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体II - 黑暗森林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
发表于 2012-8-22 17:54:05 | 只看该作者
  那个时候还是TBC年代。在某个只有联盟玩家的村服。
  罗辑,一个联盟小LR,一个对当高玩从来就没有野心的休闲玩家。
  在艾泽拉斯荒凉的大陆上,他一直孤单地用着生存天赋练级。
  他的BB都是在练级的路上随手捉的,有时恐龙,有时土狼,有时豹子,有时熊。
  捉到一个他都会放弃上一个。这无所谓,反正艾泽拉斯大陆到处都是BB,他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
  
  罗辑练到40级的时候,在荆棘谷某个山洞前,偶遇到此怀旧的非常牛B非常娴熟的高端职业玩家——射击LR大师叶文洁。
  这是他人生巨大的转折点,然而此刻的他一无所知。
  叶大师悲天悯人,看着这个本门派穿着一身垃圾白装的后生弟子,善心大发,于是教了他几个秘不外传的射击输出宏。
  可是他没有射击天赋。
  
  罗辑告别大师,搓着炉石回了城。他找到训练师打算洗天赋,突然发现可以开启双天赋了。
  于是高高兴兴地开启了另一个天赋,点了射击,装上刚学的宏,还跑到木桩那里试打了几下。
  结果发现新天赋用起来一点都不顺手,那什么宏嘛,完全根本木有一点反应!
  他不知道的是,叶大师给他的是70级的宏,他才40级……
  他想去找叶大师说说理,可是叶大师AFK了,从此再也没有上过线。
  
  失望的罗辑切回生存天赋,又开始了他孤单乏味的练级日子。
  他仍然随手捉着不起眼的BB,捉一个放一个。
  有一天他带着土狼BB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对面一只庞大的科多兽怒吼着向他冲过来。
  他刚想跑却发现卡住动不了,随即出现离线的提示。
  
  再次上线,发现土狼BB已被踩成肉饼。
  罗辑叹息了一声,观察四周有没有适合捉的野兽BB。
  这时远处出现一个画面。
  那纯洁的半透明的身躯,那优美的曲线,那矫健的姿态,那深邃的双眸……
  啊,罗辑痴了,呆了,傻了……
  原来那就是传说中的灵魂兽。
  他向着远处狂奔,然而触手可及的灵魂兽消失了。不过是海市蜃楼。
  还有比这更悲剧的吗?
  从此罗辑茶饭不思,整天想着他的灵魂兽BB。
  
  WLK来临前夕。
  罗辑终于70级了,穿着一身环保,在沙塔斯游荡。
  突然本服最大的公会——联合国向他发出了入会的邀请。
  罗辑糊里糊涂地进了会,问:我是环保,你们加我干嘛。
  会长说:上YY。
  YY里正在开大会,气氛压抑严肃,每个人都忧心忡忡,除了罗辑。
  原来有消息传过来,隔壁服务器部落的职业玩家公会——三体,他们都是非常牛B非常娴熟的高端职业玩家,计划在WLK前夕集体转到本村服,扬言FD80级所有副本,让联盟无生存之地。
  联合国公会决心与三体公会争夺FD,奈何都是休闲玩家,实力相差太远。
  经过紧张激烈的讨论,会议决定挑出五名最精英的玩家,组成固定团队与三体公会对抗。这个团队被命名为面壁团。
  这个团队其他四名成员都是公会高级职业队长。第五名是——罗辑。
  罗辑二了。
  其他会员们也二了。
  凭什么选他?大家问。
  为什么选我?罗辑问。
  会长说:就凭三体公会的会长在他们群里发布指令,点名找人盗罗辑的号。并且已经盗过一次,但没有成功。
  罗辑想起室友史强,每次掉线他都会要求改密码。
  会员们观察着罗辑的一身环保装,疑惑:他,怎么会这么重要?
  罗辑看着自己的环保装,同疑惑:我,怎么会这么重要?
  
