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迷可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菜根谭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10-22 14:50:29 | 只看该作者
      《菜根谭》上有一句短小精悍的话,我很喜爱,反复揣摩玩味——
  “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
  
      台湾作家刘墉有本书,叫《冷眼观人生》,我没看过书的内容,但对这个书名一下子就记住了,因为他说得很好。生活的经验很多是来自于生活的教训,只有历经生活艰辛的人,才明白人间百态,但是请注意,这里说“历经生活艰辛”,并不是要求一定要亲身去经历,最后非要弄得身心俱伤才能吃一堑长一智,这样的话,我们付出的成本代价会太高太高,所以我们成长的渠道决不能限制的那么窄那么死,我们可以拓宽提高智能的渠道,做到防患于未然,其中,“冷眼观世事”是一个非常好的法门。
  
     《菜根谭》上的这句话,原意是说当一个人从名利场中退出来以后,再冷眼旁观那些热衷于名利的人,才发现在名利场中奔波劳碌的生活毫无意义。经过一番沉浮,才懂得执着于名利的虚幻和无聊。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只有将相反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才能分出优劣,所以这里就必须要“与时俱进”地理解,我是说名利无聊,但没说金钱无聊。相反,我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倘使过着贫穷的生活那也是很无聊的。在当下这个时代,如果说一个人有较好的文史哲素养,但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那他想要再提高视野,使人生更高贵就会很难很难,因为他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的活动范围,他会失去很多机会,仅仅从书本去寻知是远远不够的,社会才是大学堂,一般而言,囊中羞涩也容易导致精神上的自卑,那样又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但知识分子自命清高的通病又往往会不以为然。
  
      最后,综述我的观点:要冷眼观人生,但我们的精神世界决不能离现实世界太远,识时务者为豪杰,唯有这般,才能在平凡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坚实。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10-22 14:50:29 | 只看该作者
  1、感觉上集是儒家道家,下集就完全是道家了,或者和作者心境的变化有关吧。
  2、书中充满了大量的辩证法,如忙与闲,富与贫等,说明人心态最重要,要忘我,所以能超脱,所以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3、道家的生活多好阿,很想在某个小山小溪边度假,晚上枕着涛声入睡,早上听着鸟鸣起床,悠闲的砌一杯茶,看看书,爬爬小山,趟趟小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想起来,林间松韵,石上泉声。林泉语者,我所愿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10-22 14:50:29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看来依旧发人深思的处世哲学。
  当我们每个人都奔波在为名为利的现在,我们都忘记了心灵也是需要refresh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10-22 14:50:29 | 只看该作者
  它重点讲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修身养性,如何齐家治国,如何追求事业和功名,给人以启迪和智慧,是一部好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10-22 14:50:29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是高中语文老师推荐的,但是一直没看,后来上大学,就买了一本再看,里面的东西太多了,看似简单暗藏深理,得慢慢看,慢慢消化,快了什么都不会懂的,细品才好...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2-10-22 14:50:29 | 只看该作者
  里面渗透儒释道思想,不管认同与否,都可以领略到古代智者对人生、处世、生命的思考与追问,其实不管时代变迁,有些规律还是亘古不变的,可以借鉴。最重要的是阅读的过程会使人心灵沉静通透,可以克服浮躁之气,这是我读大学时用来调节心态的书——我读的医科大学,要有沉静的心才能啃得下厚厚的医学书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2-10-22 14:50:29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看的时候太早了,当时究竟懂得了多少也早已记不清了,看的应该不是这个版本的,不知现在是否还能从家中翻出来~
  恩,有时间还是想再重新看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2-10-22 14:50:29 | 只看该作者
  一本绝对可以让人修身养性的书籍,推荐大家可以用心的看看。。。。。    真的很不错的一本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2-10-22 14:50:29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很久很久以前,十几年前还在上初中的时候看的,也不知道看懂多少,反正那时候是觉得太中庸了点,不适合年轻人。
  只是不知道过了这么多年,如果现在再看,会是什么感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2-10-22 14:50:29 | 只看该作者
  最近比较忙,看的书不多,不过也有几本,慢慢推荐一下。
  
