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唐狄公案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7 15:12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09:5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方汉学大师经典之作,列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学生必读书目。
        20世纪50年代此书英文版一经面世,即在欧美引起轰动。至今已译成10余种文字。
        全部采纳高罗佩生前手绘插图。
      
        全书以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408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16 16:49:43 | 只看该作者
      看狄公案已看了十六年,大大小小的人物在脑海中,无一例外都是鲜活的立体的真实的形象。各个故事的情节早已烂熟于心。凶手何人,手法如何,何时出现破案契机,顷刻就能浮现眼前。 小时候习惯杂乱无章,看书从不从头看起,于是第一篇看的就是御珠案,因此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永远都是特别的,这故事太吸引人了。现在想来原来我从小就爱看淫邪女神和性变态狂的故事,口味真重。-__-||||
      
      说御珠案之前也许可以说说历史,史上的狄大人有过清除淫祀的功绩,很难相信,难道这篇真的是受到史实的启发而写就?
      
      来自万能的BD百科:
      狄仁杰升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淫祠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
      *这里“淫”是过多的,额外的的意思。
      
      史实和这个故事对看,感动更添一分,一群人眼中多余无价值的东西,会不会是他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所有呢?狄大人在两日之内认识到自己的愚昧和不足,对一向深恶痛绝的白娘娘意外地有了理解而开始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看着真觉得美好。
      
      THE JUDGE DEE CASE FILE 12---端午龙舟麻将杀人事件
      名字:御珠案(The Emperor’s Pearl)
      地点:浦阳
      出场:马荣,乔泰与陶甘皆不在的状况下,狄大人联手洪参军两日之内独立解决的案件。
      
      我最喜爱的案件之一。
      意境非常之美:五月初五赛龙舟,运河之上烟花灿烂,如梦如幻热闹和快乐的中心点,谋杀在众目睽睽下完成。看似肥皂剧宫闱传奇的御珠故事出乎意料居然是再真实不过的真实。四年前神秘的曼陀罗林风雨交加阵阵闪电中可怖奔跑着的河神娘娘的身影吓得一家人破了胆。真相大白之时,方才明白原来那是一个寻常女人最惨痛的经历。
      
      我最爱的场景,是狄大人扮作拳师在张灯结彩的闹市游荡时看到举止雍容的琥珀夫人那一幕。花市灯如昼,人群熙熙攘攘,一个戴着紫色面纱的美人在茫茫人海中只注视着狄大人,无论动机是何,这都是多么浪漫有画面感的一幕啊,拍成电影一定很好看。
      
      杨掌柜的心路历程,受西方精神学影响处理得很得体,在其内心深处,对于自己的暴行是完全没有疑问可以用热烈的爱情来解释的。精神错乱之人的可怕就在于此。 柯元良最后得到进京献宝的最高荣誉,但内心知晓御珠之上累累数十条人命,以及自己爱妾也因此惨死的巨大代价,这一路怕也会走得感慨痛心。铁公鸡郭明的人生观在细节问题上呼之欲出:实际利益至上的唠叨男,毋需妓女作出努力讨欢喜,很热衷刨根问底狄老爷是否曾怀疑于他。抱持这般人生观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也会逼真地浮现出来。 沈八相公和紫兰小姐,外表可怖但内心正直单纯的两只,实在太可爱了!是很成功的comic relief。
      
      故事始于河神娘娘,也终于河神娘娘,原始暴力魅惑而恐怖的神明,在正统人生观的狄大人眼中从来都是无知和罪恶的象征。但在故事最后,当狄大人因自己的不足而自责时,抬头看到的河神娘娘竟有着宽和懂得的笑容。那样的一刻,狄大人体会着自身的软弱和局限,会意识到人性本身的罪恶才是问题所在,还有,自认正义不知觉中,内心也会因为无知, 而诽谤诬蔑一个无辜灵魂的可怕。
      
      “河神娘娘的新官人”,一直以为这种充满性意味的活人祭自小学课本上的西门豹之后就不在中国再有市场,况且儒家思维下也甚少女性崇拜的传统。但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做了个粗略网络信息调查,原来宋代还有专拣读书人来杀的活人祭!太不可思议了。而再仔细看下去,虽然史上记载的active人祭事件甚少,但passive活人祭的思维方式一直到近代都在神州大地活跃不已从未间断过。
      “听说赛船时出了事,有个打鼓的后生仰脖子伸脚去了,大伙儿可都乐了,白娘娘得了供奉,今年秋上可有个好年成了!”
      “你也信白娘娘?”
      “也信也不信。我这行营生前不靠水,后不靠山,多少可以斜眼儿闲里观看。”
      这真是太中国的中国人。
      
