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灯下看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琥珀·恋爱的犀牛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
发表于 2012-10-22 15:06:01 | 只看该作者
  我没看过郭涛那个版本,无从比较,也不想比较。一群年轻的却陌生的演员演绎下的《犀牛》,只在看戏的那个当下,我被打动了。
  
  最后一幕,当马路为明明献上他最后所拥有的——他最好的朋友犀牛图拉的心脏时,我觉得,我心中的某处被击中了。
  
  多么残酷而美丽的结尾……
  
  
  
  爱情可以投射出人最美也是最丑,最宽广也是最狭隘,最无私也是最功利,最崇高也是最低下的本质——没有谁可以在爱情面前不卑微,尤其是在这个太多人患有“爱无能”的世界里。
  
  据说,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男人患有性无能。而在爱情面前,你却无法统计出一个有关于爱无能的数据,但是这个数字肯定高的吓人——因为患有爱无能的,有男有女。
  
  
  
  有的人,无能去爱,只是用爱情这张光鲜艳丽的礼品纸给自己自私而市侩的心打一个漂亮的包装,与爱划上等号的是欲望。
  
  有的人,爱得无能,当剥开他们苍白冰冷得要命的爱情时,你只能看到一颗不再属于他们自己的,千疮百孔的心。
  
  把爱情踩在脚下的,视爱情为登云梯、踏脚石;匍匐在爱情脚下的,把爱情当成信仰,顶礼膜拜。
  
  在爱的名义下,有的人放肆的掠夺,饕餮一样的无厌;有的人,白痴一样的奉献,把自己架上命运的祭坛……
  
  
  
