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孙中山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9-8 19:16
  • 签到天数: 2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0:3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这本《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重新付样之时,作者韦慕廷教授及译者杨慎之均已过世,书的出版授权由两位先生的未亡人所作,此情此景,令人感慨。
        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尽管困难重重,但未有一日不被国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452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10 14:51:05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对孙中山这位国父的态度很纠结,才疏学浅的我总认为他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偶然代表人。
      
      这本书很类似一本研究论文,读此书本是想从中寻找孙中山得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成功后为什么没有立即回国的原因,孙在1911年底才回国。此书写他是为了“试图阻止对清政府贷款协定的签署”,我个人认为他显然在做稍显次要的事情。
      
      此书读于去年外场试验期间,读后重新认识了孙。首先被孙坚定不移地投身革命事业所折服,真可谓百折不挠;然后对孙为实现自身的目的,曾多次出卖或交换国家利益,大为吃惊;三是,对于书名,壮志未酬的理解,认为对孙的总结恰如其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6 01:37:25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感谢韦幕庭老师!
      
      
      推荐理由:
      (本段写给未看过本书的读者朋友,以分享好书)
      
      虽然只读了这一本中山先生的传记,但以个人读书感受和所了解的情况来看,这本就是目前最好的中山先生传记。欲读中山先生传记,选这本没错。
      
      
      阅读建议:
      (本段写给准备看本书的读者朋友,以帮助阅读)
      
      本书初读起来或许让人感到些许枯燥,但越读或许会越有兴味。这是我的亲身感受,本书是与《李嘉诚全传》(陈美华、辛磊)一起读的。虽然都是人物传记,但写作风格迥异,简单来说:本书的像史书,另一本像评书。一开始读两本书,会很喜欢读《李嘉诚全传》,因为其通俗易读,而对本书却有些“难以下口”。可后来越读越喜欢和理解韦幕庭老师的写作风格,对于政治伟人的传记也确实应该做到客观详实、论据充分,而对于商业领袖的传记则不必要求那样严格。坚持读下去,相信你会喜欢这本书
      
      
      读书感想:
      (本段写给已看过本书的读者朋友,以交流感想)
      
      关于中山先生。中山先生是国共两党都十分崇敬的革命先行者、一代伟人。作为伟人,有可能让普通人看不清,因为伟人可能会被神话或丑化。普通人要想看清真实的伟人,非读其传记不可。读本书之前,我自认为对中山先生还算了解,可读过本书之后,我觉得自己之前了解得太少、太浅。先生平民出身,能够凭借一腔热血与革命同胞一道推翻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实属不易。无论先生在革命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方法,只要是出于一颗公心,都是应该被理解的,因为“替手段的正确性作出辩护的,在于目的本身。”不过,“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伟人们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在于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伟人不过是时代的发言人,历史终究是由历史自己创造的。
      
      关于政治与爱国。读第二遍时,恰逢央视播出革命史诗剧《前路其修远》,两者冥冥之中的交相辉映,给了我更多的心灵震撼,我更强烈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在极其困难的历史条件下为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不懈奋斗的壮丽情怀。当今中国,虽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同那时比,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里面有每个努力的中华儿女的功劳。进步来之不易,我们应倍加珍惜。虽然现在国家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很凸出,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一定能逐步改善这些问题,朝更加正确的方向发展。我决不赞同任何人以解决社会问题或爱国为借口用激进的方式破坏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那些不理性的人们也绝不可能做到真正的解决社会问题或爱国。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一份担当,这,是国家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发展中的问题,心怀感恩、知足常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明天抱有一份期待,才是对国家最好的、最真实的爱。
      
      关于读书与人格完善。书中谈到中山先生热爱读书且博览群书,知识渊博,这也造就了他相对于其他伟人更加健全的人格。很多伟人或领袖的共同点之一就是热爱读书,读书对于人格的完善确实有重大作用。伟人和领袖尚且如此,普通人就更应该热爱读书,使自己不断成熟与完善。只有绝大部分个体成熟与完善了,才能造就民族整体的成熟与完善,方言国富民强、民族复兴。
      
