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凌叔华传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3-28 14:1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0:4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女作家凌叔华(1900—1990)所经历20世纪中国,尤其是充满浪漫与交锋的2、30年代以及抗战年代,起伏动荡历史与个人遭际的冲撞融合。她的“高门巨族”身世。“闺秀”与“闺秀文学”表相之下,复杂丰富内心、独特女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616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10 00:28:52 | 只看该作者
                  优雅来过,完美谢幕
            读朱映晓《凌叔华传-一个中国闺秀的野心和激情》有感
          对与不对都没有关系,对错是死后给人们评价的,重要的是她优雅地来过,而且完美地谢幕。给所有喜爱凌叔华的人!
          早就听说映晓写《凌叔华传-一个中国闺秀的野心和激情》用去了近两年的时间,映晓在这本书的后记里说实际用去是14个月的时间,而且很早在微博就看到这本书的书稿手写的稿件,映晓写了密密麻麻的注释。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诚意,能影响到这件事情的最终结果。不管结果是怎样的,好与不好,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世界观都有自己的标准和评定,所以也无所谓好与不好,但是那件带着做这件事情的热情、真诚与庄重的态度的做出来,就会像钻石一样熠熠发光,即便你看不到它的闪烁,但你的心却能感受到。
          想买《凌叔华传-一个中国闺秀的野心和激情》传,不是因为映晓是我的朋友,而是我被她严谨的写作态度感动,作为一个读者买这样的写作者的书是对作者最大的尊重和最真诚的敬意。
          本是怀着一颗文艺的心来看《凌叔华传》,却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民国八卦,最后哲学般掩卷沉思。
          原来,凌叔华的小说我是都读过的,包括她的儿童文学作品。而和凌叔华有着某种关联的弗吉尼亚伍尔芙,好多年前也曾影响着曾是文学女青年的我,至今《弗吉尼亚伍尔芙传》一直在站我的书柜里。
      只想说,映晓把凌叔华解构(解读)得太好了。
          映晓虽不是佛教徒,但是她的文字却很如实。这份如实中也呈现了人物的命运。
         “凌叔华出生于书香门第、高官巨富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康有为、辜鸿铭、陈师曾(陈衡恪)、齐白石、姚茫父、陈半丁等名流高士不断于凌府往来,谈文论画,指导她绘画的就是慈禧太后的老师缪素筠,她的英文启蒙老师则是大名鼎鼎的怪才狂儒辜鸿铭。”这样一位民国“名媛”“才女”,按理说应当骄横跋扈才对,至少也该傲娇吧。但她偏偏“婉顺”和“适可为止”,不仅她笔下的女性是这种性格,她本身也是这样性格。
          比如她受徐志摩委托“收藏徐志摩情感日记”,还被徐志摩亲自授予她给徐志摩写传记,但徐志摩去世后,林徽因和她争八宝箱,她虽然不情愿,可也没有坚持。我们有理由认为她是受到胡适的压力而交出的,可不能不说这是她性格的主要因素而决定的。
          她是不争的,源于天性的柔顺,更多的是出于理性吧,也或许是不屑一顾,更或者她觉得自己是个斗士,只是做对待生活或者命运的斗士,做那个她所处在的大时代的斗士。
           一个斗士所考虑的不会仅仅是眼前的东西,那些长久的能记载于历史的吧。基本上只有男人才会这样想,从某种意义上凌叔华是一个非常理性的思考者。
          佛教中有语:“情多想少会堕落”。情是感情用事,想是理性思考。一个经常喜欢感情用事的人堕落,这个堕落不只是佛教中的堕落在除了人之外的其他道,而有一份命运的多舛吧。
          凌叔华一生大多基于理性思考(大家闺秀的教养和修养所致),所以她的一辈子让所有女人羡慕,最后连终老都是以90高寿安详地善终,并且躺在故乡的怀抱里,最后骨灰一同葬在陈西滢家乡无锡姚湾陈氏墓园,难怪萧乾夫人文洁若认为她是幸福的。
          倘若说任性,凌叔华一辈子做得最任性的一件事就是她和朱利安的不伦之恋吧(朱利安是她先生陈西滢的属下又比她小八岁,那时她女儿已经五岁,就算是不伦吧)。
           关于凌叔华与朱利安的爱情,在十年前听说过有位叫虹影的国际女作家(当时虹影的身份应是英籍华人)写的《K》,因为情节过于香艳或者或者过于禁忌,也或者说叫虹影的女作家过于想象以及太想包装一位民国已婚名媛的爱情故事去讨好外国的读者,于是凌叔华的女儿为了父母的名誉而打起了一场著名的官司,最后胜诉。在映晓的这本书中能看到看到书中对虹影的《K》评价或者看法,这很难不让我想起了最喜欢的写历史的黄仁宇,映晓的传记也是站在这种大历史观的角度,客观、公正乃至节制地去写。而我却以为这是传记写作者最基本的态度和素养。映晓的对于这本书的写作态度也正如基于此!
           映晓曾经在微博中发出这样的调查:写作的意义是什么?
           写作的意义是什么?是像映晓这样花费两年的心血来写这本《凌叔华传》然后所得的稿费平均下来不如一位保姆每月的薪金?还是像一些人那样“像卫生巾一样便有携带和消费?”
           虽然不是写作者,可年轻时也在报纸上写过的,以我曾经在报上写过的那些经历我相信对于一些人来说写作的意义绝不是仅仅为了消费的,就如同映晓对写作这样严谨、真诚一样(这也是一种爱吧),一些人是因为爱。
           映晓的女儿“聆”是八月份的小龙女,掐指算来,就在这本书《凌叔华传-一个中国闺秀的野心和激情》结束时映晓怀上了她的女儿,谁能说这本书不也是映晓的另一个女儿呢?
          映晓无数次在公开的场合表示(甚至只是书中序言也有写)她开始是并打算写凌叔华的,而是打算开始另一本书,而且一点都不喜欢凌叔华,也曾几度放弃掉这本书的写作,可是后来她不仅坚持下来,并且慢慢喜欢上了凌叔华。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映晓有如此的转变呢?我想,最好去书中寻找答案好了!
          第一次对读完的一本书有恋恋不舍感,有种失落感,这是一种从来未有的阅读体验,虽然在读完这本书那天因为生病和疲惫我曾经昏睡过去半个多小时,甚至在读完这本书那天把去山上计划取消了(本来是去山上开联欢会的,据说我还会在台上发言,然而我病得晕晕的),在头晕脑胀中我用两个多小时把这本书最后读完。
          也许,身为女人,不仅仅只有大家闺秀或者作家才会面临那种女性身份带来的焦虑,平常女人也会有!这就是这本书的最大魅力。
          “一个女人应该如何认识对待自我与责任,梦想与现实……这都在给我思考,甚至也许,在帮我成长。”映晓如是说!其实这也是我在思考的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2 17:31:49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本书,印象最深的不是凌叔华,而是陈西滢,这个被鲁迅骂过的反动文人.感觉其实这是个很好的男人,也是个很令人叹息的角色,被世人误解的陈西滢以及被世人误解的一段文学历史.读这本书的感觉就是那个时代被人误解的东西太多了.一本好书!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 11:59 , Processed in 0.04454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