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大道说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控力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2-10-21 14:59:45 | 只看该作者
  “要么瘦,要么死!一个女人如果连自己的体重都控制不了,何以掌控自己的人生!”以前看小S的这句话,只觉极度的残忍,女人何苦难为女人,更何苦难为自己?还记得当年为松下电器做广告的徐氏姐妹,只是青春无敌,美则说不上。当时的台湾有那么多美少女组合,和小虎队搭档的小猫队(里面的成员有对自己也够狠的徐若瑄),后来变成了少女队,还有飞鹰三姝(里面最火的就是伊能静)。徐氏姐妹和她们比起来,并无太多亮点。当时谁都没有想过,这两个小姑娘能够一直在娱乐圈走下去,5年,10年,15年。甚至变得越来越闪亮。
  
  其实我从来没喜欢过这两姐妹,经常鄙视她们的公主病,乐于把大S叫做甩饼娘娘,甚至暗中期待她俩的婚姻触礁,晒幸福的,都得见光死!可是抱着胳膊看她们的笑话看了那么久,我居然有些佩服她们了。从她们开始做主持人,完全是豁出去一切所谓的淑女形象扮丑搞怪,到大S自虐般的美白历程,什么方法都去尝试去坚持,再到小S疯狂地减肥keep fit抛出那句豪言壮语……我越来越觉得,她们是一对通过用掌控自己身体的方式尽全力去掌控自己人生和命运的女人。
  
  就说大S和赵薇吧,我是赵薇的铁杆脑残粉,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大S现在去扮嫩演偶像剧,肌肤的状态头发的光泽以及身材的保持都是无可挑剔的,可是赵薇已经不能再尝试少女的角色了,每每想到这里,我都不胜唏嘘,20多岁的小燕子,揭开盖头那一刻是如何的顾盼生辉,当年的杉菜如何能比,可是10多年之后,大S却比杉菜时代美了那么多,天生的无法改变,人,却可以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来补拙。
  
  只有女人才知道,把自己变美和变瘦,是一件多么艰苦的事情。S姐妹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女人,25岁之前靠天生,25岁之后靠保养”这句话。很多人说,保养呀,谁不会,我有钱我也好好保养,我也能年轻漂亮。估凉,不要再说这种话来自欺欺人了。有多少人在美容论坛里抱怨无法长期坚持做面膜、做健美操、做去角质的工作,大家都知道这些东西是能有效的能改善自己的现状的,可是,大家却无法坚持去做这些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所以说,趋利避害并不是人类行为的通用准则,否则也就没那么多自暴自弃,甚至有自毁倾向的人了。
  
  放任自流是容易的,可是动用自己的意志力去抵抗各种欲望的诱惑,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就是那个成天嚎叫着要减肥但是一顿没少吃零食一直没断,也从不锻炼的人,因为对我来说,变得更瘦的那个自己,我知道穿衣服会更好看身材会更好,但是这个目标过于遥远,且我努力了之后能否达成预想的目标也是未知之数,所以,近在眼前的美食诱惑就变得无法抵挡了。为了短期的诱惑而放弃长期坚持的目标,就是大多数人意志力薄弱而失去自控力的根本原因。
  
  在阅读《自控力》这本书的期间,我也一直被震撼着,首先是看到了本书作者凯利博士的肖像,她是一个如此优雅知性且美丽动人的女子,有人评论的好:“一看就是有良好自控力的女子。”这简直是我梦寐以求想要成为的样子。另外,上个礼拜到了新公司,有个新同事,是个刚大学毕业的女孩子,笑起来很好看,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身材超好腿又长又健美,她告诉我,以前她最胖的时候,快150斤,现在一直保持在90斤。因为她在实习期间去求职,都吃了闭门羹,有一家公司的老总甚至直接跟她说:“我从来不要肥胖的女员工来我公司工作,我不是歧视胖子,我是觉得如果一个女人连自己的体重都无法控制,那么对她能否很好地掌控自己的工作状态和规划就让人很没有信心了。”
  
