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肯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3 19:45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0:3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读《林肯》,便觉察了他传记风格的不同。作者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剖析了林肯复杂的性格以及其处世立业的原则态度,分析描述颇具哲理性,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他打破了普通传记中的“伟人神话”,描写的首先是平凡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482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9 13:47:5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林肯,很久以前在我脑海中便留下了一种印象——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更确切的说,这种印象是在各类文章的只言片语中得到的。因而,我的脑中也一直存在着一个疑问:为什么林肯会被人们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呢?
             为了破解这个谜团,我拜读了艾密尔鲁特维克撰写的《林肯》一书,和以往接触的为人传记不同,《林肯》一书没有浮夸的赞美和拔高只词,更多的是对林肯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这个来自伊利诺伊州的乡下佬似乎并没有任何不凡之处,如果硬说有的话,那就是他内向忧郁的性格和诗人一般的气质。但这些在我看来并不是一位伟大的总统所应该具备的品质。甚至以普通人的标准而言林肯也并不算是优秀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凡之人却成为了一个民族永远的丰碑,永世长存!
             读完全书,有三种想法深深地嵌入了我的脑海。第一个想法就是,在林肯身上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的身影。也许看到这里读者会认为我实在是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敢如此大言不惭,但事实上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而且我也丝毫不想掩饰。诚然,我是绝难成就林肯一样的丰功伟绩的,假如以这一标准来衡量的话,我自然是不敢与林肯相比较的。但我得说,亚伯拉罕林肯也是一位平凡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在他复杂的性情中我的确时常能捕捉到与自己的相同之处。或许每一个人都能在林肯身上找到自己的身影吧……
             第二个想法便是,林肯这位美国巨子实在是以自己的悲剧人生而换来了美国全体民众的幸福。母亲的去世让儿时的林肯过早的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这个打击似乎也给林恩幼时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内向忧郁的种子或许就是在那时埋入了林肯的心底吧。即便生活于贫苦之中并且遭受了丧母之痛,林肯依然成长为了一名健壮的青年。由于他的坦诚与友善,邻居们都亲切的称呼他为“真诚的亚伯拉罕”,也是在这时他遇到了自己一生唯一深爱的未婚妻——安娜小姐。看到这个年轻人正一步步从阴霾中走出来准备迎接新生活,谁能不为他高兴呢?正当我要为林肯即将到来的幸福生活松一口气时,噩梦却再一次包围了他。一场瘟疫夺走了他一生的挚爱,为此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最沮丧的时候,据他说:“我身上连一把刀都不敢携带,我真怕一时想不开。”
             纵观林肯的一生,诸如此类的痛苦伴随了他的一生:不美满的婚姻、中年丧子、朋友的背叛、国会议员和内阁成员的质疑、4年内战的日夜折磨……一路走来,林肯似乎都是独自应对这一切的。我真的很难想象,一个人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毅力才能挺过这一道道难关,并且带领一个民族走向团结。最后,当他开始为民众所景仰时,一个自认为布鲁吐斯式的狂热人物用一颗子弹结束了林肯的一生。
             我得说,单从个人角度而言,林肯的一生简直糟透了。如果要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林肯一生的话,我只能说:那是个悲剧式的人物。但或许就是因为林肯遭受的这些痛苦与磨难,才使得他愈发坚强,进而成就了他的伟大。这让我想到,大概只有痛苦才能使人深刻的领悟到某些东西吧。至于这其中所包含的,恕我无力用言语来形容。但可以肯定的是,林肯从内心的痛苦中得到了某种力量支撑着他一路前行去完成属于他的使命!无疑,美国民众也因此得到了恩惠与幸福。
