么样子,但我记得我确实曾经开心了一把。高考后,我也牵起了不知道将来是不是你妈妈的她,可谓双丰收,人生两大喜。
  
  
  
  我不知道你所在的年代高考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那时的教育是批量的还是质量的,但是我一定会给你我认为优秀的教育,给你我认为的质量。作为一个没有读名校,所在的学校别人都会问成都哪个大学的学校(每次跟别人说,我念的是成都大学,别人会问,啊?成都哪个大学?),甚至连本科都没读过的我,只读过几本书,只有一些小小的梦想,目前做着不起眼的工作,想着一些似是而非的事,但是,我相信,我脑袋里身体里一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给你。
  
  
  
  不知道你所在的年代的奶是不是有毒奶,油是不是地沟油,干爹是不是真的爹,但是,我相信,我给你的,都是最好的。
  
  
  
  所以,要实现给你最好的东西,我一直在努力,虽然这需要一些时日,我相信你也不会急于来到这个世上,所以你将会有众多的哥哥姐姐消失于墙上。
  
  
  
  不管是多少年以后,不管世事变迁,我一直等待你的到来。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初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觉得很不高兴,大部分长期看我评论的都知道一般我开头这么讲,后面几乎都要反转,那么,今天不是这样,请看官们不要大意的,啊,走开吧,后面真的没有转折。嗯,都洗洗回去睡吧。
  蒋方舟(我还是很喜欢这姑娘的,注意,不是崇拜)在推荐语中说此书超过《灿烂千阳》让我从头哭到尾,我真的很想问:姑娘,你确实把这书从头到尾读完了么?为啥我一点都看不出来感动的地方呢。不感动有两种,第一是譬如我要推荐苹果结果我无心写了很多橙子让你口水哗啦啦的下来了,这叫走题;第二种则是,不论你在书里写了啥都让了看的倒了胃口。小蒋同志这事做的明显属于第一种。本书的点应该是作为一个从政的娘,如何教会女儿种种美德留下彪炳千秋名垂万古的十七封信,结果除了在写自己的丈夫如何无辜的抓来抓去弄了N次差点瘐毙虽然回了家但身体垮掉还是死了让我很感动外,我始终没看到她对教育女儿方面的打动人心处。更何况,你要夸赞A就夸赞好了,为什么一定要说B不如A呢,《灿烂千阳》表示躺着也中枪。尤其让我觉得不妙的地方是,众所周知,在世界各地,有不少妇女本来无心于政治,却因为家庭出身或者良好的素养而成为民众的辩护者,不论古今和远近,这些伟大的女性为民族为祖国所付出的牺牲都是值得我们的崇敬的。她们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女性所有的品质令我们动容,诸如细腻、诚恳与谦卑。但糟糕的是,我在这本书中我看见了库菲女士不停的说自己的父亲是一个伟大的领袖,而且她几乎每当这样声明的时候都要捡她爸又娶了一房小老婆的时候,譬如爹爹娶了最后一个老婆,那新娘好像是14岁吧,库菲女士就满含深情的表示,我爹爹他一生娶了那么多老婆,但不是为了政治关系而是出于真爱的只有一个,那个女人就是——文中交代了没我还没看出来(反正不是库菲的母亲)。以及她父亲如何请众人吃饭的时候因为米饭没有煮成一粒一粒散着的时候,他父亲如何凶神恶煞的冲进厨房用做饭的铜勺如何毒打库菲的母亲,护着头的手几乎被打断,库菲女士还要加上一句除了这以外的时候,我的父亲还是很爱她之类。唉~我希望库菲女士的两个很早就失去了父亲(几乎就是库菲自己命运的翻版)的女儿不要按他们妈妈的老路上走下去。库菲在这本几乎都是用来描述自己人生经历的书中透露出的人生价值观我认为基本上就是,你们的爷爷牛皮闪闪,你们的爸爸是个好人,你们的妈妈是天赋领袖所以你们必须得给老娘争气如特步——不走寻常路。因为这个女人,我毫不畏惧的在这说,我不仅觉得这本书中透露出的情感(亲子之情)打动不了人,我真的连作者的个人素养都怀疑,这个世界上战火纷飞的地儿确实出现了很多杰出的女性,但杰出如果就是这个样子的话,我还是觉得女人不要搅和政治为好。因为都像你这样,下一代就完蛋了。借用读书群里有人说的话,哎呦喂,您不准女儿死于一事无成,凭什么你自己就算有成呢?!撒切尔夫人呗父母要求必须得做第一连坐公交车都得坐在前排,赖斯被教导黑人不是低贱人种但在不公平的社会中必须要付出200%的努力才能出人头地的心灵鸡汤我读的不算少,尽管有失偏颇但传达出的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就人生的理念还是值得赞扬的。此书中则是我爸爸是领导所以我也有权代表人民,你们老妈我这么厉害你们可不能给我丢脸……你是库菲,然后才是母亲,你的女儿首先是沙哈扎德与舒拉,然后才是你的女儿,请不要把你那种高贵出身的念头灌进女孩子的脑中,快乐的成长,学会感恩,你的孩子会比你被更多的人民铭记,真的。你境界太高了,我们都没文化,赶不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5#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在寻找光明的路上邂逅光明
