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漫画人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9-8 19:16
  • 签到天数: 2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我的漫画人生》内容简介: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是低成本动画的先驱,自第一套作品《铁臂阿童木》起,他就以电视动画为其发展方向,是日本战后把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成功运用到漫画里的第一人。
      手冢治虫的作品往往围绕着生命意义的大课题,涉及不少哲学层面的问题,特别表现出对科技发展的担忧,也有包含对社会的批判、人性的探究等严肃话题的作品。手冢治虫以丰富的主题、多元化的视角带领观众作深层次思考,对整个日本动画文化的形成与普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享誉国际间,名留日本动画史册。
      手冢治虫为什么开始画漫画?为什么制作卡通?为什么他具有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什么是影响他最深远的事件?为什么他的名字那么奇怪,叫做治“虫”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我的漫画人生》里。
      《我的漫画人生》适用于:漫画迷,对日本创意产业感兴趣的人。

    作者简介
      手冢治虫,日本动漫界开山鼻祖、“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公元1928~1989年),本名手冢治,中学时开始漫画创作,1947年开始自己的漫画连载生涯,从此踏上漫“漫”之路。1956年,手冢加入著名的“东映动画”工作室,这是他进入动画界的开始。手冢治虫创作的动漫作品包括:《新宝岛》《森林大帝》《铁臂阿童木》《火鸟》《怪医秦博士》《Black Jack》《熊猫书籍》等。
        1989年手冢治虫因胃癌去世,享年61岁。

    最新书评    共 3 条

    梦之引    之一         从亚马逊网站上购买了《手冢治虫——我的漫画人生》。对手冢治虫这位大师最早的印象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最初看到这个名字的情境我没有任何印象,只是觉得这个名字蛮怪的。而小的时候对于大师的代表作之一《铁臂阿童木》印象也不甚深,九十年代中国确实是引进播放过,但是当时可能放松时间并不算长,后来就结束了,反而可能是对例如《龙珠》《四驱兄弟》一类动画印象更深一点,小学无忧无虑的时光,一直就伴随着这些动画走过来了。大师的作品好像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更加热一些,等到我长大到上小学,就不是特别热了。     所以虽然大师是日本动漫产业的奠基人和先驱者,我真正接触他的作品其实并没有多少,只是支离破碎地看过一点,对他和他的作品的了解更多地来自例如百度百科一类的介绍。所以说到现在来说,他的个人经历对我的吸引力反而倒是更大,我更想知道的,反而是一个年轻人是如何从小就有了这样的梦想,在现实社会里又可以游走于理想和现实之间,最终不枉一生的。而中国和日本的差别又在哪里呢,中国人的自大骄狂总是使自己不愿意正视别人,一直这样下去的话,国家也不会有任何的长进。由于时间所限,关于这本书我也不可能一次读完,感想也不能一次写完,就分开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吧。说得大一点,也算是个人探讨“钱学森之问”吧,中国的大师们到底都让些什么狗给吃了,而我们又应该怎么样选择和度过自己独特又宝贵的一生时光。     这本二百来页的书,我看过了开头五十页和最后的反应手冢治虫高中生活的漫画《教父之子》。最大的印象是,日本即便在近代相当长的时间里,同样处于应试教育的体制局限下,但是儿童的创造力并没有被扼杀掉,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家长,普遍都有尊重知识和学术的良好素质。所以我们总是说应试教育如何如何扼杀创造力,但是日本的应试压力一点都不比我们小,产出的公民素质却如此不同,我感觉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体制方面的,还有一个社会氛围方面的,当然这就涉及到更加复杂广泛的体制问题了,也就是说这其实是一个全局性问题:整个社会的风气,人们追求什么,以什么为荣,什么为耻,什么样的做法会受到鼓励。     