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天天向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匡胤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0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6:48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这一日,天值盛暑,孟昶携了慧贵妃的玉手,一同到皇宫内的摩河池上纳凉避暑,直到深夜,气候更加凉爽。孟昶豪兴又起,让官人摆上酒宴,便在摩河池边的凉亭内与慧贵妃对饮。喝足了酒,索性叫太监、宫人抬出床来,在凉亭中露宿。后半夜凉风阵阵,暑气全消,孟昶十分畅快。

      次日,孟昶对慧妃道:“爱卿擅长诗词,误不把昨夜情景写成诗词来记述一下呢?”

      慧妃当下遵旨,选了一张淡绿色的薛涛笺,略加思索,立即写就一首《玉楼春》。词日: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帘间明月独窥人,倚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庭户启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

      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孟昶读后大喜道:“以前的蜀主王建,有个徐妃,十分有文才;号称花蕊夫人。今日朕得爱卿,文才足可比美于徐妃,朕今后也称你为花蕊夫人吧!”

      慧贵妃听后,连忙叩头谢恩。

      自此以后,宫中都称他为花蕊夫人,没人再称她为慧贵妃。甚至连她姓费,也很少有人知道了。

      当下孟昶见她文思敏捷,诗才横溢,便对她说:“爱卿此词,短短几名,把昨宵避暑的情况形容得巨细无遗,真是神来之笔。今后爱卿何不将宫中乐事,常常记述,积少成多,成为一部诗史,也可为后人留下一段嘉话?”

      花蕊夫人微笑道:“陛下既如此说,臣妾安敢不遵命?”

      自此以后,凡是花蕊夫人陪孟昶在宫中游乐,都要写一首诗来记述。她想起唐代诗人王建曾听宫中老太监记述皇宫内部故事,因而写成《宫词》一百首,便也模仿王建的风格,陆续写了一批《宫词》。

      这花蕊夫人,不但文才出众,而且善于骑射,看看秋去冬来,她听到孟昶打算到青城山出猎,便启奏道:“青城本是臣妾故乡,自幼在那度过,也曾随妾父跑马射箭,因而这次望万岁带臣妾前往,以重温旧梦。”

      孟昶一听,不由大惊道:“原来爱卿不仅能文,而且能武,真是文武全才,巾帼英雄,又胜古代蜀中才女卓文君,薛涛多多矣。”

      花蕊夫人道:“陛下不信吗?臣妾不妨先表演一番,请陛下过目。”

      孟昶被她说的动兴,立即分咐太监准备名马、弓箭,带到宫内空旷处等后,待花蕊夫人表演。

      不一时,太监来报,已在射圃准备好了。孟昶遂携了花蕊夫人的手,一同登上辇车,往射圃而来。

      到达射圃下辇,太监早已准备好龙椅,孟昶坐下。于是,花蕊夫人脱去外罩绣龙袍,只穿紧身小袄,更显得曲线毕露,婀娜多姿。她选了一支宝雕弓,搭上金鈚箭,望准箭靶,一连三箭,俱中红心。孟昶见了,鼓掌喝彩。周围观看的太监、宫女们,也随着欢呼叫好。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0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6:4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花蕊夫人,也放下弓箭,太监带过一匹浑身雪白的银鬃小川马来。

      花蕊夫人接过马缰,翻身上马,果然十分熟练快捷。坐上马鞍以后,只见她又腿一夹,那马忽喇刺地便放开四蹄、直向前跑去。花蕊夫人骑在马上,绕射圃跑了几圈之后,又忽地把马一带,跑上宫廷大路,直向摩河池桥跑去,足足有里许,跑到桥头,把马一带,便转过头,跑前回来。不一时,又到射圃,翻身下马。面不红,心不跳,安然无事。

      孟昶大喜,说道:“受卿有此技能,足令须眉惭色,联决定带爱卿到青城匍猎,让众臣和士兵一瞻爱卿风采。”

      沉思一下,又说:“朕去即为爱卿制一套猎装,必然使女将军外观更加生色。”