  ——读法齐娅库菲的《我不要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信》
  夏雨哲
  人总是喜欢在光明中任意的挥霍光明,却没有谁能理解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艰辛。“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在这首是中所流露的情感也许简而又简,可是,每次领略这句诗的时候,我都会将自己的领会深深解剖,挖掘出来的意外就像昨日留下的泪痕,不知是惊喜还是忧伤,总之是曾经确实存在而现在果真隐匿。在读阿富汗著名女政治家法齐娅库菲的《我不要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信》的时候,我不禁又默念道那句对我有强烈精神震撼诗。
  这本书从整体上看可分为库菲的人生经历和对女儿的书信教诲两大部分。
  法齐娅库菲是阿富汗唯一的女性国会议长,在阿富汗那样对女性绝对压迫与歧视的世界,女性参与政治简直是给人无法想象的恐惧,可就是在这样险恶并且甚至让女性同胞们完全绝望的国度,法齐娅库菲依靠她的才能,依靠她非凡的政治思想和人生经营,最终冲破了世俗的枷锁。
  书中讲述的法齐娅库菲的人生充满苦难。正如她自述“从出生那天起,我就是个该死的人,真主让我活着一定有他的理由。”在还未出生之前,库菲的生母就被父亲抛弃另结新欢,坚强的母亲顶着巨大的压力,忍受生活的艰辛,独自将库菲生养。一个人的世界如果完全被杀戮和罪恶占据的时候,那她很有可能成为心灵扭曲的罪人,但是,如果能从这样的境地坚强的走过,那成功的光明就会在黑暗的末端闪耀。自童年开始,库菲便亲眼目睹了阿富汗人民的苦难与悲惨,战争的伤害致使她所生活的空间成为“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果敢的库菲在亲身经历这样的社会现实之后,便立誓要投身政治,要解决阿富汗目前的不公现象。政治场上的库菲更是举步维艰。本性政治,生性善良的她在凶险的政治环境下显得是那样的弱小和无助,面对高官的质疑,诽谤,再加上出访时的一次次被暗杀与迫害,她始终坚定地与所有反对力量抗争,最终将生命高扬在为正义事业的前方。
  正如她叙述,她的每一次走出门都是充满危险的未知旅程,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否平安返回,于是她只能在每次出门前给最亲爱的两个女儿舒拉和萨哈扎德留下一封信,这每一封信都有可能是一封遗书,里面包含了作为一个母亲对儿女的人间至爱,无上真情。出门17次,危险17次,写信17封:如果她不在了,女儿们要勇敢面对生活。想要在这个男人主宰的国家里出人头地,女孩子非得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可,她曾经被生活脱落了幸福,但是作为孩子不应该承受战争的苦难。如果她不在了,女儿们还是应该坚强的生活,悲伤永远都属于弱者,在没有出息的眼泪迷幻了你们的心灵的时候,拿出生命中最后的信仰走出我还没有来得及为你们铺陈的岁月,只要你们坚信“信仰超越了死亡,岁月沉淀了从容,人生绽放出最夺目的光彩”。
  在我看来,女性属于弱势群体,在她们的世界里,我也从没有真正的放下过多的期待,有的也仅仅只是一颗同情之心。同情对于同情者来说绝对是件好事,但是对于被同情者来说就并非是高尚的行为,齐娅库菲的《我不要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信》就像是在还没有真正开启社会闸门的生活路上横出的一道沟陷,让我在没有挫折与苦难经历的安定的行为意识之中突然转变了坚信已久的“道德”。我也深刻的明白,女性的伟大与成功是在被忽视之后,一种由坚韧而爆发出的呐喊,那强烈的解放与挣脱,正是在寻找她们毕生追求的光明,这光明帮助她们成功经受住人生中最艰苦的各种环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给我亲爱的不知是男是女的小兔崽子:
  
