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连接你我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碧血剑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发表于 2012-8-21 15:40:43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听碧血剑的时候就觉得袁承志真是优柔寡断,耽误了青青,又误了阿九。对他鄙视有佳,赞许却无,可是读完书,我不知道我是否应该了解金庸的用意,这个世界上,或许对于男人来说诱惑真的很多,然后无奈也一样不小。
  
  袁承志算是个幸运的,虽然家门遭到了朝廷的迫害,但至少在武林上算是根正苗红,一开始就有他父亲袁崇焕的旧部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爱国爱民的狭义心肠,后来又有华山派的穆人清为他传授了毕生所学,木桑子最厉害的轻功也一一传授给了他,在偶然之间他还学到了金蛇郎君的金蛇秘籍,得到了金蛇剑。正是少年义气奋发的时候,他下了华山,真可谓是少年有为。这个时候也正是闯王的义军正在节节胜利之时,他顺应了时代的召唤,凭着一身武艺和狭义心肠结识了不少英雄豪杰,召回了不少父亲的旧部,而最终要做的就是帮助闯王推翻大明江山,并且进宫杀了崇祯皇帝为父亲报仇。
  
  自古美人爱英雄。金庸也不免为他的主人公找到了美丽的女子对他死心塌地。往往这样的美女也不会只有一个,袁承志有两个,可是却比张无忌还要来的痛苦。细说在认识阿九的前前后后,袁承志对青青不能说没有感情,可是这个感情是不是爱情?袁承志认为不是,他不能辜负青青,因为青青对他有情有义,他也为此许下诺言,要照顾青青一生一世。这个诺言没有任何人逼他,想来答应这件事的时候,他的心里也是满心的愿意的。可是他遇到了阿九,阿九生得美若天仙,眉目如画,他一见倾心,从此以后心里只有阿九。虽然说见面的次数不多,但是阿九的一颦一笑就刻在他的心里不能忘怀了。
  
  最后他也就只能左右为难,选择履行自己的诺言,还是选择自己的心之所属。青青是个刚烈的痴情女子,因为知道袁承志的心并不在自己这里,伤心欲绝,世上再没有疼爱她的人,而她爱的又不再爱她,所以她选择了死亡,可是被救了回来没有死成。阿九是个温婉的痴情女子,他知道袁承志因为青青左右为难,她只有选择离开并拜木桑子为师,去了藏边等待袁承志到来然后双宿双飞。她说我等你三年,如果你不来我就消发为尼,后来把三年之期改为了十年。看来阿九是很明白自己这一生是要白等下去了,三年不如十年,至少给袁承志多一些的时间,自己的生活也有个盼头。
  
  袁承志到底要选择哪一方?青青和阿九不是那种能容忍自己的爱人妻妾成群的人,不容人心上人的心被别人占据多分的状况,所以袁承志最后都不能两全其美。青青在人看来到了最后不过是个累赘,只要青青死了,袁承志就可以去西藏找他的心上人了,可是青青虽然跳下了悬崖但一时半会儿也死不了,而袁承志和青青在一起也不是不开心的,他也不忍心让青青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而受到伤害,所以最后只有选择不去想阿九。闯王进京一举成功,但是皇太极带着清兵南下,当时天下真的是打乱。袁承志一行人选择去南方的小岛,远离是非之地,也远离了去看阿九的可能性。其后的数十年,袁承志或者偶然的想想阿九,但是阿九在遥远的地方没有一天不思念他,直到十年之期一满,消发为尼。
  
  袁承志这样的男子,只给这些钟情于他们的女子带来过片刻的快乐,但是却留下了永久的痛苦。
  
  写着写着,我以为我了解了金庸笔下的男子,才发现最后也不过一声叹息。
  
  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
  袁承志vs张无忌
  
  两个都是少年英雄,也都侠义心肠,优柔寡断,
  
  张无忌最后明白了自己真正的刻骨铭心,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袁承志也明白自己是希望和阿九共同生活,可是心里的爱却不够支撑他放弃江湖道义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spaceslive.blogbus.com/logs/7548989.html
  
  
  
