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83|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碧血剑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16:3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碧血剑》讲述了一代抗清名将袁崇焕因皇太极的反间计而遭崇祯皇帝冤杀。一心为父报仇的袁承志年纪轻轻被推举为武林盟主。欲报杀父之仇,又遭亡国之危,少侠毅然选择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树义旗、助闯王、力抗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97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8-21 15:40:43 | 只看该作者
            对《碧血剑》感兴趣,除了完成看完金庸武侠系列的任务以外,原因有二:记得小时候看过某部香港电影,已经忘了电影名字叫什么,剧情讲什么了,但是就记得“温仪”对着金蛇郎君“夏雪宜”说了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那位饰演温仪的女演员是我一直很喜欢的,可惜一直都只是演配角,不知道其姓名;第二个原因便是某次电视节目里介绍铸剑之乡—龙泉有位铸剑师打造了金庸先生武侠世界的几把名剑,其中,就有一把金蛇剑,弯弯曲曲,剑首是吐着信子的蛇头,造型十分之奇特,可以想象佩剑之人一定是一个性格乖张,叱诧江湖的人物。
          今天在陪朋友做头发的过程中,看完这部武侠小说,结尾得很平淡,虽然没看完金庸武侠系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袁承志不会是我喜欢的人物,甚至有些厌恶,尤其看到后面,他纠结于青青与阿九之间时,真的让人很失望。袁承志像学校里的三好学生,品学兼优,唯独缺少个性(说实话,连青青都比他有个性),于是毕业之后,在社会上对很多大事儿无能为力。
          这部书少了荡气回肠的武林气息,更多的有种水浒传的感觉。金蛇郎君夏雪宜就跟甄嬛传里的纯元皇后一样,从开始到结尾,都没有真真正正的出现过,只是不断地被人提起,不管是情人、仇人,还是其他被他施救过的各色人等;不管是他生前的境遇,还是死后华山墓穴中的机关设计,或许,夏雪宜出现的地方,才是我眼中的武林。
          这个版本的书中最后厚厚的一叠介绍了袁崇焕,虽是文科生,但是历史一直是我的死穴,除了烂,还是烂。所以,了解的不多,感受也不多。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想必擅长历史的人肯定很聪明,至少我以前的班主任是这么说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8-21 15:40:43 | 只看该作者
      时隔10年,再读碧血。
      
      初中时读此书,关注的净是些书中的男女之情感纠葛,如温青青怎样吹气如兰,阿九如何暗恋意中人等。
      
      只觉的穆人清仙风鹤骨,木桑道人可爱之极,归幸树神拳无敌,何铁手弃恶从善,等等人物都十分喜欢。
      
      而如今再看,却全都走了样。
      
      穆人清确是武学宗师,可这平凡的思想真是让人叹气。可以看得出袁承志就是当年穆人清的翻版,只不过袁承志运气更好一些罢了。不及木桑道人的顽皮洒脱。当论到天下大势,木桑默然道:“未必,未必!旧劫打完,新劫又生“。以穆人清之流又怎能理解。好在穆人清有自知之明,却也贵在忠义。袁承志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温青青烦人的不能再烦人,何铁手一代教主女中豪杰却做了袁承志的徒弟,阿九可敬可怜讨人喜欢,还好此书真正的主角是袁崇焕和夏雪宜,却是书中的死人,带活了让人看下去的冲动。不然肯定得气死。
      
      原文:
      
      ——木桑却似意兴阑珊,黯然道:“这次下了这几局棋,也不知道以后是不是还有得下。”穆人清一愕,道:“道兄何出此言?眼下民怨如沸,闯王大事指日可成。将来四海宴安,天下太平,众百姓安居乐业,咱们无事可为。别说承志,连我也可天天陪你下棋。”木桑摇头道:“未必,未必!旧劫打完,新劫又生,局中既有白子黑子,这劫就循环不尽。”穆人清笑道:“多日不见,道兄悟道更深。我们俗人,这些玄机可就不懂了。”哈哈一笑,拱手道别。——
      