  于是她用了半年的时间减了60斤,至于方法,是借助了针灸减肥和健康食谱。我问她,针灸真的那么神奇吗,她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力量吧。一来是扎针的痛苦,每次用60-70根金针把后背扎得跟刺猬似的,对肉体和精神都是极大的煎熬,久而久之在吃东西的时候,都能感受到那种针扎般的痛苦;二来就是扎针的安慰,针灸的作用是减轻饥饿感,营造出一种不饿的假象,不论针灸是否有效,扎针就不饿的这种结论已经从心理影响到了生理,慢慢的就真的减少了进食的欲望。
  
  这么看起来,其实人的意志力更像是一个幼稚的小孩子,需要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来对待。为了美,为了瘦,你需要时不时的激励自己,小S说的那句话更应该理解是一种把自己逼到绝境的激励方式,让每次放任自己的胃口都有负罪感;而大S出书、分享自己的美容心得,也是为了让更多人来认可她的努力成果,让别人来赞叹的同时也是鞭策自己继续保持这种对自己的控制力,种种夸赞和肯定,也会抵消掉坚持去做这些事而带来的倦怠感。
  
  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在书中告诉我们,这是为期10周的课程的精华记录,希望我们读者也可以花10周的时间,每周读一章,同时实践书中教的一些简单的控制自己意志力的练习,一切都会变得不同。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一点是,作者没有故弄玄虚,把意志力说的多么无所不能,把实现自控说的多么难,反而她告诉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有良好的意志力,只需要去发现它,去培养良好的习惯让它自行运转就可以。如果你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你可以先从深呼吸,从每天冥想五分钟,从晚上早点睡开始。
  
  当然,你也可以从翻开这本书开始,去过上你早就想要过的那种生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2-10-21 14:59:45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想买一个本成功学类的书,但是买了一本从神经学生物学方面研究自控力的作品,复习了一遍生物知识的同时对如何自控有了更好的理解。歪打正着。
  我是想买一个本成功学类的书,但是买了一本从神经学生物学方面研究自控力的作品,复习了一遍生物知识的同时对如何自控有了更好的理解。歪打正着。
  我是想买一个本成功学类的书,但是买了一本从神经学生物学方面研究自控力的作品,复习了一遍生物知识的同时对如何自控有了更好的理解。歪打正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2-10-21 14:59:45 | 只看该作者
  ——木木勺
  
  晚上下不了线,早晨起不来床,这造成了很多青年的各种荒废。
  
  所以背单词、跑步、减肥、多读书等很多很早以前就下定决心的计划一直也没付诸行动,将来也好像不会有什么改观,总是偷懒而乐观的想,等明天吧。可遇到诱惑的时候又没办法制止自己,一次次不顾誓言不计后果地扑上去,扑上去……
  
  想一想这糟糕的生活现状,种种不如意,为什么总是Hold不住你自己?
  
  你知道,如果一个人毫无意志力,肆意妄为,一曝十寒,基本就是在浪费时间,几乎不可能做成什么事情。如果不成功,好像就也不会幸福。
  
  可平凡渺小的俗人多是这样,也想着做大事,有毅力,可就在一次次的妥协、拖延和放纵里,错过了时机,用光了时间。只能在闭幕发言的时候表示,这一生啊,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少壮不努力,白了少年头。
  
  你是不是也想着跳出怪圈,能更有效的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那么别错过凯利麦格尼格尔(Kelly McGonigal)女士这本《自控力》。
  
  麦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是研究压力和意志力的心理学家。她在大学开设了一门叫“意志力科学”的课程,这门课程不仅能帮助你了解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挥效用,还能让你弄明白为什么自己总是喜欢拖延和耍赖。更重要的,麦老师会告诉你怎么样在生活里用一些小事情锻炼增强你的自控力。上过这门课的人普遍认为,这是一门改变人生的课程。
  
  《自控力》就是由这门课程总结而成的一本书。
  
  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法拒绝那些不在计划内的事情和本来不需要的商品呢?
  那是因为我们把渴望当成了幸福。
  