  这个时代,人的心都变得像钢筋水泥一样麻木而冷硬,最初、最原始也是最真的土层早已经被层层叠叠的埋在最深处,最后以柏油的、平滑无表情的马路封盖,永世不得翻身。
  
  所以,如果有一丝微风,透过肉眼看不见的隙孔送来一点点、哪怕是若有似无的阳光的味道,你都该感动——你被打动了,那个最原始的土层还在,它被埋起来了,不是死去了。
  
  爱情是保留在那层土壤里最后的一丝鲜活的生命,但是很多人的爱情最后窒息而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2#
发表于 2012-10-22 15:06:0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看了,很不舒服。男主角表现可怕,女主角表现的讨厌。怀疑是怎么成为恋爱圣经的。也有可能是我们这一场演员的问题或者是我个人经历的问题。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3#
发表于 2012-10-22 15:06:01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孟京辉的话剧,《恋爱的犀牛》。
     犀牛的眼睛很小而且近视,但却有敏锐的听觉和嗅觉。
     好比爱情的盲目。
    “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高楼和街道也变幻了能通常的形状,像在电影里……你就站在楼梯的拐角,带着某种清香的味道,有点湿乎乎的,奇怪的气息,擦身而过的时候,才知道你在哭。事情就在那时候发生了。”
     马路对于明明的偏执爱恋贯穿全剧,分明地上演了他爱她,她不爱他;她爱他,他不爱他的矛盾剧情。爱情本是一个难解的谜题,让人难觅答案,难寻真相。从那些许的味道开始,马路病了,一场蔓延全身深入骨髓的病,他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叫明明的女孩。他诚挚热烈地为明明颂咏着情诗和极尽可能的海誓山盟。
    “我爱你,我真心爱你,我疯狂地爱你,我向你献媚,我向你许诺,我海誓山盟,我能怎么办。”
     爱情让马路无力却又充斥着荷尔蒙的能量,他贪恋明明的不经意示好,却又因明明一次次的冷酷拒绝而痴狂。爱情面前,他看似勇敢地挑战着爱与不爱的界限,挑战着自己对于爱情的全部期待和那难以捉摸企及的短暂温情。
     在马路的痛彻心扉的呐喊中,让人看到了一个个为情所困的痴情种子的身影,体验到了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的情感信念。世人在红尘间兜兜转转,却没有几人能真正参透爱情的真谛。每个人一次次奋不顾身地经历这大小病痛,经历一开始的思念,脸红心跳,快慰,“烧”退后的平静和身心俱疲的困顿。继而大病初愈,无可奈何地怀疑当初魂牵梦萦的迷思究竟为何。当这一切如咒语般轮回上演之时,内心的平静或是疲累蓄势待发。也许真的是忘了,有人越挫越勇,亦有人避之唯恐不及。但是马路却一次次豪迈地大喊“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但是我决定不忘掉她”。这可以理解成一种对爱的无私信仰,又有如自身的病态偏执。在这样难以言说的欲望里,爱情远超越了爱情本身的面貌,充满着执拗与娇嗔。马路的爱是热烈的、欲罢不能的,但这样的爱也是自我的,是自恋的。明明注解了她和马路对于各自爱情的几近疯狂的追逐。那引发神经末梢麻酥感觉的每一个瞬间,之于爱情,变得如此崇高甚至成为一种倾其所有仍乐此不疲的信仰。也许这是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任何可以拿来注解的都被堂而皇之的贴上美好的标签。