      关于改革开放与国家发展。从书中透露出的中山先生对于中国的发展构想,参考《建国方略》等著作,甚感先生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回顾中国的发展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道路,发展的轨迹与先生的构想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先生的构想有些地方确实过于乐观,存在局限性,但这不能掩盖其总体的科学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以来的道路足以说明问题,再过些年月对于这个问题或许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关于国共两党。读过本书,对于国共两党的历史渊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原来,两党有着那么深的历史渊源,就像两兄弟,只不过由于意见不合,关系时好时坏,但兄弟终归是兄弟。我想,今后解决“台湾问题”等历史遗留问题,完成中华民族统一复兴大业,还要靠两兄弟共同努力。而且,如果能以解决“台湾问题”为契机,促进大陆“政治体制改革”、“反腐败”等问题的解决,则真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实乃中华民族之大兴。期待两岸具有高度政治智慧和卓越战略眼光的领导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最后,用中山先生的遗训结束书评吧:“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前路其修远……
        
      以上读书愚见,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点,感谢、致敬、共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6 02:57:04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孙中山,这个两岸两党都尊之为国父的伟人,我们究竟了解多少?说实话,我了解得并不多,关于他的一切知识,基本来自于课本上所学到的东西。知道他在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上的功绩,知道他的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知道他的第二次革命,当然也知道他与宋庆龄的爱情故事。然而,却仅限于此,至少于我来说,是如此。两岸分裂之后,这边的政权亦将之视为先行者,将中山先生奉上了神坛。到处都矗有他的铜像,他的面貌对于国人来说,应该是不陌生的,但尊尊的铜像,都很模糊,都以模糊的背影对着我们。
      
      美国历史学者韦慕庭所写的这本《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算是我看过的第一部较为全面研究孙中山的著作。这不是一本关于孙中山先生的传记,作者关注的重点并非他的生平,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从辛亥革命到他去世这段时间,孙中山所进行的政治活动上,特别是他与外国政府及各种势力的互动上。这是一个不错的视角,能够将孙中山的革命放在当时的国际大背景之下来研究,对于弄清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国际历史事件及局势对于中国的深刻影响,是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在此方面,我们的历史研究似乎更注重内部的研究,而忽略了外部的影响。
      
      近来,关于孙中山的评价,似乎争论颇多。对于像他这样的历史人物,有争议是很正常的事。特别是作为神像,他已经在大陆的神坛上矗立得太久。而对于他的诸多事迹,亦缺乏深入的介绍,就如我文前所述,他的铜像虽然高大,却很模糊。本来是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却被抽离了太多的血肉;本来有着复杂的思想与行为,却纯化成单一思想的一尊神。这样一尊只供人敬奉的神,当然会引起人们的争议。其实,被人当作神供奉,本身就是一种悲哀,只剩下了一个躯壳,而思想却被供奉者填充。我们许多人所反感的孙中山,又有多少是真实的中山先生呢?最少有一点,孙中山先生最为核心的民族、民权和民生的三民主义,被有意无意地淡化,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所谓新三民主义则被大张旗帜地宣传。让我们这些只从课本中了解历史的人,会认为孙中山先生是个共产主义者。
      
      此书让我信服的是,作者基本上处于一种不偏倚的立场,并引用了大量的资料,企图从一个侧面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孙中山。这是一个并非成功的革命者,是一个壮志未酬的爱国者,胸中有着宏图大志,但一生却经历着挫败与坎坷的人。译者将沮丧译为壮志未酬,自有其考虑,沮丧过于灰暗,而中山先生却总是充满着激情,屡败屡战,不改初衷。有批评者认为孙在革命中不择手段,在争取外国政府的支持方面,做出了许多不利于中国的承诺,有奶便是娘,在对日及对苏的关系中有辱国格。指责皆有所据,事实究竟如何,恐怕还得靠更多的史料来研究,还得结合当时的情境予以细细的体摩。于我而言,对于孙中山的评价,以前我是毫不犹豫,现在却有些踌躇,也许对于像这样一位历史人物,评价自然不会简单。无论如何,一个在国内并无根基之人,能够得到大家的服膺,非有过人之处才行。他的一切都在历史之中,功绩也罢,过失也罢,历史就那样发生了,而他则是那段历史无法绕过的人物。其实来自各方的指责,都有其道理,我只不认同于来自一方的指责,从网上看,偏偏这方的声音还最大。试想想,一个将满清王朝视为中国最伟大朝代,将满清统治的二百余年看作太平盛世的人,他们对孙中山先生的指责与批评,又有多少公正可言呢?
      
