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樱的圈套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10:3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3年日本推理文坛顶尖杰作,获得最多专业肯定的推理小说!
      ◆2004年「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第一名!
      ◆2004年「本格推理小说.BEST 10」 第一名!
      ◆2003年「周刊文春推理小说BEST 10」第二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838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12 11:47:2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故事蛮好,真相让人很意外,但以下文字纯粹是对封面制作的吐槽。怎么会有这么恶俗的封面,毫无审美,最令人发指的是封底居然剧透了!剧透啊!悬疑小说是不能剧透的你懂么??其他类小说也不能写这么直白的文案你懂么??所幸这是同事推荐的书,他千叮咛万嘱咐叫我不要看封底文案,我不得已包了个书皮看的。
      所以这个版本的极其不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2 12:11:38 | 只看该作者
      
      一部成功的叙述性诡计的推理小说,就是能让你在明知是“叙述性诡计”的情况下仍然彻底被骗,而且油然而生一种被骗的快感。《樱的圈套》做到了这一点,我看完大爱。这不是“樱”的圈套,而是作者的圈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4 16:44:23 | 只看该作者
      《樱的圈套》是带些叙述性诡计在里面。翻翻前面,作者对于文中几个角色的真实身份无一次认真介绍过,所以读者想当然地看下去,一开始就存在思考的误区。一路顺风顺水地看下去,听作者讲述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或者你压根就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掉进作者的陷阱里面去。本身没有意识到诡计的存在,我认为这才是最上乘的诡计。最后三章作者笔锋一转,轻轻松松地把前面几个看似不相关的故事相连,谜底呼之欲出。虽然被结结实实地骗了一回,但我仍然觉得很过瘾。
      
          受书的背面泄底的影响,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多少少关注了一下作者的叙述性诡计。但小弟不才,就算意识到作者对主人公身份的隐瞒,也没有猜出麻宫樱和古屋节子的关系。《樱的圈套》不能说做到了完全的公平,因为最后隐藏了安藤士郎那份保险的受益人是安藤樱的事实。但我觉得这是为情节和书的可读性做的功夫,若是知道了这一线索,我想稍微对推理有点触电的人都会猜出谜底。叙述性诡计往往很难意识到,这不仅考验了一个作家的笔头功夫,更考验了读者的心细程度和观察能力。但凡喜欢读推理小说的人,都会享受跟随书中侦探一起挖掘线索再揭开谜底的过程,在过程中即被骗,难免会影响主观的判断。对于叙述性诡计,推理爱好者一方面想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还要走出思考的误区。
      
          这本书原名为《想你,在樱花树长满绿叶的季节》。在我眼里看来,这也是一本浪漫的推理小说,全书营造的那种气氛,在结尾被浪漫烘托到了临界点。年逾花甲古稀的老人,在生命末段还能体会到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和爱情,拥有这样绚烂的人生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9-8 09:27:24 | 只看该作者
      
      60岁的高中生
      70岁的卖淫女,而且还有人买
      70岁的贵妇人,明明是人家已经结发多年的丈夫,非要说成是人家的男朋友。
      还有我家爷爷去世了,你也可以说孩儿他爸去世了是不?
      倆古稀老人在地铁站的轨道和站台上辗转腾挪上蹿下跳,少林寺本科生?
      
      ……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完全无视人生经验和生活逻辑的确定性叙述,这还能叫叙述性诡计吗?误导?这已经跟误导没有一毛钱关系了,在这本书里读者毫无平等权利而言,早就是作者说是怎么样就怎么样了。
      
      你还不如直接这样写:
      
      开头:我啊,我20多岁。
      结尾:哈哈你们被骗了,其实我70多岁……
      
      我就太阳,彻底无语。
      看看《剪刀男》和《杀戮之病》,全篇不用任何一个确定性的词语和情节,用叙述习惯和日常经验来自然的将读者误导入歧途,这才是叙述性诡计。
      
