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飲水詞箋校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10-19 09:43:00 | 只看该作者
  人生若只如初见,喜欢纳兰开始于这句话,当然还有一点连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原因,因为喜欢钟汉良,喜欢他演的容若。其实,到现在,我还不清楚我是因为纳兰而喜欢纳兰,还是因为钟而喜欢纳兰。不过,那已经不重要,我是真的真的很喜欢容若,还有他的词。喜欢他的词胜于他的诗。前段时间买了《饮水词笺校》,到这个星期才开始看。因为是繁体字,好些都不识,所以进程很慢,但这样认真地去看,内心好充实。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10-19 09:43:00 | 只看该作者
  竖版排版,繁体字。
  某个假期每天睡前的功课。
  心里一些微微的想法,变硬生生的被这个男人的词,给放大放大放大,大到哽咽大到失眠。
  
  
  多情总被无情恼。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10-19 09:43:00 | 只看该作者
  纳兰词,属于年少时最爱的配饰,很早便拿来学舌装裱虚张声势。今始统读,略晚了些,人心都上了年纪。因此,选的是《饮水词笺校》。
  此书颇有些遗老排场,端持自重得厉害,悭吝到丁点噱头不屑施的地步。起头里就有些犯轴的意思,连篇累牍十首从扈南巡的《梦江南》,清一色假大空高大全的主流舆论皇家喉舌调。全然不似印象里的“哀感顽艳”。
  不是读不出词里潜伏的那种对付命题作文的谨慎的敷衍,但纳兰公子是连落第诗都要作成闺怨的。词里圣祖能在吴越柔乡里驻马点兵、扬帆斩蛟,这般的言不由衷也真是难为了他。
  有这样的冷场在先,第十一首那“心字已成灰”的尾句自然十分扎眼。心里暗赞声好,这才是要读的纳兰词。之前那一片模糊言语,竟不知作者是谁。
  纳兰词偏纤弱,连为数不多的边塞诗都是愁绪萦怀、孤清病哀。也不乏红香冶艳的闺怨词,但他赢在灵动。李煜、柳永、晏小山、王彦泓无一不是艳词国手,但败在常日里丽人簇绕,耳濡目染。以男性视角怜之爱之狎弄之,词里具体的红尘脂粉气味太重。容若的词中总有红妆,可都好比黛玉世外仙姝的绝世姿容,一抹淡影,镶着珠翠,结着惆怅,笔墨点缀不多,妙在有无间,惹人遐想。他并不站在第三者的位置上激赏赞叹,他就是红药阑边携素手,温言款款浓似酒的另一人。自始至终他在自己的文章里。那些莫名击中方寸最柔处的句子,源自他身体发肤的浸润和领受。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较之唐宋大家,他失了厚重润饰,多了清新跳脱;比之五代词的繁绮靡艳,他同样婉丽明艳,但伤感不轻佻。这种天然自肺腑的浅白又不失诗意的颓丧,正契合了今人无事生非扬愁作致的心事。
  一时间学舌者众多:人人都道心字成灰,人人都叹若如初见,人人都悔当时只道是寻常,人人都说今生难相见,毕竟梦一场。
  我竟不知是今人滥用了“断肠”、“如梦”、“惆怅”,还是容若果然尝尽苦味,重情求情终难得,死别生离痛断肠。绕过学舌时那些虚作功利的目的,人间断肠客,心字已成灰,这样的诗句好比琥珀色的鸩酒,是艳秀哀感的字句分散了注意力。年轻总不给品匝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所以那时,只当它们是精巧装裱下的模糊哀伤。
  凝眉断肠皆作枉。容若23岁失卢氏,续娶官氏,纳妾颜氏。30岁自请顾贞观引线做冰,纳沈宛。官仕名望的易得让他太关注缺失了的那一小角。不知遇见沈宛时,他会不会记起当初那些太简白的断肠。他是纳兰容若啊,23岁说心字成灰,天涯断肠,这结论下得草草。
  饮水词是个戛然而止的故事,开在最好的年纪。
  我有心探求他31岁之后的僝僽心事,奈何天意不允。
  这断肠,当时的他说得,亦做得。而今于我们,我只愿寻常。
  寻常烟柳寻常色,寻常人家寻常乐。
  人说那里全是人间烟火,我便因你晨起寻鹊,夕卜灯花,薄笔素笺,喜乐哀愁带笑看;
  人说也有高山流水,我便拔钗沽酒,典当衣衫,遍寻人间辞色,击缶而歌讨你欢颜;
  人说会有分离,我便托书南雁,嘱君添衣御风寒,嘱君一日多加餐;
  人说会团聚的,我会洗手著衣餐,细扫螺黛悦君颜,一十二时总随肩。
  