在看这本书的同时我不断在拿手冢治虫的那个时代发生在他周边的事情和中国九十年代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作对比,他人的生活我没有发言权,自己所见所闻还是可以作为对比的。其中有几个地方还是对我触动比较深的:        “戴眼镜的小卷毛”一部分里手冢治虫写到了他身体羸弱的童年,让我回忆到了我自己小时候身体瘦弱,略微自闭,沉浸在书本里,不喜欢运动打闹的性格,也是每天幻想不断,每个人的童年都是这样吗,还是说每一个身体弱小的孩子都会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呢?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儿童的幻想这一件事呢,又该怎样在早期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呢,未来人类的一切光辉,可能都蕴藏在早期儿童的自娱自乐中。        “母亲为我读漫画”一部分里,大师写到了自己的母亲,有一个好家长的引导,会直接决定一个人爱好情趣的早期走向,进而影响一生,所以其实父母才是每个人的人格第一构成者。在“漫画未取得公民权的时代”里,能尊重孩子的个人爱好并且大力支持,真的为之不易,所以不要嘲笑孩子在我们眼里看来的“无用”“荒诞”行为。        在大师的小学时光里,班主任乾秀雄老师无疑对其影响非常大,事例一是在看到自己上课偷偷画漫画的时候,不仅未批评还给同事传阅观看,最后表扬了手冢治虫并且不干涉他的“创作”。当时手冢画漫画才是刚刚起步萌芽阶段,理由也仅仅是有点兴趣和为了有一技之长不为别人欺负这么简单,如果老师是粗暴地对待手冢,手冢完全有可能放弃漫画,这样的事情我觉得中国每天必然不少发生,当然了我是以点盖面并不科学,但是完全可以得到小学教育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小时候人的心灵很脆弱稚嫩,所以每一件事都可能会影响重大的未来走向,说是蝴蝶效应其实一点也不为过。这位特别的班主任老师还鼓励学生们发挥自己的创作力和想象力随意写作文,在内容和篇幅上面完全没有任何限制,甚至手冢同班同学实在没有思路而写的《什么都想不到》都获得了三重圈,其实能够细腻地反应自己绞尽脑汁拼命构筑一件事情,这从表达角度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这种不拘一格的教育方式,实在是训练文字表达和想象力的最好手段,所以其实有时候优质的教育并不难,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对教育管得太多,有限度的放任和适当的引导,反而是更好的。        比描写班主任所占篇幅更短的一位老师是中学美术老师冈岛吉郎,在二战期间美术作文等鼓励创造的学科式微的时代,冈岛吉郎仍然专心教导中学生们美术。在手冢画漫画被老师和配属军官白眼的时候,冈岛吉郎的维护无疑对手冢坚持下去起了很大推动效果,原文也是颇为感动:“因为这是手冢的才能。”老师维护着我,在办公室里大声为我辩论。“手冢,不管战争多么激烈,就算你被征招入伍了,绝不能放弃画漫画。你,一定可以凭借漫画出人头地。虽然现在时势如此,但你不能放弃。”手冢治虫再怎么善于漫画,不过当时也就是一个中学生漫画爱好者而已,而冈岛吉郎却能说出“这是手冢的才能”和“你,一定可以凭借漫画出人头地”这样的话来,从后来手冢的成就来看,简直就是一语成谶,真不知道这位老师怎么会有这样的眼光,也许当时他只是为了维护自己心爱的一位学生,鼓励他时候也略微夸张,但是一代大师就是从这样的夸张的鼓励里面,成长起来的。几十年前一个普通中学美术老师的几句话,也有可能会影响到半个世纪日本动漫ACG产业的走向,你信吗?如果你知道蝴蝶效应的可怕,如果你曾经也接触过《命运石之门》这部作品,你就会对此观点保持敬畏,你就会觉得完全有可能了。虽然这位老师所占篇幅很少,但是所作所为实在让人感动,一个人生命中能遇到这样一位老师真是人生大幸,他简直像预知未来的神明一样,引导着中学生漫画爱好者手冢走向漫画大师手冢治虫。其实不仅仅是老师,每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宽容、同情、尊重和爱,都可能是这样的神明,世界也会更加美好。        在手冢童年的好友石原实的回忆文章“充分享受‘秘密结社’游戏”一文中,我又看到了像每个小学生一样无忧无虑的童年,那种每天拥有无尽的探索心和创造力的日子,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代。我也回忆起了我小时候在父亲的学校教师公寓附近和小伙伴玩耍的情境。但是和手冢治虫的童年对比,好像还是有些不一样。石原实提到了童年参观电气科学馆和天文馆的情形,还有参观博物馆,看电影和漫画,在小破屋里玩结社游戏,特别提到了手冢自己制作的天象仪。