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入非洲三万里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7 15:12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5:2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他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宣教士之一(中国有戴德生,印度有克利威廉,而非洲有李文斯顿),他将上帝的永恒之光带进了黑暗的非洲大陆! 本书是对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探险家李文斯顿一生感人经历的描述,在简短介绍其家世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79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4 08:43:12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因为写论文的原因,看了一些关于非洲狩猎、旅行和探险方面的书(论文主题和1930年代的非洲探险电影类型有关)。台湾大学教授张文亮的《深入非洲三万里--李文斯顿传》,简洁的纪录了宣教士David Livingstone在非洲33年的宣教和探险人生,是极不同于美国总统罗斯福20世纪初的非洲狩猎旅行(以物种收集为名义)的另一种非洲记行,对我了解19、20世纪的西方人非洲探险有所帮助。
      和华姿的《德兰修女传》的写作方式非常不同。张文亮这本书写得并不特别好。除了缺乏对非洲地理情况的描写以外,他摘要式的写下Livingstone的旅行活动,文字却仍缺乏说服力,对非洲人和文化的描述显得十分肤浅。虽说这是我第一本阅读关于Livingstone的传记,但这个人物无法在读者心中留下鲜活的印象。即使如此,1840-1873年的这三次非洲宣教探险,还是激起我的一些对于非洲探险、非洲文化和宗教、信仰方面的兴趣。
      在这本书中,Livingstone给我留下的形象是一位极有原则的人(真不容易!)。这一点也许可以从他在非洲三万里的行程中,无论在任何危险的情况下,他从未面对任何人发射过一颗子弹看出来。面对抢劫财物的部落,他使要求交出枪只,但悄悄把子弹全部卸下…他的种种行为都显示出他的聪慧和对信念的热情與一慣性。另一方面,他在任何情况下致力于解救非洲奴隶,包括解救一位被囚禁27年的阿拉伯奴隶贩子,都令人佩服。面对酒醉的部落、食人的部落,以及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的族群,Livingstone的处理方式有著智慧。
      但是,吸引我的另一个关于侧面,是他面对动物的态度和关于人如何对待动物的方式的面向。看到羚羊这样美丽、优雅的生命,他不忍为了饮食猎杀(这点被他自己写下来);在第三次非洲探险中,他“和拿西克土著起了争執。Livingstone 认为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照顾家畜,但是他们经常虐待家畜,动辄给它们背负过重的货物,夜里也没有用茅草覆盖在家畜身上以躲避采采蝇的攻击。拿西克土著开始威胁要离开探险队,Livingstone 写道:‘由这些拿西克土著的表现,我体会到宗教行为可以演变成最大的伪善。他们来自教会学校,会唱诗歌、会大声祷告,但是私底下对人與动物非常没有爱心。这种宗教的伪善,反而使别人对他们的信仰反感。’(第214页)即便关于动物态度的描述十分有限,但因为我对了解不同信仰,或是基督徒的动物观很感兴趣,还是吸引了我的注意。
      正巧,昨日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新上架的Why Animal Suffering Matters: Philosophy, Theology, and Practical Ethics,作者Andrew Linzey是牛津圈的重要成员(The Oxford Centre for Animal Ethics), 著有《动物福音》Animal Gospel(1999)(国内已有中文翻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等20多本专著,是研究动物神学(Animal Theology)的代表性人物。其实,这本新上架的书,已经不算是太新了,是2009年由Ox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的。但连同我同日发现的新上架的The Palgrave Macmillan Animal Ethics Series的四本书,还是成为我不小的收获!这一The Palgrave Macmillan动物伦理学丛书已出版近10馀本,以我目前在读的Popular Media and Animls(Claire Molloy, 2011)来看,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学术性手边书!我更发现Animals and Public Health一书,北大图书馆的书号竟是AK47呢!感觉真猛!希望未来接触动物研究(Animal Study)的中国学生、学者越来越多!
      
      ps听说新任教宗是属于弗兰西斯一派的,而弗兰西斯一派对动物伦理有著许多思考。这些我也非常想进一步了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5 01:35:57 | 只看该作者
      李文斯顿晚年时,常提到汤玛斯对他的劝勉:“如果你的信仰只是为了追求突发式的感动或神迹,试探与引诱将迟早会追上你的。反之,如果你把每天所该尽的职责,都交托在上帝手中,并且学习在这些事情上与上帝同行,你的信仰会更扎根于真实生命中。成为一个基督徒是成为一个踏实的人,他亲手所做的,永远比他嘴巴所讲的更多。真实的信仰,是上帝使人成为真实的人,每天安静确实地去做他该做得事情。这正如耶稣基督所说的:‘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4 12:06:25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作为一本传记的存在,添入了太多的宗教信仰,但是,就像李文斯顿一样,缺少了他那对上帝的信仰,就不能有深入非洲的壮举。作为一个宣教士,他是成功的;作为一个冒险者,他也是成功的;作为医生而言,他还是成功的。是他把福音带去了非洲,是他为消灭黑奴的贩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就像书的最后所说”从此其坦波斯被称为“非洲的中心”(Heart of Africa),因为其坦波斯不仅刚好是非洲大陆的中心点,而且最爱非洲人的一颗心,也葬在哪里。“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9-1 03:30:30 | 只看该作者
        1982年,此书作者在美国加州大学图书馆看到李文斯顿的经典传记The Personal of David Livingstone时,“没有办法向别人诉说我满心的激动,跪在图书馆的地上久久说不出话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2 16:00:04 | 只看该作者
      正确的性格
      3个月受训通过后,李文斯顿回到学校,继续未完成的学业。他坚持要修完医学教育并取得行医执照,虽然他将来要去的地方,大部分的人不会在乎他有没有医学院的毕业证书,也不会看他有没有行医执照。李文斯顿后来写道:“一时想成为宣教士,并不保证一生都行在这条路上。一时信仰的复兴,也不能保证以后能够走到底。能够走到底的人,是让耶稣基督的信仰成为他的生命与性格。我年轻的时候以为,没有口才怎能传道?不能讲道,怎能传福音?后来我才知道,福音的信息与传福音者的生命特质最有关系。传福音不是为了完成伟大的使命,也不是为了实践自己的梦想,更不是为了达成改变他人的功效。真正的传福音,是以真诚的生命,去接触每一天遇到的人,去做每一天所该做的事。
      