  会长宣布:只要罗辑同意加入面壁团,那么可以满足他的任何要求。
  任何要求!!罗辑心动了,口水了,两眼闪闪冒金光了。
  
  我要灵魂兽!他说。
  
  WLK来了。三体也来了。
  罗辑带着他的灵魂兽BB——庄颜,漫步在达拉然。
  
  尼玛啊!什么WLK,什么三体,什么面壁,都是浮云啊浮云!
  罗辑,一个主天赋生存,副天赋射击的LR怎么可能带灵魂兽BB啊魂蛋!这是个BUG啊魂蛋!
  GM呢?GM在哪里,快点来把这个BUG给删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
发表于 2012-8-22 17:54:05 | 只看该作者
  《三体II》中的核心思想是 “宇宙黑暗森林”理论。在我看来,这一理论其实就是“囚徒两难抉择”的放大版。
  
  “囚徒两难抉择”是经济学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入门案例,讲的是每个理性的人在进行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最优逻辑选择时,个体的理性怎样导致集体的非理性,造成效益最劣结果的实现。“囚犯两难抉择”有两个关键前提,一是囚犯的理性逻辑思维,即囚犯将遵循基本逻辑原理进行理性选择,换句话说,在两种可能的结果面前(比如判刑轻重),每个囚犯都将选择最利于自己的结果并据此作出逻辑判断。另一个关键前提是两个理性囚犯在考虑是否招供时只能各自为营,不能沟通、无法交流,故而个人利益的实现与集体利益实现才能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个体理性才能导致集体非理性。
  
  具体到“宇宙黑暗森林”理论,两个“宇宙社会学”的基本公理确保了囚犯理性逻辑思维前提的实现——“生存是文明的根本需要”假设宇宙中的个体(或以这样个体为单元的集体)在进行价值判断时是理性而逻辑的,不存在信息完全条件下的非理性悖论;“宇宙中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则相当于经济学中“资源有限”的最基本原理,这确保了个体进行价值判断并作出逻辑选择的必要,否则以大小比较为基准的逻辑判断便失去了依存基础,竞争不再,也便不存在选择的必要了。 “黑暗森林”中的“猜疑链”和“技术爆炸”是为了切断沟通交流的可能——在一个文明无法判断对方的善意/恶意以及对方对自己的善恶判断的前提下,任何暴露自己寻求交流的行为都是极度危险的。这两个公理及“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的假设为“囚犯两难抉择”的实现确立了基本条件,从而建立了“宇宙黑暗森林”理论,对著名的费米悖论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宇宙社会学”的两个基本公理大体合理,尽管个体很有可能脱离逻辑作出非理性判断,但从整个文明的角度出发,则很难想象集体性的非逻辑思维。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非理性结果不等于非逻辑思维——“囚犯两难抉择”的集体非理性本身正是逻辑思维的必然理性结果。而非逻辑思维则指的是在当前所有信息前提下,排除其他目的性后,故意选择非优结果的非理性行为。
  
  相对的,“猜疑链”中的善恶判断从经济学角度考量则指代不清。当然所谓“善恶”本身不是经济学范畴,但进行博弈论的结果推断时,“善恶”这种定性分析必须转化为“大小”类的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稳定的均衡结论,否则也只好如书中那样能源源不断猜疑下去,大大削弱理论的说服力。另外,所谓一个文明的善恶本身就是种站不住脚的立论。如同国家之间非敌非友的竞争合作关系,宇宙文明之间也很难谈到彼此间的“善意”或“恶意”——不论合作还是竞争,出发点都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已,哪里存在单纯的善恶呢?而如果接受文明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个前提假设,那么猜疑链便很难讲得通了——说到底,一个文明对另一个文明的猜疑并非善恶,而是对方的存在对自身所带来的影响。不过只要能证明这影响总是弊大于利(比如有限资源环境下的技术爆炸必然导致不可逆转的文明扩张等),那么唯一的稳定均衡依然还是所有文明隐藏自己,消灭对方,即“宇宙黑暗森林”。
  
  抛开猜疑链这个薄弱环节,刘慈欣的“宇宙黑暗森林”理论是《三体》系列的关键,它对“费米悖论”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猜想,为揭开宇宙初始直至时间尽头的发展历史确立了一个可依托的理论平台。正是因为这个平台足够坚实,这之上具体人物的薄弱才不成为问题。不管是“面壁人”罗辑与三体文明的智慧博弈还是与庄颜的狗血爱情,甚至《三体III》中时常惹人莫名其妙的“圣母”程心,其中漏洞都可忽略不计,因为比起整个宇宙的维度之旅,这一切都不过是铺垫,是带领读者共同寻找真相的目光。
  
  
  
  相关评论
  三体游戏:http://book.douban.com/review/5122267/
  从一维到十维:http://book.douban.com/review/5131985/
  爱是永恒:http://book.douban.com/review/5140685/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3#
发表于 2012-8-22 17:54:05 | 只看该作者
  只有真正完整的看过大刘的作品的人才能体会
  他带给我们的是怎样一个在真实的自然科学背景下的那种虚构的世界
  我总是一边读一边 在想 ,也许这些内容就将发生在不远的将来,也许50年,也许30年
  没有科学,何来幻想,大刘就是凭借极强的理工科背景 ,才能写出这种超级硬科幻
  