      至于最后关于人生意义的那一套如裹脚布般的长篇大论,是想拔高吗?真正高明的作者会把自己想要阐述的内涵寓于情节叙述之中潜移默化的去影响读者,而不是浅薄的搞个总结性发言。如果这样就可以看成是一本寓意深刻揭示社会问题的深具内涵的作品,那读者也变成白痴了。我耐着性子把最后十几页看完,完全是抱着相信作者最终令人震撼的包袱还没抖出来,结果,我不得不对作者说一句:我真是太给你脸了,你的目的达到了,你的演讲稿我被迫全部领略了。
      
      谢谢观赏,再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17 23:00:24 | 只看该作者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叙述性诡计……看到结局的时候真是满头黑线。
      
      不过这类手法并非第一次见了,乙一的华歌、小林泰三的独裁者的律令,都是叙事中带有误导的例子,但那两篇虽然也有存心误导的意思,但最终给读者带去的是恍然大悟之感;而这本书许多地方明显太过牵强,留给人的恐怕只有一头黑线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17 23:10:36 | 只看该作者
      (本文涉及本书以及《剪刀男》、《杀戮之病》、《罗杰疑案》谜底,未读勿看)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理解水平不够,还是没有看懂,这本获得“第五十七届推理作家协会奖”以及“第四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的作品竟如此名不副实。整部小说就是围绕如何欺骗读者展开,但是没想到谜底是那么的雷人滑稽。当我读罢此书的时候,我无奈地笑了,这算什么?为欺骗而欺骗?为逆转而逆转?为追求石破天惊无视基本规律?
      
      一、你究竟几岁,有何差别
      
      本书最大的诡计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共同描述一个谜底,即男主角“我”“成赖将虎”以及女主角“麻宫樱”都是70岁的老人,而不是20岁的年轻人。诡计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在字里行间描述环节上——把用来描写少女的形容词句拿去刻画老人,让读者在脑海中生成角色形象的时候受到心理暗示,让角色形象“年轻化”,并通过描写男主角对女主角产生好感的“微妙的恋爱心理”,让读者惯性思维地认为男女主角正处青春年华时。二是在文章结构中穿插确实发生在男主角年轻时代的事情,例如其中一章“黑道侦探成赖将虎”,在第一句就写道“19岁那年的夏天平平淡淡就过去了”,迫不及待地交待年龄,进一步加强对读者的心理暗示。从最后的结果来说,作者的目的是达到了,我相信没有多少读者能猜到这样的谜底。但是让我感到疑惑的是,男女主角究竟多少岁,与故事本身和案件有什么关系?不管是20也好70也好,没有这个元素,故事依然完整。游离在整体故事之外的诡计和谜底,仿佛就是专门为了欺骗而设计的,犯了严重的形式大于内容的错误。
      
      二、你究竟是谁,与我无关
      
      大凡叙述性诡计的名篇,诸如《杀戮之病》、《剪刀男》甚至鼻祖《罗杰疑案》,都是运用叙述技巧和结构布局,在凶手的身份上误导读者,要么是置换身份、要么是颠倒性别、要么就是隐藏于人称文本之中,这些作品的诡计,都与“凶手是谁”这样的终极谜题挂钩,都在揭露最终真相的时候,彻底颠覆读者的预期判断,造成强烈的错愕感。本作当然也想借用这样的技法,但是,不知道作者是没有什么特别创新的想法还是怎地,竟然用诡计去迷惑作品中的人物,而不是读者——女主角麻宫樱误以为我们的男主角成赖将虎是另外一个人!这诡计运用得实在是令人无语。在此之后,才将女主角逆转成另外一个人以及“幕后真凶”。客观的说,女主角逆转成“幕后真凶”还有一定让人感到意外的可能。然而,女主角究竟叫什么名字确当真没有太大意义。女主角使用假名字,只不过是成为“诡计手段”,而无法成为“诡计本身”,因而身份倒错式谜底的揭晓,震撼程度差了许多。而且,相信很多读者跟笔者一样,在阅读的过程中,隐约能猜到女主角会是“幕后真凶”了吧。
      