  为什么我们总喜欢拖延呢?
  因为我们总是会隐约觉得遥遥无期的将来会有另外一个自己来对付麻烦,目前不必为此事焦头烂额,根本不觉得以后的自己还是自己。而更严重的是,随着事情的延误,问题会变得更加麻烦,这就让我们更有了理由拖延。
  
  麦老师认为,日常生活中的损耗会削减自控力。
  这是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世界,到处都是诱惑。那些广告总是在煽动你的欲望,购买吧,消费吧,享受吧。巧克力、饼干、油炸食品和香烟,你明知道这些东西对你的健康不利,可总要抵御诱惑是很辛苦的事。而人们往往会以自己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坚持为由,破例奖赏自己。比如已经节食一个月了,就算吃一点也不过分吧。这就破坏了我们的自控力。
  
  书中列举了很多的有趣实验和真实案例,读起来决不至于枯燥。读这样一本书,真像是在听一门有趣的课程,能让你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比如为什么超市里总放着欢快的歌曲,为什么结账的地方总摆着很多小东西……
  
  《自控力》能让你更真实的认知自己,掌控自己。
  
  生活里,不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管理好面临的压力,培养更加健康的好习惯,抓住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找到成功和幸福的意义,总得先要Hold住自己。
  
  要先学会Hold住自己,才有可能胜利!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2-10-21 14:59:45 | 只看该作者
  自控力类似人的一块肌肉,会随身体状态上下波动。同时,也和肌肉一样,通过逐步的锻炼,在碰到新的诱惑时,不会那么轻易放弃。大多数人不了解自控力,在面对压力时犯了错,不能及时地处理负面情绪,继而犯下更大的错误。但是,如果能意识到压力背后的诱惑,在做决定前,更多的权衡,让及时享乐的自己闭嘴,让有远大目标的自己说话,结果往往就能得到改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12-10-21 14:59:45 | 只看该作者
  花了近一周的时间,断断续续地把这本书看完了。作者总体讲的还是不错的,尤其总结出了自己身上自控差所造成的原因。不是毫无根据地论证,而是添加了不少脑科学的东西,以及不少实验性的素材,让人觉得真的是那么一回事。翻译总体尚可,文中有些错别字,但不影响阅读。自控力差的朋友,可以看看,或许有帮助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2-10-21 14:59:45 | 只看该作者
    最近读了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尔格尔教授的人气新书《自控力》的中文版,略受启发,想写点想法。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这没什么特殊之处,最初感觉它和以前我读过的一些励志书和自我调整心态的书籍没什么两样,大致上都是通过一些实验研究作为例证,来得出一些关于人群心理发展规律的抽样结论。
    我一直对这类实验或者结论都不怎么信服,毕竟现实是复杂的,不可能有那么理想的实验条件,在现实条件下的人群是否会有实验中所统计的行为取向分布,始终是个未知数。而且事实上我看过另一些书,也是有关于人性研究的专业书籍,其中明确提到,用特定实验的方式研究人性或者心理问题,通常都是不可靠的,因为现实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随机因素,各种突发事件都可能严重影响一个人的选择或者决定,而且往往这种随机因素的决定作用是显著的,这种条件是实验室不能制造的。但是,当看到本书内容1/3的时候,我似乎了解了它为什么被称为最受欢迎的心理学教程。它的实验论据与其说是提高本书说服力,不如说是一种心理学上的巧妙手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读者对于本书的兴趣,书中例举的很多实验其实都是理想实验,在心理学研究上的可靠性并不高,但是这些实验的设计都很有创意,趣味性强,容易抓住读者的心,使读者感兴趣,而非为了让他们信服(本书很好地保留了读者质疑的权利,这也是优秀教材必有的特点,只有允许质疑,才能让学生学习时通过质疑来产生交互,从而更加清楚地知道教材所书的内容为什么有道理)。