  虽然你娘我并不确定你能否来到这个世上,因为你娘跟你可能的爹商量好了。如果不能够改变你降生在地狱模式的命运,那我们宁愿选择不让你来到这个世界。因为你没有自主选择的能力,为了避免你以后唠叨埋怨我们,我们还是消停地过二人世界比较好。但是这个美好的设定毕竟是我们两个二逼青年的一厢情愿,所以,如果你一不小心因为意外来到了我肚子里,我也不能带你去星海医院把你给咔擦了(记住了,星海医院不在星海,而在南石道街!),作为两个独生子女的第一胎可能也是唯一的一胎,我想你还是能够享受到幸福的青少年时光的,当然以后的生活就需要你的努力了。
  
  你一定会感到奇怪,你娘我作为一个母性欠奉的家伙,为什么突发奇想来写这么一个肉麻兮兮的东西,那得归功于一本叫做《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信》的书(英文版书名只有后半段,前半段应该是咱中文版编辑加的),虽然不至于让我从头哭到尾,但是却让我思考起做母亲的心态来,以前,我从未站在母亲的角度思考过问题,但是现在,我要开始试一试。
  
  你娘我这一生还算是经历过不少大事(在电视上看到的也算经历吧,挖鼻),上高一的时候发生了911恐怖袭击,直接导致了美国联合了反塔利班联盟进入阿富汗对塔利班进行军事打击,并推翻了其政权。当时,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阿富汗这个命运多舛的国度。惊讶于他们在塔利班的残酷统治下,生活环境倒退至中世纪。我当时是多么庆幸我没有生在那个炼狱模式的国家里,我作为独生女可以享尽父母的疼爱,可以去最好的学校上学,甚至可以对男生拳打脚踢施加暴力(这点你最好看看就算,不要学我),我不用担心在12岁就被父母嫁给成年男子,成为他众多妻妾中的一个,从此变成生育机器及老妈子,一直生到绝经或者死在产床上为止,家庭暴力是家常便饭,因为阿富汗妇女信奉“如果丈夫不打你就是不爱你”的信条,默默忍耐丈夫的虐待,她们和孩子,随时会被一场普通的感冒夺走性命,因为去医院的话需要一头羊的价格,在她们丈夫的眼里,妻子的性命远没有一头羊珍贵,因为妻子死了可以再娶,羊没了全家就没有奶喝,更没有肉吃。
  