  虽然看他的书有点累,有点费劲,但是依然沉湎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
发表于 2012-8-22 17:54:05 | 只看该作者
  在高速发展的人类科技和社会形态、已显现出颓势的宗教、和仍旧原始的动物本性中,很多人都在寻找着未来的方向。好的科幻小说似乎都带有着悲观主义的色彩,用极其现实理性的态度审视着未来。也许,未来社会形态的雏形就会来自于某一本或者一类科幻小说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
发表于 2012-8-22 17:54:0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本铺垫了那么久,终于第二部的末尾进行了短兵相接,情节跌宕起伏,柳暗花明,不仅佩服大刘对物理前沿技术知识的娓娓道来,更为其情节设置,人物性格方面把握拿捏的那份巧妙与扎实。
  
  如果能够拍成电影,必然是鸿篇巨制,但中国没有能够成事的导演与投资。这样的小说,放到美国早已是电影公司必争之原创,无奈生在了中国,科幻小说的沙漠,可悲可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
发表于 2012-8-22 17:54:05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三体 II  之后,急不可耐的到豆瓣来看书评
  
  首先谈谈风老师对刘老师的文字的评论
  
  看到了排在第一位的“风间隼”老师(姑且称为老师)对叶文洁“宇宙社会学”两条公理的驳斥,我觉得深不以为然。风老师似乎过于咬文嚼字有吹毛求疵之嫌了。
  对于“宇宙社会学”两条公理。
  ----
  逻辑学上,“是”是个极其关键的词汇,“应然”或是“实然”都可以用“是”来表达,但其中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第一公理这个命题,是“应然”还是“实然”呢?“生存应该成为文明的第一需要?”还是“生存确实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
  
  我认为,讨论用“是:和用“应然”和“实然”等词语来表达这条公理,与这条公理本身是否正确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书中的情节里,这两条公理的传授或者说“提示”,仅仅是一位睿智的老人与一个年轻的学者之间站在一个女孩的墓碑前的谈话,不是在一个严肃的会议室里进行的学术讨论或者论证之类的东西。它只要能够清楚的表达他的意义,让读者明白就行了。因为小说毕竟不是逻辑学或者哲学的论文。
  
  虽然作为科幻作家,刘老师的作品逻辑性很强,但我认为刘老师的文学才华并不比其他的一些不写科幻的作家逊色。
  
  假如按照风老师的说法,把这句公理换成“生存实然是文明的第一需要。”那我可以 请问风老师,作为一个读者,你认为这句话,适合这部小说里,当时那种语境和语态么?
  
  诚然,鉴于风老师的专业,可能对这些过于敏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作为一个读者。我想说的是
  
  风老师的评价,让我想起了一事:
  是《让子弹飞》上映后,有人批判电影里“死人太多”,让我觉得大为可笑和雷人,一个土匪与恶霸斗的故事,你不让人家死人,你让人家怎么拍电影怎么讲故事?对于电影内容或者艺术水平等方面的评价,以什么角度来说都无可厚非,这种无稽和荒诞评价简直脱离了电影本身,简直是对于导演的人格侮辱!让我不得不感叹“在主旋律的时代背景下人性的不自觉扭曲”,就像恒星的质量影响周围的公间一样。(同样的情况还有一些同学对于村上春树《1Q84》没有正义观的评价,让我觉得真是“吃饱了撑的”,你们不是在否定作品或者作者在作品中的精神内涵,你们只是在单纯的为了批判而批判)、
  
  说到这里貌似有些远了
  
  现在我们来说说关于这两条公理及其本身的意义的讨论。
  说实话,看到风老师对于刘老师的“是”的评价,我就没有心思往下看了。(虽然我还是看了)
  
  这么说可能于风老师有些不礼貌,请见谅!
  