      当下令传唤宫廷裁缝。为花蕊夫人丈量身体,缝制猎装。停了几天,猎装制好。孟昶让花蕊夫人穿上试试,只见她通身打扮,

      王彩鸣凤金冠,墨绿麂皮小袄。紫玉鸾带紧束腰,足不蛮靴小巧。护胸烂银软甲,猩红披风外罩。飒爽女将多妖烧,端的亘古稀少。

      这一身猎装果然不凡,更显得妩媚多姿,人间少有知难寻,孟昶看后大喜,即下令二日后出发游猎。这次出猎,足足十天方回。

      回到宫中以后,孟昶想了一想,对花蕊夫人道:“这次出猎,爱卿独领风骚,极爱臣民注目,只是美中不生的,是爱卿缺乏几个女骑兵随侍左右。如今何不在宫女中选出一些人来,由爱卿教练她们跑马射箭,将来作为侍从,不更加生色吗?”

      花蕊夫人听了后,微笑道:“陛下此想法正合妾意。”

      当下,二人一同来到射圃,传旨集合各宫年少宫女,由花蕊夫人亲自点选出二十人来。并按花蕊夫人服装样式,为她们各制一套游猎武装。只是颜色不同,图案不同,以示品级区别。作好以后,便由花蕊夫人日日抽暇教习她们。一时之间,射圃之内,日日人喊马嘶,好不热闹。

      花蕊夫人又写了一首《宫词》,专记此事说:

      殿前宫女总纤腰,初学乘骑怯又妖娇。

      上得马来才欲走,几回抛鞚抱鞍轿。

      孟昶和花蕊夫人,便是在这种欢乐悠游的生活中,度着愉快的日子,不知不觉,已经过去数年,花蕊夫人的《宫词》也积有一百首了。于是,孟昶便命蜀中著名词人,年过花甲的翰林学士欧阳炯为花蕊夫人《宫词》作了序言,竭力吹捧一番,刻印成书流传。从此花蕊夫人的名声在蜀中大噪。

      这样不知不觉已是后蜀广政二十七年也就是宋太祖乾德二年,花蕊夫人进宫也有八年了。孟昶皇后故去,很想立花蕊夫人为皇后,只是她八年来却没有生育一男半女,只好把这事暂时搁下。

      这一日,正是冬天十一月,成都下了一场蜀中得难见得到的大雪,孟昶兴趣很好,立即命令备宴,携花蕊夫人在暖阁中饮酒赏雪。忽见太监匆匆来报说:“今有宰相李昊、枢密使王昭远,有紧急军情奏报。”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0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6:5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孟昶听后吃了一惊,连忙走出暖阁,来到便殿,令宣二人入见。

      只见宰相李昊奏道:“宋主派王全斌等分兵两路入侵,前锋攻占了万仞寨、燕子寨等要塞,已逼近兴州了,兴州刺史蓝思绾差人告急,特请旨定夺。”

      孟昶听了顿时吓得面上失色,说道:“八年前中原侵占了我凤、秦等四州。如今又再次出兵,卿家以为敌兵意图何在?”

      王昭远道:“敌将王全斌已被授予四川行营都部署,从名号上来说,显然有吞并我国之意。”

      孟昶听了,呆了半晌,问道:“卿以为应如何迎敌。”

      王昭远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臣欲讨伐中原久矣,如今他们自来送死,臣愿领兵拒之,并趁击败他们的余威,挥师北伐,夺回秦、凤四州,直下关中。歼灭宋朝在此一举。”

      王昭远这样吹大话,倒使孟昶觉得他也很有自信,也便放下心来,说道:“既然如此,就烦卿统兵前往迎敌便了。”

      李昊和王昭远辞出。当天王昭远便下校场,点兵十万,北上拒敌。并以韩保正为招讨使、李进不副招付使,充作前部先锋,去救援兴州。

      隔了一日,自己才领兵出发。

      这王昭远身为后蜀枢密使,掌管全国军权,生性十分骄傲自大,平日手执一柄铁如意,指挥军事,常自比诸葛亮。出兵之日,宰相李昊在成都府城外,设酒为他饯行。

      王昭远痛饮一番,举起他那随身片刻不离的铁如意,在空中一挥,仰天大笑道:一吾此行不仅要杀退宋兵,夺回秦、凤四州,而且还要直捣中原,在吾看来,直不过是反掌之劳而已。”