  看着战后的阿富汗艰难的重建脚步,我觉得这个国家离现代都是那么遥远,遑论民主与自由呢?很快你娘我就收拾包袱去上大学了,在家的最后一个晚上,你姥姥姥爷对我进行了非常严肃的告诫:上了大学,两耳不闻窗外事,学你喜欢学的,玩你该玩的,非官方组织一律不要参加,遇到类似90-1的那种事,就关好门待在宿舍里,同学拖你去你也别去。当时你娘我还在青春期的尾巴上,听到这种话照例是摆了一副傲娇状,学着尔康的样子翕动了几下鼻翼,表明我的不屑,顿时感到我的鼻孔都是戏啊,甚是自得。你姥姥把我送到学校布置好了一切,临走的时候跟我说:“妈妈不指望你飞黄腾达,只要你过得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就好。”当时我只觉得一片离愁别绪,未及思考话中真意,仅仅是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咽罢了。昨晚我重新想起这句话,只觉得如果你来到这个世上,我这个做母亲的,对你也没有什么别的期盼,无非也是过得平安喜乐而已。这一刻,我才真正开始懂得了你姥姥的良苦用心。
  
  前段时间涌现了很多平民英雄,最美教师和最美司机,我为他们感动的同时,却也不禁在想,他们的母亲,此时是怎样的感受?他们的行为轰轰烈烈,他们不会死于一事无成了,但是,做母亲的恐怕宁愿他们一事无成地好好活下去吧。我并没有否定他们救人的意义,我认为他们的行为是崇高且伟大的,不愧于最美的称号。但是人们在歌颂他们事迹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在最美教师和最美司机的背后,站着的是不负责任的司机、粗制滥造的黑厂商以及监管不力的制度。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我不愿再看到一个个关于最美XX的报道,我更希望,这世上不会再有这些事情发生,每个人各司其职,用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避免出现流血又流泪的英雄。所以,我的小兔崽子,如果某天你遇到了千钧一发的事情需要你挺身而出,我会为你感到骄傲,但是,在更多的平凡岁月里,你能在这个意外频出的国度一事无成地活下去,就需要累积很多的好运气了。你娘我会从现在开始就给你好好攒RP的。
  
  时隔多年,阿富汗已经不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但是通过这本书,我却发现阿富汗正在缓步前行。作为两个女儿的母亲,阿富汗第一位女议长,她这样写道:“长久以来,阿富汗的领导人似乎认为国家是他们个人的,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他们完全忘了还有整个国家的人民居住在这片国土上。这些人是活生生的人,善良的人,是有家庭、有事业、有孩子、有梦想、有未来的人。然而,阿富汗却被几个有权势的人统治得像封建时代的私人采邑。领导人的工作安排通常完全出自私心。……人们对政治领袖没多少期望,而且反对的声音往往可以用一份工作、一份合同甚至一笔现金收买。如果不能收买呢?那好,我们的国家的确是个危险之地。经常有说话耿直的人死在这里,而凶手很少得到应有的惩罚。”
  
  我惊奇的发现,这些话并不仅仅对阿富汗适用,但是更令我惊奇的是,阿富汗可以出版这样的书籍,而且他们的领导人也毫不讳言国家的弊病,但是想必你也知道,在我们这里,连《龙纹身的女孩》这种层级的书也不可能写出来并被出版。当年你娘我看大脸师太在天涯连载《武侠,从牛A到牛C》的时候,看到师太拿吴仪的事例来说明郭襄为何不婚,她认为那是一种看开和阅尽的境界,并未涉及到任何政治意味。但是出书的时候,这段还是不见了。这十几年,阿富汗在进步,而我们,却像是在退步了。以前我们同情阿富汗,而今天,尽管他们的生存条件依然恶劣,但是,他们却是有资本来同情我们了。所以,等你长大的时候,我可能也是那种非常谨慎叮嘱你不要踩线的母亲了,我的苦心,希望你能从这里了解到。
  
  当然,《环球时报》前几天告诉我们说,中国虽然不投票进行选举,但是我们早已进入民主国家的范畴。不管你长大以后,我们的民主发展到什么状况,无论你是高兴还是痛心,无论你是选择漠视或是寻求改变,你娘我都会支持你。在当下的中国,我仅仅希望你不要迷失自己,我不会说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事实上,比起让你名留青史或者遗臭万年地死掉,我只愿你能够作为一个有良心的普通人,用心对待你的工作和生活,为你以及他人负责,就是这样,一事无成地活下去罢了。
  