    我想,很多人把这本书看作是一本鼓舞人心并帮助人们实现自我约束的读物,显然是“跑偏”了。本书实质上并不是那些宣扬“自我救赎”的“心灵鸡汤”类的读物,它实质上是一本教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到关于意志力科学的重重科学论断,而非仅仅是一本教你如何减肥的书,它的内容是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尽管它的文字形式非常通俗和生动,但说到底它是一本学术专著。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认识人类的自控能力,以及如何去训练和运用它,更重要的是,它在渗透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给学生,即使你不是专业研究心理学的人士,你多少会建立起初步的科研思考模式,在思考和分析每一个问题时,初步地形成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总结结论,思考结论的应用方式,如何有理论指导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如何用理论建立看待世界的新视角等等。
    本书与同类心理学书籍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不是古板的科学书籍,没有充斥第三人称的纯科学性的论述(像法医报告那样),但它的理论架构确实地表明它又不是表面想看起来那样的一本通俗流行读物,它是一本理论专著。用通俗读物的模式来撰写理论专著,虽然不是前无古人,但能够将理论构架保持得如此完好,在同类作品中确实不多见。
    下面总结一些我个人的收获:
    首先,这本书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它提出了意志力损耗极限的理论,这个理论首先包含了损耗意志力的种种条件的论述(其中包括外界诱因、自身心理因素、肌体营养条件,生物钟的影响),然后论述了这些条件如何量化地影响意志力(例如从早到晚意志力是如何衰减的),进而提出了如何减少意志力损耗的理论(例如应该在意志力旺盛期处理繁杂事务,避免在意志力薄弱时处理这类事务大量浪费性损耗意志力,这也是关于如何高效利用我们有限的意志力的理论)。而同类专著通常只包含如何训练意志力的理论,却没有考虑到意志力本身的损耗问题。这使得本书在构建自控力训练模式理论时,覆盖面更加全面。许多人按照传统的自控力训练读物去试图训练自己时,都没有得到过避免意志力损耗这方面的指导,因此大部分人的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他们的意志力在训练过程中,强化的量远远比不上损耗,尤其是本书所提到的“自我强制心理”对意志力是最大的损耗因素,这一点在同类书籍中都没有得到明确论述和强调。
    其次,本书推荐采用的不是强制疗法,恰恰相反,本书反对强制疗法,不提倡自我克制,而是提倡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欲望,将其引导转化成使自己专注于某些事情或者无视诱惑的动力,这与“借债征兵打债主”的思想不谋而合,是一种以战养战的活用,让我们在面对诱惑时,行之有效地利用其他欲望来抵制当前诱惑。这种方法可以算是同类书籍中介绍的最为高明的方法,它考虑到了意志力薄弱者本来就没有意志力去直接对抗诱惑,正如一个本来就欠债的企业没有本钱来扩充规模。这种方法借用了我们对其他诱惑的兴趣,来转化为对抗当前不良诱惑的意志力,相当于为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进行变废为宝的融资,使之自发地利用其在别处浪费的资源来解燃眉之急。
    最后,本书不同于同类书籍的第三个亮点是,它指出善待自己的重要性,即很多时候不要强求。这极像博彩爱好者常说的“不要越输越赌”。本书指出,善待自己是给自己减压,而很多时候,人们屈从于欲望往往是为了逃避压力。只有行之有效地缓解压力,才能使人们不再为了逃避压力而被诱惑。这可以说是非常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们意志力崩溃的最重要原因。而大多数同类书籍则要求我们反复提醒自己要自我约束,而几乎不会教我们如何去缓解压力。作者在本书的最后,介绍给我们一种健康的人生心态:那就是要敢于面对挑战,这样才能获得主动的自由自在,而不是为了逃避挑战去选择慵懒,那只是暂时的惬意。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放松。
    作为人气读物,本书的座谈式写作风格,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通过近似与读者谈心的方式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与读者产生很好的互动,更加容易让读者融入到书中。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2-10-21 14:59:45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电子书,在书店看了一半,觉得还不错。有点偏学术,偏理论,不太大众,但是还是实用的。
  
  提升自控力的很有效的办法就是坚持定期锻炼,冥想很有用。然后就是做记录,所以说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自己翻看一下日记就知道自己找的一些借口是多少不的靠谱了。例如餐会要喝酒,找借口“难得我们几人一起吃饭,喝得没事”,但翻看一下日记就知道,每个星期都是找的同样的借口,说明下次不能再相信这个扯淡的借口了。
  