  却原来,度尽了寻常,已是如此不寻常。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10-19 09:43:00 | 只看该作者
  记得每次接触纳兰性德,苏缨喜欢叫他容若,我读的第一本就是苏缨纳兰词典评,所以也习惯叫他容若,总是能隐隐约约得看到一个身影和身影后的悲伤。没有买到红本,买了绿本的,也是中华书局出的,卓越非常气死人不偿命得给了一本后面有点折了的书,伤心的我几天都不敢碰,后来干脆包了个牛皮纸书皮,顺眼多了。  繁体字,我很喜欢的一种版本,字排的距离比较大,可以慢慢读,细细品,不需要着急。  都说红本比绿本好,卓越总是缺货,等到有了,买一本回来放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10-19 09:43:00 | 只看该作者
  买到的是绿版的。繁体竖排,注释很详细,也没有中华书局常有的阶级倾向毛病。不错。喜欢纳兰词的不可错过。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2-10-19 09:43:00 | 只看该作者
  萧瑟成兰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
  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难以想像,一个宋后几百年的男子居然还可以写出如此娇魅多情的词句。纳兰的词风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别具风情,他的生命也如他的词一样绚烂而纤弱。英年早逝固然可惜,但也使得那个年轻多情的男子可以永远不老的留在后人的心中。
  纳兰词很美,读之却不怡然。宋之后的文人风气铸就了中国独特的美学感受,却也使得本该属于男子的英勇之风留存无多,想想纳兰的17世纪的时代,想到距他一百多年后那飘摇的年代,就无法平心静气的欣赏这种纤弱的美。
  所以纳兰词固然精巧,但却无法让我发自内心的接受。我还是更欣赏那些或华丽或端庄或昂扬或孤寂的唐诗,那种气概于我而言更令人心动。
  
  转自http://www.ourwenhua.com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2-10-19 09:43:00 | 只看该作者
      竖排的繁体开始看的时候很不舒服,后来越读越觉有韵味,好像把词的意境也带出来一般。很习惯放在床头晚上翻阅。
       因为辛苦最怜天上月之词句,喜欢上了纳兰的词,于是开始读他写的词句。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人人也都羡慕纳兰,然而其中冷暖甘苦,唯他自己知道。这一本词集,也许就是他想要倾诉的悲乐欢苦。纳兰为何到现在还拥有如此多读者,你要知道纳兰就是纳兰,世间上只有一个纳兰性德,三百年前的纳兰性德的文字,在今日依旧牵动读者的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2-10-19 09:43:00 | 只看该作者
    萧瑟成兰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
  
    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惜花人去花无主,是落拓不羁,又超逸脱俗。
  
  这夜晚的柔光,轻轻唤起他的思念, 或是悼念。
  
  那个在天上游移的不灭的灵魂,眼神交错,时光汇聚,她在低头,聆听。
  
  谁曾说过, 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
  
  他的忍泪含悲, 只对天上那抹裹着霓裳的倩影。
  
  风过无痕,人鸟相依……
  
  穿走池塘,登上石阶。月亮升得高些了,枝桠伸展,触及鼻梁。
  
  他端起酒壶,大口饮下,酣畅淋漓。面颊如晚霞阵阵红光泛起。
  
  他醉了。
  
  斜倚亭柱,睥睨池中。
  
  如在梦里的嗫嚅声,在这个寂寥的夜,依旧清晰。
  
  何许,时间没了尽头。
  
  沉睡中,远边,谁在轻抚琴弦。如泣如诉,哀愁得无以为继。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是愁,深邃的愁。
  