     Q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发表于 2012-8-21 15:40:43 | 只看该作者
  看碧血剑的时候一气呵成,浑然不觉就已经读完了,但是看完之后却留不下什么太深的印象。如果说书剑恩仇录没有RPG人物的成长感,那么碧血剑就是人物成长得太快,袁承志躲在华山上一瞬间就学了武林三大高手,甚至是前三名的绝世武功,从一个毛头小子一下子蹦到了武林数一数二的高手行列,这确实够YY。
  至于袁承志和夏青青,我觉得其实算是闹剧,夏青青是袁承志长大后接触的第一个女人了吧,然后就不管夏青青这个醋坛子多么无理取闹都不离不弃,这算什么?其实袁承志真正爱的是阿九,但为了当年莫名其妙的结拜,最终舍弃阿九跟了夏青青,不明白为啥金庸这么写。阿九反倒成了彻头彻尾的悲剧女,以至于演变成后来鹿鼎记里的独臂神尼。
  碧血剑的人物性格实在太平淡,除了夏青青的一身醋味,其余人物可以说都是平凡的性格。所谓的真正第一主角夏雪宜,确实够奇怪。
  最有意思的是多尔衮刺死皇太极。金庸真是不放过任何一个野史啊,乾隆是汉人,顺治去了清凉寺,多尔衮杀了皇太极,他要是再写个雍正是不是就改诏书篡位了啊?
  金庸全集计划已经进行了一大半,以后的几部会如何看过再说,至少金大侠的前两部小说都不是太好,相比于最著名的那几部实在太有差距。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发表于 2012-8-21 15:40:43 | 只看该作者
  内容简介   · · · · · ·
    《碧血剑》当代著名作家金庸著,著于1956年,是金庸的第二部武侠小说。至今为止,已经过三次修订。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
    本书讲的是明末抗清将领袁崇焕之子袁承志的故事。曾多次被拍成电视剧,最近一部由张纪中导演。
  作者简介   · · · · · ·
    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荆勋贤”。原名查良镛(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浙江海宁人,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金庸生于1924年,祖籍为安徽省桐城,出生在浙江海宁,查家为当地望族,历史上最鼎盛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现代查氏家族还有两位知名人物,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穆旦)(四十年代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司法部长查良钊。出自海宁的著名人物还有王国维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金庸祖父查沧珊是“丹阳教案”的当事人。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离开家乡海宁。1939年金庸15岁时曾经和同... (展开全部)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大雨商家堡
  第二章 宝刀和柔情
  第三章 英雄年少
  第四章 铁厅烈火
  第五章 血印石
  第六章 紫衣女郎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发表于 2012-8-21 15:40:43 | 只看该作者
  只要专制独裁的制度存在一天,大家就只好碰运气。袁崇焕和亿万中国人民运气不好,遇上了崇祯。崇祯运气不好,做上了皇帝。他仓皇出宫那一晚,提起剑来向女儿长平公主斩落时,凄然说道:“你为甚么生在我家?”正是说出了自己的心意。他的性格、才能、年龄,都不配做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的皇帝。归根结底,是专制制度害了他,也害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
  
  袁崇焕和崇祯的悲剧,明末中国亿万人民的悲剧,不会发生于一个具有真正民主制度的国家中。把决定千千万万人民生死祸福的大权交在一个人手里,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中一切灾难的基本根源。过去我们不知道如何避免这种灾难,只盼望上天生下一位圣主贤君,这愿望经常落空。那是历史条件的限制,是中国人的不幸。孙中山先生不但说明了这个道理,更毕生为了铲除这个灾祸根源而努力。
  
  袁崇焕死后二百三十六年,那时清朝也已腐烂得不可收拾了,在离开袁崇焕家乡不远的地方,诞生了孙中山先生。他向中国人指明:必须由见识高明、才能卓越、品格高尚的人来管理国家大事。一旦有才干的人因身居高位而受了权力的腐化,变成专横独断、欺压人民时,人民立刻就须撤换他。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12-8-21 15:40:43 | 只看该作者
  看完《鹿鼎记》和《碧血剑》原著,首先觉得黄晓明演韦小宝太扯了,过于帅,所有女人见了他都应该主动投怀送抱才对,根本不用死皮赖脸死缠烂打,不忠实原著。其次觉得除去没看过的《鸳鸯刀》和《白马啸西风》,我还是更喜欢侦探小说式的《笑傲江湖》和《天龙八部》,岳不群左冷禅实在太过瘾了。
  
  《碧血剑》是《鹿鼎记》的前传,是金先生的第二部小说,比第一部《书剑恩仇录》要好,因为陈家洛就是个纸片人,而夏雪宜好像一幅蚀刻的雕版画,强烈而深刻。关于夏雪宜的一切都来自旁人的叙说,温仪、何红药、温家四老,并且因为旁人的叙说省略了许多枝节更显得这个人决绝、狠毒、傲骨而深情,何红药一出场,她跟夏雪宜的感情纠葛就完全压过了袁承志这条主线,何红药救了夏雪宜,偷五毒教三宝给他复仇,自己被五毒教毁容,从云南乞讨到江南找到夏雪宜,却发现他爱温仪,百般折磨他都不嘴软。这一切实在比袁承志同学平淡的爱情生活有趣多了。
  
  最好的部分是书后附的《袁崇焕评传》,剖析了明末从万历、天启到崇祯期间的政治,袁崇焕的品格作为,以及他必定不见容于崇祯的原因。金先生自己说夏雪宜只是碧血剑的第二男主角,而第一男主角是袁崇焕,至于袁承志只是穿针引线的角色,所以我们没有看到袁承志像令狐冲一样经历什么波折,一下山就是武功盖世,还有崇敬他爹的人为他化险为夷。在看《碧血剑》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袁崇焕是第一男主角,也许这也是金先生要在书后特别附一篇评传的原因。
  
  高中历史里清灭明取而代之被称做一次民族大融合,现在想起来非常冷酷无情。满族男人不事农业,攻城掠地除了抢劫财物,抓去汉族男人充做奴隶,女人自然也没有好下场。清入关到南方如遭遇抵抗,破城之后通常报复性地屠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顺治年间江阴起义据说被屠只剩下56人,清军镇压手段不下于南京大屠杀。守卫边疆不仅是为了气节和效忠皇帝,更多是为了百姓保命。
  
  明军战斗力很差,袁崇焕之前几乎没有打过胜仗,金先生称袁崇焕“是一团熊熊烈火,把部属身上的血都烧热了,将一群萎靡不振的残兵败将,烧炼成了一支死战不屈的精锐之师“,这样“刚强侠烈”的人,当然是一个英雄。而他的死,也不是简单地午门斩首,而是被北京城里的百姓啃噬至内脏,又让刽子手凌迟了一千刀。 我清楚记得小时候看的《上下五千年》里将袁崇焕的死归为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那本书里还特意有张被俘太监偷听清将领对话的插图。离间计让崇祯帝疑心一时是可以的,真的要断送一个英雄,必然有更多复杂的原因。袁崇焕的故事里,是崇祯帝的卑鄙杀死了他,间接覆灭了一个王朝,祸害了天下苍生。
  