于是,有人信仰爱情,也有人信仰游戏。真真假假变幻不定中沉沦的却是自己无望的内心。人人奋不顾身地踏上求爱之旅,寻找以为等待自己的那一个另一半时,却不曾观照自己。于是,那些执着本身成为了爱情的凄美的谈资。一如马路、明明,可以背负着爱之名在自己无妄的想象与贪念中沉沦,爱到甚至愿意“他爱怎么折磨我就怎么折磨我,可以欺骗我、贬低我、侮辱我……”。这样的爱情,似乎更像是一场不需要对手博弈的自怨自艾,整个爱情的过程即是自我与心魔的较量,很明显,“爱情”中的人们用无坚不摧的偏执战胜了理性。盲目冲动变成了所谓爱情的代名词,一次次模糊了世人的双眼,转而蒙蔽了温暖柔软的心。
     犀牛体态虽大,确是胆小无害不伤人的动物。它们宁愿躲避而不愿战斗,在受伤或陷入困境时却异常凶猛,往往显得盲目。犀牛的种种,恰到好处的诠释着剧中的爱情。看似坚强地抵抗着不被爱的窘境,其实却是盲目信守所谓爱情的坚持。爱,自是两个人的你情我愿,缺少一方都不能称其为完整的爱。马路用一次次的呼喊抗拒躲避,恰又陷入了躲避的深渊不能自拔。战斗不应来源于绑架或是求索,而是对内心欲念的轩然挑战。也许,人类还沉浸在造物主将雌雄同体分离,给予每个人寻找所谓另一半的执着信念中。可曾转念想过,自己在旅途中不断汲取种种能量,早已改变了最初的形态,所谓的另一半即使不变又怎能完好地对号入座?纵使有真正的命中注定,谁又敢去承诺谁的命运际会。
     杜拉斯说:“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也许,这是对于这种“爱与不爱”可以称之为爱情的极佳佐证。也许,爱情的形态本来便有千万种,任何破碎化、标签化的解构都无损其内里的原貌。只是,当一份伤痕累累的爱情之于你我面前之时,又怎能用美好的形容词去赞颂这亘古的人类情感的传奇?此情此景,小爱难以绵延,难以汇聚力量,只能浅浅地停留在迷惑痴男怨女的肤浅表面。让人不得不去相信这硬币的正反两面,“你爱他,他也爱你,结局却是分离”,相伴相生。
    “有一天,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了你,我觉得你和我一样孤单,我突然觉得我找到了要做的事——我可以使你幸福.她是一个值得你为她做点什么的人……”这场“爱情”的始作俑者,竟是对于自己的过份高估。我们抵死不愿承认却硬生生横亘在眼前的便是,我们总一厢情愿地放大自己对于他人的影响,以爱、幸福之名觉得对方对自己有着不可言说的需要,甚至深信这是两个人才有的默契。我们固执的认为自己对于他人生存的意义,于是,赋予自己合情合理的去介入他人的生活甚至试图左右他人的权利。这一切变得理所当然,可是,可曾有问过对方是否需要,也许只是一种对于孤独的妥协式挑衅,也许只是费洛蒙作用的结果。大可不必让其背负拯救的重担,在一场看似风花雪月的情爱中扮演大善的角色,这何止是一种自欺。
     执着与信仰很大程度上是在尘世间步履蹒跚摸爬滚打的芸芸众生可以倚靠的强有力的支撑,给予人勇气与力量。但是,它又以其强韧的内力煎熬着在缝隙中生存不得要领的人们。心灵的迷惘让我们太需要情感的依傍,我们宁愿相信在大千世界中的一角漫步着另一个自己,我们几近寻找,即使不得要领,也可抵御巨大孤独的侵袭。只是,别把“不疯魔,不成活”当成灵药,以为这样的人生方才活得有滋有味,其实却是死角中的苦苦挣扎。固步自封的坚持并不代表勇敢,退一步海阔天空也是大智慧的提炼。人生可以是一次修行,修自己的身心,承自己的因,修自己的果,无关他人。爱己犹如“爱人”之时,相信,那用来坚守的内心的美好早已在不觉间开枝散叶,轻风拂去灼热,自有怡然自得、云淡风轻的曼妙,无需梦境亦真实。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
发表于 2012-10-22 15:06:01 | 只看该作者
  一只苍蝇在一个琥珀里……
  