             第三,在我看来,林肯的一生似乎真的是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驱使,或者说是受到了上帝的指派来完成属于他的使命。诚然,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科学所无法解释的。林肯并非是一个基督徒,但他却相信梦。他说自己曾不止一次在梦中预知了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最有名的要算他在遇刺前的某个晚上梦见了自己的葬礼。
             在此,请允许我多费些笔墨来叙述这件事:在遇刺前的一个晚上,睡梦中的林肯被白宫大厅中的哭泣声吵醒了,他满怀疑虑和好奇地寻着声音走去,只见白宫大厅中央有一群人围在一口棺材前哭泣。林肯便询问身边的一个卫士:这是怎么回事?卫士告诉他:那是总统林肯先生的葬礼。林肯闻言从噩梦中惊醒了。第二天,他将这个噩梦告诉了自己最信任的朋友。
             或许读者对此事是不屑的,认为这件事是杜撰的,但至少我是相信的。因为我也不止一次在梦中预见了未来将会发生的事。高考结束后的某个晚上我梦见了自己的考分,所以在家人都很焦急的等待结果时,我已经能很平静的面对将要发生的一切了,事后证明我梦中所见确实是真的。而且,事实上,在我前女友与我分手的前一晚,我已经在梦中预见了第二天将会发生的一切,并且事情也的确如梦中所见分毫不差的进行了……当然,我在此举这些例子并非是希望它成为读者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我也丝毫没有要冒犯她的意思。我只是想证明我所言非虚!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就好像你在黑暗之中能感觉到有一只无形的手或一种虚无的声音在指引着你向前走。或许大家会向往这种能力,但请相信我,它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好,相反你很有可能会陷入宿命论的疑惑中。你会怀疑是否真的存在命运,如果是,那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就像林肯一样,我并不想去刻意改变梦中预见到的一切,我也不想去深究什么命运问题,我所能做的就是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言归正传,还是让我们继续谈谈林肯吧。当刺客用一颗子弹结束林肯传奇一生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从他后脑中喷溅而出的血雾,透过这层血雾我更加坚信林肯是带着使命而来的。当他完成了“上帝”(对于非基督徒的林肯而言我不知道这样讲是否恰当。)交给他的使命后,他的离去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那么林肯的使命是什么呢?那就是完成父辈们未尽的使命——废除父辈们不敢触及的奴隶制,履行《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庄重誓言,将美国由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而引发的分裂中解救出来!当他完成这一切后,生命便戛然而止了……
             当然,除了上述三种想法之外,通过阅读此书,我想我明白了为何林肯能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并被冠以“国父”的称号了。毋庸置疑,签署《解放奴隶宣言》,平定南方叛乱,重新统一美国这些丰功伟绩都表明了林肯的伟大。但或许这些只是其伟大的表象吧,真正的伟大源泉,在我看来应该是林肯历经磨难所得来的崇高品质:正直、真诚、善良、博爱、责任感、坚强、勇敢……或许还有内向忧郁的作用,谁能确定这伟大没有它们的一份功劳呢?亚伯拉罕林肯,不为你是美国总统,而为你的苦难遭遇,你的坚强勇敢和你的高尚人格,向你致敬!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9 15:12:29 | 只看该作者
      书是不错。作者尝试从刨析心理的角度,来分析林肯其人其事。然而,我觉得其间的诸多分析其实不够贴切(或许这与翻译有关系的吧),而在另一方面,有时候作者的心理描写大大的稀释了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特别是对于诸多对那段历史不是很熟的读者来讲,很多时候会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不知道作者的解读来源于何处,又是否是合情合理的。对此,我还是饱受其困惑。
      但是依然受益匪浅。因为我了解了,林肯作为这样一个伟人,有其软弱的一面。这对我这样一个普通人的震撼意义是巨大的。当然,这种软弱来自于其伟大的善良、正直和真诚,并且在后世看来也正是其伟大人格的体现,但是确实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是他的一个弱点,被当时之人所诟病和不解,也阻碍了其行事的进程。
      坚定的信仰和坚持不懈的韧劲,伟大人物的共性,是我们普通人最缺乏、也是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0 14:51:13 | 只看该作者
      看的是中文译本,不能当文学作品看,因为牵涉了很多演讲内容和书信记录,所以如果看英文原版效果会好很多吧。
      