      说毕,离席上马。向李昊等拱了拱手。铁如意一指,催动大军,径向北而上。

      李昊望着王昭远的背景,对群臣道:“如此骄傲的人,我军败局已定,无可挽回了。”

      言毕,叹息不已,自率群臣回城。

      且说那蜀军先锋,韩保正和李进,领兵去救援兴州,半路上听到兴州已被宋兵占领,兴州刺吏蓝思绾已经弃城逃走,便径往西县,与蓝思绾会合。将所带二万人马,屯于城外,依山背城,扎下寨栅,静等宋兵前来决战。

      不二日,宋军先锋史延德已经引兵七千,来到西县城下。韩保正得知,便令李进出城。李进纵马舞戟,冲出宫寨,正与史延德相遇,二马相交,枪戟并举,战不到数合,史延德荡开李进画戟,一手揪住李进束甲带,提离马鞍,活捉过来,往地上一掷,喝令众军把他绑下。

      寨上韩保正见了大怒,上马提刀,引兵冲出寨来,大呼曰:“贼将休得逞能,认得俺大蜀招讨使韩保正吗!”

      挺手中刀直取史延德。史延德久经沙场,那里能被他呼喊了官衔吓住。冷笑一声,举枪相迎。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0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6:5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这后蜀兵将大都是见十年未经过战阵,平日即使有些训练,也视同儿戏,那里有过性命相搏的实战经验,战了十余个回合,史延德卖个破绽,诱使韩保正一刀砍了个空,身子向前扑来,史延德早已举马侧过一边,用枪杆在韩保正背上一拍,喝声:“下去!”

      韩保正坐不稳雕鞍,翻身落马。大刀抛在旁,早被宋兵一拥而上,如同刚才绑李进一样,把个韩保正绑个结实。

      那些蜀兵,见二个统帅不到一杯茶时,便先后被擒,那里还敢再战,一声呐喊,弃了寨栅潮水般地向后逃命,也不入西县,径往成都大路上退去。

      正在此时,宋兵凤州路副帅、武信军节度使崔彦进和兵马都监康延泽已经引大兵到来,掩杀一阵,将二万蜀兵杀得七零八落,然后围困围住西县攻打。蓝思综在西县城上,看见城外蜀兵一战而溃,料想守此小县毫无意义,徒伤军兵性命,便开城投降。

      这时,王昭远闻知先锋失利被俘,便停兵不进,等待宋兵前来决战。

      停了几日,宋将崔彦进、史延德、康延泽等,引兵到来,只是蜀兵沿着嘉陵江,扎下无数营寨,拒河而守,江上却有浮桥一座,并未拆除,派有重兵驻于桥头把守。

      崔彦进见了,心中狐疑,对康延泽道;“蜀将王昭远,倒不像个胆怯无能之辈,似不可轻敌。”

      康延泽道:“素闻此人狂傲自大,也许故意不肯拆桥,以示矜张。”

      当下有部将张万友道:“不管如何,未将先领精兵一干去夺浮桥,以探其虚实,再作决定。”

      崔彦进点头同意,张万友便绰刀上马,领一千步卒,杀上桥来。蜀兵守桥裨将,见张万友杀来,忙挺狼牙棒前来迎战,战不数合,张万友奋起神威,将那将劈于马下,尸身翻落江中。蜀兵大乱以,向浮桥对岸拼命逃走。对岸蜀兵,见桥上兵败,竟然抵敌不住,帐蓬也不要了,蜂拥溃退。

      崔彦进在对岸看见,对史延德,康延泽笑道:“如此蜀兵,真如同犬豕罢了。”