  说说公理本身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其实从后面的评价,我个人观点,风老师已经脱离了对公理本身的论证,而是从个别字眼如“数学结构”上作文章。
  
  而那句“人有意志,可以选择”正是看的我啼笑皆非。
  
  如果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文明。只不过是一个生物种群的进化而已,作为这个生物种群的微小的其中的一员,有选择是正常的。但是,个人的倾向和选择,与整个种群的进化没有太关联(除非某些个体的选择因为影响到别的个体,使别的个体产生共鸣造成大规模的历史事件,即使是这样,也不影响整个文明的进程)。就像一只豹子在晒太阳的时候选择看东边的风景还是西边的风景一样,无伤大雅。诚然,在文明的进程中,肯定有过战争、屠杀、种族灭绝等,是某些站在权力制高点的个人的选择,但这并不影响“人类文明”整体的发展和存在。(请注意, 我这里说的“人类文明”是站在宏观的角度看的人类文明,就是所有是“人类”的所有人构成的人类文明,而不是有什么玛雅人、巴比伦人的区别的划分,而在刘老师的作品中,从来没有出现类似人类内部种族的划分,他所提及的文明,是指整个人类,以下笔者所说的“文明”,皆指此义)因为这些个人选择,并没有灭绝整个人类的意识倾向,哪怕杀的人再多。
  
  站在自然科学的高度看文明,即使这个文明出现任何的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等),都可以看成文明本身适应自然环境,保护自己,并使自已持续发展的自我意识,而在整个进化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不适应文明发展方向的小群体被吞食,这是极其自然的事情。听起来也许很残酷,但事实就是如此。(可以称之为建立在经验上的公理吗?呵呵)
  
  就像好多群居动物,如蚂蚁、蜜蜂等种群里有清析的社会形态一样。这是生物种群本身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结果。而当前我们的社会结构也在缓慢的进行着变化,未来变成怎样我们无从得知,因为文明的发展受到包括自然环境在内的多种影响。(可以 想象一下如果地球移到火星的轨道上去,或者说,如果地球的所有资源终有一天将耗尽,谁能保证环境造成的生存影响不会改变人类的现有社会结构?,刘老师已经想到了,人类逃离舰队的行为就是文明社会形态的适应环境的主动变革,如果不变革,消亡将是必然的结果)但结论是不适应文明发展的社会形态也许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盛行,但到了一定的时期,它本身的某些缺点会凸显出来成为对文明发展的桎KU,一定会消失。
  
  为什么说文明的第一需要是生存呢?
  很简单,这是文明的所有成员都认同的东西——我们当中的所有人,可以喜欢不但的颜色或者讨厌不同的人,但我们同样都要生存下去。任何种群,任何生命,都有这样的意识,不止是人类,只要是生命都想,生存是所有生命的第一要务,我可以这样说吗?
  
  风老师也提到了反证,我想问一句,如果,“生存不是文明的第一需要”那文明的第一需要是什么呢?求解?
  
  文明中人群的量级,并不影响其本身想要生存下去的愿望,因为个体再多,每个个体都还是要生存的
  
  接下来就可以引申到宇宙社会学的第二公理了: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文明在自己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即使拥有了再大的力量者说科技,也是为了改变自己,使自己更加适应所处的环境,而随着文明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其所在环境的严酷性已经不再对该文明的生存造成威胁,或者该文明所处在的环境的资源已到达极限,只要发生这两种情况之一,必然会引发文明的膨胀。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这个命题,也是经验得来的公理,可以这么说吗?我对社会学和哲学了解不深,也许不够驳斥的力度和深度,但,这就是现实,不是吗?
  
  风老师说“‘宇宙社会学有清晰的数学结构’,其实只是理工科背景人士对于社会的一种幻想(不客气地说是无知)”,不客气的说,风老师对于理工科似乎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心理,当然,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其实,叶文洁难道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理工科”吗?
  
  当然如果我不客气的说,风老师可能对自然科学也有一些不客气的无知,只因为您是“非理工”。不知道是否适合呢?
  
  远了
  
  不难看出,其实在书的一开始,叶文洁早就已经得知了宇宙现有的“黑暗森林”状态,其实在他接到三体人的第一次回复的时候,就已经得知了这个真相(见三体1)。叶文洁肯定和相当数量的读者一样,都在用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待社会。但叶文洁的本意是想毁灭人类,而作为第一部与第二部的衔接,叶文洁要通过一个“社会学”(即风老师这样的“非理工科”)研究者之手,把这种理论系统的明晰的告诉世人,究竟是出于对人类文明的自然感情还是想更加加深人类对灭世的恐惧,我们不得而知,刘老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自由思考空间。
  
  
  另外对于风老师对于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的说法,我个人更加以为不以为然,显然在以上两条基础理论都不成立的情况下,风老师认为后者更加站不住脚。
  