      难忘的人物还有秀才董梅,没有更多的笔墨留与此人实是憾事。即便侧面寥寥几笔写来也构画出了一个回味无穷的内心世界:昔日大户人家的破落公子沦落为游荡打杂之人,在常人眼中形迹可疑,毫不掩饰地放浪形骸,为歹人诱拐妇女时也丝毫没有愧疚迟疑。但出乎意料地,长期帮助邻舍的贫苦孤老婆子为其送终,对于故宅自幼相识的丫环琥珀也从未起过歹念,不但拒绝雇主的邪念企图,更在获得御珠第一时想着托付她与她如今的相公。因为死亡而变的很沉默的这个人,究竟拥有怎样的情感和生活准则呢?
      
      最后提一下高罗佩的恶趣之笔,据说当初设定狄大人有三位夫人就是为了让这一家四口在某个故事中一桌打麻雀~  而那一枚白板,被用作了破案的关键。
      麻将杀人事件,真是很强大的独特构思。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8 23:43:41 | 只看该作者
      把黑狐曲放在红阁子之先原非本意,但还是在此特记罗应元县令。
      实在是个很有味道的人物。
      
      家有河东狮却依然四处留情欠下无数风流债自然不必再多述,太难得的是:和恶女情意正浓商及婚嫁时每每主动或被动地全身而退,可见若非大智若愚即是大愚若智运气太好。而其人格塑造在黑狐曲中得以完善,虽然只是谐星般的轻松存在,依然让人感动。
      如孩子般欣喜地盼望着玉兰之案得以平反,但在小凤凰被杀时叹息的话语却分明是对玉兰的人品狂性和犯罪真相了解至深。并非幼稚糊涂,但仅仅为了诗才和美的欣赏就愿意担上天大风险,最后却又得狄大人贵人相助真相大白躲过一劫。
      对小事热情满溢,大事却随遇而安不屑计较,依然衣食无忧坐镇一方,可见真是个超好福气的人。另外在插图中罗大人圆滚滚的肚子实在让人很萌生“樱木花道系列动作”的欲望。*笑,果然是恶趣味*
      
      THE JUDGE DEE CASE FILE 11-----美女作家中秋赏月事件
      名字:黑狐曲 (Poets and Murder)
      地点:金华
      出场:狄大人 & 罗大人sidekick 客串*笑*
      
      中秋佳节,邻县金华召开了盛大的高尚人士娱乐活动--诗会。狄大人被邀,结果‘事故体质’拖累邻县罗大人,连环杀人事件居然牵扯出了陈年旧事的九太子谋逆案和惊心动魄的幕后真相。
      但是怎样看这些罪案都只是故事次要的穿梭线,立于前台被诸多主角龙套念念不忘的,一是狐狸,二是玉兰小姐。
      作者大人的构思围绕着中国古文人心中传说的象征:狐狸。直到阅读<阅微草堂笔记>(白话版*笑*)我方才粗略体会了古人对于狐狸的奇异热情泛滥到怎样的程度,而由此对黑狐曲产生了新的感慨。
      由狐狸的传奇和存在贯穿整个故事的悲欢离合,绝对----抓牢了古中国灵魂的一角。
      
      狐狸之外又有玉兰小姐的刺眼光芒。在下三生有幸,虽然看狄公案很早,但知道鱼玄机这个人比看狄公案更早。聪明有魄力却下场悲惨的大美人的故事自然难忘,发现这位美人姐姐除了名字几乎本尊出现在黑狐曲里实在很惊喜。身世曲折,被众人因美貌才气而追逐,冷淡道姑的外表,内心火焰般热烈,如坠落的流星决意在耀眼的闪烁之中燃尽自己,是一首非常浪漫震撼的叙事诗,不负后人无数感叹。
      
