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蝴蝶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17:1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平庸时代的惊雷就在于对自身平庸的逼视。”
  诗人沈浩波在新作超长诗《蝴蝶》中,走进了中国诗歌的密林深处,使之成为自己与中国诗歌在新世纪相生相伴十年的仪式。《蝴蝶》,是一首生命追问之诗,不停的追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80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26 19:08:12 | 只看该作者
  十几年不理现代诗,而上周我居然用一个小时看完了沈浩波的长篇诗歌《蝴蝶》。整个阅读过程非常奇妙,到现在满脑都飞动着《蝴蝶》的诗句。我承认我被震撼。在诗人、诗歌都极度边缘化的时代,诗歌似乎已经没了生存的土壤,读诗更像是不着四六的行为艺术。《蝴蝶》的出现,仿佛平地惊雷,虽然还没有聚拢足够多的阅读者,但《蝴蝶》似乎昭示着诗歌回归的一种可能。至少,我相信一个略懂中文的读者,是可以理解诚意满满的《蝴蝶》的。封面上号称《蝴蝶》是“新世界中国诗歌的巅峰之作,一部可以让你忘记北岛、顾城和海子的诗歌”,书的另一半是《蝴蝶》的评论集,这些都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我们要做的,是直视《蝴蝶》本身。
  
    对“我”的全面彻查,从来没有一首诗像《蝴蝶》这样直指人心。这足以让沈浩波自信。书商沈浩波在《蝴蝶》中褪去层层外壳,露出诗人的内核。彻查“我”,从彻查母亲、妻子、父亲、祖父、朋友等等周围的人开始,诗人对母爱、世情、贫穷、爱情、阅读等等进行质疑和反省。作为一个著名的“下半身”诗人,《蝴蝶》并没有凸显这一标签。整首诗既没有使用冷僻的词语,也没有铺陈华丽的辞藻,不单纯追求意境,而努力在意象中呈现彻查之后的观念。诗人使用的是最经济最直白的语言,表达的却是丰富的体验,想象大气而瑰丽。
  
    这是一首疯魔的长诗。写出这样的诗,似乎要进入一种异常疯癫的状态。在北京的某个咖啡馆,沈浩波饿着肚子创作《蝴蝶》。大概是因为在不同时段书写,《蝴蝶》每一辑的节奏都不相同。第一辑跳跃而轻快,第二辑、第三辑逐渐变得舒缓。不过,疯魔的状态一直在,它比感性更感性,比理性更理性。《蝴蝶》的完成像这个庸常时代的壮举,虽然评判壮举的标准早已分崩离析,欣赏壮举的人早已消失在人群。如果说“我是谁”是一道无解的宇宙大题,《蝴蝶》则试图去从外围解析“我”的存在,“挂在无边无际的世上”虽然是一个苍凉的答案,但寻求本身的勇气和努力,在诗歌沉寂的平庸年代更值得赞赏。
  
    微博上的沈浩波比较活跃,话题都离不开别人的书,只是最近陆续收到读者对《蝴蝶》的零星反馈。麦家告诉沈浩波,“出版生意”对他“真的毫无意义”。沈回复:“我哈哈。哈哈中有点悲哀。”《蝴蝶》好像逃逸这个时代的独特文本,前无参照,后无呼应。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28 06:50:50 | 只看该作者
  偶尔的机会,看到这本《蝴蝶》,深受震撼。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诗歌。因此对沈浩波这个人也有很大的兴趣,很奇怪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头到尾看完了诗歌里的每一个字。觉得书里有一些评论还是比较到位的,比如琳子的:
  
  读沈浩波的蝴蝶,先是发冷,冷到牙齿、脊椎和骨髓。后是紧张,紧张到对他的每个新出现的句子都充满警惕和觉醒。我认为我不但是觉醒的,还认为我的觉醒需要找到景色各异的参照,而《蝴蝶》里很多背景、场景和情景都值得我站立、测量和发生反叛!我想,读这首诗至少在警惕中获得多次的恐怖最终深感欣慰。是的,我的恐怖在反思之前,我的欣慰是这首诗一直在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往下展开。
  
  其实,“心藏大恶”只是一种外观和托词。沈浩波的诗句充满历险,布满豁达历练之美景。蝴蝶作为一首长诗,作者在布局上做到了阡陌纵横,物景上黑白透彻,推进上张弛有度,情态上尖锐多变。读这样一首诗,既能充分享受他思想上紧张、自由、万马奔腾之气象,又能享受他语言上的恣意、斩截、通透慷慨之历练,同时又能享受他颤抖、淡静、超脱的内敛之景深。
  
  我觉得琳子的很多评论都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9-4 15:37:49 | 只看该作者
  就当是为中国的诗歌做一微薄的贡献。虽然早已在网上读过全文。
  
  前面的诗歌是精华,后面的评论是屁话。重要的不是鲜花,而是鲜花中间的那个,究竟是什么东西。
  
  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书商的一个策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9-7 18:46:58 | 只看该作者
  诗句很有力,但不生硬,洗练、直接。刚看了第一辑,是一口气读下来的,感到还不错。最起码没有现在中国很多诗人用意象来唬人的情况;也没有老诗人的那种用饱含感情的大白话来煽情的情况。
  当然,书的包装有点过于华丽,为本诗集叫好的人太多,有点生生脱出诗坛巨匠的嫌疑。
  有市场意识是好的,但最好不制造这种自卖自夸,且找大量托儿一起叫卖的场面。
  本诗集让我改变了对作者以前的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希望他真的是在为诗歌而诗歌,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6 15:37 , Processed in 0.04412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