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山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国志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2-7-27 12:13:04 | 只看该作者
  他也曾是英明的贤主。曹操一生甚少服人,却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少年英姿可以想见。只是人到老年,竟然晚节不保,《三国志》作者陈寿说他“性多嫌忌,果於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晚年的孙权和当时的吴国,完全可以用污七八糟来形容。我在此用以下文字来描述因孙权的恶趣味爱好而导致的当时吴国贵族之间混乱的姻亲关系,请根据自己逻辑能力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2-7-27 12:13:04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对关张二人特点的评价:关羽善养士卒而骄于士大夫,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正反映了两种极端要不得的性格特点,老祖宗教育我们说:中庸最要得!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人性的弱点,关张皆万人敌,但是挂的都很凄惨,如果早一点领悟这一点,可能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针对所有人都适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2-7-27 12:13:04 | 只看该作者
  关羽既败,权使翻筮之,得兑下坎上,[节],五爻变,之[临]。翻曰:[不出二日,必当断决]。果如翻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2-7-27 12:13:04 | 只看该作者
  我操有没有搞错!没想明白读史书有什么违规的地方。。。回头小心,把丢失的魏书和蜀书部分补上。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魏书曰: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馀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馀人。仗剑起兵,能取天下者,岂为戏言。
    
    【魏书曰:太祖将步骑千馀人,行视战地,卒抵贼营,战不利,死者数百人,引还。贼寻前进。黄巾为贼久,数乘胜,兵皆精悍。太祖旧兵少,新兵不习练,举军皆惧。太祖被甲婴胄,亲巡将士,明劝赏罚,众乃复奋,承间讨击,贼稍折退。贼乃移书太祖曰:“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天之大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太祖见檄书,呵骂之,数开示降路;遂设奇伏,昼夜会战,战辄禽获,贼乃退走。】购求信丧不得,众乃刻木如信形状,祭而哭焉。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魏略曰:王忠,扶风人,少为亭长。三辅乱,忠饥乏啖人,随辈南向武关。值娄子伯为荆州遣迎北方客人;忠不欲去,因率等仵逆击之,夺其兵,聚众千馀人以归公。拜忠中郎将,从征讨。五官将知忠尝啖人,因从驾出行,令俳取冢间髑髅系著忠马鞍,以为欢笑。
    
    孙策闻公与绍相持,乃谋袭许,未发,为刺客所杀。此天命也,群雄逐鹿,惟天允之。
    
    七年春正月,公军谯,令曰:“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遂至浚仪,治睢阳渠,遣使以太牢祀桥玄。知安民者,可得天下。
    
    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傅子曰:太祖又云:“汤、武之王,岂同土哉?若以险固为资,则不能应机而变化也。”】
    
    十二月春二月,公自淳于还邺。丁酋,令曰:“吾起义兵诛暴乱,於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於是大封功臣二十馀人,皆为列侯,其馀各以次受封,及复死事之孤,轻重各有差。【魏书载公令曰:“昔赵奢、窦婴之为将也,受赐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济成大功,永世流声。吾读其文,未尝不慕其为人也。与诸将士大夫共从戎事,幸赖贤人不爱其谋,群士不遗其力,是以夷险平乱,而吾得窃大赏,户邑三万。追思窦婴散金之义,今分所受租与诸将掾属及故戍于陈、蔡者,庶以畴答众劳,不擅大惠也。宜差死事之孤,以租谷及之。若年殷用足,租奉毕入,将大与众人悉共飨之。”】
    
    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陈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北平诸豪,弃其种人,与尚、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
    
    【魏书曰:公后日复与遂等会语,诸将曰:“公与虏交语,不宜轻脱,可为木行马以为防遏。”公然之。贼将见公,悉于马上拜,秦、胡观者,前后重沓,公笑谓贼曰:“汝欲观曹公邪?亦犹人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耳!”胡前后大观。又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陈,精光耀日,贼益震惧。】
    
