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城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7 15:12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在完成本书写作的10年间,作者共采访当事人50余位,收集、查阅、整理大量第一手史料,实地考察京、津、冀、晋等地重要古建筑遗迹,跟踪北京城市发展模式、文物保护等专题作出深入调研。全书分为十章,从北京的现实入手,以五十多年来北京城营建史中的历次论争为主线展开叙述,其中又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重点,将梁思成、林徽因、陈占祥、华揽洪等一批建筑师、规划师的人生故事穿插其间,试图廓清“梁陈方案”提出的前因后果,以及后来城市规划的形成,北京出现所谓“大屋顶”建筑、拆除城墙等古建筑的情况,涉及“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批判复古主义”、“大跃进”、“整风鸣放”、“文化大革命”等历史时期。
      与文字同样重要的是书中选配的三百余幅插图,不乏私人珍藏的照片及画作,如梁思成先生工作笔记中的画作和首次发表的梁思成水彩写生画。
      

    作者简介
      王军,新华社主任记者,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后在新华社北京分社从事经济报道工作。1993年开始对梁思成学术思想、北京古城保护及城市规划问题作系统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梁陈方案的历史考察》、《1955年:中国传统与现代主义的决裂》,参与《梁思成全集》年谱部分的编写,应邀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作学术演讲,参与策划梁思成建筑设计双年展、北京城记忆数字影像展。在完成本书写作的10年间,共采访当事人50余位,收集、查阅、整理大量第一手史料,实地考察京、津、冀、晋等地重要古建筑遗迹,跟踪北京城市发展动态,对建筑创作、房地产开发、城市发展模式、文物保护等专题作出深入调研。

    最新书评    共 1 条

    YoungS    2009年9月16日,我和爸爸妈妈坐着校车从北京站去往北航,路上见到一座城楼,孤零零的。后来我知道,它是德胜门的箭楼,城楼和连接两楼的瓮城已被拆除。北京,失去了可称为京城的极重要的部分,城墙。梁陈方案最初让我心动的,正是梁思成提到的城墙公园,我曾很多次想着如果城墙公园成为现实,我可以沿着内城城墙走一圈。王军在书的很后的部分,写到城最后的消失,把每个因60年代修建地铁而拆毁的城门一个个用黑体写着,一个个详细说明它们的死亡过程,每个门的城楼、箭楼、瓮城,被抹去。而我更心疼城墙,或者说,是一个整体。因为当我登上正阳门城楼时,这单个的城楼丝毫没有让我觉得满足,与故宫无异。      梁陈方案在1950年被提出,主张在内城的西侧另建城市中心,从而尽可能地完整保存旧城,这个方案甚至在日占时期日本人就曾考虑过了。但是在集权制度下,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敏感时代,也是在经济水平落后的时代,这个方案没有被采纳。先是在50年代,出于筑路的缘故,外城被全部拆完,内城城墙被拆一半,然后在60年代,由于和苏联关系的恶化,出于军事目的,修建地铁环线,为了避免拆迁民居,快速建成,而拿城墙开刀,就这样,城不在了。这本书几乎是起于梁思成,终于梁思成。学到一些城市规划的来自他的好想法,比如城墙公园,比如用单行道和多路网提到双行道大马路和少路网(因为交通拥堵往往出在路口,双行道造成左转和直行的冲突,需要等待,造成拥堵,而单行道则不会在路口堵塞,比如现在北京很多地方用高架桥解决的那样,从北四环左转去沙河的立交桥就是这样),比如城市的多中心发展(特别是在历史名城,因为这些地方的老城区往往交通负载量不够,不能像现在的北京这样,单中心辐射),比如城楼箭楼瓮城牌楼等等制约通行量的文物可以采取划路环岛的方法,把它们放在环岛中(既可以满足通行量,又可以增加城市的美观,比如仅存的正阳门城楼箭楼,德胜门箭楼所做的这样)。      我常想,如果这段历史不为人所知,我们都不知道原来北京曾经有这么无与伦比的城墙,或者说,如果城的消失不是离我们这么近的话,那我们也许就不会生气,不会痛心了。前者像是对于言论掩饰的效果的一种可以想见的证实,即当权者的掩饰确实可以蒙混过去。后者则是像我们不会在意阿房宫的焚毁。正因为这段历史离我那么近,我才会感到惊异,这,短短的几年疯狂,竟可以毁掉一座城池,而且如此干净。我不禁想到,几乎所有的东西,不管是客观的还是精神的,都是脆弱的,它的推倒是极容易的,而他的重建则是多么的苦难。像是民国之前清朝的中国传统文化,古文功底,考据功夫;像是建国之前民国的大师群起,知识分子的黄金一代;像是改革开放之前集权时期的一种纯朴的社会风气。这一个个切换时的折腾,几乎把印记抖净,而当它们不见之后,蹩脚地急切找回,大多不都像是用新砖建古镇么?不如就专注眼下,过去的,总没有那么重要,我想,很多东西,是个人的意愿,不用集体的形式,我可以翻开《城记》,惋惜一下,你也可以说,你觉得历史上的,都是不重要的。我很欣赏现在越来越多的作品,比如城记,能够平静地讲述,而不是强加上他自己的好恶,我想,这才是一座城的记所应达到的。      最近读的书,都不能达到最初读的满足度,其一是题材不同,专著自然能供给我的同感心养分要少,不像巨流河那样有让我深受感触的许多片段,其二是时间不同,挤时间看书是件幸福的事,把心寄托在读书上更是幸福的事,这在现在少了几分依赖。北京又下雨了,北京这几年的夏天总是下很多雨,让我很欢喜,如果我能从读书中慢慢学会宠辱不惊,就太好了,至少读这本城记,能平静地看待大部分过去的故事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8-16 22:52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6 03:05 , Processed in 0.400747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