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飞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席女法医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3-11-17 07:54:46 | 只看该作者
         小说下载了好久,最近终于找出来看完了,结果颇令人失望,其中情节与描述并不是十分的精彩和吸引人,几次有点看不下去的感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翻译过来的文字过于直白吧。推理得也比较牵强,不知道为什么作者还接下去出了十几本小说,也许其中也不乏有出众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3-11-12 09:16:4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看到100多P人物关系搞不太明白。后来重看,入戏了。如果翻译不是那么差可以拿更高分。前面内容繁冗,没有一点线索铺垫,结局有点赶篇,只出现半页推理,交待凶手用了不到2个版面,然后直接交待小人曾经如何玩弄职权,美式写法?不太习惯。相比起日本极具逻辑思维的侦探小说,这个作者不过在写小说而已,甚至也谈不上推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11-3 20:32:5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本被赞美之词高高堆起的作品。我读这本书也是怀着对法医推理的兴趣以及被腰封上闪闪发光的评语所引诱。但是,不得不说,本书给我的惊喜远远低于给我的失望。
  
  由于写作时间的原因,书中很多法医学知识比如DNA、血型等在当时可能是十分震撼的。但现在看来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了。就连我家楼下修三轮车的大爷都能拽上几句DNA。可惜现在不是当时。所以我也不会震撼。所以,首先书中有关于法医知识的描写已经不能吸引我了。
  
  既然如此,那么人物上呢?不得不说,康薇儿是个很细腻的作家。对于斯卡佩塔医生以及其他人物的塑造都是很成功的。身为一名女性法医,斯卡佩塔在工作中遭受的歧视是显而易见的。而她倔强的性格使个人魅力提升了很多。是个很招人喜欢的角色。其他角色中,急躁但很有头脑的警察马里诺,外表俊朗幽默实际卑鄙无耻的比尔检察官,歧视女性手段肮脏的局长等等……每个角色都很出彩。
  
  再看故事情节,本书的故事是从一个连环虐待奸杀案开始的。这种模式在现今的欧美犯罪小说中大量被用到。由于是法医探案,所以对谋杀现场,尤其是尸体的介绍十分详细。其中不乏一些重口味描写。但是作者显然不希望把这些东西当做故事的亮点。于是她东拉西扯的加入了很多不相干的事情。虽然作者文笔很好,但是这些东西不仅没有起到调节情节的作用,反而使原本应该紧凑刺激的情节变得不再吸引人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败笔。
  
  最后来看看探案过程。出乎我的意料,探案最终的线索居然与法医毫无关系。法医唯一的作用只是引出凶手自投罗网。这让我十分不解。作为故事的主角,斯卡佩塔确实运用法医学的一点知识描绘出了凶手的特征,也是她通过调查找到了凶手。但是其中法医学的知识只有很少的一些。而且凶手的设定也是很突兀的,让人感觉不到应有的震撼。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另一个我十分喜欢的写连环杀手的大师——杰弗里·迪弗。在他的“林肯·莱姆系列”里,同样是专业技能破案,同样是变态连环杀手。但是迪弗的故事中完全是依靠莱姆的专业知识锁定疑犯,追踪凶手。而且迪弗往往会在里面用上大量的逻辑推理来与专业知识相辅相成。并且在结尾设计一个令人震撼的逆转结局。相比较起来,康薇儿的功力则差了一筹。
  
  总的来说,这本书如果当做一本普通的小说来读,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是作为侦探小说——或者说是犯罪小说吧——则有些差强人意了。不过本书毕竟是她的处女作。所以出现这些硬伤是在所难免的。也许之后的作品会越来越好,不过没看过我也不能下定论,等看了再评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11-3 16:22:35 | 只看该作者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再能认真看下去书,但如今,因为“它”我终于又能重新坐下、重新认真的看书了。
  一个坚强的女法医,凭借个人的努力侦破各种变态案件,写作手法平铺直叙却扣人心弦,尤其是女主角的感情纠葛前几本中都有连带关系,整体感觉很紧凑
  值得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10-20 14:36:16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看这本书大概是10年前,台湾版本。觉得很惊奇,原来法医还可以这样。遂即打算报考北医大,当个酷毙的法医。现在看来这个原因颇有些浮云,但是Patricia Cornwell这个名字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从未磨灭。
      拥有她所有英文版,台湾版的书,大陆版本只看了尸体会说话以及后来2本。感觉大陆版本翻译的比较有味道,如果你英文过关,还是推荐原版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18 12:15:24 | 只看该作者
  我看过的推理小说其实不多,最爱东野圭吾的。
  原本看这本书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但没想到一看就停不下来了。看了第一部才发现图书馆的系列不全,于是上网下载,可是很难找得到。东拼西凑地看。
  有紧张、有刺激、有出乎意料的情节,可以看到睿智的人们做些常人做不到的事,也不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正是我想要的那一种。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18 01:21:25 | 只看该作者
  作为女法医系列的第一部 它显示出了至少帕特丽夏是个有那么点思路 那么点专业知识的作者 相对于那些半路出家的作者 帕特丽夏无疑是有本钱与之较量一番的
  不足的地方 就是读者根本不能参与到整个案子的破解中 首先那些可叹的专业知识就成了难以避免的弊端
  不论如何 这本书足够引起你对整个系列的好奇心 读一读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15 06:24:05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说,这部小说有点法证先锋的味道。
  
