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凯恩斯传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09:59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0:5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书详细记录了20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一生。他在逝去的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页。在今天,不论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都承认他对西方经济学造成的巨大冲击力和影响力,他的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他思想中的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670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9 11:09:04 | 只看该作者
      凯恩斯的遗产--读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的《凯恩斯传》
      
      侯磊
      
      凯恩斯曾说这样一句话:“从长远来说,我们都已经死去。”而他对世界的影响之大,即使在他逝世六十多年后的今天,这句话也无法用在他身上。他的理论至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2006年4月,英国学者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这部花费了他三十年功力的《凯恩斯传》中文版得以出版,从这本厚达905页的书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一个凯恩斯身上的文化观和道德观。
      
      作为一部规模宏大的传记,此书不仅详尽地叙述了凯恩斯的生平,分析了凯恩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展现了他以天下为为己任的雄心抱负,还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对凯恩斯的私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了挖掘,尤其是他早年同性恋的经历,这还成为了书的一大卖点。同时因为这部书,作者斯基德尔斯基由此被英国女王封为勋爵,可见社会对此书的认知度了。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年6月5日生于英格兰的剑桥。与许多命运坎坷的伟人相比,他的一生是幸运的。凯恩斯出生于一个大学教授的家庭,从幼年的神童到青年时期的翩翩才子,中年登上政治舞台,继而成为世界经济学领域的大师,再到晚年给世界留下诸多引起变革的理念后去世,这些都使得他的一生看似十分幸福。凯恩斯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他的职业生涯大部分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舞台是全世界的经济、政治和哲学的领域。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他就发起了一场关于经济学的革命,即著名的“凯恩斯革命”;在二战后期及战后初期,他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的组建工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凯恩斯坚持认为经济发展只有在当它能够使人们在道德上得到改善时,才算是正当的事业。因此,我们更加值得关注凯恩斯留给我们的遗产:关于存在非自愿失业条件下的均衡;在有效需求处于一定水平上时失业的可能性;引入不稳定和预期性;建立了流动性偏好倾向基础上的货币理论;投资边际效应概念的引入推翻了萨伊定律和存款与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他这些思想为政府摆脱经济危机和防止经济过热提供了理论依据,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的思想,使他成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的繁荣之父。”
      
      与马克思相比,凯恩斯同样看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也同样要进行革命,只是凯恩斯革了整个世界经济秩序的命,而马克思革的是整个世界格局的命。与以前的《凯恩斯传》的作者相比,斯基德尔斯基不仅把凯恩斯作为一位职业的经济学家来书写,而是作为思想家、政治家来塑造,而正是本书,才真正体现凯恩斯“理论必须服务于政策”的主张。斯基德尔斯基还通过这部传记指出,今天凯恩斯经济学留给我们的不是他“科学”地揭示了就业不充分条件下达到均衡状态的可能性,而是他那“市场经济生来就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的根源在于金融市场逻辑性的谆谆教诲”。这部煌煌巨著似乎只有一个中心思想:经济学不是“科学”,而是伦理学的一种应用,经济学家首先应该是伦理学家——以凯恩斯为代表。
      
      如此看来,作为一位职业的经济学家,他似乎管的太多了。而这就是凯恩斯,一位极富有人情味和伦理道德精神、艺术家似的职业经济学家。凯恩斯留给全世界的遗产,至今仍旧是一座开掘不尽的精神宝库。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1 08:06:21 | 只看该作者
       过去的20世纪,人类的经济活动取得了爆炸性的增长,短短一个世纪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的总和。虽然局部的贫困依然存在,但是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第一次从贫困迈入了富裕的门槛。同样,20世纪也为我们贡献了群星璀璨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当之无愧地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1946年逝世的凯恩斯在其63年的生涯中,为人类文明贡献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体系——凯恩斯主义;开创了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宏观经济学;留下了一本不朽的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参与创立了至今仍然运转良好的两个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尽管我们不会像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那样乐观地宣称“我们都是凯恩斯主义者了”,但是凯恩斯对整个20世纪的经济理论乃至实际运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则是毋庸置疑的。
      