  金先生写于1956年的这篇文不仅为了悼念一个英雄,更多是借古喻今,抨击专制。下面这段在我正激动得气噎的时候出现,一时莞尔: “在合理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下,万历可以成为一个精明的商人,最后被送入戒毒所。天启是一个精巧的木匠。崇祯做甚么好呢?他残忍嗜杀,暴躁多疑,性格中有强烈的犯罪倾向,在现代社会中极可能成为一个犯罪的不良青年,但如加以适当的教育与训练,可以在屠宰场中做屠夫(我当然并不是说屠夫有犯罪倾向),那也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他不能做猎人,因为完全缺乏耐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发表于 2012-8-21 15:40:43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看过电影,以为会有碧血剑这东西,结果全篇未见这三个字。碧血剑这名字 原来是这样(引用评论http://book.douban.com/review/1346850/):“碧血”典出《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可见金庸之用心,只是改了三版依然不满意,大概是初始的时候设定的差错。我觉得金蛇郎君与袁崇焕毫无关系,写起来就松了。去了剑也就不成武侠了,没了碧血也就背离了初衷。一边要向上兼容武侠,一边要向前兼容史实,这是鱼与熊掌,金庸把自己放到了套子里,凭个人之力是爬不出来了。
  
  剧情我不太喜欢,作为武侠小说,男主角(不是袁崇焕和金蛇郎君)学成的太快,最后大决战仓促结束。结尾众人避世,到岛上逃难,很容易让人觉得主角逃避现实,不入世,这便与金庸的大侠精神相悖了。爱情方面,男主角举棋不定,也不知是束缚太多还是性欲不强,反正见人爱人,但没有后文。而女主青青就是一大醋缸子,唯一印象是异装癖。里面众女人皆是痴人,开化五毒教主却有莱斯彼岸倾向,当真好笑。作为历史小说,没有那种宏大感,零零散散。
  
  到是里面引用的一些资料精彩:
  程本直《漩声纪》节选:
  举世皆巧人,而袁公一大痴汉也。惟其痴,故举世最爱者钱,袁公不知爱也;惟其痴,故举世最惜者死,袁公不知惜也。于是乎举世所不敢任之劳怨,袁公直任之而弗辞也;于是乎举世所不得避之嫌疑,袁公直不避之而独行也;而且举世所不能耐之饥寒,袁公直耐之以为士卒先也;而且举世所不肯破之体貌,袁公力破之,以与诸将吏推心而置腹也。
  
  PS 刘公可以带入替换袁公,而那段历史就是现实了。
  
  还有一首曲子,不知来源:
  无官方是一身轻,伴君伴虎自古云。归家便是三生幸,鸟尽弓藏走狗烹,子胥功高吴王忌,文种灭吴身首分。可惜了淮阴命,空留下武穆名。大功谁及徐将军?神机妙算刘伯温,算不到:大明天子坐龙廷,文武功臣命归阴。因此上,急回头死里逃生;因此上,急回头死里逃生。君王下旨拿功臣,剑拥兵围,绳缠索绑,肉颤心惊。恨不能,得便处投河跳井;悔不及,起初时诈死埋名。今日的一缕英魂,昨日的万里长城。
  
  那段历史还是很神奇,而书如果能让众人记起这么个人,也就算是成功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发表于 2012-8-21 15:40:43 | 只看该作者
  温南扬道:“最气人的是,每到端午、中秋、年关三节,他就送一封信来,开一张清单,说还欠人命几条,妇女几人。石梁派在江南纵横数十年,却被这奸贼一人累得如此之惨,大家处心积虑,要报此仇。但这奸贼身手实在太强,爹爹和叔伯们和他交了几次手,都拾夺他不下。咱们防得紧了,他接连几个月不来,只要稍稍一松,立刻出事。大家实在无计可施。两年之间,咱们温家被他大大小小一共杀死了三十八口。青青,你说,咱们该不该恨这恶贼?”青青道:“后来怎样?”温南扬道:“让你妈说下去吧。”
  
  温仪对袁承志望了一眼,凄然道:“他的骸骨是袁相公埋葬的,那么我甚么事也不必瞒你,只求袁相公待会把他死时的情形,说给我们母女俩知道……那么……”她说到这里,声音又咽哽了,隔了一会,说道:“那时我不懂他为何这样狠,其实也不想懂。爹爹不许我们走出大门一步,我好气闷,每天只能在园子里玩玩,爹爹还说,没哥哥们陪着,女孩子们就是大白天也不能到园子里去。这天是阳春三月,田里油菜花的香味一阵阵从窗里吹进来,我真想到山坡上去看看花,闻闻田野里那股风的气息,可是这害死了人的金蛇郎君呀,在这样好的天气,把我关在屋子里。我真想独自个溜出去一会儿,可是想起爹爹那股严厉的神气,又不敢啦。这天下午,我和二房里的三姊姊、五房里的嫂嫂,还有南扬哥你和天霸哥,我们五个人在园子里玩,我在荡秋千,越荡越高。身子飘了起来,从墙头上望出去,见到绿油油的杨柳,一株株开得十分茂盛的桃花,心里真是高兴。忽然,天霸哥怪叫了一声,仰天跌倒,我吓了一大跳,后来才知他胸口中了那人一枚金蛇锥,当场就打死了。南扬哥你呢?我记得你马上逃进了屋,把我们三个女人丢在外面。”温南扬胀红了脸,辩道:“我打不过他,不走岂不是白送性命,我是去叫救兵。”温仪道:“我还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只见墙头一个人跳了下来,刚好站在我的秋千上。他用力一荡,秋千飞了起来,他一把将我拦腰抱住,我只觉腾云驾雾般的飞了出去。我以为这一下两人都要跌死了,哪知他左手抱着我,右手在墙外大树枝上一扳,便又弹了起来,轻轻的落在数丈之外。这时我吓胡涂了,举起拳头往他脸上乱打。他手指在我肩窝里一点,我登时全身瘫软,一动也不能动啦。只听得后面很多人大声叫嚷追赶,但后来声音越来越远。他挟着我奔了半天,到了一个悬崖峭壁上的山洞里。他解了我穴道,望着我狞笑。我忽然想起了那两位嫂嫂,心想与其受辱,不如自己死了干净,就一头向山石上撞去。他在我后心一拉,我才没撞死,留下了这个疤。”说着往自己额上一指。袁承志见那伤疤隐在头发丛里,露在外面的有一寸来长,深入头顶,看来当时受伤着实不轻。温仪叹道:“倘若就这么让我撞死了,对他自己可好得多,谁知这一拉竟害苦了他。那时我昏了过去,等醒来时,见身上裹着一条毯子,我一惊又险险晕了过去,后来见自己身上衣服穿得好好地,才稍稍放了一点心,想是他见我寻死,强盗发了善心,便不再下手害我。我紧紧闭住了眼睛,一眼也不敢瞧他,连心里也不敢去想眼前的事。
  