  但我要提醒的是,宇宙是存在足以让人绝望的距离的。
  而距离,是速度和时间的乘积,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距离越大,交流和了解的成本越高,时间越长,而在时间里,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在这里思考的方式要适时的进行一下转变,对宇宙间文明的交流的想象,不应该停留在人类固有的方式上。因为我们对于其他文明的一切一无所知。但我们如果在南美洲的森林里发现了一支部落,我们最起码,我们知道他们是人,有四肢,有表情,自然形态与我们一样,他们的个体与我们的差异不过超过一定的限度,会始终在“人类”的范畴之内。所以就算语言与我们不通,我们也可以利用人类在自然科学上的统一特征,进行一定的交流。
  
  而外星人不是人类
  而人类相对于外星人来说,也是外星人
  
  对交流对象的一无所知,消灭他们,是保证我们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也许太残酷,但这是事实不是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
发表于 2012-8-22 17:54:05 | 只看该作者
  人心也像宇宙一样,也是一个黑暗森林,互相勾心斗角。三体人怎么想的就等于就是怎么说的,没有欺骗,很单纯。人类城府很深,但是有爱,不过这种还是不如三体人爱的萌芽来的纯粹。我想人单纯一点挺好,没有欺骗就不会没有安全感~
  宇宙中的第一大公理就是:生存是所有文明的第一需要。同样可以映射到地球上,围绕着这个公理的一个推论便是,为了生存,每个人都负有一颗自私的心,众多自私的心的集合便是黑暗森林。其实黑暗森林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发表于 2012-8-22 17:54:05 | 只看该作者
  科幻小说在国内一直鲜有力作。因为作者的理论深度和广度的缺乏,就只能流于幻想。可是我国的教育体制又无法培养有着瑰丽幻想的作者,于是科幻小说就成了贫瘠和荒诞的文章。
  
  大刘打破了这个怪圈,在物理、历史等诸多学科中多有涉猎,并且在文章中轻松跨越。确实大有进步。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
发表于 2012-8-22 17:54:05 | 只看该作者
  三體三部曲裏面,寫的最好的大抵就是這一本了——《黑暗森林》。當然不是說另外兩部寫的不好,只是這一部,寫得太豐富了,完成度之高甚至令人難以想像還能寫出第三部。
  宇宙社會學,這個學說的提出是本書的主線索,也是科幻史上的重大舉措。
  誠然宇宙就如同一個被放大很多倍的社會。如果真的存在外星人,那麼他們大概也是有生命的智慧體,也需要依靠資源生存。既然是生命,當然有延續自己種族的衝動(沒有的都被進化論淘汰掉了);既然依靠資源,而資源是有限的,那麼必然要從更多的方式來謀求資源。
  如此一來,在外星人身上套用社會一詞,也是合理的推斷了。
  
  但是環境在於宇宙,和人類社會又有所不同。比如人類在非洲發現了豐富的資源,人類可以過去把當地人趕盡殺絕,然後掠奪資源。但是在宇宙的尺度來說,情況就有所不同了,一個豐富資源並且有智慧生命體的地方,可能離自己有幾千萬光年遠,由於愛因斯坦相對論決定了速度不能超過光速,所以如果要過去掠奪資源是很困難的事情,但是毀滅之就不一樣了,只要丟出武器就行了,無論時間花費多長其實都無所謂。
  
  這樣看來,猜疑鏈和技術爆炸是必須存在的。不懂得猜疑的種族,或者沒有發生技術爆炸的種族,都被宇宙生存法則淘汰掉了,所以剩下的必然是懂得猜疑並且有發生技術爆炸的,屬於整個宇宙食物鏈上端的智慧生命。
  
  黑暗森林法則看似誇張,但是仔細想的話,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就可以見其一斑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最簡單的法則,也是最強大的法則。
  
  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呢?宇宙之浩瀚,必定是有的吧。看完這本書之後,一直在想,如果哪天地球真的被外星人盯上了,我們就不要研究什麽科技了,直接找大劉吧,作為宇宙社會學的創始人,用他的智慧,對付外星人估計挺有效的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
发表于 2012-8-22 17:54:05 | 只看该作者
  杉山惠子居然是希恩思的破壁人,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她会在他竞选面壁人时在台下含情脉脉的注视他,
  她会对他说,这是我想念你时大脑神经元的排列,
  她愿在月光下的竹林中做他最忠实的倾听者。
  
  然而,她却对他说,
  面壁者西恩斯,我是你的破壁人。
  我成长了八年,而你,仍是冬眠前的你。
  
  最后剖腹自杀,是忠实于自己的组织吗?
  还是对他,最后的忏悔。。。
  
  他们是同志吗?
  不是。
  他们是敌人吗?
  也不是
  他们,只是一对爱人。。。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3 12:07 , Processed in 0.0507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