  虽然我也喜欢看一些推理类的影片,比如《法证先锋》,《少年包青天》和《名侦探柯南》。
  
  但其实我并不是一名合格的观众,我只是单纯地享受其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却从未设身处地地进入角色中去思考或进行推理。
  
  作为一个失败者,我只能肤浅地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看待一个又一个谜一样的案件逐渐拨开云雾显现出所谓的真相。然后心满意足于好人的沉冤得雪或坏人被绳之于法。
  
  转入正题,对一个不喜欢动脑思考的读者来说,推理悬疑类的小说完全不适合阅读,根本就是那种坐等谜底揭开的状况。
  
  不过,这本小说写得还算成功,至少我有冲动想把它读完,想知道那个残暴的凶手究竟是谁,被杀的5个女人究竟有什么共同点。
  
  小说的故事情节基本上还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但中间略显拖沓。整本书都在讲述一个变态连环杀手奸杀女人的案件。小说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些专业术语,没有经验的读者大概都是一头雾水。
  
  不过小说结局写得有点虎头蛇尾之感,凶手竟然是一个从头到尾都未曾出现过的人物,而且最后还被马里诺用枪射死了。
  
  凶手是如何锁定目标的?以及凶手为什么要杀死这些女人,他的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我们都无从得知。这一切的答案,我们只能从斯卡佩塔法医对案情的分析中了解到蛛丝马迹。而她的猜测与论断是否正确,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9-4 06:56:15 | 只看该作者
     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我看到作者一本正经地解释DNA的时候我还愣住了,怎么现在有人,特别是读推理小说的朋友们,还不知道DNA吗?然后再看到她继续长篇大论地解释SQL的时候我觉得更奇怪了。后来才发现,对于当年来说,这两项是相当高科技的玩意儿。所以说作者很与时俱进鼓励一个。
  
     有人看了此书之后开始质疑警察在破案中的作用了,我靠法医单枪匹马搞定一切警察全都下岗得了。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时代越是进步,鉴证手段越是犀利,警察的作用就越不可或缺。
     怎么说呢。对,你看了CSI,知道blood pattern、ballistics、DNA、Toxic、insect、fiber、trace等等五花八门的鉴证手段。可是罪犯也时刻不忘学习啊,你知道的他们也知道。所以这个物证越是犀利能把人钉死,罪犯就会越小心对待,不会留下任何能够指向自己的东西。现在犯个罪得戴手套都是常识了,连强奸犯都知道带套子不留DNA了,所以虽然物证很给力,但是罪犯可不会好心留给你。
       所以要突破死角就还是得从心理入手了。我对警察的理解是,他们是很street smart的一群人,不同于鉴证科学家的book smart。科学家知道怎么鼓捣东西,警察该知道怎么对付人。除非什么时候科学进步到发明了读心器,否则这种善于操纵人心、善于审讯诱导的人才永远是侦探队伍中不可或缺的。此类角色的典型代表如科伦坡、凯瑟琳·丹斯、Lie to Me的男主角等等。
  
      对我而言,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对职场女性生存困境的描写。即使在当今这个人人都知道喊平等的时代,我们仍须承认,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男性。女性在职场遭遇的隐形歧视,从招聘开始,到升迁、性骚扰,层出不穷。凯·斯卡佩塔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女性该如何还击,捍卫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是power不是rights,现在很少有人明目张胆地破坏你的rights,更多的是挖墙脚,破坏你的power)。
       斯卡佩塔是法医,工作于司法系统,而这个体系一直由男性牢牢占领,并且高级职位基本由男性占据。而她所学的医学专业也是如此。书中描写了她在霍普金斯大学遭遇的男生集体发起的排挤,不知道这是否也是康威尔的真实遭遇。我大学学的是电气计算机类的专业,男生占据绝大部分人口,这种无言的排挤忍受了四年,所以我非常能理解,能感受到那无处发泄的愤怒。而在这个故事中,发生的事情更糟:她的上司,一个刻板的老男人,由于不明原因的消息泄露,就想归罪于她,把她孤立起来。
       她坚决反击。在上司的施压之下,也不松口说是自己的责任(因为确实不是);团结实验室的下属,维护自己的影响力;继续正常工作以显示自己的能力。最后,她赢了。
       很多人拿“女强人”“女博士”开涮,尤其是男diaosi们。这是一种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女性气质,比如温柔可亲、体贴,是要建立在正常职场关系的基础上。如果她们不强硬不冷漠就能保护自己,也没人愿意一天到晚绷着一张脸。问题是,一旦有丝毫的示弱,来自男性同事的质疑、嘲讽、轻视接踵而来,进而威胁到她们的生存、升迁。这个社会太欺负人,我们不得不反抗。与其失去饭碗,不如被嘲笑为没女人味。
  
       一本打动人的书,必然要有让读者牵肠挂肚的人物。凯·斯卡佩塔就是这样一位让我尊敬的女性。期待后续作品,缓慢啃完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9-2 04:39:04 | 只看该作者
  感觉多数都是在描写女医生的心理,跟案子的具体内容,没太大的关系。看了一多半了,翻了下结局,貌似那个凶手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人吧。不过,也可能是因为原著的时间是一九九几年吧,这本书在那个时候,或许,也算是个新新之类,所以会这么出名。后面几本先不打算买书了,有时间看看电子版的,如果有所改善,再考虑收购。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2 02:58 , Processed in 0.04791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