  请你能够原谅和体谅一个母亲的私心。
  
                                                                              你不靠谱的老娘
  
                                                                                 2012.6.26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7#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昨天一天读完了这本书。
  
  封面上写着:活着,是有使命的。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阿富汗和伊斯兰教派别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每每读一部分我都想这个时间段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
  阿富汗是个饱受战乱的国家,苏联入侵,内战,塔利班残暴统治,法齐娅库菲都一一经历。不管在什么时候,她都相信真主让她或者是有他的理由的。
  
  其实,不知道怎么去写书评,有的书读完了内心有强大的冲击,有震撼的感觉,却不是用语言能表达出来的。
  
  法齐娅的信仰让她步步成长成熟并优秀。这本书中不止一次的可以感受到她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的信心。
  
  在她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塔利班统治时期阿富汗人民的恐惧与悲惨。也可以了解到很多伊斯兰教的规矩。
  
  P78     穆基姆的死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空洞,无论什么都无法填补。你再也无法见到那个人,这样的痛苦就好比牙疼,只是牙疼还有止痛药,而丧亲之痛根本无药可解。
  
  阿富汗一个家族里,一夫可以多妻,甚至法齐娅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个兄弟姐妹,但是书中描写的阿富汗女性如法齐娅母亲可以忍受挚爱的丈夫的其他女人,忍受丈夫的毒打,好好治理一个那么多人的大家庭。
  
  
  P80  我相信只有真主才能决定我们的命运,他决定我们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
  
  P101  生活是真主赐给我们的一个奇迹。有时。生活是祝福也是魔咒,有时生活让我们无法应对,但我们仍然要面对,因为人类的承受能力无限。
  
  
  P113   要以星星为目标,那样的话,即使掉下来,你还能落在树梢上。
  
  
  
  在书的最后,法齐娅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阿富汗这片土地最终还是顽强地保存下来,人民的力量和决心从来不曾失去。重建阿富汗需要一个强大果断的领导集体,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或许有一天你们的子子孙孙能够自由的生活在一个自豪、成功、伊斯兰教为信仰的共和国里,在发达国家占有一席之地。
  这也是我此生奋斗目标。
  
  虽然历经战乱,短短30年的时间,阿富汗就可以实现民主选举,议会制度,借由这本书的描写,尽管也是存在极大的贪污腐败,但是阿富汗的政治制度却是在日益完善的,偏远的山区也可以实现人人都有选举权,除却封闭落后的观念里,家中的男人不让女人参加,但是他们会听进去女人的意见,会去了解女人们想要投票的候选人。
  
  当一个国家有问题出现的时候,一定要尽早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时,必定完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我有一本漂亮的连环画册,名字叫一千零一夜。据说里面有一千零一个故事,故事里面的主人公都形象鲜明:善良的人倒霉在前却能善有善报,坏人阴狠狡诈但又总是棋差一着。这本连环画册让当时的我十分中意,因为不仅故事有趣,让我晓得善恶是非,人物的打扮还非常滑稽:蓬松的裤子,紧扎的衣服,斗大的帽子。它构成了我对中亚的最初认识。可惜的是,搬家的时候,这本连环画册和我其他珍藏的书籍一样,被我狠心的父母以极低的价钱卖往他处。
  
         在真实的中亚世界里,有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可说是灿若明珠,那就是阿富汗。它处于欧洲,中国,伊朗,巴基斯坦之间,被描述为“当你赢得了阿富汗,你就赢得了通往全世界的道路”。中国古代对此有更简洁的描述:此乃兵家必争之地。所以,阿富汗优越的地理位置,又正构成了它的悲剧之源。从七十年代起,阿富汗历经军事政变,苏联入侵,各派内战,塔利班掌权等一系列政治动荡。阿富汗人每次战争后和平的愿望总是尚未成形旋即又被击碎,塔利班势力的崛起更是这场噩梦的高潮,这些宗教极端主义者践行他们心中的伊斯兰教条,对一切异见者赶尽杀绝。面对全世界的指责,他们举起涂满鲜血的双手,高呼他们才是伊斯兰教的捍卫者以及正义的化身。
  
