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0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圣人请卸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6:06: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圣人请卸妆:历史就是重口味》内容简介:杜甫,出身于主旋律公务员世家,小时候是五道杠,看《新闻直播》都会佩戴红领巾,觉得是国家大事。李白在文坛、黑道、皇宫、隐士圈都混得开,就是个会写诗的韦小宝。纪晓岚是性瘾者、清朝西门庆,一天不做五次爱会死。墨子是谢耳朵式的科学怪人,开创了一个高科技黑帮。郑板桥白天装穷叫苦做忧国忧民状,晚上花钱养男宠与美少年乱搞,在正人君子和猥琐大叔之间自由切换。
  说屈原是gay,爱慕楚怀王,有人说,怎么可以污蔑爱国文人!说辛弃疾嫖娼,有人说,怎么可以污蔑爱国诗人!说李清照好赌,有人说,怎么可以污蔑爱国词人!不过,偷偷说,爱国和嫖娼、好赌、搞gay不冲突啊!
  嘘!
  圣人24小时滚动伟大,好人365日天天崇高,让人毛骨悚然。我们不可以讲伟人的坏话,因为他们都完美无缺,吃饭睡觉都是表率,至死还保留着守宫砂。
  我们也不可以质疑英雄的言行,因为他们打出的喷嚏是矿泉水,拉出的屎都是工整的圆柱体。我们也不太挑死人的毛病,因为中国人热爱死人,“死者为大”,这话本义是对死者的尊重,但很多时候发展成对死者的美化。人一死,道德层面自动升级,普通的成了美好的,美好的成了崇高的,崇高的成了不朽的。
  于是,那些死了很久的古人,一个个被化好妆,涂上意识形态的油彩,京剧脸谱似的,按生旦净末丑几种角色分配好。台上的,照着剧本演;台下的,乖乖跟着念。遵照各自的原始设定,是演员和看客的天职。
  历史学不是神学。让古人们卸了妆,不再饰演悬在空中的文化符号或政治图腾,而是回归人性,展露出各种款式的人格分裂来。一个诗意盎然的流氓、一个一往情深的泡妞专家、一个宅心仁厚的嫖客、一个精神错乱的女侠……这种突兀的搭配,多令人向往。而干巴巴的“爱国文人”四个字,才是存天理、灭人欲,既避邪,又避孕。有时候甚至拿来当成迷幻药,让人活在社会的昏迷中、政治的昏迷中、历史的昏迷中。


        咪蒙,文学硕士、专栏作者、媒体编辑,于韩寒杂志《独唱团》首期发表文章《好疼的金圣叹》。以恶搞历史、解构名人、颠覆常识为己任。想和庄子聊聊艳照门、听墨子讲讲小孔成像、跟李白一起研究黑社会、拜李清照为师苦学赌术。
  在《女报》长期负责撰写“读经典”栏目,被她气哭的古人包括“大唐古惑仔:李白”、“宋代文坛小s:李清照”、“唐朝劈腿天王:元稹”、“娱乐圈潜规则发明人:李渔”等。她自称是文学硕士中最肤浅的,媒体编辑中最恶趣味的,专栏作者中拖稿最严重的。作为一个字恋症患者,人生一大憾事就是好句子又被别人写走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3 19:45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沙发
    发表于 2012-4-20 16:10:01 | 只看该作者

    历史版麻辣香锅


           微博上流行过一个对比中美老师讲述灰姑娘故事的段子,直指天朝从娃娃抓起的标准解读和精神奴役。前几天又有朋友说起,他儿子的一年级考卷上有道题,是用“你 谁 知道 孙悟空 是 吗”造句,他儿子写“你知道谁是孙悟空吗”被批了个大叉,因为标准答案是“你知道孙悟空是谁吗”……

      啰嗦了一堆,想表达的观点是:这本书的意义不在于文字是否优美婉约,历史典故是否经得起考证,而在于让我们从人性的角度,在痴笑傻笑淫笑中,重新解读和思考那些我们自以为认识的圣人们。是的,自以为,我想或许小学、中学里学过的所有历史,都不过是考纲下的标准答案,都需要在已过而立之年的今天,欢乐地捡起来,一一补考。

      所以,比起已经铺天盖地的戏说快餐和装B私房菜,这本重口味+恶趣味的补考教材,才是我真正喜欢的二三知己八卦江湖事的口沫横飞畅快淋漓的每过几天都会想念到口水横流的历史版麻辣香锅。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3 21:5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板凳
    发表于 2012-4-20 16:19:13 | 只看该作者