      从他的做人处事里学了很多。值得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2 18:41:5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都爱林肯~  书里的他是个朴实感人的男人。
      
         有非常出色的身体素质,天生强壮,16岁就是那里最棒的伐木工。22岁凭借身体打败了地区里最强壮的摔跤手,一个猛男。50岁时还能用惊人的手力把整船的人都羡慕不已。(这真是非常出人意料的描述)所以在他50多岁时候在战争中看着笨蛋将军不肯打仗干着急时,他还有充沛的精力自学军事书籍,开始非常专业自己考察,作战略部署作战计划。
          他充满智慧,22岁的伐木工,在28岁成了律师,没读过1年书,
          他非常非常的善良,同情和帮助所有求助他的人,黑奴,普通的人,逃兵,象个佛陀。甚至在被千万压力,斗争,国家大事折磨的不堪时,他也决没有让一个为了自己的“小事”平民失望,唯一的情绪的崩溃,但立刻向平民道歉,他是个对自己有着神样的控制力的人。但决不软弱,害怕。
          他非常的包容,他的对手成了他的朋友,真心去拥戴他。他的朋友也有最后离开他。他包容所有人,因为他决得:人是在不段变化中的,他客观的接纳人胸怀。
      
          林肯一行人 乘车兜风,有人为树木起名字而争论起来,林肯说“请允许我来给大家讲讲吧,因为我就在树林里长大,有时候就像人与人一样难以辨认,只有懂得相面的人才能够判断出他们的品性,因为只有用一种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他,才能洞察他的性格和才能,现在我指的是人,不是树木,观察树木可是要比观察人容易得多了。”
      
             "是突发奇想,在学校里面教授实事课程,让他们经历些人为的挫折,磨难。这样他们一定能成长为百折不挠的斗士,成为聪明过人,而且也不会受骗,又能应对一切环境的政治人才。哪怕失败会让我们暂时迷失方向,或是大失所望,也在所不惜。因为没有比........."
      
           他唯一遗憾的大概是他的爱情,他最爱的人唯一的爱人死了。他娶的是他不爱,追求他的人。他竟然和自己不爱的人结婚了!他太有责任感了!
           后来在他做总统时,面对各种巨大的压力,斗争,种种挣扎中也没有扔掉他的对国家的责任,可能也是他的责任感的力量吧!
           
      
         林肯独来独往的性格和天生的忧郁使他在内心深处抵制着众人的悲伤,,他一直习惯于在这世界我行我素,自己的伤口自己来抚平,既然自己就是其行为的尺度,那么他又能怎么做呢?“我将尽我所能来处理这件事(解放黑奴),我将坚持不懈,知道我生命的终结。(真是太帅了!!)如果结果是
      
       证明我是对的,那么现在人们对我的污蔑将没有任何意义。倘若是结果我是错了,那么即使有十个天使发誓证明我的清白,也无济于事“  他当着一个部下的面说了出来,是那样的平静,就仿佛是自言自语。
      
        曾有个议员来找他,商量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可是来者还没有开口,他便先给他讲了个笑话,议员抱怨说,我可不是来听笑话的,时间宝贵着呢,林肯一改方才调侃的口气“噢,现在请你坐过来,我敬重你的严谨,正直。您也一定在为战争担忧,但是开战以来,您决不会像我这样,整日被忧虑所包围,现在请您听清楚,如果我不间或来消遣一下,我可能早就死掉了。 他是个笑话,故事大王。
      
           在他第一次参加竞选的时候,他写道:我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我没有富有或显赫的亲戚朋友可以推荐我。如果我当选了,我将会尽职责回报大家对我的厚爱,如果我亲爱的乡亲们出于更加明智的考虑而选择了别人,那也没有关系,我对于失望和悲伤已经习以为常了.........(他那时候23岁)
         原来不会被击倒因为对失望和悲伤 看成生活里和喜悦,吃饭,一样的,很正常的一部分了.是一种必需克服和经历的考验, 一种达到成功的暂时后退而采取的迂回的路线,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28 23:43:32 | 只看该作者
         这确实时一本很不一般的传记,作者尽量从心里上描写,甚至是理解林肯总统。半个月的时间把这本在书柜角落里的书认真拜读后明白了奥巴马这个从伊利诺伊州走出的总统为何会把林肯作为自己的偶像。
         他成功的路是如此的坎坷,甚至在登上总统宝座后你都无法用功成名就或是如日中天来形容,他的职责和他的权利欲似乎毫无关系,彷佛他才是评价公平的上帝,让人信服...
         他的情感路也让人感觉坎坷,伴随自己一生的女人却不爱他,婚姻也许是对这个巨人一生的最大打击...
         “你可以在有些时候欺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候欺骗某些人,但你永远不可能在所有时候欺骗所有人”这样的名言让人铭记。他的一生让人懂得某一次失败真的不算什么,自己心中的原则也许才是你活着的唯一理由...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7 07:28 , Processed in 0.0490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