      立即挥动大军,杀过浮桥,冲入敌寨大杀起来。蜀军哭爹叫娘,只顾逃命。王昭远见指挥抵抗无效,急令各将,速途退兵往漫天寨,凭天险扼守,自己却先上马逃走了。蜀兵见主帅已走,形势更为混乱,杀的杀,降的降,嘉陵江水都被鲜血染红。崔彦进等挥兵直追至三泉寨,见蜀兵走远,方驻兵不追。

      次日,崔彦进等领兵到达漫天寨下,只见此寨处于山崖高处,易守难攻。因而大家商议,一致认为只有诱其出战,断其归路,使寨中无主,主可趁乱攻占。

      计议已定,次日便由史延德到寨下叫战。喊了半天,寨上只是没有动静。史延德见了,便让军士轮番向山上辱骂王昭远。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0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6:5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看看天已过午,史延德也不收兵,只是令士兵就地坐下休息,解下身上干粮午餐。餐后又轮番漫骂。

      那漫天寨上的王昭远,被骂得火起,却故意装着不在乎的样子,对手下众裨将道:“诸葛一生为谨慎,我们先不理睬他们。春秋时曹刿论战,就的是一鼓作气,再而衷,三而竭。如今我们先不理他,待他兵疲之后,一鼓作气杀出去,必可稳操胜券。”

      众将一齐悦服道:“元帅真不愧诸葛武侯再生,破敌必矣。”

      看看到了午后,王昭远见宋兵都席地坐卧休息。只派一小总分人,轮流骂战。便道:“可以了!”

      立即下了寨墙,披挂上马,执青钢大刀,率领大军,倾巢而出,想把寨下一支宋兵,全部吞没。

      史延德见寨门大开,蜀兵蜂拥而出,忙绰枪上马,前来迎着。大骂王昭远:“败军之将,不足百战,快快来受死。”

      王昭远也大怒,挥刀纵马,喝道:“无知小辈,敢犯我境,今日定叫你有去无回。”

      挥刀向史延德急砍。吏延德用枪架过,二人杀在一处,一来一往战了约摸十余个回合,史延德假装力怯,回马便走。

      王昭远喝道:“那里走!”挥动大军随后赶来。

      看着追有四五里,一个裨将劝说道:“宋兵不战而退,兵员并未折损,要防他有埋伏,不可深入穷追。”

      王昭远大笑道:“本帅探马早已探明,此外宋兵,至多万余人,纵有埋伏,吾何惧哉!”

      指挥众兵,依然奋勇直追。又追了数里,只听一声炮响,山角处转出崖彦进,领一支兵马杀出,大叫道:“王昭远,你认识本帅否!”

      王昭远见崔彦进兵不过三千,笑着对裨将说:“此即伏兵也,有什么可怕!”

      举青钢大刀来战崔彦进。彦进也横刀相迎,二人战了约摸二十多个回合,彦进气力不加,也回马就走。

      王昭远笑道:“如此脓包,也称为元帅!”

      喝令将士:“今日不将宋兵全歼,誓不回兵。”

      不觉又追了一阵,离开漫天寨已有十余里。王昭远也有点犹豫起来,怕离漫天寨太远,使山寨有失。正欲回兵,只听炮声连天,左有张万有,右有康延泽,二支宋军冲杀过来,把蜀兵拦腰切断,崔彦进,史延德也回兵杀来。王昭远大怒,喝道:“败军之将,岂敢再战!”

      举大刀,恶狠狠地朝崔彦进斩来。谁知这崔彦进与刚才大不相同,一杆刀舞得如片片梨花,只见漫天刀影,上下翻飞,杀将过来。与王昭远战不到十合,已把王昭远逼得手忙脚乱,难已照架。

