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虫百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孙子兵法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11-7 12:27:59 | 只看该作者
  战场即人生,人生即战场。
  
  战场上的“五事”、“七计”,也同样可以转化运用到生活当中。
  
  纵览“孙子兵法”,本质思想便是根据客观条件,事态的变化,做出自身的战略计划与调整。
  
  客观条件,从小的方面来说,要知道现在自己所处的环境,周围是一种怎样的氛围,对身边的人要了解,知道其特点,掌握自己所面对的这个问题的本质,大的方面来讲,知道我们的社会现状,有哪些利弊,哪些因素会制约到自己的发展,会对自己带来不利影响,要尽量迂回,“以迂为直”(军争篇);
  
  事态变化,“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生死。”(虚实篇),五行指水、火、木、金、土,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日指白天,月即月亮,就是说五行没有哪一个固定独胜,四时没有哪一个固定不移,昼有长短,月有圆缺。“在不利的情况下,要看到有利的因素,才不至失去胜利的信心;在有利的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才能防止挫折的危险。”(《孙子译注·前言》),“要通过现象去认识本质,并通过初步的本质到最深的本质。”(《孙子译注·前言》),在本质上做出改变,解决问题,从而扭转局势。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谋攻篇)在了解对方的同时,也要对自己很了解,明白自己的长短处所在,扬长避短。这一点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便是,了解一门学科、工作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特点,对症下药。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11-7 12:27:59 | 只看该作者
  我发现,读孙子兵法的时候,一般都是自己比较勤勉上进的时候。慵懒颓废的时候一般都没有读孙子兵法。
  
  是因为自己想上进了,才把孙子兵法翻出来研读呢?还是读孙子兵法本身就可以激荡心智,让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就是说,莫非孙子兵法还有励志书的作用?
  
  当然,在很多人的字典里,励志书已经是一个贬义词。但是,人,难免软弱的人,还是需要励志的。
  
  我们要读的不是那种为了励志而励志的书,而是真正有思想有价值有冲击力的书,读了就让人想去成就点什么。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11-7 12:27:59 | 只看该作者
  陪蘑菇上过一次孙子兵法的选修课 倒不是被老师的讲课所吸引只是觉得这么有名的一本书还是得看一看的 好在有注释有译文还有讲解和战例 否则文言文是真真看的累死的 我可没有兴致再复习一遍文言文  看了一点就觉得有必要仔细看看 说是兵法更可以说是一种生存之道 惊讶于这些精妙的道理竟然在上千年前就有人提出过  实在是厉害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11-7 12:27:59 | 只看该作者
  诸子百家,无出孙武
  
  孙子兵法集兵家,法家,道家,纵横家,农家,医家,儒家,墨家于一体。包含宇宙万物变化之机,汇聚诸子百家之精华。进可以治国用兵,立万世之功,退可以清心自守,顺天保身。
  