         对于塔利班人是正义还是罪恶的化身,《追风筝的人》里面那个睿智的阿富汗父亲早有论断:“罪行只有一种,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其它罪行都是盗窃的变种。”在我看来,这句话正是全书最闪亮的句子。我国古代的庄子也有言在先: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古外今来最寡廉鲜耻的行为,就是打着正义旗号窃取他人自由。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是什么景象呢,从数据上看,三分之一的阿富汗人牺牲,三分之一的阿富汗人流亡国外,只余下三分之一在他们世代居住的阿富汗土地上苟且度日。从日常生活中看,平民出门一趟都要说一声“真主保佑”,因为加入你恰好遇上一个心情不爽的塔利班人,他完全可以打你一顿,或是将你逮捕坐牢。
  
         可是,这些令人扼腕之事还不是悲剧的全部。阿富汗的问题除了政治动荡,还有宗教冲突,种族矛盾,性别歧视。关于性别歧视,在阿富汗裔的美国作家胡赛尼的另一本小说《灿烂千阳》里面,就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女人的命运。其中一个是阿富汗的传统女性,最终为了保护另一个女主角莱拉而顶罪入狱,最后死于狱中。而莱拉本人则是阿富汗的新潮女性——受过良好教育,不认可传统对与妇女的限制。莱拉命途多舛,与心爱的人分开,委身于一个残酷而传统的阿富汗丈夫。不过小说对于她将来命运早有伏笔,其时莱拉还在学校念书,她的同学就认真地跟她说:“可是你,莱拉,你将会成为我们两个傻瓜的骄傲。你将会成为一个人物。我知道终究有一天,我能够在报纸头版上发现你的照片。”
  
         在我看来,法齐娅.库菲就是真实版的莱拉。她对人生恰好与阿富汗悲惨的当代史重合。在她的新作《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里面,她描述了自己过去的人生经历:童年过得既幸福又悲哀。看见父亲毒打母亲,感到惶恐又愤怒,但是长大以后,才理解“对于阿富汗的丈夫来说,如果他不打自己的妻子,那就证明他不再爱她了。”她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表现突出,觉得自己处于和母亲完全不同的时代,将会成为改变阿富汗的新生代女性。可是正当她对未来抱着殷殷期望之际,整个国家的灾难又席卷而来:她的父亲被杀害,跟随母亲逃难,不断得知自己兄弟姐妹死去的消息,其后母亲也撒手人寰。后来遇见一个相爱且宽容的丈夫,几年以后却又病死于肺结核。
  
         法齐娅能够经历这么多苦难最后成为阿富汗首位女议员,我想首先应该归功于他的母亲。她的母亲可谓剑胆琴心,一方面对女儿照顾无微不至,时刻关注着她的安危;但又在动乱中坚持让她女儿接受教育。法齐娅通往学校的道路,充满了被强奸,毒打,枪击,炸死的危险。说真的,我无法理解法齐娅的母亲为何愿意冒这些风险让她女儿接受教育,但是她就是这么做了。还坚持跟别人说,你知道吗,我女儿将来可以当总统。以当时阿富汗女性的悲惨地位,法齐娅的母亲为何能够笃信这一点,对我来说简直是个谜。可事实证明,她当年的坚持成就了女儿的今天。
  
