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0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尔多罗之歌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15 23: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我并没读完,选读了《第一支歌》,《第三支歌》,《第六支歌》和《诗一》,《诗二》和里面收录的一些洛特雷阿蒙的书信。
  
  很难不拿洛特雷阿蒙和兰波做比较,但显然,后者更容易被接受,虽然兰波的诗集也只是略略翻看。就对文字的态度来说,兰波显然比洛特雷阿蒙更严肃,而正是这种兰波没有的疯狂成就了洛特雷阿蒙自己独特的魅力,让他没有成为兰波第二。
  
  正并不是一本好读的书,对普通人来讲,也并不像很多评论家所说的“幽默”。如若以我父亲辈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只会觉得东来西扯,不知所云,了无趣味。而在这本书出版之后的五十年里,绝大多数人也就是这样觉得的。
  
  《第一支歌》发表的时候洛特雷阿蒙已经二十二岁,从年龄及诗的内容来看,我相信,他并不具有兰波那种惊世骇俗的天才。而他在极端表现自我的路途上,也用了和兰波截然不同的手法。
  
  兰波可以通灵,他“可以成为任何人”,在一种“绝对境界”中写出诗句。而洛特雷阿蒙却只是偏爱自己对事物联系的直觉和刻意流泻而出的戏谑。直接后果是,整本诗集几乎就是由毫无相关的近乎无厘头的明喻和暗喻连接起来的,如“丝绸的目光”等。而就整体内容来看,又充满了作者对自己和作品的戏谑,以至各个诗篇中不停出现着也许是故意为之的前后矛盾,如在前文说“我从未能笑出来”,后文又说“我大笑如绵羊”。这无不明示出作者的作态和哗众取宠。
  
  《诗一》《诗二》被某些批评者认为是文艺理论文章。但细读起来却难以苟同,里面的语言如诗歌中的一样晦涩,而各种判断武断而又没有分析,作者显然并不是想分析什么讨论什么,他只是在“表现”,而且是表现“表现”本身,仍旧是出于直觉和戏谑的表达。
  
  而正是这种随意的直觉和刻意的戏谑,敌过了兰波费尽心机提出的“通灵”,成为了一战后年轻人们疯狂吹捧的对象。就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和兰波一样,不过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用以表现自己的符号。
  
  最后,其实这本诗集的艺术手法也有一些可取的地方。比如其中的很多比喻,虽然显得无厘头了一点,但也自有其独特的美感,如“海洋啊,古老的单身汉”,读来还是很有奇趣的。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4 00:10 , Processed in 0.06415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