    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
    
    【魏书曰:太祖自统御海内,芟夷群丑,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馀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与虏对陈,意思安间,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故每战必克,军无幸胜。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於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於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馀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是以创造大业,文武并施,御军三十馀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及造作宫室,缮治器械,无不为之法则,皆尽其意。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攻城拔邑,得美丽之物,则悉以赐有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四方献御,与群下共之。常以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俗又过之,故预自制终亡衣服,四箧而已。傅子曰:太祖愍嫁取之奢僣,公女適人,皆以皂帐,从婢不过十人。张华博物志曰:汉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农张芝、芝弟昶并善草书,而太祖亚之。桓谭、蔡邕善音乐,冯翊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善围棋,太祖皆与埒能。又好养性法,亦解方药,招引方术之士,庐江左慈、谯郡华佗、甘陵甘始、阳城郤俭无不毕至,又习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饮鸩酒。傅子曰:汉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是以袁绍、【崔豹】崔钧之徒,虽为将帅,皆著缣巾。魏太祖以天下凶荒,资财乏匮,拟古皮弁,裁缣帛以为帢,合于简易随时之义,以色别其贵贱,于今施行,可谓军容,非国容也。曹瞒传曰: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汙巾帻,其轻易如此。然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馀。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国桓邵亦轻之,及在兖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忠、邵俱避难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桓邵得出首,拜谢於庭中,太祖谓曰:“跪可解死邪!”遂杀之。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於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於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其酷虐变诈,皆此类也。】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评曰: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典论帝自叙曰:初平之元,董卓杀主鸩后,荡覆王室。是时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恶卓之凶逆,家家思乱,人人自危。山东牧守,咸以春秋之义,“卫人讨州吁于濮”,言人人皆得讨贼。於是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津。卓遂迁大驾,西都长安。而山东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灭。会黄巾盛於海岱,山寇暴於并、冀,乘胜转攻,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百姓死亡,暴骨如莽。余时年五岁,上以世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能骑射矣。以时之多故,每征,余常从。建安初,上南征荆州,至宛,张绣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时余年十岁,乘马得脱。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日多体健,心每不厌。建安十年,始定冀州,濊、貊贡良弓,燕、代献名马。时岁之暮春,勾芒司节,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与族兄子丹猎于邺西,终日手获獐鹿九,雉兔三十。后军南征次曲蠡,尚书令荀彧奉使犒军,见余谈论之末,彧言:“闻君善左右射,此实难能。”余言:“执事未睹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彧喜笑曰:“乃尔!”余曰:“埒有常径,的有常所,虽每发辄中,非至妙也。若驰平原,赴丰草,要狡兽,截轻禽,使弓不虚弯,所中必洞,斯则妙矣。”时军祭酒张京在坐,顾彧拊手曰“善”。余又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於京师。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之精熟。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时酒酣耳热,方食芊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展意不平,求更为之。余言吾法急属,难相中面,故齐臂耳。展言愿复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伪深进,展果寻前,余卻脚鄛,正截其颡,坐中惊视。余还坐,笑曰:“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术,今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伎,更受要道也。”一坐尽欢。夫事不可自谓己长,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楯为蔽木户;后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於狭路,直决耳!余於他戏弄之事少所喜,唯弹棋略尽其巧,少为之赋。昔京师先工有马合乡侯、东方安世、张公子,常恨不得与彼数子者对。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博物志曰:帝善弹棋,能用手巾角。时有一书生,又能低头以所冠著葛巾角撇棋。】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文帝雄才,惜其早凋也。
    
    谓他与让善,争以珍物遗他。他得之,尽以赂让,让大喜。他又以蒲桃酒一斛遗让,即拜凉州刺史。看来葡萄酒古时候就是送礼佳品。。。
    
    【魏书曰:帝容止可观,望之俨然。自在东宫,不交朝臣,不问政事,唯潜思书籍而已。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性特强识,虽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含垢藏疾,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孙盛曰:闻之长老,魏明帝天姿秀出,立发垂地,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断。初,诸公受遗辅导,帝皆以方任处之,政自己出。而优礼大
    臣,开容善直,虽犯颜极谏,无所摧戮,其君人之量如此之伟也。然不思建德垂风,不固维城之基,至使大权偏据,社稷无卫,悲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搞家族政治,首先是要抓好体育锻炼。。。
    