      穆人清的哈哈一笑,江湖豪气。虽不知木桑道人何出此言,却亦不庸人自扰。可想象的出,穆人清年轻时和袁承志一样,拜师名门,勤练武艺,武功天下无敌,思想平凡俗气。
      
      归幸树为人憨厚,做事却冲动无比。只是武功高绝又有何用?归二娘和徒弟们更不用提,全然胡搅蛮缠,无理之极。也难怪在鹿鼎记中遭吴三桂蒙骗,杀了忠义之士,后又想刺杀满清皇帝赎罪,一家三口死在宫中。有勇无谋,比之大师兄黄真,虽武功略胜一筹但却远不及也。
      
      金蛇郎君夏雪宜绝对算不上是一个侠客,却也绝对不是一个魔头。只能说他爱上了仇人的女儿,终因此而死,也是命中注定。否则冤冤相报,何时能了。你杀我全家,我杀你全家。怎地杀人就一定要杀全家?血海深仇也就因此而来。
      
      再说说书中女子
      
      何铁手,一教之主。竟然分辨不出温青青是女儿身。要说袁承志刚刚下山,分辨不清也属情有可原。何教主在江湖多年竟然也分不清,真是荒唐之极。如果非要解释,只能说何铁手情窦初开,一见钟情,丧失了最基本的理智。像当年何红药对夏雪宜一样,爱到海枯石烂,挖骨亲颅。而后又拜了袁承志为师,改邪归正。其实大可不必,以何铁手之能,独可自立门户,开宗立祖,经过袁承志的劝告,定能弃恶从善。成立个什么铁手派,银手门,从此行迹江湖,仗义相助。何铁手肯定是佩服袁承志的,所以当然会听他的话。但终究铁手自感情受挫之后,毫无野心,只愿追随袁承志。何铁手聪明机智,见识过人。对待感情又敢作敢为,真挚不渝。我读碧血剑,每逢铁手出场的时候,默默心里暗赞了好几遍。
      
      何红药,一生被情所困。真不愧是何铁手的姑姑,流着一样的血脉。看见了帅哥就魂不守舍的样子,自甘堕落,众叛亲离。都仅仅为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何铁手还好点,怎么说青青也是女儿身。爱错也就错了,若干年后回头想想可能还会不禁莞尔。明知道会被万蛇吞噬乱咬,也甘愿为情人偷取五毒教至宝。她爱夏雪宜爱的太深,然后恨的也越深。恨到连尸体也要挖出来,拿着骷髅头骨亲了又亲,看见骷髅头骨里咬着青青她娘的发簪,拔出来放到自己的嘴里狂咬,咬的嘴烂皮穿,甚是恐怖。恨到了爱的极致。爱到了恨的深渊。一个可以爱恨到这种地步,虽然扭曲的不行,但足已让我震撼不已。何红药可恨,更可怜。但愿她来世可找到一个让人羡慕的爱情。
      
      阿九,长平公主。阿九貌美,连袁承志都承认,在她所遇见的女子中,阿九最貌美不过。可是袁承志不像胡斐。谁叫袁承志最先遇见的是胡搅蛮缠的温青青,谁叫袁承志从小到大只是练武为父报仇从不将儿女私情放在心里,刚下山就遇见了一个青春靓丽的温青青,让这连女孩子手都没碰过的袁大盟主心中一荡。温青青对袁承志的好,也让他在心中升起了一股不能辜负青青好意的一片心情。这也就导致了阿九这个聪明伶俐的小丫头的爱情悲剧。可惜袁承志不是胡斐。有人说胡斐要不是先遇见了袁紫衣,他必定能和程灵素双宿双飞。我看不然,胡斐定是嫌弃程灵素平凡,不如袁紫衣漂亮。如果先遇见程灵素,结果也会是一样的。反正这个让人可怜敬佩的程灵素姑娘,永远也只能做胡斐大哥的二妹了。袁承志则是个乱负责任的人,如果先遇见阿九,那么结果可无法所料了。
      