         当然,除了法齐娅的母亲,法齐娅的成就还得益于无数人的帮助。为了载她一程甘冒坐牢风险的的士司机,庇护她出境的普什图族将军,帮助她藏匿被通缉的哥哥的邻居,在她决定参与竞选国会议员以后全力支持她的父老乡亲。以经济学的理性人角度去看,这群傻蛋儿可谓一点儿理性都没有;可是当他们默念真主安拉的时候,我又知道他们的力量从何而来:阿富汗人始终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真主教导他们宽容,慈悲,不可对他人的困厄视若无睹。读到一个个为了陌生人可以舍命相助的故事,他们的善举是如此的伟大却又不经意,不得不让我感叹阿富汗民族的韧性和善良。假若一个民族在患难之际尚能对人性中的美德坚守如此,他日这个国家政治稳定开始重建,他们的实力腾飞一定指日可待。
  
         在《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的中文译本出版的时候,法齐娅已经迈向人生的新阶段,全力筹备阿富汗的总统竞选。她正以坚实的脚步实践着母亲生前对她的期许——在阿富汗这样一个对女性歧视根深蒂固的国家,成为第一位执政的女总统。在今天,她可能是世上最把生死置于度外的政治家。塔利班人对她恨得咬牙切齿,好多次在她车底下,还有必经道路上安上炸弹。可是这种死亡威胁一点儿也没有让她退缩。因为在她的信念里面,死并不可怕,但绝不可死于一事无成,唯此才对得起真主让她活下来的期许。《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一书收录了法齐娅给女儿的十七封告别信,里面描述了法齐娅的一生以及对于两个女儿的期望。如果有一天她为了自己深爱的阿富汗而被谋杀,他希望女儿能够坚强面对,并最终成长为优秀的人。
  
         传说中,一千零一夜这本故事集,是因为古代的中亚世界有一位残忍好杀的国王,看所有的女子都不顺眼,便一天杀掉一个。后来宰相的美丽女儿自告奋勇去见国王,每每国王准备下令杀掉她的时候,她就给她讲一个漂亮故事,令国王心动不已而不忍杀掉她。如是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的冷酷之心终于软化,和这个美丽少女共结连理。以美德之柔克丑恶之刚,这位美丽少女可谓垂范于前。法齐娅.库菲大抵就 如这位美丽少女精神的化身——无论阿富汗这个国家给她带来多少苦难,她始终对它怀揣忠诚和爱意。
  
         人类进化到文明社会的道路可谓灾难深远,但即使在最暗无天日的时代,人类对于美德的向往,却依然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生生不息。历史早已证明,人类得以往前发展的原因就是邪不压正。什么是所谓的人类文明中的邪不压正呢?按照我今日的理解,就是即使丑恶能够横行千日,上天终究会派来一位伟大女性,为我们讲上一千零一夜的美丽故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法齐娅库菲给了我一个完整而清晰的阿富汗,这样的阿富汗是教科书、传教故事、纪录片永远无法告诉我的。起初我只是被书名和封面吸引,没想到真是阅读越深。母亲给女儿们的17封信,实际上是一个母亲的回忆录,是阿富汗的民族史。苏联军队、游击队、塔利班…… 法齐娅作为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出生、成长的女性,能如此上进和出类拔萃实属不易。但是,她的思想里也有封闭的一面和幼稚的一面。封闭主要是指她自己是政治世家出身,她自豪于许多她父亲的政治关系,认为由政治世家出议员、出总统候选人这是理所当然,培养自己的女儿成为一名总统,以及许多“伊斯兰”传统中的事情的理所当然,(不过这也是历史、家族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影响);幼稚主要指她政治思想的幼稚,包括她所说的美国应该赶走塔利班、美国在阿富汗推行民主是完全正确的等等,我觉得她更适合做联合国保护妇女儿童工作人员,而不是阿富汗的总统,她的想法虽然可能会让人敬仰(如同甘地),却无效率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0#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文_谢长留
  