基本上我童年的原型也都可以找到,但是好像手冢的童年“学术味道”更浓厚一点,我对世界的启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妈给我带回来的“百科全书”,而博物馆的实例并未见过,这一点当然可以反映中日在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和民间科学素养上的差异。毕竟九十年代的中国刚刚从文革时代走过十多年,物质上还算是贫瘠,无论是国家的硬件还是思想上的软件,远不能和二战前的日本比了。        前五十页基本就写到这里,后边就提到了作者在二战中的经历。从前五十页中看到的更多是童年和幼时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虽然当时的日本也存在着教育体制上诸多严重问题,但是总体上人们还是尊重知识和思想的,实例有很多,比如当时的坏孩子们看到手冢画漫画的才能都很赞叹,手冢和小伙伴“编书”出版,小孩子们也等着看,现在中国的“坏小孩”有没有这般觉悟我不好说,我总觉得这虽是小事,但是隐隐地能够透露出来一些信息,就是这个社会是十分尊敬和承认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和知识来生存的人,野蛮和力量也要让步,映射到成年社会,就是金钱和权力和要给知识和技能让位了。总体言之中国还是更加浮躁,而近些年的社会矛盾也到了多发期,人们都焦灼不安唯金钱是图,中国人的功利思想,我觉得与其相信所谓“专家”们所说的是社会发展阶段所致,不如更多地相信是民族性的劣势。关于这一点,只要和德国、日本历史上几次最大的战乱动荡之后的教育政策作对比,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来了。中国如果不能尊重知识和文化,不能够发挥国民创造性,从自己的历史文化根源里寻找自信的同时又兼容并包博采众长,不能够输出价值理念,永远也就是二流国家。     关于日本的尊崇知识,从尊崇图书就可见一斑,近代也收藏了中国很多图书,中国人自己不善管理,流失到扶桑被妥善珍藏,其实也算是一件幸事,从这个博客帖子里也可以了解一些http://blog.sina.com.cn/s/blog_9fc958ce01010k67.html 日本的旧书店文化也是非常兴盛,关于日本书店可以看这个帖子,是相册,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人们对知识的尊崇 日本书屋及文化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42173085/     要拥有大师,文化教育的氛围和自由宽松的环境为先,这两点做不到,我觉得天朝子民还是回家看喜羊羊吧。            之二          一个伟大的人,究竟是因为什么而伟大呢?     我们每天作为平凡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注视着那些伟大的人,思索着这样的问题。是他们的技能吗?事业成就吗?拥有的资产吗?     我认为伟大的人,虽然技能上有不同、事业有专攻、资产上有多寡,但是能在去世后被人们记住,无一例外都有一个伟大的人格。     手冢治虫也一点不例外。     我把这本手冢的自传从第三章之后读完,感受最深的是他的个人人格魅力,也可以说,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人格的手冢,才有了那个手冢治虫大师的出现,立业和立人,本来就是一个事情的一体两面,每个人生下来都在不断修行,卑鄙者或许一时得志,但必将被长久遗忘,高尚者或许一时失意,但必将流芳万古。     话又说回来,其实流芳万古这种事情,并不是当事人所最热切盼望追求的事情,一个伟大的人格,只是学会了一件事情而已,那就是怎样体验自己的生命,怎样更好地活下去,带给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把正面的能量在世间播撒。     手冢作为一个医科学生和人类的生死打交道,而自己又经历过二战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自然对生命有非同一般的深刻认识,他的漫画作品其实探讨了为之一生的主题便是生命而已,这一点在他的作品《火鸟》里面得到了最为集中的阐释和探讨,人生有限,我们应当如何度过,这永远是人类的一个终极追问命题。     从手冢的妹妹美奈子的回忆文里,我看到了惊奇的一幕,小时候手冢的弟弟和他几乎是同样热爱着漫画的创作,手冢对于形成和自己“竞争”关系的弟弟关系还是有些许微妙的,弟弟一旦开始创作漫画,手冢便明显地表露出了不安焦虑的情绪,最为极端的时候居然把弟弟创作的漫画找出来进行了破坏。人类在儿童时代更为真实,对于自己的负面一面往往更加地不加掩饰,这个故事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来了一个更为真实的手冢,一位高产的创作者的创作原欲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题目,为了灵魂深处隐隐不安的那一点躁动,还是为了竭力达成某种形式上的自我实现呢。