      看此书时,我还有一个感慨,就是中国命运多舛,在与世界的生涩舞蹈之中,似乎总是踏不对节奏,总是到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点上,恰恰中国面临的世界局势却是最坏的。我历来认为,中国近现代史,虽然我们自外于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忘却中国,世界大势对于中国有着比我们所想像的深刻得多的影响。具体到此书,具体到孙中山先生所处时代,则更是如此。孙中山来自于域外,自然很清楚国外对于当时积弱中国的影响力,这是他有眼光之处。他的一生,也就周旋于与各国关系之中。他是一个具有民主思想之人,对于英美的体制,多有认同。
      
      可惜他生不逢时,当时的世界动荡不安,苏俄革命初起,而英美政府则日趋保守。对于孙中山这样一个有足够影响力的人物,英美从外交人员到政府竟未予以足够的重视,相反将其视作一个空想家而轻视,拒不与其有任何官方的接触。孙氏无奈,只得四处乞援,从日本到德国,最后只有那个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具有足够的前瞻力,予以支持,孙中山咸鱼翻生,成就他人生另一段辉煌。对于这样一个影响中国历史一个世纪,国共敌对双方共同将其视作国父之人的孙中山,英美政权的行为,只能说他们缺乏眼光和极端的傲慢,当然,他们也为此吃尽了苦头,这也是历史的惩罚。只是可惜了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8 21:13:57 | 只看该作者
      对孙中山的个人事业生涯进行了全局把握,文中引用文献比较细致,可见作者对史料的汇总应该是比较公允的。值得一读。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2 20:03:32 | 只看该作者
             孙中山的一生确实很有意思。我曾问一些朋友,对国父了解多少。大家说出来的结果让我很吃惊。对于我们的国父,竟然别人也和我一样知之甚少。我之所有会问别人,是因为有一天随手从书架上拿起朋友的一本书,他是专门研究孙中山的,翻了一下,又放了回去。书放回去了,我却产生一个想法,要了解国父,于是孙中山便成了我那一阵子的阅读主题。
              
        看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第五卷(台湾远流版),这一卷专讲孙文与袁世凯。唐德刚论史而非著史,痛快淋漓之中有些许八卦参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节上的插浑打科。关于袁孙二人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功过与影响,他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讲的不是一码事。对于袁世凯,你说他想为袁翻案也行,看看《袁氏当国》,很多纠缠的问题就会一起厘清。对于圣坛上的孙中山,唐德刚先生则是想要把他拉下神坛,至少轻轻撩开中山先生的神圣面纱。唐呼孙文而不称中山,也是想从历史根源上让读者弄清楚,个人崇拜常常不明究里。
              
        其实,要稍微读懂一点孙中山,有一本老书颇值得分享。就是韦慕庭的《壮志未酬的爱国者》,最新的版本是新星出版社的。作者和译者的功力令人不忍释卷。虽然是一部学术书,但老外写学术书很在乎故事性。因此,即便是像我这样的浅阅读者,也喜欢得很。终其全书,中山先生作为一位乐观的革命家,生既逢时,神却不允寿,实在令人嗟吧不已。译成壮志未酬,其实是仙世多年的译者杨慎之先生的高明之处(他归功于他的同事),本应作“沮丧的”。终其一生,他都在革命,但绝大多数时候却游离在革命的边缘;他一生反对多个北京政府,可又无法撼动被视为正统的北京政府;即便占有根据地广东,一旦与陈炯明失和,也只能被迫去港入沪。他虽然多多少少募到一些钱,可他的革命事业和个人生活总是捉襟见肘。
        
         很显然,为了实现其革命理想,孙文终其一生都在募集资金。无论在朝在野、流亡定居,他总在和形形色色的债权人周旋。不妨这样说,债务曲线构成了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路线图。为了革命的资本和武器,他有时候会与友邦承诺一些不甚具革命性的条款,比如众所周知(众所周知吗?)的对日承诺,还有对法、对德,也多有同类所为,只要资助革命,就可以订盟示好。最后他亲俄,很大程度上也是不看僧面看佛面。
              