  又是一部描述历史事件与时代主题的书,不同以往的是,这是一个经历了战火硝烟,从瓦砾碎片中挺拔而出的真实经历之树。这棵树也许没有《灿烂千阳》那么跌宕起伏,充满玄妙;行文言辞也不像花一样绚丽流畅。这棵树给人感觉苍老、几近磨难举步维艰,但它却仍能让读者的心伴随着作者一起,看国家政权瓦解、内战迭起、民不聊生;看凄美的爱情之花在断壁残垣的夹缝中坚强萌芽,最终又黯然消逝;看一个最卑微的“可怜女孩儿”如何在一次次痛失亲人的打击后,顽强拼搏,接受生活和真主对她的考验,终于直面塔利班镇压的残忍淬炼……发生在那里的一切都让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我可以失去家,但我不能失去祖国!
  最近,我们总是在看到听到和经历了国家各层级啼笑不得的事情之后,戏谑的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总觉得,也许我们只是不想尴尬的承认对祖国的爱有多么沉重多么真挚而已,我们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这份感情,又对她寄予无限遥不可及的期望,这份爱让我们对她无奈、恨却无法割爱。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不深深热爱自己的祖国,即便这片土地已经满目苍夷!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对国家的要求就像一个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父母,总是在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各种优秀品格之后对自己的孩子指指点点,然而每一个父母又深深明白,人无完人,自己的孩子终归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如何教训都不为过,却不能允许别人对他半分言责,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我们不能割舍对祖国的爱,哪怕它曾一而再再而三的伤透了我们的心。
  法齐娅出生于阿富汗,也许在我们看来阿富汗既落后又贫穷,都什么年代了,竟然还有一夫多妻制,而虐打妻子竟然是公认的普遍现象,在那里女孩儿的命运猪狗不如,更别提上学接受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就被家庭强迫进行婚配行为……这种严重的重男轻女观念在那里无情的剥夺和扭曲了人们的自由和心态。《简爱》说:“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软弱和愚蠢的表现。”法齐娅注定不是懦弱和愚蠢的,在经历多次生死危机,她坚信自己是被真主赋予了使命的存在。法齐娅字里行间点点滴滴都向我们宣告着她的勇敢和不屈:父亲离世的悲痛犹在心间,就又要被迫接收流离失所的厄运,紧接着兄弟姐妹失散离世,母亲最终也抵抗不了命运的袭击,一个个沉重的打击不仅没有剥夺她对光明的向往,相反的,面对被恐怖势力笼罩和压榨的国家,她内心中对祖国深深地热爱就像苏醒的火山一般喷薄而发。
  这是我一生的浪漫,除此之外,不再拥有别的爱情。
  战火纷飞中最容易滋生刻骨铭心的爱情。法齐娅作为一个阿富汗妇女,她比任何一个人都幸运,因为她在这样一个狼藉的国家却拥有最闪光的爱情。就像法齐娅在书中说的,阿富汗妇女的存在只是为了繁殖后代,在她们的生命长河中不存在“爱情”这两个字。但是法齐娅却拥有了,她和哈米德之间几度离合的奔波式爱情让我们看到希望。即便一个国家已经伤痕累累,即便恐怖组织的压迫如乌云般压顶,但爱情力量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始终会给你带来可以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也正是因为法齐娅和哈米德两人彼此的依赖,使得两个人互相理解支持。然而,哈米德最终却没能打败疾病这场战役,最终带着遗憾离开法齐娅。
  看到这里,我不禁开始相信法齐娅的那句话,真主让你活着,是有使命的。就像她即便已经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依然能顽强的怀揣着活下去的希望,她那么爱哈米德,有了哈米德的人生如获至宝。相信哈米德的离世对她来说无异于挖走她胸口炙热跳动的心,她完全的投身于工作当中,从此不再谈论感情。因为她知道,哈米德是她一生的浪漫,除此之外,不再拥有别的爱情。
  作为一个“卑微的女性”,残喘于一个失控的国家,法齐娅知道光是忍受远远不够表达她内心深处的愤怒,因为爱得深沉,更因为她作为一个母亲,无法接受自己最爱的两个女儿像她一样要被迫接受不公正的命运。为了祖国,为了女儿,更为了广大的阿富汗妇女,她血液中那股强悍的斗志被点燃,像熊熊烈火席卷整个阿富汗,更冲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02:55 , Processed in 0.04923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