      温青青,其实叫夏青青。十足的小肚鸡肠,醋火中烧。要不是遇见了袁承志,真不知道哪个男人会受得了她。每次胡闹完,都使得别人为了避嫌而做了一些不应该做的决定。像英明如焦姑娘,也遭受其害,但也确实是焦姑娘做贼心虚,对袁承志既是佩服又是喜欢。而后青青又觉得对她深感内疚,反复害人,反复内疚,并从不以此为戒。
      
      关于金蛇剑。
      
      全篇名剑只有一把,便是这金蛇剑。却为何书名不叫金蛇却叫碧血?
      
      原文
      
      突然之间,全身凉飕飕地只感寒气逼人,只见那剑形状甚是奇特,与先前所见的金蛇锥
      
      依稀相似,整柄剑就如是一条蛇盘曲而成,蛇尾勾成剑柄,蛇头则是剑尖,蛇舌伸出分叉,
      
      是以剑尖竟有两叉。那剑金光灿烂,握在手中甚是沉重,看来竟是黄金混和了其他五金所
      
      铸,剑身上一道血痕,发出碧油油的暗光,极是诡异。
      
      观看良久,心中隐生惧意,寻思金蛇郎君武功如此高强,当年手持此剑横行江湖,剑刃
      
      不知已饮了多少人血。这一道碧绿的血痕,不知是何人身上的鲜血所化?是仁人义士,还是
      
      大奸大恶?又还是千百人的颈血所凝聚?
      
      
      
      看此段,便想到是否金庸一语双关。剑身上一道血痕,发出碧油油的暗光。毋庸置疑金蛇剑,便是碧血剑。
      
      再往下看,这一道碧绿的血痕,不知是何人身上的鲜血所化?是仁人义士,还是大奸大恶?又还是千百人的颈血所凝聚?
      
      看到此处,豁然明了。碧血剑一语双关,说得是剑,指的却是人。
      
      袁崇焕碧血青天,让满洲鞑子闻风丧胆,金庸写完此书后又修改此书,就是为了表现出袁将军的英雄气概。
      
      那么书名叫碧血剑是再好不过了。
      
      
      
      金蛇碧血,剑横江湖。英雄气概,留垂千古。
      
      
      