      对这故事不很喜欢在于嫌疑人和最终罪犯的形象失于单薄。即使故事终末回看,三位贵客还是谁做罪犯都可以,完全没有“啊,罪犯不可能是别人”这样使人恍然大悟的严密发展。由此狄大人今次的探案手段也局限于:连自己也根本不自信可以成功的心理逼迫,虽然不失为一种故事发展的方式,毕竟失去了精彩的感觉。
      印象最深的居然还是纯粹龙套张岚波大人为了条死金鱼长吁短叹的情节。邵樊文大人的复杂人性本来可以更加鲜明一些,却不知为何没有引起共鸣,比不上另一位狄公案“邪恶文人”代表滕县令的惊心动魄。
      
      最后来说说如意法师,狄公案三大出世高人之一,相貌丑陋,秉性古怪,幸好只是red herring,实在难得狄公案中佛门中人未沦为犯罪分子(请与慧本灵德诸法师比较*笑*)。但如意法师的角色好像只有高深莫测而甚少“佛”味,案情发展关键时提供些inside information,另有爱讲恐怖故事的恶趣味。法师最后“狐狸变人”的结束语,更是十分庄周风范。
      不过这和尚和狐狸的微妙关系,<阅微草堂笔记>中可见一斑,初看狄公案时觉得不可思议实在是在下孤陋寡闻。
      
      PS 网上有青铮大人白话翻译的<阅微草堂笔记>。温暖有洞察力现代依然有共鸣的古老故事,非常值得一看。
      http://sunsunplus.51.net/text.php?id=32&tid=843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9 01:33:04 | 只看该作者
      话说到这里不觉自己其实概念模糊,忽而原著忽而译著,93版五卷本的狄公案最后有译者大人陈来元的后记,近尾声处非常明确地写着:
      
      中译本实际上是我们以译为主,译著两兼的一个版本。
      而且 --按高罗佩原意,中译本应当是标准本。
      
      因为狄公案的精彩完全来自这样的combined effort,内心实在觉得,去做原著和译著的差异考证只能是辜负作者和译者的苦心。虽然基本的情节思路原著译著皆有,这几篇乱弹中任何对于故事细节和人物形止的想法,完全来自于中文译著的基础上。
      
      非考证癖原著癖的心境下,了解高罗佩的原本编写思绪其实快乐有趣。网络上曾有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引用资料汇编一文,认真读来是件雅事。
      
      THE JUDGE DEE CASE FILE 10---- 世代恩仇铜钟谋逆事件 + 才子佳人金钗杀人事件+ 求子观音性骚扰事件
      名字:铜钟案 (The Chinese Bell Murder)
      地点:浦阳
      出场:狄氏五人探案组全员出动
      
      今次是狄大人在浦阳首发POWER-UP。浦阳前任县令冯大人是个负责的好官(好难得~),并未留于新上任的狄大人烂摊子一堆。所以即使这个故事中,狄大人探案组连遇三大疑案,气氛还是热热闹闹的轻松。
      
      三大疑案看着就熟悉,自然都能在古代公案文学中找到出处。气氛渲染最佳的其实是最波澜无惊的金钗事件。第八章末句:
      洪参军叫道:“托钵野僧敲木鱼的声音!”
      实在是整部狄公案中最成功的cliffhanger,在我童年时勾起无数恶梦。
      
      性骚扰事件原来总觉得不好看,日后看过醒世恒言才被深深打动。原故事的结尾是如此:
      往时之妇女,曾在寺求子,生男育女者,丈夫皆不肯认,大者逐出,小者溺死。多有妇女怀羞自缢,民风自此始正。
      让人不寒而栗。改编的结局足可见作者大人情节构思中的现代人性思想,也让狄大人成了如此宽厚怜悯的难忘人物。
      
      铜钟案作为主要发生事件,精彩之处在于案件背后凄凉曲折无比的故事,揭露的人性是我以为整部狄公案中最感动不已的一段。无视天道无视纲常无视人伦一生丧心病狂凶恶万分的罪犯,对控诉人无法下手杀害的原因竟是幼年时听从父母婚配而来的---爱情。初看时一直诧异于很有爱心的狄大人对于梁夫人遭遇的缺乏同情,细细想来,梁夫人深仇大恨下对亲生儿子隐瞒真相间接导致其死亡,同样是件残酷无比的事。而狄大人最终定判林藩五牛分尸也要避免让他承受杀害亲生子的罪名,着实耐人寻味。
      
