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天天向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九八四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狼狈啊,明明才看了一九八四。
  
     那种浑身发寒的感觉还未消退,想起来仍阵阵地发冷。恐怖小说还真当之无愧。政治么,集权的压迫是恐怖,可你敢说他们没有打败你么。你敢说...我的人性只不过被扭曲了,而不是丑恶地全显露出来了?
  
     我就不敢。不能想象在101号房时,在面对最为恐怖的事物时,还能不能快乐美好地将爱永藏心间,不能把它简单交付出去,用情感,用你自以为积累起的点点滴滴,去换取生理上的,本能的安全。
  
     之后还能剩下什么?
  
     除了情感的累积,一些藏得很深很好,有很坚定的东西,风雪乱作的冬日里一杯温暖的奶茶,同少时的朋友登上单杠悠哉地晒着午后的太阳,一个人群中默默等待的背影,视线交错是墨镜下温暖的笑容,一首与父亲心有默契的老歌对唱,每个挥着汗流着泪付出的瞬间,每个不得不经历的无奈的告别,每当这样的时刻来临时心中的激荡苦涩,每次重逢时那种不真实的喜悦。
  
     还有我终于鼓起勇气,向死党谈起我无望的暗恋时,对方轻声说,I'm sorry, I'm really sorry. 有人分享痛苦的感觉真好,苦痛的感觉减半了,心也变温暖起来。
  
     你要告诉我这些统统是虚假的皮子遮不住内里龌龊肮脏蛆虫乱爬的丑恶真实吗?
  
     而我又能否认吗?
  
     置身于101号房时,不会脱口而出一个这样,或那样的名字?
  
  一个个可以击溃你的过去,你存在意义的名字。
  
     等我把情感出卖尽了,我也就没了活路。
  
     不是不知道没有原则的生命像行尸走肉。
  
     怕只怕本能的大旗向你攻来时,能不能守住城池。
  
     我无限惶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一九四九评的人太多了,还是说说动物农场吧。
  首先赶脚奥威尔和个预言家似的,活生生红果果的写的就是天朝建国后的事嘛。
  开始的时候是解放战争,毛就像那个拿破仑,开始统治。然后拿破仑挤兑雪球,就像毛恐惧刘少奇的威信在群众中提高一样,开始挤兑少奇同志。然后雪球开始研究制造风车,拿破仑先反对,后来又说是自己想出来的,是雪球在剽窃。他们制定了几条戒律,
  凡靠两条腿行走者皆为仇敌; (后被废除)   
  凡靠四肢行走者,或者长翅膀者,皆为亲友; (后被废除)   
  任何动物不得着衣; (后被废除)   
  任何动物不得卧床; (后来先是被改为 “任何动物不得卧床并盖被子”又被废除)   
  任何动物不得饮酒; (后来先是被改为 “任何动物不得饮酒过量”又被废除)   
  任何动物不得伤害其他动物; (后来先是被改为 “任何动物不得无理由地伤害其他动物”又被废除)   
  所有动物一律平等。 (后来先是被改为“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更加平等”又被废除)
  这让我想起毛说的打倒走资派神马的。后来邓不是也用了一些资本主义的东西进行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才腾飞的。
  然后拿破仑和其他农场的人类建交,天朝和美国神马的建交。
  再后来,拿破仑光空许愿,还虚报农场产量。当年大跃进的时候,不也这样吗,人民日报,胡说八道。
  再再后来,以拿破仑为首的统治阶级吃香的喝辣的,还学用两只后脚后路,AKA,天朝ZF腐败。
  我很好奇雪球最后到底肿么了,是奥威尔也不清楚该肿么写呢,还是留给读者自己意淫呢?若是放到语文阅读题里,我想答案应该是后者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经典就是经典,无法超越。去年寒假看完的,现在回忆起来,整本书就像去年冬天晦涩的天气一样,刺到骨头里的冷。这本书能改变一个人观看世界的角度,所以太小的孩子还是不要看的好,免得想的太多,毕竟咱们都是得心无杂念拥护党的人嘛。。。挑个明媚的下午读它吧,有能力的可以尝试下英文原版的,更有味道。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随着《1Q84》的火爆,《1984》又重回视野,或者说他一直未曾离开,在期望获得真正自由的人们心中。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看似矛盾的话却揭示了极权体制下的残暴和禁锢,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真正的历史?在一个宣扬着代表人民和自由的世界中,一切都是颠倒的,思想既是存在。温斯顿是有勇气质疑的,但是这种质疑在残酷的思想改造后已化为乌有。权力是人无止境去追求的东西,不论是哪等人,只要有机会都不会放过对权力的争夺,因为人们只要尝过一次甜头就会发现这个东西是多么的诱惑和美丽,所以为此不惜他人的生命,甚至摒弃人一切优秀美德。“老大哥”是一个看不见却又绝对的存在,人们没有思想、没有自由,一切以集体形式表示,历史不断被篡改。什么是正确的?历史吗?不对,它可以被改变。记忆吗?不对,记忆会被混淆。思想吗?不对,思想会被改造,甚至会幻想出完全虚幻的世界。那什么是正确的?温斯顿找不到答案,他只在不断的屈打、恐吓、折磨中丧失了意志、丧失了思考能力,于是乎他真正的被改造了,他也就可以“灵魂干净的上路了”。
  奥威尔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反对的只是以人人平等为口号而实质是极权统治的政体。在这样的世界中,历史不断被篡改只因为党要保持永远的正确性,战争永不结束只因为战争才是保证国内体制稳定的重要因素,人们的思想被控制只因为集体要保证对人民的完全控制。“只有党才是正确的”。这样残酷的社会让现在处于自由体制下的我们不寒而栗,但温斯顿所认为最具有力量的“无产者”却丝毫没有觉醒,他们被统治者的一两句口号所打动,最终换来的仍旧是永无止境的悲惨生活。不仅在行动上,思想上都被控制,甚至于人基本的性冲动都被压抑,只有对党和对老大哥的绝对服从。在这样的社会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权力滥用只会造成国家的机械和倒退。只有“无产者”觉醒的时候才会迎来真正的自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1984》,不寒而栗,是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给我的感觉。我总感觉里面的情景和我们的现实社会会一一对应起来。不会思考,禁止思考,所谓洗脑,看来我这个经常被教育的人,还是不安分。随后看了《动物农场》,感觉没有《1984》那么强烈了,可能对奥威尔的作品已经有心里准备,可读过之后还是经不住心里发冷。作为一个平凡到放人堆里没有人注意到自己的人,没有期待自己可以改变什么大环境,只是希望自己可以生活在理性中,不随波逐流,虽然会有很大压力,甚至误解,但人生只有一次,不要后悔自己的选择就好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6#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一直以为是预言,到最后附录才了解到是根据纳粹、苏联30年代的大清洗等史实写成的,专制之恶,不管是所谓的一档专制还是说的好听的人民专制,是所有人类的进步的彻底倒退。
  