      这时,那史延德也奋起神威,一条枪如蛟龙出海,早已将几个蜀军裨将挑下马来。

      王昭远心中着忙,只好败了下来,谁知后队已被康延泽,张万友杀得四散而逃,归路已被切断,回不得漫天寨。幸好他对蜀中路熟,领着残兵败将,拼死冲出包围,逃向利州去了。那些蜀兵后队,逃回漫天寨时,只见寨上插有宋军旗号,原来已被宋军裨将向韬领兵所夺。这些蜀兵散兵,也只好向南溃退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0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6:5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崔彦进等进驻漫天寨,清点俘虏,方发现蜀国放州刺史王审超,监军赵崇渥,三泉寨监军刘延祚均已在这次大战中被擒,降卒近二万人,杀死杀伤蜀兵五千余人。于是驻在漫天寨休息,等候王全斌大军。

      不二日,王全斌领后队来到,合兵一处,向利州挺进。王昭远又出兵拒抗;连连接战三次,王昭远是三战三败,十万大兵,损失得只剩二万余人。只好放弃利州,退保剑门去了。

      王全斌等夺得利州,进军剑门关。这剑门关乃是西蜀北方最重要的门户只要过了剑门,再向南,便进入西川盆地,畅行无阻了。只是剑门关道路极难行走,蜀兵烧了栈道,紧守剑门,一时无法攻打。于是王全斌便令暂扎营于剑门关外,休整派人探听东路军刘光义,曹彬进军消息,再定下步作战计划。

      大约半个多月后,探马回来,东路军也派联络人员到来。才知道刘光义、曹彬等,乘船由长江逆流而上,连破松木,三会,巫山等寨。斩蜀将南光海以下五千余人,生擒后蜀水师都指挥使袁德弘,夺得战舰二百余艘,直逼夔州。夔后蜀宁江军节度使高彦俦,用铁索横江,拦阻宋兵战舰,宋军便舍船登陆,绕道抵达夔州,攻入城内,高彦俦奋勇抵敌,身中十余枪,因左右将士都已散去,乃自杀而死。宋军占领夔州后,已顺江而下,万州、忠州、开州等地刺史,望风归降。现在刘光义,曹彬大军,已节节胜利,向成都挺进了。

      王全斌听后大惊,急召众将商议进攻剑门之策,他生怕刘光义先到达成都,夺了头功。

      只见部将向韬进言道:“剑门自古天险,今栈道被烧,应立即修整,铺设新木板,以利大军行进。另外,据降卒言称,由此向东经益光县,过几重大山,有一条小路,可到来苏镇,来苏镇紧靠嘉陵江,有渡口可渡,有少量蜀兵驻此防守,渡过此江后西行,可达剑门南二十里的青强店,到了青强店,即是剑门关大路,如果派轻后经此小路达青强店,从背后袭击剑门关,则此天险不足虑,再加以大军修好栈道,从正面进击,前后夹攻,剑门必破。”

      王全斌听后,大喜道;“既有此路,就有办法破敌了。”

      当即下令,由康延泽督促士兵,并雇来一批附近民工,日夜抢修栈道,架设木板。另一方面,派史延德、向韬统兵一万,由降卒引导,经来苏镇袭击剑门关背后。

      史延德、向韬领命,又详细问了降卒,才知此路巴匹车辆俱不能过,于是让所有随征将士一律步行,仅携武器及干粮,轻装出发。一路行去,果然道路险峻异常,有时须由岩石裂缝中侧身穿过,有时须从峭壁攀沿而上,足足行了二日,才抵达来苏镇,有百余蜀兵在岸边设寨栅把守。史延德即命砍山上毛竹,架设浮桥,那些蜀兵见宋军大队来到,只好弃寨而逃。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0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6:5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史延德、向韬引兵顺利过江,直插青强店,扼守了剑门关通向成都的大路。

      那王昭远闻听来军突然出现于关后,吃了一惊,连忙带了大军,离开剑门,退驻汉原坡。拒抗青强店宋军。只留下几个偏将守剑门。那知,剑门关外,栈道已修好,王全斌挥动大兵,已直抵剑门关下,奋力攻打,不到一天,已经攻破,大军涌入剑门,顺大路杀将下来。

      王昭远统帅的蜀兵,本来便不能与精锐的宋兵交锋,如今又腹背受敌,如何还能支持下去。勉强分兵御敌,不到半个时辰,便被击溃,王昭远只好免胃弃甲而逃,躲入附近山村民家,也被追骑搜查俘获。