          可是,光是这样说,便会有人以为诋毁。但若是从人性出发去看这个问题,反而可以客观。除了上帝,哪里有完美的人呢?我们以前总是习惯于造神捧神,好在现在社会开明,大家自可放下包袱。我觉得韦慕庭对中山先生的评价还是很公允的。我辈既不要神化他,也不必无端丑化他。说起来,他就是一位职业革命家,一位漂亮的人,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一位生活俭朴、两袖清风、嗜书如命的人,一位遇事冲动的人(唐德刚讲他在珠江亲自开炮的故事很搞笑)、乐意大权独揽(你不要告诉我把大总统他让位袁世凯的禅让故事),强加人意等等。在我看来,一生多曲折,始终不改其志,光是这点,中山先生就算得上伟男子。他是个基督徒,可能信仰对于磨炼他的超凡意志有重大关系。他死前说是上帝派遣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和耶酥的话很接近。
              
            一人功过是非,后人各有评说。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2 22:16:29 | 只看该作者
       上面这些大作,基本都省略了对孙文不光彩部分,也就是为尊者讳言了,我推荐几部作品,乃是研究孙文需读的
          
          http://www.douban.com/subject/3272718/ 政党建置与民国政制走向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556391/ 从帝制走向共和:辛亥前后史事发微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151747/  孙逸仙伦敦蒙难真相
          
          http://shop.kongfz.com/book_detail.php?bookId=72597865&shopId=10980   孙中山与日本
          
          http://shop.kongfz.com/book/1792/71279628.html 孙中山与日本关系研究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908337/  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626946/ 唤醒中国--国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548551/ 民初北洋三大内战纪实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172087/  孙中山年谱长编(全2册)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164040/  孙文与陈炯明史事编年
          
          http://www.chen-jiongming.com/WenZi/ZuanZu/ZuanZu.html 陈炯明研究中心,里面的一宗现代史实大翻案和陈炯明年谱长编等乃港台书籍可以网络阅读下载,大陆没,对孙文在广东的黑暗统治,有多种资料揭露,因为有涉某党,所以大陆在资料集里都全部删了,用以污蔑两字来代替这些资料,而港台出版的则保留了这些原始记载
          
          关于宋教仁案,可以阅读张永写的刺宋案新探一文
          
          兼听则明,把这些全阅读了,基本对孙文是个什么东西就有了自己了解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17 23:20:1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韦慕庭教授(Clarence M.Wilbur)撰写了一部如此伟大的关于孙中山的传记.
      开始阅读之前,我曾经想过这样的一本由外国学者执笔的关于一个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中国伟大人物的传记是否会足够客观,但随手翻阅几页看到的是海量的关于参考文献的注解,使我相信作者绝对是站在尊重历史,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真实性的立场进行创作的.
      说实话,要很顺畅的读完这本书是很困难的.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都是喜欢看轻松的读物,即使是关于"历史"这么沉重的题材,我们也希望读那种通俗的,甚至是带有娱乐性的作品.(拜某些著名教授开创先河式的讲述历史的方式所赐,中国现在似乎进入了全民读史的时代)
      《孙中山 壮志未酬的爱国者》这本书是学术性很强的著作,同孙中山一生的经历一样,是"绝对严肃"的,最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我正在读一篇300多页的博士论文.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被这本书深深吸引,里面几乎所有的内容对于我都是新鲜的,我被孙中山的命运牵肠挂肚.在读到孙中山1925年在北京留下"总理遗嘱"并最终在3月12日与世长辞那段,我的心情无比沉重,并在那一刻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去一次南京中山陵去祭奠这位伟大的爱国者.
      
      有一个命题是我读完之后一直试图假设的:如果孙中山没有在其革命活动后期与苏俄,共产国际合作,并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并在国民党改组中允许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话,那我们对孙中山这位国民党的创始人的态度会不会与现在迥然不同?中国几乎所有大城市都有的"中山路"是否根本就不会以此命名?(不管孙中山之前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多么鞠躬尽瘁)
      对于一些历史人物因为政治的原因而得不到其在历史中客观的定位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
      
      关于孙中山为了推翻清政府,以及后来推翻袁世凯和随后的北京政府而到处筹款以及争取外国援助的描述,我感到非常惊讶.孙中山在某些事情上的做法与我想像中的"伟人"实在不符,包括他发行不可能兑现的债券;为了获得西方列强的援助而不顾中国未来利益,什么都能承诺(历史如果稍有阴差阳错,留下"卖国贼"称号的可能就不是袁世凯了,而是我们的孙博士);当与俄国合作同时,继续联系西方国家,脚踏两只船.
      但正如孙中山所言:替手段正确性作出辩解的,在于目的本身.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想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则以上各种手段似乎是必不可少的.
      