      
      三、案件本身,没有悬念
      
      由于本作讲述的是一种关于保险金诈骗和传销诈骗类型的案件,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凶手”,从一开始,所谓的“蓬莱俱乐部”就被摆在了“犯罪者”的位置上,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而“犯案”的方法,各种诈骗、强买强卖的手段,也是显而易见。小说的叙述更像是社会派的风格思路。再加上小说结构上穿插的不同事件,更让悬念意味淡薄。可以说,作品从开始到结尾,并没有存在什么非常吸引人的悬念元素,反倒是男女主角暧昧不清的情感纠葛更加夺人眼球。故事就在平淡的情节中走到了结尾,读者猛然发现,其实没有最后的这些关于年龄、身份的“解答”,小说依然可以完整。
      
      至于年龄真相解答带来细节问题,更令人啼笑皆非。70岁的援交无论如何都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27 14:48:37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有,不,应该是从来没有看到这样的日系推理小说,特别是在越来越变态化的本格派里,僕敢肯定,就给人的感觉而言,没有一部能胜过《樱的圈套》。在已无新计可施的现在,脱离了传统的推理作家们(特别以东野为首)纷纷打着“揭露人性黑暗”等各路旗帜上演着八点档味十足的狗血烂剧,无非就是些匪夷所思的你恨我我杀你窠臼外加日本特色的无病呻吟,而看完史蒂芬·金之类的洋鬼子戏就会明白(不好意思虽然老用他来比喻但这个最出名),这些玩意其实都不堪一击。
      
        台版书名《樱树抽芽时,想你》虽按原文直译却完全是无中生有,书中的故事发生在夏秋两季,且完全没有提到春天,何来“樱树抽芽”一说(原名的“叶樱”当为结尾处提到的樱树在秋天叶子变红一事)?从没见过这么离谱的错译。
      
        大陆版的封面确实很没品,僕到现在还能买到初版大概是拜它所赐,然而译文的质量却毫不含糊,详细的注释全出自译者之手,这年头很难找到会用心查资料的翻译。想看这本书的话就不要看任何介绍,因为封底就是剧透,估计是在炒作成风的书市吸引读者的无奈之举(确实吸引到僕了),但这本书真的精彩得就算看过剧透也魅力不减——只要一翻开书,就掉进了作者苦心编织的精密圈套!完全不拖沓的行文和毫无日系小说“想当然”式习惯性思维的描述让人看得极为痛快,在追查老人购物陷阱和骗保杀人案的主线里还有看似无关的插叙,但这些在谜底揭开的瞬间却全部和主线扣成一条完整的链……
      
        如果你确实厌倦了莫名其妙的杀人动机和眼花缭乱的作案手法,希望看到现实可行性的推理小说,那么此书就是绝不可错过的上乘之选。掩卷后,在惊叹作者的狡猾之余,不禁也要感慨人生就是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过的东西,而与此同时,真正让人感到酸涩的其实还有相较之下那些中国同龄人的现状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10-6 09:17:25 | 只看该作者
      忍受着如盗版言情小说般烂俗烂俗烂俗的封面借了这被传得很神的书,唯一的收获就是认识到了、一本书的内容往往是和封面成正比的。
      首先,翻译得不好。貌似赵君的翻译一直不太强啊。。。
      其次,诡计比较雷。被骗了,确实被骗了...60多岁的高中生...这已经不是叙述性诡计了,根本就是存心误导。不得不说,年龄诡计确实很有创意,事件的联系也完全出人意料,不过,70岁卖淫。。。还有人买。。。这也太牵强了吧。。。
      
      
      看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异邦骑士》。同样是以爱情为主题的推理小说、同样是腹黑女主角,《异邦》中的爱情唯美纯净得让人感动,而《樱的圈套》让我感到很不解。腹黑你也要有个限度啊、、、这女主、杀人越货诈欺卖淫无恶不作,最后居然还来了个Happy Eending。。。这种爱情我不明白。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21 02:46 , Processed in 0.06160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