  对于已有的坏习惯,如果要克服,传统的办法是用一个好习惯去取代它。但这书里提出了另一个方法,就是抽时间训练自己克服诱惑。例如想戒烟,就每天抽10分钟,把香烟放在面前,克制住自己碰它的冲动。重要的是一定要持续训练自己对诱惑的克制力,而不在于是不是一开始就有一个很高难度的目标。坚持很重要,没必要一开始弄得很难。
  
  失控也即在诱惑面前败下阵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自己找的借口,例如“破个例”,“这是为了做好事”。另一个是道德认证,一但得到认证就会降低自己防范之心,所以引用老师的话,"black belt is rabbish."证书会让人降低追求。
  
  余下的一半下次有机会再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2-10-21 14:59:45 | 只看该作者
  
  书拿到手的那天我很高兴,虽然建议是十周读完这本书,但是由于拿到新书我很兴奋,第一天一鼓作气地读了三章,之后的几天看完了全书。全书内容很丰富,举了很多的例子(不过其中有些比较老了),总体来说看起来是很有趣的,有时总是让你会心一笑忍不住地点头。希望能看这本书,或者被书名所吸引的人,或多或少都是希望自己的自控力能够增强,这才是看这本书最重要且急切的目的,是的用急切这个词,表达我对自控力的渴望,希望成为一个有着强大意志的人,希望在现实中我们能通过看这本书变好,但是这一切只是希望,还没有成真,一切都还需要时间和你。
  书写的浅显易懂,并不难明白,建议也很明白简单,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的拖延问题,晚睡和戒不了的可口可乐,以前还有体重问题,现在问题不大了(这里我们呆会再说)。
  书里面的有些内容肯定是有用的,当然不是由于我这几天看了书能肯定它有用,而是因为今年一月左右看了一本很短的减肥书《非常瘦身》,在控制体重和饮食方面两本书秉承着很多相似的理念,比如说集中注意力在所做的事情上(瘦身肯定是集中在食物上),接受自己的冲动,受到挫折的和失败的时候能原谅自己等,还有就是不要去压抑自己觉得不好的想法或者强迫着自己去想不要吃什么等等。在三个星期里我都依照着《非常瘦身》里的黄金守则去做,体重稳定减轻了5公斤左右,在这三个星期中能完全控制自己饮食的感觉非常好,因为就算是可乐也喝得不多,肯定喝但是不多,要知道能在某一方面完全掌控自己感觉是非常好的。在之前我总觉得自己在饮食方面有些失控,我总是很想吃东西,随时随地,但是吃的时候又出神,以至于吃掉了非常多的东西,坐着坐着可以喝掉五罐可口可乐。。。总之就是很纠结。之后虽然体重没有再降,但保持的还好,但是可乐的量又慢慢的上升了。那本书虽然对控制饮食有用,但是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帮助不太大,而《自控力》这本书对其他方面都有很多的建议,既然其中一部分有用,那么我相信其他部分也有用的,有时候你相信比你不相信好(即使是盲目的)。
  而其他的论述虽然还没有长时间的实践,但是在很多方面渴望,多巴胺和对未来的想象等各方面的内容我觉得非常有同感啊,其实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最明白的地方就是可以执行的建议,而对于理论部分,作者非常广博,举了很多的实验和例子,却没有去滔滔不绝的讲述那些深奥难解的理论,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无疑是非常好的,因为太过理论的内容有时候使人感到无趣且难解。
  我开始遵从书里的建议改变我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早晨起来冥想一下做一下伸展运动啦,等等书中的某些马上可以开始的建议。这样并不意味自控力就能增强了,因为即使我一直都有做时间记录但是我还是有拖延症,现在我做的只是试图拿回我对自己的掌控力,一切都还需要时间,要慢慢的,踏实的来。
  这本书不代表这自控力,是自控力的说明以及指导,而改变来源于自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2-10-21 14:59:45 | 只看该作者
  心理学总是和你想象的不一样《自控力》
  