      时隔10年,此书再次读完,感慨颇多。
      
      但却再不想去读了。大概是被温青青闹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8-21 15:40:43 | 只看该作者
          情节的铺设和宏观的架构来说其实这本书有点普通,缺乏强有力的反面进行对冲直接大大削弱了阅读的观感。可能是因为是第二部作品,作者强劲的笔风还没有完全成型,但是厉害的长线铺垫功夫已经初显功力。
          个人觉得碧血剑的犀利之处在于,尚未写到三分之一处,袁承志已习得一身盖世功夫,一出场就是无人能敌模式主人公的武侠小说竟然能一直叙到结局而鲜有破绽。一般的三流小说也经常写到这种困境,作者的解决手段通常是引入几个之前毫无干系和铺垫(生硬的铺垫还不如不铺呢巴扎嘿)的世外高手及绝招神马的,这样的手法实在是很不堪,把武侠写成了神话风乃至传说中的最炫名族风……碧血剑的中期情节读起来总有些摇摆的感觉,甚至都能体会到金庸笔尖强大的控制力止住自己不往三流小说的路线上倾斜,当然,当时功夫还未炉火纯青的他为此付出了几乎毁掉了这部作品的代价,不过正是这种倔强才成就了大师吧。
          可以吐槽的地方还是蛮多的,比如反复渲染的闯王失民心清人体恤百姓这种东西,金庸爷爷特喜欢弄这个的感觉,书剑,飞狐,鹿鼎记中都有,且都给人欲盖弥彰的感觉,就是那种想抖给外人然后故意不说结果又没忍住的意思,类似的还有射雕里关于岳飞的被谁害死那个段子。实话说来,不在其位就不该谋其政,金老爷子实在不该把自己的这些小理念加到小说里面,无甚意思且贻笑大方了。
          差点忘说女主人公了,罪过。。一贯的双核类型——夏青青和阿九。夏的名字真那啥……我要恶狠狠地吐槽一下!喂能负责点么亲~夏颇似后来赵敏的原型,但是缺乏更多灵动,任性刁蛮劲的刻画也远不及赵敏,不过就出身来说,赵却与那谁更像…这么说起来好没劲的,其实夏这种出身江南且有个怪异老爸的遗传基因实在是可以写得各方面都更可人一些,不至于那谁一出场就被比下去了,好尴尬……虽不说生女当如夏qq,但是这样的女生才更有意思些吧……
           哦,还要说阿九对吧,好了,她就是一花瓶……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8-21 15:40:43 | 只看该作者
            直至昨晚,终于看完了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着实可喜可贺。时值最应该心无旁骛的一年,可往往我带着一摞书扎在图书馆角...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8-21 15:40:43 | 只看该作者
            看于丹的《论语》心得,最感动的是《心灵之道》一讲里所谈到的“大勇”,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的遗憾。
          孔子所说的勇敢是“君子义以为上”,以义字当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而苏轼在《留侯论》中描述的“大勇”也对勇敢作出了进一步的定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挻身而斗,此不足为勇者。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少年的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都很喜欢看武侠小说,崇拜历史长河里出现过的不少闪闪发光的真英雄、真豪杰。那时候作为女生,我虽然也爱看琼瑶阿姨哀怨缠绵的爱情小说,但另一方面,我同样爱看豪情澎湃、壮怀激烈的武侠经典。(武侠小说我只看两个作家的书,一是金庸,一是梁羽生,其他人的写得太乱七八糟了,看不下去。)我不喜欢娇揉做作、扭扭捏捏的女子,更讨厌蜚短流长的三姑六婆,我敬佩的是梁羽生在《江湖三女侠》里描写的吕四娘,她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她写的诗词也显示出她广阔的胸怀和高远的抱负,即使是男子(男主角唐晓澜)在她面前也觉得羞愧不如。