  为人处世之书:洪应明《菜根谭》
  
  这是一本类似于《围炉夜话》的小册子,是明代的洪应明所写,后世流传下来。如果说《围炉夜话》是一本劝善之书,那么《菜根谭》就是一本为人处世之书。以前总见到有关于《菜根谭》的一些书籍和动画、图片等作品的演绎,这次读了这些演绎作品的根本,觉得收获很大。
  
  谭者,谈也。性定菜根香。花的香作用鼻可以品味,叶的香用口可以品味,根的香却需要一颗有智慧的心灵。这是这本书名字的来历。
  
  《菜根谭》书中也是一些短句箴言,但是不像《围炉夜话》中那样简短,也没有那么工整和押韵,但是内容却更加丰富,书中对于为人处世、治国安邦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虽然其中不免有机巧、圆滑,但是总体上讲是要人富于通变,淡泊名利。
  
  据说毛主席非常喜欢《菜根谭》,他说:“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据说毛主席曾携带这本书从陕北来到了北京。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恐怕都有自己的感受吧,这也是书籍所带给人最大的享受,就是每个读书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在心灵中泛起或多或少的涟漪,让人在繁华中不恐惧寂寞,在冷清中不向往尘嚣,相信《菜根谭》就是这样一本书。
  
  下面摘录一些比较喜欢和有感悟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1、势力分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慧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这也就是我们歌颂莲花的原因,不是因为莲花本身多么美丽,是因为她出自于淤泥而依然保持自身的洁净,在这个繁华的社会里我们不求不近和不知,但求近之而不染、知之而不用,才是真正的君子。
  
  2、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切莫放手。
  
  对于从事销售的我也很有体会,在大家都看不到希望想放弃的时候,你如果能再坚持住,可能就是走向胜利的最后一米。
  
  3、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使人有不匮之思。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处世谁都有得意和失意,谁都有峰顶和谷底,不管怎样,要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是在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增加一个朋友。
  
  4、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对于金钱、名利、地位的追求不能有一点非份之心,一旦染指就没有回头路;对于真理的追求不能有一点的畏缩和退却,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坚持八荣八耻,坚持科学发展。
  
  5、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应该如何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建议,大家自己来判断和掌握。
  
  6、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这是中华文明、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表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样才是做人的好榜样。
  
  7、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废兴。若以权力得者,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道德是功业的根基!因此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如果不能有最基本的天理道德,那么不管现在赚多少钱、有多少名誉和地位,倒台被唾弃的一天是迟早要来的,例子太多。
  
  8、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这是我在修养方面感触颇多的地方。我的个人事业和生活中,磨练的较少,苦少乐多;对于知识我是信多疑少,因此还达不到久福和真知,这也是我需要继续修养、提高的地方。对于知识要存有一点疑虑的学习,在疑虑和问号解开的时候得到的知识是最宝贵和深刻的。
  
  9、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菜根谭》被后世很多人推崇,包括很多佛学家,就因为很多文字与佛家所倡导的减法、放下有共同之处。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上,要学会看惯日出日落,忍受春去冬来。家人离世,虽然不必像桩子那样鼓盆而歌,却也要想着他/她只不过是回归了自然。孩子处出世了,你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他是他自己,并不是你的。不执着才会超出尘世物象,才会有自来自去的潇洒。
  
  10、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仕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说的太对了。那些身处高官的人,见到比他权势更大的人,就像摇尾乞怜的狗儿一样。
  11、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而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正警之。如春风之解冻、和气之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这句是家庭和睦相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前几天忘记听谁说的,孩子慢慢的进入了一种逆反的心理期,这个时候是最难以和孩子沟通的。这个时候孩子有缺点和错误,不要直接批评或者当着别人的面指出,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爆发,反倒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可以记住孩子的问题,待到心平气和或者有一个好的机会的时候,委婉的提出来,这样孩子就会自己思考。朋友的一番话与洪应明的思路竟然惊人的相似。
  
  12、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厉行而不觉;处顺境内,满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我们现在所处的大环境、小环境顺境多,逆境少,因此越是顺境的时候我们越要时刻提醒自己,任何逆境都是对我们自身的挑战和考验,也是让磨练我们意志和品格的最好机会。
  
  13、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身边很多朋友、前辈,都是我的榜样。其实看他们做人没有什么特殊的,就是保持了淡然、平静的本性,没有娇柔和做作,学习之!
  