  “他怕我再寻死,那两天之中,日夜都守着我。跟我说话,我自然不答。他煮了东西给我吃,我只是哭,甚么也不吃。到第四天上,他见我饿得实在不成样子了,于是熬了一大碗肉汤,轻声轻气的劝我喝。我不理不睬,他忽然抓住我,捏住我的鼻子,把肉汤往我口里灌,这样强着我喝了大半碗汤。他手一松,我就将一口热汤喷在他脸上。我是要激他生气,干脆一刀杀了我,免得受他欺侮,再把我像二位嫂嫂那样,卖到娼寮里去活受罪。哪知他并不发怒,只是笑笑,用袖子擦去了脸上汤水,呆呆望着我,不住叹气。”
  
  袁承志和青青对望了一眼,青青突然间红晕满脸。温仪道:“那天晚上,他睡在洞口,对我说:‘我唱小曲儿给你听好吗?’我说:‘我不爱听。’他高兴得跳了起来,说道:‘我当作你是哑巴,原来会说话。’我骂道:‘谁是哑巴来着?见了坏人我就不说话。’他不再言语了,高高兴兴的唱起山歌来,唱了大半夜,直到月亮出来,他还在唱。我一直在大宅子里住着,哪里听见过这种……这种山歌。”温南扬喝道:“你又怕听又想听,是不是?谁耐烦来听你这些不要脸的事?”大踏步便向亭外走去。青青道:“他定是去告诉爷爷们。”温仪道:“由他说去,我早就甚么都不在乎了。”青青道:“妈,你再说下去。”
  
  温仪道:“后来我朦朦胧胧的就睡着了。第二天早晨醒来却不见了他,我想一个人逃回家来,可是这山洞是在一个山峰顶上,山峰很陡,无路可下,只有似他这样轻功极高的人,才能上下。到中午时他回来了,给我带来了许多首饰、脂粉。我不要,拿起来都抛到了山谷里。他可也不生气,晚上又唱歌给我听。
  
  “有一天,他带了好多小鸡、小猫、小乌龟上山峰来,他知道我不忍心把这些活东西丢下山去。他整天陪我逗猫儿玩,喂小乌龟吃东西,晚上唱歌给我听。我在山洞里睡,他从来不踏进山洞一步。我见他不来侵犯我,放心了些,也肯吃东西了。可是一个多月中,我一直不跟他说话。他始终对我很温柔很和气,爹爹和妈妈都没他待我这样好。
  
  “又过得几天,他忽然板起了脸,恶狠狠的瞧我,我很害怕,哭了起来。他叹了口气,哄我别哭。那天晚上我听得他在哭泣,哭得很是伤心。不久,天下起大雨来,他仍是不进洞来,我心中不忍,叫他进山洞来躲雨,他也不理。“我问他为甚么哭,他粗声粗气说:‘明天是我爸爸、妈妈、哥哥、姊姊的忌辰。我一家全被你家的人在这天害死了。明天我说甚么也得杀一个人来报仇。你家里现下防备很严,请了崆峒派的李拙道人和十方寺的清明禅师作帮手,哼,这两人虽然厉害,我难道就此罢手不成?’他咬牙切齿的,冒着大雨就下峰去了。第二天到傍晚时,他还是没回来,我倒有些记挂了,暗暗盼望他平安回来。”
  
  听到这里,青青偷偷望了袁承志一眼,瞧他是否有轻视之色,但见他端谨恭坐,留神倾听,这才宽慰,缓缓的吁了口气。温仪道:“天快黑了,我几次到山峰边眺望。也不知去望了几次,终于见到对面那座山峰上有四个人影在互相追逐,身法都快得不得了。我用心细看,最先一人果然是他,后面一个是道士,另一个是和尚,第四个却是我爹爹。他手中拿的是那把金蛇剑,一个斗他们三个,边打边逃。斗了一会,那和尚一禅杖横扫过去,眼见他无法避开,我心中着急,大声叫了起来,哪知他金蛇剑回过来一格,竟把禅杖斩去了一截。爹爹听见叫声,回头望见了我,不再争斗,往我这山峰上奔来。
  