  
  孙武军事思想严谨务实,主张反战,上兵伐谋,用兵造势,不战屈人。
  
  孙武法家思想军法严明,赏罚必信,爱兵如子,将士死战,战力超群。
  
  孙武道家思想奇正相生,因敌制变,兵形象水,聚势击虚,百战不败。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11-7 12:27:59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孙子兵法》,与先前的想象还是有所不同,除了具体的战法外,夹杂了不少战略、政治元素。纵观兵法十三篇,最让我眼前一亮的莫过于第十一篇——九地。关于这一篇,书后以及豆瓣的各种评论都少涉及,如果说兵法的其余十二篇都是在探讨怎么戏耍敌人的话,九地篇就是教你戏耍自己人。也许你不相信,我想说,如何利用战术不过是幌子,孙子把愚弄的思想渗透到具体战术中,是为了含蓄。来看文吧:
      “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说的是做将领的煽情煽得够好,就能让士卒群情激愤,为你去死还觉得是神圣的。读到这一句,我脑子里马上就浮现出《勇敢的心》里华莱士在阵前的演说。早年看到一篇影评,大约说《勇敢的心》是彻底的虚伪,当时作为一个有严重英雄崇拜情结的小少年,对这种侮辱我心爱的电影的评论是很愤慨的。如今想来,报之一笑,算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印记吧。
      再看前面一句“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士兵不讨厌钱也不讨厌自己的贱命,但为什么他们不要钱,还愿意让自己去死?是因为他们处在一种极端的狂热之中。怎样达到这个境界,就靠“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禁止怀疑和谣言,坚定信念,让他们到死都不逃避。大约就是《乌合之众》中的断言、重复,传染。也可以是“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这句就更露骨了,直接把士兵比成羊,让他们迷糊,叫他们怎样就怎样。类似的还有后面的“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给他们描绘一个美好的明天,为此冲锋陷阵,而不知道真相究竟是什么。“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唐国强在大荧幕上右手一挥:“我们放弃延安,来换取全中国!”铿锵有力,我当时就泪流满面了。由此又联想到长征,伟大的某在黑暗的年代创造的那些奇迹。陷之死地然后生,恩。春秋战国,那是个百姓不识字的年代,连孔子都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至于现在嘛,据说也没好多少。
      最后再摘录孙子在九变篇中的一句话,“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做领袖的太廉洁,就会被羞辱;太爱护子民,就会被拖累。读来是不是惊心动魄?孙子也讲“仁”,但是以君王的立场来讲“仁”,他说:“要爱护子民,否则人死得太多,谁帮你打仗种田,国家灭亡了你享什么福呀。”都说军队是个小社会,那么兵法也可以用来指导寻常统治。对于帝王而言,仁义道德从来只是手段,几千年封建王朝的明儒实法一再证明,光让人爱来爱去是没用的。爱来爱去,大争之世,早灭亡了;太平盛世,早被篡位了。
      挑了一部分句子自己来阐释,有断章取义的嫌疑,但我想还是可以开辟一条新的思路。毕竟告别了冷兵器时代,很多战法早就没意义了,你还在摆阵型,人家一炮过来什么都结束了。而这种煽动群体的方法依然是有市场的,是千朝万代颠仆不破的真理。孙子兵法是成功学秘籍,不仅仅是武夫专用,更是帝王之学,有些人拿来研究围棋,未免太奢侈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2-11-7 12:27:59 | 只看该作者
  计篇第一
  
  庙算,算什么?看情况。
  
  作战第二
  
  胜敌而益强。
  
  谋攻第三
  
  智谋,不折腾,不战而屈人之兵。
  
  形篇第四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占而后求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势篇第五
  
  以正合,以奇胜,威势逼人,占据主动。
  
  虚实第六
  
  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变化,化被动为主动。
  
  军争第七
  
  治气、治心、治力:皆以强击弱。
  
  九变第八
  
  冷兵器时代考虑地形因素
  
  行军第九
  
  见微知著,注意观察。打仗是个细心活。
  
  地形篇第十
  
  各种地形
  
  九地第十一
  
  深则专,浅则散,破釜沉舟。
  
  火攻第十二
  
  火攻,需要智慧。
  
  用间第十三
  
  用间,撒旦的智谋,获取信息的各种方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2-11-7 12:27:59 | 只看该作者
  百 年 潮 1999年第5期
  《郭化若与孙子兵法》
  作者:周尝棕
  