  萦绕的雨,黯然神伤。
  
  一声碎响。
  
  酒壶支离,碰撞石柱,甩下一地的碎瓷。
  
  树影班驳,人影萧萧。
  
  君不见,月如水,水如花,花如人,人如月。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2-10-19 09:43:00 | 只看该作者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知道是寻常。是寻常。当年窗外飞过的可是如常的雪?当年岸边略过的可是料峭的风?当年纵骑而过的可是那白衣胜雪的少年郎?彼时天潢贵胄仕途腾达的伴君之臣啊,那年长你一岁的主子又给了你怎样的命?
  
  王先生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一人而已,你的情你的性你的忧你的怨,便似那亭子的飞檐,哀感顽艳。金阶玉堂,平步宦海,武官的佩剑文人的情,傲人的武艺折人的才,世人梦寐以求的似乎你都有了,可那“凄凄切切”“满砌落花红冷”的悲伤和凄惨,为何这般直逼世事?终只是一枚棋子阿,在那尘寰闹市之中,在权、仕的上游之路上,在无休无止的争夺与背弃中,你无奈生于纳兰世家,那个从祖辈起就注定与皇权纠结一世的贵胄之家,无奈这样的陪伴与为质。只是,朱邸红楼不是你的愿,豪门宫禁不是你的梦,于是憔悴忧伤,于是哀苦无端。新婚三载年方十九的她去了,比翼之鸟的翅断了,就此世事终难料,哪有美满终到久,容若啊容若,豪情的羽箭刺破了天宇,人间天上的情天恨海你是不是还记得?伤离愁,你的父不会懂你,他望着这个文武才绝的长子继他的门第,光他的祖业,那些越发猖狂的念想是不是也让你顿觉无趣?哀别恨,你的妻会知晓你的意,她念着人间天上,她知道你欲哭已无泪,知道你尽使柔肠寸断的情,不然怎么会在你的梦里说出那样缱绻的字?四年之后的梦啊,你念她如此之深,纵是红颜在伴佳音相随又有何用?宛儿许是个例外吧,只恐乌程才女的她也只是个影子,一个不切的梦,那么,该替她喜还是悲?穿过那些岁月,经年的涨幅和落魄,还好你看不到了,那些曾经的光鲜和谄媚,那些过去的谨慎和小心,都一并去了啊,连同你出世的才情和不染纤尘的灵性。不知你是否知晓,那一聚,一醉,一咏三叹又带来怎样的痛惜,七日算不算久,对于你三十又一的年纪,这样的匆匆而过是厌倦还是希冀,是无奈还是聚首,可怜只守了你一岁的她,还有未出世的孩子,不知道你会不会看着他们,挽着你的妻,望着依旧熙熙攘攘的王朝,骑马射箭,吟诗附词,共游天方。“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有时候我会想,当最终相见的时候,当你们共同到达永远的时候,那些穿越而过的尘世,是不是便如拈花微尘,难以横亘。总是会去的,你总是会回到她的身边的不是么,又几个百年过去了,有那许多人仍旧在不断的追逐着,一样的倾轧一样的污浊,一样的困顿一样的悲观。聚散无常,垂柳依旧,空怅惘,斯人已去,触绪伤怀总关情。只是这些浮尘,略去了就略去吧。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当年你轻吐着这些字句,心里是怎样的惆怅和不屑?翻过这些浮尘,往事,你还记得多少?我多么想说,爱与希望,这荆棘丛中的双生花是会开在心里的,离的多远也要感受的到。过去的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许许多多总会随着时间沉淀成胶片,伤痛也透着美。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2-10-19 09:43:00 | 只看该作者
      我对纳兰性德的一种误解,也是很多人对他的误解,是因读了太多他的悼亡、伤怀的悲切词作,就以为他只是一个温柔缠绵、郁郁寡欢之人。其实他胸中自有一种开阔,甚至颇有一股少年才子的狂狷之态。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竟逢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在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这阙《金缕曲赠梁汾》是纳兰性德为挚友所作,把他个人性格的另一面畅快淋漓地泼洒出来,意气纵横,狂放不羁,有对门第的不屑,有对自身的认知,有对知己的深情厚谊,也有对人世的感慨。这种苍凉却还自负,沉郁却仍真挚的感情,读之格外令人激动。
  