  “他很是焦急,两剑把和尚与道人逼开,随后追赶。这样一来,变成我爹爹在前面,他在中间,僧道二人在后。四人不久就奔下山谷。他追上了我爹爹,拦住了不许他到我这边山峰来。斗了几回合,一僧一道赶到,我爹爹抽空跳出,自我这边攀上来。这四个人边斗边奔,追到了我站着的山峰上。我很是高兴,大叫:‘爹爹,快来!’这时他如发疯般抢了过来,接连三剑,把爹爹逼得不住倒退。爹爹打他不过,眼见危急,僧道二人也到了。爹爹叫道:‘阿仪,你怎样!’我说:‘我很好,爹,你放心。’爹爹道:‘好,咱们先料理了这奸贼再说。’三人又把他围在中间。
  
  “那道人道:‘金蛇郎君,我们崆峒派跟你无冤无仇,只不过见你干得太也过份,因此挺身出来作个和事佬。我谁也不帮,如你答应罢手,以后不再去温家惹事,今日之事就此善罢。’他大声叫道:‘父母兄姊之仇,岂能不报?’那和尚道:‘你已经杀了这许多人,也该够了。劝你瞧在我们二人的脸上,就此停手吧!’他忽然一剑向和尚刺去,四人又恶斗起来。那道人的兵刃有点儿古怪,想来武功甚强,和尚的禅杖使开来,风声呼呼猛响,也很厉害。他越打越不成了,满头大汗,忽然一个跄踉,险险跌倒。“那和尚一杖打下去,被他侧身躲过,他身子这样一侧,见到了我的脸。他后来说,他那时候本已筋疲力竭,但一见到我流露出对他十分关怀的神气,突然间精神大振。他的剑使得越来越快,山谷中雾气上升,烟雾中只见到金光闪耀。只听得他叫道:‘温姑娘,别怕,瞧我的!’那和尚大叫一声,骨溜溜的滚下山去,脑门正中钉了一枚金蛇锥。我爹和那道人都吃了一惊。他挺剑向我爹刺去,那道人乘虚攻他后心。他突然大喝一声,左手双指向道人眼中截去。道人头一低,他一剑挥过,将道人拦腰斩为两截。”
  
  青青呀的一声叫了出来。温仪道:“他回手一剑,便向我爹爹刺去。爹爹见他连杀两个武功高手,早已吓得面无人色,钢杖使开来已不成家数。我忙从洞里奔出来,叫道:‘住手,住手!’他听我一叫,就停了手。我道:‘这是我爹爹!’他向我爹爹狠狠望了一眼,说道:‘你走吧,饶你性命!’爹爹很感意外,回身要走。这时我因整天没吃东西,加之刚才担心受惊,见他饶了爹爹,心中一喜,突然跌倒。他忙抢过来扶我,我从他肩上望出去,只见爹爹目露凶光,忽然举起钢杖,猛力向他后心打去。
  
  “他一心只关注着我有没受伤,全没想到爹爹竟会偷袭。我忍不住呼叫:‘留心!’他一愣,要待避让,已经不及,将头一侧,这一杖打中在他的背上。他夹手夺过钢杖,掷入山谷,双掌向爹爹打去。爹爹无法招架,闭目等死。哪知他回头向我望了一眼,叹了口气,对爹爹道:‘你快走。别让我回心转意,又不饶你了!’爹爹不再说话,奔下山去。他背上吃了爹爹这一杖,受伤着实沉重,爹爹刚走,他就一口鲜血,喷在我胸前衣上。青青哼了一声道:“爷爷这么不要脸,明里打不过人家,就来暗下毒手!”温仪叹道:“按理说,他是我家的大仇人,连杀了我家几十口人。可是见他受人围攻暗算,我禁不住心里向着他,这也叫作前生的冤孽。
  
  “他摇摇晃晃的走进洞去,从囊中拿出伤药来吃了,接连又喷了许多鲜血出来。我吓得只是哭。他虽然受伤,神色却很高兴,问我:‘你干么哭?’我哭道:‘你伤得这样。’他笑问:‘你是为了我才哭?’我回答不出,只觉得很是伤心。
  
  “过了一会,他说:‘自从我全家的人给你六叔害死之后,从来没一人关心过我。我今天杀了你的一个堂兄,前后一共已杀了四十人,本来还要再杀十人,看在你的眼泪份上,就此罢手不杀了。’我只是哭,不说话。他又道:‘你家的女人我也不害了,等我伤好之后,送你回家。’我心里是说不出的滋味,只觉得他答应不杀人了,那很好。以后几天我烧汤煮饭,用心服侍他。可是他不停的呕血,有时迷迷糊糊的老是叫‘妈妈’。
  
  “有一天他整天晕了过去,到了傍晚,眼见不成了。我哭得两眼都肿了。他忽然睁开眼来,笑了一笑,说道:‘不要紧,不会死。’过了两天,果然慢慢好了起来,一天晚上对我说,那天中了这一杖,本来活不成了,但想到他死之后,我在这高峰绝顶之上走不下去,我家的人又怕了他,不敢来找,那我非饿死不可。为了我,他无论如何要活着。”青青插嘴道:“妈,他待你很好啊,这人很有良心。”说着狠狠望了袁承志一眼。袁承志脸上一阵发热,把头转了开去。
  