      塞缪尔·布什 布什家族缔造者,美国前任总统小布什的曾祖父,钢铁石油大亨
    
    
      普雷斯科特·布什 小布什的祖父,美国共和党参议员,与艾森豪威尔总统过从甚密
    
    
      多萝西·沃克·布什 小布什的祖母,出身于华尔街金融巨头沃克家族
    
    
      乔治·H·沃克·布什 美国第51届总统,里根政府两任副总统,中央情报局局长
    
    
      芭芭拉·皮尔斯 小布什的母亲,美国第14届总统弗兰克林·皮尔斯的直系后裔
    
    
      乔治·沃克·布什 美国第54、55届总统,俗称小布什,曾任得克萨斯州州长
    
    
      杰布·布什 老布什的二儿子,1953年生,两次当选佛罗里达州州长。有3个子女
    
    
      尼尔·布什 老布什的三儿子,1955年生,职业银行家,石油商,有3个子女
    
    
      马文·布什 老布什的四儿子,1956年生,商人,投资顾问,有2个子女
    
    
      多萝西·布什 老布什的女儿,1959年生,一直致力于布什家族史研究
    
    
      乔治·普雷斯科特·布什 杰布·布什的儿子,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青年代表主席
    
    少康高祖之争,可见当时品评。
    
    评曰:古者以天下为公,唯贤是与。后代世位,立子以適;若適嗣不继,则宜取旁亲明德,若汉之文、宣者,斯不易之常准也。明帝既不能然,情系私爱,抚养婴孩,传以大器,讬付不专,必参枝族,终于曹爽诛夷,齐王替位。高贵公才慧夙成,好问尚辞,盖亦文帝之风流也;然轻躁忿肆,自蹈大祸。陈留王恭己南面,宰辅统政,仰遵前式,揖让而禅,遂飨封大国,作宾于晋,比之山阳,班宠有加焉。
    
    文帝为太子,左右长御贺后曰:“将军拜太子,天下莫不欢喜,后当倾府藏赏赐。”后曰:“王自以丕年大,故用为嗣,我但当以免无教导之过为幸耳,亦何为当重赐遗乎!”长御还,具以语太祖。太祖悦曰:“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
    
    登见曹公言:‘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公曰:‘不如卿言也。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
  
  葛洪抱朴子曰:吴景帝时,戍将於广陵掘诸冢,取版以治城,所坏甚多。复发一大冢,内有重阁,户扇皆枢转可开闭,四周为徼道通车,其高可以乘马。又铸铜为人数十枚,长五尺,皆大冠硃衣,执剑列侍灵座,皆刻铜人背后石壁,言殿中将军,或言侍郎、常侍。似公主之冢。破其棺,棺中有人,发已班白,衣冠鲜明,面体如生人。棺中云母厚尺许,以白玉璧三十枚藉尸。兵人辈共举出死人,以倚冢壁。有一玉长一尺许,形似冬瓜,从死人怀中透出堕地。两耳及鼻孔中,皆有黄金如枣许大,此则骸骨有假物而不朽之效也。
  
  遂到平原,说备曰:“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讬於君,惟君所以存之。”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贼闻兵至,解围散走。融既得济,益奇贵慈,曰:“卿吾之少友也。”事毕,还启其母,母曰:“我喜汝有以报孔北海也。”
  
  吴书曰:慈临亡,叹息曰:“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权甚悼惜之。养生很重要。。。
  
  年二十五,拜安东中郎将,与陆逊共拒刘备。备军众甚盛,弥山盈谷,桓投刀奋命,与逊戮力,备遂败走。桓斩上(兜)道,截其径要。备逾山越险,仅乃得免,忿恚叹曰:“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兒,而今迫孤乃至此也!”军政岂有年齿定论哉。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於原野,校勇於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为御,自於中射之。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孙氏皆霸王人才。
  
  昭、肃等先出,权独与备留语,因言次,叹瑜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及卒,权流涕曰:“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后权称尊号,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汉晋春秋曰: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权即从之。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师还,遂征合肥,既彻兵,为张辽等所袭,蒙与凌统以死扞卫。后曹公又大出濡须,权以蒙为督,据前所立坞,置强弩万张於其上,以拒曹公。曹公前锋屯未就,蒙攻破之,曹公引退。拜蒙左护军、虎威将军。以坞为备,曹公不得渡江矣。
  
  鲁肃卒,蒙西屯陆口,肃军人马万馀尽以属蒙。时东吴皆为屯兵,兵马随帅。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於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適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駮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於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江表传曰:“曹公出濡须,号步骑四十万,临江饮马。权率众七万应之,使宁领三千人为前部督。权密敕宁,使夜入魏军。宁乃选手下健兒百馀人,径诣曹公营下,使拔鹿角,逾垒入营,斩得数十级。北军惊骇鼓譟,举火如星,宁已还入营,作鼓吹,称万岁。因夜见权,权喜曰:“足以惊骇老子否?聊以观卿胆耳。”即赐绢千疋,刀百口。权曰:“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停住月馀,北军便退。濡须之战,两军均有备而至,更甚赤壁。
  