          金庸小说里面很多人物其实历史上是真有其人,比如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红花会总舵主陈近男,而我感动最深的是《碧血剑》的主角袁承志的父亲袁崇焕。金庸先生在小说后附了《袁崇焕评传》,对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袁崇焕不是高瞻百世的哲人,不是精明能干的政治家,甚至以严格的军事观点来看,他也不是韩信、岳飞、徐达那样善于用兵的大军事家。他行事操切,性格中有重大缺点,然而他凭着永不衰竭的热诚,一往无前的豪情,激励了所有的将士,将他的英雄气概带到了每一个部属身上。他是一团熊熊烈火,把部属身上的血都烧热了,将一群萎靡不振的残兵败将,烧炼成了一支死战不屈的精锐之师。他的知己程本直称他是‘痴心人’,是‘沷胆汉’,全国惟一肯担当责任的好汉。袁崇焕却自称是大明国里的一个亡命徒。亡命徒是没有家庭幸福的,日日夜夜不得平安。官居一品,过的却是亡命徒生涯,只因这十年之中,他生命之火在不断地猛烈燃烧。”自古以来忠臣英雄都难免被君主所猜忌,被奸臣所毒害,袁将军身边的一班好友都一再劝说他隐退,为了保卫国家的江山,他完全抛开了个人的利益,置生死于度外,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这就是所谓的大勇。
          昨晚看电视节目有介绍我们江门的爱国华侨陈宜禧的事迹。我在江门生活这么多年以来,都不知道原来远在民初的时候江门已经有铁路的了(现在没有是因为当时日本侵华时轰炸掉了),是美国华侨陈宜禧排除万难耗尽力毕生的金钱与精力所建造的。江门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当时美国很多来自台山的华人,其中陈宜禧是在美国参与修建铁路掌握了先进技术而且累积了不少财富的华人。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为了发展故乡的建设,号召当地华侨筹集资金,亲自回国修建铁路。在当时腐败的晚清政府统治,以及兵荒马乱的军阀年代,好不容易建成的新宁铁路落得管理混乱的局面,年迈的陈宜禧心力交瘁而精神失常,最后郁郁而终。建设铁路是浩大的工程,没有政府以及洋人的支持,陈宜禧仅靠一己之力,放弃美国的荣华富贵,一心只为故乡远大的发展作出毕生的贡献,这种勇气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是大勇!
          无论是袁崇焕抑或是陈宜禧,难道他们的生命中的遗憾还不算大吗?
          爱国将领袁崇焕,同为一品大官,别人在朝庭风风光光坐享荣华富贵,他则戎马沙场,南征北战,非旦没有荣华富贵,崇祯那个昏君连粮响也断绝了他的。为了保卫大明江山,袁崇焕亲自带领一众属下将士一起在城墙内耕种生产,自给自足,自力更生。就是这班吃不饱、穿不暖的残兵,在这样一个身先士卒的将领带领下,激发出无比的决心和毅力,将满洲狗打得节节败北,落花流水。没有居功自伟的袁崇焕最后却中了敌军阴险的离间计,利用大明昏君对他的猜忌这一弱点,买通谗臣污蔑他“通敌”。一条莫须有“通敌”的罪名,令他惨遭凌迟处死,令他被整个北京城的百姓冤枉!难道他没想过伴君如伴虎,难道他事先没有意料到,难道他不可以为自己铺好后路吗?其实他早已置生死于度外,早已决心承担任何艰难险阻,甚至各种屈辱和各种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勇气的体现在于他将国家兴亡摆在第一位,抛开所有自身的温饱安危,所有生命中的遗憾和困境对他来讲都只是微不足道而已。
          爱国华侨陈宜禧亦同样,在美国明明有百万身家等他享受,他偏要变卖所有财产,四出筹款,千山万水回乡修建铁路。当时垂死的满清政府还处处阻挠,就算陈宜禧回乡出钱捐了个官,仍以各种理由卡住不批修路。经历重重曲折,白发苍苍的陈宜禧终于看到铁路修成通车,却又在兵荒马乱的军阀年代将他的心血糟蹋,最后还强权夺走他董事会主席的位置,使他含恨而终。他一切的努力并没有为他个人带来半点好处,一生的劳碌也落得惨淡的收场,最后整段铁路还在日战时完全破坏,什么也不留。换转是旁人,偿若人生遭到这种打击会如何呢?会不会觉得为何这么笨,白费心机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呢?其实陈宜禧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个人利益,一心只想发展家乡,交通便利才能使当地富裕起来,即使他临终前还记挂着未完成的心愿,未做完的建设。什么是大勇?将个人利益抛开,排除万难,为理想无悔地付出毕生的精力。
          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的英雄,数之不尽,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置自身利益与安危于不顾,他们的大勇无不令我们后人敬佩景仰,我们在他们的面前是多么的渺小而轻。我们也许永远也学不会、做不到这般伟大的奉献自己,但我们能学的是一个勇的精神,以内心的强大来化解生命种种的遗憾,开阔自己的心胸,保持坦然的心境,使生命饱满充盈,即使日后回首也觉得问心无愧。
      