      幕僚方面洪参军还是扮演华生伯伯样的断案思路分析角色,乔泰君除了表演“蝴蝶扑花”也无所建树。比较活跃的是马荣兄弟和陶甘君。马荣出场是事事顺利,与同样可爱到爆的沈八相公不打不相识,还在迷途中恰巧救下陶甘哥性命。对比之下,陶甘君今次大意失荆州,不但未识破香阁机关,还好奇心差点害死探案组全员,难得狄大人依然和心悦色,完全没有责备之意,怎么都有对待孩子犯错误教育为主的感觉~ *汗*
      狄大人当老板真好~感动ing。
      
      狄大人自己的算命先生LOOK华丽登场。不过各插图中的美髯公形象怎么看也扮不了算命的,莫非为了微服私访牺牲美丽容颜?*笑* 当然如浪客剑心中葵屋爷爷般胡子绑做辫子说不定更添奇人异能感~ *狂笑*
      
      此外登场的鄄城县令鲁大绶是个很突兀的独立存在,匆匆龙套过后后文就再无形影。浦阳数案前后翻阅未免寻思:这段慧眼荐女子的“公案”也让欢场中打滚的大熟人罗应元大人登场充数岂不更妙?罗大人看似花痴糊涂,黑狐传中对玉兰小姐的评论足可见其心明如镜,怕也能看穿狄大人醉翁之意绝非在酒。不过罗大人欣赏女性的品味独特,倘若真由他举荐女子保不定会是梁文文秋月之流,待那夤夜香阁中灵德前来轻薄定会纤纤素手往光头猛刺化为夺命厉爪*再汗一个*
      
      故事结尾的“义重于生”怕是会让人觉得迂腐味太重,但我看来,悲欢离合的人间戏文落幕,旁观一切的狄大人回首再看这四个字,确实感动。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23 06:23:45 | 只看该作者
      差点写成青蛙王子。
      
      爱炒别人冷饭的作者和GJM差不远,但炒自家冷饭的却不可厌。狄公案情节人物和犯罪手法有很多重复性,前后高低看来也相映成趣。
      
      曹英的起死回生VS刘月娥的起死回生
      艳香VS沈云
      贺春帆的口误VS袁凯的口误
      袁凯的狩猎VS朱达元的狩猎
      梁元元小姐VS秋月VS玉兰小姐(这个后篇详说)
      杨康年VS朱达元
      葫芦先生VS鹤衣先生
      孟岚的晚年婚姻VS梅亮的晚年婚姻
      玉珠于乔泰VS珠木奴于乔泰
      倪天济VS冯松涛
      史晓鸣VS戴宁
      沈三换头事件VS潘叶氏换头事件
      
      THE JUDGE DEE CASE FILE 9 --神秘花园青蛙证人事件
      名字:莲池蛙声(The Murder on the Lotus Pond)
      地点:汉源
      出场:狄大人和马荣
      
      狄氏探案组今次分头行动,洪参军一行难道已具备独立判案权和逮捕权? *笑* 而谜题不出所料,最后又变成一个了。
      
      青蛙证人的故事我总是觉得有很多的似曾相识,犯罪经过和断案手法都有古公案简单纯良零智商的影子,当然我所接触的“古典公案文学”应该不过<三言两拍><七侠五义>,或者更幼齿的<古代智慧大观>等等,不说为妙。但这似曾相识总让我怀疑作者大人是在借此向某公案小说致敬,若真有此事毋请高人告之。
      
      罪恶的袁大掌柜实在笨得出奇,而狄大人此次也是SHORTCUT探案,动了小脑筋引蛇出洞没多少智慧和推理的成分在其中。但这文中后花园的意境我总是觉得很美,比起后来的柳园图更形象更具有浪漫主义,是理想中的古中国退休基地。
      
      马荣同学的可爱已经到了一个无可救药的地步,不但成功让狄大人从老相好“苹果花”处得到重要情报,面对凶案时那种单纯的快乐简直无人可及:
      马荣低声说:“老爷,主妇来了。──哟,作案动机有了:年迈衰老的丈夫,年轻貌美的妻子,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总不落此套数之外,嘻嘻。”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11 18:46:53 | 只看该作者
      我花了好久才能够再次动笔写朝云观,一度以为就这样了,如果不想粗制滥造估计再写不下去了。但其实说不定真的是:
      我一直想不起来为什么当年初看狄公案,最热爱的故事是朝云观。
      