    在郭化若被划为“托派”时,毛泽东坚持重用他
    郭化若怎么研究起孙子兵法来的?他在回忆录中谈到过此事的经过——
    “1937年底,我在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张闻天同志对我说:‘你的工作分配问题我们不考虑了。毛主席留你在延安工作,住的地方都安排好了,是抗大校长室,你就上毛主席那儿报到去吧!’”
    郭化若曾因被怀疑为托派,于1931年丢掉了党籍。但毛泽东一直很重视他,信任他,坚持要他在红军大学和抗日军政大学负责教育训练工作。1937年8月郭去党校学习不久,毛于9月5日又写信对他说:“你暂一星期内勿去党校,帮助把红大教育工作改进一番。尔后你虽去党校学习,仍请你对军事教育作我的顾问(先生),因为你懂得这项,而我是不懂的。你暂去党校学习,不是解除军事,那天我已对你说过了,军事需要你的地方是很多的。”党校学习后, 毛泽东将郭化若留在身边,第二天就向他交代了任务:研究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交代任务的时候毛说,抗战全面展开后,在中国共产党内和一部分群众中,还有轻视游击战争的倾向,只把希望寄托在正规战争上,或寄托在******军的作战上。为此,毛要写文章批驳这种观点。先召开了座谈会,让郭化若请了罗瑞卿、肖劲光、刘亚楼等人来座谈。座谈后,让郭整理大家的发言,拟定一个写作提纲。毛还曾专门写信为他引路,告诉他要看些什么书,从什么地方着手研究。他在大量读书、反复思考的基础上,写出了《抗日游击战争一般战略问题》提纲,交给了毛泽东,其中提出并探讨了一些前人没有解决过的问题。到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就吸收了大家的看法和郭化若的研究成果。
    郭化若研究孙子兵法,也是受到毛泽东的启发。他回忆说:“大约是1938年秋,有一天我给毛主席送去有关前方战况的电报……主席看完电报我正要离开时,他又说:化若同志,你能不能写点关于古兵法的文章,宣传点运动战思想。对******的军官,搬古兵法,他们懂,听得进,讲马列,讲唯物辩证法,他们听不进。为了落实毛主席的指示,我很快找了一些关于古兵法的资料,潜心学习研究,开始做起文章来了。”一开始写了《赤壁之战及其对民族抗战的启示》和《齐燕即墨之战的初步研究》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1939年2月和4月出版的《八路军军政杂志》上。“这份杂志是发行到国统区的,许多******军的将领看了不无感慨,有的还给杂志编辑部来信,说:‘赤壁之战’、‘即墨之战’等文读后,‘令吾深省’,文章可谓‘切中时弊矣!’”
    “我阅读了大量兵书之后,深刻地认识到,讲古兵法,首先得讲《孙子兵法》。”“1939年8、9月间,我开始读孙子的书,并打算写点文章。毛主席知道后,很高兴。他对我说,要为了发扬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去读孙子的书,要精滤《孙子兵法》中卓越的战略思想,批判地接受其战争指导的法则与原理 ,并以新的内容去充实它。”“按照主席的指点,我便收集有关孙子的著作认真阅读。……那时军委一局工作很忙,我只能利用一些晚上时间读书,边读边作笔记,常常熬通宵。几乎花去了三个月的业余时间,才于11月9日写出了《孙子兵法的初步研究》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
    另一本书《军事辩证法》,原本是1940年8月郭化若在延安新哲学会第一届年会上的演讲。他把唯物辩证法引入军事领域,对战争的本质,战争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战略战术的同一与差别,战略的全局性与战术的局部性等等,作了探讨。演讲也是在毛泽东鼓励下作的,毛对他说:“用唯物辩证法说明军事问题,大有文章可做。”演讲后经文字整理,以《军事辩证法之一斑》作标题,刊登在1941年《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后来以《军事辩证法之鳞爪》为题出过小册子。上海解放后出版时,出版社将“之鳞爪”三字去掉,干脆叫《军事辩证法》。书到手上,郭化若吃了一惊:书名如此响亮,又如此大模大样,会不会引起“目空一切”的嫌疑?但考虑到出版社的一番好意,也就算了。
    写作《军事辩证法》前后,郭还写了一些军事论文,还研究了孔明兵法,于1940年春写了《孔明兵法之一斑》,发表在《八路军军政杂志》第2卷第3、4期上。当时这篇文章在解放区和国统区都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军队中就有些中下层军官来信索要这两期杂志。
    军委一局相当于后来的总参作战部,是管作战指挥的业务部门。郭化若任局长之前,已有过四任局长,他们是:张宗逊、聂鹤亭、何长工、郭天民。郭化若任局长后,除本局业务外,还要干两件事:一是编辑《抗日战争丛书》,这是毛泽东确定的任务,原定为这套丛书编写《抗日游击战争》和《政治工作》两书的刘亚楼、谭政因无暇写,也只好由郭编写;二是创办《八路军军政杂志》,编委有毛泽东、王稼祥、肖劲光、肖向荣,但是具体负责编稿的,就只郭一人。