很多伟大的创作者同时又是一个嫉妒者,这两点通常在一个人身上并行不悖,如果不是病态地在乎一件事情,那就不可能病态地精益求精,就像宋之问因为一句诗把侄子刘希夷杀死一样,创作上完美主义的来由大体是这么回事吧。自此之后,手冢的弟弟就再也不画漫画了,有点令人可惜,如果手冢的弟弟坚持下去,说不定也会是一代著名漫画家,还是说手冢治虫本身的光环太盛,上天不允许手冢家里出两个大师呢?     书里面写到手冢治虫的妻子对他的孩子们管教很严格,经常把孩子们的漫画和玩具收起来,这一点和手冢治虫的母亲相比则有很大不同,手冢的母亲是鼓励他们去看漫画并且经常创造性地朗读作品,这成为了手冢的早期创造力启蒙。所以说一位母亲才是真正地影响一个孩子的未来走向,看似不重要的一些所作所为,常常会对孩子未来的一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手冢最后决定奔赴东京全力发展漫画事业,也就是因为母亲的和一问一答:“我想去东京画漫画,也想留在宝冢当医生。”“你真正喜欢的是哪一个?”“真正喜欢的是漫画。”“既然你这么喜欢漫画,就去东京当漫画家吧。”就这样,手冢的命运走向,在重大分歧面前走向了另一条道路。手冢治虫如果和自己的孩子处在一样的成长空间,或许他就不会成为漫画大师了吧,可能会本分地做一个医生终此一生也说不定。     书中还涉及了手冢谈到的自己的教育观,他想要在小学教科书里教给小孩子们生命的意义,鼓励孩子们去冒险,更加想让孩子们成为一个原始状态下不断探索未知的人,而不是在既定的世界里面因循守旧的人。从他的理念里面能深切感受到他对下一代的爱,他赞同朋友葛西健藏的观点,把婴儿当做势必比我们这一代更加伟大的未来人看待,善待婴儿就是善待我们人类的未来,孩子们的幸福对一个社会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这些让人感到心灵温暖的观点,在中国又能见到几希,不能把爱让孩子们传递下去,下一代又怎么会有希望,教育作为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在中国一直是末等之事,这样下去国家又怎么可能强大,教育的投入不增加,社会的关怀跟不上,怎么可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素质全面的公民,国家的强盛也无非痴人说梦罢了。     “拥有两个希望”一节,非常的短小,主要阐述了手冢认为人应当拥有两个希望,坚持两件事情,一件受了挫折,还有一件留下。这种选择人生的方式,和中国的国情还是非常相符,无非是社会压力较大、社会福利欠缺、包容性多元性不强时候的一种不得已的办法。所谓的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和发达的欧美国家和高福利北欧国家里人们可以全情投入自己想做的事情相比,在中国如果选择这样的一条路还是不尽然现实,机会成本过高而且没有退路,因此大多数有理想的年轻人更多地是“拥有两个希望”,这样更加稳妥。然而中国的问题所在并不是拥有两个希望,而是大多数人就没有任何希望,即所谓的理想主义者在这个国度里成为了一件让人们看上去“幼稚”的事情,所谓“理想这东西我早就戒了”这种卖弄颓废假冒成熟的话,听上去实在让人寒心。客观条件不成可以先退一步,风险过大可以先走保险路线,三五年不行可以十来年,商业化不成可以先私人发展,但是如果完全抹杀掉理想和爱好,只为了混饭吃而生存,没有任何精神支柱,这样的人生未免太悲哀了,这样的社会也未免如同行尸走肉的群体一般。究其原因还是面对社会的诸多现实问题,理想是一种过于虚无缥缈的东西,背负着这种高于社会现实的理念,有时候会觉得非常累,因为个人要不断地在社会现实和理想达成之间徘徊寻找机会,还要时刻准备承受愿望不成的失落感和挫败感,社会方方面面带来的巨大压力,反而是抛弃一切理想混吃等死,心理上的痛苦要小得多了,然而忘记本心的追求,这本身又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情,人生就是这样在苦难的两难之间徘徊。作为我个人,我十分想听一听手冢是怎么样看待他拥有两个希望时候的纠结,又怎样在两个希望之间徘徊不定,最后在面临社会上诸多客观难题的时候又是如何克服很多现实困难走上了这条追随心灵但是却诸多不易的非主流道路的,遗憾的是,他没有详细说明这一点,我觉得这些心路历程对一个有理想但面对现实抉择很迷茫的年轻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看不到大师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痛苦抉择的成长经历,未免不是一种遗憾。     “不需要头衔”一节,是大师对于自己心中理想人格的最佳阐述,这种人格主要体现在他的作品《怪医黑杰克》中,“真正的人的伟大或不伟大,是由他心灵的宽广和本领决定的,不包括头衔。”