  一个面包在你的肚子里,
  
  一个翅膀在你的爱情里,
  
  一个夜晚在你的目光里,
  
  一个冬天在你的心脏里。
  
  廖一梅的《琥珀》开场白,挺喜欢这几句的。
  
  住在心脏里的冬天,阳光暖得到吗?
  
  
  
  最近一些日子,带有欺骗性的阳光漫布在冷冽的冬季,
  
  全副武装地走出室外,冰冷让人清醒。
  
  会有一瞬即逝的莫名的洒脱感觉,
  
  是在一个静的时空里,看阳光下尘屑飞扬。
  
  
  
  淡淡生活中,值得一提的是,
  
  很奇妙地遇到了一个奇妙的人。
  
  让我感受到内心与精神的映照、交流与欣赏,
  
  且生活得更加自然而诚恳。
  
  对于这份从天而降的美好礼物,我心怀感恩,会好好珍惜。
  
  
  
  喜欢,在方言里道“欢喜”。
  
  看到一样东西、一个人、一件事,内心欢喜、愉悦,也就是喜欢了吧。
  
  一直认为,能够真心的、无条件的、不顾一切的去珍惜一些东西,
  
  是一种宝贵的能力。
  
  请别在成长的伤痛与自我保护中丢失了它。
  
  
  
  
  
  时常,是会想念一些人,牵念一些事。
  
  也有写信或明信片,却可以不寄,
  
  仿佛寄了,就不完整了。
  
  怀念的人和事,不是用电话和语言就可以联系表达的,
  
  这怀念,像是坐上“时光机器”,
  
  到达那个时空,去探望那已不是你我的你我。
  
  这从头到尾,总归都是我自己的事情。
  
  
  
  也许,有谁会在喧嚣热烈的高昂情绪中也突然想起我,就如我想起你们,
  
  然后脑海有倏忽而过的静。
  
  如果可以浅浅微笑,那会是怎样一份现实存在的美好。
  
  
  
  
  
  人的心,有多大?
  
  可以装多少东西?
  
  你所痛心的失去的那样东西,真的,占了心的很大空间吗?
  
  如果做一个爱胡思乱想的人,心里满满的都是事情,再也装不进东西,
  
  是不是就不会再有空洞洞的感觉?
  