    郭化若讲起话来长篇大论,但他很少说自己,很少说自己历史上如何如何。我虽多次听他讲话,却从未听他说过上边说的这些事。他对自己露脸的事没讲过,冤屈的事也没讲过。
    郭的一生,可以说有两个辉煌时期:长征到延安以后,那是当学者的年代;以后到上海,则是他做官的年代了,身兼数职,且又都是第一把手。不过,他做官也是学者派头。一次他在华东公安文工团队讲话时,问搞音乐的人:为什么我们的民间乐队多是一把胡琴、一支笛子,习惯于一个人自拉自唱;外国则是钢琴伴奏,大小提琴合奏,一出场就是大合唱队、大交响乐队?到会的800多人,竟无人能回答出。郭解释说:中国过去一直是分散的个体的小农经济,休息和娱乐,也往往是一个人坐在地头自拉自唱,自得其乐。西方资本主义是工业生产环境,机器轰鸣,火车轮船飞机都发出巨大声响,人们休息娱乐要听听音乐,音乐的音量必须盖过那些声响。讲到文艺创作题材,郭说,从刘邦的《大风歌》到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到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世界上的伟大文学作品多是以战争为主题,因为战争……由此把话题转入他最熟悉的领域。
    毛泽东一句“此人历来与我格格不入”,加重了郭化若文革中的厄运
    1955年郭化若调南京军区当副司令,分管部队军事训练。那时我在南京,听说他给团以上干部讲《矛盾论》,南京军区的司令、政委——许世友、唐亮、肖望东等人都去听了。郭到南京后已不像在上海那么忙,到任后的那个夏天,便着手从前没做完的事,将《孙子兵法》由古文译成白话。译完,于1957年以《新编新译孙子兵法》为书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到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十一家注孙子》时,附上了郭的白话译文,并由郭写了《论孙子兵法》一文,作为该书的“代序”。这是郭化若研究孙子兵法的二稿。可以说二稿是一稿的扩展,或一稿的一个修改稿。
    一、二稿相比,我喜欢一稿。郭写文章比不上他讲话。他讲话海阔天空,写文章拘束多了,不像讲话可以随意发挥。如果说郭的孙子兵法研究几稿都有些拘束,相对来说,一稿的拘束要少些。
    郭从一稿到写二稿,中间隔了21年。这期间,郭自身有两件事,对他后来的军事学术研究具有一定影响:一是1940年7月写了《八路军的军事理论》;一是1950年2月写了《学习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在前一文中郭讲到:“八路军军事理论体系之奠定,应归功中国共产党领袖,八路军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天才的战略家毛泽东同志。”应当说,这是最早宣传毛泽东的文章之一。后一篇文章《学习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则是最早宣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文章之一。从写孙子兵法一稿,到写上述两篇文章,表明郭化若正一步步走向按照毛泽东的意图作文章。文中插入毛泽东的一些论断、说法,用以分析孙子,或证明,或对照,或强化,或加重孙子的东西。文章最后用了大段文字来写毛泽东军事思想、军事路线指导我国人民取得了斗争的胜利。这些,在一稿中是没有的。而这些也恰恰表明,郭的军事学术的独立性、独创性在减弱,依靠性在增强——他有点依靠毛泽东了。
    郭的一稿写成后除经历了抗日战争的大半,还经历了两场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间验证了郭一稿的优劣,也验证了郭的兵法研究“古为今用”做法的短长。一稿写于抗日战争发生两年之后,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可以用来宣传、解释、印证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但到解放战争和后来的抗美援朝,它便显得不那么切合实际,话也说不到当劲处了。这正是,原来的针对性、现实性,随着时过境迁,倒成为如今的局限性:它已没有多大用处了。所以要写个二稿,仍然为了“今用”。60年代初郭写二稿时,尽管非常强调“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大战并没发生。兵法研究用不到战争上,于是郭化若又回到毛泽东说的“用唯物辩证法说明军事问题”上: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说明孙子兵法的合理性;又用孙子兵法,来说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真理性。结果,就成了用哲学注释兵法,又用兵法注释哲学。由于文章主要做在“说明”二字上,条条框框也就多了起来。有些是政治家、哲学家的条条框框,硬是把孙子装入里边,就有点削足适履了。这样,也就使得延安时代反掉的党八股气,又徜徉在二稿中。孙子的和作者的个性,就往往被湮没了。