        凯恩斯生命的丰富性还在于,他不仅是一个耀眼的经济学者,还是一个成功的金融投资人,一个别具艺术品位的收藏家和芭蕾舞爱好者。凯恩斯始终相信,人不应该聚敛财富,而应该把它花在文明的生活方式之中。因此他为身为芭蕾舞演员的夫人,也为剑桥大学的艺术事业捐赠了一座不同凡响的艺术剧院。他收藏的油画作品中既包括如今价值连城的毕加索、马蒂斯、雷诺阿、塞尚的佳作,也有不少当时艺术沙龙中的普通画作,支持草根艺术的发展。
      
        给这样一位学术造诣极其深厚,生活情趣又丰富多彩的伟人作传记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勇敢地承担起这个责任,为此他花费了整整30年时间。尤其值得钦佩的是,作为历史学家的他,为了写好《凯恩斯传》(中文版由三联书店出版),用了9年时间专门学习和研究经济学,“以便把凯恩斯的理论发展道路讲清楚,而且还要找到一种让非经济学读者也能够看下去的写作方式”。的确我们可以从斯基德尔斯基的《凯恩斯传》中看到清晰的经济学逻辑思路和深远的历史感。如果读者有更深入的兴趣,可以将此与凯恩斯的嫡传学生,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哈罗德的《凯恩斯传》(中文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参照阅读,更能体会到斯基德尔斯基功力之深厚,文笔之优美。他凭借这本《凯恩斯传》成为西方学界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传记作家之一”,并被英国女王册封为勋爵。
      
        凯恩斯不是一个象牙塔里的经济学家。他热衷于处理国际、国内的金融财政事务,作为剑桥大学基金的操盘手和国民保险公司的董事都很称职,甚至个人的投资业务也出奇的成功。他为衰败中的大英帝国争取更好的金融利益和国际贸易条件呕心沥血,他为汇率、期货和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而费尽心机。然而琐碎庸俗的具体事务并没有磨灭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没有动摇其仰望星空的坚强意志。这个星空就是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为了这个“至善”的目标,一切都可以放弃,不管涉及个人利益还是国家利益,这一点在其成名作《和约的经济后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英、法、美等国与战败国德、奥、匈在巴黎举行会议,制定战败国赔偿等相关协议。刚满36岁的凯恩斯英姿勃勃、才气逼人,作为英国财政部的首席代表出席会议。通过对德国支付能力的详尽测算和达到欧洲重建目标的期望,凯恩斯提出了向德国索赔不超过20亿英镑、而英国放弃现金赔付要求的建议。这个建议的核心在于:赔偿应该以现实支付能力为基础,而不应以仇恨和严苛的惩罚为目的;作为战败国的德国民众同样拥有获得起码的生存资料的权利,不应由于高额赔偿而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残酷的压榨将会给下一次复仇埋下祸根;战前欧洲大陆的经济体系是围绕着德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建立起来的,战后的目标是和平重建,而不是摧毁,欧洲经济是唇齿相依的共同体,摧毁德国,无异摧毁欧洲。
      
        但是当时的几个战胜国的首脑们,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为了乌纱帽不敢违背所谓的“民意”,签订可耻的《凡尔赛和约》,让德国赔付113亿英镑,使整个欧洲经济遭遇了空前的混乱,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种下了恶果,对此凯恩斯深痛欲绝,愤然辞去财政部的公职。不到半年写出了《和约的经济后果》,这篇力作风靡欧美。随后他在剑桥的讲学中不断强调:世界将被毁于一群愚蠢的庸人而不是恶人的手中。
      
        凯恩斯已经离我们远去,不过世界似乎依然掌握在庸人的手中。深陷金融危机灾难的世界并无太大改变。当年以"改变"赢得大选的奥巴马,除了印刷了一堆美元让全世界为其还债外,深陷金融危机的世界并无改变。而处于结构调整中的中国,除了政府工程和补贴外似乎无计可施。世界都全球化了,中国仍然固守着荒唐的户籍制度,人为地阻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当年凯恩斯描述《凡尔赛和约》签订时的场景好像依然适合我们这个世界,“巴黎是一个梦魇,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病态的。灾难迫近的感觉充斥于各种无聊的场所,世人在重大事件面前显得无助和渺小;意义重大的决策混合着不切实际的成分;轻率、盲目、傲慢、混乱的叫嚣声四起——古典悲剧中所包含的一切要素都具备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1 08:21:20 | 只看该作者
      2009-06-07 23:42
      