拥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有自己热爱为之奋斗的事情,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这些长线理念是值得一生为之坚持的原则,投机者或许可以暂时获利,但是始终没有秉持这些理念的人走得更加长远。手冢治虫也是用自己的一生树立了一个他心目中理想的人格。中国现在追名逐利,风气浮躁,投机盛行,所有人几乎都是为了欲望在或者,今天为了明天的欲望,明天为了后天的欲望,一辈子最后就这么搭进了无边无际的欲望中了,不能反对基本的欲望,毕竟人脱离了最基本的名利需求是不能生存的,但是除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尝试思考这个世界,留给别人更多美好的东西,用自己的理念去或多或少地让世界更加美好,如果所有人都可以这么想,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大师于1989年2月9日去世了,而我出生于1990年5月27日,我们的生命没有丝毫的重合,然而他的作品里面传达出来的理念,对世界动漫产业的巨大影响,还在不断带给一代又一代人思考、快乐和成长的喜悦。肉体会消亡,事业会腐朽,一切有形之物最终都会逝去,这一点在手冢见到绝症病人、经历二次大战的时候就已经比谁都清楚了,因此他把剩余的所有生命力都用来加入自己的思考进行创作,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脑电波之间代代相传,以他自己独有的方式影响着人类未来的走向,手冢大师就是这样达到了永生。     手冢治虫在自己创作的漫画里的形象,都是一个戴眼镜大鼻头表情谦卑事事哈腰,看上去经常郁闷苦逼的一个人,和手冢一样,我小时候的身体素质也不好,什么体育运动也不擅长,喜欢自己安静地看书画画胡思乱想,虽然青春期之后加强锻炼饭量增加之后,已经不再瘦弱了,但是幼年的影响还是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那种骨子里的敏感和同理心,不甘落后又自信不足,对真心朋友的珍惜,对别人帮助的深刻铭记,看似很小一件事在记忆里长久保持,这些个人特质也是我的一部分,所以看到手冢治虫画自己过去的时光,总有一种理解非常透彻的感觉,感觉自己能够读懂这个人的得意和失意,愿望和不幸。     这本书末尾的全篇漫画《教父之子》,写的是手冢中学时期和当地黑社会大哥的儿子明石之间的非常奇特又深厚的一段友情,手冢给明石画画,明石帮手冢练习马拉松,看到手冢在马拉松大赛上面,明石在前边领跑让手冢跟紧的那一段,我突然就想到了我中考体育时候,几个和我关系比较好的体育优秀的人,在前边领跑帮助我的情境,那种温情的回忆一下子就在脑子里扩散开来,看到手冢拿到第十名的奖状开心的样子,我又想起我刻苦训练把1000米成绩提高了一分钟多,最后难以置信地达到了我都没想到的满分的时候,我最弱的一项居然在我变态的坚持下拿到了满分,那种突破人生的感觉,这辈子都不一定会有第二次。然而手冢的知音明石却没有一个好结局,二战中所在的军舰在菲律宾被敌舰炸毁了,最后一幅画面停留在作者画完一幅画抬头望天的样子,画上的明石一脸傻呵呵的样子,还是那句鼓励手冢的话:“手冢,你要长命百岁啊。”    明石已经不在了,手冢也没能百岁,刻苦工作的他在六十岁就离开了人世,然而他带给世界的财富,又怎么能是一个百岁老人能够比拟的。1989年,罹患胃癌的手冢治虫,带着未完成的,储存在他思想中无尽的漫画作品离开了世界,有人说他临死前的话是“给我铅笔”,更加可靠的一个版本是“我要去隔壁房间,来完成这项工作,让我做这工作。”这样一个人不是漫画之神,还有谁能担当此称号?日本战后的ACG产业能够发展至今,没有手冢治虫,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说他以一人之力改变了国家的产业格局,影响了数代人的童年和未来。    当然了,关于手冢先生的离去,还有一个更温情的说法,“上帝想看漫画了。”    祝愿手冢治虫大师在天上,和他一生所创的动漫人物,和他的家人、良师、益友,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天上如果有漫画,那手冢先生现在一定在被催稿人催得焦头烂额吧,虽然永远不需要为了健康而担心了,但是还是不能太随便,胃真的会吃坏的呀。  详情 发表于 2013-7-24 07:51