      孙中山曾三次在广州执政,广州也有一些重要的遗迹来见证那一段历史.例如黄埔军校,大元帅府,孙中山文献馆,纪念堂,农讲所等等.
      孙中山在广州执政期间,为了其革命事业筹集经费而将苛捐杂税强加到普通民众之上,必然引起群众的不满.当地的"老广",尤其是那些富裕的商人,非常痛恨孙中山政府的统制,他们是这样形容孙中山:一生只凭三寸舌,再来不值半文钱.1924年,孙中山下令镇压商人叛乱,在西关一带(现广州荔湾区)烧毁近千座房屋建筑,我相信这给广州市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
      
      孙中山在广州大元帅府(广州海珠区,离我现在住的地方很近)
      
      
      《孙中山 壮志未酬的爱国者》是目前为止我读过的最优秀的人物传记和历史读物.
      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书籍来正确认识历史.不应该因为政治而歪曲历史,改变历史,这是对历史的不负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9-20 08:51:24 | 只看该作者
          能坚持把这本书读完,挺不容易的。全书几乎是由各种旁征博引的资料填充、张括起来的,绝少作者的主观评价和个人情感,所以感觉枯燥、单一了些,不似一般人物传记的饱满可读。本书被权威人士(此处不是贬语)称为“至今仍是最持平的和最全面的孙中山的英文传记”(85年语),正是作者的不着个人痕迹,成就了此书的持平与公正。作者对海外珍贵史料的征引,让我们从一个调调中跳了出来,看到一个新鲜可感的孙博士。于是,回过头来,我告诉自己,我要看的正是这一类的传记。孙中山没有记日志的习惯,他留诸世人的文著、论述,全是关乎革命事业,是面向外部、有预期目的的,几无直接的个人情感抒发。所以,了解孙中山,我只要面对一堆客观陈列在那里的东西就够了,我不需要读那些带着个人色彩、政党色彩的,不管是褒是贬的任何评价。
          诚如书的标题所说,孙中山是一个壮志未酬的爱国者。从早期策划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到后期建立南方革命政府、以期推翻北京政府统一中国的努力,以及贯穿其中的寻求外国资金援助、道义援助的不懈追求,孙中山屡屡受挫,一败再败,直至最后的病逝身亡。但是,他从未灰心丧气、自堕其志,他永远充满抱负、一身干劲、不知疲歇。虽然,他时常不务实际——比如大而无当的铁路修建计划,比如从未间断的对列强所抱的幻想,但是毫无疑问,他是个有着宽广视界的人——立足现实、中西结合,他的许多想法之所以不现实,是因为受到种种历史条件的束缚和制约。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一种悲壮,是一种超越的无上的精神。这一切,只能用一个词来解释:信念。正是对革命事业的至死不渝的信念,使他一路狂奔,不顾左右。这一信念就是他致力国民革命四十年之目的:国家强大富足,国民自由平等。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9-20 16:11:24 | 只看该作者
      