      还有就是我私心里最爱的那阙《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虽也是思乡的离愁,竟然能写的如此大气而不做作,伤感却有力量,信手白描,却充满了无限寂寥的空阔张力。
  
      另外就是他不大为人重视的咏物咏史作,“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汉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这些萧瑟苍凉的词句,出自纳兰之手着实令人惊讶。且不说这贵族公子竟能从冉冉升起的康熙盛世之中体察千古兴亡,他身在君侧而敢于写出此种“逆言”,还敢于将于刊印流传,是需要一些勇气的。我们可以揣测,或许皇帝和他私交甚好,格外宽容,并不计较他这些与汉族文人相契的调调,但偶然读到了,总不会太高兴。少年帝王雄心勃勃,要的是千秋基业,万世不朽,这身边近臣却总深锁双眉,感叹什么“今古山河无定数,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真是倒人胃口,不识时务。
  
      我个人以为,纳兰的咏史词虽走了辛弃疾的路子,毕竟欠缺某种更深邃的力量积淀,感情平铺在纸面,而不那么直抵人心,耐得住反复咀嚼琢磨。他最感人的词作,必须来源于他最熟悉,也最重要的人生境遇。
  
      不过,即使是悲切切的伤情词作,重读之下,才发觉毕竟与那些矫情的风月之作不同。那怀念,那悲伤,那无奈,毫不遮掩,仿佛杜鹃啼血,都是从心窝里面掏出来的血和泪。看似平铺直叙、不动声色的悲哀,小时候尚不懂得,如今为我所尤爱。像那一阙《浣溪沙》,“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轻描淡写往昔的甜蜜,而今回味,才知彼时未曾察觉这美好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到《如梦令》的“醉也无聊,醒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真是悲哀,无论如何也无从消解的彻骨悲哀。
  
      我一向更欣赏哀而不伤的境界,纳兰词却是哀到深处,伤到深处,所以从前被我轻看了。现在我开始有点儿懂得叶嘉莹先生所说的体认纳兰词的三个阶段,先是少年时纯粹的感性喜爱,然后是稍大后的反思和批判,最后是成年后重读的返璞归真,洞见其心。
  
      纳兰词集名为《饮水词》,取自“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典故。从前我并不觉得这题目如何了不起,随着自己经历的不断丰富,才渐渐体察纳兰性德其心之苦。我们常羡慕这人含着金钥匙出世,又羡慕那人一路顺利未经坎坷,或更羡慕某某人少年成名风光无限。其实呢,我们不是他,焉知他人的悲欢哀乐?当年想必人人也都艳慕纳兰容若,然而这段看似金灿灿光亮亮的人生,其中冷暖甘苦,唯他自己知道。他能与之倾诉的,或也唯有这一本词集。
  
      总体观之,纳兰性德的词作,的确不及苏辛的大境界,比之李后主也仍然欠了一些从小我伤怀上升至大我悲悯的火候,但纳兰词的可贵即在于其心的可贵,这可贵正在二字——“真”,“纯”。纳兰性德一生为人真纯,早殇虽令人怅惋,或许却也是上天恩泽。这样的真心和纯粹,是不应该在残酷的岁月中渐渐消磨殆尽的。
  
  出处:http://graceding80.spaces.live.com/blog/cns!2FD69329EBF66AB!647.entry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13:58 , Processed in 0.0479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