    Homer    手冢小时候个子小、跑不快,学习也不好,常受同学欺负,坚忍的母亲告诫他“要忍住”。由于父亲喜欢看漫画,家中收藏颇丰,小手冢耳濡目染也开始画起了漫画。后来,小手冢的漫画很受班上同学的欢迎,他在班上的地位因此大大提高,于是小手冢更加拼命的画漫画。手冢的父亲喜欢看电影,所以家中有小型电影放映机,手冢得以看到各种电影。长大后,手冢仍然坚持每年看三百部电影,从电影中学习创造和表现技法。      乾秀雄老师是手冢三年级到六年级期间的班主任,他教会了手冢写故事的快乐。乾老师让学生们随意写,写自己想写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篇幅不限。如此一来,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手冢在作文中编故事,甚至自己编写教科书,写作能力大幅提升。      手冢在中学阶段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在兵工厂劳作,经常面对飞机轰炸,轰炸后到处是火焰和尸体,手冢从中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活着真好”。后来学医,每天见到病人被病痛折磨,直面死亡,这些经历激发他对生命的意义的诸多思考。各种新型疾病的出现令其反思医学的意义,进而反思科技进步的意义和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生命的尊严”成为其创作的永久命题。      手冢后来成立了动画公司,制作了《铁臂阿童木》等经典动画,但是由于手冢不善于经营,导致公司亏损上亿日元,公司濒临破产边缘。此时,手冢一家已从豪宅搬到廉价出租屋,每天面对几十个债主追债,这种困境下手冢仍然乐观面对,积极创作,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终于重新崛起。      手冢的人生哲学源自其内心深处的“孤独”、“战斗心”和“对人的不信任”,这样的性格与手冢对于自然的关注,对于心灵的关注,对于生命价值的关注这一系列创作主题是密不可分的。      手冢对教育的看法:      1、 表面上看,现代的人们在享受和平,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大众的心灵比战时更加颓废,更加不安。那时候人们还有理想,现在人们只有处世术,逐渐丧失了人生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      2、 父母要分享孩子在生活中的发现与惊喜,例如看孩子的画,看孩子推荐的动画片,这种活动能进行心灵之间的交流和深层人生观的传递。      3、 目前的教育只有技术教育,没有人生价值、生命尊严的教育。“蝴蝶正飞着,好像很开心。”——“蝴蝶死了,非常可惜。”      4、 冒险培育梦想。去周围的森林里、水塘边去探险,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坚强意志和冒险精神。      给年轻人的建议:      拥有两个希望:一个人拥有了能够为之得意的事物,即便只有一样,真的是很幸福。只要将这一样事物坚持到高中二年级左右,那必定会成型,成为大家羡慕的宝贝。长大后,一个人至少拥有两个希望,坚持两件事,因为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一件受了挫折,还会有一件留下。      希望你能忍耐:要和自己不想交往、完全陌生的人交往,这就是今后的人生。孤独一人,被扔到社会上,与雷欧的处境相同。但首先重要的还是与他人接触,培养与他人的感情。      一期一会:珍惜一生只有一次的缘分。葛西健藏在困境中给予手冢极大的帮助,使手冢明白原来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保持距离的人们,其实经由某个事实的触动会成为与自己亲近的人。     详情 发表于 2013-7-25 10:04
    魂淡卷    手冢治虫的这本传记很白话很易读,讲的都是手冢从小到大所发生的一些事,所以会给人一种很真实很亲切的感觉。不会像有些传记那样把传记的人“神”话了。、、、记得在《教父》里看过一句话:伟大的人不是生来就伟大的,而是在其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之处。手冢的传记里所记录的人和事都展示出了这些人和事对他的未来的影响。3岁看80,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个人只有一个命运,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使命,手冢大神命中注定投身于动漫事业。刚看完这本书,感触还是挺多的,反而使脑袋陷入暂时的混乱。总之,这本传记给我的感觉就是真诚。还有就是顺应自己的心去生活,努力好好地活着。  详情 发表于 2013-8-3 18:04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22 10:38 , Processed in 0.231400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