      一
      
      凯恩斯大学里学的不是经济学,而是数学。在他那个时代,经济学还没有今天这么招摇,更不至于让人们趋之若鹜,其实那个时候经济学根本什么好学的。
      
      二
      
      凯恩斯曾经在政府任职,但也在学校教书。他后来当了院士,也被授予过荣誉博士,他的理论曾经产生巨大的实际政策影响,但是他一直没有当上教授。这也许是遗传,因为他的父亲也不是教授。
      
      三
      
      Pressman说,经济学历史上有三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马克思,还有一个就是凯恩斯。亚当斯密是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积极面,马克思看到的则是资本主义的阴暗面,而最后的凯恩斯,想的是如何改善资本主义的缺点,拯救资本主义。
      
      当然,实际上,凯恩斯并不喜欢马克思。
      
      四
      
      《凯恩斯》传的作者斯基德尔斯基说:凯恩斯本人留下来的凯恩斯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短期的就业理论。我对此的理解是,经济学家和经济学必须对当前面临的情况有所作为,否则,一句市场可以修正一切,等于放屁。
      
      而这也正是凯恩斯所明确的,他说:The long run is a misleading guide to current affairs.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长期这个说法对于现实情况具有误导性,从长期来说,我们都会死掉。他还说: Economists set themselves too easy, too useless a task if in tempestuous seasons they can only tell us that when the storm is past the ocean is flat again.要是只会在危急时刻说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样的经济学家也太好当了。
      
      五
      
      马歇尔和庇古都对凯恩斯的经济学产生过影响,但凯恩斯最喜欢的经济学家显然是人口论的马尔萨斯。有效需求这个概念显然对凯恩斯影响巨深。
      
      六
      
      与同时代其他经济学家相比,凯恩斯的高明之处显然还在他的文风。凯恩斯的文笔不但不像很多经济学家那样乏味,而且非常优美。想想他那时经常和英国的文学家交往的事情(比如弗吉尼亚沃尔夫),这就一点也不意外了。但也正如很多人所言,《通论》可能是个例外。
      
      七
      凯恩斯对于直觉情有独钟。经济学家不能只会通过模式来思考,必须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说,直觉对于科学家同对于艺术家一样重要。他甚至认为牛顿也是直觉的:“他的直觉肌肉最强健,最有韧性。”
      
      八
      虽然我们把凯恩斯认定为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但显然,经济学家这个帽子对于凯恩斯仍然太小了,因为对于凯恩斯来说,经济的发展最终不过是一种通向目标的途径,这个目标就是“至善”。“至善”的概念一直存在于凯恩斯的头脑中,他也坚信经济发展只有有利于道德的改善,才是好的发展。他虽然反对马克思主义,但实际上,至善的伦理观甚至使他对与乌托邦的观念都有所迷恋。
      
      九
      
      正如凯恩斯传的中文译者所言,经济学不是科学,而是伦理学的一种应用,经济学家首先应该具有文化和道德观。凯恩斯不可能完全正确,但是他无疑是所有经济学家的楷模。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3 05:02:47 | 只看该作者
      坦白说读完这本比我小时候的新华字典还大还厚的书对我来说已经是种了不起的成就,我快为自己的坚持和耐力进步打个及格分了,但还是发现,如若不是凯恩斯的魅力和我对他身后问题的重大疑问,我仍无法读完。写这本书书评的任务留在Outlook里有两个星期了,今天我鼓起勇气把考试复习的安排置之不理,也要来完成这个让我觉得很神圣的任务。我必须把几十条书签整理下来,在下面的文字中,你只能些许看到我自己的话,那不是因为我没有触发,而是相比起他的思想和行动,我所想的推论都显得那么短视而微不足道,但我迫不及待地将它们也写在豆瓣,这就是我渴望的阅读带来的对话。希望有些勇气,但不那么足够的朋友们在看了这些之后,能够像路加福音所说的走向那扇“狭窄的、只有很少人通过的门”。
      