      
      历史的角度
      1839年5月,伦敦宣教会因英国即将与中国开战,暂停差派海外宣教士前往中国。这场战争后来在1840年开打,这就是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深远的鸦片战争。
      前往中国传福音的门,暂时关闭了。李文斯顿给家人写信道:“成为基督徒,是成为上帝手中贵重的器皿,我不在乎上帝在哪里使用我,只在乎是上帝在使用我。为了上帝的呼召,我愿意在圣洁上保守自己,在现有的工作上忠心。”李文斯顿一有空,就勤练身体,使自己能够在缺乏物质供应的条件下生活,并且把握机会勤习流行病学。
      他写信给妹妹洁妮(Janet):“期待你把每一次念书的机会,都当成增进知识的时机,并寻求上帝赐给你属天的智慧,去管理所得到的知识。这个过程,绝对不是浅尝恩典,更非自认把书看过一二遍就可以了。深度的阅读是尽可能地把书本的知识转换成自己熟悉的,甚至读到自己内心的深处,涌出喜乐的泉源。我们读书是靠着上帝所赐的力量,带着一颗愿意的心,去学习每一本课本。依靠上帝去读自己不感兴趣的书,绝对不会一无所得,甚至会比只读自己有兴趣的书收获更多。让上帝做我们所有事情的总代理(the sole agent),我们总需存着一颗愿意的心,单单地去跟随他。我们一生所能做的是那么少,而且经常摇摆不定,令人失望。我不确定上帝怎么看我这软弱的人,但是我确定,上帝看的是我们向着他的一颗心。上帝能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做所想的。”
      
      
      失去焦点的辩论
      李文斯顿一抵达监督的家,就发现那是不同政治立场争辩的战场之一。有一派人认为海外布道是西方优势文化的延伸,支持波尔人对土著的攻击,另一派人认为基督徒应成为受压制土著的代言人,强烈反对西方在非洲的殖民主义。这两派人在菲立浦家中争吵,甚至把对方视为敌人。这些争吵,仿佛给尚未深入非洲的李文斯顿打了一剂预防针。
      李文斯顿写道:“我不愿意再任何议题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因为依附政府的保护,会沦为殖民主义的附庸;但是激烈地反对政府,会成为分离主义分子。即使起初有正确的动机,仍易落入以行动表明的抗争里。当基督徒花时间为这些不同看法而争执时,撒旦将伺机带领大批未听福音之人进入无抵抗,阴间将为基督徒不同政治纷争而高兴欢呼。因此,我立定心志,平静地在众人中生活。愿上帝赐给我智慧,使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爱的标志
      也有不少的人赞美李文斯顿的勇敢,李文斯顿写道:“掌声将宠坏一个人,使他在意别人的夸赞。我心中也经常有控告的声音:‘你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了表现你自己。’我把众人对我的赞美,放在上帝的手中。因为赞美放在自己的心中太久,会发臭。我把内心的控告,也放在上帝的手中,因为他比我更会处理恶者对人心的控告。我知道上帝所看重的不是伟大的工作,而是以上帝为中心的事奉。……多少次,我带着探险队在沙漠行走,沙漠没有任何道路,前进的路在地图上只是一片空白,向导常问我:‘李文斯顿先生,要往哪个方向走,才是上帝的旨意呢?’面对一片无垠的沙漠,我告诉他前进的方位,我内心的祷告是:‘愿我每一个尝试,不论对错,都在上帝的祝福中。’”
      
      
      往前去吧!我的丈夫
      玛丽在病危之前,写给丈夫几句诗:
      虽然我们没有钱,却毫无保留地,只想将我们的生命献给非洲。再多的钱,也换不来这种自由。不要以没有妻子一个安定的家而忧伤,只要有你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玛丽死前对李文斯顿说:
      亲爱的,不要像以前我看过的一些人,还没有死以前,已经像个墓碑一样裹足不前。我只有一个期望——你要像以前一样,一直往前去。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7 05:00:02 | 只看该作者
      利文斯顿是伟大的,可是这本书写的一般。平铺直叙,感觉只是按时间顺序罗列他的行程。非洲远比这书里写的来的震撼。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8 17:39 , Processed in 0.06418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