  温仪又道:“以后他身子渐渐复元,跟我说起小时候的事情,他爸爸妈妈怎样疼他,哥哥姊姊又怎样爱护他。有一次他生病,他妈妈三天三夜没睡觉的守在他床边。哪知一天晚上,六叔竟把他全家杀了。那时我觉得这人虽然手段凶狠毒辣,但说到他亲人的时候,却显得心肠很是良善柔和。他拿出一个绣花的红肚兜来给我看,说是他周岁时他妈妈绣的。”她说到这里,从怀中取了一个小孩用的肚兜出来,摊在桌上。袁承志见这肚兜红缎面子,白缎里子,绣着个光身的胖娃娃睡在一张大芭蕉叶子上。胖娃娃神情憨憨的很是可爱,绣工精致,想得到他妈妈刺绣时满心是爱子之情。袁承志从小没有爹娘,看到这肚兜,想到自己身世,不禁一阵心酸。温仪续道:“他常常唱山歌给我听。还用木头削成小狗、小马、小娃娃给我玩,说我是个不懂事的女娃娃。后来他伤势完全好了,我见他越来越不开心,忍不住问他原因。他说他舍不得离开我。我说:‘那么我就住在这里陪你好啦!’
  
  “他非常开心,大叫大嚷,在山峰上两株大树上跳上跳下,像猴子一样翻筋斗。“他对我说:他得到了一张图,知道了一个大宝藏的所在,其中金银珠宝,多得难以估量。据说从前燕王篡位,从北京打到南京。建文皇帝仓皇出走,把内库里的珍珠宝贝埋在南京一个秘密地方。燕王接位之后,搜遍了南京全城也找不到。他派三保太监几次下西洋,一来是为了找寻建文皇帝的下落,二来则是为了探查这批珍宝。”
  
  袁承志心道:“原来在《金蛇秘笈》中发现的,便是这张宝藏的地图。”温仪续道:“他说成祖皇帝一生没找到这张地图,但几百年后,却让他无意之中得到了,眼下他大仇已报,就要去寻这批珍宝,寻到之后,便来接我,现下先把我送回家去。”她说到这里,轻声道:“他舍不得我离开他,其实我心中也舍不得。可是……可是……我总不能就这样跟了他去。我回家之后,大家却瞧我不起,我很是恼怒,他们没本事保护自己的女儿,我清清白白的回家,大家反而来羞辱我,我也就不理他们。不跟他们说话。”
  
  青青接口道:“妈妈,你很对,你又做错了甚么?”温仪道:“我在家里等了三个月,一天晚上,忽然听得窗下有人唱歌,一听声音我就知道是他到了,忙打开窗子让他进来。我们见了很是欢喜。这天我就和他好了,有了你这孩子。那是我自己愿意的,到如今我也一点不后悔。人家说他强迫我,不是的。青儿,你爸爸待你妈妈很好。我们之间一直很恩爱。他始终尊重我,从来没强迫过我。”
  
  袁承志暗暗钦佩她的勇气,听她说得一往情深,不禁凄然。青青忽然低声唱了起来:
  “从南来了一群雁,也有成双也有孤单。成双的欢天喜地声嘹亮,孤单的落在后头飞不上。不看成双,只看孤单,细思量你的凄凉,和我是一般样!细思量你的凄凉,和我是一般样。”歌声娇柔婉转,充满了哀怨之情。
  
  温仪凄然道:“那就是她爸爸唱给我听过的一支小曲。这孩子从小在我怀里听这些歌儿,听得多了。居然也记住了。”袁承志道:“夏前辈那时候想是已经找到了宝藏?”温仪道:“他说还没找到,不过已有了线索。他心中挂念着我,不愿再为了宝藏而耽搁时日。他说到宝藏的事,我也没留心听。我们商量着第二天一早就偷偷的溜走,心中十分欢喜,甚么也没防备,不料想说话却给人偷听去了。
  
  “第二日天还没亮,我收拾好了衣服,留了一封信给爹爹,正想要走,忽然有人敲门,我当然很怕,他说不要紧,就是千军万马也杀得出去。他提了金蛇剑,打开房门,进来的竟是我爹爹及大伯,二伯三人。他们都空着双手,没带兵刃,穿了长袍马褂,脸上居然都是笑嘻嘻地,丝毫没有敌意。我们见他三人这副模样,很是诧异。
  
  “爹爹说:‘你们的事我都知道了,这也是前生的冤孽。上次你不杀我,我也很承你的情。以后咱们结成亲家,可不许再动刀动枪。’他以为爹爹怕他再杀人,说道:‘你放心,我早答应了你小姐,不再害你家的人!’爹爹说:‘私下走可不成,须得明媒正娶,好好拜堂。’他摇头不信。我爹爹说:‘阿仪是我的独生爱女,总不能让她跟人私奔,一生一世抬不起来。’他想这话不错。哪知他为了顾全我,却上了爹爹的当。”袁承志道:“令尊是骗他的,不是真心?”温仪点点头,说道:“爹爹就留他在厢房里歇,办起喜事来。他始终信不过,我家送给他吃的酒饭茶水,他先拿给狗吃。狗吃了一点没事,但他仍不放心,毫不沾唇,晚上都拿去倒掉,自己在石梁镇上买东西吃。
  
  “一天晚上,妈妈拿了一碗莲子羹来,对我说:‘你拿去给姑爷吃吧!’我不懂事,还道妈妈体惜他,高高兴兴的捧到房里。他见我亲手捧去,喜欢得甚么也没防备,几口吃了下去,正和我说话,忽然脸色大变,站起来叫道:‘阿仪,你心肠这样狠!’我吓慌了,问道:‘甚么?’他道:‘你为甚么下我的毒?’”
  