     又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好书,《自控力》的确如介绍所说是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这让我想起了《公正》,那也是哈佛最受欢迎的一门课。其实在大学做一个好的大学老师并不难,但是要想让自己的课程这么受欢迎那就有点难度了。因为进入大学阶段,老师上课基本上不太讲究教学方法,也不太考虑你接收的情况,老师更喜欢按照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去上课,所以很多课堂可能很精彩,但是作为外行来说未必能欣赏得了这种精彩,大学更看重的是一个教授的学术水平,而教学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了。能够在名牌大学中,把课上得能够如此吸引人的就不光要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还要会上课,会讲课,这样的老师可是凤毛麟角。
  
     说到心理学,我非常喜欢,不过心理学方面的书太多,也太烂,真正的精品实在太少。这次算是中了奖,遇到了一本好书。那么什么是我所说的心理学的好书呢?我不是学者,也不研究心理学,我读心理学只是渴望了解我自己,了解人生,了解这个社会,那些和我们人生无关的我并不感兴趣,好书指的是能够颠覆和改变我的人生观念,发现我们生活中的错误,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了我们自己的书才是我心中心理学方面的好书,只是这样的好书实在太少,读过几百本心理学的书,也就能遇到不足十本,不过这本应该名列其中。
  
     作者的确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其实书中很多案例和内容都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可是又和心理学密切相关,其实心理学的范围相当广泛,你真的找不到什么东西和我们的人生无关,那么你也就找不到什么东西和心理学无关。可是多数学院派的心理学只是把自己限制在狭小的心理学研究中,而忘记了这个世界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自控力》这本书从几个方面来探究了几个和自控力有关的内容,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严密的逻辑性,但是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很有趣,都很让你出乎意料,都具有对常识的颠覆性,让你感觉到刚刚新鲜出炉的知识的香味。
  