      某日灵光一现突然明白:
      八九岁时最爱朝云观,主要原因是---主角狄大人一夜无眠破了此案。小时候大概觉得通宵不睡觉就是世上最开心的事。家教过严从没机会实践变成了一种禁忌隐密的梦想。梦想中一晚上不闭眼可以看书可以玩可以看遍繁华还不用害怕在黑暗中睡熟被怪物袭击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这个梦想和对黑夜的恐惧交织变得很有安全感,风雨一夜孤零零的朝云观尽管恐怖但在某一层面给予我的却是很诡异的warm fuzzy feeling。现在上夜班时某一刹那还会有这种麻麻软软的安全感,但很快工作泰山压顶于是哭天抢地什么feeling也没有了。
      
      THE JUDGE DEE CASE FILE 8--百鬼夜行红颜殉道事件
      名字:朝云观 (The Haunted Monastery)
      地点:汉源县城外龙门山
      人物:狄大人和陶甘君
      
      陶甘君刚出场那一段狄大人把这个扈从“物尽其用”,无论公务还是家务事连过个端阳节都带在身旁,难不成是在培养洪参军退休后的管家接班人? 后来远走西域又再随狄大人升迁长安,陶甘君这个昔日的江湖骗子也做了堂堂正正的公务员,真乃传奇的人生轨迹。
      
      朝云观其实是个很简单的意识流故事,狄大人惊魂一瞥看到了疑是犯罪画面,然后一夜惊险很主观地去寻找画面的答案,被他撞破的犯罪未来式和过去式最后却和那个初见时的画面关系甚微。狄大人今次破案的契机几乎都在于犯罪团伙自身一次次的失误而不在于对证据的推理,估计天师大人觉得自己权高望重啥也不用怕,不想狄大人最后居然变身暴力男。但风雨之夜,鬼气森森的地宫和阎罗十殿之强烈的气氛渲染,完全被狄大人自己的错误印象引导的不解之迷更添恐怖意味。这天时地利与世隔绝在一错踪复杂的建筑里冒险的桥段看着很眼熟,连最近的大片风声都借用得很快乐。幸亏狄大人运气超群6个时辰已足够解谜,不需要真智老伯伯割断吊桥啥的把这与世隔绝延续下去。
      
      此篇red herring也甚多,但狄大人一路探案一路排除,虽然有些错得离谱但朝日升起时连陈年旧案都真相大白,相信读者的心情也会和狄大人一样大好。那猫眼的线索看似整篇的转折点但细想其重要性或许禁不起推敲。最彪悍的地方就是狄大人无视有局限的律法把生杀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虽然出乎意料但幼时看到坏人罪有应得就十分高兴。现在再看似乎同样如此,人生有太多的无能为力和拖泥带水,连爱都是一件恒久忍耐的事情,而狄大人如此爽快地惩罚坏人结束案件,让看官掩卷后不用心存芥蒂其实太过慈悲。
      
      这篇的人物个个鲜明讨喜,小时候更是心水这对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记得看小说前还看过连环画,白玫瑰和丁香小姐都是极有风韵的唐装美人,宗黎更是翩翩公子,而康公子的欧阳小姐女装时不仅大美人眉眼间还有虎虎英气,想到如此俊男美女充满青春的画面真让人神清气爽。(我果然是怪阿姨了!-__-|||) 有宗教的地方就会有对他人身心的控制,就会滋生罪恶,而那罪恶有时比寻常更肆无忌惮。历史不断重演,讲述这千古不变道理的故事再多也不会厌,大凡若能从中得到些启示,实在一生受用。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17 23:21:48 | 只看该作者
      原著引人入胜,翻译功力非凡!汉学经典之作!
      文字、插图、地图、序言全部完整,应该是目前最好的狄公案版本!
      小缺憾就是分册的名字没起好,还有极少的一些错字。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29 06:59:27 | 只看该作者
      这一本狄公案,一共五个案子,窃以为淫僧记是写得最不好的一个案子,不明白为什么偏偏用了这个案子做书名?
      
      五个案子中,我觉得御珠案最佳,既有横向并进的几个案子,又有纵向的陈年旧案,千丝万缕交织并进,而且交错呼应,很是精彩。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不知是因为我太挑剔还是翻译的二次创作不到位,总觉狄公分析案情的口气太不中国人了。
      
      而淫僧记却是五个案子中最差的一个。淫僧记中牵扯了三个小案,而每个小案均可独立成章,互相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不知道为什么写在了一起,百思不得其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4 04:39 , Processed in 0.0496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