  “你为甚么下我的毒?”这句话,虽在温仪轻柔的语音中说来,还是充满了森然可怖之意,想见当时金蛇郎君是如何愤怒,又是如何伤心。袁承志和青青听了,不由得毛骨悚然。温仪的眼泪一滴滴落在衣襟之上,再也说不下去。寂静之中,忽听得亭外磔磔怪笑。三人急忙回头,只见温氏五兄弟并肩走近,后面跟着二三十人,手中都拿着兵刃。温方山喝道:“阿仪,你把自己的丑事说给外人听,还要脸么?”温仪胀红了脸,要待回答,随即忍住,转头对袁承志道:“十九年来,我没跟爹爹说过一句话,以后我也永不会和他说话。我本来早不该再住在温家,可是我有了青青,又能去哪里?再说,我总盼望他没有死,有一天会再来找我。我若是离开了这里,他又怎找得到我?他既然已经死了,我也没甚么顾忌了。我不怕他们,你怕不怕?”
  
  袁承志还没答话,青青已抢着道:“承志大哥不会怕的。”温仪道:“好,我就说下去。”提高了声音,继续说道:“我急得哭了出来,不知道要怎样说、怎样做才好,突然之间,房门被人踢飞,许多人手执了刀枪涌了进来。”她向亭外一指,说道:“当时站在房门外的,就是这些人。他们……他们手里都拿着暗器。爹爹总算对我还有几分父女之情,叫道:‘阿仪,出来!’我知道他们要等我出去之后,立刻向他发射暗器,房间只是这么一点地方,他往哪里躲去?我叫道:‘我不出来,你们连我一起杀了吧!’我挡在他身前,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要保护他,不让他给人伤害。
  
  “他本来眉头深锁,坐在椅上,以为我和家里的人串通了下毒害他,十分伤心难受,也不想动手反抗,听我这么说,突然跳了起来,很开心的道:‘你不知莲子羹里有毒?’我端起碗来,见碗里还剩了一些儿羹汁,一口喝下,说道:‘我跟你一起死!’他一掌把碗打落,但我已经喝了。他笑道:‘好,大家一起死!’转头向他们骂道:‘使这种卑鄙阴毒的手段,你们也不怕丑么?’
  
  “大伯伯怒道:‘谁用毒了?下毒的不是英雄好汉。你自恃本领高,就出来斗斗!’他说:‘好!’就出去和他们五兄弟打了起来。他喝的莲子羹里虽没毒药,但放着他们温家秘制的‘醉仙蜜’,只要喝了,慢慢会全身无力,昏睡如死,要过一日一夜才能醒来。这些人哪,还舍不得用毒药害死他,想把他迷倒,再慢慢来折磨他。他们……他们当真是英雄好汉!”说到这里,语气中充满怨毒,只是她生性温柔,不会以恶语骂人。温方施怒道:“这无耻贱人,早就该杀了,养她到今日,反而恩将仇报!”青青道:“我娘儿在温家吃了十几年饭,可是四爷爷,我这两年来,给你们找了多少金银财宝?就是一百个人,一辈子也吃不完吧?我娘儿俩欠你们温家的债,早还清啦!”温方达不愿在外人之前多提家门丑事,叫道:“喂,姓袁的,你敢不敢跟我们五兄弟一起斗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发表于 2012-8-21 15:40:43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实际是写得比较差的,光19回李自成的变脸就写得十分突兀,但是还有一段文字十分有趣:
  
  那女子目光流转,从众人脸上掠过,每个人和她眼波一触,都如全身浸在暖洋洋的温水
  中一般,说不出的舒服受用。只听她莺声呖呖的说道:“贱妾陈圆圆拜见大王,愿大王万
  岁、万岁、万万岁。”李自成哈哈大笑,道:“好美貌的娘儿!”刘宗敏道:“大王,那崇
  祯的公主,小将也不要了。你把这娘儿赐了给我罢。”牛金星道:“刘将军,这陈圆圆是镇
  守山海关总兵官吴三桂的爱妾,号称天下第一美人。大王特地召来的,怎能给你?”刘宗敏
  听得是李自成自己要,不敢再说,目不转睛的瞪视着陈圆圆,骨都一声,吞了一大口馋涎。
  
      皇极殿上一时寂静无声,忽然间当啷一声,有人手中酒杯落地,接着又是当啷、当啷两
  响,又有人酒杯落地。适才袁承志的酒杯掉在地下,李自成甚是恼怒,此刻人人瞧着陈圆圆
  的丽容媚态,竟是谁也没留神到别的。
  
      忽然间坐在下首的一名小将口中发出呵呵低声,爬在地下,便去抱陈圆圆的腿。陈圆圆
  一声尖叫,避了开去。那边一名将军叫道:“好热,好热!”嗤的一声,撕开了自己衣衫。
  又有一名将官叫道:“美人儿,你喝了我手里这杯酒,我就死也甘心!”举着酒杯,凑到陈
  圆圆唇边。
  
      一时人心浮动,满殿身经百战的悍将都为陈圆圆的美色所迷。袁承志只看得暗暗摇头,
  便欲出殿,忽听得李岩大声喝道:“大王驾前,众兄弟不得无礼。”一名将军哈哈大笑,说
  道:“我伸一个小指头儿,摸一摸美人儿的雪白脸蛋,那也不打紧吧!”说着伸出手指,一
  步一步的向陈圆圆走去。李自成喝道:“把美人儿送到后宫去。宋献策,你带兵看守。”宋
  献策答应了,领着陈圆圆入内。
  