      
         很大多数人一样,初次知道孙中山的名字是从主流媒体的图像、声音、文字中,是从历史课本简洁而模糊的章节中,那时的孙中山给我的印象就是简单的“国父”,一个神话般的人物。后来,在年轻人常有的激进的、偏执的、反常规的阶段,孙中山在我眼中又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被高估人物,一生东躲西藏,得了一堆虚名却没什么人把他当回事儿,刘备早年有些类似,但是他好歹最后也成了实权的皇帝,那时我对孙中山的评价也带着些功利主义思想,认为非要建功立业,而且要是看得到的那种事业才是伟人,精神?你一搞政治的光精神有个屁用!现在对孙中山我又有了更多理解,或许,还是一个美国人韦慕庭的看法更有道理,在他眼中,孙中山是一个“壮志未酬的爱国者”。
          韦慕庭的这本《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解读孙中山的角度不是常规的那种综观一生的传记,而是将更多笔墨集中于其筹款和外交方面的努力。在对革命时期的叙述中,人们往往对一个个显著的事件大加笔墨,而如筹款这类“小事”一直着墨甚少,而孙中山在筹款上显然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在西方社会的政治体制中,政治人物往往都需要一个班子负责筹集款项投入到政治活动中去,而深受西方思想熏陶的孙中山显然深谕此道,何况他的政治现实性事务在中国,而且时不时的暴力活动都是“烧钱”的活儿。本书便讲述了孙中山筹款的种种努力,看本书的过程中我总是想要是孙中山呆在美国致力于当个华人市长、州上或是大学校长之类,或许更加可以游刃有余。而当时他面临的情况是筹款大多要向外国人或华侨筹集,他许诺的政治图景往往是这些人很难感受到的,所以这个时候他的游说能力,他的精神就很重要了,所以,我们看到他来往于各国,做着种种利益承诺,甚至发行着很难兑现的债券,可谓不遗余力。
          而向国外筹款就往往涉及到利益问题,外交问题也就浮上水面,和筹款“小事”不同,外交一直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头戏,当然也是让中国人看了憋气的历史。外国人显然不都是热衷于拯救“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的慈善家,他们需要很多现实利益,而当时动荡的中国的多派势力又都试图代表中国在外交上展开激烈的竞争,而不像他的对手,孙中山没有“硬”实力,所以在同他的对手的外交争斗中,他也是非常艰辛。那个时期的中国人搞外交总是带着浓重“合纵连横”、“以夷制夷”的色彩,孙中山也不例外,在本书中,我们看到孙中山时而与英国人走的挺近,时而与日本人打得火热,时而对美国人充满期待,又突然与苏联惺惺相惜。曾经有人感叹,孙中山与日本人一度很近,若不是袁世凯抢先一步,他的一世英名险些就毁于一旦。我想,那个时候的政治任务搞外交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作为在列强分割下的国度的人物,想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务必需要外交上的努力,而作为弱势的一方,只有不断承诺,甚至牺牲更多的利益,幻想着“韬光养晦“,幻想着“忍辱负重”,幻想着“待老子发达了再夺回来”。而韦慕庭在本书中,大部分篇幅也都是描绘着孙中山外交上的一次次幻想,一次次破灭,俗语道弱国无外交,作为弱势的一方,在外交中,哪怕使用再娴熟的技巧也难逃一种“乙方”的角色。毕竟,外国势力不是慈善机构,他们不可能出于关爱中国人民的善良动机去帮助中华大地的任何一股势力,利益交换是免不了的,这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到近代中国,外交家的一种困境,要获得支持,他们必须做出利益交换,由于当时中国的底气不足,这些交互的利益往往就直奔一个国家利益的底线了,所以多少人物在这个过程中背负骂名,成为丧权辱国的符号。孙中山一直试图平衡这样的关系,我相信孙中山并不是那种为了权力可以不顾一切的人,这使得他与当时的其它诸多军阀多少有些不同,在外交活动中他一直尽可能恪守底线,有时甚至用些理想主义的说辞试图打动他人,由于他没有实权,那不出实实在在的利益,只能承诺未来,所以他得到的也往往是列强们没有实质意义的承诺,甚至耍弄。
           经过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挫折,但是正如本书的“结论”一章所说,“孙中山的一生,是一部梦幻被击碎了的、色彩黯淡的历史”,但,“他为中国之梦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这就是他的同胞们尊崇他的原因。”,使得,尽管从成王败寇、功利主义的观点看,孙中山一生仿佛都由一次次失败的尝试组成,但是在一次次失败的尝试后他仍能得到大批人士真诚的支持,这本身是否就说明了什么问题?正是在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理想主义,百折不挠的精神有着一种巨大的感召力,在困境中,人们需要希望,甚至呼唤着一种“善意”的强人政治,而孙中山正是这样一个真诚的人。他并不是完人,他有他的缺陷,比如在权力上他有时显得过于强势甚至霸道,不惜与黄兴这样的同志翻脸,但是我发现这由绝非因为他迷恋权力,要靠它去敛财或养一堆姨太太,而也是处于一种理想主义的自信或者自负,相信只有具备了实质的权力,才能推广他造福中国的梦想。
      对于孙中山,我个人的感受仿佛从起点回到原点,但是已经大为不同,从机械的尊敬到年少轻狂的质疑,如今由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在那个年代,那么多人走上历史的舞台,或为民族振兴,或为争权夺利,而孙中山不见得有实在的功绩,但是其感召力不可估量,他真正的留下了影响后世的宝贵遗产。在任何时代,我们都需要一些人精神的感召,他们带着激情实践,他们中不少人失败了,但是,只要留下了让后来人前赴后继的精神,这已然足够!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96c3b9512b31921c377abe61.html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5 08:56 , Processed in 0.05542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