  权曰:“昔邓仲华初见光武,光武时受更始使,抚河北,行大司马事耳,未有帝王志也。禹劝之以复汉业,是禹开初议之端矣。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与一语,便及大计,与禹相似,故比之。吕子衡忠笃亮直,性虽好奢,然以忧公为先,不足为损,避袁术自归於兄,兄作大将,别领部曲,故忧兄事,乞为都督,办护脩整,加之恪勤,与吴汉相类,故方之。皆有指趣,非孤私之也。”畯乃服。
  
  权既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於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於虞翻何有哉?”基曰:“孟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於彼乎?”翻由是得免。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主
  
  会稽典录曰:馀姚虞俊叹曰:“张惠恕才多智少,华而不实,怨之所聚,有覆家之祸,吾见其兆矣。”诸葛亮闻俊忧温,意未之信,及温放黜,亮乃叹俊之有先见。亮初闻温败,未知其故,思之数日,曰:“吾已得之矣,其人於清浊太明,善恶太分。”臣松之以为庄周云“名者公器也,不可以多取”,张温之废,岂其取名之多乎!多之为弊,古贤既知之矣。是以远见之士,退藏於密,不使名浮於德,不以华伤其实,既不能被褐韫宝,挫廉逃誉,使才映一世,声盖人上,冲用之道,庸可暂替!温则反之,能无败乎?权既疾温名盛,而骆统方骤言其美,至云“卓跞冠群,炜晔曜世,世人未有及之者也”。斯何异燎之方盛,又捴膏以炽之哉!文士传曰:温姊妹三人皆有节行,为温事,已嫁者皆见录夺。其中妹先適顾承,官以许嫁丁氏,成婚有日,遂饮药而死。吴朝嘉叹,乡人图画,为之赞颂云。
  
  初,暨艳造营府之论,逊谏戒之,以为必祸。又谓诸葛恪曰:“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则扶持之。今观君气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
  
  权欲废和立亮,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上书,称引晋献公杀申生,立奚齐,晋国扰乱,又据、晃固谏不止。权大怒,族诛正、象,据、晃牵入殿,杖一百。权天下英豪,与其相抗,是不知进退也。
  
  徐众评曰:牧蹈长者之规。问者曰:“如牧所行,犯而不校,又从而救之,直而不有,又还而不受,可不谓之仁让乎哉?”答曰:“异乎吾所闻。原宪之问於孔子曰:‘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乎?’孔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今小民不展四体,而认人之稻,不仁甚矣,而牧推而与之,又救其罪,斯为让非其义,所救非人,非所谓恶不仁者。苟不恶不仁,安得为仁哉!苍梧浇娶妻而美,让於其兄;尾生笃信,水至不去而死;直躬好直,证父攘羊;申鸣奉法,尽忠於君而执其父。忠信直让,此四行者,圣贤之所贵也。然不贵苍梧之让,非让道也;不取尾生之信,非信所也;不许直躬之直,非直体也;不嘉申鸣之忠,非忠意也。今牧犯而不校,还而不取,可以为难矣,未得为仁让也。夫圣人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而牧欲以德报怨,非也。必不得已,二者何从?吾从孔子也。”圣人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世人奇其英辩,造次可观,而哂吕侯无对为陋,不思安危终始之虑,是乐春藻之繁华,而忘秋实之甘口也。昔魏人伐蜀,蜀人御之,精严垂发,六军云扰,士马擐甲,羽檄交驰,费祎时为元帅,荷国任重,而与来敏围棋,意无厌倦。敏临别谓祎:“君必能办贼者也。”言其明略内定,貌无忧色,况长宁以为君子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且蜀为蕞尔之国,而方向大敌,所规所图,唯守与战,何可矜己有馀,晏然无戚?斯乃性之宽简,不防细微,卒为降人郭脩所害,岂非兆见於彼而祸成於此哉?往闻长宁之甄文伟,今睹元逊之逆吕侯,二事体同,故并而载之,可以镜诫于后,永为世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12-7-27 12:13:04 | 只看该作者
       陈寿著<三国志>云:諸葛亮“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我以为诸葛亮非短于应变,实输于大略。其一,身为相国,兴国治邦为要,却连年动众,情虽可原,理却难容;其二,街亭之失,罪之在己。如曹操为将,必罚己,释马谡。而诸葛亮临阵杀将,教条机械,较曹操相去甚远,终至才俊不敢倾力。蜀之不兴,先在于备,后在于亮,与刘禅何干?其三、据偏远一州,未授刘禅为君之道,至乐不思蜀,遗老哀叹;倘非刘禅之君,则当如曹操替而己任,百官听封,政皆出于己,或可出祁山夺州兴汉。如出祁山夺州兴汉,则诸葛亮势必封王,岂非亮之夙愿?如非夙愿,何必出祁山?诸葛亮以一小州之财,疏废治政之要,鼎力维持伐夺中原之志,然擢拔不力,致才众难兴、君大昏、黄门胁政,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有何益?
        一切之启在于兴汉之志。兴汉之实,刘备尚无。刘备托孤,唯云“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其间并未及兴汉之事,孔明何立其志?自揣之:蜀人逸,难一其志,志难一,则或内乱起。孔明志其一,盖以安国也。设兴国安邦以待中原之乱,趁势而伐,或归于汉,然自古未有蜀人定中原者,虽有孔明,亦难更矣!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2-7-27 12:13:04 | 只看该作者
  《零陵先贤传》记载:“是时中夏人情未一,闻备在蜀,四方延颈。而备锐意欲即,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与主簿雍茂谏备,备以他事杀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何意?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2-7-27 12:13:04 | 只看该作者
       读至华佗予书狱卒,狱卒不敢收,于是华佗焚之时,惋惜之余亦叹华佗之大。若华佗书得以存世,或使医大进;然书之不存,医亦或小进。华佗焚书,我以为应天适时,乃大隐于世之法,亦足证华佗以书为己,世与书无机缘,强而留之者,非华佗也。
       反观曹操虽功至伟,然杀华佗焚书一件过错足以相抵,其生时亦悔,查三国,曹言悔之事鲜矣,足证曹杀佗,千古大谬。
       详观天下兴废,可知世危难时多生神机。神机不行于世,足证危难。当今之时,至伟之书未行于世,久矣。细究其委,盖平世难出,抑或危世难存。一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2-7-27 12:13:04 | 只看该作者
  不是正经书评,只是有感而发。
  