      数十名军官一齐蜂涌过去,争着要多看一眼,直到陈圆圆的后影也瞧不见了,才恋恋不
  舍的慢慢归座。一人举鼻狂嗅,说道:“美人儿的香气,闻一闻也是前世修来的。”一人说
  道:“这不是人,是狐狸精变的,大王不可收用。”另一人道:“就算是吃人妖魔,我只要
  抱她一抱,立刻给她吃了,那也快活得很。”
  
      李自成一口一口喝酒,脸上神色显是乐不可支,对众将官的丑态全没放在心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发表于 2012-8-21 15:40:43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晚上把《碧血剑》读完了,对比先前看的张纪中版电视剧,想必大胡子伯伯很是偏爱阿九,在电视剧里给阿九姑娘加了不少戏份,书里面却是少得多了。然而不知道为什么,我却始终更偏爱青青。想弄明白为什么比起几乎十全十美的阿九却更喜欢有着不少缺点的青青,左右思量,却只能叹一口气:喜欢无非就是一种直觉,你可以罗列出一百条她的可爱之处,然而那些却都称不上是你喜欢她的理由。
  陪着小妹玩仙一的时候,我喜欢灵儿,不喜欢月如,理由是月如出场的时候蛮横无礼,青青何尝不是?
  读《红楼梦》的时候,我喜欢湘云不喜欢黛玉,理由是黛玉小心眼儿,还老是自怜自艾,青青何尝不是?
  读《绝代双骄》的时候,我讨厌透了苏樱,理由是她因为嫉妒居然要害死铁心兰,青青虽然没有这么狠,却也以怨恨的态度逼得宛儿草草嫁人,阿九更是削发为尼。
  她有点霸道,有点鲁莽,有点小小的虚荣心,还有一点任性,然而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完整的青青。
  她是夏雪宜和温仪的女儿,继承了父母的好相貌,也继承了父亲的骄傲任性,母亲的柔情似水。她在比恶人谷还残酷的石梁温家长大,周围除了母亲全是杀人如麻的恶魔,五个爷爷要不是忌惮她父亲,早就会弄死她们母女,几个表兄弟对她好些,也不过是觊觎她的美色。母亲对她虽好,却终究代替不了父亲,再加上从来不与她谈及父亲的事情,青青一面渴望着父爱,一面却又因为自己是个来历不明的私生子而深深自卑着。这种自卑混合着没有安全感的恐惧,在名为“温家”的丛丛荆棘中生长着,长成了一身的刺,以为这世上除了母亲全都是坏人,被她的刺扎到也全都是活该。越是自信的人,心胸越是开阔,因为他知道没有必要和比不上自己、对自己构不成威胁的人计较,相对地,越是自卑的人,却越是小心眼,以浑身的刺守护着自己怯弱的心。骄傲的青青,却又是自卑的青青,如此个性自然称不上讨喜,她不是不知道。正是因为知道,才又加深了一层自卑。这一层自卑,是因为袁承志。
  孤僻乖张的青青,在遇到第一个真心真意待她好的男人时,护在心周围的刺,化成了汩汩春水。她像父亲对母亲一样,对袁承志一见钟情,更像母亲对父亲一样,矢志不渝。袁承志待她好,不因为她美丽——在他的心里,她不过是个凶狠蛮横的年轻男子,也不因为血缘关系——他们只不过是擦肩而过的路人,只不过因为袁承志侠义心肠,见不得青青一个人被一群人欺负。若不是青青硬要把金子塞给他,两个人怕是不会再有交集。青青姑娘恰如西方童话里的灰姑娘,只不过人家是无意中掉落了水晶鞋,她却是硬把金子塞给傻里傻气的王子。
  小慧找上门来的时候,青青第一次醋意大发了。袁承志觉得她无理取闹,他说我一视同仁,不分厚薄。青青说,恨得就是你一视同仁,不分厚薄。承志在她眼里,是心上人,是兄长,也是父亲,她渴望多一点的关爱,一点父亲对女儿独有的爱,而不愿自己在他的眼里和别人一样,不分厚薄。
  小慧是他的故人之女,她自忖比不过,于是嫉妒;宛儿爽朗大方,她自忖比不过,于是嫉妒;阿九比她美丽温柔,更是帝皇之女,她更是自卑得无地自容,嫉妒得无地自容,于是出走。是,她不懂事,她任性,可是她每一次的任性,让人气过了却又心疼。袁承志气得心痛,青弟,我对你的心,你还不懂么?青青的确不懂。因为她的承志哥哥在她的眼里是那么完美,而她自己却又是那么自卑,在内心深处一直觉得配不上他。知道程大姑娘心仪郭靖的时候,黄蓉反而因为有人欣赏她的意中人而高兴,那是因为黄蓉自信郭靖的心只在自己一人身上,更自信自己足够优秀,其他的姑娘都比不上。可惜青青毕竟不是黄蓉,可喜袁承志和郭靖一样是一根筋,认定了就一辈子不会改,青青虽然不自知,却已经吃定了他。一向尊师重道的袁承志,和二师兄归辛树过招的时候,眼见孙仲君对青青频下杀招,心下大慌,竟是不惜杀了二师兄也要救青青。这份心意,承志不说,青青却不应该不懂啊。
  山幽花寂寂,水秀草青青,这个姑娘虽然爱使小性子,却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姑娘,让人不禁为她而使得心柔软起来。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发表于 2012-8-21 15:40:43 | 只看该作者
  除了没有正面描写的两个人物,其他真是平平。
  正如有人所道,这部书中袁承志是一个尴尬的角色。
  我也实在为他觉得愤恨。
  倒不如何锡手,就是要找一个爱的死去活来的人。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毫不含糊。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3 02:27 , Processed in 0.05658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