    《圣人请卸妆》,读一种视野,也给价值观打个补丁


       专家说“恶搞”杜甫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等他们看了咪蒙的《圣人请卸妆》后,部分专家或许会醒悟,部分或许会更加执迷不悟。

       《圣人请卸妆》谈不上“恶搞”杜甫,假如专家们理解的“恶搞”和我所理解的“恶搞”是同一个意思。《圣》有史料有依据,用属于人的趣味、属于血肉的质感去解译“圣人”、“名人”飞扬而鲜活的某段生命,“圣人”不在神台之上。
       而这种解译恰恰不怎么受某些专家待见,狡猾的专家们往往用“恶搞”一词给这类解译定调、定罪、顺理成章地发配“宁古塔”。

       如果你信了,或者看了书名就主观判断,以为这本书是个戏说不靠谱的小玩意儿,必定错过难得的趣味和思考。这年头,真正让人边笑边想的文字实在不多了。

       其实笔者跟专家没仇,专家也不欠我钱。但专家们通常都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这个习惯叫做“正朔”心理,说穿了就是什么都要整个嫡庶之分。言必学术、写必八股,这是嫡;其他都是野孩子。可这没道理,杜甫写了那么多思念李白的诗,专家简单提一句两人友谊深厚,这就是对的、正朔,《圣人请卸妆》详细论证,两人有搞基倾向,难道就是错的?同一史料的不同解读而已,甚至,从中国传统文化里几乎贯穿始终的以龙阳为好的背景看,后者似乎更具说服力。如果以后真有类似议论出来,这里先预设一个回应。

       一些专家的问题在于,无论对历史人物研究得怎样透彻,其所输出的人物形象大多是单线条的、学术的、严肃的、论文式的、神圣化了的,非如此不足以稳固“专家”这一名头的权威性、高端性、深度性以及装逼范儿,非如此不足以显示学术研究的正当合法。至于“圣人”的怪癖、性格、糗事、趣闻等生活百科,隐之又隐或干脆不提。

       但造成的后果就是,全国人民只认识一种李白、一种杜甫、一种苏东坡,仅此一家、别无分号。这事儿想想都可怕,通过对知识的起点进行单边锁定从而禁锢或者说为公众认知鲜活历史人物而设限,虚构出非人的圣人、反人性的行为规范。而公众大多信以为真,将虚构和极端的标准视为唯一的美好,养成狭隘的洁癖的价值观,一旦达到顶点,与现实比照,不免生出“圣人已亡、大道不存”的感慨,从而与“圣人”渐行渐远,虚构的圣人最终被虚化成符号,虚构的程序必然产出虚无的结局。

       《圣人请卸妆》一文的文本价值在于史料的趣味解读和适度想象,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让人想读、爱读,在此基础之上,才有探索其他价值的意义——它提供了另一种视野,尽管它也未必全面、未必全然对应史实(实际上也不可能),但它打开一扇门,邀请阅读者进去看看,所谓圣人的另一个面,去掉“圣”字以后的“人”的一面。由此发散出去,单线行进的思想则开出许多分叉,在“圣人”的身体上贴上无数只“动作感应器”,最终,立体的数据反馈回来,形成丰满的认知,凝练出各异的但开阔大度的价值观。

       例如,最近新浪微博上以开放闻名的某女性爆出某男作家的“滴水”事迹,若是该男当真文成大家,有了让专家啃饭、寄生的价值,按照专家们的逻辑,“滴水”定是略过不提的,形象必定是伟光正的,甚至将“滴水”美化为雅好也有可能。事实上,“滴水”是性欲的,约炮是发自内心的,下半身是战胜理性的;但无论如何,这并不妨碍一个人成为作家,写出或心灵鸡汤或犀利甚至可获诺奖的文字。你可以喜欢他的文字讨厌他的为人;也可以讨厌或无感他的文字,但觉得这个人猥琐得很对味、2得很有趣……文是文、人是人,以文代人或以人代文的思维在现实生活中大多落个惨淡收场,假如因此解救了个把濒临“被放倒”的文艺女青年,也算是这篇评论的另一个积极意义。

            源自http://book.douban.com/review/5393527/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 07:23 , Processed in 0.0486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