      1、文明是少数几个人的个性和意志建立起来的一种单薄、脆弱的外壳。人们只能通过巧妙地制定和不择手段地维护规则和习俗来维持文明。
      2、经济学是后基督的一种神学形式,经济学家则是每个互相争斗的教派的教父。
      3、他在1925年写道:“现代资本主义是绝对非宗教式的,没有内在的统一,没有多少公共精神,只是一群财产所有者和财产追求者的乌合之众,这一种体制必然依靠极大的成功,而不是一般性的成功,才能生存下去。”(这让我想到了身边的人就在这样的一种游戏之中,必须依靠极大的成功,而不是一般的成功才能生存,对于像我这样有些济世想法的人来说,这是有些残忍的现实)
      4、在他的一生中,梅纳德总是会沉迷一些东西,它们似乎得偏离了但最终却被证明是更加充实了他的主要努力方向课程以外的兴趣,就曾为他的经济学写作增添了新的思考范围。(芒格说,你是正确的,并不是因为别人同意你,而是因为你的资料和推理是正确的。我必须学会忽略那些扰乱心情的噪音,学会在巨大的干扰中牢牢把握自己的信念,学会在别人的质疑和明显的限制中默默地进行着自己相信是对的行为)
      5、分割的才华空间vs结构上的脆弱性(在某些时刻,总有占着上风的一个)
      6、对他来讲,关于生活目的的哲学优先于关于生活手段的哲学(即经济学)。(因此我非常鄙视不去思考生活的目的,而去琢磨生活手段的憋脚的哲学或美其名曰的宗教)
      7、人的质量(从高到低):艺术家-科学家-商人。他认为自己处于艺术家和科学家之间。
      8、至善作为行为的标准,而并不是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至善的生活方式的中心是对文化的享受。
      9、审美精神是逃避一个行将崩溃的社会的一个出路。(如果用这条标准来衡量,我们现在还似乎是在为温饱挣扎,所以那个出路还有些可望而不可及,但又好像依希看到)
      10、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世界经济大危机将希特勒推上台以后才发生的,而这场大危机恰恰是来源于20年代初世界经济的领导艺术的失败。(这句话有很多想象的空间)
      11、对于数据:原始,而不是“整理过的形式”并且倾向于以表格的形式而不是图形。(从这里我必须要纠正自己一个错误的想法,即图形化数据、视觉化推进的必要性,它们是适应人类娱乐的需要,也能彻底抹杀大脑的专注力)
      12、一个经济学家不能证明他的对手有错,他只能试图去说服他。(似乎看起来后前者更难,但我判断后者才是,原因在于,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诉求是什么,又如何去说服一个有着明确观点和对手呢?)
      13、思考这样一个顺序:经济学、数学、逻辑学、伦理学
      14、信用贷款是控制景气周期的成功关键(但目前来看,这种论断存在历史和区域的局限性,看看央行货币政策的无力就知道了)
      15、滥用政府职权的一方面是法西斯主义,而另一方面是布尔什维克主义
      16、“我不想让成功和有特殊才能的人感到周围对他有敌意”
      17、既然这些礁石搬不掉,就只能用经济繁荣的浪潮将它们淹没(这种气势让真让人敬畏!)
      18、神灵般的直觉、非凡的持续自省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对显而易见的事物的感觉,个人风格,多面性、理念结合实际的特殊才能
      19、伯克总是正确地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即牺牲眼前的利益而去追求将来的那种令人生疑的好处的作法多半是错误的。此外,我们 追求的那种条件比原先存在的条件好是远远不够的,它应当比过去要好到足以弥补过渡期间的那种损失。
      20、对环境的承上启下的关注是理解一个思想家的关键所在--凯恩斯很喜欢写牛顿的自传
      21、鼓励消费更比借贷更能体现“赤字财政”的特征
      22、资本支出能够收回成本,而且它不会造成国家债务的递增,从预算的角度业看更加合理
      23、同时扮演“评论家”和“行动派”两种角色,并切换自如
      24、达成“华盛顿共识”的历史背景:很少有人怀疑德国将在1944年被击败。因此,保障英国经济在没有租借法的世界里能够生存下去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1944年11月罗斯福为了重新参加竞选,想要一个建立国际基金和银行的国际条约(日后的IMF和世界银行)
      25、我们最好的供应方往往不是我们最好的市场,因此需要一个多边清算体制。(对过去20年的美国人来说,中国就是最好的供应方,但现在这个角色正向最好的市场转变,而供应商的接力棒也必将转移给下一个国家或区域)
      26、罗宾斯写道:我常常想,凯恩斯一定是最了不起的人物之一--逻辑思路敏捷,有老鹰扑食的那种直觉、生动的想象力、宽广的视野,而最重要的是他的用词精确。
      27、然而,他仍然把世界银行看做是更多地为欧洲重建服务,而不是作为全球经济长期发展的工具。(这是一个经济学家的国界性决定的)
      