      王全斌指挥队伍,向南疾追,乘胜夺取了剑州。这一仗,杀死蜀军万余人,降卒数万人。王昭远的十万大军,至今全部覆没。

      蜀主孟昶自派王昭远出兵御敌以后,以为可以无虑了,依然日日与花蕊夫人在宫内嬉游。谁知过了新年不久,一天忽接到王昭远告急文书,说是兴州,利州已失,王昭远已退保剑门。孟昶闻知吓得冷汗直流。如剑门一失,无险可守,宋兵便可长驱直入了。便急命太子孟玄哲为元帅,侍中李廷珪,同平章事张惠安为副元帅,起兵一万五千救援剑门。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孟玄哲完全是个花花公子,奉命出征,却好像巡游一样,竟然带了他的姬妾及歌舞伶人数十人随从,坐满十余辆豪华马车,而且,他所用的仪仗、旌旗,也全副摆开,在前引导。出发那天,恰好下起一阵春雨。那孟玄哲的旗幡,全是用名贵蜀锦,精心刺绣而成。他害怕被雨淋湿损坏,便叫从旗杆上退下收藏放车。停了一会,雨停日出,才又让挂了出来,谁知那些士兵,临时充作仪仗,不同于原来仪仗所用太监,把旗幡都倒悬起来。有认识的,不由暗暗窃笑,却不敢说出来。那太子孟玄哲,只顾坐在马车中,与姬妾们调笑,如何能发现前边的仪仗都挂错旗了呢。

      他们这一行,完全不像行军,慢吞吞地行进,几天后,才到达绵州。这时才听说剑门已失,剑州也被宋兵占领了。孟玄哲吃了一惊,不敢前进,自知不是宋兵对手,便连夜率领队伍,从原路逃回成都去了,一路上士兵逃亡不少。

      孟昶见儿子逃回,宋军马上要兵临成都城下了。这才十分惊慌,急忙召群臣商议对策。

      老将石斌道:“宋军远道而来,加上蜀道险峻,粮草运输困难,现在成都府内,我军尚有十四万人,只宜深沟高垒坚守,敌兵攻打不下,粮尽兵疲,自然便退兵了。”

      孟昶因问首:“既然如此,那一位将军愿担任守城之任,以拒宋兵。”

      连问几声,手下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肯吭声的。

      孟昶回顾石斌道:“老将军既提出此策,必有成竹在胸,可担守城之任。”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0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6:5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石斌道:“非臣不愿担任,奈臣年老力衷,疾病缠身,不能坚持战阵,恐有误陛下大事,故以选年轻力壮的将军承担为好。”

      孟昶听了,愣了半晌,开口叹首:“朕父子以丰衣足食养士四十年,一旦遇到敌兵来侵,竟然没有一人肯为朕东向发一矢,杀一敌者。如今想深沟高垒固守,却没一人愿为朕效命。”

      说毕,泪如雨下。群臣只是不响,孟昶只好挥手让他们退出。

      不到二日,又有军报到来,说宋军大队已到魏城,马上就要到成都了。

      孟昶听了,手足无措,泪流满面,急召宰相李昊商议。

      李昊道:“宋兵势大,国内实已无力抗拒,不如封闭府库,向宋纳士归降,仍可保全家族,不失封侯之位。”

      孟昶想了想,无奈何地说道:“只好如此了。就烦卿会起草降表罢。”

      李昊退下,当天便写好了降表送来。孟昶看毕,也无话可说。便派大臣伊审征赍了降表,到宋营乞降。

      王全斌接到降表,心中大喜,当即允降,派康延泽随伊审征回城,对孟昶抚慰一番。按出征时太祖赵匡胤交待的口径,允许确保孟家人口生命财产安全,待圣旨到后封官赐爵,仍然长保富贵。”