    当然,不论二稿有多少缺点,我认为它仍应归入“鲜花”之列。他自己决没想到,他的孙子文章有一天竟成为“大毒草”,他也随之成为“罪人”。正是二稿中他用毛泽东证明孙子正确,或用孙子证明毛泽东正确的那些东西,成了“罪证”。横扫一切的大批判专家们,说他用孙子否定毛泽东;说他的险恶用心,在于千方百计证明毛泽东军事上许多东西来自孙子,抄自孙子!一件与此无关的事提早了也加重了郭化若的厄运:“文化大革命”前郭去宁波参加“四清”运动回来后,给毛泽东写了一篇思想汇报,讲他如何更加认识了毛主席的伟大。本来,这份汇报他完全可以不写。他不过是大军区的一个副司令,十大军区还有几十位副司令,都写一份思想汇报,毛泽东怎么看得过来?而郭的汇报毛泽东看了,并且作了批示。据说,批示是肯定郭、鼓励郭的,只是开头一句话是:“此人历来与我格格不入”,下边才谈到现在有了转变如何如何。“文革”一来,这“格格不入”自然使郭大祸临头,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分子”,被罢官、免职,从南京“流放”到安徽。
    林彪集团垮台后,郭化若从安徽来到北京。他在北京军区海运仓招待所住闲时,与他在上海一起工作过的一位同志去看他,见他正在写孙子兵法三稿。郭说,这是毛主席交给他的任务,要他重写一篇孙子研究。这就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年6月出版的《孙子今译》一书的前言。前言中讲到,二稿“存在着缺点和错误”,主要是:“缺乏充分的阶级的分析批判,对《孙子》作了过高的、不恰当的评价,以致没有分清地主阶级上升时期的军事思想同现代无产阶级军事科学之间的区别,没有分清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同马列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之间的区别,这是有害于读者的。”这里显然保留有“文化大革命”的痕迹。
    到1983年,郭化若又有了一个孙子兵法研究的四稿。四稿从内容来说没作多少改动,只重写了开头和结尾。在开头部分主要是把留在字面上的“文革”痕迹抹去了;在结尾处就核时代新武器的出现谈了他的认识。1984年郭化若80岁时,又为再版《孙子译注》写了一篇《再版的话》,讲到校勘、注释、译文、试笺等四个方面的修改,附在四稿之后。其中并谈到银雀山竹简《孙子》的出土,固然有重要意义,但不宜过于夸大,因它并不能证明《孙子》成书的具体时间。四稿虽然在头、尾增加了这些内容,但内文的段落、文字都还是三稿原样。
    正因为这样,三稿也很有代表性,它代表着郭化若军事学术研究曾走过的不平坦道路。在三稿中,郭化若检讨了二稿的缺点错误,而三稿和二稿相比,却是一个退步。二稿中虽然也强调自己是在“遵循着毛主席的指示”,但终归还是在对孙子进行探讨,主要还是在做孙子的文章;到写三稿,则变成围绕毛泽东做文章,围绕毛泽东对孙子肯定过的东西做文章。他的精神天地和研究空间是越来越小了,道路越来越狭窄了。
    这里的“古为今用”,不过是用讲孙子来突出毛泽东,宣传毛泽东。可以理解的是,三稿写于“文化大革命”后期。那个时候,除非不动笔,只要动笔,就只能这样写,别无选择。这实际上与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整个思想界、学术界和文学艺术界的情况基本相同。
    郭化若的孙子兵法研究,35岁写出一稿到80岁写完附在四稿后的《再版的话》,前后历时四十五年。遗憾的是,1989年6月出版的《郭化若军事论文选集》中有关孙子的文章,只有作者的第四稿即《孙子译注》的《前言》和《再版的话》,一共不到二万字。
    公正地说,郭的成果应该包括他写的一二三四稿,把它们集中到一起,才能显示郭化若是真正的孙子兵法研究的专家和权威。尽管这些文章一稿不如一稿,但一二三四稿还是各有所长,各有其存在的价值。
    郭化若终归是我国当代研究孙子兵法的第一把手
    研究孙子以外,郭化若还作了其他方面的探索,写过不少军事论文,只是都没把学问做到底。人们能够理解,抗日战争年代在延安那样的条件下,郭能写出赤壁之战、孔明兵法等研究文章,已经很不容易,说明他确有才能,也确有钻研精神。许多年来郭化若还研究了当代军事学,只是其效果和影响也都不大。
    对于郭化若写的若干军事文章,人们可能不大看重甚至完全忘记,而对他所作的孙子研究,人们却忘记不了。他终归是我国当代研究孙子的第一把手。一般人想了解孙子兵法,借助郭的文章和“今译”,就易懂多了。
    多少年来我一直有个想法,郭化若的孙子文章既然有三稿四稿,说不定将来会有五稿六稿。才华横溢、想象力丰富的他,决不会满意那个三稿四稿的,有一天他会自己纠正自己的。直到80年代中期,偶尔一次碰面见到他,方才知道:耄耋之年的郭化若,即便要改写,也力不从心了。我更没想到,从那以后十年过去,再次见他,已是向他的遗体告别。他于1995年11月26日晨在京逝世,享年91岁。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2-11-7 12:27:59 | 只看该作者
  之前看过英文版(纯粹是为了不想看现代汉语译文)和白文,看这个版本失望。当然可能我不是该书的目标受众。
  