      这部传记的作者也很传奇,用了30年时间来写,身上也混杂了中国、俄罗斯、犹太人、日本、英国式的多种印迹,加上凯恩斯所在的时代和国家及世界历史阶段,在一个复杂但完整很多的背景之下打消了我以前很多看似问题的问题(其实不是问题)。比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其实是在美国人的一手操纵下,但IMF理念最初发起者怀特,亲英的摩根索,以及深受凯恩斯影响但同时又是身陷困局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影响力在他们几乎同时退出历史舞台后的演变是极具偶然性,绝不是一种阴谋论或几个天才的算计能够解释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2 19:30:52 | 只看该作者
      经济学的起源是人类对于哲学、伦理的思考,对于社会福利和价值的考量。凯恩斯传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了19世纪发生在欧洲,发生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发生在剑桥大学的对于古典哲学和神学的变革与抗争,感受到了源于大师们内心对于经济与社会、经济与伦理、经济与人的生存的哲思。是的,经济学应该是社会哲学的外化,而不仅仅是现代经济学所表现出来的数学的应用和极尽复杂。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2 19:41: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了一小半,凯恩斯的经济运作和理论建构方面的内容等我看完了再评价吧,现在主要关心凯恩斯的个人生活和工作的方面。
      
      虽然早就知道凯恩斯年轻时候是个活跃的同性恋者,但是没想到他和他的同性伴侣的关系原来如此深厚而复杂,真的是谈了很多年恋爱,有过好些年的同居经历,留下很多情书,也吃过不少醋,也在给友人的信里抱怨母亲关于婚姻的谈话很烦人;但是,凯恩斯中年居然爱上了一个女人,似乎真的是排他性地爱上了她;他的夫人对他的同性倾向非常理解也很坦然,他去世后的遗产继承人里,依然有年轻时最重要同性伴侣的名字。
      
      近来有些感觉,似乎有些同志岁数大一些之后,对激情的需求变少了,对稳定生活的追求多了,对肉体的单纯迷恋也慢慢让位于精神性的欣赏(比如,凯恩斯爱上那个芭蕾舞女部分是因为她想法和言语都很有趣,特立独行),似乎他们也不能算转直,但是似乎就比较稳定地进入了异性婚姻。抑或,凯恩斯当年进入主流社会之后,还是做gay的压力太大,所以他要”从良“呢?这本书里似乎没有太多这方面的相关证据,作者大概对性取向问题的理解也不太前卫吧。
      
      还有很好奇地一点,为什么凯恩斯年轻的时候可以如此公开地在一个又一个圈子里搞同性恋,而阿兰图灵,虽然也是剑桥毕业生和faculty member,却被逼到了强迫改变性取向的程度?是阶级不同,是行业不同,还是因为时代不同(比如,二战之后的英国比一战前变保守)?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19 20:03:41 | 只看该作者
      这世上天才有一大把,勤奋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天才中像凯恩斯这样勤奋且心怀天下的,实在少之又少;而勤奋的人中,拥有凯恩斯般天才的,也同样少之又少。凯恩斯因此独一无二。
      
      “凯恩斯主义”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时代,多少已经成为个负面词汇。但凯恩斯永远值得赞美和纪念。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10-3 00:45:09 | 只看该作者
           “伟大的心灵必有不凡的际遇!”
         我们常说走近一个人,不易;那么,走近一个定格在时间片段里的人呢?——我想,也是不易的。对于历史,肖恩克特有一个不错的解释说是“合理的想象”;那么,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在历史和想象的交织中给我们编织了一个发现凯恩斯的引领图。这幅图案一打开,便让人慨叹、迷惘、又惊喜!
         回逆到时间之流的前一段,看一位经济学人在发展经济科学的路上是怎样一路走来?而这位经济学人自身又怎样在知识过程与人生历程上前行?!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7 06:45 , Processed in 0.04682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