      次日,王全斌大军入城,孟昶率领蜀中群臣,到城门口迎接。全斌又对他进行了抚慰。仍让他口居宫内待命。

      又停了一日,刘光义、曹彬引东路军也到了成都,一路上,已招降了沿途十余州,几乎是兵不血刃,便占领了大片地区。

      当下王全斌便通知孟昶,让他下最后一道“退位诏书”颁给蜀中所有州县,宣布归顺大宋;另外派了孟昶的兄弟孟仁整赍降表,并西蜀四十六州二百四十县的图籍,到汴京献土求降。王全斌也写了捷报,派康延泽押了战争中俘获的王昭远等人,到汴京献俘报捷。

      康延泽、孟仁贽走后,王全斌等仍留在成都,以候圣旨。

      唯有那后蜀宰相李昊,这天夜里,忽然有人在他的大门上贴了一纸条,上面大书“世修降表李家”。

      原来这李昊本是前蜀皇帝王建大臣,王建死后,儿子王衍继位。被后唐大将孟知祥攻蜀,但由李昊撰写降表,向孟知祥投降。后来孟知祥称帝,李昊当了宰相,却又为孟昶撰写降表,向宋朝投降。所以蜀人才有这样的讽刺。那李昊先后在前蜀后蜀任官五十年,现在见了门上被人贴上“世修降表李家”的讽语,内心羞惭,郁郁不乐。

      


    第四十二章 美人多薄命

      赵匡胤与兄弟赵光义在御花园饮酒。匡胤让花蕊夫人向光义敬酒,光义却先要花蕊夫人去摘枝桃花。花蕊夫人走入桃林,光义却弯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花蕊夫人咽喉。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0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6:5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宋太祖赵匡胤咱从派王全斌等征讨巴蜀以后,但下令在右掖门外,为孟昶造府第一所,等他归降后来京居住。

      这一日,忽然枢密院来报,西川行营都部署,王全斌派康延泽来报捷献俘,同时,后蜀主孟昶也派了其弟孟仁贽降表来献。匡胤听后,屈指一算,王全斌出征才六十六天,便平定了巴蜀,不由心中大喜,连忙分付召见康延泽和孟仁贽。

      康延泽先到,献上捷报,匡胤例览一遍,了解了入川作战经过,慰勉几句,便召孟仁贽入见。

      孟仁贽战战兢兢入殿,叩拜朝见已毕,献上降表。匡胤展开,只见上面写道:

      先臣受命唐皇,建牙蜀州。因时势变迁,为人心之护迫。先臣即世,臣方卯年,猬以童昏,谬承余绪。乖以小事大之礼,缺称藩奉国之诚,染习偷安,因循积岁。所以上烦宸算,远发工师,势甚疾雷。顾惟懦卒,焉敢当锋?寻束手以云归,上倾心而俟命。当于今月十九日,已领亲男诸弟,纳降礼于军门。至于老母诸孙,延残喘于私第。陛下至仁广覆,大德好生。顾臣假息于数年,所望全躯于此日。今蒙元戒慰恤,监护抚字,若非天地之重慈,安见军民之受赐。臣亦自量过咎,谨遣亲弟诣闕奉表,待罪以闻。

      匡胤看罢,方知孟昶还上有老母,当下便对孟仁贽温和抚慰几句,便让他回四方馆等待旨意下达。

      停了几日,匡胤发下诏书,令孟昶速率家属来京,听候授职。原蜀中大夫以上官员,也一律来京,听候量才录用,下级官员,则由西川就是安排。

      并任命参知政事吕余庆知成都府事,入蜀负责地方行政事务。

      当下吕余庆领旨,赍了诏书,前往西蜀,康延泽、孟仁贽却被留在汴京,督造孟昶府第不表。

      孟昶等接到旨意,遂收拾家财,携带眷属,乘船由长江东下,到达江陵,匡胤早已派人备地车马,在江陵迎候,孟昶等舍舟登陆,乘车北上,到达汴京时,已是五月下旬了。

      匡胤派了开封府尹御弟赵光义,亲自出郊迎接,安排孟昶等住于城外皇家别墅玉津园。

      次日,按照礼仪制度规定,举行受降典礼,午门之外,禁军数万人列阵分立两旁,孟昶领了兄弟孟仁贽,儿子孟玄哲、玄珏,宰相李昊,欧阳炯等三十三人,素服来到明德门下,叩首待罪。匡胤即宣布赦罪平身,封孟昶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其他人也都按品级赐给官服,穿戴已毕,便人崇元殿朝拜太祖称臣。行礼已毕,太祖又设宴于大明殿,欢宴孟昶等人,直至晚间方散。匡胤又赐赏给不少物件。孟昶等谢恩而退。