  
  
  钟爱的电视剧看到了最后一集,
  喜欢的演唱会听到了最后一首歌,
  一个学期转眼过去,忙忙碌碌的课题终于结束,
  然后,就只剩了空洞。
  是不是因为,华灯初上夜幕初临的时刻,是代表着一天的结束。
  如果不是,为什么每到那个时分,我就有失去归宿的错觉?
  
  
  是不是,没有填补,也就没有失去填补时的空洞感觉?
  
  
  
  那么,多啦A梦,你从肚子里的百宝箱,掏出一件又一件的宝贝时,感受到一丝缺失了吗?
  
  如果我是大雄,我不想,
  
  掏空你的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5#
发表于 2012-10-22 15:06:01 | 只看该作者
  记不清廖写这剧本时年纪几何,反正不大,也不明白为何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个情感丰富的本子来...但是,读本子的效果还是不如去现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
发表于 2012-10-22 15:06:01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了那么久的《恋爱的犀牛》,果然没有让人失望。
    算起来也只看过四部话剧而已,因此若用“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话剧”来修饰总不能完全形容它的精彩。面对特别喜爱的事物时,是不是往往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表达,那么现在的我就处在这样的一种状态里。
    这其实是一个特别简单的故事。
    “你爱他,他不爱你;他爱你,你不爱他”。
    马路爱明明,明明不爱马路;明明爱陈飞,陈飞不爱明明。马路爱明明爱的疯狂;明明爱陈飞爱的疯狂。就这样。
    一开始,在心里想,如果自己是明明,那就接受马路,为什么为了一个不爱自己的陈飞而虐待自己,看不见眼前的幸福。到最后,发现自己的想法实在是幼稚可笑,就像陈飞不可能和明明在一起一样,明明也绝不可能和马路在一起。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
    这是两个爱疯了的人,爱上了不爱自己的人,注定没什么好结果。
    马路的出场,很长一段独白。马路坐在吊起的床上,距离我很近。“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这句在后来重复了很多次。温暖的手套,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那么平常的东西却说到了心坎里。“我想给你一个家,做你孩子的父亲”,总觉得提到小孩儿的男人让人觉得很温暖。还记得前两天电影里的古天乐抱着小小的喜儿,那幅画面温馨到极致。
    明明在陈飞生日的那个晚上,等待到绝望,在绝望中继续等待。“我等了你很久,从傍晚就在窗口张望,每一次脚步声都像踏在我的神经上,让我变成风中的树叶,一片一片地在空气的颤动中瑟瑟发抖。我想你会来和我吃晚饭,晚饭过后也会来,就是晚饭过后不来,你在酒巴里和朋友喝过酒,聊过天,和陌生女孩调过情也会来看我,我就一直等着,等着,等着,我知道你一定会来……”其实,她知道,他是不会来的。又想起了那句话,“当等待成为一种姿态”。没有经过等待的人是不可能理解明明的,让人心疼。
    犀牛的视力很不好,正如恋爱中的人们。爱情是盲目的。所以明明一等再等,所以马路不顾旁人异样的眼光,死死追求。只是他们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马路站在那里,追光打向他,他平静的说着:“忘掉她,忘掉她就可以不必再忍受,忘掉她就可以不必再痛苦。忘掉她,忘掉你没有的东西,忘掉别人有的东西,忘掉你失去和以后不能得到的东西,忘掉仇恨,忘掉屈辱,忘掉爱情,像犀牛忘掉草原,像水鸟忘掉湖泊,像地狱里的人忘掉天堂,像截肢的人忘掉自己曾快步如飞,像落叶忘掉风,像图拉忘掉母犀牛。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惟一的事。但是我决定不忘掉她。”这是整场话剧最打动我的片段,最后一句话时,我几乎都要哭了。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惟一的事。但是我决定不忘掉她。马路慢慢走过来,喃喃着说“我忘了她,忘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我忘了她,忘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从我身边经过时,他还在重复着这些话。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从爱上你的一瞬间/我终于明白了孤单/是否爱只是片段/仿佛梦境的片段/一秒钟的幸福用心碎来还/……/没有人会比我更爱你/为你放弃自己也愿意/没有人能比我更爱你/就算一天我们注定会分离/没有人会比我更爱你/为你付出生命也愿意/没有人能比我更爱你/就算没有人会永远在一起……想起一首名叫《没有人比我更爱你》的歌。
    莉莉喜欢说,“你爱他,他不爱你,他爱你,你不爱他,两个相爱的人注定不能在一起。”其实不然,马路和明明不是两个相爱的人,所以他们注定要分离。
    明明喜欢说,“上天会厚待那些勇敢的,坚强的,多情的人”。我一直在思考,我勇敢吗?我坚强吗?我多情吗?上天是不是会厚待我?
    马路喜欢说,“一切白的东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惭形秽,一切无知的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绝望万分……”。
    马路喜欢说,“你是聪明的,灵巧的,伶牙俐齿的,愚不可及的,我心爱的,我的明明…………”。
    “你不会离开我,也不许我离开你。”喜欢这句霸道的情话。
    “以前,我也不相信一个人的愿望可以大到改变天空的颜色,物体的形状,使梦想具有如此真实可触的外壳,但是现在我知道那是因为愿望还不够强大。”马路那个强大的梦想就是让明明幸福快乐,但是他做不到。
    “也有很多次我想放弃了。但是它在我身体的某个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觉,一想到它会永远在那儿隐隐作痛,一想到以后我看待一切的目光都会因为那一点疼痛而变得了无生气,我就怕了。爱他,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情。”爱陈飞,是明明做过的最好的事。爱明明,是马路做过的最好的事。
    马路在雨中,嘶吼。“这就是图拉,我最好的,也是最后的伙伴。明明,我想给你一切,可我一无所有。我想为你放弃一切,可我又没有什么可以放弃。钱,地位,荣耀,我公有的那一点点自尊没有这些东西的装点也就不值一提。如果是中世纪,我可以去做一个骑士,把你的名字写在每一座被征服的城池;如果在沙漠中,我会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去滋润你干裂的嘴唇;如果我是天文学家,有一颗星星会叫做明明;如果我是诗人,所有的声音都只为你歌唱;如果我是法官,你的好恶就是我最高的法则;如果我是神父,再没有比你更好的天堂;如果我是哨兵,你的每一个字都是我的口令;如果我是西楚霸王,我会带着你临阵脱逃任由人们耻笑;如果我是杀人如麻的强盗,他们会乞求你来让我俯首贴耳……可我什么也不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像我这样普通的人,我能为你做什么呢?”
    马路绑架了明明,献上犀牛图拉的心和他自己,这是他能够给予的全部。明明只是默默的默默的默默的,默不作声。傻到可以的马路啊,正如你疯狂的爱着明明一样,明明也爱疯了,只是,那个人不是你。
    最后的最后,谢幕。
    张念骅说,“把心里最美好的事物坚持到底”。
    编剧廖一梅曾说,“我希望看过戏的观众,能感到他的生命中有一些东西是值得坚持的,可以坚持的。至于爱情的结局不是这个戏里所关心的。”
    那么,这部戏,与爱情无关?……
    