  14、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做了一点好事,我在内心总有一点点希望让人感恩的念头,看来德怨两忘和恩仇俱泯是更好的层次和目标,努力之!
  
  15、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节而使人忌;无善而致人誉,不如无恶而致人毁。
  
  记得爸爸以前总说一句话:宁做别人害怕的虎也不做别人喜欢的狗。不要刻意逢迎拍马,因为人有私心才这样,去掉私心,就能做回自己,无欲则刚!
  
  16、毋偏信而为奸所欺,毋自任而为气所使,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这是对管理者提出的忠告!每个领导身边都会围绕大批的人,什么样的人都可能有,如何用人、如何听,这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建议:不要偏听偏信,不要自视过高,不要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使用别人的长处,不要因为自己能力低就嫉妒别人的才能而不敢使用。我要深思!
  
  17、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用人要德才兼备,但是德和才必然有主有次,企业用人之必慎!
  
  18、居官有二语曰:“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惟恕则平情,惟俭则足用。”
  
  管理者要公正清明,家庭生活要宽恕勤俭。
  
  19、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知足者常乐!更快、更高、更强是我们最求的目标,但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在追求目标的旅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放松自己紧绷的心弦呢?这是最好的建议吧。
  
  20、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身驱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记得看过一个PPT,用特殊的摄影器材把地球上的一个人放大的看和缩小的看,到后来细胞已经像星球、银河已经像玩具,很有感触。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21、兢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几所不欲,勿施于人。走自己的路,但是也要让别人走他们自己的路。既不为万物所束缚,也不为虚空所束缚,就是释迦牟尼说过的肉体和精神都很自在。
  
  22、争先的路径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
  
  做人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要不咋最近Jordan和Kevin也都看是偏向素食了,菜品清淡一分,身体健康一分。
  
  曾经有一段记载,外国做过一个智力测验,在瓶子里装上三个系线的彩球,让三个孩子同时拉,看他们最短需要多少时间。据说在全球很多国家测试,参加测试的孩子都不能在一秒钟之内拉出三个球。但是中国的孩子做到了!因为三个孩子很团结,他们先安排下顺序,依次拉出。礼让会使大家都得到好处,而争斗最终使所有的人受到伤害。
  
  23、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心似既灰之术,何妨刀割香涂?
  
  在这见到了“不系舟”,也知道了不系教授起名字的深意。
  
  钓巴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草木不谢荣于春,亦不怨落于秋。
  
  像不系教授学习。
  
  24、幽人清事总在自适,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笛以无腔为适,琴以无弦为高,会以不期约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若一牵文泥迹,便落尘世苦海矣!
  
  最讨厌酒桌上被逼,下回再有人逼我喝酒,就给他读这一段!
  
  25、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受沉溺便为若海;一贪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一个念头改变一生(参考http://www.i170.com/user/tigerwoods/Article_116083)。
  
  26、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保忧非喜也。故达人当顺逆一视,而欣戚两忘。
  
  我岳父从30几岁就高血压,但是现在已经年届七旬,身体依然矍铄。主要是得病后就重视起来,饮食、起居和用药都非常的有规律,这样反倒比没有疾病(未检查出来)的人更重视健康,更珍惜健康,更加长寿。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27、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耳,即人世之机阱。此处着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
  
  啥也不说了,是你的总也跑不掉,不是你的也不要硬去抢。老天给你非分之财的同时也会给你一份非分的奢望,这奢望会印尼走向陷阱。
  
  书读完了,如同听了一曲优美的乐曲,曲终人散,余音绕梁,推荐,希望大家有空也读一读。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7 13:06 , Processed in 0.0560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