  -------
  
  评论过短增加字数1
  评论过短增加字数2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7#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在一九八四的世界里只有常态化没有自我,人们只是生活在一种体制中,一张无形的压迫性的网把所有的人囊括其中,书籍,广播,口号把人们越扣越紧,最终,行尸样的生活成为了常态,尽管不尽心可一如既往的忍受,在常态化的生活里没有亲情,爱情,友情,唯有忠诚与背叛。
      经典作品的力量不单单是给当时人的醍醐灌顶,更是为将来的人们指引一条路。
  
       常态中丢失了自我,被种种规则,体制所牵制,昏暗的人生,对此,一切的言语都是徒劳,剩下的意义和存在的意义就是寻找,摆脱和反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8#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我没有深刻的思想,我也不知道作者到底是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我读着,就想起了《窃听风暴》中的德国,想起《霸王别姬》中的中国,我一直从心底中敬重那些从那充满出卖、背叛、嘲笑的牛棚里走出来的人,无论当时他们有没有真正的气节,能活过来的那份坚强就令我敬重。
  看到文中的爱情,我想起自己高的的初恋,那是何其的相像啊,总得在躲着那么一些人,那时心中有一个渴望,那就是,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正大光明的在一起,呵呵。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9#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部没有激荡的环节、没有震撼的场面,思想上的背叛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要被人发现。
  
  真正进入状态是在第二部中;突然的一声“你们是死人”,吓到我了,真的被惊吓得心跳加快。这一声不知从哪里传来,这间没有电幕的安全房间,他们多少个日夜缠绵的地方,显然对它的隐蔽没有半分怀疑,和之前那林子里的空地一样。那声音是从地狱赶来、还是是虚幻的心理效应?
  
  思想警察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你,逃不掉的思想罪。
  
  全篇每一个时刻说到关于党时我都想到了Ch ina,当然不是现在的,是那个文*革的十年,那个毛 同志领导的时间。
  
  举个例子吧,关于“唯我论”书中内容:
  “温斯顿想:认为你自己思想以外不存在任何事物,这种想法肯定是有什么办法能够证明是不正确的,甚至还有一个名称,不过他已记不起来了。
  
  奥勃良说:你在想的一个名词叫唯我论。可是你错了,这不是唯我论,这是集体唯我论。”
  集体唯我论?双重思想的利用真的不能不说是件创世纪的事儿,这是不是和Ch ina某个时期很像呢?或者是不是可以说Ch ina一直都是这种状态?
  
  奥勃良说:党越有力量,就越不能容忍;反对力量越弱,专制暴政就越严。
  
  在Ch ina的历史中,所有经历的时代都是循环的,这是个死循环,“和谐”后不久就是动乱、再推翻、再建立新政权、最后是历史的篡改,逃不脱的死循环。为此,手段无所不用其极,101房间就是,那是可怕的噩梦------生命所不能能承受的。之前极尽体肤上的折磨已经能够得到他们需要的任何满意的历史口供,但是,他们的贪欲得不到满足,他们要从思想的根源进行改造,要让你尝尽一切世间痛苦----除了体肤还有精神。关于101房间的极刑,书中这样说“这是古代中 华 帝国的常用的惩罚”,你懂了么?我们古代长于的惩罚,那么我们的历史是被篡改了多少?而现在的情况并不一定是最差的,不是么?
  
  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之前单纯地认为战争的目的仅是是掠夺资源和财富,是一种不尊重人权和生命的行为,可是没那么简单。不得不说奥威尔是个天才,他总是看到了本质所以能预言到之后的历史。他说:战争是争取能够处在一个较有利的地位以便进行另一场战争。
  
  突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幼稚。
  
  永远不要卷入政治斗争中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0#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写的,充分暴露人的本性在被制度和强权压抑下的本性,读完有些压抑的。读完和担心,如果制度把权力充分的集中化,我们是否有力量,有勇气去改变,去争取。 这和<勇敢的心>所表现的是人性另一个方向的发展,一个面对暴力反抗,去争取自由。但那样的情景还没有被压制到1984那样的程度,还有滋生反抗的空间。美国的创建者们小心呵护个体的权力,生怕国家权力过大,危及人的自由。读这本书,是不是可以唤起人们小心呵护自己和个体的自由,而对权力的集中有一种警觉呢。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8 15:16 , Processed in 0.0639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