      (@2007.10.14 18:59)
      
         (后附有关袁崇焕及陈宜禧的事迹链接:
      http://video.pomoho.com/ent/1048783
      http://hi.baidu.com/0411205/blog/item/cb76403b87ef8be914cecb28.html
      http://www.chinaunix.net/jh/31/258154.html
      http://www.tschen.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60 )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8-21 15:40:43 | 只看该作者
      在小说中从未正式出场,在江湖上人尽皆知。或久仰久仰,或闻风丧胆,传说式的人物,向来都是狠角。胡一刀乃大侠大义,无人不敬仰;袁崇焕乃大将大冤,无人不惋惜;金毛狮王乃杀人魔头,无人不欲摧之而后快。金蛇郎君却不够极致,恨者大有人在,念者也不乏其人,除却凶残乖戾的江湖恩怨,还欠了何红药一桩情债。
      
      金蛇郎君行为怪癖,性格扭曲,奸淫掳虐,无恶不作。大凡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偏偏金毛狮王和金蛇郎君都背负着全家被灭的血海深仇,偏偏这血海深仇最初皆始于女色。江湖恩怨,杀人了事。然则金蛇郎君还多了将女人玩弄于股掌间的这一手。仇人相见本该分外眼红,然而作家总喜爱安排仇家儿女的苦恋,不是你死我活就是双双赴死。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著名的典范。金蛇郎君与温仪也不能不落入俗套,一见钟情。这时候的金蛇郎君怎么就突然愿意为了女人放弃家仇呢?哦,这是爱情的力量!
      
      他们的爱情打动了很多读者,温仪、温青青更是感动不已。爱情本身的美好不可否认,但却无法掩饰热恋中人本来的面目,美则更美,丑则依然。况且金蛇郎君也根本没有为爱情放弃家仇,因为他早已手刃温老六,还连带着滥杀无辜了四十几口人。即使按照一命抵一命来算,也绰绰有余。他以为联姻就可以一笔清算夏家和温家的旧账?他以为生米煮成熟饭温家五老就必须买账?他太看得起自己了,刚愎自用。
      
      再说爱情,何红药每鞭打金蛇郎君一次,他就要赞美一次温仪的美。多少人被这种忠诚被这种爱恋打动得泪流满面,我却觉得他特别无耻。毫不愧疚地利用一个女人对自己的爱慕,完全不顾一个教徒叛教后会遭受的折磨,不择手段,靠女人吃饭,过河拆桥。这性质与太白三英的汉奸性质也没差。最后还很坦荡地对这个女人说,我当时就是逢场作戏。好一个逢场作戏,好一个金蛇郎君。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8-21 15:40:43 | 只看该作者
      一般看电视看书,大多时候喜欢配角。配角比主角更真实,没有那么多虚幻的光环。一般来说,生活的悲哀都在配角身上活生生的反映了出来!
      
      碧血剑 里最潇洒的莫过于金蛇郎君了,从未出场,却生生的占了作者那么多笔墨。潇洒、多情,哪个女子都会爱上这样的浪子。
      
      
      我喜欢的却是里面的何红药,真可悲的一个女子,本来该是好好的美女教主,却为一个不爱自己的男子毁了一生,看完全书并不觉得她有何错误,她为了男子丢了身份,众叛亲离,甚至毁了容。可是却换不来男子的爱,都说女人的心熟悉万变,男人的心又何尝不是如此?为了他自己的复仇计划,赔了一个女人的一生?但世上的事情不能计较太多,看过笑过惋惜过后,一切仍旧云淡风轻~~
      
      难为多情,多情有罪!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2-8-21 15:40:43 | 只看该作者
        金庸小说里的次品,故事的真正主角是袁崇焕和金蛇郎君,这造成了主角袁承志的暗淡,袁承志喜欢阿九我只能解释为阿九比青青漂亮(不要告诉我这是感觉……阿九除了美色并没有展现出吸引人之处),而最后所谓取义舍爱也就不伦不类了。纵使武侠小说需要意淫强身,主角因为作者给的光环身边都是美女,但也太浪费了何铁手了(我更喜欢这妖娆女子),还有焦婉儿对袁承志的爱……以现代社会的一夫一妻制观念书写古代故事的武侠小说制造了不少的爱情悲剧……小说最出彩的是袁承志在温家那一段,温氏五老可以入选金庸小说十大无人性之列。此外,华山派拜的是风祖师爷,想来《笑傲江湖》里遭受灭门之灾的华山派应该是风清扬重整门户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8-21 15:40:43 | 只看该作者
      只可惜了那纤纤铁手
      
      
      碧血剑中最喜金蛇郎君,次之便是这个何铁手。
      
      想起初看碧血剑,读到那个令江湖人人闻之色变的五毒教主,居然会不辨男女地爱上女扮男装的温青青,着实令人莞尔,而且爱的那么纯粹,那么奋不顾身,甚至不惜叛教出门也在所不惜。
      
      想起她对着情郎说:“我从前不懂,姑姑为什麽会如此情痴,见了一个男人就这般颠倒…….”
      