     我感觉挺有趣的几个部分是“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有极限”,用我们的话说自控力用到一定的程度就用没了,要休息休息恢复恢复。还有“为什么我们误把渴望当幸福”,欲望和幸福并不一样,但是怎么个不一样,那你还得好好看看。“情绪低落为何会使人屈服于诱惑”这一点也经常被我们忽略,但是想一想的确有道理。“意志力会传染”的确看看作者列举的案例就发现在我们的身边也是一样,意志力的确在传染中。不过我最喜欢的却是最后一章,这一点很让我感觉到意外,因为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喜欢把最精彩的放在开头,除非是小说会有一个精彩的结局,剩下你可不要对结尾抱有太多的幻想。可是没想到组后的一章却是我感觉最有趣的一章,尤其是不要去想白熊的实验,你越让大家不去想白熊,大家就越无法忘记白熊,也就是说我们的心灵其实是无法控制的,它们由潜意识控制,你越想控制就越控制不住,我们能够控制的只是行为,所以我们不要妄想控制我们的心灵,控制住行为就可以了。看看,原来自控力就这么简单,你该想什么就想什么吧,不过不去行动就可以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发表于 2012-10-21 14:59:45 | 只看该作者
  是的,我想这本书适合你。按照王小贱的说法,这个社会没有一点怪癖你还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而无论你是购物狂、拖延症、节食者还是打算戒烟戒酒戒网瘾,无一不与意志力有关。而这本书就是试图告诉你怎么增强意志力来控制自己。
  小安刚刚宣布结束为期三个星期的节食计划,她说每到晚上总是想起诱人的巧克力味道。不出所料,小安开始报复性地吃起巧克力、薯片、冰淇淋,而那些漂亮的衣服似乎也得永远锁在衣柜里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半途而废的挫折,我们也会抱怨自己意志力不够顽强。不过在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看来,意识到自己有多容易失控并非意味着你是一个失败者,而恰恰相反,那些自诩意志坚定的人反而最容易在诱惑面前失控。因此,要想真正提高自控力,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是如何失控。
  麦格尼格尔教授引入神经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类的意志力来源于大脑的前额皮质,它的三个区域分别控制着“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这三种力量。而你的意志力挑战可能是你逃避的事(“我要做”的意志力挑战)或者你想改掉的习惯(“我不要”的意志力挑战),也可以是你愿意花更多精力去关注的重要生活目标(“我想要”的意志力挑战)。
  这些挑战可能是来源于对挑战定位的错误,比如那些拖延症患者总是抱怨自己很晚睡,希望“今晚一定能早点睡觉”(“我想要”的意志力挑战),结果一到11点就开始浏览社交网站、清理冰箱、删除垃圾邮件。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强迫自己去睡觉,而是远离那些让自己没法睡觉的事情,将“获得更多睡眠”定义为“我不要”的意志力挑战,那么或许就能早点入睡了。不过,意志力的挑战更多地来源于对抗本能的应激反应。
  正如草履虫在受刺激后选择“趋利避害”,高等动物的人类在遇到危险时也会产生类似的应激反应。比如当武松遇上老虎,大脑迅速将威胁信号传递到身体,肾上腺开始释放荷尔蒙,呼吸变得急促以获得足够的氧气,心跳加快以保证心血管的能量运送到肌肉。而当身体进入防御准备时,大脑开始让人的注意力和感知力集中在周边的环境,并产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阻止前额皮质发挥作用。于是原本理智、深思熟虑的前额皮质陷入昏迷,一场人类对野兽的战斗变成了野兽对野兽,冲动是魔鬼,也是武松战胜老虎的法宝。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身体与前额皮质的斗争没有这么剧烈,当遇到心仪的姑娘时,我们虽然开始会脸红、心跳,但是旋即我们回复到谦谦君子的仪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后赢得姑娘的芳心。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应激反应和“三思而后行”反应(此为作者专门为前额皮质活动所拟的名词)都能帮助我们管理能量,但是他们将能量和注意力影响不同的方向。前者使身体获得能量,按照本能行事,而后者则使能量输送大脑,以获得和提高人们的意志力。
  而当身体到达极限时,这种对能量的相互争夺和控制更是容易使得我们无法控制自我。麦格尼格尔教授通过研究发现,股票经纪人在午饭前所作出的决定往往是过于冒险的,当然,这并不是由于经纪人急着吃饭而随便点了一下“sell”或者“buy”,而是因为人们在能量缺乏时,大脑就像担心体能枯竭时会告诉肌肉放慢速度,大脑也会为了帮助我们保存能量,而减少对意志力的控制。“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生来就不够理智,或是因为我们有意识地享受当下、不顾未来。实际上,我们只是太疲乏了,无力抵抗最糟的冲动。”这或许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在本能方面,多巴胺与肾上腺激素似乎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如果肾上腺激素代表着冲动与青春,那么多巴胺似乎代表着快乐与享受。可惜,在麦格尼格尔教授的字典里,多巴胺并不一定代表着幸福,正如失恋的人们搞不清楚爱情与依赖,多巴胺神经元的不停燃烧可能源自于奖励,也可能仅仅是奖励的承诺。在人类进化史中,奖励是实实在在的快乐,比如我们吃到浆果过会觉得愉悦,但奖励的承诺则只是大脑释放出来让你不停去狩猎、采集野果、工作和求爱的法宝,它并没有让你直接感受快乐。
  而当奖励的承诺释放多巴胺的时候,人们就更容易受到其他形式的诱惑,比如幻想中了乐透大奖会让人饮食过量,当我们走进商店时,第一眼看到的免费试吃的样片,就包含了对两个最大的奖励的承诺——免费和事物,当然,如果是一个美女,那就是第三个承诺了。因此,为了不误把渴望当幸福,麦格尼格尔教授给出的对策是,为了你的“我要做”释放多巴胺——如果你总是拖延着不做某些事,试着把它和那些能让你的多巴胺神经元燃烧的事联系在一起,促使你自己去做那些事。
  话说回来,如果本能与意志力天然敌对,那么要想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是不是就一定要脱离低级趣味的本能呢?想想当你遇到你的梦中情人的情景吧,那一阵小鹿乱撞的心跳不正在告诉你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吗?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 15:07 , Processed in 0.04752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