    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惟一的事。
    把心里最美好的事物坚持到底。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7#
发表于 2012-10-22 15:06:01 | 只看该作者
  楼道里嘀嘀嗒嗒的水声
  外面飘着雪
  我抽着烟
  在烟雾弥漫中
  我看见了凄美
  苍凉而忧伤
  
  图拉死了
  我流出了眼泪
  爱很执着
  爱很盲目
  爱很残酷
  那个热烈的七月已经远离
  等待我的
  却只有寒风中的冬季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发表于 2012-10-22 15:06:01 | 只看该作者
          一年前,像很多人一样,我拿起自己仅有的行囊和一大堆书,离开了生活四年的学校。在离开学校的前夜,有朋友问我,大学四年,有过后悔的事情吗?我笑了笑,“要后悔,估计一辈子的时间都不够了,其实要说起来,唯独让我于心不甘的是没有谈过一次恋爱!”朋友笑了,你浪费了四年的时间,浪费了黄金的恋爱阶段。
          因为工作的缘故,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我并没有像到外地工作的同学那样,需要收拾大堆的行李,赶车,去火车站、飞机场。我静静的坐在曾经欢声笑语的校园里,宿舍楼下,看着进进出出的人,看着一对对将要各自天涯的情侣,心中自是升起了无限的感慨。望着眼前的那些情侣,谁能保证一辈子相许相知,永远不离不弃?或许明天的明天,他们就会形同陌路,如同陈奕迅唱的那首歌里面一样:“寻得到残风小店,回不到相恋那天。”
          我着实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总归是一件伤感的事情,却被我如此无情的解剖,想想也是可悲,我本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在对待爱情这件事情上,确实如此的理性,简直就是残酷,活该一年后的今天,仍然茕茕孑立,一人坐在电脑前回想着往事历历在目。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廖一梅,还不知道《恋爱的犀牛》,不知道有人竟会对爱情给予过如此精辟的见解,我想,如果我早早的看过这些书的话,我在那时事不会想出那样的观点,我会钦佩那些即将分手的恋人,在他们能够遇见未来的时候,依然能够相互牵着对方的手,给予他们最后的温暖。
          后来买了《恋爱的犀牛》、《琥珀》和《悲观主义的花朵》来读,还是那件事,在我的心里却产生了不一样的感觉,不禁感叹自己的情感世界是如此的苍白。爱情还是那个爱情,只是在廖一梅的笔下,却赋予了几近宗教般的终极意义,让爱情在生命的陪衬下有了深沉的回响,如同大提琴发出的最低沉的乐符,每一下,都打在人们的心上。看后,唏嘘不已!
          我终于知道我为什么会在一年前离开学校的时候产生那样的想法了,因为在对待爱情这件事上,我太理性了。在真正的爱情里面,是没有理性可言的,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人最初的本能,无论是陶然对陈天的爱、马路对明明的爱,还是高辕对小优的爱,都是这样。你可以是疯狂的,吸血鬼似的爱,也可是也盲目的,走向毁灭的爱,也可以是心口不一,让你在无意识中坠入其中的爱,但惟独不可能的是那种理性的爱。在爱情的世界里面,是排斥理性的。如果你说你很理性,只因为你爱的不够深沉,因为,“爱到深处,你无法不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爱与痛,永远都是相伴相生,坠入爱河如陶然、马路之类的人,也无时无刻不在爱与痛的边缘徜徉,在痛的极致中体验爱的真谛,在爱的甜蜜中承受痛的苦楚。于是,廖一梅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讲出了这样一番话,“我们一生中总要遭遇到离开心爱人的痛苦,那可能是分手,也可能是死亡,对此,即使我们早有准备也无力承当。人类唯一应该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面对这种痛苦,但是从来没有人教过我,我们都是独个地默默忍受,默默摸索,默默绝望。”而这种忍受、摸索和绝望却给予了你永远无法抹去的回忆,因此马路会说出这样的话“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但是我决定不忘掉她!”只因他爱的深沉。
          对我而言,爱情似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面对形形色色的生活压力,我努力寻找的,只是一个能够相互扶持走过这一个险恶人生的人。爱情是多么的美好,只是面对生活的压迫,她却变的不堪一击。
          距离那场离别的盛宴已经过去一年了,一年来,我依旧单身,依旧和朋友花天酒地、纸醉金迷,依旧把自己的内心默默的收藏,看着那些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女孩子,我是多么的想说一声我爱你。然而,我拿什么来证明我对她们的爱,是我被风尘蒙住了的眼,还是被岁月侵蚀了的脸?我想,都不是!
          在《琥珀》的结尾,高辕和小优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我对生命从来不肯有好感,因为他时刻会离我而去。我拒绝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有了幸福便有了恐惧。”
          “你现在恐惧了?”
          “是的,我很恐惧——因为你,我害怕死去。”
          是的,我现在也很恐惧,因为我希望二十年后,也会对一个人说:“因为你,我害怕死去!”
          ——我害怕,我永远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发表于 2012-10-22 15:06:01 | 只看该作者
  从同事的口中得知,充满了很大的期待,买了书发现,应该再去看看话剧的。
  没读过台词本的话剧,所以没办法让自己沉浸其中。
  如果不是个读书狂或者没有生活经验的孩子们,去看话剧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0#
发表于 2012-10-22 15:06:01 | 只看该作者
  爱情的方式,不论在戏里还是人生,究竟没有太大的不同,都是一样的套路,而马路的一次次表白那绵长而深情的力量,却惊动了岁月的琐碎与平淡,他莫名其妙的靠近了我,短短2小时却足足照亮我的内心好久。他的偏执在其看来是那么的荒诞,但当你慢慢走进他时,你却和无法料到的自己相遇了...我慢慢明白,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马路。只是生活中的悖论太多,无限制的蔓延在眼前,遮蔽了我们原本古典而朴素的爱情梦。
  