      想起她在激战中只因袁承志的一句“你想不想见我那姓夏的兄弟?”就立刻倒戈,而全然不顾后果如何。
      
      那个周身是毒,心狠手辣的夷家女子,在情字上原是那么有趣可爱的。
      
      只可惜许多年后金老先生告诉我们,这一段美丽的错恋不过是当时自己的思虑不周,一时谬误而在新版中轻轻抹去,真使人不禁为之一大叹!于是她最终成了一个武痴,一心只想拜在武功比自己高的袁承志门下,再也无关那些风花雪月,那些旖旎女儿情怀,使人不禁怀疑,如果其在遇见袁承志前先遇见武功更高的玉真子又会如何?终究,在金老新版的笔端墨底,这个依旧说着一口又糯又脆云南软语的女子,却叫我再也喜欢不起来了,桃花仍在,人面却已全非了。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她刚出场时是个对金蛇郎君怀着深仇大恨的老乞婆,面貌丑陋可怖,手段阴狠毒辣,再加上之前对锦衣毒丐等五毒教众的描写,着实使人厌恶,而一切的改观从得知她身世之时开始,那时候,她有着如花的美貌,她是教主的亲妹妹,她有着一大帮的追求者。只可惜,她遇见了他……
      
      她为他付出了所有,为他毁了容貌,为他被罚三十年行乞,换来的却只是一句“我从来没有真心喜欢过你”
      
      于是,她恨他,却对他说,只要他说出那个女子的姓名住所,她就什么都不怪他。
      
      于是,她怨他,却在怀中一直藏着他当年给她画的那副画像。
      
      她替他报仇,杀了当年害他的人,她说“我那情郎虽不是好人,可我不许别人折辱了他”
      几十年,她不断的找他,想将他千刀万剐,碎尸万段,但在她内心深处,究竟对他恨多一点,还是爱多一点?
      “何红药心中突突乱跳,数十年来,长日凝思,深宵梦回,无一刻不是想到与这负心人重行会面的情景,或许,要狠狠折磨他一番,再将他打死,又或许,竟会硬不起心肠而饶了他,内心深处,实盼他能回心转意,又和自己重圆旧梦,即使他要狠狠的鞭打自己一顿出气,那也由得他,这时相见在即,只觉身子发颤,手心里都是冷汗。”
      
      她终于找到了他,但是他已经死了,他口中紧紧咬着的,是那个江南女子的金钗。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她的一生终究和她的名字一样。
      
      
      
      
      
      
      矫矫金蛇剑 翩翩美少年
      
      
      
      “从南来了一群雁,也有成双也有孤单。
          成双的欢天喜地声嘹亮,孤单的落在后头飞不上。
          不看成双,只看孤单,细思量你的凄凉,和我是一般样!
          细思量你的凄凉,和我是一般样。”
      
      
      
      我等了你十八年,你却已经死了,我天天盼你能回来带我们母女离开这个地方,却再也盼不到了。
      我和你在一起的时辰,连两个月都不到,但我这十八年里想的,一直都是这两个月的事情……
      我想着你给我唱的小曲儿,
      我想着你给我带回来的小猫、小狗、小乌龟,
      我想着你听了我答应陪着你后高兴地在树上翻筋斗,
      我想着你说要找到那个大宝藏后来接我,
      我想着你刚开始误以为我下你的毒时那伤心绝望的神情……
      我日日夜夜时时刻刻的想着你,你呢?你想我不想?我知道你是想的,我看到你写着“此时纵聚天下珍宝,亦焉得以易半日聚首?重财宝而轻别离,愚之极矣,悔甚恨甚!”夏郎,和你在一起,我一点也不后悔,那两个月的时辰,比我一生的时辰都要长。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3 06:39 , Processed in 0.04351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