  
  (1)曹操的注发挥的不多,除了个别注释性质的,更像对照本人经验 的纪实。
  本来其实是等着孟德扔快玉出来的,呵呵。
  
  (2)对照典型的古籍校注功夫,这个版本也太轻描淡写了。有争议的一般只给一个出处解释。。。注释部分堪比中学课本简明扼要而疏漏,特别是这种校注的态度令我无法信任注者的态度和水准。当然这本书书名也不是xxx校注,xxx集释什么的。。。
  
  (3)白话译文我是一个字没读,但是校笺部分我还是浏览一下,有一些地方,对于我这样的外行有启发,比如作者提到孫子兵法多谈进攻,很少防守,对于弱国很难实用。但是很多地方用现代经验(尤其中国近现代战争实例,比如天朝的xxxyyy)印证孫子兵法疏漏和局限令我很无语。“唯心论”之类的批判,与其说道出孫子兵法的历史局限,不如说昭显作者本人的局限(当然作者可能也无奈)。
  对兵法的某些赞誉也令我无法接受,不如说上兵伐谋,求全,大赞孫子避免对人民的战争伤害令我哭笑不得。
  
  基本上,比较mean的说我觉得作者的品藻水平是淫者见淫,买牍还珠
  
  最后作者有个有趣的说法,也算无奈的注脚之一,说:孫子兵法虽然吸引大众兴味,真正作研究却很少。哈哈。我很受启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2-11-7 12:27:59 | 只看该作者
  刚刚读了白文。因为之前读了一个英文版本的,勉强能直接看懂白文。曹操的竹很想看看。
  
  今译就算了吧。
  
  呵呵,没看过这本书。
  只能比较白文和英文翻译 (Lionel giles翻得),个人觉得英文似乎某些方面不仅有不能全面表述的问题,而且有误读和不确切的嫌疑。
  文采就不比较了,云泥之别!我完全是为了能去读白文才先翻英文的了解下大意。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2-11-7 12:27:59 | 只看该作者
  以后肯定还要看几遍的 郭化若翻译的不错 但翻译之中夹杂的一些口水仗有点烦人
  
  曹操的批注很棒 我拿到书才知道三十六计不是孙子兵法里面的。。。。。
  
  肯定要再看几遍,经典就是经典
  
  (第一次写个书评怎么老说太短了?!)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8 04:58 , Processed in 0.0472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