    这部戏剧最妙之处是它的结构很后现代,喜剧与悲剧交叉往复。这种设计的精妙就在于与其深层的寓意相呼应,能打动我们也在于与我们深层次的心理结构相呼应。喜剧代表的世俗力量和悲剧代表的高贵力量不恰恰是我们内心的两种声音时而交锋时而叠合时而妥协的表现么。爱情不该是给人带来的绝望的原因,而偏执又单纯的性格让马路的爱情有了一点点命中注定的悲剧性而显得格外悲壮、惨烈。可是悲剧才是真正的、在现代社会到来以前的浪漫,而马路在我眼里更像是骑士时代的英雄。当神圣遭遇世俗,它便显得格格不入,显得幼稚可笑。这大概是被我们遗忘了失落了的久远的的爱情,不附加太多概念与现实条件约束的爱情:只是因为,你是你,我别无选择。
  
    我一直觉得,爱是一种能力,一种你我渐渐丧失的能力,向世俗退一步,退回的确是欲念的深渊。那种感觉,不是恐惧,而是挣扎不出陷阱的绝望与苍凉。在情感和实利之间找到一个明智的平衡支点,避免落到一个自己痛苦,别人耻笑的境地。这是马路所不会的,也是我所不喜欢的。然而,进入到现代社会,爱情不再是神圣的概念,在弗洛伊德那被他简单的演绎为生殖的冲动,所以法国学生在街头叫嚷道:“要做爱,不要做战。”所以你看,战斗与爱情已别无二致。男人们都嫌自己段数不高,女人们生怕自己不够狐狸精,它不再是内心深处的需求,彻底变成了赤裸裸的制造感官快感的过程与追求数量的生理冲动。
  
    马路周围的人都在以玩笑的方式消解他内心的美好,因为他们看不到,高贵的窗子里都是流泪的眼睛。我明白这坚持里面需要的勇气,也希望你们看待他可以站在这样的立场:即便不喜欢也至少慈悲吧。就像《野棕榈》的结尾那样,再多的悲哀,我们不能选择绝对自伤的方式,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
  
  
  
    到底是拿理想考量现实,还是拿现实考量理想,我给了自己一段绝对理性的缓冲地带。不去做马路那“低到尘埃里的花朵”,慢慢的萎谢,也不做太过功利世俗的芸芸众生。我向往的境界只存在于神圣与世俗间的张力,再不食人间烟火也逃避不了饮食男女做的那些事,可有了灵魂的参与,至少也该有些不一样吧,我心中的答案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平起平坐,谈情说爱。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3 01:23 , Processed in 0.04433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