  因为一直很难接受《三国演义》美化了刘备、神话了孔明、炮灰了东吴,更不能接受电视剧新《三国》那种历史、文学两不靠谱的弱智改编……所以只能找出压在书柜底的《三国志》,以抚慰我郁闷的心情。
  
  过去读过的不算,现在是憋着一口气只读第五册(《吴书》)。东吴给我的最大感触,唉,虽说是人杰地灵,英雄少年,既豪俊,也骄恣,可堪入诗、入画、入传奇、入小说,然而这到底是次要的;要紧的是,正如《世说新语》中王珣临终的慨叹:“人固不可以无年!”可知人的寿数,以及附着于此的毅力和耐力,是多么重要。
  
  “人固不可以无年”,所以要这样激励我的朋友们。^_^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2-7-27 12:13:04 | 只看该作者
      这套书,记得小时候曾经在妈妈的教案前草草的翻阅过,得出结论,除了书中几个名字看的熟络之外其他全都无指望看的懂,在当时的岁月,从小在白话文中浸溺长大的孩子看这种古文书毋庸置疑相当于天书,如今重新拾起,不是借着什么新三国的风潮,而在于我一直坚持想了却让自己认真读一遍二十四史的愿望。
  
      书看的很慢,逐字逐句,在阅读的过程中欲罢不能,很多段落甚至想大声的诵读,古文的魅力让我沉醉。在很零碎认真挤出的时间,厕所,办公桌前,中午小憩,傍晚的公交车上,花了大概3个星期的时间,读完了这么多的字句。
  
      三国志的本身文章并不长,长的是裴松之的译注,惭愧的是很多人物的译注草草读完,心中的印象已然不深,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很好的记性,在读书方面的确是吃亏的事情,也许背诵呢?
  中国的所有人都是了解三国的,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神机妙算诸葛亮,白袍将军赵云。我也对三国类的东西情有独钟,很多三国的游戏也是玩的熟滔滔,但三国志,的确颠覆了我很多一直的印象。比如说弱势的鲁肃,看似不问国事的孙权,在我心中都颠覆了懦弱的印象,而变的丰满起来。诸如此类,还有很多。
  
      许多年以后,我想我会重新拾起这本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发表于 2012-7-27 12:13:04 | 只看该作者
  曹冲深为曹操喜爱。待曹冲死掉,曹操惋惜不已,对曹丕说:曹冲死乃曹丕等活着的儿孙之福;对曹操自己不公平。
  
  就此事而言,曹操不知所谓天下所有的公平就是不公平;而不公平就是公平。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 10:21 , Processed in 0.05183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