      这时未宫之中既无皇太后,也无皇垢,仅有赵弘殷的一个小妾耿氏,在匡胤称帝后,被封为太妃,于是匡胤又以耿太妃的名义,赐赏给孟昶母亲李氏、妻子花蕊夫人不少物品。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6:5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次日,李氏免不了带领花蕊夫人进宫,作礼仪上的谢恩,却是由匡胤亲自接见。李氏和花蕊夫人朝拜已毕,匡胤对她们十分客气,仍称李氏为“国母”,因开言道:“国母此次进京,迢迢千里,朕已为孟兄安排府第居住,一切力求方便,仍恐有不周之处,国母如有所需,只管向宫内索取,无不供应,可不必再思念蜀中乡土。”

      李氏奏道:“并不思念蜀中,臣妾原是大原府并州人氏,如今离家近四十载,将来如能归老到并州,心愿足矣。”

      匡胤道:“并州现为北汉侵占,待朕收复以后,定当在并州建造宅第,送国母前去。”

      李氏听后,连忙拜谢。

      匡胤又道:“国母到京中来,如不习惯或感到寂寞,可以随时进宫来游玩散心。”

      李氏便又拜谢了。

      匡胤与李氏扯着些没要紧闲话,却不断用眼瞟那花蕊夫人。暗暗称赞医官穆昭嗣所说的不错,这花蕊夫人天生丽质,确是罕见,不仅在西蜀宫中堪称第一,就是在宋宫之中,也无人可比。即使那已故的贵妃韩素梅,堪称绝色,也未必比得上这花蕊夫人了。想着想着,不由心猿意马,越发看个不休。因对花蕊夫人笑道:“久闻夫人才思清新,在蜀宫曾作《宫词》百首,真可与唐朝诗人王建比美。今日有幸拜识夫人,夫人何不再作一首,以使朕开开眼界。”

      那花蕊夫人闻言,脸上飞起红霞,含羞道:“那里,那里,贱妾胡乱涂雅罢了。怎能陛下溢美谬赞。”

      他这几句话,低声说来,直如乳驾呖呖,珠喉宛转,使匡胤不由心旌摇摇,再想试试花蕊夫人的才情。于是便高声诵道:

      春风一面晓妆成,偷折花枝傍水行。

      却被内监遥觑见,故将红豆打黄莺。

      诵罢,又问:“夫人可知此诗是何人所作吗?”

      花蕊夫人不由脸更红了,想不到自己的旧作,竟然被一个大国皇帝背诵出来。因而只好低声羞涩涩地说:“此乃贱妾旧作,有污君王法眼。”

      匡胤道:“这么好的诗,只能大饱眼福,怎能说污眼?夫人不必过谦,今日必定要再做一首。”

      说毕,便叫宫女磨墨铺纸,请花蕊夫人题诗。

      花蕊夫人没法,只好走到几案之前,拈起彩毫濡墨,执笔略微一想,便笔走龙蛇,写了一首。

      匡胤见了,也便踱到几案前来看,距离那花蕊夫人身体不过尺余,只觉得花蕊夫人身上透出阵阵异香,传送到鼻孔中来,不由使这个盖世英雄,神魂颠倒,几乎忘乎所以,如果不是有李氏大人在侧。匡胤早把花蕊夫人一把搂在怀内了。

      不一时,花蕊夫人写完搁笔,匡胤才清醒过来,只见那诗是: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7 15:43 , Processed in 0.04794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